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剧创业公司第二季CEO都特别爱忽悠

为什么创业公司CEO都特别爱忽悠
为什么创业公司CEO都特别爱忽悠
开起JerryOB
《驱动力》的作者是著名的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对生活和工作变得兴趣盎然的书。他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突然有了今天标题的灵感:科学调动自身积极性、焕发内在热情的普适方法,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动力十足自身积极、内在热情、动力十足,这几个词在创业圈里的同义词,应该就是,我爱加班、不知疲倦、一周七天。原来呆在体制内,体制内的大多数就是典型的当一天和尚装一天秃子的情况。发的奖金多,就加一会班,待遇下降了,就早走两小时的那种。当然少数坚定的理想派还是非常拼的,这一点却跟体制内外没啥关系。不过经历过不少创业公司后,越发的觉得,体制内的这套奖罚制度,是建立在体制内的单位没有倒闭关门的担忧之上的。而创业公司则不是。创业公司处于起步阶段,一没闲钱,二没闲权,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当作三头六臂来用,即便是拿着低工资,却逼你做到高产出。在谁都不是傻子的情况下,创业公司的CEO该怎么办?CEO们的做法,就是被大多数人成为忽悠的,讲情怀。上面的引文说的非常好,再放一次:是的,CEO们没法靠奖励和惩罚搞定一切。一是公司没有那么多钱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主,哪有资金来表彰员工做的好。二是,即便用这种方法,如果经营、融资状况一旦不妙,资金紧张,奖励停发。那么原来依靠奖励而支撑起来的业务增长就会马上掉头向下。三是,拼资金、拼财力,创业公司永远都不是巨头的对手,BAT随随便便一个double的年薪,就能把人分分钟挖走。在奖励层面,公司最多是给员工发放一点股权、期权,而这些东西在真正上市之前,可能还不如一张厕纸。CEO们,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法宝,就是激发大家的自身积极性、焕发内在热情。只不过这种激发和唤醒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所以这也是外人觉得他们是大忽悠的原因。本山大哥也是牛的哩每个创业公司CEO最常讲的,就是公司的愿景。比如众所周知的马云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扎克伯格的愿景是连接世界上的所有人。就连楼下的煎饼摊的小哥,也说希望每个上班白领都能吃到热乎的早饭。把你在创业公司里的所做所谓,描绘成对这个世界将造成巨大改变的样子,从而让你觉得无比激动,分分钟想给伟大光荣正确的老板CEO生猴子的既视感。有什么事,能比我所做的事能改变这个世界,更有号召力呢!钱?股票?头衔?这些都不行,跟改变世界的驱动力相比,这些什么都不是。当然凡事无绝对,价格给的合适,还是可能动心的,但那一定是个非常非常高的价格。在公司层面,CEO要讲愿景和驱动力。在执行层面,CEO就要讲归属感。所谓的归属感,就是让员工觉得,我,是在为我自己打工,我做的工作都是因为自己。得到归属感的第一条,就是放权。在一定范围内,要让员工说了算,有决策权。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成为创业公司的主力,他们更强调这一点。如果让他们做一个傀儡,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超出界限的事都要向上汇报,八成这兄弟最终会因为干的不爽而任性的辞职,不在乎你给多少工资。这在传统的大公司,是很难想象的。不过好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正在向这方面转型,比如腾讯、头条,都在学习谷歌的模式,放权给员工,让他们为自己打工,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得到归属感的第二条,就是成长。所谓成长,就是让他解决没见过的难题,处于不舒服的状态,一遍又一遍的折磨状态。斯德哥摩尔综合症都知道吧,你越折磨他,越让他痛苦,他越觉得爽,越觉得爱你。在体制内,我见过太多人一辈子几十年,都在重复一件工作,周而复始,直到退休。对于年轻人,这种状态的单一,无异于没有栏杆的囚笼,这种稳定的铁饭碗,对他们将越来越没有号召力。得到归属感的第三条,就是利他。在创业公司里,CEO最喜欢强调团队,所有员工的都要从团队的角度出发,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团队的进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创业公司不需要每个人都是超人,但组合在一起必须要有复联的战斗力。当你和团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战斗力,凝聚力。这也是CEO的本事,或者你说的忽悠的本事。所以,创业公司的CEO们经常被看作是大忽悠,但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其他的资源和办法,只能通过点燃激情、唤醒热情,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大漠中杀出一条血路。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讲,创业的人不用睡觉,都靠着一口仙气吊着,这口气没了,创业者也就挂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开起JerryOB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献给没空看直播的朋友
