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魔方与平安陆金所和平安关系的关系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前位置: &
9804人阅读 23人回复
微信扫一扫看帖、分享更快捷
在线时间28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724942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2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UID1724942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陆金所是个骗局!!!!!!!!!!!!!!!!!!!!!!!!!!!!!!!!!!!!!!!!!!!!!!!!!!!!!!!!!!!!!!!!!!!!!!!!!!!!!!!!!!!!!!!!!!!!!!!!!!!!!!!!!!!!!!!!!!!!!!!!!!!
请登录后再回复!
在线时间692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688807性别男帖子积分6516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UID1688807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458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08708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2396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高中二年级, 积分 23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4 积分
UID108708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在线时间18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791254性别保密帖子积分2303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UID2791254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971198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幼儿园托班, 积分 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UID2971198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回复:陆金所是个骗局
怎么骗你的
在线时间1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970950性别保密帖子积分46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幼儿园中班, 积分 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UID2970950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在线时间182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积分6590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二年级, 积分 65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0 积分
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在线时间182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积分6590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二年级, 积分 65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0 积分
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什么意思?
在线时间182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积分6590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二年级, 积分 65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0 积分
UID2079356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在线时间2333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52UID2417953性别男帖子积分20622阅读权限255注册时间
UID2417953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255注册时间
什么情况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精彩看台热门推荐:
品牌广播台
客户端达人
颁发给使用合肥论坛手机客户端的网友
鼓励积极发帖的网友,合论的精彩需要你们来创造!理财魔方8月策略沟通会精华
8月份回顾--波动大
l 整个市场波动较大,美国政局不稳引起的比较大的波动,A股,港股无一幸免,黄金表现稳健,理财魔方最大回撤3%,各级别收益率表现一般,各级别-0.2%
l 最新的千人千面,每人不一样,不用择时,买入都是市场当时最佳组合配置,降低调仓交易费率,没必要等待调仓信号
l 各个市场波动相当,系统没有给出调仓信号
l 尽可能降低调仓,降低交易费率
9月预测--平稳
A股:相对平稳
l 美股:市场相对观察期,战术配置(短期看涨,高频观察,损失&交易成本=&调出,系统监测市场,自动给出进出信号)
n 企业大部分盈利比较出色
n 特朗普减税政策落实不确定
l 港股:战略性(长期看涨)
l 黄金:值得买入,平抑波动性
1.创业板为啥不增配,美股为啥不减配,H股高了为啥不赎回?
本质是追涨杀跌,现在系统测算的他们都是短期的,非趋性的走势(创业板上涨,美股,港股下跌都是)
2.8月份买入,亏损,随即撤出?
不在市场里感觉不到市场温度,市场时时在变化,理财魔方通过资产配置降低波动率,个人感知到时候都是走势的尾期。
3.&&千人千面调仓机制
a)&&&个基金调出,如之前调出长信量化先锋&&&&&&&&&&&&&&&&&&&&&&&&&&&
未来一,二个月发生概率低
b)&&大类比例调整(多见,每日累计,给出评分)&&&&&&&&
未来一,二个月发生概率低
c)&&&风险控制事件(某类资产风险大比例提升)&&&&&&&&&&&&&
有可能发生在美股上
最近调仓相对比较准
现场反馈问题
1.每类资产都跑赢通胀
2.理财魔方后端模型,主动投资策略。对比余额宝
商业机密,拆不开,看不懂
浮动收益,长期收益好
3.听说社保基金会在港股投资,恒指可能会上涨?
有优势自然吸引
4.若全球市场都不景气的情况下,魔方会否主动提醒高风险等级组合的用户调低自已现有组合的风险等级?
会,如今年4月份全部整体下调
5.现有智投平台很多 很多正在开发 资金进入越来越多 这样会不会导致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 目前的策略是否提前设置这些方面的量化因子?
