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计划制定筹资计划的意义1500万元,拟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组合:

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造A.B两种户型的住房共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如下表:(1)若该公司打算建A型房x套.所建房售出后获得的总利润为w万元.请写出w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该公司对这两种户型有哪几种建房方案哪种方案获得的利润最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26、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造A、B两种户型的住房共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如下表:(1)若该公司打算建A型房x套,所建房售出后获得的总利润为w万元,请写出w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该公司对这两种户型有哪几种建房方案哪种方案获得的利润最大?(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套A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a万元(a>O),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全部售出,该公司又将如何建房获得利润最大?
分析:(1)直接根据题意可列式:W=(30-25)x+(34-28)(80-x)=480-x;(2)根据w的范围“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解不等式组即可;(3)先根据题意列出利润与a,x之间的关系式,再分情况讨论.解答:解:(1)W=(30-25)x+(34-28)(80-x)=480-x;(2)由题意得:(80-x)≤2096.解得:48≤x≤50∵x是整数∴x=48,49,50即有三种建房方案:A型48套,B型32套;A型49套,B型3l套;A型50套,B型30套次.由W=480-x知,当x=48时,w最大.即建A型48套,B型32套获得的利润最大.(3)由题意得:W=(5+a)x+6(80-x)=480+(a-1)x当0<a<1时,x=48,W最大;即建A型48套,B型32套;(1分)当a=l时,a-1=O,三种方案获得利润一样;(1分)当a>l时,x=50,w最大;即建A型50套,B型30套.(1分)点评:主要考查利用一次函数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先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代数求值.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题意根据实际意义求解.注意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范围确定函数的最值,分情况讨论问题.
科目:初中数学
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0年5月份完工一商品房小区,6月初开始销售,其中6月的销售单价为0.7万元m2,7月的销售单价为0.72万元m2,且每月销售价格y1(单位:万元/m2)与月份x(6≤x≤11,x为整数)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每月的销售面积为y2(单位:m2),其中y2=-(6≤x≤11,x为整数).(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面积)(1)求y1与月份x的函数关系式;(2)6~11月中,哪一个月的销售额最高?最高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中考适应性练习数学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0年5月份完工一商品房小区,6月初开始销售,其中6月的销售单价为0.7万元m2,7月的销售单价为0.72万元m2,且每月销售价格y1(单位:万元/m2)与月份x(6≤x≤11,x为整数)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每月的销售面积为y2(单位:m2),其中y2=-(6≤x≤11,x为整数).(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面积)(1)求y1与月份x的函数关系式;(2)6~11月中,哪一个月的销售额最高?最高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某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4月份)(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0年5月份完工一商品房小区,6月初开始销售,其中6月的销售单价为0.7万元m2,7月的销售单价为0.72万元m2,且每月销售价格y1(单位:万元/m2)与月份x(6≤x≤11,x为整数)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每月的销售面积为y2(单位:m2),其中y2=-(6≤x≤11,x为整数).(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面积)(1)求y1与月份x的函数关系式;(2)6~11月中,哪一个月的销售额最高?最高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我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0年5月份完工一商品房小区,6月初开始销售,其中6月的销售单价为0.7万元m2,7月的销售单价为0.72万元m2,且每月销售价格y1(单位:万元/m2)与月份x(6≤x≤11,x为整数)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每月的销售面积为y2(单位:m2),其中y2=-(6≤x≤11,x为整数).(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面积)(1)求y1与月份x的函数关系式;(2)6~11月中,哪一个月的销售额最高?最高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A公司计划投资某一项目,原始投资额为200万元,该公司拟采用发行债券和优先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拟平价发行面值为1 000元,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付息,期限为5年的债券 1600张;剩余资金以发行优先股的方式筹集,固定股息率8%,所得税税率为40%。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资本化利息为8万元。投产开始时需垫支10万流动资金,项目终结时收回,投产后第一到第四年增加销售收入76.67万元,以后每年增加82万元;付现成本每年增加22万元;第一到第四年每年需支付利息8万元。该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 10年,按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残值率为原始投资的4%。
(1) 计算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和项目综合资金资本(筹资费率忽略不计)。
(2) 计算项目各年度现金净流量。
(3) 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4) 评价项目的可行性。
(1) 计算资金成本:
①债券成本=5%×(1-40%)=3%
②优先股成本8%
③项目综合资金成本=3%×(160/200)+8%......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1) 发行债券发行优先股发行普通股(2) 普通股与债券筹资的无...... 2.问答题 无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Q2=800千克TC2=(2 000×40×(1-2%)+2 000/800×40+800/2...... 3.问答题
(1) 立即付款:折扣率=(10 000-9 630)/10 000=3.70%
放弃折扣成本=3.7%/(1-3.7%)×360/90=15.37%
(2) 30...... 4.问答题
(1) 追加投资前A投资中心剩余收益=200万元×(15%-12%)=6万元
(2) 追加投资前B投资中心投资额=20万元/(17%-12%)=...... 5.判断题 对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2010年中级《财务管理》重点掌握的主观题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计职称初、中级
2010年中级《财务管理》重点掌握的主观题答案【时间 日 】
2010年中级《财务管理》重点掌握的主观题答案
第一部分& 近几年考试动态
第一:覆盖面广。近几年试题总题量均在50道题目以上,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考生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对指定教材内容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这么多题目分布在8章的教材中,可以说指定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考题,覆盖率也达到70%;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系统掌握教材知识点,要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
第二:计算题、综合题比重加大。近几年财务管理试题的计算量较大,大概50分左右,若包括客观题中的计算,将达到60-70%的比例,而且预计这种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大部分考生由于只看书复习,动手解题练习少,运用公式不熟练或计算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整理与归纳、分清题型加强练习;尤其是对计算题和综合题,在考前要做必要的估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只有如此,在考试中才能快捷地做出判断和处理。这也是能否通过这门考试的关键。
第二部分& 如何应付主观题
第一:计算题、综合题(主观题)的考试特点
1、计算题为4题,每题5分。计算题的特点是,通过对财务管理方法的计算和应用,考察考生对某一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和熟练程度。计算题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熟记公式和解题过程,教材中的每一道计算例题都要弄懂弄会,要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真正理解并能熟练灵活运用。另外,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平时一定要多做练习;一方面可以多见识一些不同类型的试题达到锻炼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可通过对习题思考和计算,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2、综合题的题目数量通常为2题,每题分数根据难易程度在10~15分不等。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全面综合和系统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题材量大,实务操作性强,通常涉及几章的内容,往往要把几个知识考查点联系起来考查,通常带有案例分析的性质。综合题由于涉及的内容多,一般要分成若干个步骤,所以,考生在考试时必须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资料、数据和具体要求,理解题意思路要开阔,要善于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归纳与分析;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最终的解题思路。再者,综合题一般分为几个问,这往往也是解题过程的一种暗示,因此考生要按题目所问的顺序答题,同时要注意答题的前后因果关系的衔接和解题过程系统性。
第二:计算题、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 1、详细阅读试题。对于主观题,建议你阅读两遍。经验表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相关解题数据与信息。  &2、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计算写多了,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而被扣分是很可惜的。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通常认为这些考生,并没有掌握主要的计算要领,不喜欢这类“自作多情”的考生。再者,这既会占用你的答题时间;又影响你的考试心态。另外,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有的考生在计算出答案后不注意题目问题的回答,而白扔分(一般为0.5~1分)。有些考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计算上,而忽略了相应的回答,从而丢失了不应失的分数。
