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建设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国际港口城市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包括哪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敢于担当同心戮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频道--人民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敢于担当同心戮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中共宁波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阐明了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显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经常学、反复学、持久学,真正用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宁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宁波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34次到宁波视察指导工作。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后第一次专程到宁波视察调研时就明确提出,宁波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必须起好领跑作用和带动作用,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繁荣大文化,努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习近平同志又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多次对宁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宁波要充分发挥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区位环境优越、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坚持以港兴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多作贡献。10多年来,历届市委始终铭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和期望,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奋发干事、奋发创业,使宁波进入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只有牢牢把握开拓前行的方向,坚定信心、勇毅笃行,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稳健、更久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从战略层面为宁波勾画了发展蓝图,而且从实践层面为宁波确定了切合实际、彰显特色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领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宁波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迈进。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共筑共圆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之后的多次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实现路径,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中国梦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应了发展大势和人民期盼,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中国梦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
宁波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地区,更应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体现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宁波作为全国少数几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寄予厚望,必须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努力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宁波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些年来,历届市委先后确立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和“六个加快”战略。这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把握了宁波的发展优势、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推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去年底,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要求,又作出了“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实施“双驱动四治理”,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源,让宁波人民早日圆了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梦想。“双驱动”,其实质是要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宁波发展到今天,原有的体制机制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逐渐消失,必须重塑再造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动力结构,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把发展建立在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之上,走出一条以改革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四治理”,其实质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品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宁波人民希望有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亮丽的城乡环境、更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公平的发展软环境。我们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通过生态治理、城镇治理、社会治理、软环境治理,不断提升发展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让宁波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宁波人民的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需要全市上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和“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狠抓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让宁波人民看到一座民更富、港更强、城更靓、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地更绿的“美丽港城”。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努力再创新的竞争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阻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强调要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特别是在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述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历,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如何推进改革创新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重要指示。他指出,宁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在全省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要全面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涉外经济体制、就业和分配制度、科教文卫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宁波人亦文亦武,文是院士,武是商家,文武相济,大事必成。要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那样的卓识,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气魄,敞开大门,广揽人才。要有重点地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同行前列的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不断集聚和增强科技创新力量。
1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来抓,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共争取到54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但改革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今天的体制优势并不能长久见效,今天的科技创新迟早会成为“明日黄花”。唯有接力持续推进改革、推进创新,才能取得持久的比较优势和领先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最突出的是要破除来自体制内的各种阻力。要拿出“向我开炮”的自我革新勇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必须简政放权、松绑支持,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必须主动补位、主动监管,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得益彰。对市里确定的290项改革任务,每一项改革都要落实责任人、制定路线图,确保取得扎实成效。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方面,最突出的是要提升工程科技创新能力。要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推动政策资源向工程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加大高端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工程类优势学科,为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注入科技因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要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创新产业的载体作用,大力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以及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有机高效融合,把宁波建设成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转化的战略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论述,发挥优势加快构筑港口经济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强调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的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以港兴市,加快深水港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业,打好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基础。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不断拓展发展腹地,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宁波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当今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区,在参与国家“一路一带”建设中承担着新的重要使命。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既是构筑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宁波新一轮开发开放、提升宁波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我们要从战略层面谋划参与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充分发挥宁波的港口优势、开放优势、民营经济优势和海洋经济优势,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产业、城市、港口联动发展,以更宽的视野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努力使宁波成为“一路一带”重要节点城市、“一路一带”全方位开放门户区、“一路一带”国际战略通道支点和网上丝绸之路试点城市。
大力构筑港口经济圈,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港口是联接各类经济资源的重要介质,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国际性、带动性。谁拥有世界级强港,谁就能掌握配置全球资源的主动权。要完善宁波―舟山港联合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全省港口联盟,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构建港口服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若干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放射型、立体式的港口集疏运网络。要推动海铁联运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宁波港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深化同内陆“无水港”的战略合作,促进港口腹地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延伸拓展。要推动港口经济转型升级,在坚持临港工业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港口服务型经济,促进港口经济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积极构筑对接“一路一带”的贸易物流线,全面提升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强市战略,放宽眼界、放开心量、放活体制,谋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以甬新海铁联运班列为基础,开通延伸一批国际货运班列,为做大国际贸易开辟新的空间。依托APEC港口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港口功能,深化宁波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境外港口的资本合作和经营合作,建立一批货源稳定的国际海运航线,全面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四、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划定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宁波的城市建设。他指出,宁波濒海临江依湖,城市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品位,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要着重在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功能布局上下功夫,加快城市产业功能、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培育,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要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大都市的文明和生活。
