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05到16年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的出口占比越来越少?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第一节 出口产品
3000100011019
1840678780643315192185462890583193019808
2711189437.7218648.9631163415023.42%191021913282.9141.311.322727281002036424025224.4
1399%162.923.40.48225.13250.90.7583.6%202392599.377.16%6226.83145.41875.21206.226.74%
26273099%94%88%42021.82191.21145851
301283625481%1277%353113610
1953195710.02163.634.19582.72390033.517735422146.43262.21228.46275.7195811.9100195386195896200.2494.68912.522.5200100
195919593.81519656.08660%1965750
1966197119707.46197931.2
197421969105619791832519741976353197913481970197928.98%53.21%20.28%40.85%20.03%66.14%19.89%57.17%
19851987199215.694.729.4801.35621%50%3005010007080198036.14199274.13
Copyright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 未经允许2004年上海对外贸易发展回顾及2005年展望_滚动新闻_财经纵横_新浪网
<font color=#0年上海对外贸易发展回顾及2005年展望
.cn 日&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内容提要:2004年,上海市对外贸易尽管受到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多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强劲、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仍旧保持了持续、高速、超预期增长,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就超过2003年全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增幅超过40%。本市对外贸易呈现“五高”,即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加工贸易出口增幅高于一般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高于国有企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高于传统产品,对
亚洲市场出口比重高于对欧美国家。同时,本文对2005年本市对外贸易结构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本市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2004年本市对外贸易运行特点
&&&&2004年是我国继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尽管部分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影响,但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坚持“新帐不欠,老帐要还”的原则,加大退税到位力度,有效地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显著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的整体正面效果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本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00.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4%,已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外贸出口735.2亿美元,增长51.6%,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为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进口865.06亿美元,增长35.3%,增幅和全国基本持平。2004年本市对外贸易主要运行特点归纳为“五高”:
&&&&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本市外贸进口增幅一直大于出口(除1995年)。其中1998年进口增幅高出出口增幅达44.9个百分点。2004年前几个月,由于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进口依然高速增长,2月份增幅竟高达88%。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落实,本市进口需求逐渐减弱。自下半年起,本市进口增幅明显下降,10月份当月进口增幅降至16.2%,为当年最低(见图1)。全年出口增幅高出进口16.3个百分点,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从未有过的现象。
&&&&2、加工贸易出口增幅高于一般贸易
&&&&因出口退税率下调,一般贸易出口需要全额承担征退税率差,部分企业从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2004年,本市一般贸易出口273.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0%下降至37.2%;与此相反,加工贸易出口427.74亿美元,增长54.8%,增幅高出一般贸易14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7%上升至58.2%。在加工贸易出口中,由于进料加工需承担国产料件及加工增值部分的征退税率差,而来料加工因实施免税,基本不受退税率下调影响,因此出现进料加工出口向来料加工出口的转变。全年本市来料加工出口增幅大幅攀升,由上年的19%上升至58%;而进料加工出口增幅由69.2%下降至54.2%。
&&&&3、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增幅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外贸格局明显变化。目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共同逐鹿外贸行业。日新出台的《外贸法》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实现“零门槛”,加速了私营外贸企业队伍的不断扩张。本市私营企业出口已从多万美元增至2004年的42.5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0.04%增至5.8%。而自1998年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本市外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后,外资企业出口对本市出口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出口额49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6%,贡献率达到74.6%。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的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2004年本市国有企业出口189.22亿美元,增长24.6%,增幅同比略有下调。
&&&&4、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于传统产品出口
&&&&自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本市外贸出口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而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更是提升了本市出口产品科技含量。2004年,本市机电产品出口478.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60.3%提升至65.1%,拉动本市出口增长38.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8.68亿美元,增长76.4%,占全市出口比重由上年的33.7%提升至39.3%,拉动本市出口增长25.8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品出口190.6亿美元,增长68%;电子技术产品出口70.71亿美元,增长72.3%;光电技术产品出口16.38亿美元,增长6.8倍。目前,本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带动总体出口增长”的外贸新格局。而本市传统产品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84.42亿美元,增长1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2.1亿美元,增长25.7%。
&&&&5、对亚洲市场出口比重继续高于对欧美市场
&&&&以香港、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历来是本市传统的也是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2004年,本市对亚洲市场出口总额为32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4.2%,比重最高。其中,对日本出口117.83亿美元,增长34.4%;对香港出口69.2亿美元,增长52.9%。对北美市场出口193.32亿美元,增长51.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6.3%。其中对美国出口179.5亿美元,增长49.7%。对欧洲市场出口168.03亿美元,增长58.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8%。其中对欧盟出口159.56亿美元,增长60.6%(见图2)。
&&&&二、2005年本市对外贸易的走势展望
&&&&入世以来,本市对外贸易已连续三年保持高速、超常规增长(2002年增幅为19.3%,2003年为54.7%,2004年为42.4%)。预计2005年受基数过高及入世效应递减因素的影响,本市对外贸易将逐步降温,全年增幅在20%左右,且出口增幅继续大于进口增幅。