  &3、注意解题步骤。主观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题目是按步骤给分的。如果答案仅有一个得数是不给分的,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这就是有些考生自以为考得很好,而成绩公布后却分数不高甚至还怀疑老师判卷有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2个男孩和3个女孩,每人身上各带有6元钱。问:他们共有多少钱?(1分)&& & &&如这样做(2+3)×6=30(元)…..可能只能得到0.5分;&& & &&如这样做:(1)(2+3)=5(人);(2)5×6=30(元)…..可能就能得到1分。  &4、尽量写出计算式。算式包括:算的是什么、计算公式、计算数据的代入、计算过程、得数和计量单位。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通常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因为你写出了计算公式,评卷人员认为你知道该如何做,是粗心或技术处理有误,有时会酌情给一些分。
5、注意解题的计量单位。&对于计算题、综合题的答案,考生一定要注意带上单位,并且单位一定要与题目的单位一致。比如:题目中的单位是元,那么答案就应是780000(元),而不应该是78(万元)。或者题目中的单位是万元,那么答案就应是78(万元),而不应该是780000(元)。另外,解题时还要注意得数是要求取整,是四舍五入,还是只进不舍的。如:收益率的答案是12.86%,而不应该是0.13。 && 6、要熟练运用计算器。财务管理上的计算要涉及到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一些计算数据,采用计算器计算,既避免了大量计算可能产生的错误,也能节约计算的时间。比如:折现率的计算;再如:资金需要量回归预测法公式中:∑x2&&& ∑y& ∑x& ∑xy利用统计键的计算等,都要求考生在考场上熟练运用。另外,还有注意一次性计算的准确性。
7、认真检查答案,核对计算结果。计算综合题解答完毕,一定要认真进行检查。一是要按做题步骤顺序检查计算过程,尤其是对关键性的、比较复杂的数据要重新计算一遍,以免出错;二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有无明显不合理现象。比如,有人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0%,复利现值系数为1.6209等,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或不可能,只能说明计算有误;三是发现错误进行改正时,必须对错误发生以后的各个计算步骤依次进行改正,不能遗漏某些项目,否则依然不能避免最终的结果有误。
最后,我在此强烈建议各位考生答题时应注意三点:(1)所有的题目都争取答上,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不能“龙飞凤舞”,否则会使评卷老师形成心理劣势,并增加评分失误的可能性。(2)以考纲和辅导教材观点为准,不要自己随意发挥,尽量不要做出与大纲、教材不一致的观点,切忌“画蛇添足”,最好对前三年的考题与答案认真体会,并作为答题的规范参考范本。(3)不要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合适就行,不要多要精,条理要清晰紧扣得分点,要恰到好处,不要“自作多情”,得分点是答案中必须回答的内容,切记题中有关的原理、数据和判断都是得分点,在答题时要围绕得分点加以计算和分析,保证不离题的一个决窍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深得裨益。
第三部分& 重点掌握的主观题
专题一、预算的编制
(一) 预算目标的测定(★★)
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2008年销售量为10000万件,每件售价200元,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120元,该企业拟使2009年利润在2008年基础上增加20%。
(1)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要求定量计算;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测算该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
(3)如该公司股本总额为3600000万元,董事会在讨论2010年资金安排时提出:(l)计划年度股利支付率为40%;(2)计划年度新增留存收益按股本的10%增加,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测算实现董事会上述要求所需要的目标利润。
(1)2008年固定成本=销量×(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10000×(150-120)
           =300000(万元)
 (说明:单位成本中包括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
2008年利润=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0000×(200-120)-300000
   &&& =500000(万元)
2009年目标利润=500000×(1+20%)
       =600000(万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如下:
①提高销量
=(000)÷(200-120)-1(万件)
提高%==12.5%
②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120-[200-(000)÷10000]=10(元)
降低%=10/120=8.33%
③降低固定成本
=300000-[10000×(200-120)-600000]
=100000(元)
降低%=000=33.33%
④提高价格
=[(000)÷]-200
=10(元)
提高%=10/200=5%
(2)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变动前经营杠杆系数=20%÷12.5%=1.6
或:DOL=10000×(200-120)/ .6
变动后经营杠杆系数=11250×(200-120)/ .5
(3)净利润= =%/(1-40%)=600000(万元)
目标利润=-25%)=800000(万元)
(二) 现金预算的编制(★★)
1.某公司2009年12月份销售额和月份的预计销售额分别为1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收账政策:当月销售当月收现60%,其余部分下月收回;&& (2)材料采购按下月销售额的80%采购,付款政策:当月购买当月付现70%,下月支付其余的30%。&& (3)假设每月现金余额不得低于3万元,现金余缺通过银行借款来调整。&& (4)借款年利率为12%,借款或还款的本金必须是5000元的整倍数,利随本清,借款在期初,还款在期末。&& (5)假设该企业销售的产品和购买的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1)计算确定2010年1月份销售现金流入量和购买材料的现金流出量。&&& (2)计算确定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项目金额。&&& (3)假设2010年1月份预计的现金收支差额为-12.32万元,计算确定1月末的现金余额。&&& (4)假设2010年2月份预计的现金收支差额为7.598万元,计算确定2月末的现金余额。
(1)2010年1月份销售现金流入量=(150×40%+100×60%)×(1+17%)=140.4(万元)&&& 2010年1月份购买材料现金流出量
=(100×80%×30%+200×80%×70%)×(1+17%)=159.12(万元)(2)应收账款=100×40%×(1+17%)=46.8(万元)&&&& 应付账款=200×80%×30%×(1+17%)=56.16(万元)(3)2010年1月份借款=12.32+3=15.32≈15.5(万元)&&&& 1月末的现金余额=15.5-12.32=3.18(万元)(4)2010年2月份还款本金=7.598-3=4.598≈4.5(万元)&&&& 2010年2月份还款利息=4.5×12%/6=0.09(万元)&&&& 2月末的现金余额=7.598-4.5-0.09=3.008(万元)
2、兴华公司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单位&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公司收到大量订单并预期从银行取得借款。一般情况下,公司销售当月收回20%的收入,次月收回70%,销售后的第二个月收回10%。在销售的前一个月购买原料,购买数量等于次月销售额的60%,并于购买的次月付清(假定次月购买数量全部用完)。预计1~3月的工资费用分别为150万、200万和160万元,其他各项付现费用为每月100万。不考虑税金。
11~12月的实际销售额和1-4月的预计销售额如下表&&& (单位:万元)
(1)若随时保证50万元现金余额,编制1-3月的现金预算。
(2)请确定额外的银行借款数量(假设此借款为政府资助免息流动资金贷款)。
(3)编制3月末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1-3月的折旧费用合计为24万)。
(1)(2)&&&&&&&&&&&&&&&&&&&&&&&&&&&&&&&&&&&&&&&&&&&&&&&&&&&&&&& 单位:万元
现金收入:
期初现金余额
可供使用现金
支付货款:
上月采购的100%
其他付现费用
现金支出合计
现金多余或不足
增加的借款
期末现金余额
(3)兴华公司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单位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说明:①现金余额50万元
②应收帐款余额 3月 650×80%=520万元
&&&&&&&&&&&&&& 2月0万元
合计:620万元
③存货& 1-3月购入(按次月销售额60%)()×60%=1440万元
&&&&&&& 1-3月耗用(上月购买,当月耗完)(600+ )×60%=1350万元
3月末存货 545+5万元
④固定资产净值 1835-24(折旧)=1812万元
⑤应付帐款 3月份购买赊销额750×60%=450万元
⑥应付费用、银行借款、长期负债、普通股不变
⑦留存收益
A:倒轧1505万元
B:1-3月增加盈余
1439+(600+)-(150+200+160)-300-(360+600+390)-24=1505万元
留存收益&& 收入&&&&&&&&& 工资&& &&其他费用&& 存货(成本) 累计折旧&
专题二、筹资管理
(一)融资租赁的计算(★)
ABC公司于20××年1月1日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台大型设备(该设备市场价格20000元,保险费500元),租期5年,租赁期满时预计残值1500元,归租赁公司所有。年利率为6%,租赁手续费率每年为2%。资金于每年末等额支付1次。经过认定,此次融资属于融资租赁。
(1)&& 计算ABC公司每年支付的租金(保留整数)。
(2)&& 计算该融资租赁的资本成本。
(3)&& 填写如下租金摊销计划表。
&&&&&&&&&&&&&&&&&&&&&&&&&&&&&&&&&&&&&&&&&&&&&&&&&&&&&&&&&&&&&&&&&&&&&&& 单位:元
本金偿还额
(1)&& 租金的折现率=6%+2%=8%
每年租金=[—1500×(P/F,8%,5)]/(P/A,8%,5)=4879(元)
(2)&& 融资租赁的资本成本=折现率=8%
本金偿还额
(二)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
1、某企业上年末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净值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合计
根据历史资料考察,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应付账款项目成正比,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净利100万元,支付股利60万元,普通股30万股。预计本年度销售收入5000万元。要求回答以下各不相关的几个问题:
(1)销售净利率提高10%,股利支付率与上年度相同,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本年外部融资额?
(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预计本年度销售净利率与上年相同,董事会提议提高股利支付率10%以稳定股价,如可从外部融资20万元,你认为是否可行?
(3)假设该公司一贯实行固定股利政策,预计本年度销售净利率提高10%,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本年是否需要外部融资?
(4)假设该公司一贯实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预计本年度销售净利率与上年相同,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本年外部融资额?
