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ems审核知识员应具备有关 的知识,足以判定组织的环境绩效是否实现其ems的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依据ISO1标准,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B.组织的副产品
C.组织的员工宿舍
D.组织内部矛盾问题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预期结果
B.环境目标
C.改善结果
D.合规义务2
A.新开发项目
B.产品转型
C.成立分厂
D.领导更换
A.经营和决策
B.环境管理
C.提高环境绩效
D.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状况
C.环境绩效
D.组织所处的环境CNAS-CC42:2013第5页共12页;5.2环境计量;具有适用于EMS技术领域和适用法规要求的,量化环;示例:直接的、规范化的、总量的、标志性的以及加权;具有与环境因素和EMS技术领域相适宜的环境监视和;示例:连续采样、周期采样和人工采样;异常状态下的;具有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由来的知识5;具有设计过程中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组织可控制或可;
CNAS-CC42:2013
第 5 页 共 12 页 5.2 环境计量 具有适用于EMS技术领域和适用法规要求的,量化环境输出的知识。 示例:直接的、规范化的、总量的、标志性的以及加权的测量;模型;物料平衡。 5.3 环境因素及环境技术领域适用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 具有与环境因素和EMS技术领域相适宜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以及分析方法的知识(包括校准和仪器维护)。 示例:连续采样、周期采样和人工采样;异常状态下的观察。 5.4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技术 具有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由来的知识 5.5 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具有设计过程中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组织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在内的相关知识,这包括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输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例如:产品生产中对原材料和循环材料、元件、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输出(废弃物和排放物),以及来自产品的配送、使用和最终处置中的环境因素。 注:ISO/TR 14062 提供了更多的有关生态化设计的信息 5.6 环境绩效评价 具有环境绩效评价方面的知识,包括环境绩效参数,足以判定组织的环境绩效是否达到了其管理者设定的目标和指标。 注:ISO14031 提供了更多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信息。 5.7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具有用于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评价了其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的相关知识。 注1:法律的、法规的、规章的和标准的要求即为法律法规要求。 注2:其他要求可能包括自愿性的国家的,国际的以及行业特定的环境报告协议。 5.8 应急准备和响应 5.8.1 具有足以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了潜在的紧急情况并针对诸如下列的事件策划相关响应措施的知识: a) 向空气、水体和土地的事故排放和(或)泄漏; b) 事故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特定影响。 5.8.2 适用时, 具有足以评价组织在试验其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有效性方面的知识。 5.9 运行控制 具有运用与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相适宜的运行控制的相关知识,包括利用合同方来实现目标和指标,并确保与组织的环境方针和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5.10 与场所相关的要素 具有可能影响到组织的环境因素对周围区域、生态系统及社区的潜在影响的场所2013年XX月XX日 发布
2013年XX月XX日 实施 CNAS-CC42:2013
第 6 页 共 12 页 相关要素的知识。场所相关要素包括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壤以及其他相关的物理条件。
针对特定因素的EMS审核能力要求 审核组的任命应确保其审核成员的组成(需要时配备技术专家)能够整体满足实施审核能力的要求。认证机构应确定与其运作所涉及EMS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每个环境因素相关的,并与6.1至6.7条款所述要求一致的特定能力准则。 注:当确定一个审核组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时,还需要考虑风险和复杂程度。 6.1 向大气的排放 向大气的排放是由诸如下列活动所产生的: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过程;产生或使用能量的过程;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的车辆提供服务的过程。这些排放可能包括气体和颗粒物,并通过机械、化学或自然的方法加以控制,以将其减少至可接受的水平而避免污染。 6.1.1 气体和颗粒物 具有向大气排放的气体、烟尘或颗粒物的污染源的类型(逃逸型排放、点源排放、面源排放)的相关知识【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酸性气体、碱性气体以及温室气体】。 补充示例:逃逸型排放,是无序的排放,如挥发性物质由储罐的阀轴和通风孔处的挥发(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点源排放,指有组织的排放,如排气筒或烟囱的排放;面源排放,是无组织的排放,如污水处理池中甲烷的排放。 6.1.2 运行控制 具有用于控制大气排放的技术知识,例如:过滤技术、除尘技术、催化氧化技术等。 6.1.3 监视与测量 具有废气排放监视技术的相关知识,例如:观测排气筒的排放、在线监测和人工采样监测、空气采样和分析以及物料衡算。 6.2 向土地的排放 向土地排放固体或液体的情况,可能来自于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过程;产品的生产或处置过程;提供服务的过程;或者来自于自然灾害或意外情况。这些排放通常通过物理法(如淤泥收集器、压力水管)、自然法(如堆肥)或化学处理法(一级、二级或三级)以及生物修复(植物的、厌氧的)等方法予以控制。 6.2.1 液体或固体的排放 具有向土地排放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多环芳烃(PAH)、石油产品、卤代烃、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动物废弃物。 6.2.2 运行控制 2013年XX月XX日 发布
2013年XX月XX日 实施 CNAS-CC42:2013
