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社会大众 对国家审计准则有何期待

出自 MBA智库百科()
  所谓审计公告.就是机关对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过程、结果等,采用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主动社会公众监督。
  广义的审计公告是对涉及审计工作的全部事项的公告,主要包括:
  1、 审计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宪法有关审计工作的规定,、、相关的财经法规。
  2、 审计工作计划:如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安排等。
  3、 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如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纪律。
  4、 审计结果公告: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财政决算审计报告、或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等。
  5、 按照地方党委政府、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应予公告的内容。
  审计公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适合的公告形式和媒介。主要形式有:
  1、 召开新闻发布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审计工作成果,公布被审计单位落实的整改情况,就审计工作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2、 审计公告。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公告制度,既可以发布独立的审计公报,刊登审计部门的各项行政规章、规定;也可以公告对、或其他审计项目的结果,还可以免费印发《审计报告》,设立审计公告栏,或在审计机关外部网上设立审计公告栏目,发布。
  3、 审计通报:审计机关还可以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向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如被审计单位的主管监管部门,纪检检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
  4、 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报告、杂志、网络等都是审计机关进行新闻报道,审计宣传的很好形式。
  5、 其他形式:审计机关还可以印发审计信息内部刊物,审前公示,审计结果见面会,举办审计宣传周等。
  审计公告的范围包括社会公众或特定的对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公众:主要是指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违纪事项的查处情况或结果公告。二是被审计单位:主要是对审计的目的、内容、处理结果、审计纪律、审计举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告。三是有关部门:主要是通报审计情况及整改工作意见、建议。
  在审计公告的程序上,应把握三个层面:一是要求经过批准授权。二是要履行必要的工作程序。从公告的授权到公告文书的起草,审核、签发、发布都要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明确责任。三是要遵循管辖权规定。
  审计公告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必须规范操作,慎重行事,在运行过程中,需坚持把握如下原则。
  1、 :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真实客观地公开审计工作事项、审计结果也是审计公告的最基本的要求。
  2、 :审计机关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谨慎地运用审计公告权利,要慎重考虑审计公告后的正负面影响,慎重选择公告的内容,形式和范围,谨防因公告不当而带来的审计风险。
  3、 准确性原则:审计公告的准确既包括事实及问题性质认定 的准确,也包括文字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4、 保密性原则:审计机关在审计公告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对涉及,被审计单位,以及个人隐私的审计结果及相关资料不得对外公告。
  1.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解除 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有受托责任.才有审计的需求。在整个社会中,公众是国家资源的所有者.他们委托政府这些.政府负起受托责任后.理应以最低的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说.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存在.为了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应运而生,在这个代理关系中,国家审计的终极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认定后.最终必须向托付人— —公众报告.再由公众据此决定是否解除所委托的责任。可见,实行审计公告,将和结果公诸于社会是受托责任的要求。
  2.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监督审计结果执行。实施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监督被审计单位行为.督促其改正错误。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将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利用社会舆论监督传播范围广,反映速度快,影响震动大的特点,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曝光”.利用社会压力迫使有关问题得到公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反馈,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从而达到
  3.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利于提高 因为将审计过程与结果公布于世.社会公众在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同时.也关注着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这就在客观上对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势必推进审计质量提升
  1.立法型国家审计公告惯例 美国国家审计采取立法模式,审计总署隶属于.即代表社会公众的国会.对总统及其下属的行政部门独立行使 审计总署关于审计公告的理念是“审计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增强公开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与立法监督、和等”。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严重损失浪费现象或管理不善等问题.审计总署会做出包括和建议的,在必要时由国会参、众议院召开听证会,在会上公开审计报告,公众可以参加.记者可以采访,并根据需要在报纸上发表、电台上播放.同时赋予公众审查审计报告的权利。迄今为止.审计总署已经参加此类听证会200多次.专题报告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结果公告率高达97% 这种公布方式将审计机关一家的监督扩大成为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大大增强了审计监督的威慑力。澳大利亚联邦审计与美国审计总署类似,隶属于立法机构.其审计结果绝大部分也都以包括上网方式在内的各方式向新闻界和社会各界披露.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
  2.司法型国家审计公告惯例 法国国家审计是司法型模式的典型,审计法院是最高.独立于行政与立法部门,具有司法判决权.从而强化了国家审计职能。其审计结果的公告形式主要有:(1)审计法院每年度对执行的情况的审计结果向议会和总统呈交
一份年度审计公共报告.同时将公共报告在国家官方报纸上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审计法院可以在公共报告中对被审查单位发表批评意见:(2)审计法院的公共报告,每年要汇编成册并进行摘编以公开出版 这些审计公示方式非常有效,让全国公民都了解和监督政府,加大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意大利国家审计也是司法型,审计法院是司法机关.审计法院向议会提交每一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号法令规定“在有关文件提交后的6个月之内. 审计法院必须向议会提交审计文件.并报告审计结果,然后公布于众”。
  3.独立型国家审计公告惯例 独立型国家审计的代表是德国和日本。在德国.联邦审计院和各州审计院按照宪法和法律从事审计工作.处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之间的独立地位 向议院提出并发布综合的《审计报告》。若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政府部门的重大问题.随时向议院及政府提出专项的特别审计报告。德国联邦审计院每年写出年度审计报告有关重点内容向社会公布,并在公开刊物上登载。这种制度下,审计监督、议会监督及新闻监督三者的结合.大大强化了国家审职能 在日本,国家审计机关也是单独设置,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形成国家政权体系的一个分支。检察院是日本的最高国家审计机关.检查院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国会.抄报内阁和首相,通过新闻机构公开发表(保密的除外)。此外.审计报告还经常被改写成通俗读物广为散发。
  4.行政型国家审计公告惯例。我国、俄罗斯、瑞典等国的审计属行政型国家审计.其政府色彩浓厚.审计报告不直接向立法机关提交.政府交办的重要审计事项向政府提交报告,因此,审计机关透明度较低。从世界范围看.积极有效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已成
为国际通行做法和保障审计监督职能的关键措施.是审计先进性的标志性特征
  在我国的规体系中。从1994年通过的&审计法》开始,就对审计结果公告作过多次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审计公告的内容大多数未涉及实质性问题,其操作比较随意、透明度不高。笔者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
  1.完善现行法律规范 完善的审计公告法律法规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 &应当对审计公告作出原则性规定。主要是明确审计公告的主体、内容及总体要求,对具体起着导向作用。我国&审计法&中,对公布审计结果使用了“可以”而非“应该”的表达.这使公开的责任成为任意性的自由藏量.为了突出审计公告的强制性,应当修订&审计法&,改变其对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立法基点.将“可以公布”改为“应当或必须公布”,使发布审计公告由“权限”变成“职责”.强化的制度约束刚性:二是审计公告推则应该是在基本法指导下的细化。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与&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均不够完整.应对审计公告的指导思想、原则、程序、具体内容、责任及救济等规定进一步细化;三是完善审计指南。在公告准则确定的条款下,对审计公告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仅争f:对审计署以专门的出版物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报告,不适用于多途径的公开.因此.操作指南也需要完善。
  2.进一步规范审计公告的范围。按范围的不同,公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公开,主要采取在被审计单位发布审计公告或审计公报、召开职工大会等形式,对审计目的、内容、处理结果、审计举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开.让被审计单位广大群众知道即可。这是最基础的审计公告.主要适用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这是由于按现行审计体制.县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和经济责任两大块,一般不大,以一般性、普遍性的问题居多。因此仅需在本单位公布审计结果此外,这种形式相对方便快捷,被审计单位容易接受,有利于及时整改.建设性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对有关主管部门公开.主要采取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或不必、不宜在媒体上公布的审计事项以文书、会议的形式予以通报,文书可以固定文头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以会议形式公告是指在各级党委、人大、召开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等会上公开。其目的是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让他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和.监督被审计单位。三是对社会公众的公开.这是最高层次的审计公告. 主要指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和群众举报的重大违纪事项查处结果,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以及互联网进行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布审计结果是国家施政行为的范畴.有很强的严肃性,因此只能在主流媒体上公告,如各级党报、电台、电视台以及专业报刊公告等.而且只适合于高级审计机关必须及时报通重要审计结果时采用.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目前.我国每年在新闻媒体上刊发.“两会”上宣读审计报告都是这种公告形式的体现。
  3.进一步加强。必须建立健全,做到公告每一步骤层层把关:一是公告前准备充分,包括选择好公告项目,制定好公告方案,收集公告所需的审计资料、法律法规依据以及公众的反映.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汇报审计公告的有关事宜.办理审批手续:二是准确谨慎地撰写审计结果公告文稿.准确不仅包括事实及问题性质认定的准确无误.而且包括文字表述的规范和准确严谨,杜绝使用模糊或易引发歧义的文字.谨慎是指仅能对审计所认定的事项予以公告.凡是因审计时限或等所限.审计未涉及或不能认定的事项不能列入公告内容,先拟订好审计结果公告草稿.再执行复核程序.进行讨论、复核审定;三是公告后及时反馈信息工作。要组织人员通过联系电话、举报信箱、调查询问等方式及时收集社会公众对公告的反映.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公告的质量和效果.以切实控制由审计结果公告引发的风险 此外.设置相应的救济程序也是控制公告风险的一个保障 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审计公告制度中.普遍采取了审计公告的法律救济原则。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于权力主体的救济权力规定得比较粗糙.为控制风险.应当赋予当事人就审计公告享有的行政救济权,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有异议时.可以行使相应的救济权,比如申请等。以控制。