(1)①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上年销售净利率=100/%&&&&
预计销售净利率=2.5% ×(1+10%)=2.75%
预计的留存收益率=1-60/100=40%
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40%=55(万元)
②计算外部融资额:
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240+65)÷%
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50÷%
=7.625%×%×.75(万元)
(2)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00×[1-60/100×(1+10%)]=42.5(万元)
外部融资额=7.625%×%×=21.25(万元)>20(万元)
所以,该融资额不可行。
(3)预计销售净利率=100/4000×(1+10%)=2.75%
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60=77.5(万元)
外部融资额=7.625%×%×=-13.75(万元)& 0
所以,不需外部融资。
(4)预计销售净利率=100/%&&&&
预计股利支付率=60÷100=60%
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1-60%)=50(万元)
对外融资额=7.625%×%×.75(万)
2.某公司各年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000万元、2900万元、2600万元、2700万元和3000万元;各年年末现金余额分别为:110万元、100万元、220万元、185万元和160万元。在年度销售收入不高于5000万元的前提下,存货、应收账款、流动负债、固定资产等资金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资金需要量预测表
年度不变资金(a)(万元)
每元销售收入所需要变动资金(b)
应收账款净额
其他应付款
固定资产净额
该公司2008年销售净利率为10%,估计2009年会提高2个百分点,公司采用的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2008年支付的股利是150万元。公司2009年销售收入将在2008基础上增长50%。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1)&& 计算2009年的净利润、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以及留存收益;
(2)&& 采用高低点法计算“现金”项目的不变资金和每万元销售收入的变动资金;
(3)&& 按y=a+bx的方程建立资金预测模型;
(4)&& 预测该公司2009年的资金需要总量、需要新增资金量以及外部融资量。
(1)&& 2008年净利润=0(万元)
2008年股利支付率=150/300=50%
2009年净利润=3000×(1+50%)×(10%+2%)=540(万元)
2009年向投资者分配利润=540×50%=270(万元)
2009年留存利润=540—270=270(万元)
(2)&& 每元销售收入的变动现金=(160—110)/()=0.05(元)
不变现金=160—0.05×3000=10(万元)
(3)&& a=10+70+80—(30+40)+560=650(万元)
&& b=0.05+0.15+0.26—(0.10+0.08)=0.28
&& y=650+0.28x
(4)&& 2009年销售额=3000×(1+50%)=4500(万元)
&资金需要总量=650+0.28×(万元)
&需要新增资金量=3000×50%×0.28=420(万元)
外部融资量=420—270=150(万元)
3.嘉安公司的固定资产及长期负债不随销售收入的变动而变动,该公司2004年-2008年的销售收入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如下表所示:
流动资产(万元)
流动负债(万元)
预计嘉安公司2009年度销售收入将达到75万元。
(1)&&&&&& 用高低点法预测流动资产的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2)&&&&&& 用回归直线法预测流动负债的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3)&&&&&& 预测2009年度该公司的变动资金需要量。
(1)&&&&&& 用高低点法预测流动资产的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b=(4.5-3.5)/(65-45)=0.05
a=3.5-45×0.05=4.5-65×0.05=1.25(万元)
即嘉安公司每万元销售额需要0.05万元流动资产,不变流动资产总额为1.25万元。
(2)&&&&&& 用回归直线法预测流动负债的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销售收入(x)
流动负债(y)
∑x2=16 822
或:a=(∑y-b×∑x)/5=(11.9-0.×288)/5=0.5127
即每万元销售额可以取得0.0324万元的变动流动负债,不变流动负债为0.5127万元。
(3)&&&&&& 预测2009年度该公司的变动资金需要量
资金需要量=(1.25-0.5127)+(0.05-0.0324)×75=0.×75=2.0573(万元)
即嘉安公司2009年需要筹集2.0573万元的变动资金。
(三) 资本成本的计算(★★)
1.某上市公司计划建造一项固定资产,寿命期为5年,需要筹集资金净额600万元。有以下资料:
资料一:目前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0%,无风险收益率为4%,β系数为0.4。
资料二:如果向银行借款,则手续费率为1%,年利率为5%,每年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
资料三:如果发行债券,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9%,每年计息一次,发行价格为1100元,发行费率为5%。
假定: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1)&& 根据资料一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筹资成本。
(2)&& 根据资料二计算长期借款筹资成本。(不考虑时间价值)
(3)&& 根据资料三计算债券筹资成本。(考虑时间价值)
(1)&& A公司普通股筹资成本=4%+0.4×(10%—4%)=6.4%
(2)&& 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净额×100%
=5%(1-25%)/(1-1%)=3.79%
(3)&& 1100×(1—5%)=1000×9%×(1—25%)×(P/A,Kb,5)+1000×(P/F,Kb,5)=1045
&当Kb为5%时,1000×9%×(1—25%)×(P/A,Kb,5)+1000×(P/F,5%,5)=1075.74
当Kb为6%时,1000×9%×(1—25%)×(P/A,Kb,5)+1000×(P/F,6%,5)=1031.64
用插值法计算,有:(Kb—5%)/(6%—5%)=(.74)/(75.74)
得:Kb=5.7%
2.环宇公司正在编制2009年的财务预算。在编制财务预算之前,公司欲确定筹资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
长期借款&&&&&&&&&&&&&&&&&&&&&&&&&& 200万元
长期债券&&&&&&&&&&&&&&&&&&&&&&&&&& 600万元
普通股&&&&&&&&&&&&&&&&&&&&&&&&&&&& 800万元
留存收益&&&&&&&&&&&&&&&&&&&&&&&&&& 400万元
(2)公司长期借款年利率为9%。
(3)公司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9.5%,期限为10年,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债券目前市价为920元;公司如果按当前市价发行债券,筹资费率为市价的3%;所得税税率为25%。
(4)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为2元,当前每股市价为6元,每股收益2元,股利支付率为40%,预计以后每年的股利增长率维持在4%。
(1)计算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不考虑时间价值)。
(2)计算债券的资本成本(不考虑时间价值)。
(3)计算股票资本成本。
(4)假设公司09年的每股收益维持当前的水平,且继续保持目前的自有资本与长期借入资本的比例,在不考虑发行股票的前提下,计算公司需新增的长期负债总额是多少?
(5)假设新增长期负债采用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若筹资成本保持不变,试计算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账面价值计算)。
(1)长期借款筹资成本=9%×(1-25%)=6.75%
(2)债券成本=[%×(1-25%)]/[920×(1-3%)]=7.98%
(3)当前公司的股利支付率=40%&&&
公司当前的每股股利=2×40%=0.8(元)
普通股资金成本=[0.8×(1+4%)]/6+4%=13.87%+4%=17.87%
(4)公司的普通股的股数=800/2=400(万股)
公司09年预计支付总股利=0.8×(1+4%)×400=332.8(万元)
有题意可知,公司09年的净利润=2×400=800(万元)
则09年的留存收益=800-332.8=467.2(万元)
由于目前公司自有资本与借入长期资本的比例=(800+400)/(200+600)=1.5
09年需新增长期负债额 =(800+400+467.2)/1.5 -(200+600)=311.47(万元)
(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如下表:
单项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成本
*在不考虑筹资费情况下,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等于普通股资本成本
(四) 杠杆系数的计算(★)
1.甲公司2008年销售商品50000件,每件销售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全年固定经营成本为1000000元。该公司资产总额为6000000元,负债占55%,债务资本的平均利息率为8%,每股净资产为4.5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1)单位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总额;
(3)息税前利润;
(4)利润总额;
(5)净利润;
(6)每股收益;
(7)经营杠杆系数;
(8)财务杠杆系数;
(9)总杠杆系数。
(1)单位边际贡献=100-40=60(元)
(2)边际贡献总额=50000(元)
(3)息税前利润=0(元)
(4)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利息=00000×55%×8%=1736000(元)
(5)净利润 =1736000×(1-25%)=1302000(元)
(6)所有者权益=6000000×(1-55%)=2700000(元)
普通股股数=.5=600000(股)
每股收益=000=2.17(元/股)
(7)经营杠杆系数=M/EBIT=
(8)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
(9)总杠杆系数=DOL×DFL=1.5×1.15=1.73
2.某公司2008年末资产3000万元,产权比率为1,普通股1500万股,负债全部为利率为9%的长期借款。公司所得税率为30%,预计增加的负债利率为10%。固定经营成本为150万元。公司不准备改变资本结构且不发行新股票,请你协助公司作好明年的财务安排:  (1)计划2009年每股现金股利为0.1元;(2)计划新增项目共计需要资金360万元。
 && 要求:(1)计算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
(2)确定新增资金后该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1)不改变资本结构,因为产权比率为1,所以新项目需要权益资金=360/2=180万元。
  预计股利==150(万元)
  确保投资和分红需要实现的净利润=180+150=330(万元)
  税前利润=330/(1-30%)=471.43(万元)
  如果不改变资本结构,债务资金=0(万元)
  新旧借款利息不同,利息=0×10%=153(万元)
  预计年度息税前利润=471.43+153=624.43(万元)
  (2)DOL=(624.43+150)/624.43=1.24
  DFL=624.43/(624.43-153)=1.32
  DTL=1.24×1.32=1.64
(五) 资本结构的决策(★★★)
1、某企业历史上现金占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单位:万元)
20042005200620072008
58006000650068007500
810800850900980
要求:(1)用高低点法确定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以及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的变动现金。(2)如果其他资产占用的固定资金总额为3200万元,流动负债提供的固定资金为200万元,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的其他资产的变动资金合计为0.8元,每元销售收入可以由流动负债提供0.275元资金,写出资金预测模型。(3)如果预计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9100万元,预测资金需要量以及需要增加的资金量。
(4)根据(3)计算的所需增加的资金,董事会提出两个筹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增加发行普通股,预计每股发行价格为5元;方案二:增加发行公司债券,按面值发行,票面年利率为8%。目前该企业普通股股本为4000万元(面值1元,4000万股),债券为1000万元(按面值发行,票面年利率为8%,每年年末付息,三年后到期)。预计当年可实现息税前利润20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依据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并据此进行筹资决策。
(1)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的变动现金=(980-810)/()=0.1(元)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980-=230(万元)& (2)Y=(-200)+(0.8+0.1-0.275)X=X& (3)资金需要量=×.5(万元)&&&&&& 需要增加的资金量=0.625×()=1000(万元)
(4)① 2009年增发普通股股份数=1000/5 = 200(万股)
② 2009年全年债券利息=(万元)
&③增发公司债券方案下的2009年全年债券利息=()×8%=160(万元)
④根据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并据此进行筹资决策,根据题意,列方程:
(EBIT-80)×(1-25%)/()=( EBIT-160)×(1-25%)/4000
解得:EBIT=1760(万元)
∵预计息税前利润=2000万元& 每股利润无差异点的息税前利润=1760万元
∴应当通过增加发行公司债的方式筹集所需新增资金。
2.某公司息税前利润为500万元,资金全部由普通股资本组成,所得税率为25%。该公司今年年初认为资本结构不合理,准备用发行债券购回部分股票的办法予以调整。经过咨询调查,当时的债券利率(平价发行,分期付息,不考虑手续费)和权益资本的成本情况如表所示:
债券的市场价值
(1)&& 假定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按照公司价值分析法分别计算各种资本结构(息税前利润保持不变)时公司的市场价值(精确到整数位),从而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以及最佳资本结构时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 假设该公司采用的是剩余股利政策,以上述最佳资本结构为目标资本结构,明年需要增加投资600万元,判断今年是否能分配股利?如果能分配股利,计算股利数额。
(3)&& 如果今年不能分配股利,则需要增发普通股,假设普通股发行价格为10元,筹资费率为5%,预计股利固定增长率为4%,预计第一年的股利为1.5元,计算新发行的普通股的资本成本。
&(1)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根据“平价发行,分期付息,不考虑手续费”可知,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税前资本成本×(1—25%)=债券票面利率×(1—25%)
即:债券票面利率=税后资本成本/(1—25%)
所以,债券市场价值为200万元时,债券票面利率=3.75%/(1—25%)=5%
债券市场价值为400万元时,债券票面利率=4.5/(1—25%)=6%
当债券的市场价值为200万元时:
年利息=200×5%=10(万元)
股票的市场价值=(500—10)×(1—25%)/15%=2450(万元)
公司的市场价值=200+(万元)
当债券的市场价值为400万元时:
年利息=400×6%=24(万元)
股票的市场价值=(500—24)×(1—25%)/16%=2231.25(万元)
公司的市场价值=400+1(万元)
通过分析可知:债务为200万元时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00/%+×15%=14.15%
(2)明年需要增加的权益资金为600×4.72(万元)
