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需贷款二年,放款十天后无需审核小额贷款1000这笔资金,应付那些费用

现金贷火热引关注 监管加码即将来临_新浪网
近期,以现金贷业务支撑业绩对新金融公司纷纷启动上市,引发市场讨论与关注。现金贷表面繁荣背后,也暗藏着利率畸高、风控缺失、缺乏信息披露、缺乏监管等风险。多重信号或许表明现金贷的强监管时代将要来临。
分享专题至:
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现金贷们仿佛成了一只只将头缩进去的乌龟,在静默中尽显“我思故我在”的坦然,依旧在现金贷的领域闷声发财。
与一般互联网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背后的套利冲动更强,无论是资本方,还是公司自身,都希望在监管规则明确之前,上市或者套现。
议中的现金贷平台,伴随着监管趋紧的风声,其资金来源正在收缩,扮演“输血”角色的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态度更趋谨慎。上证报记者日前获悉,银行早已扎紧口子,停止提供资金给年化利率超过36%红线的平台。近期也有信托公司与现金贷平台中断合作。
刚刚在美上市的趣店,麻烦事真不少!不仅趣店的股价一跌再跌,就连整个现金贷行业也跟着地震不断。趣店股价在上周四再度大跌超过6.5%,周五又以下跌近1%收官。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层正在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
监管部门密集发声,持牌经营或将成为现金贷下一步监管重点;而作为现金贷输血机构的银行和信托,要么渐渐收紧合作,要么干脆已经放弃同现金贷合作。
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随着互金平台陆续在美上市,现金贷这个一直蛰伏在灰色地带的庞大产业渐渐暴露在阳光之下。现金贷高利率、灰色催收产业,以及现金贷背后的资金链条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原罪”、“出卖灵魂”、“人血馒头”……在一片口诛笔伐声中,现金贷行业监管渐行渐近。除了可能关停违法公司,现金贷行业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规范?笔者认为,现金贷行业需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加强规范与监管。具体而言,事前对网络小贷公司准入门槛和资金来源把好关;事中对借款人资质与产品收费做好监管;事后规范催收环节。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用好了金融工具?金融有没有变成社会的福音,而不是噩梦?
华说认为,如果行内“现金贷年化利率低于40%很难维持盈亏平衡”的说法属实,则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则如今的“现金贷”商业大厦,是建在沙滩上的。因为只要官方明确宣布超过36%的利息收入为非法,一律无效,则万事皆休。
现金贷不能与信托公司及银行机构合作开展业务,已有的合作业务应尽管收缩或中断。早在2014年银监会亦下发文件严禁信托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合作。显然,现金贷与信托公司及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用信托公司及银行的资金进行现金贷业务明显存在违规之嫌。
监管当局所要做的是严格互联网小贷市场的金融市场监管。通过法制化建设和刚性金融监管,净化社会融资环境,平抑借贷成本,倒逼互联网小贷公司由异化“现金贷”向普惠金融转型。
现金贷本是个好东西,但用的方法错了,就沦为凶器,这跟金币也能噎死人,是一个道理。
互金赴美上市的资本盛宴背后风险与隐患必须引起关注。最大的风险是中国监管层突然“变脸”的风险。现金贷风险已经引起监管重视,大部分赴美上市公司都没有金融专业牌照。一旦金融监管层变脸收紧甚至取缔,不说股价暴跌风险,公司存亡都难说。
我观察现金贷将近3年,眼看它起高楼,也知道光鲜背后的惊心动魄。我无意于为现金贷洗地,但想说一说很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现金贷是个工具,当下也许乱象丛生,产品的超高利率,催收骚扰,隐私泄露,共债风险等弊端急需改变,要改变这些,监管的合理介入不可或缺。美国已在加速治理现金贷,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高利贷不是魔鬼,现金贷更不是魔鬼。在残酷的现实和复杂的人心面前,高利率本身是没有罪的。不过,在任何时代,高利贷都不是一个体面的生意,最好闷声发财,别学罗敏、周亚辉之流。
披着消费贷的外衣,披着互联网的外衣,高利贷这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日本政府是怎么治现金贷的呢?一个高院裁决,超过法定利息上限的,要求债权人返还给借款人。这么个判决一出来,所有的现金贷公司都倒闭了。所以说现在上市的现金贷公司,能赚几年就赚几年,银监会暂时还没有管得过来。别看现在市值大,分分钟破产。好自为之吧。
趣店上市后,媒体和公众批评很多,主要是讲高利贷的不道德。我感觉很不公平,不吐不快。高利贷!多高叫高?两个成年人在没有威逼下形成的利率叫市场利率。合情合理。国人不谴责中国利率高企的根本原因,而骂趣店这样的放贷企业,太不应该。
针对现金贷业务引发的巨大争议,新浪财经正式启动“现金贷,撒旦还是天使”征文活动,欢迎专家学家、业内人士就现金贷的现象及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新浪财经将根据文章观点和质量选择刊登。
一、现金贷说:我最初的梦想是普惠金融?你信吗?
普惠金融是啥?
——通俗的说是让一般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可以享受金融服务。
那金融服务又是啥?
——没钱的时候借钱,有钱的时候理财。
没钱的时候要花钱,咋整?
——刷信用卡呀!
没有信用卡咋整?
——借现金贷呀!
现金贷不是高利贷吗?
——错误,现金贷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
中国十三亿人口,只有三亿多人拥有正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卡,这些人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
而除去老幼的十亿人,他们是农民、厂妹、进城务工人员、快递员、售货员、保洁员、大学生、技校生……
他们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固定住所,他们没有的东西太多,在申请信用卡时连寄卡地址都没有。
通常他们申请贷款和信用卡时第一关都会被无情拒绝:
对不起,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担保……您没有收卡邮寄地址……
他们是长期被正规金融机构忽视的人群。
银行严苛的风控体系将他们拒之门外。
但,人有三急,谁没个缺钱的时候?
人活一世,情谊二字。
快递小哥要在情人节送女友玫瑰与烛光晚宴;
厂妹要给老家的小弟弟交一笔学费;
售货员想给自己买一部可以玩王者荣耀的手机;
辍学进城打工小芳要给得病的爸爸救命钱……
这是他们活着的意义。
谁没在“钱“这件事情上犯过难呢?
但你跟谁借:借的是钱,欠的是情。
钱易还,人情债难偿。
而且,钱这种东西别人借给你是仁义,不借你是情理。
拥有一款随时可以借钱花的APP,借钱——救急——还本——付息,天经地义,多么普惠。
这是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带给长期被忽视的厂妹们的福利,在保有借款尊严的前提下,获得救急资金。
这也是金融科技的意义,就像许多一直以普惠金融为初心的P2P网贷平台:陆金所、爱钱进、钱站等等,他们给了许多人救命钱,或者是要面子的钱。
作为互联网金融信息撮合中介:他们的利息不高,要求也不多,他们想做的是帮助更多的人理财投资,也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资金,只要你按时还本付息。
但是,能借给你钱的并不都是呼保义宋江,也有可能是周扒皮黄世仁。
现金贷行业的崩塌始于魔鬼的诞生:就像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现金贷是个好产品,他说:我最初的梦想是普惠金融?
现在一定会被人怼回去:放屁!现金贷就是吸血鬼!
