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子政务对经济发展对什么影响的影响有哪些

大数据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大数据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及应用
【摘要】:大数据技术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推进器,不仅给技术进步带来深刻变革,而且给政府协同和公共服务模式带来了创新性发展。大数据作为"未来的石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中国电子政务可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利用大数据来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分析处理数据、促进政务协同、提供决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和确保信息安全等方面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3【正文快照】:
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技术革命作为当今时代的三大主要特征,其中技术革命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尤为突出。大数据(big data)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不仅开启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而且开创了政府治理的新局面。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推动着电子政务发展;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模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3期
王东临;[J];信息化建设;2002年12期
;[J];互联网周刊;2002年30期
冯禹丁,何佳艳,刘杰,陈琼,初蒙;[J];互联网周刊;2002年43期
刘艳;[J];中国市场;2002年11期
;[J];电信网技术;2002年05期
;[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2年04期
怀进鹏;;[J];办公自动化;2002年06期
陈亦泛;[J];情报杂志;2003年05期
刘国明,喻东辉;[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葵葵;;[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盖玲;;[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胡小宁;薛新伟;;[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季金奎;;[A];2005中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论坛会议资料[C];2005年
郑大永;;[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江晓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兵;[N];中国税务报;2007年
秦子龙;[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秦子龙;[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张燕;[N];国际商报;2002年
杜文;[N];国际商报;2003年
金江军 潘 懋;[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汪玉凯;[N];科技日报;2005年
周文林;[N];经济参考报;2007年
郭军;[N];陕西日报;2007年
郭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乃训;[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曾星媛;[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赵轶君;[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张俊;[D];苏州大学;2003年
王俊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朱天喜;[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朱莉;[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government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our government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and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
20024Accenture23
1199420022006153.31.4
20001502003e2006100GeBIZ2000GeBIZICT21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02( eCitizen center)19991999
...187-188.
...201-209.
...40-4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09-07-05 &匿名提问
 1、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不高 从目前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通过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对外服务能力,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工作还刚刚起步,各种成效还没有体现出来,综合效益更难体现,特别在许多地区还处于萌芽期,电子政务正处于基础建设中,几乎没有什么应用。个别地区连政府网站或者最基本的办公自动化都不具备,仍然停留在手工  作业阶段。  2、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差异非常大 目前我们通过网站的监测可以清晰发现,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差距较大,而且到目前还没有迹象表现差距可能缩小,按照这样的发展势态,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展。  3、电子政务的效益总体上还不明显 在已经开展电子政务的地区,总体上的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通常是流程还没有完全改善,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并存,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度低,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困难,政府网站影响力低,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还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  4、外部环境中还存在明显亟待改善的地方 外部环境主要是包括法规政策、资金保证、人才组织、信息技术设施、公众的信息文化意识等多个方面还需要改善。  其中特以网站为例来说明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整体质量不高:按照我们的标准评价,网站的平均分不到4.8分,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平均及格分。而且这些指标参差不齐,有的得分很高,有的十分低;?服务能力不强:从政务功能上网、互动性和信息使用便利程度等指标来看,都可以看出目前政府网站的互动性还比较差,栏目设计和内容不很规范,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一把手工程和上任“冲动”现象明显,并且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我们认为其深层原因是内部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大多数地级市还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规则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总体状况是: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政务还没有建立很好的激励机制。