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乾革辽宁乾洪金属制品品公司怎么去?应该做几路车呢?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博物馆
每到一座城市,喜欢它的博物馆,喜欢它的历史,喜欢它的厚重,最近几年走过的一些博物馆(历史类为主),喜欢的朋友大家可以随便看看
&1.故宫博物院
&2.国这博物馆
&3.铁道博物馆(门馆)
&4.铁道博物馆(东郊馆)
&6.省地质博物馆
&8.闽台缘博物馆
&9.省博物馆
&10.省博物馆
&11.博物馆
&12.泥人博物馆
&13.博物馆
&14.楚王陵博物馆
15.汉兵马俑博物馆
16.民俗博物馆
17.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20.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21.历史博物馆
23.铁路博物馆
25.水乡文化博物馆&
26.省博物馆
27.自然博物馆
30.天一阁博物馆&
&31.越剧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国家博物馆参观人数众多,建议前去参观的朋友要提前预约,预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上预约(可以提前十天预约,每个帐号预约一位),一种是短信预约(提前七天预约,每个手机号可以预约三位),可以去国博官网预约/tabid/462/Default.aspx &&
一般博物馆都是实行周一闭馆免费参观制度,但国博请提前预约,免受排队之苦,还有请携带身份证.&
国家博物馆在人性化服务上很欠缺,没有人工讲解员,只有定时固定的人工讲解员,自助式的讲解器也很少,而且他们不建议你们租用.&
如果对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在里面就打算到晚上闭馆时出来吧,里面没有就餐的地方,只有少许的零食售卖.&
&国家博物馆藏由历史博物馆与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的,所以革命题材的大型雕塑在馆内随处可见&
&毛泽东纪念展&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原稿&
齐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铸造、在整个半岛流通的刀形币,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俗称齐大刀,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支。齐刀从面文字数分有: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其中以六字刀最负盛名。相传公元前386年,田齐取代姜齐为齐侯,颁铸“齐建邦长法化”六字刀以作纪念。故长期以来一直有人称六字刀是最早有铭文的纪念币,传世极少,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珍品。&
底径4.7~6.6厘米,前高2.8~4.9厘米,重239.7克
这件马蹄金黄金质,底面平,椭圆形,正面坡状,中空,上有2孔。西汉武帝更名黄金为麟趾金.&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牛河梁出土,高7.2厘米、宽5.2厘米&.&
卷龙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龙身圆形,额头隆起,吻部前凸。除头顶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皱纹由比较简洁的线刻划外,光素无纹饰。首尾之间有横向窄缺口,或连或断,或为一道不明显的划纹。颈背部对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挂。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卷龙多位于墓主的身躯上面,可能穿绳佩于胸前,应是当时的一种礼仪用玉和宗教用器.&
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个体都较小,且有穿孔,被认为是佩饰,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等。&
1957&年长台关一号墓出土&长7.7、宽3.3、厚0.4厘米&
此器双面透雕,扁平璜形,由联体双龙和兽首纹组成。两端为龙首,回首相望,拱身联体。吻部与角分别向前后伸展,口部形成圆形镂空。兽首位于龙身拱起的空裆处,仰置,口抵龙腰,双角和頾须与龙身相连。此器作用相当于珩[héng](注: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因较稀少而珍贵)。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1939&年省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长思盉&[hé]&(注: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
周穆王时期&
1954年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高28.2厘米&口径17.7厘米&
器敞口、束颈,垂鼓腹,三袋足,一足侧附长直流。器盖顶有一半环钮,以链与兽首鋬相连。器颈部与盖缘以云雷纹为地,周饰穷曲纹,器流与鋬两侧袋足各斜饰两道平行凸弦纹,向上相交成直角
光年间郿县礼村出土,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大盂鼎器壁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庶人等。《尚书酒诰》是周公旦所作,用以告诫被封在商故地朝歌的武王少弟康叔封,文中有一语句“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大意是说商纣好酒,不思其过,最终导致国灭邦亡。与大盂鼎铭文所言相合,透露出周人对于商人嗜酒误国这一前车之鉴的警示。
饕餮纹觚[gū](注:古代酒器)
商(约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通高24.8厘米、口径15.1厘米&底径8.5厘米&
商&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通高16.9厘米&长22.9厘米&足径10厘米&
酒器,整器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器身为扁圆体,短流,兽首鋬,圈足较矮。腹部三面通于圈足、流下各置三段扉棱。此器通体以细雷纹为地,口缘下饰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圈足饰目雷纹。器盖一端作龙首形,“臣”字状目,瓶形角,张口露齿。器盖中部铸一虺,上饰鳞纹,拱身成钮。器盖下缘为子口,与器口相合.&
接下来是各国友人赠送历代领导人的各式礼品,感觉整个展馆像件工艺品展示大厅,很多礼品相当的漂亮&
&1956年7月,王国访华文化代表团团长巴·夏尔马赠毛泽东同志的镶银嵌宝石坛城.
&各类礼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件件都是精品.
20世纪80年代,政府赠彭真同志的铜挂盘.&
很喜欢这个铜盘里的小绿人,感觉像小时候那个绿色军团游戏里的小人.
1997年11月,总理詹姆斯·布伦丹·格赠李鹏同志的毛利族木雕柄石斧&
很漂亮很有民族特色的一件工艺品&
20世纪90年代,国王诺罗敦·赠江泽民同志的银罐.&
这件工艺品做工复杂,体积庞大,在我的眼里是整个展厅里最精致的一件礼品了.&
2004年5月,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赠胡锦涛同志的彩陶罐&
很萌的一件彩陶&
2010年5月,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赠胡锦涛同志的雕花石罐&
做工很精美,工艺很复杂,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是石罐&
------------------------------------------------------------------------------------------------------------------------------------&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窑&。&
汝窑青釉洗&
宋&北宋&(960-1127年)高5.2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3.1厘米&
汝窑窑址在今,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过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
汝窑器以精美名贵著称,受皇室珍爱直至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份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宠臣张俊向高宗进奉礼物的清单,其中供奉的汝窑器有10种,共16件.&
仿套料凸雕夔纹瓶&
清&乾隆年间。高17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9厘米&
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
清&嘉庆&通高27.9厘米、足径15.8厘米&
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
冠架即帽托,用以放置冠帽的器具。它在宫延内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陈设品。在皇帝、皇后的寝宫內,都置有各种质地的冠架,有瓷、木、竹、漆、玉质等。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冠架多球状形制。嘉庆时期开始创制帽筒,器呈圆柱形,并成为传统形制,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宋,高&9.9cm&,口径&16.8cm&,足径&18.6cm&。子母口呈五瓣海棠花式,内为碗形,直壁高墙。粉青色釉,香灰色胎。此器胎薄釉厚,系多次施釉完成。釉色溢青流翠、含蓄内敛,莹润如玉。釉面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闪现小冰裂&纹,是宋官窑佳品。&
官窑是宋徽宗&&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明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
明洪武年间,釉里红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高32.1厘,米口径8.3厘米,腹径20.1厘米,足径11.9厘米&
--------------------------------------------------------------------------------------------------------------------------------&
国博刚好有罗浮宫馆藏文物展,不出国门也可以欣赏到国外大馆的藏品,门票20元一张.&
如果没有租用讲解器的,可以打开微信,加国家博物馆,文物展在微信里也可以听讲解,不过国家博物馆里没有免费WIFI信号.&
展览分为两个展馆,一个展馆都是油画,是不允许拍照的,还有一个展馆以版画,雕塑,实体文物为主,允许拍照.&
卢浮宫位于市中心的塞纳岸,是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由犹太教派生出的基督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曾在这片海域中生根发芽。&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文明;以岛为代表的爱琴文明;以为代表的巨石文明;面向海洋的腓尼基人、人;纵横于西亚的赫梯人、波斯人;还有将民主思想留给世人的人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也先后出现在这里。&这个“脚盆”不仅是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
饰有战船图案的黑像杯&公元前575-前550年,陶。&著名陶器制造商尼克斯忒奈斯&
出品&1879&年购买&
绘有宙斯掳走欧罗案的红像双耳爵&
公元前360年,陶,&1825年购买&
佩戴王冠的伊西斯神头像&
公元150-250年.石&&1817年购买&
公元前874年-前850年,方解石&&1807年购买,罐外文字为3000年前的文字,被称为&圣书体&,此物是用来置放骨灰的.