作者最新文章创业公司CEO:谈一场打死也不分开的恋爱_搭讪广场_花田_全国名企名校白领恋爱社区
【第185期】创业公司CEO:谈一场打死也不分开的恋爱
(结束寻找)
“结婚若是为了维持生计,那婚姻就是长期卖淫”。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借范柳原之口对白流苏说的一句话。
对不起,我已经快38岁了,这句话,我记忆里,存放了十年。我觉得它是寻找真爱的另一种表达,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婚姻一样,表面喜大普奔,实际上,是财务意义上的结合,是商业组合的成功。
真爱是什么?它是轻松的,愉悦的,不费力气的,锦上添花的,忠诚的,甜蜜的,打死都不分开的。。。其实,碰对了人,一切都是简单的。简单,就是我一直生活的主旋律,也是我希望的关于爱的节奏。
我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有了。喜欢旅游,健身,电影,音乐,一切有关美的东西,我都喜欢。
希望你是一位年龄在25-30之间,165以上,喜欢笑,喜欢读书,爱生活,有思想和生活智慧的女孩子。善良,道德。
假如你我相爱,你一定不会后悔爱上我,我也一定会让你如饮甘饴,如沐春风。
如果爱,就在一起吧,打死不分开!
他已经在花田找到心仪对象股票/基金&
吕长城:喜欢做创始人的原因是做CEO太累
芳草集CEO吕长城
  和讯网消息 2013APEC于5月22日-2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和讯网全程播报。芳草集CEO吕长城在峰会上表示,创始人在不在公司,和有没有把公司放在心里,这两件事是不冲突的。如果创始人过多的干涉,肯定会让公司的方向有所偏移,这是CEO应该干的事。他表示,自己把团结放在最后、坚持摆在第一,创新摆在中间,刚刚说从创始人到CEO,更喜欢做创始人的原因是,觉得做CEO太累了,可以找人帮我管理公司,但是他并不一定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振红:在创业的时候是一个心中有规则的人,心中有规则的一个创业者,要在一个环境不是这么友好的地方创业,你怎么样学会一种能力,跟不太讲规则的各种关系、各种环境去磨合、去斗争。我们听听长城的想法。
  吕长城:说到方向的话,我觉得坚持和创新最重要,因为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性的,熬过去就过去了,熬不过去就死了,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岗位不同,主管肯定解决不了老板的问题。我最后想讲的一个就是团结,近几年我看到大部分的公司都没有凝聚力,我觉得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方向,就是跟着这个市场在混。比如说电子商务,前年基本增幅都是百分之百,而去年增长就很平平,甚至还有负增长。
  你在不在公司,和你有没有把公司放在心里,这两件事是不冲突的。如果创始人过多的干涉,肯定会让公司的方向有所偏移,这是CEO应该干的事。我把团结放在最后、坚持摆在第一,创新摆在中间,刚刚说从创始人到CEO,我更喜欢做创始人的原因是,我觉得做CEO太累了,我可以找人帮我管理公司,但是他并不一定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
  为什么我们要跟风?是不是潮流的就是最好的?不是,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信仰,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东西。其实创始人能够给公司带来灵活性的东西,而CEO能够把公司正常稳固下来,但是再往前走,还是需要有创新能力。而创始人能够不能把这个创新能力撒播到整个公司,这是一个关键的能力。
05/23 19:2105/23 19:1305/23 19:0905/12 07:4504/26 09:1504/23 08:1804/23 08:1104/23 05:54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为何创业者、企业家都爱看这部大戏?真相竟是这样(深度)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奇葩的存在,它从发动战争到统一中国只要短短9年,再从大一统到崩溃也只要14年。
  就好比现在,一个公司从创业到估值百亿,再到倒闭破产,不过短短一两年。
  它们遵循的是同一个规律。
  因此,每一个创业者、现代人都应该好好了解这段历史。
  作 者 | 水木然
  来 源 | 正和岛
  在公元前9世纪,一个叫非子的人为周朝王室养马,得到了一小块封地(现在一带),100多年后,非子的后人秦襄公帮助周平王抵抗西戎进攻,于是周平王把这块土地升到了诸侯的地位。
