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资本的客户群体分析范围广吗?

南宁抓木机公司地址_南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5,125贴子:
南宁抓木机公司地址收藏
农业机械机器人化在当今社会已经在加快推进。主要是老龄化社会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日加剧。南宁抓木机公司销售的抓木机产品就是在挖掘机演化来的一种机械,这种机械效率高,能节约大量劳动成本。南宁是甘蔗和木材的双高基地,南宁抓木机公司销售的宝鼎抓木机凭借高效率,强稳定性,更大的作业范围,受到客户,糖厂的广泛好评。宝鼎BD95W-9轮式抓木机进行了多次的技术改造和配置升级,是宝鼎公司明星级别产品。宝鼎轮式抓木机95型号采用了国产知名品牌国三增压电喷发动机(可选配直喷发动机),客户使用区域可能受限于油品的使用限制和后期保养维修的条件,宝鼎公司轮式95抓木机特选用了两套不同的发动机组作为动力输出,满足各部分客户群体的使用条件,直喷发动机功率65千瓦增压,电喷发动机60千瓦增压。8吨级别轮式挖掘机械产品,该产品的泵阀、变速箱、车桥等设备都是国内外知名工程机械供应商提供,质量的可靠性和使用性能都有着不错的表现,BD95w-9抓木机采用进口大量柱塞泵系统,工作速度上的表现尤为突出,保持了宝鼎产品一贯的高效风格,相比BD85w-8轮式挖掘机在动作融合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驾驶室主要构思于更宽大的空间,更广阔的作业视野以及操作者的舒适度的优化。特别关注在清晰、开放及便利的内部结构,对于机器作业的周边环境和施工作业有足够的可视性和预见性。目前宝鼎BD95W轮式抓木机在南宁抓木机公司销量一直不错,主要定位高端抓木机市场,注重整车的整体作业性能和质量稳定性能。综合来看,丰富高端的配置,作业范围广,工作稳定成为宝鼎抓木机的性价比优势。目前宝鼎抓木机在整机性能及部分结构件进行了更科学的改进,也不然会带来不错的效果,了解详情 华经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企业家在寻找资金支持时经常会犯的错误
企业家在寻找资金支持时经常会犯的错误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种中总会少不了和外部资金打交道,尤其是在互联网创业的时代下,更多的初创企业也关注自己的外部融资,但是做为企业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用正确的方式找到合适的资金,是讲究方法的。
1.准备不充分。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你必须深入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并向其提交能够满足其关键要求的商业计划和运营模式。你必须建立好使你的企业能够得到快速增长(具备扩展性的行业)的基础,并能够呈现你在行业市场中所具有的稀缺的特性。你需要向投资者阐明你能够使你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你拥有这个行业里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你要向投资者展示你的公司可以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入回报,在合理的时间之内投资可以获得适当的盈利。
2.采用“步枪”而不是“散弹枪”的策略来寻找投资(投资的寻找必须聚焦于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资源)。
3.错误判断了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时间。
4.太热衷于你的商业计划(这会产生固执己见、缺乏灵活性和防卫力等问题,使得交易很难达成)。
5.在融资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管理企业。
6.未能真正理解(或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和目的。
7.把你的项目太当回事。
8.对于真正所销售的产品和客户所真正需要的产品感到困惑。
9.未能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10.所提供的商业计划过于厚重(规模很重要,越精简越好)。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形式准备不同长度的商业计划书——一页纸的,两页纸的,以及全部的。
11.并不了解大多数的投资人是非常忙的并且讨厌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你在和他们接触过程中,尽量简单明了地表述你的想法,最好直奔主题。
12.所提供的商业计划过于注重外表而缺乏有效的分析。
13.忘记了时间就是一切。不要在最后才想起要融资,这已经太迟了并且会极大地提升融资成本。最佳的融资时间是在你对它还有耐心的时候。
14.不愿意分享你的想法,也不会把它告诉任何人。那么你不把想法说出来也就不会把它卖出去。
15.自认为在投资价格上很明智,而且认为投资人是愚蠢的。事实上,一项投资并不仅仅涉及合理的投资价格,你还要考虑投资人所提出的条件有什么其他的战略目的。
16.并没有意识到小公司的价值判断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你应该根据你自身的条件,准备好在谈判中发挥出你的最大能力。
17.相信所有权就意味着控制权。实际上,一个投资者可以在拥有10%所有权的情况下获得90%的控制权(反之亦然),这取决于交易的条件和框架。
你真正需要多少资金
企业家在寻找资金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融到了过少或者过多的资金。在与投资者接触期间,由于他们错误地预测或判断实际资金需求,或者除了购买相关资源之外别无他法,那么他们经常会在投资者面前失掉信誉。对于这一点,在第五章中我会进行详细的引导分析。预算错误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融资过少而不得不再回去融资的话,那么融资的成本就会变得很高,而且第二次融资的过程就会变得更为痛苦。而如果你融资过多(即使有些专家说对于成长中的小企业而言,资金的需求是无止境的),那么你可能会对其他合适的潜在投资者关上大门。更糟糕的是,这会稀释你所想要掌握的企业的所有权。
考虑阶段性投资
投资人避免“超额投资”的一个方法是进行阶段性投资而不是把资金一次性地全部投入进去。对于阶段(或分层)的考虑通常与特殊的商业计划里程或者营运目标,诸如回报和收益、客户获得情况、管理团队的重构,以及达到监管要求等紧密相连。分层投资能够保护投资者的资金不被错误地使用或浪费,而对于你来说可以防止股权过早稀释或损失资本。你可能会倾向于所需的投资资金一次性到位(来减少将来你需要资金时的情势变更风险),但是请记住在融资时你一定要有耐心,而且阶段性融资有其真正的长处和优点。
资本形成战略
小型成长中的企业在融资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总的来说,你的选择被限定于两种方式:债务和股权。而如何形成最优的资本结构——在两者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你要寻找到可以承受利率的资金来源。而是否属于可承受的范围,则取决于你追求的是还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下你要考虑的是合同条款、利率水平、折旧率以及未能及时还款的惩罚。股权融资下你要考虑的是价值(也被称为估值),对于当前所有权人股份和控制权的稀释,以及其他相关的特别条款,如强制分红或赎回权等问题。
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发行证券。证券的类型大致有三种:债权证券、股权证券以及混合(或可转换)证券。每一类证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多样化的功能,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
当你发行债权证券时一般会采取三种形式:债券、票据和。传统上,债券的发行一般以公司的财产为担保,而票据和信用债券的发行则无需担保,其依赖于公司的信用程度、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因此它们的发行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利率)。
对于债券的持有人而言,债券的安全性和回报率,取决于对发行公司风险的评估和其未来违约的可能性。成长型的公司由于缺乏较高的信用度,因此在债券或信用债券的销售条款或合同中经常会受到种种限制;这些条款会在债券发行期间限制你的一些活动。例如,合同中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管理层加薪或获得奖金,或者要求你一直要保持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符合一定的标准。因此,在你选择进行该类融资时,你和你的律师一定要对合同条款或整个协议所可能给你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成本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股权证券包括了普通股、优先股,以及和期权。每一种类型所包含的权利、优点,以及投资所产生的潜在的回报率都是不同的。传统的成长型公司(投资人对其价值的评估一般来源于其无形资产,如专利、商业秘密、信誉和预期盈利等)一般会在发行债券之前先发行股票,原因在于他们一般缺乏必须的资产来对债券进行担保,而且附条件债券的存在有可能会把公司失败的风险提高到一个不可接受的程度。
普通股&&对于公司普通股的购买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于公司权利的稀释往往对于那些成长型公司的所有者而言是一种伤害。然而,对于公司发展必须的附加资本的需求,以及个人的稳定储蓄和公司相关收入的缺乏,使得成长型企业不得不调整其资金结构并牺牲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虽然发行普通股的成本较高而且会带来对于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某些妥协,但是它增加了你的股本基础,并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依靠,而且它还会增加你将来获得借贷资金的机会。
优先股&&一般而言,优先股作为一种股权证券在某些方面与债权证券有相似的特征。优先股的持有者有权在公司的红利分配给普通股股东之前以固定的或可调整的利率优先收到红利回报(类似于债券产品的持有者)。而且优先股的股东在时也有权在普通股股东之前获得公司资产的分配。优先股股东还可以把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来实现其投票权。这类股票往往还具有反稀释权、优先购买权或者可由公司或股东行使的赎回权。虽然对于固定红利的支付是免税的(就像利息支付一样),并且公司的所有权同样被稀释了,但优先股的发行为你提供了风险和回报方面的平衡,因为你并不需要偿还最初的投资金额(除非有赎回权条款)。而且,优先股的回报利率是被限定的(除非有可转换为普通股的条款),同时在公司清算时,优先股的股东权利排在债权人和债券持有人之后。对于的使用在风险资本家中是非常普遍的。
认股权证和期权&&该类证券给予其持有者在特定的期间以特定的价格买入固定数量的普通股或优先股的权利。如果上述权利没有得到行使,那么它就失效了。如果股票上涨的价格超过了期权的价格,那么期权的持有人就可以以折扣价购入股票,从而分享公司增长的收益。
来源:《从创业筹资到IPO--企业融资全流程实战解析》
浙江儒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业为中国中小微企业挂牌上市、投融资、并购重组等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可为企业量身打造经营战略、财务筹划、资本运作方案,辅导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产融结合从而做强做大。
姓名电话立即查询&香港保险在国内火了好几年了,很多投保的客户都面临交续期保费的问题。及时续缴保费是保单持有人的责任,保费的续缴直接关系到保单持有人(受保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延误续缴保费,容易造成重新审核保单,甚至保单失效。而香港保险的续期交费跟国内不完全相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坑里,今天给大家罗列了续期缴费最容易犯的五大错误,希望大家都能成功绕开误区,顺利缴费。1、错过缴费期缴费期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主要在两个方面。...&想要获得成功,除了需要学会使用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还需知道如何避免通往成功的路上可能会犯的错误。但我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向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学习,除了学习他们成功的方法,也需知道他们曾走过的弯路和犯过的错。对于刚刚入门的投资者来说,想要在投资上获得成功,必须向已经取得成功的投资者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避免犯低级的错误。那么,成功的投资者绝不会犯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列举的这几点错误,投资者千万不能犯!一:盲目恐惧,操作无章恐惧和贪婪是人的本性。在非理性下跌中最易引发投资者恐惧心理,而胡乱操作,最终在黎明前割肉离场。其实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只要天没塌下来,股市总会有涨上来的时候。与其盲目恐惧,不如认真学习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失败教训,研究个股,选优去劣,等待时机来临。二:运用以前的经验股市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每次行情...&理财中遇到些磕磕绊绊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后要吸取经验及教训。人都是在失败中成长,没有人是一生顺风顺水,理财更是如此,一次失败是一次经验,也要在失败中学会自我成长。那么理财中有哪些比较容易犯的常识性错误呢?一、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财产的流动性资金,这部分资金不很重要的。比如投资失败还有资金能保持生活,如果一下子把所有资金都拿去投资,那万一投资失败,就是倾家荡产了。所以不管是投资,还是做什么,都应该留一...&理财中遇到些磕磕绊绊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后要吸取经验及教训。人都是在失败中成长,没有人是一生顺风顺水,理财更是如此,一次失败是一次经验,也要在失败中学会自我成长。那么理财中有哪些比较容易犯的常识性错误呢?一、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财产的流动性资金,这部分资金不很重要的。比如投资失败还有资金能保持生活,如果一下子把所有资金都拿去投资,那万一投资失败,就是倾家荡产了。所以不管是投资,还是做什么,都应该留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企业家在寻找资金支持时经常会犯的错误》的版权归原作者「儒道资本」所有,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需删除可联系QQ:
