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丹县霍城县党建网霍城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

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焉支山亦名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大黄山,山脉东西长约三十四 ... 张掖山丹大佛寺旅游攻略 张掖山丹大佛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泥塑坐佛,规模宏大,历史地 ... 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旅游攻略 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是一座为了纪念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捐赠历 ... 山丹军马场旅游攻略 山丹军马场始建于西汉,是我国历代最大的皇家军马、良马的养殖基 ... 张掖汉明长城遗址旅游攻略 张掖汉明长城遗址被国内外长城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是迄 ...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旅游攻略 张掖丹霞地貌奇险灵秀美如画,是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这 ... 张掖大佛寺旅游攻略 张掖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又称“卧佛 ... 祁连山七一冰川旅游攻略 “七一冰川”是整个亚洲地区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它位于甘 ... 肃南马蹄寺旅游攻略 肃南马蹄寺风景区是一处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当地裕固族风情 ... 甘肃文殊寺旅游攻略 文殊寺汇聚藏传、汉传佛教,以及道教,可谓文化交集融合之大成之 ... 张掖大湖湾旅游攻略 张掖大湖湾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景区地处古“丝绸之 ... 张掖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张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造景取胜、体现大自然纯朴气质的森林观 ... 张掖甘泉公园旅游攻略 张掖甘泉公园是张掖市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花园,始建于1984年, ... 张掖肃南冰沟丹霞旅游攻略 张掖肃南冰沟丹霞景区以赤红的宫殿型丹霞地貌为主,素有“赤壁千 ... 张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旅游攻略 张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反映中国红西路军历史最 ... 霍城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
  霍城简介:霍城镇是以油料种植为主的农业镇,在山丹县城南43公里处,因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安营扎寨而得名,南靠山丹军马场。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平坦,东西为丘陵地。184平方公里。含16个村,共5180户、21415人,2001年人均纯收入2303元。霍城周边景点旅游攻略: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国内新闻
甘肃山丹撤点并校后出现辍学潮 寄宿呈低龄化
  原标题:撤点并校后甘肃山丹的辍学潮
  ■ 核心提示
  教育部7月23日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等问题。这让公众重新审视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
  甘肃山丹县撤点并校后,该县7个乡镇的初中生,大都集中到育才中学。该校去年9年投入使用,即出现学生辍学。学生反映,初三有班级辍学率达20%。学校乱收杂费、克扣挪用学生补助,致使上学负担加重,引发辍学。学生和家长告诉记者,老师曾解释因为要建设高标准学校,才收取各种费用。新建学校办学压力大,有老师体罚学生。
  山丹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否认有学生辍学,并说,据他了解学校也不存在乱收费和克扣学生补助现象。
  当全校学生在操场彩排时,杨伟荫(音)一人站在远处,问她为何不念书,女孩没说话。那是今年5月29日的一个下午,张掖山丹县霍城镇中心小学,忙于准备六一庆典。学校锣鼓喧天,操场上杨伟荫的两个妹妹在彩排,杨伟荫看着看着,忽然用手挡住眼睛,哭了。
  杨伟荫的学校生活一直不顺利。
  甘肃省实行撤点并校,杨伟荫所在的学校被依次关闭。
  原先她在村小“杜庄小学”,之后迁往东关小学。去年秋季,她本该迁至霍城镇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但杨伟荫母亲决定,让她辍学。理由是,一来上学路远,二来读书也“混不出什么名堂”。
  撤点并校在全国已实行10年。山丹县在2008年之后,大规模撤并学校,村小撤并到乡镇,乡镇初中撤并到县城。
  截至去年,山丹县的中小学从所,减至28所。如今,撤并进程还在继续。
  学校撤并中,出现上学难、上学贵,并引发辍学现象。记者随机调查山丹县4所中小学,均有学生辍学;其中,育才中学学生反映,有班级辍学率达20%。
  辍学率20%还是0?