现金贷很委屈,这是因为太多李鬼在做李逵的事情,冒名顶替,乔装打扮。
在暴利面前,一把切菜的刀被用成了一把杀人刀。
现金贷是普惠金融的菜刀,是嗜血逐利者的砍刀。
二、现金贷行业乱象:鱼龙混杂的小贷、网络小贷、P2P平台玷污了现金贷的清誉
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鱼龙混杂,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主要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网贷机构等组成。
从数量规模上看,中国消费金融总规模达万亿元,当前银监会批复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23家,237张已获批网络小贷牌照,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5923家(2485家正常运营),全国共有8000余家地方小贷公司。
这些地方经营的小贷公司正在饱受不良困扰,陷入亏损的泥潭,网贷平台随着网贷新规的贯彻,数量急速减少。
网络小贷、网贷、小贷公司三种听上去、看上去都很像的机构,其本质经营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是他们可能都有所谓的现金贷款业务,不同的是他们的资金来源、催收方式、风控标准、经营模式、经营地域均有差异。
例如,近日新华网报道的APP STORE 上的“钱站信贷”,该平台借贷年化利率高达391%,滞纳金也令人咋舌,逾期14天后还将额外收取每天20元的逾期费和每天5元的滞纳金。该平台页面上不仅有‘身份证贷款’,还赫然列有银监会如今已明文禁止的‘大学生贷款’字样。
但该平台的“钱站”APP并网贷平台凡普金科旗下“钱站”品牌,凡普金科旗下“钱站”也并非现金贷平台,也没有文中提到“大学生贷款”等违规产品,以及“14天期”的短期产品。
“钱站信贷”APP的Logo、商标与知名互金公司“钱站”类似,且违规使用‘大学生贷款’字样。
正儿巴经做普惠金融,帮弱势群体融资、投资经营的“钱站”,因为相似命名的“钱站信贷”网络小贷平台而被误伤了。
由于现金贷缺乏行业标准,导致鱼龙混杂,行业负面新闻较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使小贷公司很多时候与网贷平台(P2P)合作,获取资金。
消费者难于区别“钱站”与“钱站信贷”,其混淆点在于一个是网络小贷、一个是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网贷平台)。
二者有根本区别:
通俗的说,网络小贷使用自有资金为客户提供贷款,网贷平台只提供摄合交易。
各类现金贷平台因其产品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利息等不同,覆盖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暂时无法覆盖的借款群体,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难问题。现金贷也不能仅关注利息,一棒打死。
两个都是做互联网金融的的平台、长得又那么相似,难怪金融消费者傻傻分不清。
所以,每一个魔鬼其实都是被污名化的天使,现金贷就是普惠金融的翅膀被换成爪牙的天使。
本来可以用作为大众作普惠的产品被用于牟取暴利。
怎样去甄别好的现金贷平台与差的现金贷平台呢?
在挑选贷款平台时,要关注如下几点:
第一,要看你从哪儿得到的现金贷的广告信息。
如今地铁里、公交上、小区门口电线杆、地上、门缝……到处都是“急用钱、只要身份证、五秒放款,快快联系我,马上让你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广告。您要是真联系了,真借钱了,就离疯狂不远了。
第二,要看经营现金贷的机构背景。
多数正规现金贷平台都是以“金融信息服务“为注册经营范围的,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可以参与现金贷业务,这类平台都是相对安全的。
第三,要看贷款资质审核的严格程度、贷款时长。
趋短期现金贷平台安全度一般较低,主要通过线上吸引客户,特别是手机客户端。借款人只需要提交身份证、住址、手机通讯录等简单的资料即可以获得额度。
第四,要看催收方式是否正常。
通常会出现暴力催收的现金贷平台会求你上传手机通讯录、淘宝、蚂蚁花呗、芝麻信用来进行风控。也就是你欠钱不还的时候,他会挨个骚扰你的通讯录好友。
三、正本清源:为了更好的金融世界,现金贷还是要回归普惠金融
第一,从现金贷的产品形式上讲。
现金贷的获客、申请、审核、放款、还款、风控、催收等流程全部通过线上完成。就连最典型的互联网金融P2P行业也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许多风控措施还是需要人工实地勘察。从这个层面看,现金贷是最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科技的力量让金融变得更加有效和美好。
第二,让现金贷回归普惠金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现金贷的监管更加市场化。
例如,参照国外的经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所有的现金贷产品均判定贷款方超过一定利率之后,借债方便不用承担偿付责任。一夜之间,所有的小贷公司全部消失;美国则严格小贷监管,将现金贷纳入到正规监管体系之下,严格控制消费贷付首付;澳大利亚等国也从不允许小贷利率过高,或以消费贷款支付房贷首付。特别是美国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对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已少有消费贷款与小贷业务出现。
第三,征信来源、客户数据应用更加科技化、市场化。
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弱势金融群体的劣势在于无法掌握其全部有效的信用信息。
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与现金流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征信方法已经跳出了传统的静态数据,任何人浏览网页、线上购买商品等行为均会留下痕迹,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是否可以考虑接入这些长期被忽视的数据,分析出有用信息,服务那些长期被正规金融忽视的人群。
例如:通过接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调用个人征信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第四,正规金融机构进场开展现金贷与普惠金融。
中国目前的消费信贷市场大部分投入是房贷和汽车贷款,剩下的小部分,如教育、旅游等,一般商业银行也会提供服务,比如银行发放的具有分期付款功能信用卡等。
弱势金融群体尚无法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
因此,在市场潜力无限大,普惠金融还需完善的大背景下,银行可以丰富产品线及业务模式,利用银行自身的优势,将信用卡、个人信贷类产品的门槛放低,补充普惠金融体系,也扩大自身收入来源。
第五,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开展现金贷业务。
诸多金融科技公司,在释放金融科技正能量的道路上,正在做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尝试。例如,凡普金科旗下凡普信与全球领先心理测试风险建模公司,为凡普信的线下借款用户在贷前从心理学的角度就还款意愿进行风险衡量,加强了网贷平台、互联网金融客户整个风控体系的全面性与多样性。
诸多资金雄厚、意欲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上述新型金融科技机构的大数据,了解客户整体金融行为,对用户的行为、偏好、习惯进行刻画,对用户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通过模型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计量。
提前建立反欺诈、信用风险评估、智能风控引擎、外部数据整合、风控管理制度五维一体互联网科技驱动的风控体系,实现贷前审批、账户管理、客户实时跟踪、资金监控、贷后催收全周期覆盖的监控程序。
回眸历史,每一个金融产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进步与疯狂,无论是期货、期权,还是次债、ETF,他们造福社会也创造了金融危机。
人类创造了金融工具,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但究竟金融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还是更疯狂?
取决于你、我、他,取决于社会道德水准,更取决于社会的规则。当道德不足以规范现金贷,当规则缺失于现金贷,当李鬼冒充李逵,当逐利大于普惠。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用好了金融工具?金融有没有变成社会的福音,而不是噩梦?
(作者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原标题:现金贷“生死时刻”:监管箭在弦上 有信托公司已中断合作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曹泽熙
摘要:监管部门密集发声,持牌经营或将成为现金贷下一步监管重点;而作为现金贷输血机构的银行和信托,要么渐渐收紧合作,要么干脆已经放弃同现金贷合作。
继上周四有媒体爆出中国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后,中国对现金贷实行强监管的风声越来越紧。
面对现金贷造成的种种乱象,央行相关人士多次表示,将对现金贷进行严格监管,其中,持牌经营成为现金贷监管的重点。
另一方面,作为现金贷平台输血机构的银行、信托等机构,在风声趋紧的当下,也越来越重视现金贷平台是否合规,甚至有信托公司已经因为难以容忍现金贷较高的坏账率,而放弃同现金贷公司的合作。
暴力催收、较高利息的现金贷引发关注
最近,现金贷造成的暴力催收、利滚利形成的较高利息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上个月赴美上市的以现金贷为主业的趣店,因CEO罗敏的言论,也陷入舆论漩涡,不少媒体指责其游走在道德边缘,甚至指责其“吃人血馒头”。华尔街见闻曾提到,趣店在上市后不久,即出现单日跌幅近20%的局面。
上周四,新浪曾援引美国媒体称,中国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消息传出后,趣店开盘大跌5%,之后一路走低,收跌6.58%。其他几家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也不容乐观。宜人贷在10个交易日下跌约16%;信而富则在最近10个交易日中跌超20%。
即便如此,3日,另一家类似企业和信贷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即暴涨26.6%。
持牌经营是监管重点
在对现金贷的监管中,持牌经营是重点。
早在今年4月,监管机构就曾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非法催收等进行了整顿,之后还全面叫停了校园贷业务,最近,各地又在严查消费贷的现金流向。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实际上,关于现金贷的监管工作,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发声,强调必须持牌经营: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直言“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10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有些没有任何牌照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9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称,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上海证券报》称,央行对现金贷监管的密集表态,显示出监管对现金贷的整顿力度将超过之前。
如不合规 金融机构将不再“输血”
一度扮演为现金贷平台输血角色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在监管趋紧的风声下,也在谨慎面对同现金贷的合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银行已经不向年化利率超过36%红线的平台提供资金了。
现金贷和另一大资金供给方信托公司的合作似乎也开始收紧。《上海证券报》称,有信托公司已停止与现金贷平台合作,而且是规模较大的“头部”平台。主要是双方合作条件未谈拢,信托公司无法容忍较高现金贷较高的坏账率。
  南方日报记者&唐子湉&黄倩蔚
最近,广州的刘先生想卖掉原有的住房,置换一套总价约400万元的房子,但在首付上还有3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朋友建议他“可以试试借现金贷,只要有稳定的工作,这个平台借3万,那个平台借5万,很容易就凑够了”。
刘先生抱着尝试的心态下载了几个现金贷APP,不过,在懂金融的朋友帮助下,仔细计算利率后发现这些贷款在手续费、服务费和分期还款等条件限制下,实际利率高得惊人,动辄高达40%。最后,他打消了用现金贷凑首付的念头。
目前,大量打着低利率旗号的现金贷仍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扩张,带来居民超能力消费、变向流入房地产等问题。
现象??监管灰色地带的现金贷“暴利”
近期,多个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也引发了市场对现金贷“暴利”的关注。
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润与这类型产品的高利率不无关联。在某现金贷平台上,记者通过简单申请后,可借款10000元。扣除600元服务费后,实际到账9400元,分12个月还款,每月还951元。
那么,这一贷款的真实利率如何呢?