文章来源:
关注儒道资本微信公众号
儒道资本微信公众号:rdzb158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儒道资本微信公众号
儒道资本最新文章
精品公众号随机推荐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金牌理财师将尽快与您联系
来电号码为:****当前位置: >>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一、选择题常见题型突破 一)、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 体而设计的选择题。 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 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 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 题干要求
对比进行选择。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 ?方法对策: 一要认真阅读材料。 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 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 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 进行知识迁移。 在读懂材料后, 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 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 1、 文字材料类 文字材料型试题是目前最火的命题类型 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 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 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 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运 用史料的能力。 题型的命题基本原则是:①依托或扣住课本内的一两个重点内容 或知识要点,力求有“貌离神合”之妙;②保证应有的以文字为 主要载体的信息量; ③所引用的材料注重历史感, 并注重时代感; ④文词语句的阅读难度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典例(2010? 山东)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 ( A )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解析 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他是从不同角 度来看待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的。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 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 直接排除 B 项; 从 “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可以排除 C、D 两项。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 变式训练 1(2010? 江苏)1949 年,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 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B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 本题为题干引入材料信息类试题。从各民主党派在人 民政府委员中占近半数的比例可知体现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的合作,A、C、D 项所讲内容分别发生于 1954 年、1956 年、 1954 年,与题干中“1949 年”不符,故答案为 B。 二地图、形势图类地图型图片题是近年较常见也较多的一种题型,它主要包括战 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 等。 典例 (2010? 四川)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下图中①所 ( ) 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 解析 此题为典型的以历史地图、 交通示意图为信息载体的图 表类试题。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应关注两个“材” ,一个是命题 者提供的图表信息材料:如地图名称或说明、图例、图中的地 名、国名等;另一个是“教材”即回归教材,把“材料”和“教 材”完美结合起来。本题从于阗出国境应是“葱岭” ,而玉门 关在阳关以北,C、D 项在国外,故答案为 A。答案 A 变式训练 2(2010? 北京,12)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 C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 图中信息“州” 、 “郡” ,教材信息;秦汉实行郡县制, 而“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始于汉武帝,二者结合可判 断答案为 C。 三数据、表格、柱状图类数字图表材料是以数字表格或者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 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 系,主要用来考查经济类问题。 典例 是 下图反映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趋势。其出现的原因 (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②土地开垦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慢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 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人均占有耕地在乾隆时期急剧减少,这是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造成的,故②③正确; “摊丁入 亩”政策取消了人头税,导致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从而造成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减少,故①正确;人均占有耕地的多少和 土地兼并没有关系,因为土地兼并不会导致土地总面积的变 化,故④错误。答案 B 变式训练 3(2009? 广东)1959 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 )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份 增长率 (%) 55 58 30.2 16.2 5.6 28.2 11.4 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 12 倍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A 项符合建国后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历史事件,当时我国“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工业化建 设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工业基础。但是,当 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工业化并没有实现。 据此判断 B、C 两项违背史实。从表中数字上看,1958 年的工 业增长率是 1955 年的近 12 倍,是表象,排除 D。答案 A 四文物图片和漫画类此类试题多为增加题干信息的直观性而创设,应仔细观察图中 的信息,如图片名称、图中文字、形象寓意等,这类题一般迷惑 性较大。 典例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控制西欧国家 苏联力量 A.①④②阻止西欧崛起 C.②④③提升英镑地位 D.③④④遏制B.②③ 解析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 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加 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同时又避免了战后因为西欧经济困难而 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稳定了资本主义的阵脚。答案 A 变式训练 4(2009? 四川)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 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 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 C )解析 木兰从军的故事反映了木兰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民 国政府发木兰彩瓷笔筒的真实用意是激励学生学习木兰精 神,投笔从戎,抗日杀敌。 二、程度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 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 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 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 “根本的 ”、“最突出 的” 、“主要 ”、“直接”、“最早 ”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此题型涉及的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也较高,难度相对较 大,表现为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打 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方法对策: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注重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中选优、汰沙取金”,找出最佳 选项。具体方法有: (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 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 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 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 “ 以偏赅全 ”“ 范围过大 ”“ 过于间 接”等。 (3)基本理论分析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 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选项。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即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 分析,找出最佳选项。而错误选项常有以下问题:范围过大,以 偏赅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例(2010? 浙江文综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 ( )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 B、D 项。选项 A 出自庄子《南华经》 ,原文是“不以心损道, 不以人助天” ,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 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 然、崇尚无为的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 德经》 , “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 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 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20 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 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 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答案 A 变式训练 5(2010? 