8%-10%平均,A平均19%,魔方有超额收益,有可能降低
6.马老师,咱们业绩比较基准换了上证了,请解释下吧?
客观理性的比较,之前沪深300,现在比较我上证指数,符合大众的认知
7.马老师,如果牛市的时候我们赚够了了收益,需要退出市场止盈么?
无需止盈,魔方解决,买入,卖出无需择时
8.马老师,有的人建议说可以配置风险等级最高的,然后自己配置货币基金对冲风险,这样可行吗?因为组合里的货币基金和债券收益不算太高
魔方已经解决
9.为什么不配置私募基金,为什么不配置对冲基金
私募起点高
以后对大资产客户会有
公募基金不差
10.我对于魔方的投资比较信任,未来可以自动帮客户调仓吗?
& & 法律不准许
11.花在理财魔方的资金,占总资产多少比较合适?
&& 年龄,近期规划(教育,养老,日常支出),收入预期,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一定之规
12.是否考虑日后纳入美股reits 印度指数 越南指数投资
a)魔方有18大类资产
b)稳定的趋势才会配置
13.现有子基金 在申赎成本 管理费 托管费 冲击成本 调仓成本方面是否最优化 业绩
有过,可以看一个公众号,还没有发,群里的,不知道是不是
http://mp./s?__biz=MzIwMzYyMjkwNg==&mid=&idx=1&sn=0db0b367dd5dde6ff1d73cf5&chksm=96cdda19a1ba530fc8994d12a5a6bed99501bc401d0ff6d32f3f9a853&mpshare=1&scene=1&srcid=0824yQL22uOgIWpkiEPlGWuX#rd
直通车:长按下面二维码可下载理财魔方APP,国内领先的智能投顾平台,通过盈米财富(证监会批准基金销售机构),安全有保障。懒人理财之路,赚取稳稳的幸福,2015年股灾至今,最大回撤-10%,赚取A股平均年化19%的平均收益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独家研究 | 当理财遇上科技,产品会怎样?
当金融遇上互联网之时,便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出现了许多概念。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Fintech),再到最近的理财科技(Wealthtech)和科技金融(Techfin)。在科技的主导下,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数字化资产配置等产品开始出现。追捧之下,随之而来的是些许质疑,投资人的理财方式是否真的因为科技发生改变,大数据真的犹如魔法使产品焕然一新?
一、概念和产品,一个都不能少
互联网金融,在最近几年一直很热,受到各方追捧的概念。2016年,更有科技感的金融科技(Fintech)进去大众的视野,被频频提及。随后,陆金所提出了理财科技(Wealthtech)的概念,蚂蚁金服将自身定位于(Techfin)。无论概念怎么变化,可以从中看出共通之处,科技的分量不容小觑。
新产品和新概念常常相辅相成。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个性化推荐、数字化资产配置、智能资产配置等,跳出各家公司推出产品时的名称不同,可以看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技术,已被运用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中,投资人购买的产品,已有智能和个性化的雏形。
二、传统和新秀,纷纷偏爱大数据
总的来说,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第三方创业公司、基金代销公司和有媒体属性的公司等,都开始尝试将积累的金融产品数据、用户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运用到金融产品设计和推广当中。
其中,互联网金融公司对科技和大数据在产品中的运用探索热情较高。例如,陆金所、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和璇玑等,都推出了智能化和数字化产品。同时,第三方创业公司,例如,蓝海智投、拿铁财经、弥财等进入智能投顾市场已经有段时间。此外,雪球和金融界,通过论坛和新闻积累用户和相应的大数据,推出智能投顾产品。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盈米和好买,也以基金为主要配置,推出了机器人理财产品。传统金融机构中,招商银行、广发证券、平安证券的智能资产配置系统有较大的知名度。
三、基金——资产配置方案的绝对主角
从各家公司推出的资产配置方案来看,仍以基金作为主打产品。浅析基金成为首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可供选择的基金种类较多,交易数据量大而规范,有利于建立模型。同时,基金几乎能够覆盖到不用风险偏好的人群,被投资人接受的程度高。但是,即使都是定位基金的产品,部分公司主推国内基金,部分公司主推海外ETF和QDII。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平台由于自身或者合作机构参与了固收产品或者P2P产品开发,在推荐基金的同时,也会建议用户配置部分这类资产。
四、亮点和新趋势在哪里?
