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英国政府为什么会批准成立东印度公司2呢?

& 《东印度公司》:历史的真相--鸦片战争并非中英两国政 ...
查看: 6860|回复: 11
从五位上 加贺守
UID1768317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在线时间1479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评议0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通常将鸦片战争情感化的描绘为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无情压迫与侮辱,然而很少剖析这场开启中国近代史的战争的真实面目,或者便是对其真实面目一笔带过。
事实上,参与这场战争的共有三方势力:中国,英属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可能有人不禁要问,英属东印度公司与英政府难道不是在“一条船”上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贯穿整场战争,英国政府不但与英属东印度公司利益不一致,反而有着巨大的分歧与殊死较量,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书中很少被人提及的。
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19世纪初叶的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开拓其鸦片贸易之前主要依靠与英帝国其它殖民地之间的传统贸易来聚敛财富,如香料与茶叶贸易。这也就允许了伦敦政府在管理各个殖民地之间贸易的同时,充当大英帝国的“大脑”,发挥中央政府的权威。然而当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成功的拓展了鸦片市场后,该公司便同时控制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地(英属印度)与世界最大的鸦片市场(中国)。逐渐,东印度公司在其势力范围内打造起了一套利润惊人,并可独立运作的贸易体系。
东印度公司羽翼日渐丰满,乃至该公司的高层人员无论是在财力,还是在实际影响力上都可以与伦敦方面分庭抗礼。而伦敦方面的部分人士也开始担心,英属东印度公司有可能如同18世纪末期的英属北美一样,逐渐摆脱伦敦的控制。在鸦片战争之前,伦敦早已开始处心积虑的思索如何削弱东印度公司的势力,然而却长期苦于没有机会与借口。
中英共同禁烟?
虽然中英两国政府都同意禁止鸦片贸易,然而无奈中国方面的海关官员腐败,也同时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天高皇帝远”,导致鸦片贸易以走私的形式屡禁不绝。
1839年,清政府派出林则徐南下彻底清剿鸦片,林则徐不但罢免了一批腐败官员,也拘禁了一批英国鸦片走私犯,甚至暂时冻结了中英两国间的一切正常贸易活动。由于经济上损失惨重,英国鸦片犯在被拘禁期间绝食抗议,妄图以死逼迫中国政府归还其被剿鸦片。英国政府中国区贸易总管查理.义律 (Charles Elliot) 闻讯后立即赶到并试图说服英国鸦片犯伏法,然而英犯仰仗英属东印度公司为后台,在英女王钦点大臣的查理面前居然毫无让步之意。查理无奈下许诺,只要英犯愿意向林则徐交出鸦片,英国政府会随后对他们做出赔偿。
查理此时的态度代表了英国政府的官方姿态,也就是“丢车保帅”:放弃对东印度公司鸦片犯的庇护,而力求挽救与中国的正常贸易这一大局。可惜历史弄人,查理向鸦片商人许诺的英国政府的赔偿,却随后被英女王回绝。
理由也很简单,英国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几个走私贩的非法损失掏腰包。由于英国政府没能兑现查理之前许诺的赔偿,伦敦方面与东印度公司间的分歧瞬间拉大。虽然表面上仍然风平浪静,然而英帝国这一当时世界最大帝国的政坛内部则已经是风起云涌,剑拔弩张。
另一方面,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搞得声势浩大,乃至清庭随后下令,所有在华外商都必须签署条约,保证不参与鸦片贸易,违禁者斩。查理.义律担心这一条约的签署将威胁到其个人的仕途(作为英帝国中国区贸易大臣,英商被中国斩首会在英国内部为查理招致骂名)因此查理随后下令所有英国商人暂时撤出广东。
为了进一步避免有英商往中国走私鸦片导致被斩,查理甚至命令皇家海军封锁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此封锁仅为禁止英商靠岸中国,并非封锁中国方面船只) 1839年10月,一艘没有载运鸦片的英国商船‘托马斯.科特斯’号突破了查理的封锁并成功在广东卸货,该船的船长甚至斗胆与广东政府私下谈判了在虎门附近重新开辟中英贸易等一系列事件。
‘托马斯.科特斯’号的行为触怒了查理.义律。日,当第二艘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试图突破查理设置的封锁后,查理下令皇家海军向其开火。中国海军误以为英国军舰是在向中国开火而随后回击了英国军舰。双方海军进行了短暂的交火,中国方面损失较大。
伦敦议会辩论
伦敦方面闻讯后立即开始了激辩,英国国会内部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站台的帕默斯顿阁下,同时也是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提出中国应当赔偿所有被剿鸦片,而英国应当派出军舰占领香港。然而,议会内的另一名议员,年轻的威廉姆.格拉斯通则嗅到了东印度公司在此事背后所做的手脚。为了避免东印度公司利用伦敦与北京间的战争而渔翁得利,威廉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反战浪潮。在媒体的造势下,英国社会对帕默斯顿试图为鸦片商贩的利益而向中国开战的意图大加抨击,甚至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也是反对鸦片贸易,反对出兵中国的。然而,迫于东印度公司的压力以及中、英、印三角贸易的滚滚财源,最终国会以271对262票的微弱优势同意东印度公司对中国采取“惩罚措施”。
