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厚朴创新基金基金,为什么没有什么消息了

厚朴神秘的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董事长方风雷近期曾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表示对中资银行业的信心神秘的厚朴基金 日08:54
这是香港开埠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5月12日
&以厚朴基金为首的投资团,一举接下美国银行手中的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H股股份
&约占建设银行已发行总股份的5.78%,总价高达73亿美元
厚朴是谁?缘何有这么多的钱以及这么大的胃口? 很好的deal
5月8日,美国财政部针对19家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报告显示,美国银行正是资本金缺口最大的银行,需要在半年内筹得340亿美元私募一致认为,美银转手建行股份是被逼无奈的事
据建行一季报,截至3月31日
&美国银行在建行共持有390.89亿股
&占总股本的16.7%,其中有255.80亿股到日前,未经建行书面同意不得转让;余下的135亿余股在今年5月8日即获解禁之后市场上空一直盘旋着美国银行抛售建行解禁股的消息建行为此曾专门派员赴中东等地寻找接盘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银行旗下投资银行部门和瑞银后来找到了厚朴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厚朴基金)因为2009年初中国银行连续遭到瑞银、李嘉诚基金、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减持或抛售之时,方风雷掌管的厚朴基金接手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沽出的30%中国银行股份,涉及资金约55.4亿港元但当时厚朴未作出投资承诺,双方就价格问题存在分歧
与此前抛压带来的银行股价下跌不同,建行的股票连续飙升,截至5月8日,建行H股股价本月已经大涨16%驻香港分析师伊凡·李称,建行股价上涨拖延了讨价还价的过程,投资者可能希望获得10%的折扣以确保交易是有利可图的投资
建行股价之所以不降反升,香港媒体传言,市场普遍相信美国银行将会通过私下配售的方式出让建行H股,因而不会给市场带来额外的压力而传闻主角是中资银行的大股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位接近中投的私募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的确如此,如果厚朴不接
&汇金也会接
经过一番虚虚实实的试探和谈判,5月12日,厚朴投资团终于与美国银行以其估值价格区间的上限达成交易,每股4.20港元的价格较之当日收盘价折让约14%其接盘对象,除厚朴资本外,还包括中国人寿、中银国际,以及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此前,淡马锡已持有建行5.65%的股份
“这是一笔很好的deal”接近厚朴基金的私募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首先这个股价已经很便宜,有足够的赚头,也化解了美银减持的无奈,同时估计方风雷也有政治上的考虑,所谓一石三鸟”
厚朴掘金术
厚朴基金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
&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据悉
&厚朴投资的制度设计、后台管理、投资策略都是在淡马锡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其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
“我们要做国际水准的PE”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之一何潮辉以前曾称,该基金的投资方向均与中国概念相关,一是直接投资中国企业
&二是协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三是协助海外企业投资中国“不分行业、不分地域,我们最关心的是企业本身”
2008年中,厚朴基金联合淡马锡控股公司购买香港LungMing投资控股公司三年期的可转债,这家公司控股并经营位于蒙古国的铁矿石项目之后再没有大动作“如此简单的掘金逻辑,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的目前在中国能完成超过一百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的PE掌舵人
&也只有方风雷,只有他才有那样的气魄”著名私募专家、国巨创业投资集团总裁孙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PE现在的投资早开始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专注于非上市公司
厚朴的猎物
早在今年1月,厚朴资本已开始接盘外资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的减持当时,厚朴资本耗资55.4亿港元,从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手中购入32.4亿股中国银行的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278%及H股的4.26%这是厚朴资本完成的第一笔此类交易他说:“在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融翘楚泥足深陷,欧美国家的银行体系纷纷出现系统性危机时,中国政府一定不会让中国银行业出问题”
“建行一季度超额拨备,证明他们是审慎的”方风雷认为,中资银行股在股价下跌之后
&已具投资价值于是正如方风雷的名字一样,雷厉风行
&只要是认准的事情
&该出手时就出手接盘建行股份就是最好的证实
据了解,今年4月,厚朴也曾想购买工商银行战略投资者安联和美国运通减持的工行股份,但在最后一刻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与方风雷等对待中资银行股的态度不同,之前一直声称看好中资银行股并干脆表示不会减持工行的高盛近日却在减持工行战略投资者高盛昨天给机构投资者发送的相关资料显示,高盛已于6月1日出售所持的约30.3亿股工行H股,价格为每股4.88港元,共套现约148亿港元按照高盛入股的成本价1.22港元计算,持仓3年净赚约110亿港元
“如果说美国银行需要还政府的注资,还要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增加资本,那么套现就理所应当那么一向被认为现金相对充裕的高盛近期的套现减持则说明问题,”安邦咨询金融分析师李明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待中资银行股的价值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也说明方风雷接盘的决定中应该有更多的考虑”此言论与上述接近厚朴的私募人士如出一辙
&*,* 去帮助中心,*
针对致命性病况的早期发现,日本权威
