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后生产过那些方便面生产过程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十年间中国方便面生产企业由800余个减至80多个
  新华网北京9月9日专电(记者 殷丽娟)十年间,我国方便面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方便面生产企业由800余家减至80多家,淘汰率高达90%以上。这是记者从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面制品大会”上了解到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素荷在大会上说,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是我国方便面行业从成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方便面生产总量由191.5亿包增至459.5亿包,年均增速达24%;销售额从169.1亿元增至457.18亿元,平均增速26.9%。
  孟素荷说,十年间,我国生产出3204亿包方便面,转化了10%的小麦,创造了2861亿元产值。这次大会时值方便面行业进入一个新十年的起点,面对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加大,迫使方便面企业不断加快自身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业价值。
  孟素荷预计,未来五年方便面行业将进入平缓成熟期,全行业将进入“从产量到质量竞争”的艰难转型期。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33994|回复: 16
舌尖上的80后童年: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零食吗?
买卖的不是零食,是回忆。回忆的是校门口的小卖部、是课间悄悄咀嚼的蚕豆、是回家路上的“吹糖人”、是童年甜蜜的生活味道,大白兔奶糖、北洋洋汽水、金币巧克力、小熊饼干……各种有“品牌”的零食构成了童年甜蜜的味道。  内容简介:
本书对80后的童年回忆做了一个系统的整合回顾,包括陪伴80后成长的玩具、零食、游戏、歌曲、动漫、课本、偶像等。其中还有80后作者写的个人回忆,勾起读者的回忆并对当下的生活引起深思。本书装帧设计独具匠心,让人过目不忘,有购买珍藏的冲动。文字流畅而煽情,有大量那个年代的物品图片,活泼生动,相信每一个在书中看到童年时期熟悉景物的80后们都会有所触动。一本让90后大呼过瘾、80后集体落泪、70后思绪万千、60后会心一笑的小书。
& && &&&本文摘自《专属于80后的回忆》 
第二章、80后的童年回忆
第二节、【食】童年的零食(第一部分)
童年味道 甜蜜物语
2010年西安街头现80后零食小铺,放眼望去琳琅满目,仔细一看全都是80后小时候专有的零食。卜卜星8角一袋、杏肉5角两袋、泡泡胶5角一整包,还有粘牙糖、不老林、跳跳糖,虽然价钱比20年前略微上调,但是一样的包装、一样的味道让很多80后触景生情。
零食是在市场经济萌芽期闯入80后的小世界,曾让80后的童年回味无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孩子们吃的东西越来越高档,那些曾经的零食可以说在市场上已经绝迹多年。该零食小铺老板专门从全国各地的厂家批发,还特地订购了很多早就不生产的产品。这些20年前的零食重现街头,其简陋的包装和单纯的味道与今日精美可口的零食相比逊色不少,但是这个零食小铺的生意却格外火爆。或许如该店老板所说,买卖的不是零食,是回忆。回忆的是校门口的小卖部、是课间悄悄咀嚼的蚕豆、是回家路上的“吹糖人”、是童年甜蜜的生活味道。
一、童年以“零食“为天
