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属不属于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发展极其不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
【摘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要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政策科学研究的特点。测评指标体系是包括测评目标、测评维度、测评因子和测评题库四层结构的开放系统。测评指标体系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G322【正文快照】:
1引言在半个世纪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实践中,世界各国做了大量测评指标体系的探索[1]。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北京、湖南、福建、重庆等超过20个省(市、自治区)实施过公民科学素质测评[2]。但是,关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研究却相对欠缺[3]。依据《全民科学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华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郭元婕;[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范冬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杰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8期
范冬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谭英;;[J];科普研究;2007年01期
唐文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英;;[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小琴;[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艺苹;[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刘喜盈;[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石雷先;[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曹静;[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林菲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叶婧聪;[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韩光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文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陈丽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龚雄;[D];厦门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兵,侯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5期
刘华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宋悦华;;[J];理论与改革;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成芳;[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吴旭君;[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孙艳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刘文军;[D];郑州大学;2005年
刘雅莉;[D];西北大学;2006年
龚雄;[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华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孔燕;张凡;;[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唐蓉蓉;;[J];新闻世界;2009年03期
郭传杰;褚建勋;汤书昆;李宪奇;;[J];科普研究;2008年02期
侯波波;张良;;[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王章豹;孔玉芳;;[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黄新苹;;[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袁玮;李婧;李娜;张磊;;[J];天津科技;2008年06期
侯琳;;[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24期
袁汝兵;王彦峰;王世民;;[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王有志;梅伟;洪青;;[J];图书与情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婷婷;周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陈建新;周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王珏;王艳菊;;[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吕贤如;;[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袁汝兵;王彦峰;王世民;;[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济南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商敬工;[N];科学导报;2007年
左朝胜;[N];科技日报;2011年
张秀华 通讯员
龚凤祥;[N];上海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发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健飞;[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 & “(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习题详情
15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8%
(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8分)材料二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9分)材料三 &&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3)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9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山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六)
分析与解答
习题“(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达到遏制污染的目的。征收环境税,对企业而言生产成本会增加,企业利润会减少,企业就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从而达到遏制污染的目的。该政策给我们的启示,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利益杠杆调节生产;该政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启示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提出建议是措施类问题,即我国环保产业如何发展,可以通过材料中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建议。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等。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提出具体的措施。(3)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几个方面,结合材料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进行具有阐释。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主要考察你对“文化对人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与“(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相似的题目: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说:“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全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学校举行的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人大代表选举  ⑨千年古树
A.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⑥⑦⑨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⑧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潜移默化
B.深远持久
C.积极向上
D.文明健康
“(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8分)材料二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9分)材料三 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3)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9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6分)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8分)材料二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9分)材料三 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3)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9分)”相似的习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习题详情
2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3.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小题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小题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小题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A&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说的是科学素养的内容,不属于“我们所需要的一些具体的科学素养”,答非所问【小题1】“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太绝对,原文“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显示凭借少数科技精英有可能创造重大科技成果,只是不能长久不断的涌现【小题1】是“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不是“不会参与创新”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小题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小题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小题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____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小题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小题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小题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____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那些属于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