第 7 页 共 12 页 具有用于控制向土地排放的技术知识,例如初级的或二级的隔离装置(围堰)和扩散(土地吸收率)。 6.2.3 监视和测量 具有与向土地排放相关的水及土壤的监视、测量和分析技术的知识。 6.3 向水体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扩散型的径流(如农药或杀虫剂因降雨而产生的转移)等的排放。这些污水可能会排入污水处理设施,也可能在处理前或处理后就直接排入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6.3.1 地表水和地下水 具有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和特性的知识,包括水容量、悬浮的和溶解的固体、沉淀物、液体粘稠度和密度、挥发、酸化和富营养化的知识。 6.3.2 运行控制 具有EMS技术领域典型废水知识(如有机的、无机的)以及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知识(如好氧以及厌氧处理技术)。 具有控制地表水排放(如天气原因)的技术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治理技术的知识。 6.3.3 监视与测量 具有测量参数知识以及监视废水处理过程和(或)其他排放的技术知识,例如参数包括生化需氧量(BOD)或化学需氧量(COD)、采样和分析、过程监视设备和检验。 6.4 原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6.4.1 上游管理--自然资源的使用 具有资源消耗方面的知识,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材料的获取、水资源短缺、森林消失以及土壤退化。 具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可用能的技术及环境影响的知识(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其应用限制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6.4.2 下游管理 具有与源削减、消耗、减量化、资源回收以及处理实践和过程相关的工艺和技术知识。 具有组织活动对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的知识。 6.4.3 运行控制 具有针对不同EMS技术领域用于控制、监视和测量材料利用率的技术知识。 6.4.4 监视和测量 具有与EMS技术领域相关的能源控制和监视技术知识,包括运行和工艺技术及低碳技术方面的知识。 6.5 能量释放 6.5.1 能量释放源 2013年XX月XX日 发布
2013年XX月XX日 实施 CNAS-CC42:2013
第 8 页 共 12 页 具有释放热、光、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噪音和振动等源的知识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的知识。 6.5.2 运行控制 具有能量释放的测量、管理和控制方法的知识,包括过程管理及能量释放的削减和消除。 6.6 废弃物 具有组织活动可能产生废料的相关知识。废物处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在考虑最终的处置方案前,通过对过程的更改而实现避免、减少废物的产生,再利用或循环利用废物。 6.6.1 废物源 针对某一EMS技术领域,具有相关活动产生废物的知识,包括废物的特性及其潜在的环境影响的知识。 6.6.2 运行控制 具有适用于EMS技术领域的有关消除、源削减和废物最小化的方法学知识,包括废物的再利用、循环利用、处理及处置实践和过程的知识。 具有有关固体和液体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法的知识,包括处理、焚烧以及在批准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的知识。 6.7 物理属性 具有有关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设备的物理属性(尺寸、形状和颜色)与当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其他人员的能力要求 认证机构应确定7.1和7.2中不同认证职能人员的能力要求。这些职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人员承担。 7.1 对实施申请评审以确定审核组能力要求、选择审核组成员并确定审核时间人员的能力要求 7.1.1 环境术语 具有环境专有词汇和定义的相关知识。 7.1.2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技术 具有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环境影响的知识。 7.1.3 场所相关的因素 具有与受审核方场所相关因素的知识,包括可能受组织活动影响的周边的敏感环境(例如,湿地、植物群、动物群以及人类社区),足以组建一个有能力的审核组。 7.2 评审审核报告并作出认证决定人员的能力要求 7.2.1 环境术语 2013年XX月XX日 发布
2013年XX月XX日 实施 CNAS-CC42:2013
第 9 页 共 12 页 具有相关EMS技术领域的环境专有词汇和定义的相关知识。 7.2.2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技术 具有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确定其重要性过程的相关知识。 7.2.3 环境绩效评价 具有环境绩效评价的相关知识。 注 ISO14031提供了更多的有关环境绩效评价的信息。 7.2.4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具有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相关知识。 2013年XX月XX日 发布
2013年XX月XX日 实施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CNAS-CC42:2013《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38等内容。 
 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试卷答案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试卷 姓名...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姓名: 专业技术领域(编码) : 评价人: (为满足 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对所有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姓名: 专业技术领域(编码) : 评价人: (为满足 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对所有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的...  (IAF MD 11:2013) 17 CNAS-CC121:2013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2015 年第一次修订)(ISO/IEC TS 2) 18 CNAS-CC131:2014 《...  等同采用 ISO/IEC TS 3《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 第 3 部分: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是 CNAS 对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机构...  CNAS 技术报告 建筑业组织审核指南(征求意见稿) ...《建筑业组织审核指南》是基于认证机构的认证管理和...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管理实施指南》 CNAS-CC42:2007 ...  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安排经过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培训并经 考试合格具备CNAS-CC121特定因素知识和满足CNAS-CC121:2013 10项能力要求...  (征求意见稿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实施 CNAS-CC190:2015 第 2页 共 20 页 前言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认证 机构要求》。...EMS大纲对审核知识部分要求的答案
4. 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a. 注册准则中2.3.2条款审核原则
 2.3.2 各级别审核员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工作:
   a) 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应是最基本的。
   b) 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应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