东印度公司从新加坡调来了四十四艘战舰,这一战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经过从珠江口,到上海等地的一系列战役,英属东印度公司最终大获全胜。而清政府则不得不签署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继而宣告了中国接下来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与不安。
东印度公司的衰弱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这场战争的风风雨雨到此便告一段落了,然而对英国来讲,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击败中国容易,而击败东印度公司则难。在鸦片战争胜利后,东印度公司在英帝国内的威信一夜间陡增,大有号令天下的气势。也正是在此时此刻,维多利亚女王看到了东印度公司不可估量的实力:该公司不但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可以击败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强国,同时有能力渗透英国国会与整个英帝国的国家机器,乃至架空皇室。
由此,伦敦方面最终坚定了彻底端掉东印度公司这块巨石的决心。帝国政坛经过随后十余年的殊死角力,终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段内,以印度叛乱为名,伦敦方面电闪雷鸣般的对东印度公司盘根交错的权力网进行了大清洗,于1860年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英属印度的一切行政权力,废除了该公司曾经所有不可一世的军事力量。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无非是英帝国主义对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单方面盘剥与劫掠。这一结论其实并没有错,然而实际发生的一切却要远远复杂的多。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最初试图利用英国政府与清庭间的战争而渔翁得利,到最后反被英国政府利用,在中国战场上冲锋陷阵,却最后丢失了一切权利而一败涂地。历史的风风雨雨,并非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而数百年帝国历史的各种殊死角斗,也并非文字可以叙述。
[ 本帖最后由 gufengshu 于
00:03 编辑 ]
知识普及帖!感谢分享!
总评分:&金钱 + 8&
UID343601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2578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俺记得俺所学的,伦敦投票是1票多数通过啊(那个摔china瓷器的),委实蹊跷,与楼主所言大不同。望解答。
从五位上 加贺守
UID1768317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在线时间1479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评议0
回复 #2 zongweikkk 的帖子
不好意思,纠正一下,确实是通过了
从五位上 加贺守
UID1768317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在线时间1479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评议0
从战争爆发的背景来看,当时英国社会中反对鸦片贸易的人数非常之多,正是他们在议会辩论时把政府的战争议案说成是发动“鸦片战争”。尽管如此,在最后表决中,政府的议案仅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才得以通过,在当时中、英、印三角贸易中,鸦片贸易给鸦片贩子、英国和印度政府带来滚滚财源,但自由贸易的声浪在英国呼声极高,1834年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更是集中反映了英国制造商“自由贸易”的要求。因此,“鸦片战争”是东印度公司挑起的商业战争。
UID343601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2578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问题是香港还是英国政府管吧,这说明英国政府也参与了分赃。楼主别说的和英国政府一点关系也没有,谁知道英国政府是不是幕后黑手。反正除了日、俄外,就属英国仇大怨深了……
不过俺对英国人的怨念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时中国的确是需要一场战争打醒的,也怪俺们没用居然让通古斯野猪窃了国。怨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侵略西藏的麦克马洪线(山南至今未复),还有扶植日本压制中国等等……俺愤怒值又飙升了,语无伦次了,打住……
☆才华横溢之极限☆游侠元老版主游侠剑阁工作组【翻译】GBC☆口袋妖怪 梦幻魏 吏部尚书★★★★★
UID1929252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2积分4171金钱15911 荣誉144 人气201 在线时间4008 小时评议2
帖子精华2积分4171金钱15911 荣誉144 人气201 评议2
有点像大航海里的商会了,名曰商会,
军事实力绝对堪比正规军...