浙江文综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 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 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 ,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 易,A 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项不符合史实。 “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 项错误。中 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 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 C 三、评价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 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 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 即在知识 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 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 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一是主体+评价类, 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 选项提供对 该主体的评价, 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 经常呈现的形式是 “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 (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 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 选项提供 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方法对策: (1)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 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 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②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 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 的就应该肯定。 ③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 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2)方法:①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 题目。 ②理论法。 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对历史的评价离不 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 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 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 关系原理)。 ③史实法。 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如一分为二 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④史论结合法。 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 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联 系相关史实。 典例(2011? 南宁联考 )1958 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 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 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 确的是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材料中所述现象,只能说 明了人民群众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而对于工业布局、协 调发展没有任何益处,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变式训练 6 有人说美国在破坏这次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是:“??同英国一道悍然炮击南京,给蒋介石以沉重的压 力,加快了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物投降帝国主义的步 伐。”这是对哪次中国革命的评价 A.辛亥革命 C.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B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炮 击南京”“蒋介石”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物投降”, 再经过简化处理,可知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革命,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背叛革命,投降了帝国 主义。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被评价主体是国民大革 命。 四、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 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择提供与此概念相关 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择提供四个概 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 概念。 ?方法对策: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 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 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 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 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 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 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 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 符合题意的选项。 典例(2010? 上海,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 ( B ) B.专制君主 D.立宪君主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 治者是 A.军事强人 C.等级君主解析 此题为选项概念类试题, 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统 治者具有广泛的专制权力, 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备选项中四个 概念的内涵,答案为 B。 变式训练 7 (2010? 江苏历史)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 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 C ) D.科举制解析 “门第高”、“出身好的人世代垄断高官显位”是题 干隐含的核心信息,结合备选项概念内涵可知答案为 C。 五、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此类题型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 中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内因”、 “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 “主要是由于”、“决定性因素”、“主要理由”、“主要依 据”、“政治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导火 线”、“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等,或出现“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动机” 等关键词语。 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 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方法对策: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 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 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等。 (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 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 化影响等。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如 原因方面要弄清楚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等概念;二是弄清历 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 素; 三是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弄清哪个是因、 哪个是果。 典例 能是(2010? 上海,17)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 ( A )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解析 B 项沙俄入侵发生于康熙时期,故排除。C 项只是暂时 的现象,不足以使乾隆帝的计划付诸东流,故排除。普法战争 发生在 1870 年,时间上要晚一个世纪,排除 D 项。决定该计 划无法实现的是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不久即被处死。 变式训练 8(2009? 江苏历史)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 ( C )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 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前,因为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制约,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而新航路开辟必须有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后来罗盘针的使用、 造船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出现、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 才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A、B、D 三项都不是主要因 素,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水平。 六、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 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 误。 (1)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 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 “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 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 示语。 (2)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 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 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 ?方法对策: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 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 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 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 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 项,才能最后入选。 典例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 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在于 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推翻了三座大山 D.都使中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 B )解析 解答本题用限定词法和排除法。