在将科技运用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关于部分公司炒概念,智能投顾不智能的质疑声从未停止过。值得庆幸的是,可以看到,部分产品开始有一些新亮点。
1、场景化是趋势
在传统的投资顾问中,确认用户的投资期限、年龄和资金用途是非常重要的流程。早期的智能投顾产品,通常是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测试投资人的偏好。近期的产品中,开始融入了场景。然而,在未来一个时点的资金用途,对资产配置方案的资金投向有很大关系。例如,子女较小时,为子女规划的教育资金可以投向一些期限较长的资产。退休养老金的资金,必定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例如,蛋卷基金的 “蛋卷家族理财计划”,推出了七类组合计划,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调整基金的种类,并根据年龄增长而调整。再如,陆金所的梦想理财产品,根据用户的资金用途,设计了买房、结婚、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四种场景,用户在选择了场景以后,再根据投资期限和金额、风险偏好测评等,得到推荐的资产配置方案。
2、千人千面,用户有画像
千人千面,最初是针对淘宝买家推出的精准营销方案。时间线再往前走,亚马逊利用户行为数据,针对用户喜好实现产品的精准推送,在业界早是名声大振。注册信息、网页浏览记录、产品购买记录、用户在集团其他子公司和合作机构留下的信息等,构成了用户画像。数据越多维度越广,刻画的用户画像越细致。例如,蚂蚁聚宝能够根据用户的资产情况、个人属性、浏览记录等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资讯;陆金所则利用了集团优势,结合平安集团内部子公司、陆金所自身和第三方大数据,描绘用户画像,以求实现千人千面。
智能投顾刚刚在国内兴起之时,各平台更多聚焦在如何使用大数据建立量化模型,对金融产品的交易数据很是重视。之后,部分平台开始研究用户的行为数据以求方案更加个性化。当然,在现阶段,交易数据仍是各家公司主要的数据来源,用户行为数据的使用尚在初级阶段,以数据积累为主,但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3、动态更新,使产品更个性化
交易数据的更新、投资人行为数据的变化、投资人年龄和资产状况的改变都可能使的产品。早期的智能投顾类产品,在给出资产配置方案以后,少以做到动态更新资产配置方案,实际上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行为的改变,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是大数据金融产品设计和精准营销的优势。近期的产品中,理财魔方、拿铁财经等已经开始在动态更新方案上做出尝试。
再例如,陆金所的KYC 2.0系统,会根据用户不断积累的投资行为等数据对指标及参数进行自动调整,通过用户的“坚果财智分”反映用户风险承受能力。而且,该系统能够根据客户投资经验的累积、投资知识的学习等动态更新测评结果,从而动态调整用户可以购买的产品。
五、面临的问题和一些挑战
1、合规先行,牌照不可或缺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业务都需在合规下进行,而拥有相关牌照又是业务合规的关键。例如,陆金所、京东金融、蚂蚁聚宝等,均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基金代销牌照。
在今年5月初有新闻报道,称监管层以现场调研为名,对涉及智能投顾业务的多家券商进行检查。在本次检查之前,证监会曾表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注册取得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可以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证监会将依法予以查处。
2、投资人的理财习惯,不易改变
投资人的理财习惯,是长期建立并且不易改变的。从目前来看,投资人更偏向于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并且对产品收益出现的波动,承受能力较低。因此,部分产品往往过分在意短期收益率和流动性,其出发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用户参与投资。这样单纯以成交规模为导向的资产配置方案,容易忽视用户的真实需求、长远目标以及用户的偏好。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财不外露,也使得单一平台难以了解投资人的真是财务状况。故而,由于无法全面认识投资人,部分平台推出的产品,可能与用户的真实需求存在偏差。
3、产品仍需时间检验
回测易,实盘难。回测面对的是过去,实盘在挑战的是未来。各家平台给出的资产配置方案中,通常可以看到在该种方案下的历史数据走势。如果简单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以期未来完全保证该方案下的收益率,未免显得太过简单。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实盘和之前的回测,出现较大差距。此外,用户行为与推荐产品的关系,需要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来支撑。