从发展态势来看,基本看法是:正在起步、开始重视、问题不少、前景看好。其中的主要特征如我们前面已经阐述的那样:重信息、轻服务;重对外地区和企业的服务(如招商、旅游),轻内部(本地的公众),受上级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比较强,很多情况下是中央号召和同类竞争攀比心态驱使,不少地级市还缺乏自觉建设电子政务的意识和行动。  初级阶段政府网站的特点、问题表现和原因分析  我们从前面已经提到过,目前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政府网站的通常特点如下:  1、大部分的地级市政府拥有自己的网站,基本上完成信息上网的阶段;  2、许多网站信息条理化不够,难以迅速有效地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很少网站完整开通申报、审批、采购服务,几乎还没有整合型的电子政务出现;  4、政府和政府部门间互连互通程度不够;  5、整个电子政务处于起步状态,绝大多数网站只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和新闻,处于信息呈现阶段,几乎没有网上行政职能;  6、不同的网站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在栏目设计、功能设计和内容建设、信息含量,以及与访问者沟通方式上差异非常大。说明没有共同的标准指导;  7、从能够获得的访问统计数来看,访问量不够,影响力不够,吸引力不够,回头客不多,宣传不够,效果不佳;  8、规范性不够。域名和网站名称的称谓非常多样化,例如××政务公众网、××政府网、××信息网、××信息广场、××党政网等;域名也呈多样性:打头字母,全拼,后面加信息等;举办机构非常多,当地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信息办、政府办公厅、计委、经济信息中心等;留下的邮件比较乱;各种专业的和非专业(大众化)邮件均有;下属的直属机构配合的形式比较乱;甚至部分网站没有市长信箱和电话等基本信息。  9、多是宣传和招商信息,对内服务比较少;  10、多是近段时间信息,缺乏数据连贯性,信息缺乏连续性,包括政策;特别是过去重要、而且现在仍在生效的政策、数据非常缺乏;  11、缺乏互动性和监督内容,访问量非常低,缺少宣传和推广,政府网站点击率不高,网络影响力较小。有些网站连接性比较差,常常联接不上,网页常常无法打开。  形成问题及基本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的目前现状:  1、在初级阶段,对电子政务不熟悉,认识不深刻,管理和运营上还缺乏经验;  2、对开展电子政务,特别是政府网站,动机不充分,服务不完善,创新意识(甚至向好的模仿)意识不强,正如我们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指出的那样,这是激励机制不足所造成的。  3、有关电子政务网站缺乏足够的引导,缺乏机制(制度,人力,财政)保障和要求。  我国互联网存在六大“弊病” 六大“弊病”是:第一,对互联网信息化认识的水平仍有待于提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第二,综合基础设施接入网仍有瓶颈,定价服务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普遍服务补偿的机制需要加快形成;第三,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建设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普遍存在着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第四,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第五,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于加强;第六,信息化推进管理体制仍然不完善。(资料来源:国务院信息办副主任刘鹤在“2002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  资料: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  第一,推动电子政府建设的原动力不足。美国的电子政府是在市场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原有的行政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以企业为中心的各个经济主体纷纷要求变革政府的管理模式,因此,其根本动力在于“客观技术条件的变迁”。而我国的电子政府是在外国的影响下,由政府自己主动提出建立的,并非技术条件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国务院牵头建立电子政府,自上而下逐级推进,因而这种推动力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二,原有的行政体制不适应电子政府的发展。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在行政传播过程中呈现非对称性和层级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原有的鱼网状行政职能体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原有的行政机关部门林立、层次繁多、职能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多层次、低效能的行政机构不利于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第三,数字鸿沟问题。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较严峻。以WWW站点的地域分布为例,东部沿海的12个省市占了总数的81.2%,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只占了总数的18.8%。再以CN域名分布(不含EDU)为例,东部沿海13个省市(包括香港)占域名总数83%,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占了17%。由此可见,解决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非常紧迫。  第四,信息人才短缺。目前,我国拥有各类信息技术人才10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工作在企业,行政信息人才很少。我国信息人才的短缺和我国近十几年来教育政策在这方面的失误密不可分。十几年来,我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大多就读于外经贸、金融、财会等热门专业,而那些重点大学的数学、物理等专业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冷门。久而久之,造成了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落伍,在信息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然利用高工资来挖掘信息人才,这样又使行政部门的信息人才纷纷飘进企业。  第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立法这一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关于电子政府该如何建设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一件。我国人大常委会尚未制定一部系统的关于电子网络方面的法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生活史是生物学家很熟悉的概念,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征,例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一年中只生殖一次的和多次的,有休眠的和无休眠的等等。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各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有多寄生和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有改变栖息地的候鸟,彼此间生活史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比较各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揭示其相似性和分异性,进而联系其栖息地环境条件,探讨其适应性,联系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各种类型和亚类型生活史在生存竞争中的意义,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策(strategy,或策略)这个术语来自军事科学。