两种探索最根本的共同 点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 创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A 项只符合后者;C 项只符合前者;D 项错误,毛泽东探索的道 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虽然主张共同富裕,但是现在来 看,中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 变式训练 9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A.①②③④ 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③④ D.①②④ 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B.②③④ ( ) ③运用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个选项都有④,故④不予考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 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 ③正 确。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答案 C 七、逆向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逆向型选择题, 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 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型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 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 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 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 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方法对策:(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 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 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 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 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 和历史逻辑关系。 (4)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 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典例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 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 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合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国成为帮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所以 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变式训练 10 (2010? 福建,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 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 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B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君权分散、削弱相权的史实,B 项 与此信息无关,故答案为 B。 八、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 题。此类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表述关系的题干;(2)根据题 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 (3) 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 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 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 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合,这种情况考查的知识的跨度不大, 但分析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另一个 是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事件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种情况 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因此,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 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方法对策:(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 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 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 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 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 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 符合题意。 典例(2010? 重庆, 1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 ②出使大宛、大月氏 C.②④ ( B ) ③任西域都护,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管理西域 A.①② B.①③ ④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D.③④解析 班超曾任西域都护,派甘英出使大秦,故 B 项正确。 ②为张骞的活动,④是窦固、窦宪的活动,故 A、C、D 三项 错误。 变式训练 11 (2010? 四川, 1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 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 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人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C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故排除 含②的 A、B、D 三项。联系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 文轻武,符合“强化文人政治”的特征。返回 第 21 讲选择题“干扰”设计探秘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 跨度大、 迷惑性强等优点, 因而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 理解、 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考生在选 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 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下面介绍几种 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一、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 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 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 化。 典例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 18 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 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 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 但是, 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解析 18 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根 源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力量无形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 方面。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 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 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 “所 有”、“任何”、“一定”、“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 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二、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 实际上并不对。 在历史高考选择 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 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典例 示 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 A.①② B.①③ 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 C.②③ 1940 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 ( ②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结果 ④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D.③④ ) ③犹 一体的集中营群。 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 目的是向人们警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根据题干提供的 信息,反省的历史问题是关于纳粹问题,故可排除②④。答案 B启示 解答这类题目, 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 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三、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 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Z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 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典例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 15 年 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 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 50 年 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解析本题所提供的背景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此时中共对中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失误,针对错误进行纠正, 60 年代初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 D启示 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 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 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四、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在历史高考选择 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 模糊,就会失误。 典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 ( ) 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的重大问题。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④中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此题要求找出体现中共执政能力提高的选项。 七届二中全 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不符合“新中国建立后”的时间限 定。 