换句话说,现在各平台推出的产品,经历的时间都较短,投资人还无法通过一个较长时间段来考量产品是否优质。作为投资人,如果对方案不信任,则难以将大量资金在较长时间段按照方案配置资产。平台推出的产品尚未经过时间检验,较好的赢得投资人信任,是大数据驱动的资产配置方案面临的一大难题。
科技使互联网金融产品变得更智能更个性化,这点理应得到肯定。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产品仍处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初级阶段,离成熟产品仍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诚然,部分打着科技的名义炒概念的公司和产品,使得科技在理财中的作用,受到一些质疑。我们仍需要看到,科技主导下的理财产品设计和营销,已经不断做出的新尝试和闪现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理财魔方马永谙:投资者赔钱 基金从业人员都应感到羞愧
理财魔方马永谙:投资者赔钱 基金从业人员都应感到羞愧
国际金融视野
金融界网站3月25日讯 金麟2017第四届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年会3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教室举办。理财魔方合伙人马永谙作了主题演讲《FOF在智能投顾中的运用》, 马永谙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智能投顾要解决什么问题、智能投顾领域FOF的流程、FOF智能投顾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马永谙认为,基金领域每个从业人员都有义务感到羞愧,因为确实没有把让客户赚钱的目标实现。专题:金麟2017第四届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年会以下是文字实录马永谙:我在FOF这个领域做了将近十年,FOF这个领域是一个冷门的领域,我把之前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叫《FOF管理手册》,结果写完以后我去找出版社的时候,出版社说这个写得太生僻了,这个领域也没人懂,我们都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去年这个行业突然进入了一个非常热门的,我的书很快就卖完了,我原来的书定价是不到20块钱,盗版已经卖到了200块钱。我从2014年转入智能投顾领域,我目前在做一家公司叫理财魔方,是这家公司的合伙人。有人问我说,你在FOF这个领域坚持了十年,后来离开了这个行业?我没有离开,因为智能投顾投资方的基本的理念和方式还是FOF,不过是在后端的客户服务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我想讲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智能投顾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现实,或者在理财行业有一个什么样尴尬的现状存在;第二部分讲一讲在智能投顾领域FOF的流程,我特别赞成丁总说的一句话,在FOF里面,得体系者得天下。FOF和传统的资产管理差异在于,传统的资产管理可以边干边想,先干再想;但是FOF如果没有想明白,你连FOF是什么都不知道。第三个部分是讲一下在FOF智能投顾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一些解决了,有一些还没有解决,希望提出来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个交流。但是今天时间有限,我主要讲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体系的部分因为今天的专家都非常多,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因为FOF的体系最终会走向趋同,这是我的一个的理念。我们现在讲第一部分,智能投顾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或者说FOF在智能投顾里面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因为一个新的理财模式出现,一定是希望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我们在FOF这个行业里头,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这边的这两幅图,这边是公募基金过去的收益率的情况,上午有嘉宾也谈到这个,大家都说理财行业总体上来说不算成功,因为理财行业最终的目标是让投资者挣钱,但是这个目标没有达到,所以不够成功。投资者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在基金公司身上,所以公募基金的市场口碑不太好。