  育才中学去年9月投入使用,学生反映有班级辍学率达20%,该县教体局局长称,辍学的没有
  王晓虽然一直发现班上同学在减少,但今年春季开学,班上情景还是让他有些吃惊,原先51名同学中,有13名已不来读书。“8名同学辍学外出打工,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王晓是育才中学904班学生,正在念初三。
  育才中学,是在山丹县城荒漠上,新矗立的一所现代化学校。政府投资1.1亿,学校有高标准化的实验室、全塑胶的400米跑道等现代设备。
  育才中学于去年9月正式使用。
  因为撤点并校,山丹县的大马营乡、霍城镇、李桥乡、位奇镇、陈户乡、老军乡、东乐镇等7个乡镇的初中生,大多集中在这所学校读书。
  王晓注意到,从去年9月起,就有同学辍学。6月4日,育才中学校长梁积功告诉记者,整个学校大约有三四十人不读书了。
  据记者调查,该校学生辍学数量不只这些,仅初三年级的辍学人数就在60人以上。
  该校初三共有17个班,记者从学生处了解到,其中11个班有辍学现象。904班辍学人数最多,之后依次为905班辍学11人,908班9人,907为8人。
  记者在初一、初二随机抽查几个班,也都有学生辍学。
  育才中学的宣传资料显示,去年开学初,学校有学生2562名;第二学期,学生数为2300多名。对于减少的260余名学生,育才中学财务处负责人许多荣解释说,他们转学了。
  在山丹县,南关中学、老君乡中心小学,记者也发现有学生辍学。
  5月29日,霍城镇中心小学校门口,记者看见杨伟荫在玩耍,后来从她奶奶处得知,“撤点并校后,杨伟荫母亲便不让女儿读书,但杨伟荫有事没事,还会往学校跑。”
  那天,记者向该校校长王小军询问辍学人数,得到答复是:“学校没人辍学”。
  当地一位老师说,辍学率很敏感,学校不会对外公开。
  6月5日,山丹县教体局一位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表示,他们对辍学率有严格统计,学籍卡上的学生名单,会与实际在校名单比较,甚至还统计到在外地上学的学生。
  这名副局长说,该县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在1%以下。
  而该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则给出另一个说法,“辍学的没有,我们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辍学。”
  交不起的班费
  因学杂费高,初三学生马淑静辍学;家长称,老师解释“要建高标准学校,才收取各种费用
  对于是否辍学,马淑静曾犹豫许久。今年整个寒假,这名育才中学的初三学生,都在盘算这个问题,一面是居高不下的学杂费,一面是始终上不去的成绩。最后,她跟父母说,不去上学了,“因为学校花费太高。”
  马淑静家,6口人,父母务农,农闲时,父亲会外出打工,一年全家收入刚超过2万元。
  马淑静15岁,她能记得,在育才中学支付的每笔学杂费。原先她在位奇镇读书,去年9月,学校撤并,迁至育才中学。
  第一学期开学,马淑静交了200多元班费。班级用于购买教室里使用的桌套、窗帘、扫帚、拖把、水桶等物品,还买了一些体育用品。
  “篮球坏了,也要班级出钱买。”马淑静说。
  由于育才中学是全寄宿制。马淑静又向班里交了100元,购买宿舍的床单、被套、水壶、脸盆。之后,她又交100元,买了两套校服。
  马淑静说,以前在位奇镇读书,没交过那么多班费。“而在育才中学,5元的班费,还收了好几次。”
  山丹县陈户乡一位家长也抱怨,儿子在育才中学读初三,常向家里要钱,每次要七八十元,有时候会上百元,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材料费。
  他告诉记者,家长会老师解释说,要建高标准学校,才会收取各种费用。
  而国家从2001年起实施“两免”,到现在为止,西部所有农村学生都免收书本费和杂费。比如“窗帘费”、课本资料费、学校使用的体育用品等,都属杂费范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学校以班费形式征收杂费,属于违规。”
  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兼教导主任何珊说,每个班都会收班费,但数量不多。家长提到的窗帘、桌套以及清洁工具、文体用品,都由学校配发,“如果不够的话,会由班级购置”。对于材料费,是由学生和老师商定的,“学校不会收这笔钱”。
  该校的班主任冯钧说,窗帘是学校出钱买的,桌套是个别学生出钱买的,班上也没有买过乒乓球等文体用品,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去外面书店购买,学校发的材料从来不收费。
  学生补助被挪用?