  4.完善审计公告的程序。我国审计公告的具体,由审计署办公厅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规定,在对一些重大的事项进行公告前.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执行情况和其他的审计结果需公告的.须经过国务院批准同意等,由此可见,对于一些重要审计事项,能否公告以及公告范围、公告内容的决定全都在政府手中.某些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有可能被政府“过滤”.势必降低其客观性、公正性、完整性。这种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定。有损公众对审计结果的信任程度。要解决独立性与公告程序两者之间的矛盾.从目前来看.应该尽量减少审批的程序.赋予审计机关更多的公告决定权。对于政府驳回的公告事项.政府应该给出充分的解释和理由.否则应继续公告。但是.赋予审计机关更充分的公告权,并不意味着公告权可以滥用.审计机关须更谨慎地执行公告程序 比如.正式对外公告前须确保公告的内容是已经生效的审计文件承载的内容.即审计结果。任何审计过程中的数据和还没定论的审计结果.都不能对外公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使审计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如果未按照有关规定擅自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等。这也是与国外通行做法相衔接的
  5.进一步规范审计公告的内容 审计公告是将国家.便于社会监督,但有些内容涉及国家机密.不宜公开.或者公开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公告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对于普通事项的审计,公告应全面、透彻,对属于应当保密的审计事项则应制定保密制度.仅对有权限的部门报告。因此.应正确处理好增强审计透明度与做好审计事项保密的关系
  6.强化 目前双重领导的是制约作用的根源 所有审计公告制度推行取得成效的国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审计机关必须独立。因此.要完全实现审计结果公开.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监督.最彻底有效的办法是改变现行的.
建立具有完全“独立性”的国家审计体系 在近期应随着我国政府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行.审计机关应通过正确处理同政府、人大和公众的关系,尽可能地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在现行体制下争取审计监督职能的最大化。
高林:《国家审计公告的法律研究》,《中国审计》,2004年第4期
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我国审计公告制问题研究》,《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文清:《浅谈审计风险与审计公告制度》,《审计理论与实践》,20o3年第lO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页& 16页& 7页& 8页& 6页& 11页& 7页& 3页& 10页& 8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审计公告"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当前位置: >>
审计学(人大第七版)参考答案(全部)
第一章 思考题 1.中西方审计有何异同?学习审计演进历史有何启示?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在 20 世纪初期以前的历代王 朝,皇家审计处于统治地位,毫无社会(民间)审计可言。在西方,也是政府审 计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但其民间审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得到了 迅速发展,远早于中国。 学习中西方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审计工作的实 质和
作用,对审计人员提高认识 ,开展审计工作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 :首先, 建立与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及基础 ;其次,实行 审计监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再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 审计规范,设立独立审计机构,配备称职审计人员,赋予审计监督权限,是顺利开 展审计工作和有效实行审计监督的必备条件与前提 ;最后,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 需要,吸收外国审计有用的经验,不断完善本国的审计监督制度,走适合本国国情 的审计发展之路。 2.什么是审计?如何把握审计的实质和地位?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它是由独立于被审计 单位以外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根据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以及财政 经济规章制度,运用专门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财务 报表、其他经济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检查,以确定其真实 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审查结果出具报告书,以达 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提供审计信息,促 进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宏观控制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在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 除了审计监督,任何其他种类的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 ,其监督职 能都是从其管理职能中派生出来的附带职能,是为了执行具体业务而进行的监督, 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的独立经济监督。此外,审计不仅 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证,而且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金融 等综合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各个单位及其治理 层、管理层等诸多层级的经营管理行为实施检查,可以专门监督特定领域、项目 中的具体经济业务,也可以普遍检查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经济行为,在我 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审计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经济监督不可替代的。 3.审计的目标、对象、职能及作用各是什么? 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了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概括为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反映这些活动的财务报表和其 他有关资料。 审计职能可以归纳为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三方面。 审计的作用是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发挥审计职能、 达成审计目标过程中所产生 的社会效果,主要有制约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 4.加强审计监督有何重要意义?应有哪些条件? 审计监督可以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可以促进提高经济效 益。同时,审计监督可以严肃财经纪律以维护国家利益,从宏观上加强控制和管 理。 加强审计监督要求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权威性。 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 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 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提出证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信息才 更有价值。 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审计人员资格的取得必 须通过国家统一规定的严格考试 ,因而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这就保证了其 所从事的审计工作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5.如何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审计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概况起来主要有二:其一,审计 的制约作用,即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 素,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二,审计的促进作用,即审计通过调查、评 价、提出建议等手段,促进和服务宏观经济调控,有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 效的提高,有助于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第二章 思考题 1. 什么是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注册会计职业道德,是指 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2.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哪些基本要求? 根据注册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其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客观、公正、诚信、保 密、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以及职业怀疑的态度和职业行为。 3.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并遵守一 定的技术守则。业务能力主要包括:(1)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有关法规规定的专 业教育水平和专业工作经历。 (2)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有关教育和培训的制度规 定及要求,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保持和更新专业知识,充实和发展专业技能。(3) 注册会计师应避免承担和从事不能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对于需要其他 专业人员协助才能完成的任务,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所委派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4)注册会计师助理人员在执行业务之前,需经专门培训,注册会计师对委派给 助理人员的工作必须切实予以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工作的结果进行检查。 技术守则主要包括:(1)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必须依据有关法律、 法规和 会计准则,遵循执业准则;对于法律、法规及执业准则中未作规定的重要事项,则 应参照国际惯例处理。(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虚假、舞弊、 不实等情况,应当向委托单位明确指出,并在出具的报告中予以揭示。(3)注册会 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委托单位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的数据、内容或 处理方法有错误,应当提请调整或改正;对于未作调整或改正的,则应在审计报告 中予以说明。 (4)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遇到委托单位示意作不实或不当 证明、 对需要检查的对象不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或有意提供伪证的、有意阻挠 检查工作正常进行等情况的,则应予以拒绝或中止审计工作,并说明理由。(5)注 册会计师应当在完成审计程序、认真研究审计记录和有关证据的基础上,形成审 计报告,并以恰当的、 不令人误解的方式陈述报告意见;未经规定的审计程序、未 取得必要的审计证据,不得为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签发报告和出具其他证明 性文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6)对于 委托单位的预测、计划等含有不确定因素的未来事项,注册会计师不得就其可实 现程度作出保证。当然,不限制注册会计师以咨询的方式协助或代替委托单位从 事预测、 计划或可行性研究工作。(7)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不得代行委 托单位管理职能,应避免承担管理决策的责任。 4. 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和同业的责任各是什么? 对委托单位的责任主要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依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约定, 按时保质地完成委托业务。(2)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工作中得到的信息和资料应 当严格保守秘密。(3)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下同)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应 当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收费,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同业的责任主要包括:(1)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树立“以质量求信誉、 以信 誉求发展”的宗旨,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和增进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 业信誉。 (2)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跨地区承接和执行业务,所跨地区的同业不得以任 何方式进行阻挠或排斥。 (3)委托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 师在接受委托之前,应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相互了解和介绍变更的情况和原 因。 (4)委托单位变更委托后,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对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予以支 持和合作,包括在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需要时提供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等 资料。 5. 什么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如何有效预防其相关风险?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 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 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 所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过失责任和欺诈责任。 应该考虑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其相关风险:(1)明确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责 任。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及执业规范。 (3)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咨询。 (4)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5)严格约定业务内容,恪守审计准则。(6)建 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实施严格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7)聘请有 关专家和法律顾问,购买专业机构的职业保险。 6. 审计准则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它通常有哪些具体作用? 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 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一般准则是指对审计 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对训练与能力、独立性、职业 道德方面的约束。 工作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则,也称 为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制度的 评审,收集甄别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报告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 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编写审计报告,运用审计报 告的形式,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 审计准则不仅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 执业水平,其作用主要在于:向有关利害关系人表明审计工作已经达到规定标准, 审计结论是正确的、 有说服力的,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审计准则中有关审计 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方面的规定,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 谨慎,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审计准则中有关审计工作范围和审计人员的 职责权限等方面的规定,有益于审计人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审计准则是审计 理论的升华和审计实践的总结,便于开展国际审计经验的交流和借鉴。 7.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包括哪几个部分?它有哪些内容? 美国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 分内容。 一般准则主要是对审计人员提出要求,包括:(1)审计应由经过充分技术培训 并精通审计实务的人员担任;(2)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的意 志和态度 ;(3) 执行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时 , 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严 谨。 工作准则主要是对审计行为提出要求,包括:(1)审计工作必须妥善地进行计 划安排,如有助理人员,必须予以监督和指导;(2)适当地研究和评价现行的内部 控制系统,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据以决定审计程序和测试范围;(3)通过检视、 观察、查询、函证等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的合理依 据。 报告准则主要是对审计报告提出要求,包括:(1)审计报告应说明财务报表是 否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2)审计报告应说明本期使用的会计准则是否与 上期一致;(3)除非报告中另有说明,财务报表中所提供的资料应被视为合理、充 分的;(4)审计报告应就整个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或断然表明不能发表意见,如属 后者,应说明理由。在任何情况下,财务报表一经审计人员签署,即应在报告中明 确表示审计的性质与其所负责任的程度。 为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这些准则的含义和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后 来又根据《一般公认审计准则》陆续发布了一些《审计准则说明书》,作为对十 条审计准则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 8.《国际审计准则》由哪几个部分的构成?它有哪些内容? 《国际审计准则》由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构成。 一般准则是关于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是:(1)对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技术条件所作的规定,包括专业知识,即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 作必须具备的学历和职业培训 ,也包括实践经验,即要求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 验并通过专门考试,还包括工作能力,即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 力;(2)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身份条件所作的规定,主要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 超然、独立的立场,以及在陈述与表达意见时持公正的态度等;(3)对审计人员应 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所作的规定。 工作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其主要内容 是:(1)对规划审计计划所作的规定,包括审计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审计的工作程 序,以及审计的人员与工作分工等;(2)对确立审计范围所作的规定 ,包括审计财 务报表、了解和研究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确定扩大、深入检查或采用其他审计方 法的时间和范围等;(3)对获取审计证据所作的规定,包括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 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重要性、风险程度及其他影响因素, 以及为审计财务报表和提出公正的审计意见提供合理的依据等;(4)对实施审计 行为所作的规定,包括执行审计的必要条件、手续,以及实际执行的审计业务等。 在 《国际审计准则》 的具体内容中,有关工作准则的说明和解释居多,这是因为工 作准则涉及面较广,且执行起来弹性较大,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判断。 报告准则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选择表达方式和记载必要事项的准则, 其主要内容是:(1)对审计报告应记载事项的规定;(2)对发表审计意见的规定;(3) 对补充记载事项的规定;(4)对审计报告报送对象及报送时间的规定。 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含审计业务、 审阅业务及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以及会计师事务 所质量控制准则。 (一)鉴证业务准则 1.审计业务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业务约定书;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财 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与治理层的沟通;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计 划审计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 服务机构的考虑;重要性;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审计证据;存货 监盘;函证;分析程序;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会计估计的审计;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关联方;持续经营;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期后事项;管理层声明;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利用专 家的工作;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比较数据;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 的其他信息;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验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 银行间函证程序;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财 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 计的影响。 2.审阅业务准则,即财务报表审阅。 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预测 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二)相关服务准则 包括:审计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即业务质量控制 10.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哪几个部分?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 审计具体准则组成。 其中,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系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 机构和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也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 则、报告准则、内部管理准则、附则六章,共三十三条,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 计机构、 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 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的具体规 范。 至于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 的,系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提供的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11.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包括哪几个部分?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准则》)于 2010 年 7 月 8 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2010 年 9 月 1 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 第 8 号令予以公布,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修订前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由一个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若干个通用审计准则 和专业审计准则构成。这种体系结构比较零散,相关准则间的内容存在交叉,不 便于审计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后来的修订,参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 制办法(试行)》的体系结构,将原有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通用审计准则规范的 内容统一吸纳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在其下一层次研究开 发审计指南,进一步细化相关审计业务操作的具体要求。据此构建起由宪法、审 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 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等不同级次规定组成的审计法律规 范体系。 