公募基金在过去的这些年其实干得非常棒,这是我简单统计的所有的公募基金,包括低收益的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也包括高收益的基金,把它们简单做一个平均以后,过去十四年的收益情况,上午有嘉宾统计的时间更长一些,年化收益率大概13%;我统计的这十四年的收益率情况,每年的年化收益率是16.2%,如果不做年化,简单做平均的话,收益率是19.2%,这个收益率是非常了不起的,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理财市场都是相当棒的一个收益率。但是我们的利益端,投资者这一端没有拿到这个收益,这个收益率没有转化为收益,是大比例在亏损。这个70%来自于我以前的工作经历,我以前是在券商做基金研究的,是国内的第一个基金超市,有将近82万的基金者,在我离开的时候,这82万的基金投资者有90%是赔钱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另外还有一个数据,我曾经跟一家大的银行做过一个大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给它的销售经理提供销售支持,它的投资者赔钱的概率是70%。这是过去我们的两个主要的基金销售渠道,后来还有新的销售渠道,第三方销售公司,但是以我对第三方公司这种激进的销售行为的判断,它的赔钱的概率只会比银行和券商高,不会比他低,所以我认为这个70%是靠谱的。如果我们把这个行业的定位是让我们的目标客户赚到钱的话,我们这个行业做得并不成功。之前我有一次在CFA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过,我们一部分人在做产品管理,一部分人在做产品销售,都在这个行业生存,但是面临这个行业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感到羞愧,因为我们确实没有把我们最终的目标实现。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归咎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为什么我们的投资没有挣到钱?我前面说过,投资者的收益来自收益率与资金进出结构的叠加,收益率不错,最后没挣到钱,一定是资金进出结构出了问题。所以我简单画了一个过去这些年我们基金的资金进出结构图,我们的投资者随着市场的上涨,资金快速地增加,市场都到顶了他还在增加;这个点基本上是前面的利润亏光的时候,这个时候规模开始减少,到亏损15%的时候,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现状。所以我原来说过一个文绉绉的说法,导致我们这个行业亏损的是它的倒三角形的资金进入结构和正三角形的资金撤出结构,我们的投资者反复在追涨杀跌。我们不停地告诉我们投资者,你不能这样,你要长期持有,你就会挣到钱。我问过一个监管机构的领导,如果让你们长期持有,你们能不能做到?他说我也拿不准。因为这个追涨杀跌不会因为你的知识层次的提高有彻底性的改变,因为这是人的人性,人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简单地告诉投资者说你要长期持有,这对投资者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投资者会追涨杀跌?我对投资者有一个判断,我认为无论是理性的投资者还是非理性的投资者,事实上世界上不存在理性的投资者,每个人都是非理性的,只不过他的非理性的时间、区域、程度不一样。但是每个投资者都会对自己全部投资,或者某部分的心理账户设定一个明显或者不明显的行为底线,这是我们对投资者的一个判断。投资者为什么会追涨?首先是因为他杀跌,他为什么会杀跌?我们去调研的话,基本上每个投资者都说我是希望长期持有的,但是为什么结果是他杀跌跑掉了呢?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波动率太高,每次都会冲破投资者的心理底线。就像这个图一样,我们的投资者在进入的时候,都希望我们的市场是这样的,所以他会想我一定能长期持有,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预期。但是市场每每会冲破他的心理预期,所以一旦冲破这个心理底线的时候,投资者就会恐慌出逃。因为他出逃了,在下一轮市场再来的时候,他才会出现错误的行为。所以你天天告诉他长期持有,这个是没有用的,你需要让投资者现有的账户组合不要冲破投资者的心理底线,这个是真正的投资顾问机构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回过头来说,理财市场应该分成两大块,一块叫产品生产机构,比如说这家基金公司,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完全听从于市场的声音,不需要考虑客户,目标是为了获取最高的风险收益。而另一端,作为投资顾问和财富管理的后端,才应该考虑优化投资者的资金结构,和优化的方式就是控制这个资产的心理底线,我管这个叫风险定制,我认为定制风险是财富管理机构或者投资顾问机构真正应该干的事情。那智能投顾做的是什么?智能投顾做的就是定制风险的事情。说到定制风险,它一定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跟另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有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我们需要动态地去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底线;第二点,我们需要整个体系构建的组合压在他的心理底线上运行,这是智能投顾的两个工作,我们也管这个叫智能投顾的两个拳头,我们要把这两个拳头当宪法一样去遵循,当我们的信仰一样去坚持。