如果简单地按照实际还款额减本金除以贷款额,(951×12-9400)/9400,计算得出的年利率为21.40%。然而,这还不是其真实利率水平。
根据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简称IRR)来计算,也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应该是44.55%,不仅比直观计算的利率高出一倍,并且超出了法律对36%以上为高利贷的划定。由于互联网现金贷款风险高,不少平台试图使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然而这种形式却难以避免地带来道德风险。
对于现金贷,银监会早在今年4月发文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不过,仍有平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用手续费、服务费等名目掩盖高利率本质。广州赢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陈国刚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高利率贷款并不违法,但超过36%的利息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会丧失起诉权。“有的平台会用手续费绕开高利率,这一块在司法上并没有定论。但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手续费都应该算进费率中,费用就是费用。”陈国刚说。
分析??居民过度消费不可取
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其中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的一条中,明确指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目前各地摸底排查正在进行中。有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
不过,相比起高利率,实际运行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类现金贷平台的征信系统不完善,多头借贷的现象层出不穷,或有部分贷款流入房地产中。
“现金贷和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有所不同。银行提供的贷款额度较高,期限较长,并且要提供明确的贷款用途,例如留学、装修等。而现金贷没有明确的用途,直接给你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三五万,不会管你用来做什么。”陈国刚说。
除了资金用途不明确,鼓励用户过度消费也是现金贷令人诟病之处。“和之前的‘裸贷’类似,人的天性是喜欢花钱的,通过现金贷放大人的消费欲望,在利滚利之下可能会使人无法翻身,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陈国刚说。他建议,未来需对现金贷的企业资质、销售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满足用户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应对??规范消费金融信贷提高居民消费杠杆质量
个人贷款需求的火热也折射出消费需求的火热,以及居民加杠杆的动力。近期,央行发布的经济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7.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居民部门,居民加杠杆速度迅猛。居民消费力释放过程中存在的空白金融需求,网络金融现金贷款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需求。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此前分析认为,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会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关键信息获取能够依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也比较通畅,便于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与之形成了互补之势。
如何规范网络现金贷款,做好互联网贷款的征信工作,应是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征信,或许是解开高风险和高利率带来恶性循环的钥匙。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如果客户借了互联网现金贷的钱,还可以去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借钱,多头借贷,重复、过度授信带来的风险非常高,但没有征信,这部分人群很难甄别。
“因为金融市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逆向选择,你的利率定得高意味着好的用户不会选择你,坏的照样选择你,所以说最良性循环的方式是,通过提升效率、规模,降低整个给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分期乐创始人肖文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议??选择“正规军”金融产品利率更低
事实上,随着消费金融需求的释放,不少正规金融机构都在深耕消费金融市场,其中推出包括支付到第三方账户的消费贷、分期,或是现金贷。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约为18%—20%。
记者看到捷信金融一款现金消费贷款,标注月利率千分之2.08,贷1万元每月还款950元,若不收手续费,按照内部收益率计算,实际IRR为27.95%。而专门做网络信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一款“马上贷”,最高额度5万,贷款时间为3-24个月,宣传册上标注月利率千分之4.8,如果是实际利率,那么折合年化利率仅为6%,若是分期名义利率,最后实际利率将比这个要高。
目前银行现金贷产品利率普遍在10%左右,如果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与滞纳金一并算上,一些大行也不会允许年化利率超过18%。部分银行的利率更低,如农行广东省分行近期推出的“双11”大促,网捷贷在“双11”期间年化利率只需基准利率上浮20%,即5.22%,一万元日息为1.45元,最高额度30万元,线上审批。
除了现金贷,其实当前大部分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信用卡、电商平台旗下的金融消费产品如花呗、借呗等解决。而电商系平台也在摩拳擦掌。10月19日,花呗宣布启动“双11”临时提额,与前两年相比,今年能够享受临时提额的花呗用户更为广泛,预计有八成的花呗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临时额度,平均每人能多花2200元。
今年7月份,银联商务也推出“提钱花”个人信贷产品。个人可以根据该信用卡近30天内(含当日)在银联商务POS机上的刷卡流水以及持卡人的人民银行征信情况获得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足以满足购车、留学、装修、旅游等日常大额消费需求。与市面上其他贷款产品动辄高昂的手续费相比,最低月手续费率仅需0.75%,并且持卡人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选择3个月至24个月不等的多种分期还款形式,以减轻还贷压力。
■名词解释
所谓现金贷,即互联网小额信贷,起源于国外的Payday&loan(发薪日贷款),在国外常指30天以内的个人短期纯信用贷款。业内一般认为,就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信用贷款产品。特征是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审批快,贷款没有用途限制。
  中国证券网讯 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据经济参考报6日消息,目前现金贷可谓乱象频发。据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介绍,目前,现金贷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借款人综合成本高。除借贷利息之外,还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年化费用远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约定的36%上限。此外,有些平台还规定了高额的逾期罚金,平台借款用户一旦逾期,面对高额罚款,违约风险更大。二是引发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有些平台在面对逾期用户时,会采取短信、电话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收,“裸贷”、“跳楼”等社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恶劣影响。有的平台不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在高利率的诱惑下,一些信用欠佳或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群也获得了贷款,造成非理性消费。
现金贷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的必然,但盲目发展带来的市场乱象也揭示,现金贷亟须纳入监管,阳光化运行。“现金贷出现暴力催收、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等乱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因为借款人无法承受过高的借贷利息和逾期款项,其实是现金贷业务并未完全真正覆盖到实际需要的借款人群。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的用户应该是借钱解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而非用于过度消费或者不良用途的中低层收入群体。如何辨别用户群体,需要平台具备强有力的风控水平,在风控指标中加入是否具有稳定工作、是否有一定收入等衡量指标。”周治翰说。
不过,周治翰也坦言,除了假借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的恶意行为,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息其实背后反映的是高获客成本,所以平台应该在降低获客成本方面下苦功夫,而非通过过高的借款利率去覆盖成本。
“现金贷的火爆,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出现了脱实向虚,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早在今年4月份,监管机构就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催收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之后,全面叫停了非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期,各地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消费金融可能不再是监管机构互金监管的“法外施恩”之地。
据记者了解,由于面临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压力,部分现金贷公司开始选择出海东南亚,这是基于东南亚现金贷业务市场广阔,获客成本较低。比如印尼,大多数人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大量的潜在现金贷客户尚未被开发,另外当地现金贷产品稀缺,金融产品竞争力较弱,对于服务优质的现金贷产品需求较大,获客成本也更加低廉。
当然,市场庞大的东南亚也伴随着风险隐患。“不同于中国的现金贷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东南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支付等方面能力不足,征信缺失、大数据统计较弱等问题会对现金贷业务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这些都是国内现金贷公司出海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周治翰说。
  “现金贷”烈火烹油
与一般互联网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背后的套利冲动更强,无论是资本方,还是公司自身,都希望在监管规则明确之前,上市或者套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34岁的罗敏,从北漂到找到创业方向,用了十年时间。从创办“趣店”,到把它带到华尔街上市,用了三年半时间。而从一夜之间身价百亿,到陷入巨大争议,只用了一周时间。
10月18日,以“现金贷”为商业模式的趣店在美国上市,被认为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最大的一单IPO。上市当天,市值直冲百亿美金,创始人罗敏身价也超百亿人民币。
但对来自江西小镇的罗敏来说,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趣店和它所代表的“现金贷”商业模式,立刻陷入了无休止的质疑中。
与此同时,“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受此影响,10月25日,在美国上市的3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趣店、宜人贷、信而富股价集体大跌。趣店大跌7.24%,宜人贷下跌7.25%,信而富大跌9.67%。
最近对“现金贷”尽快进行严格监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高利贷”之辩
不知不觉间,现金贷业务的体量已经发展到不能忽视的地步。
上市当天,并无金融牌照的趣店,市值却超过18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利润超过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则超过4家上市银行。
趣店的上市,放大了市场对“现金贷”的质疑。
10月23日,上市5天后,趣店股价暴跌19.4%,股价跌至26.59美元,逼近24美元的发行价。这次暴跌,在很大程度上与罗敏让人“啼笑皆非”的回应有关。
10月22日,罗敏通过一个名为“卢泓言”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一份“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对话访谈,试图对各种质疑进行自我辩白。
不过看起来,这份回应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引发对“现金贷”更广泛的争议。
“你们做高利贷吗?”