  这就是秦国的前身。秦国成为诸侯之后,终于与东方列国平起平坐。但由于地处苦寒边远之地,一向被东方诸国看不起,“国际”上根本不把秦国视为平等成员,不让他参与诸侯之会盟,而是把它看做未开化的野蛮人部落。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然而越是出身卑微越有昂扬的斗志,古今中外莫不是如此。
  当时社会的动荡越来越加剧。各国的新兴军功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纷纷要求政治改革,于是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当时的变法浪潮恰似现在的浪潮,抓住了先机的国家很可能成为新兴大国。
  这其中当然不乏很多热血青年,就像现在的创业者。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热血青年秦孝公成了秦国君王,他耻于秦国的落后状况,看到这股变法浪潮,也决心进行二次创业!于是向全天下发出了求贤令,最终从国外请了一个CEO,叫商鞅。
  那时的历史已经从春秋过度到了战国,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完全就是“末法乱世”。为什么呢?因为在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只要你服我”就可以了,称霸是社会主题,但是不会互相侵吞,而到了战国时期,是“老子非灭了你不可”!丛林法则开始在中国盛行。
  商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当时儒家思想已经不再被人们追捧,极端的乱象造就了他极端的人格,他奉行的就是法家思想。
  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在此时急剧萎缩。天下的知识分子、有才之士已经不再像老子、孔子和庄子那样追求价值和思想,而是热衷于能够迅速获取功名的权术。有志气的年轻人都在寻找一种短、平、快的创业捷径,这种情况跟现在极其相似。
  比如,除了商鞅之外,还有像苏秦、张仪等等这样的“上进”青年,鬼谷子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在埋头苦学了很多现实、务实的道术――纵横术之后,开始出山创业、打天下。
  以德治世的时代已经过去,胜者为王的思想更为流行。
  商鞅上任秦国CEO的第一天,董事长秦孝公就对他说:“我只想最短的时间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上市!仅此而已!”
  商鞅说:“我志就在此!”
  两人闭门谈了三天三夜,达成了秦国发展的两个十年战略规划:
  第一个十年计划是努力发展“农业”,储备粮食,把年轻人都赶到农村去开垦荒地,奖励耕织,这是打基础阶段。
  第二个十年计划是发展“军事”,调动大家上阵杀敌的积极性,把所有的生产成果都转移到战场上。
  在第一个十年计划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垦荒、奖励耕织,小农经济开始兴起,这确实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从民间财富到军队资源的完全传输。惟有保证对民间资源的强大汲取能力,才能不断发起并打赢战争。
  总之一切都为了能打仗、打赢仗而做准备。
  据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完成统一),全国共有96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其中秦国发动了52场(占54%),并取得了48场胜利(占92%)。
  这样的秦国,简直就是成为一个战争机器。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为了做大做强,不惜一切大家让大家加班。
  为达到目的,商鞅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
  其一,打击传统贵族。
  要知道在先秦时期,国家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很多土地、民众资源都掌握在贵族手里,而不受君主直接控制。传统贵族控制了社会大部分资源,就会阻止国家行动的一致性。
  很多公司也是这样,新上任的CEO都会将公司原来的管理层解散,然后自己组建管理层,实施他的一套新战略。
  为了彻底拆散当时的传统社会结构,商鞅甚至用成文律法,强制解散大家族,然后推行“无军功不授爵”的制度,奖励新兴阶层――好战分子,他是怎么奖励的呢?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而且在军中,由于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军功爵还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真是一人得军功,全家都受益。
  看到这样的激励政策,是不是有点摩拳擦掌了?想想看吧,如果一个人靠正常奋斗去买房子、娶老婆、养孩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而在秦国当兵砍掉一个敌人脑袋,就可以给500平米房产、田地一顷、还有仆人。如果你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国,肯定会去“当兵发财”了!
