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1715年东印度公司司是成立于1600年12月31日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东印度公司成立时,统治英国的是( )A.克伦威尔 B.詹姆士一世C.伊丽莎白 D.威廉三世17世纪初,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吧,东印度公司也是在17世纪初啊,怎么就选了伊丽莎白,而不是詹姆斯一世?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日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它得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成立时伊丽莎白在位,所以选C.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摘 要: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总是以海外扩张为先导,独占特权公司在这种扩张活动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形式"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略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摘 要: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总是以海外扩张为先导,独占特权公司在这种扩张活动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形式各异、规模不等的众多公司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可算一个代表。它所独具的特性就是集经济、政治权力于一身,逐渐从比较单一的商业机构转化为占有大片土地,包揽财、政、军、法大权的殖民统治机构。本文对东印度公司的相关史实进行探讨,进而为世界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论文网 /9/view-7154442.htm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发展历程 评价   对于我们来说,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关注更多的来自于其与近代中国的关系。1893年,大清国第一任驻英国大使薛福成曾说:“英国人借助东印度公司之力蚕食五印度。未几而沃壤万里,尽为所并。此殆宇宙之奇变,古今之创局也。”的确,中国人那时候是有理由发出那样的感慨的。但是,中国人那时候并不知道,让中国刻骨铭心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后来烧毁圆明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本土并没有出一分钱,出资支撑英国战争的乃至出资支撑英国遍布全世界殖民地战争的经费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专利权因期满而被撤销。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被取消后,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英东印度公司组织而变为散商,英国政府特派出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使原来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涉一变而成为政府间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导火线的种子,进而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转折性的变化。那么,究竟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产生的,何以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   随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在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法国、荷兰,特别是英国的商业发展极为迅速。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商业资产阶级们纷纷要求建立商业垄断公司,便于其从事海外贸易,进而夺取海上航路和垄断权,控制对本国商业活动有利的据点和地区,为了打破荷兰等国对东印度贸易特别是香料贸易的独占,攫取商业上的利益,英国枢密院便示意伦敦商人筹备创办东印度公司,并许诺给公司颁发皇家特许状。于是,几百名伦敦商人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于日,在伦敦成立了名为“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体与管理者”(The Governor and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to the East Indias)的贸易公司,正式宣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所谓“东印度”一词,是当时东方广大地区的泛称。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建立时的商业机构演变为殖民统治机构直至撤销,经历了两个半世纪。在近代早期(14至18世纪)该公司的起源和演变经历了创立、转变和调整三个阶段。在创立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组织,它主要从事着英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在其特许状的规范之下,该公司逐渐垄断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商业贸易,并成为英国在亚洲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依托。在此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提出不仅要在印度扩大贸易和追求商业特权,而且要创造各种条件,争取在印度建立殖民领地。英国政府颁发的特许状也对该公司的这种行为予以认可,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性质逐渐发生了转变,因此在这一时期,它就具备了殖民地管理机构的基本框架,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和司法四合一体的政商机构,成为印度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迫使英国政府逐渐改变对该公司的态度,为了抑制它日益膨胀的政治权力,英国议会专门立法,通过了多个有关它的特别法案,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政府逐渐替代了它在印度的权力,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就沦为殖民管理印度的日常机构。   二、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盛代表了英国从伊丽莎白女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的英国霸权的崛起,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没落尽管那是英国霸权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达到巅峰时代的一种大势所趋,但无形中也暗示着英国式的霸权的衰落。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它在英国获得了多少发展机遇,而在于英国本土在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东印度公司自身也完成了一次革命性变化。   从它演进的历史轨迹中,不难看出,英国东印度公司活动的舞台是广阔的,凡它涉足的地区都留下了深刻影响。