  育才中学学生家长反映,因老师工作量大,学生补助中200元被交了“补课费”;校方否认
  马淑静考虑辍学还有一个因素,伙食费难以承受。
  马淑静到育才中学后,每月生活费约500元,其中300元充入饭卡,她的伙食费比在位奇镇中学高出50%。
  现实中,光靠饭卡里的钱,还吃不饱。马淑静说,凉面分量少,很多男孩一吃就是两碗。每天晚自习没结束,她就会觉得饿,“有时一天要吃四五顿”。
  为防止学生消费过度,学校规定每天饭卡消费不超20元。马淑静有时吃不饱就用现金,一个月的现金消费约60元。
  马淑静在位奇镇读书时,能领到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到育才中学后,补助没了。
  马淑静所说的补助是指国家推行的“一补”。
  从2008年起,国家对寄宿制贫困生进行补助,标准是“中学生每天5元”。一学期补助约为625元。
  马淑静父亲曾向学校讨要第一学期的补助,得到答复是,“马淑静已辍学,就没补助。”
  育才中学财务处负责人许多荣告诉记者,学校中有80%的学生能拿到补助。除特别困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要去乡镇政府开贫困证明,同时接受同学们监督。
  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并未领到足额的625元补助。
  该校初三学生苏林说,第一学期,班里公认的贫困生领到补助300元,其他同学领到200元。班主任告诉他们,补助共500元,扣除200元,用于交周末上课的“补课费”。
  今年的第二学期,他们班上所有同学领到补助400元,依然被扣除200元的补课费。
  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学校老师曾解释说,目前两周放假一次,教师工作量增加,学校从这笔费用中扣除部分资金,用作教师补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补课费绝对不允许交,国家对学生在校时间有明确规定,学校不能在此之外给学生补课,更不能收费,这是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
  苏林的班主任冯钧否认,自己在课堂上说补课费一事。对学生最后拿到多少钱补助,他表示“记不清了”。
  7月24日,育才中学许多荣否认收取补课费,他说,学校足额发了625元。对为什么有学生没领到足额的补助,他以“有事”为由挂断电话。
  采访中还发现,无论是马淑静父母还是苏林父母,都不知道孩子该领多少补助,也不了解政策是怎么规定。
  “被老师打怕了”
  育才学生许建城怕老师体罚而辍学;该班班主任承认撤点并校后压力大,会体罚学生
  许建城也辍学了,理由是“被老师打怕了”。
  他在育才中学念初一,因记性不好,总背不出课文。他说,每次背不出,就会挨语文老师打。老师拿着1米长的PVC管,抽他的腿或手,“有时手被抽肿,像个馒头。”
  许建城告诉记者,老师一天打他一次,有时一天两次,他觉得很没面子。班上常有几名学生挨打,有几个同学跟他一样,也不上学了。
  许建城的语文老师叫陈多伟,是初一1班的班主任。他承认体罚过学生,但否认体罚过许建城。
  “有些学生必须惩罚,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老师体罚学生,也有震慑作用。”陈多伟说,教研组老师经常讨论,最后发现,不打学生教不好学生。所以,老师体罚学生现象,在每个班级都会存在。
  陈多伟用“无力”、“无奈”形容自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生存在夹缝中”。
  下面,学生总不听话,比如学生不统一穿校服,就让他苦恼许久;上面,年级组、政教处会对班主任有各种考核。老师们要签订各种目标责任书,若没完成目标,要被处罚。
  33岁的陈多伟坦承,精神压力很大。他的班有好几门课,在年级组排名倒数,这会影响评优。如果三年没评上优,就不能评职称。
  陈多伟有时会怀念撤点并校前的生活,那时,他是老君乡中学的语文老师。一个年级只有1个班,30多人,“一个人带一个班,没什么压力”。
  陈多伟明白,现在校领导压力大,学校刚合并,新学校成绩不能比合并前差。陈多伟也明白,校领导压力来自县里。
  山丹县的教育曾被一人大代表痛批。从2008年开始,该县教育部门每学期都会制定各校之间的综合成绩比较,排名靠后的校长要被免职。
  体罚学生现象不只出现在育才中学。
  老君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冉反映(化名),老师越来越凶。老师会用木板打学生。木板约3公分厚。这些学生要么作业完不成,要么打架或者上课有小动作。
  李冉有时候做梦,会梦见那块木板。
  寄宿低龄化隐忧
  撤点并校后,李桥乡小学一年级学生就要寄宿;专家表示,过早寄宿孩子会有不安全感
  撤点并校后,郭海霞愈发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她是育才中学心理咨询老师。她发现学生中有人自残。