也就是说做好客户的精确分析与做好投资管理,让风险水平精确地压在他的心理底线之上运行。我说的是压在心理底线之上运行,因为对于一个理财的投资者来说,他所能投入的资源不是钱,钱只是生产资料,他需要可投入的资源就两点,第一点是他的承受能力,第二点是他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他的心理底线,这是恶性的;但是如果没有压在他的心理底线之上,这样就浪费了他的财富,没有让他挣到该挣的钱,所以要压在他的心理底线之上运行。我们觉得简单地降低风险,不是智能投顾的目标,当然仅仅是降低风险,也不是FOF的目标。最近有很多机构都在做FOF,很多机构直接做一个简单的配置给FOF,简单地打个包,你看我的风险比其他机构的风险低,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这个有效的话,直接用配置型基金就够了,干吗用FOF呢?所以回过头来说,智能投顾里面的FOF目标就是配置风险,我相信在其他的非智能投顾里面的FOF它的目标也是这个。我们做FOF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流程,我们在智能投顾里头以定制风险作为目标的一个FOF构建流程,大概有四个层次。第一是构建一个策略组合,第二是从里面找到合适的基金,我们把它叫三位一体的基金;第三个是通过调研明确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逻辑;第四个是通过对三者的综合分析来定位业绩-行为-理念的一致性。第三部分,我要跟大家沟通的是我在利用FOF进行智能投顾的探索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一共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战略与战术资产配置在中国应该怎么做,我相信在座的在做量化资产配置体系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当然也有其他的新型优化的马克维茨的。但是无论哪种工具,都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很难兼顾短期与长期;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资产配置跳跃程度太大,会使客户的感受偏差。我认为所谓的战略资产配置更倾向于它是在靠规律进行资产配置,而战术资产配置更倾向于靠趋势进行资产配置,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解释。我们如果要按照这两者来划分这个战术与战略的话,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规律存在,如果有这样一个规律存在,我们才能做这个战略资产配置,首先这个战略资产配置就要重新来考虑。所以我们现在看一下两个市场的对比,上面这个是中国市场股债的收益率与波动率的对比情况,下面这个是美国市场的。如果我们要以这样一个规律存在,这个规律形象地说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呢?首先我认为这两类资产的风险分层比较清晰,就是说一个资产的风险跟另一个资产的风险不要拉得距离太大,它的距离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第二个,风险回报的差别不要太大,这是我们要建立战略资产配置的时候,要有一个战略的极点。但是很可惜这两点在中国的资产配置中是不存在的。第二个,在中国如果不考虑战略基本面的变动可以吗?当然是不行的。我们知道在成熟市场里面,战略资产配置的时间会低到无限长;战术资产配置五年。我自己认为六个月以上是战略资产配置,六个月以下是战术资产配置。所以我们的战略资产配置一定要考虑基本面的、中轴的情况,具体的时间做多长,我有很多的实验,在座的各位也可以做一下这样的实验,这个是有价值的。第二部分我们要交流一下组合构建的问题,主要探讨一下资产配置体系问题。我们的资产配置体系是偏向于被动的,第一个是固定资产配置方面的被动,第二个是调查方面的被动。如果我们全主动行不行呢?好像也不行,因为我们的市场会分成几个大的市场环境,比如说我们的市场会有非常长的波动性,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单边,趋势比较清晰的事情。趋势非常清晰的时候,我们必须得主动,但是波动的时候做主动其实效果不佳。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的清晰,换手率跟收益率并不是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有时候正相关,有时候负相关,这显然跟我们的市场环境切换非常大有关系。所以我觉得简单的一刀切的主动或者被动可能都会有些问题,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更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先区分市场。