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刚刚推广,人们温饱不济,街上做生意的小摊小贩数量屈指可数。直到80年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正式提出,从商的人才增多,农村中不少人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做起小生意,市场上的商品也日益丰富。除了日常三餐的主食充足之外,各种零食也不再是“奢侈品”,而是随着市场经济走入寻常人家。80后的童年也得以“零食”为天,大白兔奶糖、北洋洋汽水、金币巧克力、小熊饼干……各种有“品牌”的零食构成了童年甜蜜的味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体制逐渐灵活,原来以单一形式存在的百货商场和供销社供不应求,无法适应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时候,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小卖部。小卖部一般设在城市内的社区和农村的繁华地段,主营生活日用商品,有着经营成本小、规模小、商品种类少、分布广等特点。而在80后的童年记忆里,小卖部是零食店的代名词。
当年主营零食的小卖部大多开在学校周围,而且还不止一个,经常好几个小卖部挨着。也有不少小卖部零散地开在小区街道里。当时,一般是住在小区一层的某户人家会从窗子外面开一道门,下面是砖块儿铺成的台阶,玻璃窗不是很透明,窗边贴着各种零食包装袋。窄小的小卖部里总是井井有条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陈旧的冰箱外表贴满各种冰棍包装纸。
每到放学的时间,小卖部门口总是人流如织。美食诱惑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难抵挡的,小脚丫总是不由自主地噔噔噔往小卖部方向蹭去,然后踮着脚尖,稚声稚气地说“我要一包华华丹”、“给我一根棒棒糖!”、“我要大头娃娃雪糕,要最冰的!”……这个时候小卖部的阿姨都会爽朗地应道,“来了,马上!”拿到零食的孩子们直接就拆开包装开吃了,一边腮帮子鼓鼓的和同伴聊天,一边蹦蹦跳跳地往回家路上赶。这是过去每天都要重复着的事情,比每天上学放学还固定。
近几年,市场商品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实体小卖部逐渐被应运而生的大小超市所取代。但是,小卖部没有就此消化,反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小卖部被搬上了网络,许多80后在网上当起“小老板”,经营起“网络小卖部”。
零钱存钱罐
不管是超市还是小卖部,买零食都需要钱。孩子们都没有收入,买东西的钱都是来自家长给的零花钱,一般都是小面值的钱币。而只要拿到钱,孩子们基本上都会用来买零食,也有存起来的。
当年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们存钱,还会给买一个存钱罐。当时孩子们大都有一个存钱罐,小猪存钱罐、洋娃娃存钱罐、熊猫存钱罐……各种款式的存钱罐都会有自己的“粉丝”。每次听着硬币落入钱罐肚子里,仿佛是一颗糖落入自己的肚子里,讨人喜欢。孩子们在家最喜欢玩的一件事就是抱着存钱罐摇晃,叮叮当当的声音,像音乐一样清脆悦耳。每次存钱罐存的钱多了,有客人来的时候,还会拿出来炫耀一下。
不过,当年的存钱罐里打开的都是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角、分零钱,偶尔有一块钱的“巨款”。尽管如此,当年人民币可比现在值钱多了。一元钱可以买好多零食。现在,可能要一百元钱才能买到“好多零食”。 在80后的童年岁月,一分钱可以买一颗甜甜的糖。两分钱可以买一个馒头,三分钱可以买一支冰棒,五分钱就可以买上一个作业本,十分钱就可以买到一盒漂亮的十二色蜡笔。记得当年有一首歌这么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人民警察叔叔手里边……”从歌词里就可以看到,一分钱在当年还是比较珍贵。而现在,别说一分钱几乎绝迹,即使人们在路上有幸看到一分钱,相信也很少有人会去弯腰捡起,更不可能交到警察叔叔手上了。
二、膨化食品类