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例如生殖对策,各种鸟的窝卵数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多,有的少;有的鸟卵大,有的鸟卵小。因为可供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成鸟大小相似的物种,如果产大卵,其生育力就低,如果产小卵,其生育力就高。这就是说,鸟类在生殖率的进化中,有两种相反方向可供选择,一种是低生育力的,亲体有良好的保护下代的育幼行为;另一种是高生育力的,没有亲代关怀的行为。这两种在鸟类生殖进化上的不同适应,就是鸟类学家莱克提出的两种生殖对策。 理解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明白两个概念:适合度和权衡。适合度是衡量遗传物质在进化过程中传递能力的尺度,适合度包括繁殖和存活能力。各种生活史对策的价值,就决定于这一生活史对策对于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作的贡献的大小,即适合度的值。另一个概念是权衡:因为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和等量地用于生长、生殖、维持消耗、存储、修复、抵抗等各种生命过程。投入抵抗不利环境(如低温、干旱和逃避天敌)的能量太多就会影响对生殖的投入,而生殖中生产后裔的数量增多就要减少对保护后裔的投入。换言之,各种生命过程之间有彼此抵触的利害关系,所谓权衡(trade-off)就是指由某一过程所获得的好处,要以减少对另一生命过程的投入为代价。按这两个原理,自然选择必然有利于形成这样的生活史对策:其能量分配合理,各个生命过程协调最佳,并使物种的繁殖和存活效益或适合度达到最大。 自然选择有利于哪一类型生活史对策的形成,决定于各种生物所生活的栖息地特征。栖息地好象一个模板,它影响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史对策的特点。一种常用的、从生物学观点来划分的栖息地分: (1)不变的生境 生存条件总是有利或不利; (2)季节性生境 生存条件具有利期和不利期的有规则的交替,其可预测性强; (3)不可预测性生境 有利期和不利期的变化是不规则的; (4)短期生存的生境。 1976年,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发展了莱克的思想,按栖息地和生命参数的特点,把生物分成两类:r-对策者和K-对策者。在此,r和K分别表示内禀增长率和环境负载量。他们认为,地球表面环境是连续变化的,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稀少的栖息地(如热带雨林),多生态上饱和的系统,动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另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频繁的栖息地(如寒带或干旱地区),多生态上不饱和的系统,密度影响小,竞争弱。在前一类的环境中,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负载量,属于K-对策者;在后一类环境中,种群密度多处于K值以下的增长段,常出现扩展增大过程,属于r-对策者。1970年,皮安卡把这个思想表达得更为详细深入,并扩展到应用于所有生物。他列表比较了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有关特征。 在大类群之间作比较,可以把昆虫看成为r对策者,而脊椎动物是K-对策者。在大类群内,同样可进行比较,例如鸟类中的鹫、鹰、信天翁是典型的K-对策者,而小型的山雀、虎皮鹦鹉是r-对策者。因此,r- 对策者和K-对策者之间有各种过渡,有的更接近于r-对策者,有的更接近于K-对策者;也就是说,从极端的r-对策者到极端的K-对策者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目前r-K对策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说明杂草、害虫和寄生物的进化对策。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类对作物精心管理,杂草和害虫多有较高的生殖和扩散能力,例如狗尾草、马唐、飞蓬、以及螟虫、黏虫和褐飞虱等都是r-对策者。飞蝗可被看作两种对策交替的特殊类型,群居相是r-对策的,散居相是K-对策的蚜虫的有翅和无翅的世代交替也是这样。在选择拟寄生物作为害虫的防治手段时,就必须考虑r-和K-对策者不同的反应。 r-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其利弊。K-对策者的种群接近K值但不超过,超过有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低生育力要求有高存活率,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因此K-对策者的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由于有亲代关怀,K-对策者通常存活率较高,个体较大,寿命较长,这些特征保证了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K-对策者在过度死亡后,恢复到原有平衡的能力低下,还有可能灭绝。大熊猫、虎、豹等珍稀和频危动物就是K-对策者,所以,对其保护更为重要,更加困难。相反,r-对策者的防御和竞争能力不强,死亡率很高,种群很不稳定。但种群不稳定并不意味着进化中必然不利。r-对策者不象K-对策者那样易于灭绝。在低数量时通过迅速增长就能恢复到较高水平;在密度很高时,它们可能消耗大量资源,使生境破坏,但它们通过扩散而离开被破坏的地方,并且迅速地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这就是说,r-对策者的各别种群虽然易于灭绝,但物种整体却是富有恢复力的。如果说,K-对策者在生存斗争中是以智取胜,则r-对策者就是以量取胜。r-对策者一遇好机会就会大发生,所以有的学者将它们叫做“机会主义者”。r-对策者的广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丰富源泉。 虽然r-K对策能说明许多生态学问题,但同样也留下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例如,有两种滨螺,一种栖息于岩石裂缝间,其个体小、性成熟早,象r-对策者,但生少数个体大的后裔,又象K-对策者;另一种栖息于砾石上,其个体大,性成熟晚,生许多小的后裔,两种都具有r-对策和K-对策的混合特征。 格里姆于1978年曾经根据植物的生活史和栖息地划分为三类:竞争型对策、耐受型对策和杂草型对策。当栖息地的资源丰富,干扰(指人类损害,动物取食和细菌致病)稀少,能建立拥挤的植物种群,有利于形成竞争型对策,它与K-对策相当。当资源丰富,条件不严酷,但干扰频繁,则易形成杂草型对策,它与r-对策相当。当资源稀少,条件严酷(指营养贫乏,光照和气候条件不利),但干扰不常见,就易形成耐受型对策。 生物学家在研究生活史对策时,通常比较不同种群、不同种或不同分类单元的生活史特征,并联系其生活环境以找出其区别的原因。这样的研究很多时候很有成效,但有时也不成功。因为各种生物在系统发生中所属的地位是不同的,尤其是形态特征的不同,在决定生活史类型上同样是很重要的。例如,从个体大小看,从微生物到昆虫,再到哺乳动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个体增大:微生物个体重量以pg计,昆虫以g计,而多数哺乳动物以kg计。显然,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表面进行气体交换,个体大小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昆虫以气管系统呼吸,个体也不会太大,而有恒温能力的哺乳动物,体重必须大于一定限度才能保证防止散热过快。由此可见,生活史对策的特点,既是有机体对所栖息环境整体的适应性响应,也受生物的系统发生的地位所限制。 近几年,我国消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地都新建或改造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开发应用了一批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建起了许多消防专业网站,开始实施电子政务,消防信息网络初步形成。