   c) 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应珍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审核委托方和其它相关方对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d) 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审核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并且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审核发现和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e) 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审核证据应是可证实的。由于审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的信息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b. 注册准则中2.4.1.1条款管理体系审核
 2.4.1.1 管理体系审核
   ·理解GB/T19011 标准3、4、6 章的内容
   ·理解审核原则、程序和技术的应用
   ·理解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关系
   ·理解如何在受审核方组织环境中实施有效的审核
   ·理解审核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
   ·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为有效和高效地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应具备的个人素质的具体表现
 c. 注册准则中2.4.1.4条款组织状况
    2.4.1.4 组织状况
      ·了解组织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关系等企业管理与运作的基础知识
      ·了解组织的总体运营过程和相关术语
      ·关注组织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d. 注册准则中2.6条款审核员行为规范
   2.6 审核员行为规范要求
   各级别审核员均应遵守CCAA 审核员行为规范。
   在初次注册和再注册时,所有申请人均应签署声明,表明其遵守行为规范。
   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
   2)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3)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
   4)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5)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6)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7)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9)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 不向受审核方提供相关咨询。
4.2.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a GB/T19011标准中有关审核的术语和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理解与解释:
审核是由一系列相关过程或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包括收集审核证据、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记录评价结果。
 ② 审核的特点是系统的、独立的和形成文件的。
&系统的:是指对审核有关的年、所有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要识别、分析,要经过策划并使之处于受控状态。
&独立的:是指对审核证据的收集、分析、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应避免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及审核员自身的影响。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需要时,由技术专家提供支持。
理解与解释:
技术专家是审核组成员,观察员不是审核组成员,强调专家的作用是在需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审核组的任务是实施审核,至少包括一名审核员,只有一名审核员时,该审核员就是组长。
审核组可包括实习审核员,但实习审核员的能力未得到证实,因此不能独立进行审核。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理解与解释:
强调能力。能力不仅体现在个人素质上,还体现在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上。
能力应得到证实。审核员的能力通过评价和不断的参加审核来加以证实。
   并非所有的人员都可以成为审核员。
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5)审核准则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理解与解释:
审核准则是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
审核准则可包括方针、程序、标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选定选定行业规范。
6)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理解与解释:
 ① 审核证据包括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各种记录、面谈、或通过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
 ② 审核证据是能够被证实的信息。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
 ③ 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④ 审核证据是和审核准则有关的信息。
7)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理解与解释:
评价的依据是审核准则。
评价是一种符合性评价,其结果可能是符合,也可能不符合。
通过评价还可以发现哪些过程和活动需要改进,因此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指出改进的机会。突出审核发现在审核中的作用。
8)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
理解与解释:
审核结论是由审核组得出的结果。
审核结论以审核发现为基础,是在考虑了(包括系统地分析、研究)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的、整体的审核结果。
审核结论与审核目的的关,目的不同,结论也不同。
9)审核委托方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理解与解释:
审核委托方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
审核委托方要求的事项是审核。
可以是认证机构,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组织:
要求某审核组织对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受审核方;
由自己的审核员或要求某第三方机构对供方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顾客;
被授权审核某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对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实施了充分控制的独立机构(如医药、食品、核能等管理机构)。