圣母与圣婴&木板油画&
公元1500年,木板油画,&
------------------------------------------------------------------------------------------------------------------------------&
接下去展示的是国家博物馆古代厅的国宝级馆藏品,古代展厅是国博固定展馆中面积最大的,展品最为丰富的,每天定时有讲解员免费讲解,但国博参观人众多,想要跟住讲解员不容易,但文物本身是三分看,七分听,所以建议大家参观博物馆时如果有时间的话,有必要请一位讲解员,但现在很多博物馆缺讲解员.再不济也要租个讲解器,这样才会对所展示的文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2900年)&
1971年塔拉出土&高26厘米&
玉龙由墨绿色的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凌家滩、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华夏银行的行标就是玉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
1958年征集&高49.7厘米&
这件玉琮由墨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种庄重、神秘、肃穆之气。对玉琮用途的猜测目前不下20多种。一些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和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外表的神人兽面纹象征当时巫术活动情况。
这件玉琮阴刻的日月纹图案是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的代表性徽号,两个区域文化的象征性因素融为一体,最直观地体现了良渚文化与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987年和1989年发掘的花厅遗址,发现了单纯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与受良渚文化影响的大汶口文化墓葬共存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如果对玉琮想近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水乡文化博物馆看看,那边馆藏有好多玉琮文物,因为那边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
四羊青铜方尊&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1938年出土&
此方尊高大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同时尊的边角置长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此器在器范制作中,并用线刻、浮雕、圆雕技法,将器用与装饰有机结合,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珍品。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日大旱,县村民杨志发在水井打水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除了秦兵马俑外,还有汉兵马俑,一个是在汉阳,还有一个是在山,有空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汉兵马俑个体要小很多,数量也很庞大。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高34.1厘米,长58.1厘米&1963年出土&
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到了汉代,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所钟爱。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为古代生息在的苏门犀的形象。&
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
在古代,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猎犀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做成的犀甲是武士艳羡的装备。由于大范围的捕杀,犀牛这种生殖率低的野生动物在北方迅速减少,在关中一带最迟到西汉晚期已经绝迹,以至王莽辅政时,曾用贵重的礼物换取黄支国的活犀牛。&
整件器物饰以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虽为实用重器,却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古代人民喝酒就是高雅,一个酒壶也可以做的如此的漂亮而且精致&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1957年省市天回山出土&高56厘米&
东汉时期,雕塑艺术风格较西汉有较大变化,在追求总体造型古拙雄浑的同时,十分注意细部生动传神的刻画。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
俳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他们侍奉君主,以逗笑的方式为君主排遣无聊。在宫廷宴会上,俳优往往是灵魂人物,以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助兴起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然,有些俳优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优旃就是当时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苑囿,东到函谷,西到。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园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这念头。秦二世时,一天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想把整个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去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一起了。整个城都被涂上了漆,敌人根本就爬不上来,真是太好了。二世于是打消了漆城的想法。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随时供主人取乐。表演时,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汉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蚡“爱倡优巧匠之属”。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都可以证明。地区出土了许多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俳优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动作滑稽的表演者,出土的汉代陶楼中,也经常有俳优演出的场面,均显示了俳优表演在当时的盛行。难怪史学家司马迁对俳优有很高的评价,在《史记》中专辟《滑稽列传》,浓墨重彩地为俳优传神写照。&
在博物院看到有好多汉代说唱陶俑&
绕襟衣陶舞俑&
西汉&1989年驮篮山楚王墓出土&
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展现了汉王室的歌舞宴乐的鲜活景象。其中曲裾衣舞俑身着右衽曳地长袍,上体前倾,左臂自然垂于体侧,右臂高高上举,长长的衣袖如瀑布似的垂落,双腿微微前曲,好似一个舞蹈结束后的施礼动作。而绕襟衣陶舞俑则身着绕襟深衣,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双臂上举,长长的衣袖从空中飘下,动感十足。她的肘部刻有“五”字,笔画内填红彩,学者推断,这是“舞”字的简写。&
是汉王朝发祥地,周边有大小汉楚王墓十多座,出土了众多文物,像保存用玉数量最多的汉代金缕玉衣,有镶玉漆棺,有绕襟衣陶舞俑等等,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汉代王陵。
绕襟衣陶舞俑&
西汉&1989年驮篮山楚王墓出土&
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展现了汉王室的歌舞宴乐的鲜活景象。其中曲裾衣舞俑身着右衽曳地长袍,上体前倾,左臂自然垂于体侧,右臂高高上举,长长的衣袖如瀑布似的垂落,双腿微微前曲,好似一个舞蹈结束后的施礼动作。而绕襟衣陶舞俑则身着绕襟深衣,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双臂上举,长长的衣袖从空中飘下,动感十足。她的肘部刻有“五”字,笔画内填红彩,学者推断,这是“舞”字的简写。&
是汉王朝发祥地,周边有大小汉楚王墓十多座,出土了众多文物,像保存用玉数量最多的汉代金缕玉衣,有镶玉漆棺,有绕襟衣陶舞俑等等,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汉代王陵。
“滇王之印”金印&
西汉&年石寨山出土&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