在总结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总体上看,我国消防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加之综合实力、基础研究较弱,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是在软件方面,我们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如消防领域应用较多的通信调度指挥系统技术,目前绝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引进软件的二次开发上,没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平台软件,为此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向国外购买。其次,我们在标准化方面差距也很大,他们在消防监督、调度指挥、电子政务、内部事务管理、灭火战术模拟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也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院所及公司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我们消防审核、日常监督、灭火预案、119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再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管理部门重复。所以,在总结经验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高度正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一是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国家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消防领域来讲,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 &&&&&全文未完,本文约387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自2003年全国“金盾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按照合肥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加快“金盾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金盾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节约了基层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合肥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市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 一、金盾工程一期即将建成,初步实现业务关联和信息共享 金盾工程一期28个应用系统已建了19个,建成了人口基本信息、出入境人员/证件信息、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违法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被盗抢汽车信息、机动车/驾驶员信息、公安民警基本信息等八大资源库,并对公安信息资源进行抽取、整合,初步实现了重要基础信息的关联查询和信息共享。目前还有警用地理、重大刑事案件、情报分析研判等5个系统尚未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需要改造。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 (一)提高了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了群众 2005年6月市公安局建设了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承担户籍管理业务的派出所均已联网办公,全市460多万常住人口纳入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实现了户籍办理“一站式”服务,市区户口实现网上迁移,群众在现户籍地派出所即可实现户口的迁移,无需再跑原户籍地派出所,节省了一半的时间,获得了群众的极大好评。 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二代证办理系统 在建成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市公安局积极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并取得支持,完成了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于2006年元月一日正式启动了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约200万张,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换发任务,获得了省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建设了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先后完成了97版护照、2000版港澳通行证的启用任务,在合肥市居民凭身份证和户口簿按需申领因私护照、“港澳自由行”、外国人入住临时住宿登记等重大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已实现了与市局的人口信息、不准出境人员报备信息、敏感人员信息、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的实时自动比对,并和省厅出入境信息数据库相关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到实时、准确、高效。 建立了公安政府网站,开设了违章记分查询、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查询、网络监察管理、警务咨询电话、交通车驾管理、警务办公电话、消防监督管理、警务办公地址、治安户政管理、安全技术防范等栏目。 根据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公布了办理身份证和驾照以及户口迁移、签证、安全防范等公安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市民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下载需要填写的相关表格。目前,“合肥警务网”网站的点击率已超27万次,平均日点击率达350余次,最高日点击率达875次。 (二)增强了侦察破案手段,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市公安局建设了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指纹比对识别系统、刑侦综合系统和协同办案(综合执法办案)系统,采集了大量的基础信息,提高了执法办案的质量,增强了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1500多人。 (三)加强了治安管控能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我局加强了治安管理工作,建设了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整合派出所的各类基础工作管理台帐,将各类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从而为一线民警提供了一个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平台,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 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 建成了暂住人口管理系统、出租房屋系统、旅店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我市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总量呈递减趋势,刑事案件发案不但实现总数下降,而且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也首次不同幅度下降,人民群众感到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比例达到93.42%。 