按照上述体系结构,《国家审计准则》正文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 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 200 条。同时,《国家审计准则》在吸收原有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中能够继续适 用的内容后,废止了审计署以前发布的 28 项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 12.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哪几个部分?它应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审计人员素质及工作技能的控制、 审计作业过程的 控制和审计结果的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要求:(1)独立性,即应保证审计人员保持 职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独立性;(2)委派,即应保证审计工作由经过专业培训、具 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承担;(3)咨询,即应保证审计人员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得到权 威专家的协助;(4)监督,即应保证各项审计工作符合质量标准;(5)雇佣,即应保 证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6)提高,即应保证审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以掌 握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7)晋升,即应保证被提升的人员能够胜任其新的职 务;(8)正直性,即应保证对新老客户的管理部门的正直性有充分了解,以避免与 不正直的客户打交道,接受正直的新客户且继续为正直的老客户服务;(9)检查, 即应保证对质量控制其他方面的检查程序行之有效。练习题 1.ARC 审计机构接受 XYZ 公司委托,对该公司 2013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ARC 审计机构准备委派审计人员 S 和 J 执行审计,若存在下列情况,试判断该审计 机构和审计人员 S 和 J 的独立性是否可能会受到影响,并逐一分析或说明情况。 (1)ARC 审计机构的收费主要来源于 XYZ 公司。 可能影响独立性。ARC 审计机构的收费主要来源于 XYZ 公司,当从某一审计 客户收取的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很大, 审计机构会对该客户产生依赖并面临担 心失去该客户的压力,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审计机构应当评估该威胁的重要性程 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2)S 的妻子是 XYZ 公司的一名普通销售人员。 不影响独立性。 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或 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 S 的妻子在 XYZ 公司中只是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不会影响其独立性。 (3)ARC 审计机构租赁 XYZ 公司的办公楼作为办公场所。 可能影响独立性。ARC 审计机构租赁 XYZ 公司的办公楼作为办公场所,二者 之间存在租赁的商业关系,如果性质较为特殊、金额较大,将会产生自身利益威 胁,会计事务所应当评价该威胁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4)XYZ 公司的董事是 ARC 审计机构的前高级管理人员。 可能影响独立性。XYZ 公司的董事是 ARC 审计机构的前高级管理人员,当审 计机构前任人员担任审计客户重要职务时,分两种情况:若该人员与事务所保持 重大联系,则对独立性产生重大威胁,且无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若二者间并未保 持重大联系, 则应该评价其威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 接受水平。 (5)审计人员 J 的哥哥拥有 XYZ 公司的少量股票。 影响独立性。J 的哥哥持有 XYZ 公司的少量股票,即审计人员直系亲属与审 计客户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 会影响其独立性,应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 低至可接受水平。 (6)在某项重大会计问题上,ARC 审计机构与 XYZ 公司存在意见分歧,XYZ 公司 也正是因该问题与前任审计人员无法达成一致而最终变更委托的。 可能影响独立性。ARC 公司与 XYZ 公司在某项重大会计问题上存在分歧,而 正是该分歧导致 XYZ 公司对前任会计事务所解除委托, 因此 ARC 机构面临着客户 解除业务合约的外部压力和威胁,进而产生自身利益威胁。 (7)ARC 审计机构的合伙人 S 目前担任 XYZ 公司的独立董事。 影响独立性。ARC 审计机构的合伙人 S 担任 XYZ 公司的独立董事,现任合伙 人在审计客户中任职高级管理人员,除非该合伙人退出该项目,否则会影响独立 性。 (8)审计人员 J 的女儿自 2008 年度起一直担任 XYZ 公司的统计员。 可能影响独立性。 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 或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要根据 J 在项目中的角 色、其女儿的职责等具体情况评估威胁的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9)审计人员 S 的外甥拥有 XYZ 公司的大量股票。 影响独立性。S 的外甥拥有 XYZ 的大量股票,审计机构某一成员的近亲在审 计客户单位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者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影 响独立性,应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2.2014 年 2 月 12 日,RCP 审计机构接受 ALM 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其 2013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RCP 审计机构委派审计人员 C 和 Y 及助理人员进行外勤 审计工作,C 和 Y 均为 RCP 审计机构的发起人,分别任审计部的正、副经理。ALM 公司属于 IT 民营企业,其最主要的出资者为 S,占有 51%的股权,S 任该公司董事 长。审计人员 X 与 Y 共同出资设立 XY 公司,但审计人员 Y 仅拥有 XY 公司 30%的 份额。 要求: (1)根据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要求,判断 RCP 审计机构接受 ALM 有限 责任公司的委托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如果要接受委托,RCP 审计机构应采取什 么措施? 判断 RCP 审计机构接受 ALM 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是否恰当,应分两种情况来 讨论: ①若 XY 公司与 ALM 公司无业务往来和行业竞争关系, RCP 审计机构可以接受 ALM 委托,不影响其独立性; ②XY 公司与 ALM 公司存在业务往来或行业竞争关系, 审计人员 Y 和 ALM 有限 责任公司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且 Y 在 RCP 审计机构 任重要职位,对独立性的影响不可消除。 (2)如果 RCP 审计机构接受委托,是否可以委派审计人员 Y 进行审计?为什么? 第一种情况下,可以委派 Y 进行审计;第二种情况下,不可以。案例题 在 2014 年 6 月 10 日的省会两家报纸上,五岳会计师事务所当天发布了一份 “诚邀加盟”广告,概要如下:“五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诚先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周正大学兼职教授),竭诚邀请本行业的精英 ――极泰会计集团资深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王民、金敏、梅爱、谢杰、 郭刚、李生、马娟、李琳??(以下人员省略,共 22 人)等加盟,共谋发展。五岳 同仁向极泰精英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落款为“五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 司”。 要求:针对上述广告事宜,分析是否有不当之处。若有不当之处,请指出并说 明原因。 该广告存在不妥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 《中国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等法律和规章明文禁止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对 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本案例中,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做广告对事 务所人才进行宣传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广告中言语措辞夸张,违反了职业道 德基本原则中的客观要求。 第三章 思考题 1.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有何异同? 三种审计都需要遵守客观公正、合法合理、独立性原则。主要区别包括:① 审计主体不同。 国家审计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社会审计由社会审计组织依 法实施。 内部审计由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法执行。②审计目标有 差异。国家审计主要目的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浪费,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保障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③审计范围不 同。 国家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和国有制企事业单位,而社会审计的范围 比较广泛。 2. 审计的技术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审计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审查账面资料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和审查 调查的方法。审查账面资料的方法,是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书面资料以获取审计证 据的一类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最基本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审 计人员搜集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以证明和落实客观事物的形态、性质、存 放地点、 数量和价值等的一类审计方法。 审查调查的方法,是审计人员通过实查、 观察、查询、专题调查和专案调查等,以了解情况、查明事实真相,获取审计证据 的一类方法。审计要在宏观控制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审计调查。 3. 审计人员选用审计方法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审计人员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相互联系地看问题;要有长远观点;要有全局观念;既要凭借 专门技能,又要依靠职工群众。 科学、合理地选用审计方法,对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审计人员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符合以下要求:审计方法 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 ;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 ;审计方法的选用要 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4.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有何异同? 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的审 计,主要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详细审计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 误,适用于评价简单的受托经济责任。它是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发展的初始阶段 的审计,亦即查账。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强调并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 制制度健全、 有效的程度为基础实施的审计。它是在账表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较高阶段的审计,亦即内部控制评价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重视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各种风险,并以被审计单位的风 险识别与评估分析为基础执行的审计。它是在高风险环境下,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发展到新的阶段的审计,亦即风险评估基础审计。 5. 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各是什么? 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程序,依次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方法。其 优点是审查及发现可以做到全面、系统、准确,因为顺查法审查能按照记账顺序 逐一地、仔细地检查核对,通常可以准确地、无遗漏地发现和揭露出账务上的错 误和弊端。但顺查法审查事无巨细、同等用力,不能抓住重点,费时费事,工作量 大。因此,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不大、业务量不多的单位。 逆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相反的程序依次对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 证进行检查核对的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发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 进行审计,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查效率。但逆查法审查不够全面,容易遗 漏问题,并且逆查法需要依赖审计人员的判断,主观性较强,如果审计人员的经验 和能力不足,审计结论会受到影响。因此,逆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 多的单位。 详查法的特点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务报表等以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详细而全面 的审查。 