“砰!——”街头一声巨响传来,一群兴奋的孩子们不被吓到反而巡声争先恐后地往街头跑去。“爆米花啦!”随着转炉爆锅边老爷爷的吆喝声传来,孩子们拿着自家的大米或者玉米,排着队找老大爷爆爆米花。
加点盐和少许融化的奶油或是裹上甜甜的焦糖,伴随着一声巨响,一小碗的玉米或大米就变成一簸箕的爆米花。孩子们就都大呼小叫地领着“爆米花”回家了。
爆米花又叫“爆谷”“肥仔米”,英文名叫Popcorn,是一种膨化食品。爆米花古已有之,起源可上溯到宋朝,是80后童年至今都会吃的食品小吃。早期的爆米花在加工时,是将玉米置于容器中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已变软的米粒会膨胀,然后“砰”的一声巨响,机器盖子被打开,瞬时爆开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爆米花的“砰”声伴随着十里飘香,是80后童年里最“美味”的声音。
【参考价格】
过去:5分/爆1次;
现在:街边价格3-5元/1份,娱乐场所, 15-30元/1小桶
【发展现状】今天,街头仍有销售爆米花,而爆米花也已成了电影院、KTV、咖啡厅等娱乐场所的常备小吃,也是下酒的食品。可选择的味道也多了,除了原味,还有奶油、巧克力、草莓、蓝莓等等。爆米花的加工容器也早已不是早期的“转炉”了,因此也避免了铅带来的危害。
80年代初,“卜卜星”出世了。卜卜星系列膨化食品是当时国内第一个现代休闲食品品牌,由当时中美经济合作尝试和广州地区最早、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项目,引进美国的设备和工艺制作。
卜卜星主要原料为玉米、大米和精炼食用植物油,经特殊工艺膨化,口感松脆可口。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卜卜星的味道,但是你一定还记得包装上的那个扫把巫婆。有的孩子甚至就把卜卜星叫做卜卜婆,后来称呼上还演变成巫婆卜卜星。一粒粒松软的油炸小球,又香又脆,在当年让无数小孩为之“痴迷”。卜卜星开创了国内现代休闲食品领域的先河,其执行的工艺标准,至今仍然是国内膨化食品生产的统一参照执行标准。在许多地区,“卜卜星”甚至已成为休闲膨化产品的代名词。
【参考价格】
过去:5角/一包
现在:1元/一包
【发展现状】今天,巫婆卜卜星也只有在乡下的小杂货店中零星可见,超市所卖的早已换了新包装。增加了几种口味,有香辣风味、烧烤风味、芝士风味、海鲜风味等,幸好最原始的烧烤口味道没有多大变化。
小浣熊干脆面
统一小浣熊干脆面可以说是干脆面的“鼻祖”,开始统一并无意开发干吃面市场,早期的包装还有教导消费者如何冲泡、煮食的图片说明,但是,在后来的市调报 告中意外发现,许多统一泡面爱好者,喜欢只吃面块本身或加入调味粉包,因其口感香脆好吃,风味独特。于是统一采用了消费者自创的新吃法,并积极与消费者互动了解,才诞生了今日让大家吮指回味的干脆面,严格来说干脆面是因应消费者的使用方式而诞生的产品。
从八十年代起,干脆面陆续推出小心点拉面丸、mini干脆面以及新开发岩烧青海苔、墨西哥辣味两种新口味等各种延伸性商品,来符合消费者对食用量及多变化口味的要求,因此也让科学面从干吃面类跃升到休闲零食类。
小浣熊干脆面这个名词,曾让无数孩子们都为之疯狂,小浣熊穿新衣、小浣熊吃糖块、小浣熊去爬山、小浣熊看电视、小浣熊去跳舞、小浣熊把冰溜、小浣熊睡一天……贴纸上小浣熊的行程都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憨厚可爱的小浣熊形象也不比今天的Hello Kitty和喜羊羊差。
小浣熊干脆面吃法很有意思,孩子们拆开小浣熊干脆面,都会先取出里面自带的调料和赠送的小卡片。然后束紧包装袋的上口,把干脆面捏碎,再倒入诱人的调料,上下摇动——松开袋口,芳香扑鼻。小浣熊干脆面最经典的味道是烤肉味,当时很多孩子都喜欢这个味道,橙色袋子,小浣熊一边扭,一边烤肉。还记得当年贴纸上的广告语吗?“小浣熊出了新口味,巴比Q就是烤肉味,烤肉味就是巴比Q,香辣香甜的巴比Q,统一小涣熊干脆面。”
小浣熊干脆面不仅好吃,而且还因为里面赠送有精美的小卡片。每一包小浣熊干脆面里都有一张卡片,张张不同。最有知名度的是三国卡,最难集齐的是108张水浒卡,当时为了集齐水浒卡,大家不惜做“赔本买卖”购整箱干脆面,弃面取卡。一张得到概率很低的卡片往往可以卖到一笔不菲的价钱,每当有重复的卡片,大家就会拿到学校去和其他同学交换相互缺少的卡片。当年,在到处交换下,许多人都集齐过系列主题卡片。