今年的净利润=(500—10)×(1—25%)=367.6(万元)
由此可知,即使367.5万元全部留存,也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所以,今年不能分配股利。
(3)新发行的普通股的资本成本=1.5/[10×(1—5%)]+4%=19.79%
专题三、投资管理
(一) 投资项目的评价与决策(★★ )
1.一个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为210万元(为自有资金),全部在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历经两年后投产,试产期为1年。试产期营业收入为10万元,经营成本为4万元。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20万元、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60万元。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该企业由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项目运营期第1、2年免所得税,运营期第3~5年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试产期缴纳增值税0.5万元,不缴纳营业税和消费税。达产期每年缴纳增值税10万元,营业税1万元,消费税0.8万元。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项目的资金成本为10%。
(1)计算投资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 建设期、运营期、达产期、计算期;②运营期内每年的折旧额;③运营期内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④运营期内每年的息税前利润;⑤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前现金净流量;⑥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后现金净流量。
(2)按照税后现金净流量计算投资项目的下列指标,并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②&&&& 静态投资回收期;②总投资收益率(按照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计算);③净现值。
(3)计算该项目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1)①建设期2年,运营期5年,达产期4年,计算期7年。
②运营期内每年的折旧额=(210—10)/5=40(万元)
③运营期第1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0.5×(7%+3%)=0.05(万元)
运营期其他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1+0.8+(10+1+0.8) ×(7%+3%)=2.98(万元)
④运营期第1年的息税前利润=10—0.05—(4+40)=-34.05(万元)
运营期其他年每年的息税前利润=120—2.98—60=57.02(万元)
⑤NCF0=-210(万元)
NCF1~2=0(万元)
第3年末的税前现金净流量=-34.05+40=5.95(万元)
第4~6年末的税前现金净流量=57.02+40=97.02(万元)
第7年末税前现金净流量=97.02+10=107.02(万元)
⑥第1年初的税后现金净流量=-210(万元)
第3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5.95(万元)
第4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97.02(万元)
第5~6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97.02—57.02×25%=82.77(万元)
第7年末税后现金净流量=107.02—57.02×25%=92.77(万元)
(2)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5+(210—5.95—97.02—82.77)/82.77=5.29(年)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5.29—2=3.29(年)
②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34.05+57.02×4)/5=38.81(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38.81/210×100%=18.48%
③净现值=5.95×(P/F,10%,3)+97.02×(P/F,10%,4)+82.77×(P/A,10%,2) ×(P/F,10%,4)+92.77×(P/F,10%,7)—210
=5.95×0.×0.×1.0+92.77×0.
=6.46(万元)
由于净现值大于0,但是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5.29年大于计算期的一半3.5年(或者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29年大于运营期的一半2.5年),因此,该项目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3)年等额净回收额=6.46/(P/A,10%,7)=6.46/4.(万元)
2.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该投资活动需要在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200万元,无形资产25万元。该项目建设期2年,经营期5年,到期残值收入6万元,无形资产自投产年份起分5年摊销完毕。投产第一年预计流动资产需用额6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40万元;投产第二年预计流动资金需用额90万元。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183.4万元,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50万元,工资福利费20万元,修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合计10万元。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折旧期限为5年,净残值为8万元。全部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性回收,所得税税率25%,项目的折现率为10%。
(P/F,10%,t)
(P/F,10%,t)
(1)&& 计算该项目计算期、流动资金投资总额和原始投资额;
(2)&& 计算投产后各年的付现成本;
(3)&& 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
(4)&& 计算该项目各年税后净现金流量;
(5)&& 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并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1)&& 项目计算期=5+2=7(年)
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
投产第一年流动资金投资额=60—40=20(万元)
投产第二年流动资金需用额=90(万元)
投产第二年流动资金投资额=90—20=70(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总额=20+70=90(万元)
原始投资额=200+25+90=315(万元)
(2)&& 各年的付现成本=50+20+10=80(万元)
(3)&& 固定资产原值=形成固定资产费用+资本化建设+预备费=200(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200—8)/5=38.4(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25/5=5(万元)
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80+38.4+5=123.4(万元)
(4)&& 经营期各年的调整所得税=(183.4—123.4)×25%=15(万元)
各年税后净现金流量
NCF0′=-(200+25)=-225(万元)
NCF1′=0(万元)
NCF2′=-20(万元)
NCF3′=183.4-80-15-70=18.4(万元)
NCF4-6′=183.4-80-15=88.4(万元)
固定资产变现损失抵税=(8-6)×25%=0.5(万元)
NCF7′=88.4+6+90+0.5=184.9(万元)
净现金流量
累计净现金流量
静态投资回收期=5+49.8/88.4=5.56(年)
项目的净现值
=-225×1+(-20)×0.×0.×2.3+184.8×0.(万元)
由于静态投资期大于项目计算期的一半,项目净现值大于零,所以该项目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二) 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甲企业打算购置一套不需要安装的新设备,以替换一套尚可使用5年、目前折余价值为90000元、变价净收入60000元的旧设备。取得新设备的投资额为265000元。到5年后,新设备的预计净残值超过继续使用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5000元。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在5年内每年增加息前税后利润18000元。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全部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的基准折现率为15%。
(P/F,14%,t)
(P/A,14%,t)
(P/F,16%,t)
(P/A,16%,t)
(1)&& 计算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
(2)&& 计算运营期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
(3)&& 计算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4)&& 计算运营期第1年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5)&& 计算各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
(6)&& 计算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
(7)&& 根据差额内部收益率,做出是否应该更新设备的决策。
(1)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00=205000(元)
(2)运营期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0)/5=40000(元)
(3)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30000(元)
(4)运营期第1年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300(元)
(5)建设起点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0= -205000(元)
运营期第1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1=+(元)
运营期第2~4年每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2~4==58000(元)
运营期第5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5==63000(元)
(6)500×(P/F,△IRR,1)+ 58000×(P/A,△IRR,3)×(P/F,△IRR,1)+ 63000×(P/F,△IRR,5)
当△IRR=14%时:
65500×(P/F,△IRR,1)+ 58000×(P/A,△IRR,3)×(P/F,△IRR,1)+ 63000×(P/F,△IRR,5)=
当△IRR=16%时:
65500×(P/F,△IRR,1)+ 58000×(P/A,△IRR,3)×(P/F,△IRR,1)+ 63000×(P/F,△IRR,5)=
根据内插法有:
△IRR=14% + (-205000)/(-)×(16%-14%)=14.69%
(7)由于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小于企业的基准折现率,所以不应该更新设备。
2.DL公司为上市公司,为满足经营需要,需要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可以购买,也可以采用经营租赁。
如果从市场上购买,该设备的购买价为11000万元,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万元,如果从租赁公司按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同样设备,每年需要支付租金1500万元,可连续租用10年,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设备使用后,每年可增加营业收入5000万元,增加经营成本3000万元。该公司的股票β系数为0.8,无风险利率为3%,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3%;该公司采用固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公司1年末预计发放的股利为0.98元/股,股利增长率为3%,股票市价为10元。筹资费用率为2%。
(1)&& 公司以普通股资本成本作为基准折现率,计算基准折现率(假设普通股资本成本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和股利增长模型法下的资本成本的平均数);
(2)&& 按折现总费, 用比较法作出购买或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决策。
(1)&&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下,普通股资本成本=3%+0.8×(13%—3%)=11%
在股利增长模型法下,普通股资本成本=0.98/[10×(, 1—2%)]+3%=13%
基准折现率=(11%+13%)/2=12%
(2)&& 计算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
购买设备的投资现值=11000(万元)
每年增加的折旧额=(1)/10=1000(万元)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折旧额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
=1000×25%×(P/A,12%,10)=1000×25%×5.(万元)
购买设备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现值
=1000×(P/F,12%,10)=0=322(万元)
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1.55—322=9265.45(万元)
计算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
=1500×(P/A,12%,10)=2=8475.3(万元)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
=1500×25%×(P/A,12%,10)=1500×25%×5.(万元)
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18.83=6356.47(万元)
所以应该租入设备。
专题四、营运资金管理
(一) 应收账款信用条件的决策(★★★ )
1、前景公司2008年A产品销售收入为126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250万元。2009年公司有两种信用政策可供选择:
甲方案信用条件为(2/10,1/30,n/90),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 000万元,将有50%的货款于第10天收到,10%的货款于第30天收到,其余40%的货款于第90天收到。估计只有最后一批货款有坏账风险,坏账损失率为5%,收账费用为20万元;
乙方案给予客户45天信用期限(n/45),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 800万元。货款将于第45天收到,其信用成本为50万元。前景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
(1)计算前景公司甲方案的下列有关指标: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③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金;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⑤坏账成本;⑥现金折扣;⑦采用甲方案的信用成本。
(2)计算下列指标:①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②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
(3)前景公司应如何决策?为什么?