  一天,郭海霞在校园,看见一男生手臂上有利器划过的伤痕,她想细看,被男生阻止。这名学生告诉她,“划了几刀后,感觉轻松一些。”
  事后郭海霞了解,该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学校没有学会与同学一起生活,孤独感无法排遣。
  郭海霞分析,学校撤并后,农村孩子由乡村走入县城,一些心理问题开始集中显现。他们多出自离异家庭,性格封闭,自卑感强,在寄宿制环境中,不知如何与人相处。
  5月31日,记者在育才中学随机访问,很多女生表示“学校不好,还是喜欢原来学校,在这里很想家人。”
  郭海霞说,学校早恋现象突出。孩子住校后内心孤独,他们会在学校里寻求一种新的关爱。
  郭海霞会让学生画画纾解内心压力。有孩子画了阴云密布,显示内心压抑;有孩子画一棵弱不禁风的树,显示内心脆弱;有孩子画了个丑陋的自己,说明没自信;也有孩子画一家人围桌吃饭,说明孩子缺少关爱。
  撤点并校后,山丹县出现寄宿制低龄化。有教育专家认为,寄宿学生的年龄至少要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否则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
  山丹县,有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
  李桥乡在2010年有小学10所,经过合并,现只剩下李桥乡中心小学。
  这是所寄宿制学校,一年级学生就要住校。学生宿舍是排平房,每间宿舍有6-8名学生。该校生活老师何金莲说,有些睡惯大炕的孩子,晚上“闹床”,会从上铺摔下来。
  合并后,山丹县老军乡只留下老军乡中心小学。学校低年级学生走读,高年级学生寄宿。一名学生说,从宿舍到厕所要8分钟,没路灯,晚上上厕所“很害怕”。为了晚上不上厕所,他们就不喝水,少吃高水分食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不赞成低龄化儿童集中住宿,这些孩子过早离开家庭,心理上会造成陌生感、不安全感。
  “谁克扣,谁丢饭碗”
  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表示,学校没有乱收费和克扣补助现象,可能学生和家长没沟通好
  山丹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注意到撤点并校后产生的问题。
  唐克宽介绍,教育部门原本不允许低龄儿童住校,但由于撤点并校距离变远,李桥乡很多家长反映,希望学校能安排住宿。他们要求家长与学校签住宿协议,但若出问题,家长、学校各要承担什么责任,“他们目前还正在探索。”
  唐克宽认为撤点并校是必须的。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中小学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出现许多“麻雀学校”和“空壳学校”。50人以下的小学41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47%。
  有学校学生数在30人以下,教师数量却在6人以上。每个教师身兼多职,“包班教学”,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分散。
  2008年,张掖市人大会上,山丹县人大代表痛批当地教育。
  上任没几天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决定,改革山丹教育。2008年初,唐克宽参加甘肃省在酒泉召开的会议,学习调整学校布局。2009年起,山丹县大规模撤点并校。
  从2009年到2011年,山丹县学校由103所减少到28所,减少的学校占总数70%。
  唐克宽说,据他了解,撤点并校后,学校都没有乱收费,也不敢乱收费。县物价局、纠风办以及教育部门会定期检查。如果学校乱收费被查实,会全县通报批评,“不让当校长,哪个校长也不敢干这事(乱收费)。”
  从补助款中拿出200元用作补课费,这也是不允许的。唐克宽说,“谁敢克扣,谁就要丢饭碗”。
  国家审计部门曾专门对山丹部分学校的经费问题进行审计,查了45天。唐克宽说,每学期625元(贫困寄宿生补助),学校都会一分不少地打到卡上。
  对家长和学生的反映,唐克宽说,可能是学生和家长之间没沟通好,学生没有将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
  对于体罚学生,唐克宽认为,“各个学校都存在,但不普遍。” 教育部门禁止老师体罚学生,后果严重者要追究责任。
  马淑静辍学后,学校老师家访,并推荐其上当地职校,被马淑静父亲拒绝。
  马淑静父亲一直对“克扣”补助耿耿于怀。他抽着烟说,负担实在太大,要是还在位奇镇读书,会让孩子读完。
  (文中王晓、苏林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李超 甘肃张掖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甘肃山丹撤点并校 辍学率达20%还是0?