“罗敏:我们的年化利率从0到36%。36%是一道红线。我们要做长久的事业,我才34岁,还有很长的路,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这是回应声明中的一段对话,试图回应关于现金贷最核心的一个质疑:现金贷是否就是高利贷?
根据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参照这一规定,36%的利率水平成为社会上普遍判断高利贷的临界点。
“现金贷平台普遍存在高利贷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36%的“红线”,在利息之外还要收取服务费、滞纳金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实际情况看,各平台利率的确非常高,符合判断高利贷的特征。”
2017年4月,由银监会会同十四个部委成立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贷整治办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摸清“现金贷”风险底数。
在这份文件中,特别提示,部分现金贷平台可能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率畸高。
“部分平台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造成部分借款人负债累增。”文件显示,已经注意到媒体的报道,“现金贷”平均利率为158%,最高的“发薪贷”利率高达598%,实质是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
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务费,但服务费被刨除在年化利率的计算之内,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现金贷”平台降低年化利率的潜规则。
另一个潜规则,在业内又被称为“砍头息”,指的是一种网贷平台放款金额低于显示的借款金额的现象。举例而言,当一个人在平台借入30000元时,年化利息为20%,他收到的金额可能只有27000元,被扣掉的10%被网贷平台以先扣利息、手续费、管理费、服务费、咨询费等各种方式收走,借款人实际承受的利息是22.2%,高于平台宣称的利息。
“砍头息”导致的结果是,折算下来的年化利率,可能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36%以内的民间借贷年化利率。
“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现金贷业务的利率是按照综合融资成本来计算的,而不是名义融资成本。”一位北京市网贷行业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现金贷平台要将利率控制在36%的红线内,就需要在反欺诈和运营上达到一定投资强度才可以实现。
另一个更受“诟病”之处在于,一旦逾期不还,还可能面临高额滞纳金。在《趣分期服务协议》第6条“违约责任”有这样一条:“您若未能依本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相应款项,则须向甲方支付逾期违约金。逾期违约金的金额按您所有未偿还价款总金额的1%为日息进行征收(不到1日按1日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借款人逾期还款,每天的滞纳金是未还金额的1%,那么一年将产生365%的滞纳金。
不过,是否可以将现金贷等同于高利贷,也存在争议。
“一般现金贷是短期、小额的贷款,借款期限非常短,一周或者一个月比较普遍。现在普遍折算成年化,的确很高,但在贷款期限内,利息占的比例不是太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还有另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不违约,不会出现短贷变成长贷,不会出现罚息,如果能在合同期限内还贷,就不能称为高利贷。在他看来,简单把现金贷等同于高利贷,不够合理,“但对于逾期还款利率的上限和罚息的上限,应该有个规定,不能无止境地罚息。”
靠暴利覆盖风险?
在现金贷商业模式中,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是:风控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依靠暴利来覆盖风险?
为了回应质疑,罗敏在回应中抛出了让人震惊的“福利论”。
“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
趣店创始人罗敏的这些“金句”,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潮水般的调侃和反驳。
不催收的说法,和趣店的招股书“自相矛盾”。招股书中曾披露:趣店会通过发短信和自动打语音电话给借款人催款;如果没有成功,趣店的催收人员会打电话给借款人,必要时还会上门当面收款。其中,如果用户逾期20天以上,趣店会主动向芝麻信用披露。
一位P2P行业从业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和催收公司合作,几乎是所有网贷公司的必备选项,而在网贷公司中,“现金贷公司是最受欢迎的”。
不仅如此,暴力催收也非常普遍。在民间借贷中,有“人死债清”的说法,即只有人死了,债才能一笔勾销。
趣店的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只有三种情况下会停止催收:借款人死亡、被认定为欺诈、逾期达到180天以上或者催收达到一定次数。
“网贷行业对风险都有一定容忍度,但肯定不等同于放任。”黄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催收是不现实的,“只不过出现了暴力催收等社会问题,平台为了避免被指责的一种说法。”
趣店的风控体系也让人怀疑。罗敏在回应中提供了这样一种说法,“不追讨,不逼债,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能力问题。”
对于这种能力,他提供的依据是:“下单要借钱的用户有4800万元,他们都有芝麻信用,只有30%多能借到我们的钱,其他都通过风控剔除了。”
罗敏所说的“自己的风控系统”,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刚刚上线的人工智能风控系统。但实际上,趣店的流量来源和风控,都大量依赖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招股书显示,自从趣店于2015年11月开始转向线上放贷、接入支付宝之后,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向蚂蚁金服分别支付了620万元、1130万元的信用分析费用。
而前述P2P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网贷行业,大部分公司的风控数据,都是买来,或者换来的,“很多公司在从事非法的数据收集和买卖。”
在风控方面,平台自身也并非一无是处。根据罗敏的说法,趣店在风控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玩法:“我们累积了1亿次交易和相关的数据,在其中打上了很多的标签。比如,一个人每天都在申请,说明不靠谱。一个人在凌晨下单,说明不靠谱。一个人的ip总在变化,不靠谱。我们要求用户填三个地址,如果他的地址不全,地址很怪,说明不靠谱。一个人总浏览很贵的东西,比如256G的iPhone,可能不靠谱。”
不过,野蛮生长的行业里,迅速做大规模往往比风控更为紧迫。在流量面前,风控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有媒体报道,有的平台只要提供芝麻信用分截图就能借到钱。不过,代价是,越是容易借到钱的平台,期限便越短、利息也越高。
“由于现金贷行业都不是持牌经营,没有规范、依据、行业标准,各有各的做法,有的风控做的好,有的风控做的差。”黄震表示,一些做短期、高利的就不太规范。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今年4月的发文中,也提示了这方面风险:现金贷“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部分平台大力招聘线下人员,盲目扩张,且放款随意,部分平台借款人只需要输入简单信息和提供部分授权即可借款,行业坏账率普遍在20%以上。”
坏账率比信用卡还低?
在罗敏口中,趣店的坏账率只有0.5%,“比信用卡还低”。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完全不符合常识。
根据央行2016年2月发布的数据,我国信用卡坏账率,也就是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2%。
事实上,不仅是现金贷,在整个P2P网贷行业中,平台主动公布的坏账率都有很大“水分”,真实的坏账率是这个行业不能捅破的秘密。
在中国网贷业内,一个可以拿来参考的案例是信而富,这也是一家已经在美国上市的网贷平台。
信而富招股书披露,坏账率的计算方法是:用违约180天以上的贷款总量除以各类贷款从年5年的总贷款量。由此得出,截至2014年底、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其生活贷款的整体坏账率分别是7.3%、11.8%和14.9%。
“由于现金贷行业信息披露不透明,很难判断准确的数据到底是多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行业中的实际坏账率,很有可能会高于20%,这个判断的依据来自于,他曾经看过捷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报表,有些年度的坏账率曾经超出过20%,目前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在他看来,捷克金融环境相对较好,而且这家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持牌金融公司,所以数据相对可靠,“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现金贷公司普遍野蛮生长,风控手段欠缺,基于这种比较,高于20%的坏账率是完全可能的。”
而相比坏账率,对现金贷行业而言,另一个更致命的威胁在于,共债(多头负债)问题,甚至滋生了一些利用网贷平台风控弱点、专门进行骗贷的群体。
低廉的线上造假成本,层出不穷的信用诈骗手段,再加上目前网贷征信系统不发达的漏洞,给现金贷的风险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
罗敏在回应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传统银行的风控,跟科技金融公司的风控是两回事。
“传统银行的贷款额度很大,小的贷款它看不上,所以它面对的风险,是鉴别贷款人有没有还款的能力,所以它要看你的工资条和房产证、社保。我们的贷款很小,客单价900元,他打几天工就能还上,我要面对的风险,是恶意欺诈。”
在他看来,传统银行的风险是还款的能力,而现金贷的风险是还款的意愿。
相比恶意欺诈者,共债人群的识别难度更高。一些有欺诈历史的人,往往会上“黑名单”,通过实名认证或者扒取通讯录能够识别出来,但这些手段只能确保把欺诈者挡在门外,却无法准确识别共债人群。
“撸平台”,是一些共债群体发明的新词。对很多人来说,撸了五六个平台,都是常有的事。比如,最开始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分期消费,然后借网贷和现金贷还钱,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利息越养越多。
前述北京网贷业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网贷协会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内的网贷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用于解决高息转贷、多头负债和过度负债等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该系统接入31家网贷机构,数据索引800多万条,多头负债者超过2%,高息转贷者超过1%。
天使还是魔鬼?