北戴河会议上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导致了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高潮,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执 政能力的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中共十三大创立的初级 阶段理论,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体现了执政能力 的提高。答案 D启示 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 理, 对重要史实, 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防止混淆不清。 五、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在历史高 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 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典例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 世纪 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C.政变迭起 B.恐怖主义 D.民族矛盾 ( ) 解析 本题不少考生会认为四个选项都正确,认为腐败、恐怖主 义、政变和民族矛盾都是“21 世纪的政治瘟疫”,犯了“鱼目混 珠”的毛病。其实腐败、政变、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但恐怖主义 则不同,2001 年“9? 11 事件”后,恐怖主义并未因为阿富汗等反 恐战争而被消灭,反而有日益蔓延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因此被称为“21 世纪的政治瘟疫”。答案 B启示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 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 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六、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 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典例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 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 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 ) 解析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是苏共中央总书 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故选 D。但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 影响,有些考生选择了斯大林时期的 A、B、C 三项中的其中一 项,而把不符合的 D 项舍弃了,以致失分。答案 D启示 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 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七、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来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 去追求细枝末节。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 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 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典例 20 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 年代,租 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 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的民谚; 其他还有“吃 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 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解析 从题干提供的民谚看,每个词汇里面都有“吃”字,然 后结合中国文化分析。答案 D启示 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 “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 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 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八、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 粗略来看, 题肢 和题干是吻合的,实际上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性。 典例 罗斯福说, 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 ( ) B.增加就业机会 D.防止盲目竞争 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C.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 本题是对工业复兴法的考查,从工业复兴法的立法背 景看, 年的大危机,证明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经不 能挽救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故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复兴。答案 A启示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对应知识间的主次关系,诸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 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干扰。 九、因果倒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Z以混淆视线,主要 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 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典例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 ( ) 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 东晋南北朝时期,处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大分裂时期,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解答时要结合这一背景分析。答案 D启示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 题;二是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 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 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 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Z。 十、以偏赅全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 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典例 (上海,21)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 ( ) 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解析此题主要测试对《资治通鉴》的写作时代、编写体例和选材原则的相关知识的考查, 《资治通鉴》采用编年史的体例, 记载了从战国到北宋时期的史事,其选材原则是便于人主“鉴 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封建统治服务。C 项符合选 材和体例要求。答案 C启示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 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返回 第 22 讲非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式 一、材料解析题解题流程?题型特征: 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新材料、新情境,让考生 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 组成。第一部分即史料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 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 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看,材 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 片材料、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材料这几类;按照材料设问要 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典例(2011? 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93 年 5 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材料一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 500 公里的大西洋 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 国, 线西的归另一国。 1494 年, 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 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 1300 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 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 分) 材料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1893 原料 手工制 品 81.8 机器产品15.6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 了怎样的变化?(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 分) 材料三下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 (2 分)根据你的认识,谈 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 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粗读(先材料后设问) 1.材料:本题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是纯文字材料;第二则是数据 表格材料;第三则是漫画图片材料。 2.设问: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第(2)问考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第(3)问考查经 济全球化。 3.“轴心”:全球史观统领下的世界经济与同期中国经济发展。 第二步:精析(逐设问审材料) 第(1)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结合所学知识”。要求在通读材料一 的基础上再现教材基础知识。②答题方式:“指出”,强调是什 么,无需深刻剖析,侧重简明扼要地回答是什么;“概述”即概 括叙述,具体讲就是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还要有实际的史实表 述,忌空洞无物。③中心词:“国家”、“方向”、“影响”。 中心词告诉了我们答题的大方向,中心词的数量也确定了答题的 层次。④限制词:在明确中心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限制词确 定答题的知识范围。“材料中所涉及”限定了所答“国家”的特 殊范围界定;“两个”限定了所答国家的数量;“对世界”限定 了所答“影响”的内容范畴;“直接”限定了“影响”的程度。 ⑤看分值:“量体裁衣”,参考分数定要点定长度。本问三个答 题中心词共 6 分,应当是各占 2 分,及两个国家答对各占 1 分, 各自的扩张方向各占 1 分, 直接影响占 2 分。 答案语句不会太长。 ⊙材料――材料一为纯文字材料。解题关键是把握 “1493 年” 和“1494 年”(时间信息)、 “佛得角群岛”(地点区域信息)、 “解 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是此时两国关系的核心。 第(2)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材料二”和“所学知识”;②答题方 式: “怎样”侧重描述, 对表格信息的提炼和归纳; “分别说明” 要注意把握两点,“分别”要对应上一步对“变化”的提炼,从 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出口比重出现的变化至少有两个要点; “ 说 明”要求明确说明的对象,要想说明白就要再现和运用基础知 识。 ③中心词: “怎样的变化”即变化的状况是什么; “关系”, 切忌单纯地像回答语文知识那样答成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等, 要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归纳,从知识本身的契合上体现出 来。