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 暂住人口管理系统 为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 一般、重在实效、合理利用、整合资源”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市社会治安的特点,立足基层,以“管用实效“为原则,开展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四)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市公安局持续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交通科技研发应用制度,有效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目前,合肥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评定等级已达到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建设了交通控制系统,综合运用网络视频监控、公路卡口监测和综合信息数字平台等子系统,实时掌握监控路段的交通状况,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交通事故、交通堵塞以及突发事件等警情,自动采集并实时更新车驾管、交通事故等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视频监控,对民警执勤执法和接处警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进一步促进了路面勤务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强化了消防科技含量,提高防火救灾能力 按照《城市消防通信系统设计规范》和安徽省消防总队有关要求,建成了119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火警集中受理。该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受理火警约12600起。逐步开展了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目前全市有1800多家单位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有30家已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现了与消防支队的实时互联。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前景展望 下一步将继续按照“管用、实效”的原则,加快已经进入招标程序的“三台合一”系统的建设工作,尽快完成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工作,将指挥中心建成集报警求助、城市管理、社会救援、服务群众、警务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枢纽和重大安全事件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以警种为单位,以加强信息源为切入点,制定各类信息采集、应用制度,使信息采集、维护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把建立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机制与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公安工作业务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积极研究、实践网上作战的新战术、新战法,以实战、应用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机制,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信息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效能 自《生物学通报》1997年第5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两个务必”? 答: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1)坚持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在贯彻“三个代表”上下工夫。(2)坚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提高素质、服务群众、推动工作上求实效。(3)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注重激发党员的内动力,同时又要“开门搞教育”。(4)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切实解决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5)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6)坚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分析  联合国将电子政务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增强期、交互期、处理事务期和无缝隙期。2005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国家行政学院部分学员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水平,大致相当于联合国电子政务“五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即信息单向发布阶段。  综合国内外各方面的调查和评估,可以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电子政务的第一个特点。  我国电子政务的第二个特点是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稳,中央部委、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多层次、不平衡性的特点。像上海的电子政务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青岛的电子政务也有许多创新的做法。然而,从全国来看“纵强横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中央到地方主要的纵向业务系统,像海关、税务、审计等经济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地方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中央部委之间还是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另外,近几年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较快,但网站内容与所能提供的服务却相对不足。  我国电子政务的第三个特点是,电子政务领域各种“矛盾”突出。比如,部门和地区对电子政务的投资热情与应用效果之间的反差强烈;电子政务与政府实际业务动作经常还是“两张皮”;电子政务管理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已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但相关的管理制度改革却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等等。  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着力点  针对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具体来说,应该本着“因地制宜,追求实效”的原则,以“目标设定”、“策略选择”和“绩效评估”三方面为着力点,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目标设定  2002年中央“17号文件”颁布之后,电子政务全面提速。“17号文件”全面布置了电子政务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政务网络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培训”。2006年5月发布的《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任务确立为4个方面:“改善公共服务”列第一,其后依次是“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2006年6月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则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要实现5个转变:“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17号文件分门别类确立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基本上是一个分工体系。