罗敏或许没有想到,趣店上市后,整个现金贷行业成为烫手山芋,模式也受到拷问。
一般认为,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的一个细分,现金贷在中国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
“现金贷是普惠金融的实现方式,有很大需求,但也有很多风险和问题。”黄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的研究成果,有现金贷的地方,违法犯罪的发生率更低,“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会转向地下高利贷,甚至可能因为无奈,转向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
前述网贷业内人士则明确对“现金贷”模式持否定态度。他在今年4月针对“现金贷”撰文称,“在中国当前缺乏征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现金贷业务无法确定资金使用场景,无法解决多头负债带来的过度借贷问题,缺乏建立在大数据基础设施上的反欺诈核心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外部性导致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看来,不是所有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他要吸毒,你还要给他递上烟枪吗?”
对现金贷的监管口径,董希淼的建议是疏堵结合。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各类现金贷平台的清理、整顿和引导,实施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另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要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面向低收入群体、大学生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可控、价格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这些长尾客户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
黄震也持类似观点,对违法犯罪的机构要取缔、要打击,但是对规范经营、产生了一定社会效果的企业,“虽然没牌照,可采取类牌照的监管方式,逐渐加以规范。”
而前述网贷业内人士并不主张过早让现金贷合法化,“建议在加强民间借贷信息共享、建立和开放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大数据反欺诈等核心风控的基础上,再考虑渐进地开展类似业务。牌照监管会导致监管成本和监管风险过高。”
在他看来,消费场景化才是小额信用更现实的路径,也就是有更明确消费场景的分期消费金融。“在外部性强化、基础设施不充分、早期的阶段,更多是建议结合场景来提供信用借贷,更有利于规避平台甄别和定价的挑战,有利于提高违约成本,也更容易提高对于客户行为的识别。”
“无牌”现金贷将是监管重点
当前,对现金贷的探讨已如烈火烹油,各种监管收紧的信号也越来越强烈。
今年4月1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点名“现金贷”,要求做好相关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四天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向各省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还附上了一份排查名单,涉及429个APP、72个微信公号和117个网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平台。
这份《通知》对“现金贷”整顿工作并未给出明确时间表,侧重于摸清“现金贷”风险底数,要求各地于每月10日前,按月将相关整治进展情况进行报送。
不过,一些地方已经对“现金贷”提早动手。有媒体报道,今年8月,上海市黄浦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召开闭门工作会议。会上,黄浦区在全国首次提出对现金贷利率封顶,要求不得超过36%。不得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不能在本金中扣除。
监管靴子何时落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最新的权威信号是,10月19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中共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的趋势会越来越严。
“今后监管越来越严,主要是指所有金融业务都要持牌,而没有牌照的现金贷肯定是当前监管关注的重点。”黄震分析,对现金贷必然会出台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在监管压力下,除了已经赴美上市的趣店之外,更多涉及现金贷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加快境外上市的脚步。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一般互联网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背后的套利冲动更强,无论是资本方,还是公司自身,都希望在监管规则明确之前,上市或者套现。
上市之后,趣店投资人、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百亿美金的故事——趣店投资过程全揭秘》。文章的结尾,他透露,罗敏的目标是500亿美金的公司。
而面对风雨欲来的监管和公众的口诛笔伐,罗敏的500亿美金梦能否实现,已经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儿子刚20岁,半年来,背着我们用手机从网上一共借了四万块钱,现在利滚利已经七万了。要不是他实在还不起利息了,离家出走,我们还一直被蒙在鼓里。这些公司借给你钱,什么都不用审核,也不考察你有没有还款能力,只要身份证登记就能借到钱。”位于上海的王女士说,为了“少惹麻烦事”,她已经将儿子借的钱统统连本带息都还上了。
王女士口中的“只要身份证登记就能借到钱”的借款即是“现金贷”。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在P2P平台普遍因为盈利难而陷入经营困局的同时,现金贷业务的超强盈利能力无疑给互金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时间,所有人都找到了方向,大力发展现金贷业务。”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
事实上,目前现金贷可谓乱象频发。据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介绍,目前,现金贷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借款人综合成本高。除借贷利息之外,还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年化费用远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约定的36%上限。此外,有些平台还规定了高额的逾期罚金,平台借款用户一旦逾期,面对高额罚款,违约风险更大。二是引发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有些平台在面对逾期用户时,会采取短信、电话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收,“裸贷”、“跳楼”等社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恶劣影响。有的平台不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在高利率的诱惑下,一些信用欠佳或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群也获得了贷款,造成非理性消费。
现金贷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的必然,但盲目发展带来的市场乱象也揭示,现金贷亟须纳入监管,阳光化运行。“现金贷出现暴力催收、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等乱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因为借款人无法承受过高的借贷利息和逾期款项,其实是现金贷业务并未完全真正覆盖到实际需要的借款人群。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的用户应该是借钱解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而非用于过度消费或者不良用途的中低层收入群体。如何辨别用户群体,需要平台具备强有力的风控水平,在风控指标中加入是否具有稳定工作、是否有一定收入等衡量指标。”周治翰说。
不过,周治翰也坦言,除了假借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的恶意行为,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息其实背后反映的是高获客成本,所以平台应该在降低获客成本方面下苦功夫,而非通过过高的借款利率去覆盖成本。
“现金贷的火爆,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出现了脱实向虚,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薛洪言说,早在今年4月份,监管机构就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催收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之后,全面叫停了非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期,各地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消费金融可能不再是监管机构互金监管的“法外施恩”之地。
据记者了解,由于面临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压力,部分现金贷公司开始选择出海东南亚,这是基于东南亚现金贷业务市场广阔,获客成本较低。比如印尼,大多数人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大量的潜在现金贷客户尚未被开发,另外当地现金贷产品稀缺,金融产品竞争力较弱,对于服务优质的现金贷产品需求较大,获客成本也更加低廉。
当然,市场庞大的东南亚也伴随着风险隐患。“不同于中国的现金贷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东南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支付等方面能力不足,征信缺失、大数据统计较弱等问题会对现金贷业务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这些都是国内现金贷公司出海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周治翰说。
  现金贷监管或已在路上
来源:北京晨报
刚刚在美上市的趣店,麻烦事真不少!不仅趣店的股价一跌再跌,就连整个现金贷行业也跟着地震不断。趣店股价在上周四再度大跌超过6.5%,周五又以下跌近1%收官。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层正在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但截至记者截稿时,还未有针对现金贷发布具体监管措施。
在美上市互金股都在跌
趣店自10月18日登陆纽交所之后的13个交易日中,股价便是跌多涨少。仅有5个交易日收涨,其余交易日均以股价下跌收盘。其中,趣店股价在登陆纽交所后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后,较其IPO价格大涨43.1%,至35.45美元。这但也成为趣店上市以来最高股价。
随后在舆论对其高利贷、校园贷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的质疑声中,趣店CEO罗敏又曝出“不还就当送福利”的回应,此后,趣店便开始“跌跌不休”,股价一度破发,最低跌至21.9美元。截至记者发稿时,趣店股价为25.02美元,略高于发行价24美元。
在趣店四面楚歌的时刻,其他几家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股价也都不乐观。宜人贷在最近10个交易日下跌16%左右,信而富则是最近1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20%。
不过,仍有新人入局。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和信贷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涨了26%。这是继宜人贷、信而富、趣店后第四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央行表态现金贷纳入监管
针对现金贷的监管依然缺失。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舶来品,现金贷主要是以小额的现金贷款为主,贷服务的大多是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用户。但是在法律层面目前仍未有对现金贷范围的界定文件。不过,风声越来越明确,针对现金贷的监管或已在路上。
2017年9月,央行副行长易纲、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都在金融论坛上公开强调,“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而在趣店事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再度强调,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监管不仅要明确现金贷的定义与范围,也要对利率、砍头息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提高平台信息的透明度,才能让现金贷回归正轨。”盈灿咨询分析师张叶霞表示,不少大型的现金贷平台已经将利率调整至36%的红线以下。
张叶霞介绍,尽管不少大型的现金贷平台已经将利率调整至法定高利贷红线的年化36%以内,但也有不少现金贷公司存在高额的“砍头息”,也就是各种名义的手续费,这让实际利率居高不下。曾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平均利率是158%,最高的利率可达到598%。