为使受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注册,被指定进行审核的独立机构(如认证/注册机构)
10)受审核方
被审核的组织。
理解与解释:
被审核的组织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也可能是一个较大组织的一部分,如一个工厂的某个车间,商场的某一分店。
对第三方认证而言,申请认证的一方可能是受审核方,也可能不是受审核方。
11)审核计划
对一次审核活动的和安排的描述。
理解与解释:
审核计划的内容是有关一次具体审核活动的安排的描述。
审核计划的详细程度应反映每一次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并有充分的灵活性以便需要时进行修改。
审核计划和审核方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审核计划和审核方案的区别:详见下表。
12)审核范围
审核的内容和界限。
理解与解释:
审核的内容和界限是指审核所覆盖的对象,与受审核方的需求、目的、规模、性质及产品、过程或活动有关。通常包括: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
实际位置:受审核活动所在的地理位置、场所。
组织单元:指受审核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或职能岗位。
活动和过程:指受审核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过程或活动,比如: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环境监测等。
覆盖的时期:指受审核的管理体系实施或运行的时间段。
针对每一次具体的审核,审核范围均应形成文件,包括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的描述。
b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各自的作用和异同点
第一方审核:
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小型组织内,可以由与受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以证实独立性。
目的:确定体系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符合性);
&评价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有效运行(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使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为组织的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为外部审核做准备。
准则: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
&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
&相关的法律法规;
&管理方案、合同及其他有关文件。
第二方审核:
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目的:合同签订前为选择合格供方提供依据;
&合同签订后,持续控制供方;
&促进供方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准则:相关方的要求;
&合同(签订后);
&相关的法律法规;
&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
作用: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是否能满足要求(符合性);
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供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有效运行(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证实合作方持续满足规定要求;促进合作方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方审核:
由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如那些对GB/T19001或GB/T24001要求的符合性提供认证或注册的机构。
目的:第一阶段审核是为了了解体系的策划和运行的情况,确定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和重点;
&第二阶段审核是评价受审核方的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提出是否通过认证/注册的推荐性意见(初审);
&在监督/复评审核中决定受审核方是否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减少第二方审核,节约费用和时间;
&促进持续改进体系和过程的有效性。
准则:管理体系标准;
&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
&相关的法律法规;
● 异同点
   区 别——第一方审核 / 第二方审核 / 第三方审核
主要目的——纠正、改进 / 合作伙伴的认定 / 管理体系认证、注册
审核范围——所有产品、过程和场所 / 采购产品及相关过程和场所 / 申请的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和场所
主要依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 / 合同(标准、法律法规) /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体系文件)
受审核方——所有部门(车间) / 供方 / 组织
审核方——内审组 / 顾客或其他相关方 / 认证、审核机构
审核计划 ——年度审核计划(集中或滚动) / 短期内集中审核计划 / 短期内集中审核计划
首、末次会议——内容可简化 / 正规的全部内容 / 正规的全部内容
抽样量——相对多一点 / 相对少一点 / 相对少一点
不合格项分类——体系性、实施性、效果性(也可严重、一般) / 严重、一般 / 严重、一般
争执处理——管理者代表或最高管理者仲裁 / 按合同规定仲裁 / 认可委员会或国家主管部门仲裁
c与审核员有关的审核原则
审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若干原则。这些原则使审核成为支持管理方针和控制的有效与可靠的工具,并为组织提供可以改进其绩效的信息。遵循这些原则是得出相应和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也是审核员独立工作时,在相似的情况下得出相似结论的前提。
以下原则与审核员有关:
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
2)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
3)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珍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审核委托方和其他相关方对他们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d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阶段和活动
 ●审核策划和准备阶段;
 A、审核的启动
   ——指定审核组长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
   ——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选择审核组
   ——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的联系
 B、文件评审的实施
   ——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其针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C、现场审核的准备
   ——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组工作分配
   ——准备工作文件
 ●现场审核实施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举行首次会议
   ――审核中的沟通