它开通了到达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地的商业航道,更重要的是把超过英国本土许多倍的大片土地攫为己有,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然而,对东方广大地区特别是印度来说,带来的却是一场灾难,东印度公司把它推入殖民地的深渊,使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脱离了过去的发展轨迹,开始了一个充满屈辱、反抗斗争和光明前景的历史新时期。但仍需指出的是,历史的发展有其不能以道德标准简单衡量一切的复杂性。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近代世界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殖民扩张机器,但它从事的大洋洲际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促进了英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英国发生了文化制度的革命性变革,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当然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给亚洲人们带来殖民灾难的同时,推进了东方各国的近代化文明进程。就像它带来的复杂后果一样,它的所谓“成功”同样掺杂着复杂的野蛮和文明的因素,而如果只关注道德的评价,则会限制人们考察历史的视野,局限于道义的谴贡,而看不到一个复杂历史符合体的成功因素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它的“成功”当然与它野蛮的殖民扩张和对东方各民族的压迫剥削有关,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处于全球化开端的历史产物来说,我们如果对于它自身具有的全球化企业制度文化方面的漠视忽略,则不是一种历史研究的客观、全面态度。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其性质而言,应该是一个商业、政治、军事、司法四合一复杂的历史复合组织,包括殖民扩张及全球化的商业制度文化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苏]雷斯涅尔,鲁布佐夫,主编.东方各国近代史(第一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8.   [2]艾周昌,程纯,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版翻译组.世界史便览[M].北京:三联书店,1983.   [4]潘毅.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历史启示[J].凯里学院学报,2009(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年度大事/1600年
1600年1月1日——苏格兰采用儒略历。8月5日——苏格兰发生高里阴谋事件。10月6日——现存最早的歌剧,Jacopo Peri的《欧律狄斯》在佛洛伦萨首次公演10月8日——圣马力诺颁布成文宪法10月20日——杭濑川之战,岛左近的西军击败东军。10月21日——关原合战,德川家康的东军击败石田三成的西军,开始了德川家在日本的三百年太平之世。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2月——李化龙班师回朝,平播州之乱。
出生/1600年
1月17日—— 卡尔德隆,西班牙著名剧作家(1681年逝世)11月19日—— 查理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1649年逝世)朱之瑜,明清之际 思想家、 文学家、 史学家(1682年逝世)卢象升() 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 常州宜兴人,天启 进士。明末著名将领、 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 员外郎,死后追赠 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 清朝追谥“忠肃”。着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逝世/1600年
2月17日—— 布鲁诺,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科学家(1548年出生)9月8日—— 鸟居元忠,日本武将,德川家臣(1539年出生)10月21日—— 大谷吉继,日本武将(1559年出生)10月21日—— 岛左近,日本武将,石田家臣10月21日—— 户田重政,日本武将,丰臣家臣(1557年出生)10月21日—— 平冢为广,日本武将,丰臣家臣(1544年出生)11月6日—— 石田三成,日本政治家,丰臣家五奉行之首(1560年出生)11月6日—— 安国寺惠琼,日本武将,丰臣家臣(1539年出生)11月6日—— 小西行长,日本武将,丰臣家臣(1555年出生)11月8日—— 长束正家,日本武将,丰臣家臣,五奉行之一(1562年出生)12月9日—— 袁宗道,明代文学家(1560年出生)
相关事件/1600年
殖民机构创立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王朝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英国人在印度大肆掠夺,势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满,所以 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便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这些英军还积极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本来是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光是经济掠夺就已经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满,这时,他们又建立了军队,印度政府理所当然地就出面进行干预了。1756年, 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他们在加尔各答拆除堡垒,英国人根本不理睬,纳瓦布非常气愤,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这个时候,因为英国政府授予了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媾和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实际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所以,当印度人收复加尔各答之后,东印度公司总司令官克莱武连忙召集官员到马德拉斯商讨对策。“大英帝国岂能容忍这种侮辱,我们动手吧!”一位身着军装的官员向克莱武提议。“慢!我认为应进行充分准备,然后再作决断。”一位政府官员说。“什么?土人欺负到我们头上了,我们还要准备什么?大英帝国的军队所向无敌,没什么可准备的。”军人用眼睛斜视了一下说话者,不满地说。“司令官,”政府官员好像没有听见军人的话,慢条斯理地对克莱武继续说,“请您听一下我的理由,第一,纳瓦布的兵力有7万人,而我们只有900人,加上接受我们训练的印度士兵,也不过2900人,一旦打起来,胜负恐怕不难判断。第二,我们远离本土,战争打响后,恐怕物资供应很成问题,从英国出发的船只,到这里需要两个多月。第三,印度人还有法国人的支持。这三点请司令官考虑。”克莱武听后,看了一眼军人,军人在瞪着眼睛,怒视着那位政府官员。克莱武又看了看那位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已默默地坐了下来。克莱武狡猾的一笑,向所有人说道:“诸位,他们二位的意见都不错,我决定,向印度开战,不过……”说完,他走向那位政府官员,向他耳语了几句什么。第二天,政府官员带着几位随从,把许多珍贵礼品送给了纳瓦布的主要军官。原来,他们是向纳瓦布的下属军官行贿!1757年1月,克莱武率军在恒河口登陆,经过短时间激战,重新占领了加尔各答。6月,纳瓦布调遣7万大军与克莱武的900英军在普拉赛地区作战。英国士兵面对强大的印度军队早已吓破了胆,初战就失败了。但是,他们用大量金钱珠宝收买了印度的不少军官,使印度军队向后撤退,这时英军迅速追击,印军四散逃跑,连纳瓦布也被英军杀死。英国军队乘势向孟加拉国库进军,当打开国库大门。他们看到了满库的金银珠宝的时候。