当前,宁波正处于推进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把握宁波城市化的现状和趋势,推动城市化向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我们所追求的城市化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城市化率,而是提升都市区、带动全市域的城市化,是公平共享、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城市化。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市域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扎实推进“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系统建设,打造一批匠心独具、风格鲜明的城市精品,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市与农村、主城与郊区、“一核”与“两翼”的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要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智慧经济和总部经济“两大经济”,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智慧产业基地,引进一批研发型、贸易型的总部经济项目,促成一批有实力的浙商甬商把企业总部迁回宁波,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切实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句朴实话语,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爱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绩之本在于为民”,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强调要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反复告诫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取利益,高度重视“平均数不是大多数”的问题;要加大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教育等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创新,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特别是要真扶贫、扶真贫,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从大局的高度来看稳定促和谐,稳定的问题要见之于早,抓之于实,求之于解,对有些不稳定因素要从体制机制等更深层面来分析解决,不能让它变成“慢性病”,不能让显见之忧变成心腹之患。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和期望,既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充分诠释,也是对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现在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但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压缩民生事业的投入。要进一步削减“三公”经费,整合部门各类专项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上。要把增加收入作为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大规模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投资、帮扶、社保等增收渠道。要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软实力。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让人民群众公平享有优质可及的公共服务。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强化源头治理,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特别是在实施改革、制定政策、建设重大项目前,要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防止产生新的不平衡不稳定问题。要深化平安宁波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网格覆盖到墙门楼道,把管理服务做到千家万户,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末梢神经”,以基层平安确保全市平安。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兴国之策、圆梦之举,也是建设文明宁波、和谐宁波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人民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为主抓手,大力开展“争做最美宁波人”等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培育最美、褒奖最美、关爱最美”的社会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凝聚起共促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法令行则治,法令弛则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深化法治宁波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要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美丽宁波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深刻论述了“两座山”的关系,对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谋划部署,对宁波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许多语重心长的期望要求。他指出,我们既要看GDP,也要看绿色GDP。一方面搞建设,另一方面搞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了,弥补这种破坏的代价要花费一大块的,是要抵顶的、打折扣的,甚至有的是入不敷出的。要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要在全社会开展节能、节地、节水活动,提高土地等有限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10多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条腿”一起走、不欠环境新账和多还环境旧账“两本账”一起抓。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作出了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和狠抓生态治理的决策部署,启动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五水共治”工作,整治淘汰了一批重污染行业和落后产能,生态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改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宁波人民最关切的问题。要强化“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好生态也是重要政绩”的理念,更加积极有为地推动美丽宁波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美好生活与美丽宁波“两美与共”的发展路子。
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磁场效应”,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空间、发展高度、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像抓安全一样抓环境保护,把宁波的一方水土保护好,又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生态建设,把生态优势变成竞争发展优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优先落实重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以生态市考核、节能减排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让生态考核变成“硬杠杆”,让绿色发展成为“风向标”。
狠抓“五水共治”不松劲。“五水共治”是省市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必须以最大的担当、最强的合力、最实的举措打好这场攻坚战。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一河一档”,实施“一河一策”,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垃圾河、黑河、臭河的整治,实现从“寻找能游泳的河”到“寻找不能游泳的河”的转变。要以“五水共治”为龙头,统筹推进“三治理一提高”、“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特别是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下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和农业转型,以铁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铁的手腕治理重污染行业,严厉查处各种违法用水、违法排污、违法占用河道等行为,使水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一条带电的、碰了就要付出代价的“高压线”。要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成为全民共识,使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成为全民习惯。
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调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反复强调各级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对宁波的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更是以“宁波地位不同”,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强调要多读书修政德,努力在提高领导素质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真正干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成绩;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奢侈之风;要始终牢记“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风政风民风呈现新气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化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群众,努力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从内心深处增进对党的朴素感情,从内心深处认同党的理论纲领,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补足精神上的“钙”,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涉及原则性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要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作坚决有力的斗争。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要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公仆情怀。“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我们党“站岗放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一定要时时刻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时刻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化“走亲连心”活动,使带着感情经常走、带着问题及时走“双带双走”成为常态和习惯,既坚持问需于民,问一问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又坚持问计于民,问一问群众有什么好的意见、好的办法,确保推进的每一项改革、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都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就改什么,主动办好每一件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
要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当前宁波面临的困难很多,有结构调整之难、利益平衡之难、体制创新之难,而且许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难题。“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担当起改革破难的第一责任,冲在改革一线上,冲在破难火线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宁波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改革发展这场大考中,人民群众最拥护的是苦干实干的干部。如果备考时马马虎虎,应考时不知所措,交卷时敷衍了事,人民群众肯定不满意不答应。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吹尽寒沙始到金”的实干劲头,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好改革攻坚战,全力打好创新驱动、“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每年干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甘做添砖加瓦和奠基铺垫之事,推动各项工作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新进展新成效。
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榜样意识。“上有引领,下必赴焉。”以上率下,这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执行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性作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带头改进作风,带头严守规矩,带头苦干实干,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对那些不应当有、不应当讲的人情坚决说“不”。要强化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把接受人民监督作为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始终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戒惧之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使一切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上,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能不能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宁波人民的共同梦想,关键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关键靠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时代的劲草、真金。”全市各级班子和干部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心无旁骛干事业,敢于担当破难题,集中精力抓工作,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带领广大群众一块干,使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早日梦想成真。
(责编:吴志清、翁迪凯)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港口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