   ――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形成审核发现
   ――准备审核结论
   ――末次会议
 ●审核报告编制、批准和分发阶段。
   ――审核报告的编制
   ――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
   ――审核的完成
第一阶段审核:了解体系的策划和运行情况,确定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和重点。
&&涉及的重点部门:管代、体系策划的归口部门、环保部门等。
&&主要涉及的要素:4.2/4.3.1/4.3.2/4.3.3/4.4.1/4.4.3/4.4.4/4.4.6(主要审核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的策划,查看基本的控制条件);
           4.4.7(主要审核潜在事故/紧急状况有关的策划);
           4.5.1/4.5.2/4.5.4/4.6
重点包括:对受理条件和申请书附件要求的验证;
受审核方文件化EMS建立、策划、实施的程度;
文件描述和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是否清晰明确;
环境因素及其相关影响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和控制的基本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环境方针的情况;
内审符合情况、包括所发现的不合格以及相关纠正措施情况;
进行管理评审的情况;
记录的与外部相关方交流和回复(包括相关方的抱怨);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以及合规性评价;
持续改进机制建立的情况;
从事相关活动的环境许可。
第二阶段审核:关注标准所有要素的实施情况。
  目的: ·确认组织持续遵守了其环境方针、目标和程序;
&·确认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所有要求,并且正在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确认组织是否具备第三方认证/注册的条件。
&重点包括:环境因素的识别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充分性、准确性;(4.3.1)
        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4.5.2)
经评审而制定的目标和指标;(4.3.3)
运行控制;(4.4.6)
对照目标和指标而实施的监控、测量、报告和评价;(4.5.1)
不符合的识别与评价,纠正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4.5.3)
环境方针的管理职责;
&&&方针、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目标指标、职责、方案、程序、绩效、内审和管理评审之间的关系。
e审核方案与审核计划的不同点
根据受审核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一个审核方案可以包括一次或多次审核。这些审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也可以包括结合审核或联合审核。
审核方案还包括对审核的类型和数目进行策划和组织,以及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为有效和高效地实施审核提供资源所必要的所有活动。
& 审核方案& &
& & 审核计划
针对特定时间段内一个组织的一组审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一个组织可制定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可包括结合审核或联合审核,一个方案可包括多个审核。&
针对某次审核,有特定的目的、准则和范围,是审核方案的组成部分。
责任人& & &
最高管理者规定审核方案的管理权限并授权;审核方案管理者指定、指导实施、监视、评审、改进方案,识别、提供资源。&
审核方案管理者指定某次审核的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对本次审核活动负责。
策划和组织所有(一次或多次)审核活动,指导实施审核,提供资源,监视、评审、改进审核的所有活动。&
对一次审核活动的具体安排,如:日期、路线、部门、要素的小组及人员分工。
涉及认证范围地特定时间段内组织的全部区域、部门、体系、产品和过程的全部要求。&
一次审核活动的具体范围,可涉及全部或部门区域,部门、体系、产品和过程。
4.2.2 审核的启动
a.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职责
组长的主要职责& & &
& 审核员的主要职责
 与受审核方沟通;
 审核前文件评审;
审核活动资源的策划;
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必要时初访;
编制审核计划,分配任务;
 指导编制检查表;
主持审核中的会议、沟通、协调审核活动;
 对现场审核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指导实施审核;
 编制完成、提交审核报告;
 组织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参加对审核方案的评审。& &
& & 配合、支持组长工作,独立完成审核任务;
 ·按计划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做好审核准备;
 ·按分工进行审核,收集、记录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参加审核过程有关会议和沟通;
 ·参加对审核发现和体系有效性的评价、讨论审核结论;
 ·向组长报告审核发现,并在组内进行沟通;
 ·编写不符合报告,并请受审核方确认;
根据委派和指导,做好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工作。
审核组的组成要求:应有一名高审;
&应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审核员;
&人员数量应符合认可规范及认证机构的要求;
&专业能力不足时,可聘请技术专家作技术支持;(不能提供审核工作)
           实习审核员的人数不能超过正式审核员的人数;(不能独立审核,不计人日数)
           仅由一名审核员组成时,应承担审核组长的全部职责。
&(观察员不作为审核组成员)
b.影响确定审核组规模和组成的因素
审核目的、范围、准则以及预计的审核时间
是否是结合审核或联合审核
为达到审核目的,审核组所需的整体能力
法律法规、合同以及认证、认可的要求(适用时)
确保审核组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并避免利益冲突
审核组成员与受审核方社会和文化特点的理解,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审核员自身的技能或技术专家的支持予以解决
c.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的内容和确定原则
确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能力
评价管理体系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识别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方面
描述了审核的内容和界限,例如:实际位置,组织单元,受审核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
确定审核范围应考虑的因素:
   ·组织的管理权限
   ·组织的活动与过程范围(领域)
   ·组织的产品范围
   ·组织的环境污染许可范围
   ·组织单元
   ·审核所覆盖的时期
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可以包括适用的方针、程度、标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规范。
理解:审核准则即审核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
&审核准则应形成文件
审核目的应当由审核委托方确定,审核范围和准则应当由审核委托方和审核组长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确定。
d.确定审核是否可行的重要性,确定审核是否可行时需考虑的因素