“抢啊!”英军顿时象开了闸的水一样冲向国库的各个角落。国库空了,英国军人却满载而归。几年以后,克莱武在向议会陈述这次抢劫时,非常遗憾地说:“当时我真傻,我周围满是金银珠宝,整箱整箱的金条,整袋整袋的各色宝石。可我却只拿走了20万镑!”据不完全统计,孟加拉国库被抢,英军拿走的金银珠宝,总价值达3700万英镑,这还不包括个人装入腰包的,如东印度公司职员们个人抢走的总数价值2100万英镑。光这两项总价值就达5800万英镑。这次战役之后,英军又击败了法军,从此,独自霸占了孟加拉,并任命亲英派印度人作了纳瓦布。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 规定,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为总督,并由国家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以后,英国继续占领印度其他地区,1774年,占领了奥德,1799年,经过持续23年的战争之后,英国又占领了印度南部具有很强实力的封建国家迈索尔。1849年,又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从此,英国完全占领了印度,印度全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东印度公司能够一步步吞食印度并牢牢地控制印度呢?可以说,英国统治印度的秘诀在于“分而治之”四个字,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大国,从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就开始统治印度。表面看,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实际上,印度从未实现过统一。不仅各封建割据王国互相争斗,连中央内部也矛盾重重,同时,又不断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所以,国力非常弱小。再加上传统的种姓制度,使社会各阶层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顺利 闯入印度。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的各种矛盾,让“印度人打印度人”,从而坐收渔利。如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唆使印度教封建王公攻打伊斯兰教的迈索尔,后又唆使海德拉巴王公进攻马拉特,并挑拨马拉特王公之间的关系,造成极度混乱局面后,东印度公司才出面收拾残局,进而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权。东印度公司还训练了雇佣军,这支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这支部队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疯狂进行殖民掠夺,除了上述抢劫孟加拉国库外,1799年,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抢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他们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由于东印度公司残酷掠夺和压榨印度人民,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无力交纳英国政府规定的40万英镑,开始向政府贷款,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这样,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首先,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其次,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限于重重危机之中。再次,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这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东印度公司就象一位衰老的老人,当它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便被一脚踢开了。关原合战1598年, 丰臣秀吉病逝,秀吉其幼子 丰臣秀赖继任 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 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 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 直江兼续的诉状《 直江状》,起兵征讨 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 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 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伐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关原合战是 日本战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役,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奠定了日本近代幕府时代的统治根基,此战后不几年,历经大坂冬、夏之战后,便开始了德川家在日本的三百年太平之世。因此“关原合战”在日语里也有“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一战”的喻意。这一战是以德川家康获得最终胜利为结局的。关原位于美浓国不破郡,旧称不破关口。北为伊吹群山,南为铃鹿山脉,西为今须山,东为南宫山,从而形成了高原围成的盆地地形。经由中山道向东通往木曾路,向西通往近江、京都和大坂,中央分叉路口向西北通向北国街道,向东南则通向伊势街道。合战中双方总计动员了约15万的兵力投入战斗,但实际战斗中死伤的兵员只有约3千人,死伤少是基本上日本战国各大战的共同特点。
在位国王/1600年
亨利四世(在位), 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法国国王詹姆斯六世,(1567年-1625年在位) 斯图亚特王朝的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1587年-1632年)和瑞典国王( 1592年-1599年)。鲁道夫二世是 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76年—1612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576年—1608年在位)、波希米亚国王(1576年—1611年在位)和 奥地利大公(1576年—1608年)。克莱孟八世( 1592年—1605年在位),罗马教皇和教宗。腓力三世是 哈布斯堡王朝的 西班牙国王( 1598年—1621年在位)和 葡萄牙国王(1598年—1621年)。穆罕默德三世(1595年–1603年在位), 奥斯曼帝国第13代苏丹。鲍里斯·戈东诺夫(1598年~1605年在位),俄罗斯 沙皇, 戈东诺夫王朝创立者。格哈兹.格莱二世(96-1608在位) 克里米亚汗国可汗明神宗(1573年 - 1620年在位)中国明代 万历皇帝 朱翊钧后阳成天皇(1586年-1611年在位), 日本天皇周仁莫光祖(1594年-1638年在位)越南莫朝第九代君主莫敬宽黎敬宗(1599年—1619年在位)越南后黎朝第十七代皇帝 黎维新朝鲜宣祖(1567年-1608年在位) 李氏朝鲜的第14代君主 李昖薛禅汗( 在位) 蒙古大汗孛儿只斤布延努尔哈赤(年称可汗、1616年-1626年为后金大汗)明代女真可汗 努尔哈赤阿克巴(1556年~1605年在位)印度 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及真正奠基人。阿拔斯一世(大帝)( 1587年—1629年在位) 伊朗 萨非王朝的 沙阿良渊王(在位)缅甸东吁王朝第五代国王慕查法沙二世(1546年-1602年在位) 马来西亚吉打王朝 苏丹Chau Ponhea Nhom(1600年- 1603年)柬埔寨金边王朝国王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4:58:4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