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字。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滇国地区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使其继续统领滇民。金印的出土,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有学者认为,汉代诸侯王印及文职官印之印文均为铸成,只有部分军职官印因急于封拜而有凿文的。此金印印文为凿制,是由于西汉政府为封赐降汉的滇王而仓促制成的缘故。也有学者认为,金印印文分为凿制和铸制,在制度上并没有任何抵触,在技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困难。此金印用凿文,可能是原来铸文的金印不能用来随葬,滇王需要代代相传,所以只能用仿制品。&
此印为另铸的陪葬品&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关于古滇国的,古滇国原先一直属于模棱两可的,是否存世众说风云,滇王之印出土后就盖棺定论了。&
《自大的始作俑者》/tabid/438/InfoID/78564/frtid/285/Default.aspx&&
青瓷莲花尊&
南朝&盛水或盛酒器&传上蔡出土&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16.3厘米
这件青瓷莲花尊侈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器身上下遍布纹饰,颈下部两侧各有2尊交脚并坐的佛像,佛像有背光。两侧佛像上方各有一个飞天,飞天两侧有云纹、莲花纹。佛像两侧有莲花纹。肩部有复式双系耳6个。腹部饰凸雕莲花4层,上3层为覆莲,下一层为仰莲。覆莲每层由一周15个莲瓣组成。第2层莲瓣中间夹饰下垂的菩提叶纹。第3层莲瓣最大,莲尖突出最长,在莲瓣中间夹饰小莲瓣,第4层仰莲由13个印贴的莲瓣组成。足部饰2层莲瓣纹,每层11个。&
这件莲花尊造型、纹饰与北朝封氏墓和林朝梁代大墓出土的仰覆莲花尊基本相似。封氏墓出土的莲花尊经检验,胎、釉的化学成分与南方越窑青瓷器明显不同,学者一般认为是北方地区的产品;而南方出土的同类器物,不少学者认为是南方地区产品。上蔡这件青瓷莲花尊是何地产品尚待进一步认定
&南北朝&时期,据有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即今&市&,故后人或借指
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建康()。&
黄釉乐舞图瓷扁壶&
北朝北齐&容器&1971年范粹墓出土&高20.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0.1厘米&此壶施黄褐色釉,釉色不均,底无釉。两肩左右各有一系。壶腹两面刻有相同的由5人组成的乐舞场面。5人均高鼻深目,身穿窄袖长衫,足穿靴,应属西域民族。中央一人为舞者,在莲花座上起舞,右臂横举,左臂反手叉腰,转头回顾,右腿屈提,左脚踏地,舞姿有力。左边二乐人吹笛、击掌,右边二乐人弹五弦琵琶、击钹。一般认为,该扁壶上的乐舞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原为地区的民间舞蹈。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的音乐舞蹈较多地传入内地。《隋书·音乐志下》列出的9类舞曲中有西凉乐、龟兹乐、乐、乐、康国乐、天竺乐6类来自西域。这些舞曲所配合的舞蹈一般有舞者2-5人。&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唐&1957年省市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唐代百戏留下记载的有盘杯伎、吞剑伎、猕猴缘竿伎、透飞梯伎等。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他们除自主演出外,也可让人们花钱雇演。唐玄宗曾“召两市杂戏以娱贵妃”。骆驼载乐节目集杂技和马戏于一体,有两个看点。其一,骆驼身高一般2米左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公斤,驮载5个成年男子需训练有素。其二,5位艺人在驼背没有围栏的平台上载歌载舞所展现的高难度技艺。唐代高空平衡技巧的表演水平很高,幽州胡女石火胡能站在十层叠放的彩绘坐床上如履平地。唐人的驯兽水平也不一般,披挂华丽的马匹会在玄宗生日时,为他衔杯祝寿,甚至还有舞象、舞犀这种大型动物的演出。所以,骆驼载乐这种节目,在长安一定大受欢迎,中堡子村唐墓也出土过类似的作品。
梁丰& &在&《文物里的古代》中册中的一篇文章&百戏一瞥&&/tabid/438/InfoID/81304/frtid/285/Default.aspx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汉&1958年省邓县学庄出土&
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
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
钱镠铁券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
此铁券形如覆瓦,上嵌金字诏书333字。诏书内容包括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和据以受封的功绩,还特别说明对钱镠本人可以免除9次死罪,其子孙后代可以免除3次死罪。若触犯国家其他法律,有关官员也不得过问。《十国春秋》称:“铁券,形如瓦,方广约一尺五寸许。盖镕铁铸成,镂金其上者也。唐昭宗以赐彭城郡王镠。券文凡三百二十二字,晶光闪烁,天语温纯。”实物大抵如此,但已有些字迹漫漶不清了。
铁券又名“丹书铁券”,是皇帝赐给王侯功臣有某种特权的凭证,用丹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传于子孙后代。作为国君颁发的诰命文书之一的铁券,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据王佐《铁券考》记载:“汉高帝天下,剖符封功臣,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始作铁券,其内镂字,以金涂之,故名曰金书铁券。”到了唐朝中叶,节度使的权势愈来愈大,以致形成藩镇割据的局势。朝廷为了安抚骄横的节度使,又颁赐铁券,以安其心,并言明虽有重罪,皆赦不治。这具铁券,制作于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是赐给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建立者钱镠的。虽留存千余年,但仍“铁色如墨,并无锈滥,而金书灿然,光彩夺目,尚如新制”。
赵永& &《文物里的古代》中册&&护身铁券传千载&&/tabid/438/InfoID/81456/frtid/285/Default.aspx&
此丹书铁券是至今出土唯一一张实物铁券,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也是国博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拥有此券的人当时是法外之人.&
白瓷长颈瓶&
唐&1957年省唐墓出土&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省县、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现巩县窑的产品。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釉色白净光润,晚唐时已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这件白瓷长颈瓶的造型,在唐代瓷器中实属罕见。
鎏金葵口三足纹银盘&
唐&1956年省市八府庄出土&高6.7厘米、口径40厘米
银盘作葵瓣形,下面附有浇铸的卷叶形三足,盘中饰一回头嘶吼的,宽边沿,盘缘饰花纹,正是盛唐时期金花银盘所具有的特征。
唐代书籍中已有“金花银盘”的名称,指饰有镏金花纹的银盘。由于受到、西亚金银器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后期至8世纪中叶的盛唐时期,金银器已十分流行,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地区制造金花银器的手工业亦相当发达。在唐代,金银器的加工普遍使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还使用了手摇脚踩的简单车床,可见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技术相当精湛。
唐代银盘发现甚多,其中带足者有10件之多,多数是三足,少数为四足,保存完好的都是卷曲式的足。如宽城出土的鹿纹菱花形银盘、正仓院藏鹿纹葵花形银盘、折枝花菱花形银盘、昭盟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等。唐墓壁画中也有大量金银器物的形象,房龄大长公主墓前室壁画中就描绘了两个卷足盘,一个为五足圆盘,另一个是四足多曲盘,而这种样式无疑取材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器物。&
本土不产,它主要产于和西亚。唐代之前虽有从西域进贡,但由于路途遥远,到达中原很不容易,而且这种猛兽不易豢养,一般很难见到。隋唐时期由于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的也更多了。从的古代文献里,可常常看到西域国家向献的记载,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康国贡献了一头,太宗命虞世南做《赋》赞誉,其中不仅介绍了运来途中的艰险,也具体描绘了的外貌和威猛,“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其他一些进贡的来自吐火罗、米国、波斯以及大食国等。
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
唐&1955年涧西唐墓出土&直径23.9厘米
圆形,圆钮,纹饰华美,以螺钿镶嵌而成,螺片莹润。镜钮上中位置是一棵花树,右边树梢上悬一轮明月。钮两侧各有一位身着宽袍大袖的男子坐于树下,他们伴着清风明月、落英缤纷、禽鸟啾啾,一人弹阮,一人把酒欣赏。执杯人面前有一盆一壶,身后立有侍女。在钮的下方,山石、水池错落,并有禽鸟起舞。螺钿人物的衣饰、禽鸟的羽翼刻画细致清晰。钮上所嵌螺钿已失。
此镜人物的衣饰、禽鸟的羽翼都刻画得极为清晰,加之螺片本身莹润,艺术效果十分别致,是唐镜中难得的精品。