健康机构联合奉献。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厚朴基金将散伙淡出PE界? 两位创始合伙人退休
  方风雷牵头的厚朴基金近两年发展“顺风顺水”,却突然传出散伙传闻。
  一则关于厚朴投资管理公司(简称“厚朴基金”)即将淡出创投界的消息已在市场中蔓延。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香港一家厚朴基金的投资者近日接到来自厚朴的信件显示,由于这家由中国本土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资者建立、具有开创性的私人股本基金――厚朴基金三位创始合伙人中的两位将要退休,厚朴的现有基金将继续投资,但将不会再募集新资金。
  2007年,在中国政府开始推动本土私人股本基金发展的环境下,投行专家――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和毕马威中国前任主席何潮辉(Dominic Ho),以及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忠信(Richard Ong)合作创办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
  虽然至今为止只募集过一只基金,但其总规模高达25亿美元,堪称中国私人股本基金界的“超级航母”。而今年48岁的方风雷的传奇经历,也令厚朴基金成为创投界的一个焦点。
  但如今,除了方风雷以外的其他两位合伙人――何潮辉和王忠信正计划实施退休计划。此类跳槽可能让公司头痛。如果太多高层人员离开某只基金,投资者根据所谓的关键人员条款,有权撤出自己的资金。
  可查资料显示,今年59岁的何潮辉早有退休计划,他出身于广州,成长于香港,受教育于美国,20余年前即已成为毕马威合伙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主管中国业务。
  早报记者未能从公开资料中找到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的详细资料,仅知道王忠信今年44岁。
  红色PE的火箭速度
  2007年,厚朴基金成立。
  作为一家没有交易记录的PE机构,厚朴首期基金融资额便突破了原计划的20亿美元而飙升到创纪录的25亿美元。原拟投资10亿美元的淡马锡最终只获得了8亿美元多的投资额度,高盛则所投超过3亿美元。
  此外,加拿大公务员退休基金、壳牌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退休基金、日本中央农林金库、日本大和证券集团、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等机构也参与了认购。
  尽管从成立到如今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在中国的股权投资历史上,只做“大生意”的厚朴基金实现了“火箭式”的发展历程。创造了首例由中国纯民营的投资机构发起、规模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案例。
  暂不说该公司成立的前两年,惹人眼球的案例从2009年开始。
  2009年1月,欧美银行深陷金融危机漩涡时,以厚朴基金为首的投资团耗资55.4亿港元从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手中购入32.4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278%及H股的4.26%)股份。
  几乎没有人能预料到,5个月后的2009年5月,只有25亿美元的厚朴基金会再度出手,同样是联合一个投资财团一举接下了美国银行手中的135.09亿股中国H股股份。高达73亿美元的总价堪称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
  2009年7月,中国蒙牛乳业宣布,中粮集团联合厚朴将通过成立特殊目的公司的方式,持有蒙牛乳业经扩大后股本的20.03%,涉及约61.18亿港元,其中,中粮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这是中国国内食品行业迄今最大宗的交易案。
  短短的半年时间,总规模25亿美元的厚朴基金竟然完成了上百亿美元的三项大型投资项目,涉及项目要么直接目标就是国有大型银行,要么就是联合央企共同投资行业巨头。
  方风雷其人
  厚朴基金在业界一直颇具神秘感,名声在外,但国内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都鲜有与他们有交集。
  “厚朴的成功难以复制。”一位PE界资深元老如是评价,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100亿美元的生意肯定要比1亿美元的生意赚得多得多,如此简单的掘金逻辑,谁都想模仿,谁都渴望能完成一笔大生意。
  但问题是,目前在中国能完成超过一百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的PE掌舵人,也只有方风雷,他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代本土投资银行家”。
  资料显示,生于1950年代初期的方风雷,出身军旅家庭。
  1980年代,他曾在外贸部门工作,参与过外贸系统外贸体制改革,包括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1992年,他在担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期间,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
  此后,方风雷移居美国,学习投资银行运作,开始了叱咤风云的投行生涯。
  再度回国后,他曾分别担任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旗下投资银行的高管。方风雷任职于建设银行期间,正值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任建设银行行长之时。
  1995年,方风雷参与组建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并出任副总裁。1997年开始,中金公司先后完成了中国移动、、、等大型国企在香港的上市承销。
  2000年,方风雷转任中银国际的行政总裁,帮助李泽楷收购电盈的前身香港电讯。据了解,李泽楷的巨额收购资金,便是由方风雷牵头帮助其从中国银行融得的。
  之后,方风雷又曾出任工商东亚行政总裁。2004年他自立门户,与高盛在内地成立合资券商高盛高华,出任董事长,直至成立厚朴。
(责任编辑:陈大伟)
搜狐理财博客热点
人社部关于《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11月15日公布并征求意……
搜狐理财社区话题
基金:06年以前工资低,积蓄较少。主要是存款,买点国债……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理财媒体封面
理财?大视野
王林:从制度监管等方面加大对基金持有人的保护…
包括能源、铝、多种金属、黄金、贵金属…
开放式基金已带动中国基金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0年。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基金的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