(1)甲方案的有关指标计算: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50%+30×10%+90×40%=44(天)
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万元)
③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金=244.44×60%=146.67(万元)
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46.67×10%=14.67(万元)
⑤坏账成本=2000×40%×5%=40(万元)
⑥现金折扣=2000×(50%×2%+10%×1%)=22(万元)
⑦采用甲方案的信用成本=22+14.67+40+20=96.67(万元)
(2) 甲、乙方案的有关指标计算:
①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
=[2000×(1-60%)] -1800×(1-60%)=80(万元)
②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 80-(96.67-50)=33.33(万元)
(3)∵甲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大于乙方案& ∴该公司应采用甲方案。
2、B公司目前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公司拟改变现有的信用政策,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关数据如下:
2/10,1/20,n/30
年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
变动成本率
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
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
平均存货水平(件)
如果采用方案二,估计会有20%的顾客(按销售量计算,下同)在10天内付款、30%的顾客在20天内付款,其余的顾客在30天内付款。
假设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为10%;一年按360天计算。
(1)采用差额分析法评价方案一。需要单独列示“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差额”、“存货应计利息差额”和“税前损益差额”;
(2)采用差额分析法评价方案二。需要单独列示“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差额”、“存货应计利息差额”和“税前损益差额”;
(3)哪一个方案更好些?&&
(1)方案一
平均收现期
×30×0.8×10%
×60×0.8×10%
存货应计利息
10000×(5×0.8)×10%
15000×(5×0.8) ×10%
(2)方案二
平均收现期
10×20%+20×30%+30×50%=23
×30×0.8×10%
×23×0.8×10%=2024
存货应计利息
10000×(5×0.8)×10%
11000×(5×0.8) ×10%=4400
%×20%+%×30%
∵方案二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方案一增加的税前损益
∴方案二好
(二) 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保险储备的决策(★★)
1.星海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的促销很成功,估计年平均销量为5000件,每件售价为1000元,每件存货的年储存成本是100元,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件产品年持有成本为单位售价的20%,该新型产品的每件购买价格为500元,要求回答以下的问题:
(1)&& 计算公司该产品的经济订货量为多少?
(2)&& 若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是100件,公司预计的不同安全储备下的年缺货损失如下表所示,要求填写表中空格部分,并确定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为多少?
&&&&&&&&&&&&&&& 保险储备和预计的年缺货成本表&&&&&&&&&&&& 金额单位:元
预计的缺货损失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
(1)&& 经济订货批量= =200(件)
(2)&&&&&&&&&&&&&&&&&&&&&&&&&&&&&&&&&&&&&&&&&&&&&&&&&&&&&&&&&&&& 金额单位:元
预计的缺货损失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
100+20=120
100+40=140
100+60=160
60×=12000
100+80=180
80×=16000
所以合理的保险储备为20件,再订货点为120件。
2.大中公司每年材料需要量为40000单位,单位进价35元,购料时需付运送成本,每单位5元。每次订购的处理成本包括:人工3小时,每小时8元,变动杂费每人工小时7元;另外,固定杂费为每次5元,每年每单位的变动储存成本为材料取得成本的5%。依据经验,大中公司交货期间内,材料使用量的概率估计如下:
使用量(单位)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概率&&&&&&&&&& 0.6&&& 0.09 &&&0.08&& 0.05&&& 0.12&& 0.04&&& 0.02
若发生缺货,则每单位缺货成本为2.5元。
试求:(1)最佳进货批量(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2)最佳订货订购次数(计算结果只进不舍保留整数)。
(3)正常交货期间的再订货点。
(4)最佳保险储备量(即安全存量)。
(5)考虑保险储备最佳再订货点。
决策的相关成本: &
&&&&&&&&&&&&&&&&&&&&&&&&&&&&&&&&&&&&&&&&&&&& 单位(元)
(1)&&&&&&&&&&&&&&&&&&&&& 单位成本 &&&&&&&每次订购成本&&&&& 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购价&&&&&&&&&&&&&&&&&&&&&&&&&& 35
运费&&&&&&&&&&&&&&&&&&&&&&&&&&& 5
人工(3×8)&&&&&&&&&&&&&&&&&&&&&& &&&&&&&&&&&&&&&&&&&&&& 24
变动杂费(3×7)&&&&&&&&&&&&&&& &&&&&&&&&&&&&&&&&&&&&& 21
固定杂费&& &&&&&&&&&&&&&&&&&&&&&&&&&&&&&&&&&&&&&&5
变动储存成本[(35+5)×5%] &&&&&&&&&&&&&&&&&&&&&&&&&&&&&&&&&&&&&&&&2&&&&&&&& &&&&&&&&&&&&&&&&&&&
&&&&&&&&&&&&&&&&&&&&&&&&& &&&&40&&&& &&&&&&&&&&&&50&&&&& &&&&&&&&&&&&2&&&&&
Q= =1414(单位)(四舍五入)&
(2)交货订购次数= =29(次)&& (无条件进位)
(3)正常情况下的再订货点(交货期间平均需要量)
=0×0.6+400×0.09+450×0.08+500×0.05+550×0.12 +600×0.04+650×0.02=200(单位)&&&&&&&&&&&&&&&&&&&&&&&&&&&&&&&&&&&&&&&&&&&&&&&&&&&&&&&&&&&&&&&&&&&&&&&&&
(4)最佳安全存量的求解过程如下:
&&& &&&&&&&&&&&&&&&&&全年缺货与储存成本&&&&&&& &&&&&&单位(元)
&&&& 安全&&& 缺货&&& 每年&&& 缺货&&& 单位&&&&& 总缺货&&&&&&& 全年
&& 存量&&&&&&&&&&& 订购&&&&&&&&&&& 缺货&&&&&&&&&&&&&&&&&&& 储存&&&&&&&& 总成本
&& 水平&&& 概率&&& 次数&&& 单位&&& 成本&&&&& 成& 本&&&&&&& 成本&&&&&&& &&&&&&&&&&&&&
&& 200&&&&& 2%& ×& 29& ×& 250& ×&& 2.5& =&&&& 362.5
4%& ×& 29& ×& 200& ×&& 2.5& =&&&& 580
12%& × &29& ×& 150& ×& 2.5& =&& &&1305
5%& ×& 29& ×& 100& ×&& 2.5& =&&&& 362.5
8%& ×& 29& ×& 50&& ×&& 2.5& =&&&&& 290&&& &&&&&&200×2&&&&&&&&&&&&&&&&&
&&&&&&&&&&&&&&&&&&&&&&&&&&&&&&& 2900 &&&&&&&&400&& &&&&&&&3300
250&&&&&& 2%& ×& 29& ×& 200& ×&& 2.5& =&&& 290
4%& ×& 29& ×& 150& ×&& 2.5& =&&& 435
12%& ×& 29& ×& 100& ×&& 2.5& =&& 870
5%& ×& 29& ×&& 50& ×&& 2.5& =&&& 181.25 &&&&&&250×2
&&&& &&&&&&&&&&&&&&&&&&&&&&&&&&&&&&&&&&&&& &&&&&&&1776.25&&&&&&&&&&&& 500 &&&&&&&&2276.25
300&&&&&& 2%& ×& 29& ×& 150 &×&& 2.5& =&&&& 217.5
4%& ×& 29& ×& 200& ×&& 2.5& =&&&& 290
12%& ×& 29& ×& 50& ×&& 2.5& =&&&& 435&&&&&&&& 300×2
&&&&&&&&&&&&&&&&&&&&&&&&&&&&&&&&& &942.5 &&&&&&&&600&&&&&&&& 1542.5
350&&&&&& 2%& ×& 29& ×& 100& ×&& 2.5& =&&&& 145
4%& ×& 29& ×& 50&& ×&& 2.5 &=&&&& 145& &&&&&&&&&& 350×2
&&&&&&&&&&&&&&&&& &&&&&&&&&&&&&&&290&&&&&&& &&700 &&&&&&&&&&&990
400&&&&&& 2%& ×& 29& ×&& 50& ×&& 2.5& =&&&& 72.5&&&&&&&& 400×2
&&&&&&&&&&&&&&&&&&&&&&&&&&&&&&&&&&&&&&&&&& &&72.5&&&&&&&&&&&&&&& 800&&&&&&&&&&& 872.5
&&&&&&&&&&&&&&&&&&&&&&&&&&&&&&&&&& &&&&&&&&&&&&0&&&&&&&& 450×2
450&&&&&&&&&&&&&&&&&&&&&&&&&&&&&&&&&&&&&&&&& &&0& &&&&&&&900 &&&&&&&&&&&&900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最佳保险储备量为400单位的总成本872.5元为最低。
(5)考虑保险储备最佳再订购点:正常再订货点+最佳安全存量=200+400=600(单位)
专题五、销售预测及定价计算
1.&&&&&&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按0.6的平滑指数预测的今年4月份产销量为18500件。1-4的实际产销量和总成本资料如下:
总成本(元)
产销量(件)
要求:(1)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用平滑指数法预测5月份的产销量。
(3)利用成本性态模型和5月份的预测产销量,预测5月份的总成本。
(1)&&&&&& 高点坐标为(2),低点坐标为(1)
b=(0000) ÷ (00)=10(元/件)
a=×10000(或=×20000)=100000(元)
(2)&&&&&& 五月份预测产销量x=0.6×2.6) ×(件)
五月份预测总成本=×(元)
2.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现对20×9进行利润预测,相关资料如下:
(1)&& 预计明年A产品的产量为25000件,预计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为40元,变动期间费用为1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750000元,成本利润率计划达到15%;A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
(2)&& A产品20×6~20×8的销售单价分别为85元、92元和96元,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21000件和23000件;
(3)&& 假设该企业除消费税外,不存在其他流转税,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 由于A产品的销售进入成熟期,所以产销量能保持平衡。
(1)&& 根据资料(1),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计算A产品单价;
(2)&& 根据资料(2),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计算A产品单价;