赵永& &《文物里的古代》中册&&弦歌匡坐对南山&&/tabid/438/InfoID/81457/frtid/285/Default.aspx
唐&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以青绿釉器为主。也含少数青黄釉和加银扣或金银装饰者。
何为秘色瓷?&
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其说近是。据本百科“色”字条解释,“&色&”除了“颜色”一解外,尚可解为“配方”。“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
此物在上方往下探视时,碗内仿若有一抹清水.&
正是因为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三件经专家鉴定为秘色瓷的器皿,才将秘色瓷的面纱揭开.大家有机会去一定要去法门寺看看,上次没去有点可惜.&
隋&1957年省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
该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杯用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从该件镶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手镯,高足金杯&
隋&1957年李静训墓出土&
先来说说李静训吧,为什么一个九岁小女孩的随葬品会这么丰富珍贵。&
195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的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根据墓志和有关文献得知,李静训家世显赫,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终年才48岁。追赠豫、(息阝)、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李崇之子李敏,就是李静训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念李崇为国捐躯的赫赫战功,对李敏也倍加恩宠,自幼养于宫中,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杨丽华(即隋文帝杨坚的长女)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数百人中就选中了李敏,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据墓志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训承,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然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皇太后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李静训墓出土物中,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这条精美无比的金项链了。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环焊接而成,其上又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项链上端正中为圆形,内嵌凹刻一花角鹿的深蓝色垂珠。项链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左右两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鸡血石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项链还是保存的非常的完好,光芒夺人,丝毫不逊当今金饰。
安济桥石栏板
隋&1953年安济桥址出土&长212厘米、高84.5厘米
安济桥位于,又名赵州桥、,位于省城南2.5公里处,横跨洨河之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敞肩石拱桥。此物是修复安济桥时从桥下淤泥中所得。当时总计从河床挖出大小桥石1200余块,但拼接较为完整、有雕刻和铭记的石头不多,包括栏板、、仰天石、望柱、桥面石等,另有唐修桥记铭刻1块、明修桥记石碑2块及有题刻的残石6块。有雕刻的栏板20余块,分属于隋代原物、唐五代、五代宋初和金时期。其中,各式雕龙栏板计7块,本栏板是其中之一。此类栏板,石质青白,龙的形态生动有力,根据其造型风格及《石桥铭序》“其栏槛华柱,斵龙兽之状,蟠绕拏踞,睢盱翕歘,若飞若动”的描写,被认为是隋代安济桥的原物。
梁 丰 &《文物里的古代》中册&《安济桥与三位名人》/tabid/438/InfoID/81248/frtid/285/Default.aspx
三彩黑釉陶马&
唐&1972年关林出土&,高66.5厘米
唐马雕塑一改秦汉时期那种平稳古拙的风格,而以生动的高昂姿态著称。唐墓中出土的各种三彩马,尽管千姿百态,却都具有头小、臀圆、体态匀称、膘肥体壮的特点,是当时西域马体型的写照。这件马俑除面、鬃、尾、蹄涂白釉外,全身披黑釉,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而且造型雄健,釉色匀称,姿态自然,是唐三彩马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三彩釉陶马&
唐&1957年鲜于廉墓出土&高54.6厘米,首尾长54.5厘米
此马全身白色,马鞍上则披有墨绿色绒毯状障泥,胸前股后络以绿色革带,串以黄色朵花,垂挂金铃等饰件,色彩对比鲜明,造型矫健,形态逼真,将盛唐时期达官贵人的华贵乘骑活脱脱地塑造出来。在陶瓷工艺史上,唐三彩以其造型、色彩和施釉工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器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手镯,高足金杯&
隋&1957年李静训墓出土&
先来说说李静训吧,为什么一个九岁小女孩的随葬品会这么丰富珍贵。&
195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的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根据墓志和有关文献得知,李静训家世显赫,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终年才48岁。追赠豫、(息阝)、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李崇之子李敏,就是李静训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念李崇为国捐躯的赫赫战功,对李敏也倍加恩宠,自幼养于宫中,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杨丽华(即隋文帝杨坚的长女)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数百人中就选中了李敏,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据墓志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训承,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然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皇太后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李静训墓出土物中,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这条精美无比的金项链了。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环焊接而成,其上又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项链上端正中为圆形,内嵌凹刻一花角鹿的深蓝色垂珠。项链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左右两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鸡血石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项链还是保存的非常的完好,光芒夺人,丝毫不逊当今金饰。
开芳宴图彩绘雕砖&
北宋&出土&
开芳宴,是夫妻(有情人)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不仅体现出丈夫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也向外人传递了夫妻间的恩爱信息。它也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
开芳宴的形式相对较为固定,男女墓主人分别坐在桌子两旁宴饮、观赏&散乐&杂剧演出,侍者立於左右听候吩咐,室内帐幔卷帘、屏风桌椅、盘盏箱柜一应俱全。另外,还有纳贡、梳妆、祭奠、庖厨等内容。通常分为夫妻对坐宴饮和对坐赏乐(&散乐&、杂戏)两种
明仿宋铸制&通高213厘米
北宋不断发现针灸新穴位,多由不同医生发现,难以交流验证。为防止混乱,医官王惟一于大圣四年(公元1026年)铸造了两个空心铜人体模型,其全身标注559个穴位,其中107个是一名二穴,故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铜人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与考试的工具。考试时,铜人外层涂蜡,穿上衣服,体内灌水;学生根据命题以针刺穴,针入水出,方为合格。两具铜人分别放在医官院和大相国寺。金灭北宋,相国寺的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内的铜人。元灭金后,将此铜人运至大都(今市)。因长期使用磨损,不堪再用。于是人阿尼哥奉命按样仿铸了一个新铜人。明灭元后,这个铜人仍然继续使用。但到明英宗时,又因磨损而无法再用,于是再仿铸一个,此即现存者。此仿铸铜人忠实于宋代原物,准确反映了宋代针灸学的水平。