育才中学学生在心理咨询室画的画。该校有寄宿生自残。
撤点并校后,山丹县7个乡镇的初中生多在育才中学读书。
学校撤并后,陈户乡周坑小学闲置,村民呼吁重新利用校舍。
学校撤并后,李桥乡中心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住校。
&&&&&&& 5月29日,杨伟荫(音)在霍城镇中心小学看学生准备六一庆典;撤点并校后母亲嫌上学路远让杨伟荫辍学。
  ■核心提示
  教育部7月23日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等问题。这让公众重新审视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
  甘肃山丹县撤点并校后,该县7个乡镇的初中生,大都集中到育才中学。该校2011年9年投入使用,即出现学生辍学。学生反映,初三有班级辍学率达20%。学校乱收杂费、克扣挪用学生补助,致使上学负担加重,引发辍学。学生和家长告诉记者,老师曾解释因为要建设高标准学校,才收取各种费用。新建学校办学压力大,有老师体罚学生。
  山丹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否认有学生辍学,并说,据他了解学校也不存在乱收费和克扣学生补助现象。
  当全校学生在操场彩排时,杨伟荫(音)一人站在远处,问她为何不念书,女孩没说话。那是今年5月29日的一个下午,张掖山丹县霍城镇中心小学,忙于准备六一庆典。学校锣鼓喧天,操场上杨伟荫的两个妹妹在彩排,杨伟荫看着看着,忽然用手挡住眼睛,哭了。
  杨伟荫的学校生活一直不顺利。
  甘肃省实行撤点并校,杨伟荫所在的学校被依次关闭。
  原先她在村小“杜庄小学”,之后迁往东关小学。去年秋季,她本该迁至霍城镇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但杨伟荫母亲决定,让她辍学。理由是,一来上学路远,二来读书也“混不出什么名堂”。
  撤点并校在全国已实行10年。山丹县在2008年之后,大规模撤并学校,村小撤并到乡镇,乡镇初中撤并到县城。
  截至去年,山丹县的中小学从所,减至28所。如今,撤并进程还在继续。
  学校撤并中,出现上学难、上学贵,并引发辍学现象。记者随机调查山丹县4所中小学,均有学生辍学;其中,育才中学学生反映,有班级辍学率达20%。
  辍学率20%还是0?