&&&&2005年对本市对外贸易起积极影响的因素有:一是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继续处于复苏阶段,其内在增长的稳定性有所加强,因此,2005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预计增幅为4.3%,世界贸易量也将增长7.2%,对本市出口形成较好的支持。二是2005年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货物自由贸易开始启动,对本市贸易增长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入世效应将继续推动外经贸的快速增长。根据入世协定,2005年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这将继续刺激本市进口的增加。四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为本市纺织品服装出口和国际化经营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并进一步促进本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五是2004年宏观调控效应,为本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预计2005年本市经济仍将处于上升期,促进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将保持稳定且将不断完善,外贸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但同时,本市对外贸易也将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2005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的第一年,市场准入进一步增加,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开放,本市企业将在纺织品、分销零售、物流、保险等十大领域中迎接外资更强劲的挑战。二是由于能源、电力供应紧张和国际油价上涨,商品成本增加,对本市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将造成一定影响。三是2005年贸易摩擦问题可能更为突出,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可能会继续增加。特别是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欧、美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以及区域自由贸易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进行阻挠,本市纺织品出口遇到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增加。
&&&&2005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本市外贸出口将出现以下几方面热点:
&&&&1、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5年,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复苏和回升,国际IT产业向我国加速转移,机电产品及作为机电产品主要驱动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继续扩大。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鼓励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去年11月份,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对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实行全额退税。今年我国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通信、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政策性银行开展技术引进优惠贷款业务,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研究制定鼓励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体系;建立技术引进信息服务系统,为企业搭建全口径信息平台,增强信息分析和集成能力。这些政策措施对扩大本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非常有利。
&&&&2、本市纺织品出口结构将不断优化
&&&&为促进有效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加速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和加强本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持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日起到日止,对向全球出口的七大类纺织品采取从量征收出口关税的过渡性临时措施。这是全球纺织品贸易在日实现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主动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将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
&&&&3、民营企业出口将面临更大机遇
&&&&2004年,商务部首次就民营企业出口问题召开了全国性的“民营企业出口促进工作会”。今后一个时期,商务部将把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民营企业扩大出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民营企业出口促进政策体系,为民营企业扩大出口营造良好环境。商务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在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自有出口品牌、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以预期,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将继续较快增长。
&&&&4、外资和外贸互动效应仍将持续
&&&&2005年,我国将继续保持各项吸引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不变,特别是所得税政策不变,外商准入政策不变,并且将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推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本市也将继续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使上海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运中心和采购中心等的集聚地。再加上近年来,通过实施大通关工程、试行“5+2”通关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等,本市投资贸易环境日趋完善,综合成本优势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外商扩大在沪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本市进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
&&&&三、关于进一步扩大本市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
&&&&200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各项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内外贸融合,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本市外贸发展仍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等艰巨任务。因此要真正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1、加快本市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为了进一步利用产业内分工的潜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须加快加工贸易的升级,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本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实现由代加工(OEM)向代设计(ODM),最后自创品牌(OBM)的转变。抓好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国产成份取代外来的中间品,使产品的国际价值链中有更多的环节转移到国内,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增加创汇,也能扩大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使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发生更大的拉动作用。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我们在制定外贸政策时,偏向于引进技术策略,“以市场换技术”,使得本市企业的创新机制较薄弱。随着出口战略的不断更新发展,我们应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转向以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模式为主,在引进技术基础上重新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加快利用开发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向传统产业渗透的步伐,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加工程度、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档次。因此,在发展出口贸易时,一方面要保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自身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的优势互补和联合开发,以高新技术产品带动传统产品的出口,促进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继续改善贸易结构,开创“三位一体”新格局
&&&&当今世界已形成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三位一体”鼎足发展的贸易格局,贸易、投资、援外、工程承包等业务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为了顺应国际贸易对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应在大力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快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要着力发展成熟工业领域的专用技术、专利商标以及高新技术的出口,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出口不同等级的技术,通过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发展服务贸易要以海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为基础,重点拓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以及中介服务等重点行业。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国际营销网络,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以投资带动贸易,使服务贸易能较好地发挥贸易乘数效应。国家要制定境外投资发展战略、规划,健全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以及从金融、保险、外汇、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使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点击此处查询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料加工复出口增值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