(3)&& 利用上述计算结果,用算术平均法确定A产品单价,并计算20×9年预计的净利润;
(4)&& 该企业20×9年有可能接到一额外订单,订购5000件A产品,单价为65元,结合资料(1),为企业做出是否接受这一额订单的决策。(假设该企业生产能力能满足这一订单需求)
(1)A产品的单价=(00+40+10)×(1+15%)/(1-5%)=96.84(元)
(2)E1=[()/21000]/[(96-92)/92]=2.19
E2=[()/20000]/[(92-85)/85]=0.61
E=(2.19+0.61)/2=1.4
&& &&96×23000(1/1.4)
P =&&&&&&&&&&& &&&&&=90.45
&&& &&25000(1/1.4)
(3)A产品的单价=(90.45+96.84)/2=93.65(元)
2009年的税前利润=25000×(93.65-40-10)×(1-5%)-687.5(元)
2009年的净利润=×(1-25%)=(元)
(4)追加生产5000件的单位变动成本=10+40=50(元)
计划外A产品的单价=50×(1+15%)/(1-5%)=60.53(元)
因为额外订单单价高于按其变动成本计算的价格,所以应该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专题六、成本费用管理
(一)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期末原材料2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
(1)计算本期耗用量。
(2)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评价。
(3)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1)计算本期耗用量=0+0(公斤)
(2)材料价格差异=(1.6-1.5)×(元)
材料用量差异=(×6)×1.5=825(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50+825=1175(元)
其中:价格差异超支350元由采购部门负责;而用量差异825元则由生产部门负责。
(3)人工费用约当产量=450+40×50%-60×50%=440(件)
人工工资率差异=( -4)×(元)
人工效率差异=(×4)×4=136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420+(元)
2.资料: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卡&&&&&&& &&&&&&(产品A)&&&&
& 直接材料&&&&&&&&&&&&& 0.1(千克)×150(元/千克)&&&&&& 15元
& 直接人工&&&&&&&&&&&&& 5(小时)×4(元/小时)&&&&&&&&&& 20元
& 制造费用:
& 其中:变动费用&&&&&&& 6000元/1000件&&&&&&&&&&&&&&& 6元
&&&&&&& 固定费用&&&&&&& 5000元/1000件&&&&&&&&&&&&&&& 5元&&&&&&&&&&&&&&&&&&&&&&&&&&&&&&&&&&&&& &&&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46元&&&&&&&&&&
&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 直接材料&&&&&&&&&&&&& 0.11(千克)×140(元/千克)&&&&& 15.4元
& 直接人工&&&&&&&&&&&&& 5.5(小时)×3.9(元/小时)&&&&&& 21.45元
& 制造费用:&&&&&
& 其中:变动费用&&&&&&&& 4000元/800件&&&&&&&&&&&&&&&&& 5元
&&&&&& 固定费用&&&&&&&& 5000元/800件&&&&&&&&&&&&&&&&& 6.25元&&&&&
&&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48.10元&&&&&&&&&&&&&&&&&&&&&&&&&&&&&&&&&&&&&&&&&&&&&&&&&&&&&&&&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4)采用二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5)采用三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 =(800×0.11)×(140-150)= -880(元)
&&&&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 =(800×0.11-800×0.1)×150= 1200 (元)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880)+ (元)
&&& &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下降880元;由于材料实际数量高于标准数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320元,为不利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 =(800×5.5)×(3.9 - 4)= - 440(元)
&&&&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 &&&&&&&&&&&&&&&= ( 800×5.5 - 800×5 )×4= 1600(元)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 + 人工效率差异
&&&&&&&&&&&&&&&&&&&& = (- 440)+ 1600 = 1160(元)
&&& 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为不利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 = (800×5.5)×
&&&&&&&&&&&&&&& = - 128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 = (800×5.5-800×5)×1.2= 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 = (- 1280 + 480 )= - 800(元)
& 由于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下降1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净下降800元,为有利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分析法):
&&&& 预算产量标准工时=00(小时)
&&&&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5=4000(元)
&&&&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5000(元)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 5000-(1×5000) = 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 =()×1 = 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 + (元)
&&& 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为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生产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额1000元。
(5)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0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5)×1 = 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 &&&&&&&=(800×5.5-800×5)×1 = 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0 + 600 +400 = 1000 (元)
由于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分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其中产量差异超支600元,效率差异超支400元,两者形成的不利差异1000元。
(二) 责任成本的计算(★)
1、某车间其四月份的成本预算资料如下:可控成本总额为20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00000元;不可控成本为150000元,全部为固定成本,预算产量为10000件。四月份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可控成本为205000元;不可控成本为180000元,实际产量为11000件。&&&&&&&&&&&&&&&&&&&&&&&&&&& &&&&&&&&&&&&&&&&&&&&&&&&&&&&&&&&&&&&&&&&&&&&&&&&&&&&&&&&&&
要求:(1)若该车间为成本中心: ①计算预算单位变动成本 ;②计算其责任成本变动额和变动率 ;③简要评价该车间成本控制业绩。
(2)若该车间为利润中心,内部转移价格为每件50元/件,计算利润中心负责人的可控利润和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
(1)①预算单位变动成本=(000)/10000=10(元)②实际产量的预算成本=×(元)责任成本变动额=000=-5000(元)责任成本变动率=-=-2.38%③该车间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控制业绩较好。(2) 利润中心负责人的可控利润=11000×50 – 5000(元)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000=165000(元)
2、高盛公司下设&A、B两个投资中心。&A投资中心的投资额为2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5%;B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为17%,剩余收益为20万元;高盛公司要求的平均最低投资利润率为12%。高盛公司决定追加投资100万元,若投向&A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利润20万元;若投向&B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利润15万元。
(l)计算追加投资前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
(2)计算追加投资前B投资中心的投资额;
(3)计算追加投资前高盛公司的投资利润率;
(4)若&A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剩余收益;
(5)若&B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投资利润率。
(l)计算追加投资前&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
A投资中心的利润额=200×15%=30(万元)
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30-200×12%=6(万元)
(2)计算追加投资前&B投资中心的投资额
B投资中心的利润额=投资额×17%
B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投资额×17%-投资额×12%=20(万元)
投资额=20/(17%-12%)=400(万元)
(3)计算追加投资前高盛公司的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200×15%+400×17%)÷(200+400)=16.33%
(4)若&A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200×15%+20)-(200+100)×12%=14(万元)
(5)若&B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400×17%+15)÷(400+100)=16.6%
专题七、收益分配
(一) 收益分配政策的安排(★)
某股份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万股,该公司2008年的税后利润为300万元,发放的现金股利为4.8元。2009年的税后利润为500万元。该公司准备在20010年再投资250万元,资本总额为10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为6000万元,长期负债资金为4000万元。目前的资金结构为最佳资金结构。要求:
(1)如果该公司采用剩余政策,则其在2009年每股的股利为多少?