王义康& &《文物里的古代》下册&《医学史上的葩》&/tabid/438/InfoID/83995/frtid/285/Default.aspx
青花海水扁瓶&
明&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8厘米
这件青花瓷器,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侧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似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饰有卷草纹和缠枝莲纹。此瓶是由御窑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公元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产品。
明代是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盛。由于这两朝所使用的钴料都是“苏勃泥青”,&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艳,蓝中泛有黑斑,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颇具水墨画般的美感。永、宣两朝的青花瓷不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釉面和纹饰上都很相近,因此有“永宣不分家”之说法。明永乐、宣德年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但青花最盛时候是明永乐宣德年间。&名为“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图罐在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时,由古董商埃斯凯纳齐以1568.8万英镑(约1.4亿人民币)投得,创下历来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
明&1957年十三陵定陵出土&
凤冠是皇后的礼冠,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这件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
1957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定陵,出土了孝端、孝靖凤冠各2件,分别为3龙2凤、12龙9风、9龙9凤和6龙3凤。随葬时装在八角形的朱漆匣内,然后分别装入4个随葬的器物箱中。根据洪武、永乐定制,皇后凤冠为9龙4凤,而从出土实物与定制均不符,可知万历时冠服制度已有所变化。&
粉彩镂空转心瓶
清乾隆年间&高30厘米、口径8厘米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始于康熙年间(公元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王芳& &《文物里的古代》下册《窑火瓷珍转心瓶》/tabid/438/InfoID/84359/frtid/285/Default.aspx
乾隆霁青金彩河清尊&
清&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
这件瓷尊是御窑为圆明园堂烧制的陈设品,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这件瓷尊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时代特点。
堂是圆明园西洋楼最大的宫殿。唐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中有“河清,时和岁丰”之说。河,;晏,平静。“河清”也作“河清”,意指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歌颂天下太平,“堂”之名应取意于此。堂亦是圆明园中最著名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不幸的是,圆明园这一世界名园连同堂于公元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当年堂内的实情实景后人已无从得见,这件霁青釉金彩河清尊也因此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
从早上十点进,到下午四点出博物馆,说实话只是初初看了一下,如果真想了解的话,看来要蹲点好多天才行。对文物有兴趣的朋友,来之前可以先看看国博的官网,毕竟藏品太多,时间太少。
省博物馆(2011年)
走吧,-周末记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所以的省博物馆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名声显赫。原本并没有考虑去博物馆,无意中发现省博里馆藏
有越王勾践剑及曾侯乙编钟,那是一定来要参观一下的,确实是不虚此行,极力推荐都过来看一下,很震憾。博物馆门票是免费的,周一为闭馆日,一天接待人数是上午3500人,下午1500人,一般情况下入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不能将饮料带进馆。
这个就是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长55.7厘米,1965年&&望山1号墓出土。这把展示的应该是仿制出展品吧,否则像此等国宝怎么可能在保安级别一般的地方展示。
每个地方都有硬币,这个就是人的特色,好好的展示区,变成国人祈福的硬币坑了。
擎灯者,也是望山出土的
鸟人,说的就是你
车马坑复原坑,王族墓地相当的庞大,里面有战车马车坑,看上去很宏伟。
元青花代表着历代瓷器最高工艺水平,留世下来只有四百件左右,所以相当的有价值,以前那个鬼谷子下山瓶拍出一亿多的高价,所以这个青花四爱图梅瓶也是价值,虽然这个只是展示的仿瓶,但特别突出的仿制水平也说明元青花的高级地位
虎子,也叫夜壶,以前古代人尿尿的工具,不知道以前古代人大便用的是啥工具
被盖子震憾了,古代的工艺真是高超,雕刻细致,主要是金子做的,能盖在我喝茶的杯子上就好了。。。做梦啊
这个是叫金块吗?只能看看,不能妄想的东东啊
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编钟为代表的万件文物,以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而震惊世界,作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备受世人关注。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今&&市)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或许看照片是感受不到震憾,但近观看到那庞大的几十件编钟,那个铸造的工艺,真是让人心头一热,感叹的古代手工艺的高超水平,放到现在也不易打造的,这套虽然是仿制的展示品,那个气场,让你不虚此行。
运气比较好,刚好二楼在进行珍品展示,问了工作人员说这个瓶是真正的青花四爱图梅瓶。此馆中也有好多明清时代的青瓷瓶,但珍贵程度跟元代的真是没比的,一看就知,有空有喜欢的话可以多花些时间来观赏一下,怎奈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去下一个目的地,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再来江城,一定多花时间来欣赏
&&博物院的标志,两个字拼接,仿佛像一个鼎,代表着历史。
参观博物院的人不太多,可能是馆藏品不太多,但巴蜀文化还是很特殊的,跟中原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建筑很新,估计是最近几年修建的,里面大概有六七个馆,每个馆也不是特别大,藏品的话特别吸引眼球的也不是特别多,但每个城市的博物馆还是值得去欣赏一下
远看以为是书架,近看原来是砖架,把的历史都堆积承载起来
野合图,两性交合是人之本性,不是见不得人的遮羞布
说唱陶俑,很多地方都有见过,据考证,以前的很多俑都是侏儒,为博他人笑,自己不知是否开心
在我的印像中,巴蜀文化很神秘,盅文化我更是想一探究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传说。
这个就是这边博物院的讲解器,20元一个,租个听听很有必要
泥与火的艺术,在,有人的地方就有陶器,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多的陶器就是碗盆等生活用品。
几百上千年的陶器,做的栩栩如生,很是神似
很漂亮的四季十二杯,每个月换个花样,何种闲情逸致
张大千在&&留下很多墨宝,博物院特别为他开了一个展馆
画馆里需要有温度跟湿度的要求
对书画艺术门外汉的我,只能是欣赏欣赏,无法做出任何评价
博物院里停着,流动的舞台,流动的艺术
博物馆(2012年)
博物馆与省博物馆并不在同个地方,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博物馆是新馆,前身省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齐鲁大地,物藏丰富。其实博物馆最出名的不是上面所说的,而是它的提词。要是我不说这几个字的话,大家不一定能认出来。&&博物馆的段子很多,十一期间一对儿情侣在博物馆游玩,小伙子凝视着博物馆上面的字说:“书法写的不错啊,心系情妇那!”
女孩说:“你傻B啊!明明是情妇馆!贪官的情妇都关这里面了!”
这时,一个路人经过,听到两人的对话,心里暗暗想:两个2货!不认识字还在这装有学问!明明是心系情妇波!!
据说是由郭沫若题词,大家来&&也有空来看看,不光是看馆藏也可以看看题词
走过不少的博物馆了,习惯性的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去逛一下当地的博物馆,因为一座博物馆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浓缩。走的博物馆感觉&&博物馆最带给我震憾,&&博物馆馆藏最丰富,陕博的一位讲解员讲的异常生动,足足跟了他一个半小时,最后听他讲解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一般博物馆都是免费不免票,都需要身份证登记一下领一张免费参观券。