   审核的可行性是指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都能够为审核进行必要的安排,使审核具备了实施和条件。
   在正式组成审核组,实施审核之前,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对于确保审核能够得以实施是必要的。
确定审核是否可行时需考虑的因素:
策划审核所需的充分和适当的信息。这些信息可包括:
·有关管理体系运行充分性的情况;
·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基本信息,如规模、组织机构、场所、产品、过程、环境因素等;
受审核方的充分合作
充分的时间和资源
e.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的责任人及建立初步联系的目的
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的责任人应当是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或审核组长。
与受审核方代表建立沟通渠道(联系人、通信地址、电话、传真等)
确认实施审核的权限,与受审方确认本次审核活动和审核人员已得到授权。
提供有关建议的时间安排和审核组组成的信息,并征询受审核方的意见。
要求获得相关文件,包括记录。
确定现场安全规则。如防火要求、人员防护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区域等。
对审核做出安排以确保审核的有效实施。
就观察员的参与和审核组向导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
4.2.3文件评审
a.文件评审的时机、目的、作用
在现场审核活动前应当评审受审核方的文件,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不影响审核实施的有效性,文件评审可以推迟,直到现场活动开始。在其他情况下,为取得对可获得信息的适当了解,可以进行现场初访。
确定文件所述的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获得对受审核方的适当了解。
如果发现文件不适宜、不充分,审核组长应当通知审核委托方和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以及受审核方。
b.文件评审的内容、依据、评审意见和结论
包括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及以前的审核报告。
  文审内容的符合性: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的描述;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概念、术语、定义的描述;
――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评审意见和结论
决定审核是否继续进行或暂停,直到有关文件的问题得到解决。
文审报告的内容:
&&1)文件符合认证标准的情况(手册、程序、管理文件、记录等);
&&2)文件管理格式的符合性(含审批、有效性、版本、控制等);
&&3)对方针、目标的审查意见(公司宗旨、三个承诺、一个框架);
&&4)综合评价结论:文件合格、文件基本合格、文件不合格。
4.2.4现场审核的准备
a.编制审核计划的要求(编制人、作用、提交的时间和修改)
编制人:审核组长。
作用:为审核委托方、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就审核的实施达成一致提供依据。
提交的时间和修改
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审核计划应当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并提交给受审核方。
受审核方的任何异议应当在审核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之间予以解决。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当在继续审核前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
b.审核计划应当包括的内容,了解审核计划适当时包括的内容
审核计划内容包括:
审核目的(初审/监审/复评);
审核准则和引用文件(标准、法律法规、体系文件);
审核范围,包括确定受审核的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及过程(体现在日程安排中);
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现场审核活动预期的时间和期限(初审为文件发布后的三个月,监审为两次审核之间),包括与受审核方管理层的会议及审核组会议;
审核组成员和随行人员的作用和职责;
为审核的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适当时,审核计划还应当包括:
明确受审核方的代表
当审核工作和审核报告所用语言与审核员和(或)受审核方的语言不同时,审核工作和审核报告所用的语言
审核报告的主题
后勤安排(交通、现场设施等)
审核后续活动
c.审核计划在现场审核中的灵活性
审核计划应当有充分的灵活性,以允许更改,例如随着现场审核活动的进展,审核范围的更改可能是必要的。
d.审核人日的确定依据和影响因素
确定审核人日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员工应包括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总人日数;
   现场审核时间不少于总人日数的80%;
   监审人日数为初审的1/3,复评为初审的2/3;& &
一个审核人日不得少于8小时。
影响因素:受审方组织的规模、人数;
产品和过程的复杂程度、生产/过程和活动的方式;
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部门的集中程度、职能的重复性;
环境体系的成熟度和有效性;
      法律法规要求程度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环境因素与相关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与程度(EA的多少、影响的大小、地域的面积等)。
e.审核组工作分配原则
审核组的工作分配应当考虑审核员的独立性、专业能力及整体有效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审核员、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的不同作用和职责。为确保实现审核目的,可随着审核的进展调整所分配的工作。
f.审核工作文件的内容和使用要求,检查表的使用
工作文件可以包括:
检查表和审核抽样计划
记录信息(例如:支持性证据,审核发现和会议记录)的表格
检查表和表格的使用不应当限制审核活动的内容,审核活动的内容可随着审核中收集信息的结果而发生变化。
检查表的作用:审核目的清晰明确、审核内容完整、审核线路的清晰和逻辑性、审核方法的合理性、审核时间分配及审核节奏的合理性。
g.编制检查表的方法和技能(如何体现审核思路、标准要点、抽样原则、PDCA方法的要求)
基本思路:了解基本问题:主要活动、要求的输入/输出、责任部门
受审核方对本要素的规定;
要素实施的有效性表现;
采用不同的审核方式和方法:从规定&
&&&改进措施;
&从主管部门& &
执行部门、场所;
&从执行/使用部门&
&&&主管部门;
关键过程重点查;
从环境绩效查控制的有效性,从控制的有效性查环境绩效;
按PDCA循环审核每个过程。
抽样原则:
&&明确总体确定抽样数量;
&&根据确定的抽样数量随机抽样;
&分层与分类结合随机抽样
&抽样应有随机性,独立抽样,必要时对抽样方案调整、补充
4.2.5 现场审核的实施
a.举行首次会议的目的、时机、可能的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
确认审核计划
简要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
确认沟通渠道
向受审核方提供询问的机会
实施现场审核活动开始
参加人员:
受审核方管理层、或者(适当时)与受审核的职能或过程的负责人
内容及程序:
由审核组长主持
介绍与会者,包括概述其职责
确认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
与受审核方确认审核日程以及相关的其他安排,例如: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审核组和受审核方管理层之间的临时会议以及任何新的变动
实施审核所用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告之受审核方审核证据只是基于可获得信息的样本,因此,在审核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确认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的正式沟通渠道