(2)如果该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则其在2009年的每股股利为多少?
(3)如果该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则其在2009年的每股股利为多少?
(1)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设定目标资金结构:
权益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60%
负债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40%
目标资金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250×60%=150(万元)
用于股利发放的剩余盈余为500-150=350(万元)
2009每股发放的现金股利为:350÷30=11.67(元)
(2)采用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将会显著地、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所以2009年每股发放的股利应该和2008年每股发放的股利相等,2009年每股发放的现金股利为4.8元。
(3)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采用固定股利比例政策时,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政策,所以计算如下:
2008年每股收益为300÷30=10(元)
2008年每股股利占每股收益的比例为:4.8÷10=48%
2009年发放的股利总额为:500×48%=240(万元)
2009年每股发放的股利为:240÷30=8(元)
(二) 股利分配与股票分割(★)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股东权益项目资料如下:股本—普通股(每股面值2元,200万股)&&&&&& &400万元资本公积 &&&&&&&&&&&&&&&&&&&&&&&&&&&&&&&&&&&&160万元未分配利润 &&&&&&&&&&&&&&&&&&&&&&&&&&&&&&&&&&84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 &&&&&&&&&&&&&&&&&&&&&&&&&&&&&&1400万元公司股票的每股现行市价为35元。&& 要求:计算回答下述3个互不关联的问题。&& (1)计划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2元。计算完成这一方案后的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 (2)如若按1股拆为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计算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普通股股数。&& (3)假设利润分配不改变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不变),公司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新股数发放现金股利,且希望普通股市价达到每股30元,计算每股现金股利应是多少? &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股利分配和股票分割(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数=200×(1+10%)=22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2× 220=44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 160+(35-2)×20 = 820(万元) &&现金股利= 0.2×220 = 44(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 840-35×20-44 = 96(万元)
注:我国目前的账务处理如下: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 (万元)&&
现金股利=0.2 ×220=44(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840-2×20-44=756(万元)
(2)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数=200× 2=400(万股)
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1 × 400=40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资本公积=16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润=840(万元)
(3)分配前市净率=35/()=5(倍)&
每股市价30元下的每股净资产=30/5=6(元)
每股市价30元下的全部净资产=6 × 220=1320(万元)
每股市价30元时的每股现金股利=()/220 =0.36(元)
说明:第一问注意发放股票股利按市价水平发放,市价超过股本的差额作资本公积处理。第三问先求出发放股票股利前的市净率。计算股价为30元时的每股净资产及净资产总额,将目前的净资产总额减去维持股价30元水平的净资产的差额就是可以发放的总现金股利,再除以股数就可计算每股现金股利。
专题八、税务管理
1.某企业(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备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乙,房地产公允市价为2000万元,城建税税率及教育费附加征收率分别为7%和3%,营业税税率为5%,印花税税率为0.05%。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将房地产按照2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企业;另一种是将房地产作价2000万元投入乙企业,然后将持有的股权以2000万元转让给乙企业的母公司。
&&& 要求:
&&& 站在节税减负角度,分析哪种方式更合适(不考虑土地增值税)。
& 方案1:企业直接销售房地产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000×5%×(1+7%+3%)=110(万元)
&& 应交印花税=%=1(万元)
&& 合计应交税金及附加=110+1=111(万元)
方案2: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然后转让其股权房产投资时应交印花税=%=1(万元)
&&& 股权转让时应交印花税=%=1(万元)
&&& 合计应交税金及附加=1+1=2(万元)
&&& 所以,从节税减负角度看,企业采用第二种投资方式更合适。
2.某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山东和山西设销售代表处。把山东代表处设为分公司。根据企业财务预测:今年山东代表处将盈利500万元,而山西代表处由于竞争对手众多,今年将暂时亏损20万元,今年总部将盈利5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1)&& 计算把山西的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时,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2)&& 计算把山西和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子公司形式时,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3)&& 分析哪种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1)今年公司应缴所得税=(-20)×25%=1370(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的所得税总额=1370 + 0 =1370(万元)
(2)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25%=1375(万元)
山西代表处今年亏损,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1375 + 0 =1375(万元)
(3)通过上述计算可知,把山西的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3.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适用税率25%。假定每销售100元(含税价,下同)的商品其成本为70元(含税价),购进货物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拟采用以下三种方案中的一种:
方案1:商品8折销售(折扣销售,并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方案2:购物满100元,赠送20元的商品(成本14元,含税价);
方案3:对购物满100元的消费者返还20元现金。
假设企业单笔销售了100元的商品。
(1)&&&&&& 计算方案1的应纳增值税、应纳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下同)
(2)&&&&&& 计算方案2的应纳增值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3)&&&&&& 计算方案3的应纳增值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4)&&&&&& 从税后净利润的角度分析,哪个方案更好。
(1)&& 应纳增值税=100×80%/(1+17%)×17%-70/(1+17%)×17%=1.45(元)
&销售利润=100×80%/(1+17%)-70/(1+17%)=8.55(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55×25%=2.14(元)
&税后净利润=8.55-2.14=6.41(元)
(2)&& 应纳增值税=(100+20)/(1+17%)×17%-(70+14)/(1+17%)×17%=5.23(元)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0/(1—20%)×20%=5(元)
企业利润总额=100/(1+17%)-(70+14)/(1+17%)-5=8.68(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00/(1+17%)-70/(1+17%)]×25%=6.41(元)
税后净利润=8.68-6.41=2.27(元)
(3)&& 应纳增值税=100/(1+17%)×17%-70/(1+17%)×17%=4.36(元)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0/(1-20%)×20%=5(元)
&企业利润总额=100/(1+17%)-70/(1+17%)-20-5=0.64(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00/(1+17%)×17%-70/(1+17%)×17%=4.36(元)
&税后净利润=0.64-4.36=-3.72(元)
(4)&& 从税后净利润的角度分析,第一个方案最好。
4.某公司新投资一个项目,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300000元,预计使用5年,项目期限也是5年,残值率为10%。企业预计前三年急需资金,财务负责人希望能从折旧方面考虑尽量减少这三年的应纳所得税(税率为25%,年末抵税),假定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 要求:从减免税角度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考虑时间价值,折现率为15%)。
&&& 已知:(P/A,15%,3)=2.2832;(P/F,15%,1)=0.8696;(P/F,15%,2)=0.7561;(P/F,15%,3)=0.6575
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
每年折旧额为300000×(1—10%)/5=54000(元)
每年折旧抵税=5500(元)
折旧抵税现值之和=13500×(P/A,15%,3)=12=30823.2(元)
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一年折旧额为/5=12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0000)×2/5=72000(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72000)×2/5=43200(元)
三年折旧抵税现值总额
=%×(P/F,15%,1)+72000×25%×(P/F,15%,2)+43200×25%×(P/F,15%,3)=.×0.×0.6575
=46798.8(元)
如果采用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额为300000×(1—10%)×5/15=9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300000×(1—10%)×4/15=72000(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00000×(1—10%)×3/15=54000(元)
三年折旧抵税现值总额
=90000×25%×(P/F,15%,1)+72000×25%×(P/F,15%,2)+54000×25%×(P/F,15%,3)=26+11+15=42052.05(元)
通过计算可知,最优的折旧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5.某企业现有一项目需投资100万元,项目寿命期为4年,预期第一年可获得息税前利润50万元,以后每年增加4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项目所需资金有80%通过银行取得,借款年利率为10%。目前有四种计息方式可以选择:
方案1: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方案2:复利年金法,每年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已知:(P/A,10%,4)=3.1699);
方案3:每年等额还本,并且每年支付剩余借款的利息;
方案4: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站在税务角度分析,哪种方式更合适?
方案1:复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年初所欠&&&&&&&&&& 金额
当年所还金额
当年所欠金额
当年投资收益
当年税前利润
当年应交&& 所得税
方案2:复利年金法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年初所欠&&&&&&&&&& 金额
当年所还金额
当年所欠金额
当年投资收益
当年税前利润
当年应交&& 所得税
说明:100×80%÷(P/A,10%,4)=80÷3.