其优点是审查全面而详细,能够全面地查清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问题,不易 疏漏,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因而审计风险小,审计质量 高。但详查法审查费时费力 ,审计成本较高。详查法与顺查法的过程基本相同, 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也基本相同,一般适用于规模不大、业务量不多的单位或特 定情况。 抽查法主要特点是根据审计期间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结合审计目的与要 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然后根据抽取样本的审查情况来推断总体或其余未 抽查部分有无错误和弊端情况。 其优点是审查有重点,省时省力,成本低、 效率高, 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点是审计结论过分依赖审计抽样的样本 ,如果 审计样本的选取不合理或者不具有代表性 ,则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不能 发现问题,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抽查法通常与逆查法紧密相连,一般适用 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会计基础良好、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单位。 6. 什么是审计调查法?应如何发挥它在宏观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审查调查的方法,是审计人员通过实查、观察、查询、专题调查和专案调查 等,以了解情况、查明事实真相,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类方法。 国家审计要在宏观控制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审计调查。审计机关可以 通过专题调查,对一定期间某些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中选出若干作为 专题,并集中力量进行审计调查, 并对调查的结果可以向领导反映,还可以提出改 进措施; 审计机关也可以通过专案调查, 在财经法纪审计中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内 查外调,获取审计证据。 7.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应如何发挥它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略) 练习题 审计人员谷某在审计 PA 公司 2013 年度财务报表时,针对存货项目进行了以 下一些工作:索取了 PA 公司 2013 年 12 月 27 日的存货盘点计划、盘点明细表和 汇总表,从中选择了若干重点存货项目进行全额盘点或抽盘 ,并关注残次冷背等 存货的实际情况,以实际盘点数量逆推计算出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数量。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审计人员谷某审查 PA 公司的存货项目时,执行了哪些程序与方法? 采用了存货监盘方法, 执行了存货监盘中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具体程序类别 涉及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 。 (2)执行这些审计程序与方法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能服务于什么审计目标? 执行这些审计程序与方法所获得的审计证据服务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对存货 的存在认定、完整性认定以及权力和义务的认定。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为了 获取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 检查存货的数量 是否真实完整,存货是否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存货有无毁损、陈旧、过时、残次 和短缺状况。 (3) 除上述审计程序与方法外,是否还有与存货等项目的审计目标相关联的 其他审计程序与方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存货总体合理性;存货计价审计确定存货计价正确性、 验证财务报表中存货余额的真实性; 存货截止测试用来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 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第四章 思考题 1. 什么是审计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步骤、内容和顺序,它 主要是针对审计过程而言的,一般包括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工作和完成审计 工作等三个阶段。 2. 审计程序中每一个阶段包括哪些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包括下列工作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签订审计 业务约定书;初步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实施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 实施审计工作阶段包括下列工作内容:进驻和了解被审计单位;检查和评价 内部控制系统;审查财务报表项目;获取审计证据。 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包括下列工作内容:整理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和审计证 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编制审计报告和提出管理建议书;建立审计 档案。 3. 用以取证的审计程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用以取证的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风险评估 程序是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由于风险评估程序本 身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而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 进一步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可选择的:在评估认 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 ,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 试,以支持评估结果;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 据,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无论评 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和事项、 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 审计证据有哪些种类?审计证据的作用是什么? 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不同,审计证据有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 境证据四大类。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 5. 审计证据有哪些特性?如何鉴定和选取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具有充分性和适当性两个特性。充分性,是用来衡量审计证据数量 的特性,主要与审计人员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适当性,是用来衡量审计证据质量的 特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 审计人员通过一定来源渠道取得审计证据后,依据真实性、重要性、充分性、 经济性四个原则对已有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鉴定 ,筛选出适宜的审计证据 ,并加 以分析利用,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6. 业务循环审计和报表项目审计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业务循环审计,先将财务报表所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分成若干业务循环 (即 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业务循环),再按业务循环(针对这些 交易和账户)组织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计。通常适用于审计会计业务众多且 内部控制有效的被审计单位。 报表项目审计,对财务报表的每个项目(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实质性审计。通 常适用于审计会计业务简单或内部控制无效的被审计单位。 练习题 1.阐述审计证据种类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并根据下表做出相对应的判断 与选择。 审计目标 证据种类 总体合理 机械准确 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 估价 截止 披露 性 性 实物证据 √ √ √ 书面证据 √ √ √ √ √ √ √ √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分类 √2.分析下列提法是否正确,并说明依据或理由。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正确。 外部独立来源的证据往往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员编制 的,并且未经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之手,从而减少了伪造、更改凭证或记录的可 能性, 而内部证据提供者与被审计单位往往存在一定的经济或行政上的关系。因 此外部独立来源的证据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2)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正确。 这是因为直接获取的证据避免了被涂改以及伪造的可能性,可信赖程度较 高。 (3)内部控制薄弱、缺失或无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错误。 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证 据更可靠,因为内部控制健全时的会计记录等可信赖度更高。 (4)原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复制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正确。未被涂改或伪造的原件一般是真实有效的审计证据。 (5)文件或记录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正确。口头证据仅仅提供一些重要线索,本身并不足以证实事情的真相,需要其 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案例题 某公司审计部对集团公司上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集团公司情况如下: 该集团公司所处煤炭行业销售情况基本供不应求,所以应收款项主要为本地 各个电厂的滚动结算形成,无其他欠款。 对于固定资产,该集团公司规定单位价值 在 2000 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并且对于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性摊销办法,所以有些 单位价值看起来较大、在其他单位作为固定资产的资产都作为当期费用列支(如 电视机、空调)。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账外资产。销售基本通过应收票据(银行承 兑)和预收账款进行核算;本集团的存货来源包括自己生产和从外部购进两部分。 前者的销售由销售公司(隶属于集团的独立核算非法人单位)销售,后者由配售公 司(具体情况不熟悉)销售;各个单位购买固定资产需要每年向集团申请计划 ,并 由集团公司拨付资金进行购买 , 各个单位收到拨款在“其他应收款”(负数 ) 反 映。另外,本年度集团公司盘盈了 41 辆车,也反映了该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的 问题。该集团公司将一些职能部门都划分出去,形成较多的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 位,对于集团公司为了加强管理而设置的网络系统(包括软件和计算机、 打印机等 实物资产)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进行核算。 经审计发现,该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在资产负债表中,负数 现象特别严重;在利润表中,该集团公司的主业是煤炭销售,将宾馆、办公用品等 销售收入计入了其他业务 ,并以其他业务利润进行核算 ;在集团公司汇总的财务 报表中,将其他业务利润进行了分解并还原,作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进行核算。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 (1)针对该集团公司的情况,进行财务报表项目审计时,你认为审计人员应当 如何确定审计重点? 1) 应收账款――由于煤炭厂与电厂之间特殊的账款往来关系,应当重点关注; 2) 固定资产――本单位对固定资产定义的价值起点较高,导致帐外资产大量存 在,并且网络系统在固定资产中的反映不清晰,应当重点关注; 3) 存货――集团的存货结构较为复杂,应当重点关注; 4) 其他应收款――该科目“负数”现象严重,应当重点关注; 5) 其他业务利润――集团 “其他业务利润” 来源结构复杂, 且核算方法不正确, 应当重点关注。 (2)针对该集团公司财务报表所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加以解决? 1)固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价值应在 2000 元以上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必要时 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于大额的低值易耗品改变摊销方法,分次摊销,使其分摊 更合理; 2)其他应收款:应将其“负数”调正,建议把该部分拨付资金计入“其他应付 款”账户; 3)其他业务利润:不应将其进行分解还原。 第五章 思考题 1.