UID343601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2578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13金钱11319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方才午睡梦到那个北洋水师,心里真不是滋味……
顺便说一句,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没有打醒那群通古斯野猪。战争整场遍布了愚昧、麻木、上瞒下欺,真是一场谎言的战争。其实这也是通古斯野猪的本能:自欺欺人、做鸵鸟、玩河蟹……
UID1410039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1金钱120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1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金钱120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学习了 历史的真相总是让人着迷
UID773255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389金钱193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432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389金钱193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UID351006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630金钱2268 荣誉4 人气0 在线时间306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6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630金钱2268 荣誉4 人气0 评议0
东印度公司的人不是英国的么。@
比较喜欢玩开放式RPG
UID4368404主题阅读权限0帖子精华0积分3金钱5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3金钱5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从五位上 加贺守
UID1768317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在线时间1479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912金钱4403 荣誉35 人气43 评议0
你是从谢晋的《鸦片战争》里看到的吧,电影里的确是说271票赞成262票反对通过了对华战争议案
元老版主勋章
任职满36个月
任职满12个月
资深版主勋章
任职满24个月
大头像勋章
永久勋章,统一售价:8888金币。购买地址:待定
《三国志12》汉化贡献勋章
《三国志12》汉化贡献勋章
特色头衔勋章
版区活动头衔达到三个
版主评议达到4,勤于处理版务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Powered by英国进入亚洲:东印度公司的繁荣与危机_历史频道_新浪网
英国进入亚洲:东印度公司的繁荣与危机
  17世纪20年代,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口白棉布。在那以前,除了昂贵的亚麻布和丝绸之外,英国人用于穿着和家用的唯一纺织品就是羊绒,这种面料厚重,让人发痒并且难以清洗,白棉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替代品。
两艘东印度公司的船只驶离英国多佛港。
  本文摘自《世界大历史:》,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繁荣商贸
  到17世纪20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已在现在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日本等国的许多地方设有贸易据点(有一份列表列举出一百多个贸易据点)。它的船只将波斯的丝绸运往印度,将印度的棉花运往日本,将日本的白银运往印度尼西亚,并且还为亚洲商人运送货物。所有这些活动产生的收入都被用来购买亚洲的商品运回英国。这些商品包括一些纺织品和马鲁古的香料,但该公司的经营重点是胡椒,其中大多数是经万丹的贸易据点运回英国。
  对于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利润丰厚,但很少有其他人注意到什么变化。从亚洲进口的货物现在由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而不是经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船或者经俄国公司和黎凡特公司运来,这一事实并没有对英国消费者所能购买商品的范围、质量或价格产生影响。同样,英国人对亚洲商品的需求仍然很小,小到不足以影响它们的产量或生产者和中间商得到的价格。对这些生产者和中间商来说,英国人只是众多亚洲和欧洲的外国商人中的一部分。
莫卧儿宫廷艺术家画作:贾汉吉尔皇帝接见外国使臣。
  英国和亚洲对彼此加深了认识
  在这一阶段,更加难以觉察的是,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使英国和亚洲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感兴趣的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英国人对亚洲的认识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因公司生意而去过亚洲的人所写的回忆录。这些人包括约翰?赛利斯(John Saris),他是第一艘到达日本的东印度公司船只的船长;还包括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他被詹姆斯一世(James I)派往印度去和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就一项商业条约进行谈判。(罗还在英国外交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是由英国君主派往欧洲之外宫廷的第一位大使。)