刚租好的电子感应讲解器,小伙子第一次看到,很新奇,跟手机差不多的玩意儿。不过&&博物馆这个讲解器没有文字介绍,这点不够好,假如有聋哑人就不能使用了。
第一个展馆是石碑类的展示,很多学生在临摹写生,很是认真。为什么喜欢博物馆,不光是因为可以更多的了解历史,还是因为博物馆很安静。
新馆造的气势磅礴,耗资肯定也不少,不过我感觉是真浪费,博物馆主要的功能是给市民展示历史,不是展示你的金碧辉煌,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新馆都是赶英超美了。
在齐鲁大地上的博物馆肯定不能丢失孔子,孔子文化大展占据一个大厅。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影响了一代代的王朝。
博物馆在播放古人如何从吃生肉到钻木取火到铸罐饮酒的过程,看的津津有味
很有特色的一件青铜器,先完整的保存下来,感觉像少数民族的产物
刀币是古代的铜币名。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这儿可是原产地啊。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的则称东窑。唐三彩是唐代瓷器中的精品,就如同元代的青花梅瓶一样。
&&是京杭大运河流经之地,当时的漕运衙门设在&&,漕运跟盐商衙门都是肥水衙门。&&孔庙里乾隆题词的碑重达65吨,也是通过漕运运送过去的。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把膝下皇子都分藩各地为王,分到地界的就是鲁王,当时各王阳明拥有统兵权,也为后世夺权埋下伏笔,要是没有如此,估计朱棣也夺不了权。
皇子为亲王,只等皇帝一等,所以皮弁上的玉朱也是九颗,皇帝为12颗,这个展示的应该是复制品吧,哪有这么几百年下来还能保存的这么鲜艳的。
腰带饰扣吗?感觉蛮好看就拍下来了。
冕的规格也类同于皮弁,都是九珠悬挂,谈不上精致,但这个也代表着当时的皇权
其实在博物馆可以新认识很多平时不太接触的字,翣(shà),出行仪仗上使用的,象征主人的权威。因为时间上的紧迫,也没有深入探究,也没有看到&&博物馆的镇馆宝贝,拿了几张介绍纸上也没有标示,或许等下次有机会再来细细品味吧。
铁路博物馆(门馆)(2013年)
&&的冬天&&&
铁道博物馆,我的QQ上签名是:好想带儿子去铁道博物馆。在门边上的这个是老馆,新馆在离机场不远地方,过去比较不方便,但规模要大很多,有一百多辆火车头。
儿子最喜欢的就是火车汽车,所以每次出行尽量让他尝试各式火车,原本还要坐绿皮车去&&的,但行程变化没法实现,现在能坐绿皮车也不太容易。门票是20元一张,里面收费项目另计
进门就是一个传统的铁路标识,暗沉的室内也代表着他的历史。
儿子在各式火车图片前驻足不行,要是有实景列车就好了,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带他去新
&在馆内可以坐免费的模拟列车
博物馆(2013年)
博物馆(新馆)位于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博物馆是与、、齐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少数民族工艺馆、古代青铜馆、明清家具馆等。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
铁路博物馆(2013年)
儿子最喜欢的就是铁路博物馆,就有一家,所以就带他来看看。博物馆不大,收费也便宜,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铁路方面的用品。
铁路博物馆闸北区天目东路200号。&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建在。全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从1874年12月开工,1876年12月全线建成,投入运营。博物馆陈列的近800件实物,展现了有百余年历史的铁路的发展、变迁。这里有晚清修建沪杭铁路时竖立的界碑,19世纪90年代制造的钢轨、早期的火车时刻表、信号灯、上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建造的老式蒸汽机、民国时期的铁路包厢等,还有可让参观者参与的声光电互动的火车轮渡作业、列车编组等多媒体演示台。
省地质博物馆(2012年)
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新馆,跟博物院相邻,这座博物馆里展示的是一些地球构成及相关的一些科普常识,跟一些自然博物馆差不多,这个馆比较吸引人的是恐龙标本比较的多,有很多恐龙骨架,占了展示厅的很大一部分,这点是很值得一看的。
博物馆(2013年)
博物馆为新馆,坐落在清源山下西湖公园一侧,整个建筑以红瓦檐为建筑特色。馆内主要展示的是闽南的风土人情、戏曲-南曲、闽南建筑、古港的历史、古代等,是了解的一个好地方。&
博物馆(2012年)
一座充满阳光的博物馆,犹如这座城市般的小家碧玉.漫步于馆中,仿佛轮徊于历史的长河,阳光铺满馆内,告诉我们这些展品延续着生命----博物馆&
人家说到博物馆是看历史的,但去博物馆是看建筑的,是宋明清时期繁华的府衙,文人墨客众多,有明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四王吴恽”、&八怪&等人,不过能保留下来的肯定也不多了,所以馆藏并无惊艳之处。&
不过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改博物馆死气沉沉的样子,犹如一缕清风扑面。博物馆由著名的设计师贝聿铭设计。&
闽台缘博物馆(2013年)
闽台缘博物馆坐落在清源山下西湖边,与博物馆相邻。
闽台缘博物馆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机构规格为副厅级,级别很高啊。博物馆里主要是展示的闽台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在馆中有突出展示。
说实话这个博物馆一看级别就蛮高,隔壁的博物馆跟他没法比,参观的人数也没法比。而且这个博物馆广场庞大,建筑有特色,最重要的是馆名是由前领导人江泽民同志题词。
博物院(2012年)&
白墙灰瓦带我们进入了徵派建筑的博览园,精细的雕刻,无一不显示徵派工匠的高超手艺与徵商的富庶.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的亲近.---博物院&
战国玉壁,&
玉璧是&&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窑影青釉注子温碗&
北宋&1963年省县北宋墓出土&通高20.2厘米 碗高13.9厘米&
窑影青釉注子温碗,该文物胎色白中微黄,釉色青白。&注子&小口,套盖,盖顶蹲一狮。腹呈六曲长流,带式曲柄。仰莲式碗,莲瓣边沿饰如意纹。圈足饰小莲瓣一周。构思巧妙,制作精致,是窑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画了两件&注子&,形制与此基本相同。&
根据出土墓志记载,此墓葬于北宋元祐丁卯(公元1087年)。同时出土的还有瓷器和金银器等100余件。&
宋&1972年省&县&相官公社出土&高5.9厘米 口径13.2厘米 底径7.5厘米&
口沿镶,深腹微鼓,平底。此碗器壁较薄,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口沿饰以,显得富丽雅致。宋代的官宦阶层和富裕之家,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镶,特别是碗、盘、奁等瓷器上的芒口,镶金施彩,甚为流行。这种锦上添花的包镶技术,更增加了器物的富丽和华贵。&
徽派建筑是&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并非指建筑,主要流行在古&&地区(今&省&市、&市&县、&&省县)以及泛&地区&(、&&)。但是今各地如&江淮&皖北&一带多模仿此类建筑风格。&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原属府,现属于)&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省&&)、徽墨(&&,现&&)、&宣纸&(现省&&,古属府,产纸以府治为名)、&端砚&(现省&&,古称&端州&)和&歙砚&(现)。&
博物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当然像那些玉器瓷器青铜器类的并不是他的亮点,徽派建筑还有文房四宝是的特色。&
故宫博物院(2007年、2013年、2014年)
跟着云遥走&&的冬天&&
从广场又过地道回到&&这边,这个是华表,一看这个就让我想到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主权的尊严,代表着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从金水桥进去就是紫禁城了,天安门城楼可以上去,但必须寄包跟寄相机,很是麻烦,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等候,所以就放弃了。
从天安门进去还有挺长一条路才到故宫,这个中间就有国旗斑的战士在训练,不明白这种透明式的训练是为了体现我们部队精锐还是什么的。今天早上没有赶得上看升国旗,就在这儿弥补一下吧,在训练怎么甩国旗.
为人民服务,这位外国GG背着还是很"血"的.
下面开始正式进入故宫了.
故宫位于&&市中心,也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这里曾居住过24位皇帝,是明清两代的(1368-1911)的皇宫,也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这个是故宫的讲解器,建议参观的人员都租一个,价格便宜十元就行了.每到一个殿宇都会自动讲解来历跟历史,可能听到很多历史掌故.我租的是王刚版的,还有鞠萍阿姨版的.
这个是网上找来的故宫地图,可以点点击放大
故宫一般是分为中线,东线跟西线游览的.我们走的路线是先中,后西,然后东
这个是午门,不知道午门问宰是不是在这处地方,从这儿进去就是紫禁城了.在以前不是平民百姓可以踏入的,对百姓来说是一座禁城.故宫是我来最大的期待.