④限制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时间范围;“中国各 类商品出口比重”为答题区域和方面范围。 “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之间”是知识限定。⑤看分值:分数在三问中最多, 所以在答题长度上也与其它两问相比答案要适度地增多些。 第 一小问 3 分, 变化要归纳成三个要点, 各占 1 分; 第二小问“关 系”分值比上一步高,答案长度上要多一些,具体要点取决于 “变化”的要点, 上步有三个要点, 本步也相应地有三个要点, 各占 2 分。 ⊙材料――材料二是数据表格型材料, 获取信息的关键是从时 间的推移中结合数据升降起伏再现相关知识来回答。 一般这类 题目从三方面设计问题: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回答依托 有区别,一般是 “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要靠对图表的观察; “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 和 “ 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 要依 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再现。 具体观察数据时将表格数据转换为 简图的抛物线形式更显直观。 第(3)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 “所学知识”和漫画。“根据你的认 识”其实就是据所学知识。②答题方式:“指出”;“谈谈?? 态度”,其实就是要简明扼要地指出所应坚持的立场是什么, 不可把“谈谈”误认为可以长篇大论,随意发挥。 ③中心词: “寓意”(图片信息链接相应的历史知识 )和“ 态度”(可转换个 问法:“我们应该??或者我们要??等”)。④限制词:“中 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 ”是“态度”的知识限 制词。⑤看分值:寓意 2 分,答案力求简短,一语破的。最后 一步 4 分,从命题立意上看注重考查发散思维,要点尽量“求 全”,争取找到 4 个要点,每点 1 分;答案长度上要超过上一 步漫画寓意的归纳。 ⊙材料――漫画的主题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揭示 漫画寓意的关键一是图片中三个几何体所指及其形状; 二是图片下的 “ 平衡的世界经济? ” 这一反问句的内 涵。 第三步:行文 求答项(段落化)+标注序号(条理化)+中心词(针对性)+ 史、论(表达完整)(见下面的答案,注意体会什么是规范 化答题)。 答案(1)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方向: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直接影响:在地理上 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 品出口比重增加。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 地; 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中国 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寓意: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态度:抓住机遇,积 极参与; 保持清醒头脑, 迎接挑战; 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 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尝试解题 1 16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 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 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 地位。 材料二 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 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 ―― 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三1900 年,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 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都加强了。 材料四 年份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世界贸易指数 (以 1913 年为 100%) 36 49 68 贸易总额 (单位:10 亿法郎) 68.8 94.2 118.21880 年 1890 年 1900 年――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 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 的基本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解析 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意大利的威尼斯??大西洋 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 ”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二中“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巨 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可结合 所学知识,从贸易中心转移、英国得以崛起方面分析原因。第(2) 问①可从材料三直接读取信息,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 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 19%, 美国 12%, 德国 13%, 法国 9%” 可知英国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美、 德、 法等国相继崛起, 使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 ②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 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 可知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③从材料四可读出世界贸易 总量持续增长。第(3)问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原 因。答案 (1)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 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 张和殖民战争。 (2)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 加强。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 界经济体系或殖民体系形成) 二、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答题思路“背景”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 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件发 生的条件。“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 的诸因素。可见,“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 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 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 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发 生前的要素,故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典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 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 企业类型 外商 华商 材料二 每厂平均纱锭数(锭) 51 664 23 686从 1912 年到 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 600 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 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省 区 数 量 江 苏1919 年全国注册开厂数简表(单位:家) 直 隶 浙 江 33 广 东 31 山 东 20 福 建 19 奉 天 19 湖 北 3 广 西 1 甘 肃 1 其 他 省 0155 45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2 ~ 1921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材料五1949 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工业 商品 批发 76 商品 零售 73.2类别 总产 棉纱 棉布 面粉 卷烟 值 比例 (%) 63.2 46 40 80 8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 弱点。 (2)材料四反映出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 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材料五反映的情况,指出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对私营工 商业采取了哪两大重要政策?例题剖析 第(1)小题,在阅读材料一、二、三时,要注意联 系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第(2)小题, “变化”可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分析得出。 “原因”直接回答教材中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原因即可。第(3)小题,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即可 作答。 答题模式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 流程: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 经 济 背 景 = 生 产 力 + 生 产 关 系 + 经 济 结 构 + 经 济 格 局 +??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 +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 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 昧自大。 (二 )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 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 垄断阶段、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 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3)思想:列宁 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 面因素。 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 因素等。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 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1)经济: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 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 觉醒等。 (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 响等。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①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等) ②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 ③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朝代要求 )+主观需要 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答案 地区。(1)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 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失分警示:“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在命题中十分常见, 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脱离材料,直接将所学相关知识照搬 过来,答非所问,要点超出答题要求;二是忽视题目的特定要 求,要求答“客观原因 ”却回答“主观原因”,要求答“原 因”却完全混同于“条件”等等。 ?