大家知道区分市场的工具有非常多,先区分市场,再设计不同市场的交易策略,最后尽量向少交易端倾斜,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第三个问题就是风险控制,这里我们要核心探讨的是量化资产体系的风控该怎么来设置,资产体系的风控分为前端风控和后端风控,前端风控和后端风控的差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前端风控应该更倾向于概念风控,它的目标是定制波动率。不要让波动率超出我们的底线。那后端的风控做什么呢?所有的资产配置体系,无论你把战术和战略划分得多么的优异,它对断头式的市场都是无法反映的。但是你对你的体系有足够的信息,或者设置得足够合理的话,理论上风控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的体系有一个反应的时间,所以风控不是为了降低亏损,也不是为了提高收益,后端风控的目标是为了让你的资产配置体系能反应过来,这样的话就会解决大家在做后端风控的时候面临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说后端风控简单,出了问题就减仓,但是减仓以后怎么办?什么时候加进去?如果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的体系给出反应的时间,那么什么时候加仓其实不是问题,你去回溯以前你的整个体系,在什么情况下它才能反应过来,所以重新让你的体系建立配置的时间,就是你的体系的反应时间。我们在后端风控上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路径,前端风控做得不是很有效,前端风控上我们之前做过一个证券安全策略,这是1987年美国股灾之后被禁止掉一个策略,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前端风控就是从概念上修正这个资产的模型,这一块我们做得还不是很深入,大家可以一起来探索。第四个问题我们说一下交易,这部分要探讨的是智能投顾中的FOF,或者我们面向客户的FOF,我们要在交易优化的时候,优先要考虑什么。如果简单地站在一个产品管理者的角度,我们优化目标非常简单,就是风险收益,其他的都不需要考虑。但是大家一定要理解我说的,FOF是面向客户的,也就是说FOF作为前端的产品,与后端的客户的连接口,而交易是形成这个连接闭环的最后一关。所以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交易在兑现的,既然你面向的是客户,FOF管理的交易优化一定优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而不能考虑风险收益的效果。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张图,这是交易优化前,因为我做了一个很不错的智能交易网关,这是智能交易模型给出的配置图,这是交易优化之后的配置。大家看一个这个配置比例,这个比例会被投资者骂死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你没法让投资者长期地维持。所以你可以换成这个,这个效果不见得很好,但是这个投资者会接受。所以在FOF管理也好,在智能投顾的FOF管理也好,优化交易的目标或者优先要考虑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风险收益。智能投顾的业务是连接产品与客户两端的工作,所以我说它有两个拳头,一个拳头是动态的跟踪、了解客户的心理底线,因为客户的心理底线不停地变动,受很多要素的影响。但另一边,你画出了风险曲线,系统一定要给出它确定的风险,把这个风险卖出更好的价格,这是智能投顾系统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也是我们设置这个体系的时候要考虑的两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智能投顾的核心投顾,我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投顾市场,投顾有非常好的前景。至于这个投顾用人工的还是用智能的,这个要走着看,因为我是从传统的人工管理的角度过来的,我认为最终的现实一定是机器会代替人。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通常在所谓的智能投顾里头用到的这些技术,在传统的资产管理和客户服务里一直在用,所以智能只是实现投顾这个业务的手段而已。机器会给出配置方案,但是最后的服务还是以人的嘴说的,但是一个人只有2000块钱一个月,后面的体系都是机器在运行。所以我相信智能投顾这个领域最后一定是在服务效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现在我们一个人可以服务4000个人,服务效果还是非常帮的,我们的目标是服务6000人到8000人,事实上是机器的大脑加上人的嘴结合起来服务。这是我的一些简单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金融视野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近国际金融发展,掌握了最新的国民经济!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陆金所和平安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