确认审核所使用的语言
确认在审核中将及时向受审核方通报审核进展情况
确认已具备审核组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确认有关保密事宜
10)确认审核组工作时的安全事项、应急和安全程序
11)确认向导的安排、作用和身份
12)报告的方法,包括不符合的分级
13)有关审核可能被终止的条件的信息
14)关于审核的实施或结论的申诉系统的信息
b.沟通的类型、目的、重要性以及对审核过程的影响
沟通的类型:
审核组内部沟通、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之间的沟通
审核组应当定期讨论以交换信息,评定审核进展情况,以及需要时重新分配审核组成员的工作。
在审核中,适当时,审核组长应当定期向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通报审核进展及相关情况。重要性以及对审核过程的影响。
在审核中收集的证据显示有紧急的和重大的风险(如安全、环境或质量方面)时,应当及时报告受审核方,适当时向审核委托方报告。对于超出审核范围之外的引起关注的问题,应当指出并向审核组长报告,可能时,向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通报。
当获得的审核证据表明不能达到审核目的时,审核组长应当向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报告理由以确定适当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重新确认或修改审核计划,改变审核目的、审核范围或终止审核。
c.向导的作用和职责
作用:为审核组引路、做向导;
&协调审核过程中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之间的联系
&见证审核发现、确认不符合事实。
建立联系并安排面谈时间
安排对场所或组织的特定部分的访问
确保审核组成员了解和遵守有关场所的安全规则和安全程序
代表受审核方对审核进行见证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做出澄清或提供帮助
d.信息与审核证据的关系,信息的来源及信息收集到形成结论的过程,收集信息/审核证据的方法
信息与审核证据的关系
审核证据基于可获得信息的样本。只有能够证实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证据。
信息的来源及信息收集到形成结论的过程
&&&通过适当抽样收集和验证&
&&&审核证据&
&& &审核结论
收集信息/审核证据的方法
对活动的观察
e.审核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掌握合理抽样的方法
审核证据基于可获得信息的样本。因此,在审核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依据审核结论采取措施的人员应当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
f.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和面谈技巧,包括听和问的能力
面谈人员应当来自审核范围内实施审核活动或任务的适当的层次和职能
面谈应当在被面谈人正常工作时间和(可行时)正常工作地点进行
在面谈前和面谈过程中应当努力使被面谈人放松
应当解释面谈和做记录的原因
面谈可通过请对方描述其工作开始
应当避免提出有倾向性答案的问题(即引导性提问)
应当与对方总结和评审面谈的结果
应当感谢对方的参与和合作
g.审核发现的形成、审核发现的评审需求以及记录的要求
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
审核组应当根据需要在审核的适当阶段共同评审审核发现
应当记录不符合和支持的审核证据,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
h.不符合的含义,严重程度分级(为了便于统一,本大纲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不符合审核准则
可以对不符合进行分级
i.不符合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写不符合报告的技能
j.审核结论的定义,根据审核发现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应考虑的几个方面:认证审核的结论还应包括认证推荐建议(为了便于统一,本大纲采用:“推荐通过”、“有条件推荐通过”和“不推荐通过”三种)
审核结论:
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
管理体系评审过程在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改进方面的能力
应当讨论以下内容:
针对审核目的,评审审核发现以及在审核过程中所收集的其他适当信息
考虑审核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如果审核目的有规定,准备建设性意见
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讨论审核后续活动
k.末次会议的时机、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
现场审核活动结束之前
应当包括守审核方,也可包括审核委托方和其他方
内容及程序
由审核组长主持,并以守审核方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提出审核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必要时,审核组长应当告之受审核方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可能降低审核结论可信程度的情况。审核组和受审核方应当就有关审核发现和结论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并尽可能予以解决。如果审核目的有规定,应当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强调该建议没有约束性。
l.在现场审核实施活动中需要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审核证据应当予以记录。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还应当记录具体的符合的审核发现和支持的证据。应当记录不符合和支持的审核证据。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
审核记录内容包括:审核覆盖的区域、包括审核的线路;
&具体的审核发现,下面和负面的支持审核证据;
&包括:审核时间、地点;
&人员:被访问、调查的人员及见证人;
&审核发现的事实:审核证据支持的符合、不符合的事实(包括交谈询问、查看文件记录、现场观察到的事实)
&& &有关的报告。
审核记录的要求:为认证决定提供支持的要求;
可追溯的要求;
保持认证连续性要求;
记录与审核目的、范围、准则相关的每一符合和不符合的信息;
保持审核记录的清晰、完整、准确。
4.2.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发布
a.审核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审核范围,尤其是应当明确受审核的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或工程以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
明确审核委托方
明确审核组长和成员
现场审核活动实施的日期和地点
b.编制审核报告的要求
审核报告应当在商定的时间期限内提交,如果不能完成,应当向审核委托方通报延误的理由,并就新的提交日期达成一致。
c.审核报告批准和发布的要求
审核报告应当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的规定注明日期,并经评审和批准。
经批准的审核报告应当分发给审核委托方指定的接受者。
4.2.7审核的完成
a.审核结束的时间
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已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即告结束。
b.对审核信息的保密要求
除非法律要求,审核组和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若没有得到审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的明确批准,不应当向任何其他方泄露文件的内容以及审核中获得的其他信息或审核报告的内容。如果需要披露审核文件的内容,应当尽快通知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发方。