【参考价格】
过去:最初5角/1包,后来涨到1元/1包。
现在:1元/1包
【发展现状】今天,小浣熊干脆面换了新包装,全称是统一小浣熊干脆面。2007年推出神兵列传系列的收集卡。一共99种,集合了从古到今的各种神奇兵器,卡片制作精美,故事生动。传承了以往“水浒英雄谱”收集卡和“三国风云”收集卡的精华,打造了收集卡领域内的新时尚。
华丰方便面
华丰牌的三鲜方便面,又叫三鲜伊面,这是最早的方便面!由珠海市华丰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丰)生产,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
当年的华丰牌三鲜伊面包装是竖着印的,有红色、黄色、蓝色,包装的中下方是一大碗方便面。当时华丰牌方便面配有油包,可以煮着吃,不少人小时候也拿来干吃。华丰牌三鲜伊面在80年代曾热销全国,在康师傅、统一进军大陆市场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霸主地位。还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广告“食华丰,路路通”。
90年代初期,华丰方便面品牌发展到华丰2000、干拌一族、华丰面馆、掌上脆、三鲜伊面等。
【参考价格】
过去: 5角/1包
现在: 28元/1箱
【发展现状】90年代末期,华丰开始亏损,一直未有起色。现在超市仍有华丰方便面销售,但是已经不太适合干吃了,华丰品牌走入了下坡路。这几年方便面也成了康师傅、统一、白象、今麦郎等品牌的天下。
锅巴是北方的孩子最常吃的零食,最有名的是“太阳”牌锅巴,由西安太阳食品集团公司生产。太阳锅巴分为大米豆香类,小米类。太阳锅巴不同于质地疏松、没有咀嚼感的各种膨化食品,它酥脆而实在,越嚼越香。而且,品味也不少,主要有麻辣味、五香味、孜然味、牛肉味等品味。在1990年“太阳”锅巴红极一时,创下过年销售额1.8亿元的良好业绩。“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掉”的广告更使太阳锅巴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参考价格】
过去:2角/1包
现在:1.5元/1包
【发展现状】今天,“太阳”锅巴因为价格仍然低廉,利润较低,很多中间商不愿意特地进货,只是作为搭售。现在,只有在供货齐全的超市还有销售,而在一些小型的商店,锅巴早已销声匿迹。
所谓动物饼干,是人们对低档饼干的习惯称呼,原来的许多此类饼干多是制成各种动物的形态。动物饼干没有特定的饼干牌子,任何一家街边的小糕点厂,只要有简单模具的话,都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小时候,这种动物饼干在饼干零食界独领风骚,通常按斤称而不是按小包装出售。
还记得当年的动物饼干小鱼状最多,其次是小鸟、小狗、大象、小兔子、小乌龟、树熊等形状。动物饼干价格低廉,口感不错,在当时许多家长都会称几斤回家来哄孩子。据说把饼干做成动物状,就是因为那时吃饼干是小孩的专利,专为哄孩子,那么动物形状就最能吸引孩子了。
【参考价格】
过去:1元/1斤
现在:5-6元/1包
【发展现状】在北京已绝迹数十年的动物饼干已卷土重来,并且在花色繁多的饼干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怀旧的人在看到久违的动物饼干时,都感觉非常亲切。今天的动物饼干仍走低档路线,基本配方和以往一致,但做了很多改进,口感很好。在北京的一些大小超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种简易包装的动物饼干销量不俗。
当年小熊饼干也是以可爱的形象和良好的口感吸引着孩子们,至今还有得卖,而且还有乐队以“小熊饼干”命名,这又勾起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竖条型,长得酷像手指,所以被称为手指饼干。也是价格实惠的小饼干,味道和动物饼干差不多。