方案3:每年等额还本,并且每年支付剩余借款的利息的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年初所欠&&&&&&&&&& 金额
当年所还金额
当年所欠金额
当年投资收益
当年税前利润
当年应交&& 所得税
说明:每年的等额还本金额=100×80%÷4=20(万元)
方案4:每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年初所欠&&&&&&&&&& 金额
当年所还金额
当年所欠金额
当年投资收益
当年税前利润
当年应交&& 所得税
结论:站在税务角度分析,由于方案1的税负量轻,因此,方案1更合适。
专题九、财务分析与评价
(一)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
1.大宇公司2009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2600万股(每股面值1元)。6月30日增发新股(普通股)964万股。2009年税前利润2300万元,所得税率33%。本年按增发后的普通股发放股利891万元。年末股东权益8910万元(已扣除股利),股票市价8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大宇公司2009年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留存收益比率和市净率。
当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6÷12=3082(万股)
每股收益=2300×(1-33%)÷(元/股)
每股净资产==2.50(元/股)
市盈率=8÷0.5=16(倍)
每股股利=891÷()=0.25(元)
股利支付率= 891/[2300×(1-33%)]=57.82%
留存收益比率=1-57.82%=42.18%
市净率=8÷2.5=3.2(倍)
2.ABC公司是上市公司,本年利润分配表及年末股东权益的有关资料如下:
净利润      &&&&&&&& 2100万元
股本&&&&&&&&&&&&&&&&& 3000万元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400万元
面值&&&&&&&&&&&&&& &&&&&&&&1元
可供分配利润&&&&&&&&&&&&&&& 2500万元
每股市价&&&&&&&&&&&&&& 10.5 元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00万元
年末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3000万股
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2000万元
资本公积&&&&&&&&&&&&& 2200万元
减: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0万元
盈余公积&&&&&&&&&&&& 1200万元
已分配现金股利&&&&&&&&&&&&& 1200万元
未分配利润&&&&&&&&&&& 600万元
未分配利润&&&&&&&&&&&&&&&&& 600万元
所有者权益总计&&&&&&& 7000万元
(1)计算普通股每股收益;
(2)计算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和留存收益比率;
(3)计算每股净资产、市净率;
(4)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1)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数
==0.7(元/股)  (2)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10.5÷0.7=15(倍)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
==0.4(元/股)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
=0.4÷0.7=57.14%
留存收益比率=(每股收益-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0.7-0.4)÷0.7=42.86%
(3)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
==2.33(元/股)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10.5÷2.33=4.51(倍)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所有者权益
&&&&&&&&&&&&&&&&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 ==0.7÷2.33=30%
(二) 综合财务指标的分析(★★★)
A公司2008年度部分财务比率如下:
资产负债率50%
应收账款周转率=7.4
存货周转率=4.2
固定资产周转率=2.48
销售净利率=6.6%
总资产净利率=12%
该公司2009年度部分财务数据如下:
(产权比率=1.5)
平均存货        60000元
平均应收账款      40000元
平均固定资产      120000元
销售毛利(销售毛利率30%)  90000元
净利=21000元
(1)2009计算年度有关财务比率;
(2)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说明指标变动的趋势及原因。
(1)计算2009年度有关财务比率:
①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5
即平均负债额/(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1.5
因为平均资产总额=200000元
所以平均负债总额=200000-[200000/(1.5+1)]=120000(元)
资产负债率=000×100%=60%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1/(1-60%)=2.5
②销售毛利=90000元
销售毛利率=30%
销售收入=90000÷30%=300000(元)
存货周转率=300000×(1-30%)/6
应收账款周转率=00=7.5
固定资产周转率=00=2.5
销售净利率=000×100%=7%
总资产周转率=000=1.5
总资产净利率=7%×1.5=10.5%
(2)用杜邦分析体系说明年度指标变动的趋势及原因:
①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2008年:12%×1/(1-50%)=24%
2009年:10.5%×2.5=26.25%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度的权益净利率比2008年度上升了,主要原因是资金结构改变,负债比率提高所致,但是由于资产净利率的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收益的提高。
②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12%/6.6%=12%
2009:7%×1.5=10.5%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度资产净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资产使用效率下降。
③进一步分析资产周转率如下表所示: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通过具体分析2009年度资产使用效率下降的原因,是存货周转速度减慢导致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减慢,需要加强存货管理,进一步对存货结构以及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专题十、综合专题
1.&&&&&& 已知:某上市公司现有资金20000万元,其中:普通股股本7000万元,长期借款12000万元,留存收益1000万元。普通股成本(必要报酬率)为10%,长期借款年利率为8%,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拟通过再筹资发展一个投资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项目投资额为4000万元,经过逐次测试,得到以下数据:当设定折现率为14%和15%时,项目的净现值分别为9.8936万元和-14.8404万元。
资料二:项目所需资金有A、B两个筹资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平价发行票面年利率为12%,期限为3年的公司债券;
B方案:增发普通股,普通股资本成本率会增加两个百分点。
资料三:假定筹资费可忽略不计,长期借款和公司债券均为年末付息,到期还本。
(1)&&&&&& 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2)&&&&&& 分别计算项目A、B两个筹资方案的资本成本。(不考虑时间价值)
(3)&&&&&& 计算项目分别采用A、B两个筹资方案再筹资后,该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成本=普通股成本)
(4)&&&&&& 根据再筹资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项目的筹资方案做出决策。
(5)&&&&&& 以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基准折现率,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
(1)&& 项目的内部收益率=14%+9.6+14.8404)×(15%-14%)=14.4%
(2)&& A筹资方案债券的资本成本=12%×(1-25%)=9%
B筹资方案普通股的资本成本=10%+2%=12%
(3)&& 按A方案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0%×+8%×(1-25%)×+9%×=7.83%
按B方案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2%×()/ 24000+8%××(1-25%)=9%
&&& ( 4 )& 因为,按A方案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7.83%低于按B方案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所以,应该采纳A筹资方案。
(5)由于项目的内部收益率14.4%高于基准折现率7.83%,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去年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销售量为10万件,比历史最低年份的销售量多3万件;资金占用总额为300万元,比历史最低年份的资金占用多54万元。甲产品单位售价10元,变动成本率60%,固定成本总额15万元,利息费用5万元, 所得税税率33%,每股收益1.5元。计划期预计甲产品的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销售量将减少10%。
要求:(1)计算该企业计划期息税前利润、净利润以及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2)计算计划期销售量下降时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每股收益变动率以及计划期的每股收益。& (3)采用高低点法预测计划期的资金占用量。
(1)计划期销售量=10×(1-10%)=9(万件)&单位变动成本=10×60%=6(元)计划期息税前利润=9(10-6)-15=21(万元)净利润=(21-5)×(1-33%)=10.72(万元)
DOL=10(10-6)/[10(10-6)-15]=40/25=1.6
DFL=25/(25-5)=1. 25
DTL=1.6 × 1. 25 = 2
(2)去年息税前利润=10(10-6)-15=25(万元)息税前利润变动率=(21-25)/25=-16%,即计划期息税前利润降低16%。
因为:DOL=1.6
所以:预计销售减少10%,则计划期息税前利润降低16%。因为:DTL=2
所以:则计划期每股收益降低20%。
则:计划期每股收益=1.5×(1-20%)=1.2(元)
(3)b=54/3=18(元);a=300-18×10=120(万元)Y=X计划期资金占用量=120+18×9=282(万元)
3、某公司现有资产1000万元,该公司权益乘数(期末数)为2,目前的资本结构公司认为是理想的并将继续保持下去,现有权益资本均为普通股,每股面值50元,负债平均利率10%。其它有关资料如下:& (1)年初未分配利润-140万元(已过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
(2)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变动成本率50%,固定成本950万元;(3)所得税率40%;
(4)分别按10%、5%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5)下年度计划投资2000万元;
要求:(1)计算按10%、5%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2)按剩余股利政策确定该公司当年应否发放现金股利。(3)如不考虑资本结构,假设上述2000万元的投资中所需权益资本的部分与可用于投资的税后利润的差额部分,全部通过发行普通股票取得(按面值发行)或者全部发行长期债券取得(年利率12%),求两种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4)在(3)的基础上,预计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在考虑财务风险条件下,哪种方式筹资更为有利?说明理由?
(1) 2=1÷(1-资产负债率)&& 解得:资产负债率=50%
权益资本=1000×(1-50%)=500(万元) &&&负债资本=500(万元)
普通股数=500万元÷50元=10(万股)
当年税后利润=(×50%-950-500×10%)×(1-40%)=900(万元)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900-140)×10%=76(万元)&&&&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900-140)×5%=38(万元)
(2)可用于投资的税后利润=900(万元)
下一年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00(万元)&&&
& 因为900万元 & 1000万元,故不能发放现金股利。
(3)增发股票数=()÷50=2(万股)
设息税前利润为x时,当两种筹资方式不存在每股收益的差别时:
(x-500×10%)×(1-40%)÷(10+2)=(x-500×10%-100×12%)×(1-40%)÷10&&&&&&&&
解得:息税前利润=122(万元)
(4)股票筹资每股收益为:(100-50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益活动筹资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