4.2.8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a.审核后续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适用时,审核结论可以指出采取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需要。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通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在随后上呢河活动中保持独立性。
b.不符合纠正与纠正措施的实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
c.纠正措施验证的要求
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可以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
验证的方式:现场验证;
       办公室验证;
       下次审核验证。
4.2.9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程
a.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认证和审核的区别和联系
&&&受理申请
&&受审核方&
&提出申请&
&&&签订合同
&&&制订审核方案
&&&审核启动
&&&文件评审
&&&现场审核准备
&&&现场审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审核方案监督、评审&
&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完成审核
&&&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认证的评审、批准
&&&发放认证证书
               监督审核
               复评
   b.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 第一阶段审核& &
& & 第二阶段审核
了解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以及对审核的准备情况,确定第二阶段审核和可行性和应关注的重点。&
确认组织持续遵守了其方针、目标和程序,确认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所有要求,并且正在实现组织的方针与目标,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能通过认证注册。
现场巡视组织的所有场所,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的主要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组织的所有场所和所有职能部门。
& 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及运行的基本情况,包括:
1组织文件化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情;
2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判定情况;
3 组织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等的适宜性;
4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实施环境方针
5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证明可以继续进行二阶段审核;
6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符合标准的情况;
7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所从事的相关活动是否取得了环境许可;
8 外部相关方对组织环境行为的投诉、抱怨等答复、处理的有关交流的记录。&
应关注标准所有要素的实施情况,尤其要把重点放在:
1 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对环境因素重要程度的判定;
2 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
3 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
4 对照目标、指标而实施的监控、测量、报告和评价;
5 不符合的识别和评价,纠正/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
6 内审与管理评审;
7 管理职责;
8 方针、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目标和指标、职责、方案、程序、绩效、内审和管理评审之间的联系。
一阶段审核的结论主要针对组织和EMS策划的充分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进行,对能否进行第二阶段审核提出结论性建议,并提出二阶段审核的重点。&
整个审核的结论,对照谁认证要求,对组EMS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能否通过认证注册的建议。
c.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见上表。
d.监督审核和复评审核的目的和要求
& 监督审核& &
& 验证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得到实施;
了解变化对体系的影响;
确保组织持续满足认证的要求。& &
验证体系在整体上是否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且得到了适当的实施和保持。
&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初审起两次审核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3监审的人日数为初审的1/3;
4最后一次监审可与复评相结合;& &
& & 1在证书三年到期时应进行复评审核;
2应对环境管理体系在获证期间(三年有效期内)的实施与保持的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审;
3 复评人日数约为初审的2/3;
4 复评审核的程序与初审二阶段相同(包括文件初审和一次现场审核)。
4.2.10对审核员注册管理的通用要求
a.我国认证认可管理体制: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
b.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
4.2.11审核员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
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帮助所管理的人烟拓展其专业能力;
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不接受受审核方机器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信息;
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剩余,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向受审核方提供相关咨询。
4.2.12组织的状况、管理与运作的基础知识
a.GB/T标准7.3.1c)条款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关系
——总体运营过程和相关术语
——受审核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b.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常识,如: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的常规设置和名称、运作的常用术语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ms审核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