2006年6月“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提出的5个转变则着眼于电子政务的协作和资源整合。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四大战略任务则是从政府职能的宏观角度提出的,是对今后15年电子政务目标和任务的一个总体要求。在这15年里,不同阶段的重点应当有所不同,不同部门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任务也可能不同。比如,在当前阶段,电子政务不可能什么都做,对有些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部门来说,市场监管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价格问题、环境质量问题,国内国际的社会影响很大。在这些方面,电子政务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十分迫切。  有些部门电子政务的优先目标可能会与上述《战略》的表述有所不同,这不能被认为是对《战略》目标的认识不足,相反,它是结合部门、地方实际对《战略》的具体贯彻执行。对上述的5个转变的要求也是一样,比如在许多地区,政府部门间横向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目前最大的困难所在,其电子政务目标就应重点克服这一瓶颈制约。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需量力而行,选择重点,分步实施。  二、策略选择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推进策略。  首先,电子政务不能像以往那样靠政府大量投资,粗放型扩张。“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应当与来自社会需求的“自下而上”的方式紧密结合。就像企业的生产要瞄准市场需求一样,电子政务也必须对社会需求作出适当反应。  其次,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式上,能依靠专业IT企业完成的,应尽可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通过IT外包实现。这一方面是出自节约成本的考虑,也因为专业IT企业的服务在专业化和成本上更具竞争力。  其三,电子政务必须面对现行行政体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制约。条块分割的政府部门,权限明确的分工体系对电子政务所要求的技术、组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巨大阻力。这种阻力光靠技术和投资是克服不了的。电子政务典型案例中的技术方面相对来说更容易学,而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的经验很多时候很难移植,这是有些电子政务典型经验可看而不可学的重要原因。  电子政务建设有一个从投资、到技术再到制度变革的过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三者的相互关系会变得相当复杂。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在三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已成为电子政务最棘手的任务。形势要求我们首先应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电子政务所处发展阶段有明确认识,对哪些方面是主要矛盾、哪些应该先做哪些后做,要有明确的判断,对如何协调电子政务不同方面的关系和利益要有应对的办法。  换句话说,电子政务已经从过去单纯的IT工程项目建设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必须统筹考虑政治、技术、经济成本的综合性的改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电子政务正处在从技术推动型向制度推动型转变的过程中,过去那种靠投资推动和技术拉动的做法已不能有效推动电子政务向更高阶段发展了,这时就必须采取改革领先、制度变革的策略。  三、绩效评估  有了目标和策略,还必须有考查评估的方法,否则电子政务就缺少了一个自我认识、发现不足、纠正错误、奖励先进、批评落后的手段。  所谓电子政务绩效,简言之就是效能与行政成本之比。电子政务绩效体现在多方面,比如政务应用的成效、信息资源规模和利用率、公众的满意度、节约和降低的行政成本等。而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则是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所付出的行政成本。两者之比越大则电子政务绩效越高。技术先进的电子政务可能并不是好的电子政务,只有在经济上合理、业务上可行的低成本的电子政务才是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纠正过去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偏重投资、轻视应用、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为了检验我国电子政务的成效,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连续5年对中国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其评估结果排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这种主要基于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外评估方法,只是部分反映了政府电子政务的水平和能力,还无法考查电子政务投入与网站绩效的关系,也无从得知电子政务给政府内部业务流程带来了哪些变化。  业界普遍认为,政府内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以较为全面地评估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水平和成效。与此同时,在政府内部随着电子政务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电子政务的管理成了政府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业务的渗透性越大,其重要性和风险性也在同步增长,相应地对各业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有些部门和地区来说,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已具备了初步条件。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具体实施和操作。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若干成功的尝试,比如安徽淮南市作为一个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经验:  安徽省淮南市分别于2003年、2004年开展了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工作,2005年进一步对全市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价,2006年下半年又开展了对全市公共服务部门和党政机关全面信息化绩效评估,并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部分。从对政府网站的外部评估过渡到对政府内部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从对电子政务的评估发展到对政府信息化的评估;从对电子政务的单独评估发展到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部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电子政务发展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很多启示。  目标设定、策略选择和绩效评估这三个方面是对应于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三个应当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电子政务才有可能出效益,才可能避免出现以往电子政务建设中诸多华而不实的现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政务外网实施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