  总之,商鞅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让大家为了打仗而打仗,始终坚持以“打仗”为中心,这就彻底破坏传统社会的组织架构,于是当时秦国涌现了很多新兴贵族,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功造富”运动。
  当然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他打破了传统固化的社会,使很多底层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希望。但是这也是撕裂式的财富重组,野蛮、粗鲁。底层人们翻身的方式,除了废井田、开阡陌之外,更重要的是奖励军功。然而善于打仗并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军功造富”和现在的“互联网造富”的本质区别,互联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打仗杀人只是一种更加野蛮的行径,反而是文明的倒退,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其二,拆散、弱化人民
  在商鞅看来,国家要富强,民众就要愚蠢。他认为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对国家都是有害的,因为他们想法太多,容易出现动乱。商鞅大力驱逐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人,因为这些职业的存在,容易提升人民的文化和意识,不利于让民众保持愚昧。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有个焚书坑儒的政策,其实当时商鞅就向秦孝公提过焚书的主张,不过100多年后才被秦始皇彻底执行。
  这就好像一个公司总是担心员工自己去创业,而采取一切措施压制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变成只会耕地的牛,现在看来这真荒唐,因为只有员工强大了,公司才能强大,公司要做的是用一个怎么样的机制发挥大家积极性,而不是生硬拴住和压迫。
  商鞅不会因战功、农耕以外的任何理由奖赏百姓。为了让大家死心塌地的埋头种地,它还阻止商业,商鞅禁止粮食贸易,你不种地就没饭吃。想做生意?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而且秦国的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这让秦国商业急剧倒退。
  这就是商鞅“国富民弱”的核心逻辑:民众贫穷,国家才能富强。国家要定时的去打仗,否则饱暖思淫欲,民众会去追求耕、战之外的东西;另外就是要控制包括土地、山林、盐铁在内的核心资源,实行严格的“国家授地制”,“山泽之利”等资源全部归国家掌控,连私人旅馆不许存在,一律国有。
  所以商鞅在最后遭到清算而出逃的时候,拒绝商鞅投宿的旅馆前台,其实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当然这是后话了。
  商鞅就这样为秦国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群“呆萌”的百姓。在商鞅死后约80年,荀子西游秦国的见闻是:这里没有知识分子,百姓都很愚昧、顺从,服饰简朴、目光呆滞,害怕官府、服服帖帖。
  显然,此时的秦国百姓都成了一个个随时待命的棋子,这使秦国动辄能够出兵数十万发动战争,或者征发上百万人营造宫室陵墓。
  究其本质,商鞅变法就是要把秦国民众统统变成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战士;一个只会耕地的牛,一个只会拼命杀敌的狼;一个在后勤,一个上前线,为战争服务!而且农民和战士都必须愚昧无知、卑贱贫穷,这样才能用爵位和财物之类的小恩惠让他们服从。
  所以: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都是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为了理想中的大国崛起,无论执行怎样难以理喻的政策,都在所不惜。
  对很多公司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实际上这种公司最多是表面强大、执行力强,绝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商鞅变法最大的进步在于,他让土地得到了流通,最大化地被开垦。同时那些既得利益者失利,让那些一无所有的草根有上升的通道,他打开了那个固化的社会,让民众看到了升迁的希望。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在于他紧抓问题核心:在当时的世道,能打才是硬道理!他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折腾出一个杀气腾腾的秦国。抓农业,等于打仗有了保障;抓军事,是为打仗做好准备。
  所有少年得志的创业型公司,都有要颠覆一切、横扫一切的原始诉求,更何况秦国一直被忽视和歧视。所以秦国在发迹之后,拼命去消灭传统的东方列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6年,陷燕都;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短短9年时间即完成统一。
  我认为,这种野蛮式的发展路径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最短时间变成一台战争机器,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必定会溃败。商鞅指挥下的秦国,其文化、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等只适应“打天下”的阶段,如果依然用这种方式治理天下,必然大乱。
  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应该安抚天下,立刻对“战争机器”的国家进行转型升级,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修陵墓,依然还是采取原来的路线。
  大秦帝国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于是,一句 “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反秦势力。大秦帝国虽然实现了千秋霸业,但只维持了14年就宣告破产,然后“六王毕,四海一”。
  然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多百姓翻身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天下太平,而是不想被压迫,想去压迫别人,这才是最可怕的。
  今天你骑在我头上,明天我就要骑在你头上,无休止的循环。
  创业者的价值观,决定了这家公司能做多大、走多远。
  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了创业者的价值观。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也很野蛮,它们不顾一切的收买用户,用暴力、原始的手段提高数据和流量,为什么不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用价值吸引了用户,还是用眼前的利益收买了用户?进一步而言,自己的商业模式究竟有没有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有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再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现在社会人心躁动,人人都想创业,到处充满功利主义和务实主义,盛行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这种状态跟战国时期如同一辙,如果缺失人文关怀和更加文明的指引,再强大的体系都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因此,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家能够重塑世人价值观的公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注:本文配图选自当下热播剧《大秦帝国之崛起》。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为何创业者、企业家都爱看这部大戏?真相竟是这样(深度)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