  一些亚洲人也对英国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个视觉上的例子是一幅由莫卧儿宫廷艺术家比奇特尔(Bichitr)所作的油画,它可以跟范戴克的登比画像相媲美。在画中,贾汉吉尔全神贯注于一位穆斯林神职人员,而故意无视外国君主们,其中就包括很容易辨认的詹姆斯一世。
1610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苏利珀德姆建立了第一所工厂。
  东印度公司的挑战和危机
  只要他们得到以白银或实物计价的公平价格,亚洲商人并不反对东印度公司。但其他欧洲人并不如此。在30 多年中,葡萄牙人一直试图将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赶出印度洋,但没有成功,后来双方在1635 年达成停战协议。
  一个更严重的威胁来自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那时该公司正在稳步逐渐控制亚欧之间的所有贸易。1623年,荷兰人的骚扰在所谓的安汶大屠杀(Ambon Massacre)中达到高峰。当时,荷兰人在香料群岛处死了10名英国商人,还有9名日本人和1名葡萄牙人。在接下来的几年,荷兰人巩固了他们对马鲁古群岛的占有,并最终将英国东印度公司排斥在利润丰厚的印度尼西亚东部所产香料的贸易之外。荷兰人还用香料让欧洲市场饱和,并降低价格,因此也压低了他们对手的利润。
  于是,东印度公司逐渐转向印度的棉纺品贸易。这些棉纺品分为两大类:印花棉布(chintzes,当时指优质印染布料)和白棉布(calicoes,即廉价的素色无花纹布料)。(chintze 一词源自“chint”,是这种纺织品在印地语中的称呼;“calico”指的是印度港口科泽科德,Kozhikode。)从17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就在亚洲各地销售这两种布料。少量印花棉布还被运回英国。17世纪20年代,该公司也开始进口白棉布。在那以前,除了昂贵的亚麻布和丝绸之外,英国人用于穿着和家用的唯一纺织品就是羊绒,这种面料厚重,让人发痒并且难以清洗。白棉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替代品,并且从长期来看,棉布成了东印度公司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是后话,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在17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为生存而奋斗。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年)以及其后的共和政体和护国体制时期(the Commonwealth and Protectorate,年),英国政局动荡,在此背景下,17世纪20年代末的一场经济萧条使得亚洲货物在全欧洲价格下降。私商(interlopers,即破坏东印度公司往英国进口亚洲货物垄断权的独立商人)的激增也使该公司的利润减少。通常,私商是从缺钱的英国政府那里购买在亚洲开展贸易的“权利”,东印度公司对此毫无办法。
  所有这些因素都迫使东印度公司急剧缩减其业务范围。到17世纪30年代初,它已关闭大多数贸易据点,并将其业务重点缩小,只经营两种商品,即产自万丹的胡椒和产自苏拉特和默苏利珀德姆的棉布。(1639年,设在现称金奈的马德拉斯的一个新贸易据点取代默苏利珀德姆,成为该公司在印度东海岸的总部。)然而,问题仍继续存在。17世纪30年代,发生在古吉拉特的一场严重饥荒使来自苏拉特的棉布数量锐减。该公司不得不在印度东部的孟加拉寻找别的供应商,并于1651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据点。
(责编:胡难)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彭晓辉认为,假设人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要学的就是性学。身为国内唯一的人类性学研究...
中国不忘历史,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挑衅。英国为什么撤销东印度公司?
日,东印度公司成立, 它是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
民扩张的组织。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获得英王颁 发的特许状,长期独占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 易垄断权,后来又成为英国在印度的代理人。 1773年和1784年英国国会分别通过《东印度
公司管理改进法案》和《皮特印度法案》,东 印度公司逐渐失去了贸易上和政治上的控制 权。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满足和适应工商业 资本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先后取消了东印度
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34年起, 东印度公司发展为英国政府管理印度的代理 机构。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打击下, 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并撤销了东印度公司。
日,东印度公司成立,它是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扩张的组织。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获得英王颁发的特许状,长期独占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中国当时正在禁海呢,哪里有贸易?
我们一般说的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叶,这正在中国的明朝时期
而哥德堡到中国已经是清代的乾隆年间了.清代在东...
我爱我家宝04:你好
你说的两种石材都是进口材;英国棕在280左右,印度红有两种价格,便宜的也在280左右,好一点的在320;同类产品中还有南非红,价格也在30...
  市民惊吸“一年难睹一归!”
  本日气候
  多云,早上有轻雾气温4℃—15℃
  亮日气象
  阴间多云气温6℃—14℃
  “这个太阳太给力了!...