威化从当年流行至今,过去大都是散装,有独立包装的多是一个透明竖袋扎起来的简易包装。主要是小麦粉、代可可脂、可可粉和香兰素等材料,酥脆爽口。后来多了金包装的瓦夫巧克力威化,但因为价格偏贵,孩子们自己买不起,所以都是要缠着家长买。
中国膨化食品虽然营养缺乏和制作过程缺陷,但是在80年代后期非常盛行,从虾条开始更是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虾条当时有三个牌子最有名,一个是咪咪虾条,一个是美美虾条,还有一个是亲亲虾条。
1991年,当时新加坡人到厦门投资,生产虾条,卖得很不错,所以亲亲公司创始人吴火炉有了做虾条的想法,并创办了亲亲食品有限公司。至今亲亲虾条应该是最有名的,但是当年则尚未体现出来。因为在亲亲虾条在创立之前,已经有美美虾条和咪咪虾条。
咪咪虾条在当年在各个虾条品牌里受欢迎度要略胜一筹,也是学校小卖部里卖得最火的零食之一。当时咪咪虾条是小包装,里面是一根根细细的虾条。携带方便,经常有孩子上课前买个一两包偷偷带到课堂吃。老师不严格的话,孩子们就会一边吃一边听课,轻松惬意。有时被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发现就得拿出来分享,甚至还会有坐得更远的同学传纸条过来要分虾条。所以,通常一节课时间四十分钟,老师才讲了不到十分钟,虾条就已经被全部消灭。
【参考价格】
过去:80年代五角/1袋,90年代9角/1袋。
现在:1元/1小袋
【发展现状】现在超市还有咪咪虾条出售,一大包装里面有十小包,和以前的包装差不多。而亲亲虾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推出了各种系列虾条、虾片产品,有原味、海苔味、烧烤味各种味道。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食品”。
【类似产品】
爽爽大蟹酥:在虾条的光芒下,有些失色。但是拥有一定的支持者,现在也还健在,模样和过去相似。
这和虾条可不一样,虾片又称玉片,传统生产方法是用虾汁加淀粉制成的。当年在南方特别流行,外面店铺有卖,家长会买回未炸的虾片在家里现做。放入油锅前的虾片每一片都比较坚硬,而且晶莹剔透,红黄蓝白颜色装了整盒,特别漂亮。清洗完之后放到油锅里用热油干炸,一盘酥脆可口的虾片就出锅了。当年觉得比较神奇,又硬又透明的虾片一炸变得又软又饱满,嚼起来像米饼一样有一种清香风味。
【参考价格】
过去:1元/半斤
现在:3元/1两
【发展现状】
如今虾片又增加了用马铃薯全粉代替淀粉制作虾片,制作过程与传统方法相同,但是提高了虾片的营养价值和膨胀度。还有另一种方法是用鲜马铃薯经一系列加工过程制成相似于虾片的产品,称作薯片虾片。
旺仔小馒头
小馒头是小孩子很喜欢的零食,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的高,也是膨化食品里少有和健康沾点边的。它的原料主要是土豆淀粉、葡萄糖粉、牛奶、蜂蜜、鸡蛋和面粉,在当年普通的家庭生活中,家长也会制作,可以当时既可以当点心也可以当零食。还有一种浓缩版的经典小馒头是“旺仔”牌的,包装是红色边白色袋,一个胖小子圆头渥发大眼睛,整天张大口笑。
“旺仔”小馒头的家长就是旺旺公司,1987年旺旺商标在大陆申请注明,为台商在大陆申请商标注册的首例。1992年,旺旺公司正式拓展中国市场,旺旺系列产品广告在大陆电视台首播。旺旺二字朗朗上口,广告语更是紧抓孩子们的心理,“你旺,我旺,大家旺!”以及后来的“我们要旺仔小馒头!”。据说“旺旺”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公司董事长爱狗如痴,所以以“旺旺”为企业名,“旺旺”就此叫遍了全国大江南北,成为老幼皆知的品牌。后来,旺旺还推出了另一种旺仔系列叫旺仔QQ糖,以菠萝味、草莓味和水蜜桃味三味最为经典。
【参考价格】
过去:1元/1袋
现在:7元/1袋
【发展现状】现在的旺旺业务范围横跨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6年6月,在中国地区开办工厂110多家。旺旺也推出了果奶、果汁、仙贝、雪饼、米饼等各种新产品,并且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企业,除了经营食品行业外,旺旺还涉足医疗服务、餐饮连锁、农业、酒店、房地产等领域。2008年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旺旺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