刚进门就被黄瓦红墙深深的震憾了
现在是淡季,所以&&门票是40元每人,走了很多的景点了,感觉故宫的票价很是平易近人,但这种历史瑰宝应该免费开放,控制流量。平常门票是60元,很多票贩子都在喊50一张,便宜十块一张了,其实售票处就四十元够了。故宫游人不多,无需要怎么排队就买到门票了。故宫还有租借讲解器的,喜欢了解故宫历史的还是有必要租借一个,20元也不贵,感应式的,以前有租过一个听听,这次就不租了,因为毕竟地大人多,我还要盯小孩子,以防走失。出门之前跟小孩子千叮万嘱,要是找不到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原地等着,或是找警察叔叔,一定要记住手机号码。在故宫里盯人还真不容易,都是雷峰帽黑色衣服为主。
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门内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建。
太和殿,金銮殿,上次07年的时候还在修缮,皇帝上朝的地方,是全紫禁城最威严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喜欢故宫,喜欢它的雄伟,喜欢它的色彩,喜欢它的历史,这个地方真的是需要请个导游好好讲解一番,千万不要走马观花,历史的建筑都是三分看七分听的,唯有了解了历史才能品其味道。&&
这个就是皇城的气势
满清建筑的风格,皇家宫殿金壁辉煌,檐棱层次分明,色彩艳丽
金色跟盘龙只有皇家才能拥有,&&多么伟大的一项工程,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
在我的感觉中,故宫比长城更能代表的历史,长城只是一座防御军事工程,虽然很庞大,但远没有故宫来得厚重精彩,故宫里每一个角度都是一种感觉。前段时间热播甄嬛传,游览故宫的人很多都在后宫找寻碎玉轩,故事总归是故事,轩是后宫里很小的一座房子。
象征皇权的龙,斑驳的铜绿代表着它的历史,见证了几百年历史的变迁
就是这个东西。。。我每到一座殿宇我都仔细看过,达到七个的也很少。
古时能在故宫内骑马的,以前好像档次很高的,据说是个荣誉,叫做太子加身,和坤就是,林则徐好像也是。这位老兄虽然看起来穿的朴素,看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
给自己在故宫留个倒影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的地方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故宫与白塔相印成辉
乾清宫,这个好像是大家听的很多的宫殿。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
龙,代表古代最高权力像征在故宫体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的痕迹,剥落的墙体,破损的汉&&,都代表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清代,除东西两头的两间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中午在御花园就餐时所坐的亭子内顶,真是处处是境
这座不起名的小长屋就是鼎鼎的军机处,想当于现在政治局常委会议室了,不过也够普通的
故宫内的壁,很是佩服古代的工匠,真是慢工出细活
高高的红墙,代表着威严,像着一道围城,很多人想进来,但很多人又想出去。
每去一个市,我都会给儿子挑三张代表性的照片,给他制作成一本影集,现在已厚厚一本了,长大后或许不一定能给予什么,但会留给他这份积累起来的快乐。
最后再来一张中西合壁的美景。故宫里外国游客真多。整个故宫很庞大,因为东中西线都是要走重复路的,所以相当于要走三遍故宫的纵深长度,我们在里面待了五个多小时,基本上的都游览到了,因为是自由行,所以时间上就充裕的多了。故宫的门票是60元,里面还有两个馆,一个是珍宝馆,这个建议去看看,因为东线要从这儿进去的,里面有香妃投井处,还有壁什么的。还有一个是钟表展,如果兴趣不大的就可以不去看了。故宫内的矿泉水统一价格为三元。大概到下午四点半左右,我们就从神武门出去了,由于时间太晚就没有去对面的景山公园了。
双博馆(2012年)
行走-2012&&&
吃完中饭已快两点了,接下去睡觉的睡觉,逛街的逛街,我去了&&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从早点开始之后,还得去逛逛博物馆,那是一个城市的精髓所在。博物馆在新区,建筑面积不小,是成的,将雕版印刷博物馆和博物馆合并起来了,就是现在所说的双博馆。在没进来之前想像的是博物馆应该不会太大,而且布展陈设文物不会特别多,但个人实在是太喜欢博物馆了,所以只是随便来看看。但是进馆后感觉博物馆的馆藏品的精彩已超过这座城市的规模,还是值得一去。博物馆还是一如继往的免费,这个博物馆没有可租的导游讲解器,人工导游50元一次,但讲解很简单。
偷偷拍的,松下GF2快门声音太大了,边上的管理人员及时阻止我拍摄了。对古时的书法是很感叹,要是自己有这么漂亮的字就好了古时的小楷书可以写的如此漂亮,那得下多少功夫。
价值3.6亿元的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全世界仅存三件,此件是个体最大最完整的。梅瓶颈细小口,短颈溜肩,肩丰圆腹,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圈足微外撇。梅瓶是宋朝出现的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开始的时候作为盛器,后来因为口沿极小,刚好为插梅枝所用,被称作为“梅瓶”。梅瓶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所产梅瓶最为精湛。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端庄隽秀,是梅瓶中的极品。
明朝的物品,放在中间随便摸,估计是仿品吧
进入了雕版印刷展示区了,雕版印刷大大推进了历史的发展,加大了传播速度
对此我表示了相当的无语,看来在国内还是信佛的多,你看释加摩尼上面的钱多多了,可怜的亚力山大才几块钱,还不够买个包子吃的
校书郎,很可爱的造型,感觉很暧昧
印刷要走这么多道的程序,在古代印一本书也是一番大工程
古代代表的几个字体,除了瘦金体外我喜欢比较喜欢,现在小孩子基本上不会接触毛笔字了,这个传统文化应该要延续下去。
排好版的,然后纸张在上面压住,再拿块木块一样的东西在上面抹,就会印在纸上。
现场直接刻字,当时还没有活版印刷的时候,每页纸都需要刻一遍,很辛苦也很浪费。在书法这一行,都是锻炼人心境界的,一定要静下心来,抛开烦恼才能完成
很漂亮的字,而且是用小毛笔书写的,字字刚劲有力,抄的好像是佛经,然后在这排台子对面有一个柜台专门出售这些物品的,印刷的二三十块一样,手写的就贵了
在所有历代的皇帝中,我觉得清朝的皇帝是最勤冕的,康熙帝朱批的字还是过眼的,像清朝之前很多都是内阁朱批的吧。
喜欢黄金的东西,&&博物馆介绍历史的一个展馆也是相当的不错,在隋唐,清朝时期是很辉煌,历史就是一本书,你的内容越多就越厚
省博物馆(2013年)
国境之北·2013&&&
左侧是纪念塔,右侧是&&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是1904年建成的俄式风格建筑。
儿子随我们走过好多博物馆了,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个了吧,每到一座城市看博物馆是必定行程,通过博物馆可以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博物馆这几个字是郭沫若题的,郭先生很喜欢题字,好多博物馆是他题的。一般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凭身份证换票。
1906年建筑。一般博物馆都是周一闭馆,有些大型的博物馆中午都是停止换票的,不过博物馆倒是一天连续换票的,这点不错。
博物馆里的文物商店在卖清代的各式文物,这个也可以出售吗?
因为是百年历史的俄式建筑,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明代透雕盖宝相花三足炉
香炉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代烹煮肉食、祭祀、向天祈福、让神灵保佑自己部落和国家平安的鼎。魏晋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与本土文化发生联系并融入到的传统文化里,香炉雏形逐渐形成。南北朝时期,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作为祭祀礼器的香炉也在那时开始被广泛地使用起来。香炉,不仅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不少家庭中配备的供具。古人就曾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在读书弹琴时,更是喜欢先焚一炉香,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营造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悠扬意境。
  明代铜炉,价值很高,清朝时曾大量被融化,流传至今的已经难以寻觅。这座透雕三足炉外形精美、流畅,宝相花盖,象鼻耳缠枝花腹,象鼻足,分上下两节,中间留有接口缝隙,一足在前,两足在后,造型精致,配饰生动,是一件十分珍贵稀有的文物.