不仅如此,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现金贷也要“持牌经营”。在银监会的牌照体系中,可以放贷的机构严格来说仅有银行、信托和消费金融公司。而目前的现金贷平台,更多的是以地方金融部门颁发的网络小贷牌照傍身。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对现金贷的监管还应杜绝暴力催收问题、严控资金来源、建立征信体系等方面入手。
北京晨报记者&姜樊
  盲目发展导致乱象丛生 现金贷将迎强力监管
经济参考报
乱象丛生 现金贷将迎强监管
“儿子刚20岁,半年来,背着我们用手机从网上一共借了四万块钱,现在利滚利已经七万了。要不是他实在还不起利息了,离家出走,我们还一直被蒙在鼓里。这些公司借给你钱,什么都不用审核,也不考察你有没有还款能力,只要身份证登记就能借到钱。”位于上海的王女士说,为了“少惹麻烦事”,她已经将儿子借的钱统统连本带息都还上了。
王女士口中的“只要身份证登记就能借到钱”的借款即是“现金贷”。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在P2P平台普遍因为盈利难而陷入经营困局的同时,现金贷业务的超强盈利能力无疑给互金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时间,所有人都找到了方向,大力发展现金贷业务。”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
事实上,目前现金贷可谓乱象频发。据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介绍,目前,现金贷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借款人综合成本高。除借贷利息之外,还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年化费用远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约定的36%上限。此外,有些平台还规定了高额的逾期罚金,平台借款用户一旦逾期,面对高额罚款,违约风险更大。二是引发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有些平台在面对逾期用户时,会采取短信、电话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收,“裸贷”、“跳楼”等社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恶劣影响。有的平台不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在高利率的诱惑下,一些信用欠佳或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群也获得了贷款,造成非理性消费。
现金贷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的必然,但盲目发展带来的市场乱象也揭示,现金贷亟须纳入监管,阳光化运行。“现金贷出现暴力催收、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等乱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因为借款人无法承受过高的借贷利息和逾期款项,其实是现金贷业务并未完全真正覆盖到实际需要的借款人群。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的用户应该是借钱解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而非用于过度消费或者不良用途的中低层收入群体。如何辨别用户群体,需要平台具备强有力的风控水平,在风控指标中加入是否具有稳定工作、是否有一定收入等衡量指标。”周治翰说。
不过,周治翰也坦言,除了假借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的恶意行为,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息其实背后反映的是高获客成本,所以平台应该在降低获客成本方面下苦功夫,而非通过过高的借款利率去覆盖成本。
“现金贷的火爆,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出现了脱实向虚,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薛洪言说,早在今年4月份,监管机构就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催收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之后,全面叫停了非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期,各地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消费金融可能不再是监管机构互金监管的“法外施恩”之地。
据记者了解,由于面临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压力,部分现金贷公司开始选择出海东南亚,这是基于东南亚现金贷业务市场广阔,获客成本较低。比如印尼,大多数人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大量的潜在现金贷客户尚未被开发,另外当地现金贷产品稀缺,金融产品竞争力较弱,对于服务优质的现金贷产品需求较大,获客成本也更加低廉。
当然,市场庞大的东南亚也伴随着风险隐患。“不同于中国的现金贷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东南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支付等方面能力不足,征信缺失、大数据统计较弱等问题会对现金贷业务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这些都是国内现金贷公司出海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周治翰说。(刘丽)
  上市不保险 网贷高利率需警惕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双霞)继趣店、信而富之后,国内又一家以网贷业务为主的互金平台和信贷于11月3日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高开回落,开盘报15美元,收盘跌至12.66美元。在分析人士看来,平台上市后,可以增加品牌增信,吸引投资人涌入,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利率下暗含高风险,投资者需要理性投资。
11月3日,和信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为15美元,较发行价大涨50%,盘中最高涨至17美元,但暴涨行情并未持续较长时间,开盘不到一小时股价便出现回落,盘中最低跌至12.11美元。最终收于12.66美元。
至此,和信贷成为今年赴美上市的第三家互金企业。此前,信而富以及趣店均在纽交所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因现金贷业务遭受公众质疑以及创始人罗敏的“逾期、坏账当福利”等言论让趣店陷入舆论风波,股价也随之大跌,甚至跌破发行价。有分析人士认为,后续上市的互金企业恐受趣店风波影响。
对于未来股价趋势,老虎证券投研团队认为,从短期波动来看,政策因素和近期现金贷行业的热议都会造成和信贷股价波动比较大;从经营和业绩看,和信贷一直专注于精英贷,没有像某些企业那样有校园贷的历史包袱,其会表现得更稳健。另外,随着现金贷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会利好行业中更加合规以及有一定资历资源的企业。
平台的上市可以增加品牌曝光,也可为品牌增信。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和信贷上市后第二天,即11月4日平台成交额超过1亿元,目前平台累计成交总额152.09亿元。从官网可以看到,平台给投资人的收益相对较高。和信贷目前提供不同期限、不同类型、预期年化收益在5%-15%的投资产品。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和信贷的预期收益率一直高于行业综合水平,虽然近期有所下行但从10月表现来看,和信贷仍然比行业综合收益率高出1.63%。
而招股说明书也可以看出其资产端利率水平。据和信贷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Q1的贷款产品利率区间在16%-36.9%。其中抵押贷款的利率为17.3%,信用贷款的贷款利率区间为16%-36.9%。接近和信贷的人士表示,和信贷A-E五个档次,年化利率分别为16%、20.7%、21.5%、21.8%和36.9%。其中,B档是和信贷的主要信用贷借款人,占比达到了61.5%。风险最高的E档借款人,在平台上占0.3%。
虽然和信贷贷款利率超36%的项目占比不高,但投资者仍需谨慎网贷高利率下的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北京商报记者从和信贷标的详情也看到,多个借款人有过一次以上的平台逾期。
从行业来看,根据网贷之家10月月报显示,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8.73%;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26.95%;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为12.52%;24%及以上的高息平台占比为0.15%。一位互金人士说道,“超过10%以上的平台需要警惕风险,金融产品根据风险定价,高收益自然会有高风险”。多数投资人投资网贷仅关注高利率,并未意识到其中的高风险。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作,由市场调节,利率迟早会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无论平台是否上市,其性质均是中介机构,并不会对项目本身承担保证责任,投资者仍然需要对具体项目内容进行全面考察,有效防范风险。
另一位互金资深人士表示,投资人应理性看待网贷平台上市,选择平台仍然要从平台风控水平、信息透明度等角度去判断,切忌盲从、跟风。
  原标题:现金贷“生死时刻”:监管箭在弦上 有信托公司已中断合作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曹泽熙
摘要:监管部门密集发声,持牌经营或将成为现金贷下一步监管重点;而作为现金贷输血机构的银行和信托,要么渐渐收紧合作,要么干脆已经放弃同现金贷合作。
继上周四有媒体爆出中国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后,中国对现金贷实行强监管的风声越来越紧。
面对现金贷造成的种种乱象,央行相关人士多次表示,将对现金贷进行严格监管,其中,持牌经营成为现金贷监管的重点。
另一方面,作为现金贷平台输血机构的银行、信托等机构,在风声趋紧的当下,也越来越重视现金贷平台是否合规,甚至有信托公司已经因为难以容忍现金贷较高的坏账率,而放弃同现金贷公司的合作。
暴力催收、较高利息的现金贷引发关注
最近,现金贷造成的暴力催收、利滚利形成的较高利息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上个月赴美上市的以现金贷为主业的趣店,因CEO罗敏的言论,也陷入舆论漩涡,不少媒体指责其游走在道德边缘,甚至指责其“吃人血馒头”。华尔街见闻曾提到,趣店在上市后不久,即出现单日跌幅近20%的局面。
上周四,新浪曾援引美国媒体称,中国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消息传出后,趣店开盘大跌5%,之后一路走低,收跌6.58%。其他几家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也不容乐观。宜人贷在10个交易日下跌约16%;信而富则在最近10个交易日中跌超20%。
即便如此,3日,另一家类似企业和信贷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即暴涨26.6%。
持牌经营是监管重点
在对现金贷的监管中,持牌经营是重点。
早在今年4月,监管机构就曾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非法催收等进行了整顿,之后还全面叫停了校园贷业务,最近,各地又在严查消费贷的现金流向。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实际上,关于现金贷的监管工作,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发声,强调必须持牌经营: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直言“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10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有些没有任何牌照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9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称,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上海证券报》称,央行对现金贷监管的密集表态,显示出监管对现金贷的整顿力度将超过之前。
如不合规 金融机构将不再“输血”
一度扮演为现金贷平台输血角色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在监管趋紧的风声下,也在谨慎面对同现金贷的合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银行已经不向年化利率超过36%红线的平台提供资金了。
现金贷和另一大资金供给方信托公司的合作似乎也开始收紧。《上海证券报》称,有信托公司已停止与现金贷平台合作,而且是规模较大的“头部”平台。主要是双方合作条件未谈拢,信托公司无法容忍较高现金贷较高的坏账率。
  南方日报记者&唐子湉&黄倩蔚
最近,广州的刘先生想卖掉原有的住房,置换一套总价约400万元的房子,但在首付上还有3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朋友建议他“可以试试借现金贷,只要有稳定的工作,这个平台借3万,那个平台借5万,很容易就凑够了”。
刘先生抱着尝试的心态下载了几个现金贷APP,不过,在懂金融的朋友帮助下,仔细计算利率后发现这些贷款在手续费、服务费和分期还款等条件限制下,实际利率高得惊人,动辄高达40%。最后,他打消了用现金贷凑首付的念头。
目前,大量打着低利率旗号的现金贷仍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扩张,带来居民超能力消费、变向流入房地产等问题。
现象??监管灰色地带的现金贷“暴利”
近期,多个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也引发了市场对现金贷“暴利”的关注。
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润与这类型产品的高利率不无关联。在某现金贷平台上,记者通过简单申请后,可借款10000元。扣除600元服务费后,实际到账9400元,分12个月还款,每月还951元。
那么,这一贷款的真实利率如何呢?