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其编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 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两个主要目 的: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审计人员按照 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它联系并贯穿于整 个审计工作过程;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它是评价或考 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它为审计质量的控制与检查提供了可 能;它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备查参考价值。 2.审计工作底稿有哪几种类别?其具体用途分别是什么?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作用,审计工作底稿可分为综合类、业务类及备 查类。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反映了整个审计工作过程 ,属于总体性的工作底稿 , 可以体现审计意见和结论。 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审计人员在执行预备调 查、控制测试等审计程序时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可以反映出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 划的具体情况和实施过程。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作为备查之用。 3.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其具体功能是什么? 审计工作底稿有 8 个基本要素, 分别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结论、审计标识及其说明、索引号及编号、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 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需要囊括这些基本要素,主要 是为了保证工作底稿能够准确有效, 并且和其他审计工作底稿有良好的相关性联 系,达到其特定作用。 4.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大事项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大事项是指对审计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重大事项通 常包括: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 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 对措施;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的事项。 5.审计人员在归档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 60 天内。如果审计人员未能完成 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 60 天内。 会计师事务所 等审计机构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 10 年。 如果审计人员 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 ,对审计 工作底稿至少保存 10 年。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 , 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其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翔实可 靠、 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还需要关注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及最终 得出的审计结论是否合理恰当。 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复核过程中做好 复核记录,因为复核记录是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之一 ,还要规范其签名和复核日 期,书面表述复核意见,同时督促工作底稿编制人及时修改、完善审计工作底稿。 练习题 1.分析通用工作底稿和专用工作底稿的主要区别,并判断具备下列性质或特 点的工作底稿分别属于哪一种工作底稿。 (1)有固定格式但没有具体用途; 通用工作底稿。 (2)根根具体审计事项的特点设计; 专用工作底稿。 (3)需要填写的文字都已事先印好; 专用工作底稿。 (4)使用效率较高; 专用工作底稿。 (5)按照常规程序设计; 专用工作底稿。 (6)内容比较完整; 专用工作底稿。 (7)当业务量不大时较为适用; 通用工作底稿。 (8)具有较大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编制。 通用工作底稿。 2.试结合三级复核制度,填写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别称 详细复核 一般复核 重点复核 复核人 项目负责人 部门经理 质量控制部负责 人或主任会计师 复核内容 工作底稿 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 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 审计调整事项等 重大事项案例题 某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质量年度抽查中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存 在问题较多,其中 K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问题较为集中、典型, 主要有: (1)某电影公司审计项目。某电影公司资产总额 760 多万元,下设 16 个放映 站(既有统一核算的放映站,又有实行承包制的放映站),财务收支错综复杂。在 K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计划中,有关审计的范围、目标、重点和步骤仅用一句话表 述,即“审计 2013 年度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 (2)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审计项目。 在 K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计划中,提出“要 审查存货、开发成本和负债的真实性”,但在其工作底稿中却找不到有关存货盘 存、应付款项询证函以及能够替代的证据记录,连应付账款的账龄情况都没有分 析记录。 (3)某纺织厂审计项目。 在现金盘点表中,反映的现金短缺为 4500 元,而被审 计单位的出纳员、 财会负责人均未签字,也无被审计单位的公章,在审计人员签字 处仅有一个“王”字。 (4)某酒店审计项目。 审计档案中有该项目的审计业务底稿,却无审计业务约 定书。 (5)五个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五个单位共计 8 份无保留意见审计 报告及其相应的审计记录,签字注册会计师均为李××、 赵××,工作底稿记录时 间前后共有 6 天。 要求: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例中,K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审计 工作底稿的相关要求,对此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依据。 1) 一份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包含的基本要素有标题、审计过程记录和 审计结论等八部分,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明确要求应该规定审计的性质、 目标、时间和范围等,而本案例中简单的一句话带过,是不正确的。 2) 没有严格遵循审计计划,没有执行正确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必要的审计证 据,缺失分析表等部分审计记录。 3) 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并未签章以及现金缺口后没有查明原因,没有对问题 和意见进行书面记录,且签字时不可以只签姓。 4)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应当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 5) 根据编制人员签字和编制日期判断存在虚假签字嫌疑。 (2)针对本案例中 K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所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其 可能会给审计结论带来的具体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可能会导致审计工作底稿范围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审计 计划得不到良好的贯彻,审计程序不完整、不规范,审计证据和相关审计记录 缺失,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最终无法得出正确的 审计结论。 第六章 计划审计工作 思考题 1.什么是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有何意义? 计划审计工作是整个审计业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其对审计人员能 否顺利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并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计划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关注重点领域、 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及合理 组织审计工作,以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而且有助于对项目组成员 进行恰当的分工和指导、 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审计人员和专家 的工作。 2.审计人员为什么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初步业务活动有助于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以下要求 :审计人员已具备 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审计 人员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 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 解。 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包括: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 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就业务约定条款与 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 3.审计人员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审计准则; (5) 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报告格式和对 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6)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 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7)管理层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8) 审计人员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 信息; (9)管理层对其做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0)审计人员对执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保密; (11)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12)违约责任; (13)解决争议的方法; (14) 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的公章等 4.什么是总体审计策略?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活动范围、实施方式进度和审计资源调配所作 的规划,用以确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总体审计策略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这主要是由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 的复杂程度、账户的重要性和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价,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加以 确定。 (2)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 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3)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 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复核范围 ,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 审计时间预算等。 (4)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 源等。 (5)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 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 ,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 核等。 5.审计人员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考虑哪些事项?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下列事项: (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组织结构、财务管理、 人事政策、管理层情况、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 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 ,包 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3)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 ,包括确定适当的 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 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 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的重大变化等。 (4) 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 , 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 验。 (5)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 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6.什么是具体审计计划? 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具体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依据总体审计策略, 就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事项所做出的安排与说明。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1)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 审计人员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 员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根据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审计人员针对审计业务需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7.具体审计计划与总体审计策略有何联系? 审计计划所包括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分属前后两个层次,两者之 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相互支持、 互相影响,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 变另一项的决定。 8.审计人员如何考虑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缘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审计人员 有时需要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做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如果更新和修 改了审计计划,审计工作也应当随之修正。 9.审计人员应当记录计划审计工作中的哪些内容? 审计人员应当记录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做 出的任何重大修改。 审计人员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应当包括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向项目组 传达重大事项而作出的关键决策。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应当能够反 映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0.审计人员应如何合理确定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确定重要性水平,从而应当考虑错报的金 额和性质,并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1)对错报的金额和性质的考虑。重要性受到错报的数量或者性质的影响,或 者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2)对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的考虑。审 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 意见,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个账户、各类交易。因此,审计人员 必须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又必须通过验证各个账户、各类交易进而考虑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 的整体性结论。 11.审计人员为什么要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 由于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审计人员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 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 ,对影响重要性的诸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 ,因 此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正因如此,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在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重要性作出恰当的判断,既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又有利 于保证审计质量。 12.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应如何考虑? 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因素以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 进而确定所需要审计证据的数量。编制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重要性 与审计风险进行初步判断和恰当评估。 为了初步判断并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综合 考虑以下因素:有关法规的规定或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内部 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金额、波动幅度及相互关 系等。 13.审计人员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对重要性应如何考虑?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审计人员所判断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计划审 计工作中初步判断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这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审计人 员对被审单位了解程度的加深,或者可能是因为审计人员有意确定一个较低的重 要性水平,因为低于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的重要性水平 ,可以减少未被发现的错 报的可能性。 如果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计划审计工 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当重新考虑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14.什么是重大错报风险?应如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实 施下列审计程序: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 报。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5.什么是检查风险?应如何评估检查风险及其影响? 检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 别产生错报,而未能被实质性程序发现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的评估: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存在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 险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 平越低,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检查风险的影响: (1)审计人员对拟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 根据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影响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 (2)除了影响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外,检查风 险还影响审计人员所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 16.审计人员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在审计风险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相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17.审计人员应如何确定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 施: (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者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因素。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18.审计人员应如何确定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既包括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的实质性方案, 又包括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的综合性方案。 审计人员设计和实施的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有 明确的对应关系。 (1)审计程序的性质。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其目的包 括通过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通过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 次的重大错报。 (2)审计程序的时间。 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人员综合考虑控制环境、能得 到相关信息的时间以及错报风险的性质等因素而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或审 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3)审计程序的范围。 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审计人员综合考虑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等因素而确定并实施的审计程 序的数量。 19.如何正确理解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说明审计风险越大,从而对于审计证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也越高。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呈现正向的变化关系。 20.如何正确理解认定、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人员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以获取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并可 能随着不断获取审计证据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如果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 的审计证据与初始评估获取的审计证据相矛盾,审计人员应当修正风险评估结果, 并相应修改原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练习题 练习题 1 根据审计重要性准则的有关规定,即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 序前, 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 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也就是说, 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确 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各账户或各类交 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 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本题采用的是按 1%比例分配的方法。 一般来说, 审计人员要对其进行修正, 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 其重要性水平较高一些。 固定资产金额较大,可将其从 1%调至 0.5%;其余的项目可从 1%调至 1.5%。修改 后如下表所示: 项目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总资产 练习题 2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给定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数值,据此模型可计算检查风险。 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必须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制的低 水平, 审计风险在一定的行业背景下通常是一个固定值。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评 金额 800