答: “海上画派”都在海上作画吗?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英国为什么要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
我的图书馆
英国为什么要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
英国为什么要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
19:13 提问者: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他们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 分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 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 和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
  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英国东印度公司徽章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EH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编辑本段创建立足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
1600年至1707年的公司旗帜
  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编辑本段加速扩张
  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
英军在印度疯狂占领掠夺
  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疯狂进行殖民掠夺,除了上述抢劫孟加拉国库外,1799年,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抢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编辑本段鸦片贸易
  在18世纪,中国对鸦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被禁止运送鸦片到中国,所以在孟加拉地区生产的鸦片要先在加尔各答出售,再在那里运到中国
关天培与英军在穿鼻洋进行海战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禁止鸦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烟,但公司仍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中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鸦片源源不绝的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丝绸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租借香港岛予英国。
  编辑本段垄断与反抗
  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军战败,这打击了法国的帝国梦,也削弱了法国境内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军统帅罗伯特·克莱武少将在印度获得了一次出奇的胜利,战败了那里的法军,重占圣乔治堡。在1763年的巴黎条约中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仅限于本地治里、马希、雅南等几个没有武装的贸易点。虽然这些小贸易点在此后两百年中保留在法国手中,但法国对印度土地的愿望被打破了,对东印度公司来说这消灭了它的一个大的经济对手。相反的,东印度公司此时拥有一支有纪律、有经验的军队
英东印度公司促使了美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它得以从其在金奈的基地出发不受任何其它殖民强国的影响保障其从孟加拉到加尔各答的利益。与此同时,当地统治者依然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57年克莱芙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法国支持的最后一支反抗力量。这次胜利却使得英国与莫卧尔帝国之间的关系恶化。在奥郎泽布皇帝被废黜后,莫卧尔帝国已经处于分裂过程中。在与公司作战失败后,莫卧尔皇帝放弃了对孟加拉、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的统治。克莱芙由此成为第一位英国在孟加拉的总督。传奇的迈索尔国王提普苏丹也为英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他是法国的同盟者,在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中,他继续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99年英军占领迈索尔,提普苏丹被杀。此后公司继续逐渐削弱当地的反抗势力,占据了孟买及其附近地区。在这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后来的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初露锋芒,这是他通向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的道路的起点。这样英国占据了整个南印度、东印度和西印度。最后的阻力来自北部德里、奥德、拉杰普塔纳和旁遮普的地方势力。公司通过施加压力、挑拨离间、提供可疑的保护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这些公国联合抗英。从1757年到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东印度公司不断加固其统治,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而不像一个贸易企业了。
  编辑本段对印度的负面效应
  一旦变成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难的深渊。英国殖
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帜
  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毁灭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而到了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发生前,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的殖民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使千百万的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大批人因饥饿而死亡。达卡城的人口由18世纪中期的15万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万人。“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东印度总督曾经这样说。英国的殖民统治还造成了印度的饥荒。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赚钱而横征暴敛,在其统治印度东部以后不久就将田赋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连年的饥荒,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了1千万人,约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在西欧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印度就成了一个被西方人鄙视的“落后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被取消后,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东印度公司组织而变为散商,英国政府特派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使原来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涉一变而成为政府间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导火线的种子。种种权力被取消后,东印度公司走向了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编辑本段公司覆灭
  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   1.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   2.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陷于重重危机之中。   3.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这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成为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后公司渐渐脱离了贸易业务。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印度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交付政府。公司仅帮助政府从事茶叶贸易(尤其是与圣赫勒拿岛)。《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日解散。《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间名为“东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并于1990年申请以原东印度公司的纹章作为自己的商标。但专利局则指“使用这个纹章的公司不能称呼自己为‘东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该公司更为自己成立了网站。该公司现时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售卖圣赫勒拿岛的咖啡,并有出版一本介绍东印度公司历史的书。但是要注意的是,尽管该公司声称成立于1600年,但它与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没有关系。
  编辑本段历史印记
  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东指中国。成为有力的战略支撑点。   4、加深殖民化,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支持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进了殖民化浪潮。   5、排挤了欧洲其他殖民大国。   6、东印度公司统治为日后帝国政府的直接统治管理积累了经验。
  编辑本段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
  东印度公司与今天的跨国公司并不相同。都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
东印度公司位于英国总部的大楼
  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 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东印度公司。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荷、英、法为什么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这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最后,英国取得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8世纪中期,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