如果简单地按照实际还款额减本金除以贷款额,(951×12-9400)/9400,计算得出的年利率为21.40%。然而,这还不是其真实利率水平。
根据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简称IRR)来计算,也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应该是44.55%,不仅比直观计算的利率高出一倍,并且超出了法律对36%以上为高利贷的划定。由于互联网现金贷款风险高,不少平台试图使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然而这种形式却难以避免地带来道德风险。
对于现金贷,银监会早在今年4月发文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不过,仍有平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用手续费、服务费等名目掩盖高利率本质。广州赢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陈国刚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高利率贷款并不违法,但超过36%的利息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会丧失起诉权。“有的平台会用手续费绕开高利率,这一块在司法上并没有定论。但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手续费都应该算进费率中,费用就是费用。”陈国刚说。
分析??居民过度消费不可取
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其中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的一条中,明确指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目前各地摸底排查正在进行中。有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
不过,相比起高利率,实际运行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类现金贷平台的征信系统不完善,多头借贷的现象层出不穷,或有部分贷款流入房地产中。
“现金贷和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有所不同。银行提供的贷款额度较高,期限较长,并且要提供明确的贷款用途,例如留学、装修等。而现金贷没有明确的用途,直接给你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三五万,不会管你用来做什么。”陈国刚说。
除了资金用途不明确,鼓励用户过度消费也是现金贷令人诟病之处。“和之前的‘裸贷’类似,人的天性是喜欢花钱的,通过现金贷放大人的消费欲望,在利滚利之下可能会使人无法翻身,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陈国刚说。他建议,未来需对现金贷的企业资质、销售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满足用户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应对??规范消费金融信贷提高居民消费杠杆质量
个人贷款需求的火热也折射出消费需求的火热,以及居民加杠杆的动力。近期,央行发布的经济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7.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居民部门,居民加杠杆速度迅猛。居民消费力释放过程中存在的空白金融需求,网络金融现金贷款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需求。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此前分析认为,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会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关键信息获取能够依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也比较通畅,便于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与之形成了互补之势。
如何规范网络现金贷款,做好互联网贷款的征信工作,应是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征信,或许是解开高风险和高利率带来恶性循环的钥匙。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如果客户借了互联网现金贷的钱,还可以去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借钱,多头借贷,重复、过度授信带来的风险非常高,但没有征信,这部分人群很难甄别。
“因为金融市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逆向选择,你的利率定得高意味着好的用户不会选择你,坏的照样选择你,所以说最良性循环的方式是,通过提升效率、规模,降低整个给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分期乐创始人肖文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议??选择“正规军”金融产品利率更低
事实上,随着消费金融需求的释放,不少正规金融机构都在深耕消费金融市场,其中推出包括支付到第三方账户的消费贷、分期,或是现金贷。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约为18%—20%。
记者看到捷信金融一款现金消费贷款,标注月利率千分之2.08,贷1万元每月还款950元,若不收手续费,按照内部收益率计算,实际IRR为27.95%。而专门做网络信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一款“马上贷”,最高额度5万,贷款时间为3-24个月,宣传册上标注月利率千分之4.8,如果是实际利率,那么折合年化利率仅为6%,若是分期名义利率,最后实际利率将比这个要高。
目前银行现金贷产品利率普遍在10%左右,如果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与滞纳金一并算上,一些大行也不会允许年化利率超过18%。部分银行的利率更低,如农行广东省分行近期推出的“双11”大促,网捷贷在“双11”期间年化利率只需基准利率上浮20%,即5.22%,一万元日息为1.45元,最高额度30万元,线上审批。
除了现金贷,其实当前大部分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信用卡、电商平台旗下的金融消费产品如花呗、借呗等解决。而电商系平台也在摩拳擦掌。10月19日,花呗宣布启动“双11”临时提额,与前两年相比,今年能够享受临时提额的花呗用户更为广泛,预计有八成的花呗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临时额度,平均每人能多花2200元。
今年7月份,银联商务也推出“提钱花”个人信贷产品。个人可以根据该信用卡近30天内(含当日)在银联商务POS机上的刷卡流水以及持卡人的人民银行征信情况获得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足以满足购车、留学、装修、旅游等日常大额消费需求。与市面上其他贷款产品动辄高昂的手续费相比,最低月手续费率仅需0.75%,并且持卡人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选择3个月至24个月不等的多种分期还款形式,以减轻还贷压力。
■名词解释
所谓现金贷,即互联网小额信贷,起源于国外的Payday&loan(发薪日贷款),在国外常指30天以内的个人短期纯信用贷款。业内一般认为,就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信用贷款产品。特征是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审批快,贷款没有用途限制。
  中国证券网讯 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据经济参考报6日消息,目前现金贷可谓乱象频发。据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介绍,目前,现金贷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借款人综合成本高。除借贷利息之外,还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年化费用远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约定的36%上限。此外,有些平台还规定了高额的逾期罚金,平台借款用户一旦逾期,面对高额罚款,违约风险更大。二是引发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有些平台在面对逾期用户时,会采取短信、电话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收,“裸贷”、“跳楼”等社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恶劣影响。有的平台不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在高利率的诱惑下,一些信用欠佳或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群也获得了贷款,造成非理性消费。
现金贷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的必然,但盲目发展带来的市场乱象也揭示,现金贷亟须纳入监管,阳光化运行。“现金贷出现暴力催收、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等乱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因为借款人无法承受过高的借贷利息和逾期款项,其实是现金贷业务并未完全真正覆盖到实际需要的借款人群。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的用户应该是借钱解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而非用于过度消费或者不良用途的中低层收入群体。如何辨别用户群体,需要平台具备强有力的风控水平,在风控指标中加入是否具有稳定工作、是否有一定收入等衡量指标。”周治翰说。
不过,周治翰也坦言,除了假借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的恶意行为,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息其实背后反映的是高获客成本,所以平台应该在降低获客成本方面下苦功夫,而非通过过高的借款利率去覆盖成本。
“现金贷的火爆,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出现了脱实向虚,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早在今年4月份,监管机构就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催收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之后,全面叫停了非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期,各地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消费金融可能不再是监管机构互金监管的“法外施恩”之地。
据记者了解,由于面临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压力,部分现金贷公司开始选择出海东南亚,这是基于东南亚现金贷业务市场广阔,获客成本较低。比如印尼,大多数人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大量的潜在现金贷客户尚未被开发,另外当地现金贷产品稀缺,金融产品竞争力较弱,对于服务优质的现金贷产品需求较大,获客成本也更加低廉。
当然,市场庞大的东南亚也伴随着风险隐患。“不同于中国的现金贷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东南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支付等方面能力不足,征信缺失、大数据统计较弱等问题会对现金贷业务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这些都是国内现金贷公司出海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周治翰说。
  “现金贷”烈火烹油
与一般互联网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背后的套利冲动更强,无论是资本方,还是公司自身,都希望在监管规则明确之前,上市或者套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34岁的罗敏,从北漂到找到创业方向,用了十年时间。从创办“趣店”,到把它带到华尔街上市,用了三年半时间。而从一夜之间身价百亿,到陷入巨大争议,只用了一周时间。
10月18日,以“现金贷”为商业模式的趣店在美国上市,被认为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最大的一单IPO。上市当天,市值直冲百亿美金,创始人罗敏身价也超百亿人民币。
但对来自江西小镇的罗敏来说,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趣店和它所代表的“现金贷”商业模式,立刻陷入了无休止的质疑中。
与此同时,“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受此影响,10月25日,在美国上市的3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趣店、宜人贷、信而富股价集体大跌。趣店大跌7.24%,宜人贷下跌7.25%,信而富大跌9.67%。
最近对“现金贷”尽快进行严格监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高利贷”之辩
不知不觉间,现金贷业务的体量已经发展到不能忽视的地步。
上市当天,并无金融牌照的趣店,市值却超过18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利润超过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则超过4家上市银行。
趣店的上市,放大了市场对“现金贷”的质疑。
10月23日,上市5天后,趣店股价暴跌19.4%,股价跌至26.59美元,逼近24美元的发行价。这次暴跌,在很大程度上与罗敏让人“啼笑皆非”的回应有关。
10月22日,罗敏通过一个名为“卢泓言”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一份“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对话访谈,试图对各种质疑进行自我辩白。
不过看起来,这份回应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引发对“现金贷”更广泛的争议。
“你们做高利贷吗?”