  育才中学去年9月投入使用,学生反映有班级辍学率达20%,该县教体局局长称,辍学的没有
  王晓虽然一直发现班上同学在减少,但今年春季开学,班上情景还是让他有些吃惊,原先51名同学中,有13名已不来读书。“8名同学辍学外出打工,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王晓是育才中学904班学生,正在念初三。
  育才中学,是在山丹县城荒漠上,新矗立的一所现代化学校。政府投资1。1亿,学校有高标准化的实验室、全塑胶的400米跑道等现代设备。
  育才中学于去年9月正式使用。
  因为撤点并校,山丹县的大马营乡、霍城镇、李桥乡、位奇镇、陈户乡、老军乡、东乐镇等7个乡镇的初中生,大多集中在这所学校读书。
  王晓注意到,从2011年9月起,就有同学辍学。6月4日,育才中学校长梁积功告诉记者,整个学校大约有三四十人不读书了。
  据记者调查,该校学生辍学数量不只这些,仅初三年级的辍学人数就在60人以上。
  该校初三共有17个班,记者从学生处了解到,其中11个班有辍学现象。904班辍学人数最多,之后依次为905班辍学11人,908班9人,907为8人。
  记者在初一、初二随机抽查几个班,也都有学生辍学。
  育才中学的宣传资料显示,去年开学初,学校有学生2562名;第二学期,学生数为2300多名。对于减少的260余名学生,育才中学财务处负责人许多荣解释说,他们转学了。
  在山丹县,南关中学、老君乡中心小学,记者也发现有学生辍学。
  5月29日,霍城镇中心小学校门口,记者看见杨伟荫在玩耍,后来从她奶奶处得知,“撤点并校后,杨伟荫母亲便不让女儿读书,但杨伟荫有事没事,还会往学校跑。”
  那天,记者向该校校长王小军询问辍学人数,得到答复是:“学校没人辍学”。
  当地一位老师说,辍学率很敏感,学校不会对外公开。
  6月5日,山丹县教体局一位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表示,他们对辍学率有严格统计,学籍卡上的学生名单,会与实际在校名单比较,甚至还统计到在外地上学的学生。
  这名副局长说,该县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在1%以下。
  而该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则给出另一个说法,“辍学的没有,我们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辍学。”
  交不起的班费
  因学杂费高,初三学生马淑静辍学;家长称,老师解释“要建高标准学校,才收取各种费用
  对于是否辍学,马淑静曾犹豫许久。今年整个寒假,这名育才中学的初三学生,都在盘算这个问题,一面是居高不下的学杂费,一面是始终上不去的成绩。最后,她跟父母说,不去上学了,“因为学校花费太高。”
  马淑静家,6口人,父母务农,农闲时,父亲会外出打工,一年全家收入刚超过2万元。
  马淑静15岁,她能记得,在育才中学支付的每笔学杂费。原先她在位奇镇读书,去年9月,学校撤并,迁至育才中学。
  第一学期开学,马淑静交了200多元班费。班级用于购买教室里使用的桌套、窗帘、扫帚、拖把、水桶等物品,还买了一些体育用品。
  “篮球坏了,也要班级出钱买。”马淑静说。
  由于育才中学是全寄宿制。马淑静又向班里交了100元,购买宿舍的床单、被套、水壶、脸盆。之后,她又交100元,买了两套校服。
  马淑静说,以前在位奇镇读书,没交过那么多班费。“而在育才中学,5元的班费,还收了好几次。”
  山丹县陈户乡一位家长也抱怨,儿子在育才中学读初三,常向家里要钱,每次要七八十元,有时候会上百元,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材料费。
  他告诉记者,家长会老师解释说,要建高标准学校,才会收取各种费用。
  而国家从2001年起实施“两免”,到现在为止,西部所有农村学生都免收书本费和杂费。比如“窗帘费”、课本资料费、学校使用的体育用品等,都属杂费范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学校以班费形式征收杂费,属于违规。”
  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兼教导主任何珊说,每个班都会收班费,但数量不多。家长提到的窗帘、桌套以及清洁工具、文体用品,都由学校配发,“如果不够的话,会由班级购置”。对于材料费,是由学生和老师商定的,“学校不会收这笔钱”。
  该校的班主任冯钧说,窗帘是学校出钱买的,桌套是个别学生出钱买的,班上也没有买过乒乓球等文体用品,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去外面书店购买,学校发的材料从来不收费。
  学生补助被挪用?