尝试解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天文 类别 数学 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气象 项数 材料二 22 25 25 9 25 7 7 8 8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 先进水平,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 世纪 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 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 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面向世界, 注重实践的精神, 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 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 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四中国发明了指南针、 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由 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 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 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 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 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 如何理解孙中山所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 ( 四大发 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 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 (2)3―15 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 后于西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 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 14、15 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 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 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分别回答四大发明及其具体影 响同样给分) (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 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之西方的侵略使中国 逐渐落后于西方。 三、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答题思路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外,过程一般包括产生、 发展、结局几部分。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状况 是历史事件发展的情形和情景。这三个方面反映的是历史现 象或者事件发生中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情况,既非其前瞻也不 是其延展,故将其放Z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典题示例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 年来,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 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 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最终未能 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 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 20 年里,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 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后来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5)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 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村两大伟大创举”。这“两大 伟大创举”分别是什么?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 (6)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例题剖析 第(1)问应围绕“轻徭薄赋”思考; 第(2)问知道“民 生问题”指“平均地权”即易回答;第(3)应把“公共服务”与 “以工代赈”相联系;第(4)问应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分 段回答;第(5)(6)问紧紧围绕“农村、农民”思考即可。 答题模式 解答“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 程: 1.过程:历史事件按其时间顺序,可分为开始、发展、结局。 2.内容: (1)历史典籍的内容常常涉及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两个方 面。形式要素是指历史典籍的类型、编写体例等;实质要素是典籍 与思想观念的核心部分,可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典籍或观点是针对 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它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现目标的 方法或途径是什么。 (2)会议一般指大会的中心议题、决策、组织上的变更等。 (3)重大 改革应是针对改革背景的相应措施,如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文化上等。 3.状况:从在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习俗、风气,或者政治、 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社会状态等来归纳。 答案(1)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或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使农民对封建国 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2)主张:平均地权。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措施:推行“以工代赈”。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4)问题: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改革开 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5)创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意义: 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 谐。 (6)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重视改善民 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失分警示:“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解题失分主要在于: 一是忽略题目的时间限制,答案要点要么超出时间范围,要 么要点归纳不完整;二是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当解 题再现基础知识时回忆模糊,出现知识混淆或表述错误。 ?尝试解题 3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010 年 2 月 27 日, 温 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 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 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 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 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2010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 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 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 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 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 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 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请回答: (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 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 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 目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 者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 答案 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2)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力;基层民主制度日益健全;依法治国。 目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3)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分立、相互制约。一方面防止 了专制,保障了民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行政效率。 (4)民主化、法制化。 四、意义、性质、启示类问题答题思路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 物不同的根本属性。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 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上述三点都是评价性要求,都是 历史现象或者事件结论性的要素,故放Z一起探究其解题模 式。 ?典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等待改编的日子里,红军中不断有人出走;有的则 留个信:宁愿回乡种地也不给国民党当兵,然后不知去向。?? 刘伯承在 129 师的改编大会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换顶帽子 算什么,只要我们的心是红的,我们是白皮红心萝卜 ??”最 后,他指着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帽徽,对全场官兵大声说: “同 志们,为了抗击日寇,拯救中国,让我们告别红军帽吧!” 材料二“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 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这是菲律宾华侨王雨亭送儿子王唯 真上战场的临别赠言。 材料三 哈尔滨市 68 岁的孙景霞老人回首往事泣不成声, “1974 年我丈夫和工友从江里捞上来一枚毒气弹,弹里的液体 流在了他的脚上,从此他的脚开始溃烂,拄拐不顶事了就坐轮 椅,后来,双足几乎烂没了。他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老孙, 我对不起你!可是不怨我呀!这都是日本给我们造成的呀!” 材料四图一 请回答:图二(1)材料一中对“换帽子”的两种不同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2)材料二中,分别之时王雨亭提笔写下的这段肺腑之言反映了 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假如某记者了解到许多像孙景霞老人这样的遭遇后进行提 问,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你,应该如何回答? (4)结合材料四谈谈全球华人不忘国耻、纪念抗战的意义。 例题剖析第(4)问“全球华人不忘国耻、 纪念抗战有何重大意义”的提问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审题能力。首先 要注意 “ 结合材料四 ” ,即要求解读图片上表层信息: “ 勿 忘”“全球华人”、“爱国兴中华”的含义;其次要从深层次 上思考强调牢记历史对中华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答题模式 1.意义=(点)从性质出发分析,即立足点+(面)运动类事件一般 从时间、阶级属性、任务、方式出发;会议类事件则一般从 背景、会议各项内容出发,从而找出意义分析的多个角度、 多个方面;作为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都与世界其他各国 的历史事件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也都具有世界 (国际)历史 意义;有些历史事件具有某些特色性的东西,如“第一次” 等也是分析历史意义的一个方面+ (链)在具体表述历史意义 的各个方面时连接各语句的关键词,在历史意义的表述中起 着 “ 链 接 ” 作 用 。 