“罗敏:我们的年化利率从0到36%。36%是一道红线。我们要做长久的事业,我才34岁,还有很长的路,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这是回应声明中的一段对话,试图回应关于现金贷最核心的一个质疑:现金贷是否就是高利贷?
根据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参照这一规定,36%的利率水平成为社会上普遍判断高利贷的临界点。
“现金贷平台普遍存在高利贷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36%的“红线”,在利息之外还要收取服务费、滞纳金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实际情况看,各平台利率的确非常高,符合判断高利贷的特征。”
2017年4月,由银监会会同十四个部委成立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贷整治办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摸清“现金贷”风险底数。
在这份文件中,特别提示,部分现金贷平台可能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率畸高。
“部分平台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造成部分借款人负债累增。”文件显示,已经注意到媒体的报道,“现金贷”平均利率为158%,最高的“发薪贷”利率高达598%,实质是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
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务费,但服务费被刨除在年化利率的计算之内,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现金贷”平台降低年化利率的潜规则。
另一个潜规则,在业内又被称为“砍头息”,指的是一种网贷平台放款金额低于显示的借款金额的现象。举例而言,当一个人在平台借入30000元时,年化利息为20%,他收到的金额可能只有27000元,被扣掉的10%被网贷平台以先扣利息、手续费、管理费、服务费、咨询费等各种方式收走,借款人实际承受的利息是22.2%,高于平台宣称的利息。
“砍头息”导致的结果是,折算下来的年化利率,可能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36%以内的民间借贷年化利率。
“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现金贷业务的利率是按照综合融资成本来计算的,而不是名义融资成本。”一位北京市网贷行业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现金贷平台要将利率控制在36%的红线内,就需要在反欺诈和运营上达到一定投资强度才可以实现。
另一个更受“诟病”之处在于,一旦逾期不还,还可能面临高额滞纳金。在《趣分期服务协议》第6条“违约责任”有这样一条:“您若未能依本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相应款项,则须向甲方支付逾期违约金。逾期违约金的金额按您所有未偿还价款总金额的1%为日息进行征收(不到1日按1日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借款人逾期还款,每天的滞纳金是未还金额的1%,那么一年将产生365%的滞纳金。
不过,是否可以将现金贷等同于高利贷,也存在争议。
“一般现金贷是短期、小额的贷款,借款期限非常短,一周或者一个月比较普遍。现在普遍折算成年化,的确很高,但在贷款期限内,利息占的比例不是太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还有另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不违约,不会出现短贷变成长贷,不会出现罚息,如果能在合同期限内还贷,就不能称为高利贷。在他看来,简单把现金贷等同于高利贷,不够合理,“但对于逾期还款利率的上限和罚息的上限,应该有个规定,不能无止境地罚息。”
靠暴利覆盖风险?
在现金贷商业模式中,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是:风控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依靠暴利来覆盖风险?
为了回应质疑,罗敏在回应中抛出了让人震惊的“福利论”。
“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
趣店创始人罗敏的这些“金句”,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潮水般的调侃和反驳。
不催收的说法,和趣店的招股书“自相矛盾”。招股书中曾披露:趣店会通过发短信和自动打语音电话给借款人催款;如果没有成功,趣店的催收人员会打电话给借款人,必要时还会上门当面收款。其中,如果用户逾期20天以上,趣店会主动向芝麻信用披露。
一位P2P行业从业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和催收公司合作,几乎是所有网贷公司的必备选项,而在网贷公司中,“现金贷公司是最受欢迎的”。
不仅如此,暴力催收也非常普遍。在民间借贷中,有“人死债清”的说法,即只有人死了,债才能一笔勾销。
趣店的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只有三种情况下会停止催收:借款人死亡、被认定为欺诈、逾期达到180天以上或者催收达到一定次数。
“网贷行业对风险都有一定容忍度,但肯定不等同于放任。”黄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催收是不现实的,“只不过出现了暴力催收等社会问题,平台为了避免被指责的一种说法。”
趣店的风控体系也让人怀疑。罗敏在回应中提供了这样一种说法,“不追讨,不逼债,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能力问题。”
对于这种能力,他提供的依据是:“下单要借钱的用户有4800万元,他们都有芝麻信用,只有30%多能借到我们的钱,其他都通过风控剔除了。”
罗敏所说的“自己的风控系统”,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刚刚上线的人工智能风控系统。但实际上,趣店的流量来源和风控,都大量依赖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招股书显示,自从趣店于2015年11月开始转向线上放贷、接入支付宝之后,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向蚂蚁金服分别支付了620万元、1130万元的信用分析费用。
而前述P2P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网贷行业,大部分公司的风控数据,都是买来,或者换来的,“很多公司在从事非法的数据收集和买卖。”
在风控方面,平台自身也并非一无是处。根据罗敏的说法,趣店在风控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玩法:“我们累积了1亿次交易和相关的数据,在其中打上了很多的标签。比如,一个人每天都在申请,说明不靠谱。一个人在凌晨下单,说明不靠谱。一个人的ip总在变化,不靠谱。我们要求用户填三个地址,如果他的地址不全,地址很怪,说明不靠谱。一个人总浏览很贵的东西,比如256G的iPhone,可能不靠谱。”
不过,野蛮生长的行业里,迅速做大规模往往比风控更为紧迫。在流量面前,风控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有媒体报道,有的平台只要提供芝麻信用分截图就能借到钱。不过,代价是,越是容易借到钱的平台,期限便越短、利息也越高。
“由于现金贷行业都不是持牌经营,没有规范、依据、行业标准,各有各的做法,有的风控做的好,有的风控做的差。”黄震表示,一些做短期、高利的就不太规范。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今年4月的发文中,也提示了这方面风险:现金贷“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部分平台大力招聘线下人员,盲目扩张,且放款随意,部分平台借款人只需要输入简单信息和提供部分授权即可借款,行业坏账率普遍在20%以上。”
坏账率比信用卡还低?
在罗敏口中,趣店的坏账率只有0.5%,“比信用卡还低”。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完全不符合常识。
根据央行2016年2月发布的数据,我国信用卡坏账率,也就是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2%。
事实上,不仅是现金贷,在整个P2P网贷行业中,平台主动公布的坏账率都有很大“水分”,真实的坏账率是这个行业不能捅破的秘密。
在中国网贷业内,一个可以拿来参考的案例是信而富,这也是一家已经在美国上市的网贷平台。
信而富招股书披露,坏账率的计算方法是:用违约180天以上的贷款总量除以各类贷款从年5年的总贷款量。由此得出,截至2014年底、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其生活贷款的整体坏账率分别是7.3%、11.8%和14.9%。
“由于现金贷行业信息披露不透明,很难判断准确的数据到底是多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行业中的实际坏账率,很有可能会高于20%,这个判断的依据来自于,他曾经看过捷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报表,有些年度的坏账率曾经超出过20%,目前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在他看来,捷克金融环境相对较好,而且这家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持牌金融公司,所以数据相对可靠,“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现金贷公司普遍野蛮生长,风控手段欠缺,基于这种比较,高于20%的坏账率是完全可能的。”
而相比坏账率,对现金贷行业而言,另一个更致命的威胁在于,共债(多头负债)问题,甚至滋生了一些利用网贷平台风控弱点、专门进行骗贷的群体。
低廉的线上造假成本,层出不穷的信用诈骗手段,再加上目前网贷征信系统不发达的漏洞,给现金贷的风险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
罗敏在回应中也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需手机服务密码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