江米条是中国的“土特产”,传统的风味小吃。从70后流行到80后的童年,是一种普及率很高的膨化食品。它的原料是白砂糖、麦芽糖、桂花、江米粉和花生油。当时,有些孩子对它的喜爱超过了各种饼干。江米条的制作工艺简单,全国各类小店铺都有制作出售。
当年油炸的江米条和小指一样长,上面都是沾满白糖,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放在嘴里含久就化了。被形容为“表面甜蜜,内心空虚。不过也有缺陷,有的江米条比较硬咬起来费劲。江米条还有另外一个关联产品江米球,同样受欢迎。
【参考价格】
过去:8角/半斤
现在:8元/半斤
【发展现状】
现在外面出售江米条的店铺很少,只有少数面包店还能见到。不过,因为江米条制作简单,所以在家里自己也可以制作,而且味道还一样正宗,加入桂花还有淡淡的花香。
1 先用50克江米粉加水和成稀面,上锅蒸熟成糊,再将糊放入和面盆内,加入饴糖(麦芽糖)继续搅拌直到均匀,最后加入其余(300克)江米粉,搅拌成面团。
2 将面团放置约一小时,揉成好用的面,搓成长条,刀切成寸段大小备用。
3 热锅入油,8成热时,放条坯子油锅内炸制,当有些上色后,改成中小火,让其炸酥,待其完全炸熟出锅。
4 出锅后,立即放入熬好的糖浆内上浆挂浆。
5 糖浆是用砂糖加水(40 克)熬制,熬至沸腾后,将桂花和炸好的条坯倒入拌浆搅合均匀,即为成品。
6 在上好浆的条坯上,再撒些白砂糖,搅拌均匀。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48, 订阅: 3
怎么没有酸梅粉啊。
这都是人工制造的,当年我小的时候哪里来的那么多吃的,完全是从大自然中去找吃的,什么野草莓(一种长在有刺的藤蔓上的、成熟季节在夏季)、树莓(就是长在树上的草莓)、山茶片(茶树上的一种叶子,叶身饱满,呈绿白色,微甜到很甜,根据饱满程度不同,甜味也不同)、柳刺(一种长满刺的蔓藤植物,鲜润、微甜)、野米花(一种果实长得像爆米花的植物、微甜),还有很多我都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反正印象很深
现在这样的东西恐怕都没几个人吃过、现在的小孩子也不会像我小的时候那样去山上找这种吃的
没山怕啥,城市里里面能吃的也不少,例如街边的节庆盆栽一串红的花蜜就能吃,金银花的也行,桑椹啥的也不是没有,无花果就更多了不过一般都是人家自己种的&
好羡慕,我家住在平原没山&
干脆面··5毛一袋··很深刻··
呃··还有小白袋儿的无花果··还有装泡沫盒子里的冰棍儿··
袋装的陈皮
当年老夫小时候吃薯片,都是纯薯片,一块钱一斤,现在薯片这玩意都这么高贵了,五六块钱才几十克还他妹的是薯粉调配不是纯薯片
90年代在天津有一种饮料叫“西番莲”。它的包装就类似于现在的喜之郎CC果冻,不过它是纯液体,也没有那个塑料管。就是这么一种软包装的饮料,有喝过的吗,味道是奇好,怀念。
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小时候最爱吃的,山上都是随便摘
小时候最爱吃的,山上都是随便摘
这个叫什么?我也采过的。但是不知道学名
这个叫什么?我也采过的。但是不知道学名
覆盆子~~~~~~~·
我小时候经常吃好好吃面以及西瓜口香糖还有一毛钱一根的长辣条
辣条当年最喜欢火爆鸡筋,然后是棒棒鸡,然后是卫龙
唐僧肉、大大泡泡糖、一角钱一根可以分成两段的棒冰、酸梅粉等。
站长推荐 /1
评论区浏览消耗金币模式将暂取消,参与所需的相关权限组维持不变!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谣言困扰方便面产业 年内将出台新国标 迎合80、90后_中国经济网DD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便面怎样生产的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