  育才中学学生家长反映,因老师工作量大,学生补助中200元被交了“补课费”;校方否认
  马淑静考虑辍学还有一个因素,伙食费难以承受。
  马淑静到育才中学后,每月生活费约500元,其中300元充入饭卡,她的伙食费比在位奇镇中学高出50%。
  现实中,光靠饭卡里的钱,还吃不饱。马淑静说,凉面分量少,很多男孩一吃就是两碗。每天晚自习没结束,她就会觉得饿,“有时一天要吃四五顿”。
  为防止学生消费过度,学校规定每天饭卡消费不超20元。马淑静有时吃不饱就用现金,一个月的现金消费约60元。
  马淑静在位奇镇读书时,能领到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到育才中学后,补助没了。
  马淑静所说的补助是指国家推行的“一补”。
  从2008年起,国家对寄宿制贫困生进行补助,标准是“中学生每天5元”。一学期补助约为625元。
  马淑静父亲曾向学校讨要第一学期的补助,得到答复是,“马淑静已辍学,就没补助。”
  育才中学财务处负责人许多荣告诉记者,学校中有80%的学生能拿到补助。除特别困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要去乡镇政府开贫困证明,同时接受同学们监督。
  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并未领到足额的625元补助。
  该校初三学生苏林说,第一学期,班里公认的贫困生领到补助300元,其他同学领到200元。班主任告诉他们,补助共500元,扣除200元,用于交周末上课的“补课费”。
  今年的第二学期,他们班上所有同学领到补助400元,依然被扣除200元的补课费。
  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学校老师曾解释说,目前两周放假一次,教师工作量增加,学校从这笔费用中扣除部分资金,用作教师补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补课费绝对不允许交,国家对学生在校时间有明确规定,学校不能在此之外给学生补课,更不能收费,这是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
  苏林的班主任冯钧否认,自己在课堂上说补课费一事。对学生最后拿到多少钱补助,他表示“记不清了”。
  7月24日,育才中学许多荣否认收取补课费,他说,学校足额发了625元。对为什么有学生没领到足额的补助,他以“有事”为由挂断电话。
  采访中还发现,无论是马淑静父母还是苏林父母,都不知道孩子该领多少补助,也不了解政策是怎么规定。
  “被老师打怕了”
  育才学生许建城怕老师体罚而辍学;该班班主任承认撤点并校后压力大,会体罚学生
  许建城也辍学了,理由是“被老师打怕了”。
  他在育才中学念初一,因记性不好,总背不出课文。他说,每次背不出,就会挨语文老师打。老师拿着1米长的PVC管,抽他的腿或手,“有时手被抽肿,像个馒头。”
  许建城告诉记者,老师一天打他一次,有时一天两次,他觉得很没面子。班上常有几名学生挨打,有几个同学跟他一样,也不上学了。
  许建城的语文老师叫陈多伟,是初一1班的班主任。他承认体罚过学生,但否认体罚过许建城。
  “有些学生必须惩罚,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老师体罚学生,也有震慑作用。”陈多伟说,教研组老师经常讨论,最后发现,不打学生教不好学生。所以,老师体罚学生现象,在每个班级都会存在。
  陈多伟用“无力”、“无奈”形容自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生存在夹缝中”。
  下面,学生总不听话,比如学生不统一穿校服,就让他苦恼许久;上面,年级组、政教处会对班主任有各种考核。老师们要签订各种目标责任书,若没完成目标,要被处罚。
  33岁的陈多伟坦承,精神压力很大。他的班有好几门课,在年级组排名倒数,这会影响评优。如果三年没评上优,就不能评职称。
  陈多伟有时会怀念撤点并校前的生活,那时,他是老君乡中学的语文老师。一个年级只有1个班,30多人,“一个人带一个班,没什么压力”。
  陈多伟明白,现在校领导压力大,学校刚合并,新学校成绩不能比合并前差。陈多伟也明白,校领导压力来自县里。
  山丹县的教育曾被一人大代表痛批。从2008年开始,该县教育部门每学期都会制定各校之间的综合成绩比较,排名靠后的校长要被免职。
  体罚学生现象不只出现在育才中学。
  老君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冉反映(化名),老师越来越凶。老师会用木板打学生。木板约3公分厚。这些学生要么作业完不成,要么打架或者上课有小动作。
  李冉有时候做梦,会梦见那块木板。
  寄宿低龄化隐忧
  撤点并校后,李桥乡小学一年级学生就要寄宿;专家表示,过早寄宿孩子会有不安全感
  撤点并校后,郭海霞愈发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她是育才中学心理咨询老师。她发现学生中有人自残。