常 用 的 表 述 有 “ 使 ??”“ 有 利 于??”“起了??”“打击了??”“对??有??作 用”等。 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点”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 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面”为: 民主、 资产阶级、 世界历史的地位。“链”为:给封建专制制度致命一击,推翻 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政府,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 民主权利,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 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核心词辨析:①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②影 响:积极的作用+消极的作用。③经验:实践成功的因素+学 习推广价值。④教训:指从错误或失误中取得的认识,作为一 面镜子供后人借鉴。 2.性质:(1)战争的性质=正义、非正义;侵略性的、反侵略性 的; (2)事件的性质=哪个阶级采取的、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3) 革命的性质=面临的任务+领导者+历史功绩方面来考 虑。 核心词辨析:①实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易改变的阶级 性质和社会性质。②特点: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得出 结论。 3.启示:说出结论、经验教训、努力方向。 作答程序是:(1)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 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 经验,“坏”的就是教训。(2)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 的因素整理合并上升到理性高度。(3)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 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 验教训或启示,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 答案。(4)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 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 应”。 核心词辨析:认识、看法与“启示”类不同的是“认识、看法” 类是需要考生表明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然后是得出规律性、本质 性的结论,或者是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历史认识、看法,强调的是 依托问题谈自己的感悟。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对相关历史问 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 (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 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 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②对相关问题的分 析评价, 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 只亮明观点, 不要展开分析。 ③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 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的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 手)等。④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 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 的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 答案 (1)反对者是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 这一态度没有认识 到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认识不到全民族抗战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刘伯承的话反映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人 展示出博大的胸怀,接受改编,同仇敌忾。 (2)字字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3)日本政府对解决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政府强烈要求日方采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妥善处 理。 (4)仇恨不曾忘记,记忆无法泯灭。中国人民纪念那段历史,就是要 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振兴中 华”“珍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由衷的心愿。 (或者回答:历史是最 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 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 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失分警示:“意义、性质、启示”类问题解题失分主要在于: 一是思路不畅,不能从设问出发并合情合理地将题目要求拆分 为几个子问题层层思考;二是抓不住答题要害,简单地把结局 当成意义和启示,只是照搬教材表述,表达不能形成理性的认 识。 ?尝试解题 4 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 若能将平均地权做 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 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在西方国家股份 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 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 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 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 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 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 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 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 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答案(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 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 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 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③随着经 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3)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克服了以往分配 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4)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 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产的需要 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五、比较异同类问题答题思路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 角度的分析和对照, 归纳其异同, 分析其成因, 概括其发展规律, 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在高考历史科命题中,比较作 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它有利于学生 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 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典题示例 下表是 17、 18 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科技成就或主要思 想。 阅读表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 西方 宋 应 星 () 牛顿()出版 编写了总结性的科学 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科技成就 巨著《天工开物》 ,被 理》 , 提出了物体运动的 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 艺百科全书。 律等。 伏尔泰()反对君 黄宗羲()批判 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 等”和“工商皆本”的 思想。顾炎武 主要 思想 ()提出“以天 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 “众治”主张。王夫之 ()揭露历代帝 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 法,主张“循天下之 公”。 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 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 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反对 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 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 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反对封建 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 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 源。 请回答: (1)从特点方面比较 17 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差异。并指出牛顿的 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17 世纪的中国和 18 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 西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 么? (3)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指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例题剖析第(1)问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方科技主要是以实验性或理论性为主,而中国科技则是 以实用性或传统科技为主;牛顿的科技成就对于近代社 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得科学进一步摆脱了神学的 束缚,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思想解放 运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第 (2)问 中,结合表格材料即可得知中西早期启蒙思想的共同主 张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实行民主政治;共 同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封建 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封建文化的落后性等。要注意从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第(3)问中要注意限定语 “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从阶级属性来看,要注意明 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资本主义还处在 萌芽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尚未形成,所以最多只能 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而西方启蒙思想家则是资 产阶级思想家;就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弱势群体的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