修改前 28 84 168 280 560 修改后 42 126 252 140 560 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高则检查风险为低,审计程序就多,获取的审计证据 亦多。基于上述分析,可对于审计证据的数量做出基本判断。 风险 情况 1 2 3 4 5 审计风险 1% 1% 5% 5% 10% 重大错报风险 25% 40% 10% 50% 10% 检查风险 4% 2.5% 50% 10% 100% 审计证据 高 高 中 高 低案例题 (1)通过了解 JY 公司及其环境,可能发现: 矿产勘探与开采行业具备特殊性,如矿产资源的特殊定价方法;矿产资源储 量的不确定性;矿石价格的波动性。这作为固有风险需要被考虑,固有风险越高 在财务报表认定中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 管理人员的变动频繁、 流动资金不足等对于经营的可持续性会产生影响,以 及有望实现年增长 40%等因素,将作为重大错报漏报风险加以考虑。对于其影响 下的财务报告账户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采用进一步的测试程序,以获取更多的 审计证据。 (2)没有销售发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控制运行无效,直接导致销售的真 实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应收账款账 户余额产生直接影响。 (3)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以及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余额产 生影响。 (4)江某在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其一,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 险,审计人员确定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即识别本题第 1 问中所提及的风险。 其二,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 计人员确定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即本题中第 2、3 问中发现 的影响账户设计的其他审计程序。 其三,根据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人员针对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 序, 应当记录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做出的任何重大 更改,即针对本题特定风险,修订具体审计计划,并予以记录。 第七章 内部控制 思考题 1.内部控制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个要素之间有何联系?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信息系 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 (1)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 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2) 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 所采取的措施。 (3)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 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及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4) 信息系统与沟通是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前者包括用以 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 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后者包括使员工了解各自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 部控制方面的角色和职责、员工之间的工作联系,以及向适当级别的管理层报告 例外事项的方式。 (5)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 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 的纠正措施。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五项要素是紧密联系的。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适 宜性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相当大程度 上还依赖于风险评估过程的恰当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沟通的及时性,以及对 控制的监督的效率性与适当性。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与评估,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需要利用企业的可靠信息并 进行有效沟通,为保障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和执行质量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改革、运 行及改进活动持续进行评价,即对控制进行监督。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支持,并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内部控制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它有哪些基本形式?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攸关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及其责任与权力的分配 方式,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 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 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2) 岗位责任。 岗位责任是指企业在合理的组织结构基础上,依照程式定位, 将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再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并赋予其相应的任务、权限 和责任,权限与责任相对应,以使每个岗位既有适当的权限以便于开展工作,又有 相应的责任以利于完成任务,并定期进行检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使各级人员都能在其位、谋其政,并对各项经济业务 实施有效的控制。 (3)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企业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为保证生产经 营业务活动顺利进行而规定的业务处理步骤与生产工艺环节的秩序。 (4) 处理手续。 处理手续是指企业在业务活动处理过程中,体现在业务程序 各个环节上的具体措施和例行规定。 (5)业务记录。业务记录是指企业为反映和控制各项生产经营业务而以文 字形式对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发生、进展和结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记载,包括业 务活动的批准与接收记录、生产调度单、会计信息载体等。 (6)检查标准。检查标准是指企业为检查经营管理活动并保证检查活动有 据可依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尺度等。 (7)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的要求对各岗位人员在素 质方面所做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8)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 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 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9)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 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 规范的总称。 (10)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为监督、评价和鉴证财务信息及经营管 理活动而专门设立的旨在增加企业价值的独立的职能机构,其工作是由被审计单 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 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等独立开展的一种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控制的基本形式: (1)按控制内容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环境控制和业务控制。 (2)按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3)按控制目标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财产物资控制、会计资料控制、财 务收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经济效益控制和经营目标控制 (4)按控制方式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 (5)按控制地位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3.审计人员为何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及评价? 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同样需要关注、重视、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因为内 部控制与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 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层各自的工作目标都是密 切相关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有利于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设计恰当的审计程 序,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利用合适的内部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有利于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确定对审计计划和 审计程序的执行与实施程度,以保证审计测试质量。 (3)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有利于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均衡审计工作,保 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以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4.审计人员为了解内部控制需考虑哪些因素? 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在确定了解内部控制所应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审计人员应 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 (2)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 (3)审计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对此评估需要运用其专业判断; (4)相关内部控制的类型; (5)相关内部控制的记录方式等。 5.审计人员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用于内部控制描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叙述法、问卷调查法和流程图法等。 (1) 文字叙述法。 文字叙述法也称书面说明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被审 计单位的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将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授权、批准、执 行、 记录、 保管等程序及其实际执行情况,用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以形成对内部 控制描述的一种方法。 文字叙述法的优点主要在于简便易行、比较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可对被审 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业务循环加以描述。但文字叙述法也有其缺点,即对内部 控制的描述,有时很难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详细说明各个细节,从而可能使文字 叙述显得较为冗赘,也有可能遗漏内部控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而且缺乏层次感 和形象感,不便于资料的整理和进行对比分析。 (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内部控制问卷法或调查问卷法,或称调查 表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等,将内部 控制的必要事项,特别是与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 可靠以及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 完整有关的主要事项作为调查项目,利用内部控制调查表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 调查了解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完善,从而对内部控制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如下: 一是简便易行,即使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没有较多审计经验的 人员也能利用该表进行操作; 二是能对所调查问题给予明确答复,使审计人员能获取明确的调查答案,有 利于对内部控制作进一步分析评价; 三是调查内部控制的范围明确,调查内容可同时由若干人分工进行,有利于 节省审计时间,加快审计进度,提高审计效率; 四是调查表中“否”栏和“弱”栏集中反映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引起审 计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审计重点,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忽略重要控制的可 能性。 该方法的缺陷:调查内容只限于明确的调查事项,不易了解其他方面的有关 信息,从而难以提供一个完整、系统、全面的调查情况;调查事项如果设计不当, 所填答案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内部控制的健全状况; 格式固定的调查表因缺乏弹性 而难以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被审计单位或特殊情况,使“不适用”栏可能填得太多, 从而导致该种方法本身也显得不适用;此外,审计人员如果机械地照表提问,往往 会使被调查人员漫不经心,易流于形式,这样就会失去调查表的意义。 (3) 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指用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图形,将被审计单位的组 织结构、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审计准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