  一天,郭海霞在校园,看见一男生手臂上有利器划过的伤痕,她想细看,被男生阻止。这名学生告诉她,“划了几刀后,感觉轻松一些。”
  事后郭海霞了解,该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学校没有学会与同学一起生活,孤独感无法排遣。
  郭海霞分析,学校撤并后,农村孩子由乡村走入县城,一些心理问题开始集中显现。他们多出自离异家庭,性格封闭,自卑感强,在寄宿制环境中,不知如何与人相处。
  5月31日,记者在育才中学随机访问,很多女生表示“学校不好,还是喜欢原来学校,在这里很想家人。”
  郭海霞说,学校早恋现象突出。孩子住校后内心孤独,他们会在学校里寻求一种新的关爱。
  郭海霞会让学生画画纾解内心压力。有孩子画了阴云密布,显示内心压抑;有孩子画一棵弱不禁风的树,显示内心脆弱;有孩子画了个丑陋的自己,说明没自信;也有孩子画一家人围桌吃饭,说明孩子缺少关爱。
  撤点并校后,山丹县出现寄宿制低龄化。有教育专家认为,寄宿学生的年龄至少要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否则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
  山丹县,有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
  李桥乡在2010年有小学10所,经过合并,现只剩下李桥乡中心小学。
  这是所寄宿制学校,一年级学生就要住校。学生宿舍是排平房,每间宿舍有6-8名学生。该校生活老师何金莲说,有些睡惯大炕的孩子,晚上“闹床”,会从上铺摔下来。
  合并后,山丹县老军乡只留下老军乡中心小学。学校低年级学生走读,高年级学生寄宿。一名学生说,从宿舍到厕所要8分钟,没路灯,晚上上厕所“很害怕”。为了晚上不上厕所,他们就不喝水,少吃高水分食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不赞成低龄化儿童集中住宿,这些孩子过早离开家庭,心理上会造成陌生感、不安全感。
  “谁克扣,谁丢饭碗”
  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表示,学校没有乱收费和克扣补助现象,可能学生和家长没沟通好
  山丹县教体局局长唐克宽,注意到撤点并校后产生的问题。
  唐克宽介绍,教育部门原本不允许低龄儿童住校,但由于撤点并校距离变远,李桥乡很多家长反映,希望学校能安排住宿。他们要求家长与学校签住宿协议,但若出问题,家长、学校各要承担什么责任,“他们目前还正在探索。”
  唐克宽认为撤点并校是必须的。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中小学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出现许多“麻雀学校”和“空壳学校”。50人以下的小学41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47%。
  有学校学生数在30人以下,教师数量却在6人以上。每个教师身兼多职,“包班教学”,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分散。
  2008年,张掖市人大会上,山丹县人大代表痛批当地教育。
  上任没几天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决定,改革山丹教育。2008年初,唐克宽参加甘肃省在酒泉召开的会议,学习调整学校布局。2009年起,山丹县大规模撤点并校。
  从2009年到2011年,山丹县学校由103所减少到28所,减少的学校占总数70%。
  唐克宽说,据他了解,撤点并校后,学校都没有乱收费,也不敢乱收费。县物价局、纠风办以及教育部门会定期检查。如果学校乱收费被查实,会全县通报批评,“不让当校长,哪个校长也不敢干这事(乱收费)。”
  从补助款中拿出200元用作补课费,这也是不允许的。唐克宽说,“谁敢克扣,谁就要丢饭碗”。
  国家审计部门曾专门对山丹部分学校的经费问题进行审计,查了45天。唐克宽说,每学期625元(贫困寄宿生补助),学校都会一分不少地打到卡上。
  对家长和学生的反映,唐克宽说,可能是学生和家长之间没沟通好,学生没有将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
  对于体罚学生,唐克宽认为,“各个学校都存在,但不普遍。”教育部门禁止老师体罚学生,后果严重者要追究责任。
  马淑静辍学后,学校老师家访,并推荐其上当地职校,被马淑静父亲拒绝。
  马淑静父亲一直对“克扣”补助耿耿于怀。他抽着烟说,负担实在太大,要是还在位奇镇读书,会让孩子读完。
            
主讲:知良教育
主讲:王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城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