博物馆里还有恐龙骨架,竟然还有各种锦锂。
想在这边吐个槽,虽然有可能&&省博物馆有新馆在建,但现在的旧馆实在是太小了,而且有一半都有整理布展,也没有讲解器也没有讲解员,确实也没什么东西好讲,因为里面根本没啥陈列物品,跟省级博物馆级别有点不符,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摇个头。
历史博物馆(2012年)
行走--2012&&&
每个博物馆都是一样的,凭着有效证件可以领取免费参观券。博物馆是周一闭馆,免费不免票。但这次我们是买了20元的珍宝展的券,一个可以不用排长队领券,另一个还可以多看一些珍贵的藏品。
&&历史博物馆,是位于&&&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日落成开放。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抱着一种神秘的心态进入了博物馆,但博物馆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大,而且藏品的震憾程度也不及当初在&&博物馆,但还是物有所值,很值得一来。
城很多的仿古建筑都是按盛唐时建筑风格来建的,很喜欢这种风格,很简约。现在装修的时候都有简欧风格,在这边暂且称它为简唐风格吧
当天好像是3月5日吧,博物馆前面有一队学雷锋免费导游服务,对于自由散漫惯的我们来说,跟队是一件痛苦的事。不过事后感觉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在进馆后就蹭到一个免费导讲员,之后也会有介绍,这是一位很好的讲解员,对于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旁推侧引,听他的讲解,仿佛是身临其境,很是精彩,最后听他讲解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是现在公认的人类发展史表,现在的人类起源于&&,这位导游在说到倒数第二个照片时说这个像谁,像奥&&,起源嘛,返祖现像。最后一张照片说像王宝强。
进入历史博物馆可以租借讲解器,30元一台租金,压金200元。使用方法就是对应展示品边上的号码可以收听,没有耳塞,像打电话一样拿在耳朵边上听,不太方便,还是&&好,感应式的,走到哪儿哪儿会自动播放。还买了一本带你走进博物馆丛书----走进&&历史博物馆,家里有不少了,但这本没有,看到了就带回家去藏着,有空的时候翻翻也挺好。
此器皿-----牛尊,是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酒器之一。虽然鸟、兽等仿生题材的青铜器在西周中期较为常见,但是这件牛尊却独具匠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牛尊的整体造型在不失生物形态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了牛的各个部位实现了酒器的实用功能,使其既实用又美观。&牛尊通体以云纹和夔龙纹装饰。构图疏朗,庄重大气,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神秘怪诞的装饰风格截然不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和容易理解的亲切感。
博物馆肯定是少不了憾史的兵马俑,千张脸形,千变万化,古人的鬼斧神工充分体现。
这位就是出行西域的张骞,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也算是个老驴吧,想想当时又无通衢大道,要靠自己翻山越岭,最远行至现在&&的里海。不过拍这张照片还是被他的服装所吸引,汉服线条明显,又不失庄重及典雅,就算放在现在也算是潮服了。
金怪兽---&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最喜欢金光闪闪的东西了,看到金子就忍不住拍下来,金饼保存到现在还是这么闪亮,可见当初的治炼水平之高。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代文物。拿着这个碗盛饭的话,那是件多少奢侈的事啊
权钱代表着统一,一个真正的货币的统一,代表着文明向前进了一大步,秦始皇功不可抹。
具体叫什么也不曾记起了,只听到讲解员在谈这件器物时说到是第一台抽油烟机。感觉很有意思。古时很多房间都会点油灯,有些烟雾缭绕的感觉,古时能匠发现了这个器具,油灯放在中间的托盘上,托盘周边还有一圈遮光板,可以控制油灯光的方向。油灯的烟就顺着上面鸟嘴进去,鸟的肚子里盛的是水,烟水溶合,低碳生活啊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枚印章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
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等;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书简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等。多面体印章使得这位身兼数职的独孤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独孤信不仅自身战功赫赫,他的女儿也很有名。他有7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因此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上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古代第一老丈人”。不过正因为有此渊源,所以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身上都流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因此大唐盛世吸纳各方精髓、接受异族文化就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这也成为隋唐两代社会开放、民族平等的前提之一。
唐三彩的精品,唐三彩技术当时是炉火纯青,色泽能保持到现在还是如新一样,古代能工巧匠太多。就像元代的青瓷,商周的青铜器一样。
唐代历来以胖为美,杨贵妃就是体态丰腴,不知道唐朝的服饰是否真的像电视里放的那样袒胸露沟式的,那唐朝的男人是否很幸福?
从这张图的变迁就可以看出唐朝女人还是很会打扮的,各式发样,就差一个美发院了
粉盒,要是摆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粉盒也是精品啊,古代官宦人家真是大手笔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68年&&出土,高18.3,腹径14.3CM。
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巧妙之处就是在内里有暗格,可以一边装酒一边装水,操作熟练后,你想让他出酒就出酒,让它出水就出水。
就是这位帅哥,从过时馆就跟着听他讲解,一直到结束,从开始的三四人,到最后二三十人围着听他讲解,结束时大家鼓掌,这个是我听过最生动的历史课了,感谢他,如果下次有去博物馆碰到他的话,可以请他做讲解,他不是博物馆里专职讲解员。历史很枯燥,但只要生动,历史也会活起来的。我看有些讲解员就是纯粹的讲藏品,对藏品可能可以说出六七八来,要是让她旁推侧引一下,估计就不行了。
&&有十四个王朝建都于此,可以想像他的历史是有多么的悠久,文化沉淀是多么的厚重,这个城市的历史是一本很厚的辞海
盛唐时期,有很多外国使者前来上贡,那时就有使馆区了,地位微小的附属国觐见还需要等候,要看皇上开心与否,所以一年打来来回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彩载乐骆驼俑--&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显然这是一个流动演出团。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这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那位唱歌的女子,你看她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右臂动作优美,神态优雅、自信,骆驼在走,她却站在乐队中间婉转歌唱,显然已是唱到了动情之处。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活,连骆驼也显得沉稳有加,好似踏着乐步徐徐行进。
&&地区出土的大量唐代表现乐舞艺术的陶俑与众多的文献资料一起,为我们再现了那个伟大时代震撼人心的乐舞之声。它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直到今天,当我们看着这个驼背上的乐队时,耳边又似乎回响起了盛唐时期那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
狮纹&&带銙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省&市&南郊何家村,圆首矩形銙长4.8厘米,宽3.8厘米;方銙长3.8厘米,宽3.6厘米;铊尾长4.8厘米,宽3.2厘米。玉带为和阗美玉制成,洁白无暇,细腻温润。共由狮纹方銙13件、狮纹圆首矩形銙、狮纹圆首矩形铊尾、玉带扣共16件组成。姿态各异的碾琢在其中十五块带板上,栩栩如生。充满浓郁的艺术风格。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朝,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1970年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器物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层次分明。一端雕成杯口,口沿外有两条圆凸弦纹,杯体光滑流畅。另一端雕凿成生动可爱的兽首,兽首圆瞪着双眼,目视前方。两个长角,粗壮有力。兽嘴部有流,为不规则扁圆形,内径最宽处1厘米,外径最宽处1.4厘米。流口外部有金盖帽,金盖后面有金插管堵住流口,插管细长中空,金盖帽雕刻成兽嘴与流口紧密相接,使杯中液体不会流出,同时给玛瑙增加了明快的色彩。此物风格与当时的唐代风格不同,应该是舶来品。
1970年&&何家村出土了好几个罐子,每个罐子装有很多器皿或是金银饰品,有些都是第一次考证到,极具考古价值。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这件溢彩流光的唐代金杯杯口外侈,器壁有内向的弧度,“6”字形的把手铆钉在一片“十”字形金片上,与杯身固定。杯身制造成型后,进行了仔细的打磨处理,因此腹身有密集的等距离平行线。在光滑的器腹表面上,由上下两端相对的四对如意云头纹分割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中装饰一朵团花,团花由锻打的扁金片构成,焊接在杯腹表面,形成立体感极强的装饰。在团花及如意云头纹最外缘又焊接有细密排列的珠。下腹部用同样工艺焊接四个云头纹,外侧皆焊有金珠,其中一云纹内沿里残存着一小块白色镶嵌物。
那么什么是“金筐宝钿”呢?考古学家从&&出土的物账碑中找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朐县乾奥金属制品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