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拉利488汽车之家车屁股被撞。但是后面刹车灯这块4S店说修补不好。可是保险公司说要修、不给换。该怎么

法拉利法拉利4882015款 3.9T 自动 GTB法拉利488
购于2016年3月
&&|&&0.14万公里
&&|&&3.9升
抱歉!您搜索的二手车已经被其他买家买走了...
我们为您推荐:{"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AMG50周年,10分钟陪你聊25个故事","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You can’t really improve a Mercedes, but you can make it DIFFERENT. 梅赛德斯奔驰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但是你可以造一辆不同的——这是Hans-Werner Aufrecht、AMG创始人的名言。接下来我将花-你10分钟来了解这一品牌。请用最短语言讲述AMG 50年历史。一位主角男(Hans-Werner Aufrecht)在他儿时被奔驰帅爆了的300SL震撼到不行不行的,他励志要加入奔驰车队。Yeah,主角男做到了,他是奔驰车队最赞的性能工程师。60年代,他遇到了配角男(Erhard Melcher)。他们俩在开发300 SE性能车时相互不喜欢、相互挑战。摩擦着、摩擦着,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生活没有意外,我们此时就不用写这篇文章了。由于1965赛季,赛车圈的规则与市场环境对量产车不公平,奔驰车队打算放弃比赛。主角男与配角男狠狠心买了一辆奔驰300SE自己去改造发动机。主角都是有光环的,他们拿着自己改造出的车说服了奔驰董事长让他们参赛。结果他们的赛车一路狂赢。主角男与配角男决定自己开定制公司,生意越做越火,最后连奔驰都觉得要聘请AMG公司当自己的御用套件升级公司。直到有一天奔驰彻底收购了AMG,使其成为自己的一条品牌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热爱一个品牌,就努力加入它。也许过程有崎岖,但或许终有一天,你会把自己的姓氏写到这个品牌里。AMG的Logo上为什么会有一颗苹果树?德国人喜欢把本地的徽章(Coat of Arms)画在在自己的Logo上。比如宝马的蓝白Logo就是巴伐利亚地方旗帜、保时捷Logo上的鹿就是斯图加特地区的徽标。AMG标志上的那株树就是AMG总部Affalterbach的标志。Affalter在当地方言里的意思是苹果树。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过苹果树的下面还有一摊蓝色的物质。哈哈,那是小溪。Bach在德语里是小溪的意思。Affalterbach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小溪边的苹果树林。当地人把苹果树与小溪画在盾牌上来展示活力。AMG的名字是什么意思?AMG公司的全称是AufrechtMelcher Grossaspach Ingenieurbüro, Konstruktion und Versuch zur Entwicklung vonRennmotoren。是不是很震撼?含义是AMG工程公司、设计与测试研发赛车引擎。A是创始人Aufrecht的姓、M是创始人Melcher的姓,G是创始人Aufrecht家乡Grossaspach的缩写。由于这个世界上懂德语的人还是少数,基本上没有人知道AMG公司的全称。奔驰是否像宝马那样拥有运动基因?很多人觉得宝马拥有M是很自然的事,而奔驰拥有AMG却很让人不解,他们会质疑AMG对于奔驰的必要性。有多少人知道蒂姆邓肯是心理学硕士、史蒂夫纳什是法学博士?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参与赛车运动的投入与获得的冠军数量上都是欧洲一线。Silver Arrow这一绰号就是奔驰在30年代欧洲赛车圈为德国刷出的荣誉。始终无法在F1赛车上击败奔驰,也是宝马品牌永恒的痛。在“运动能力”上,奔驰要高于大家的期待值。二战之后为什么奔驰对赛车运动投入那么多?赛车一直是性价比很高的广告。赛车可以穿越文化,你可以在阿根廷、在南非、在美国、在墨西哥的赛道上展示你的产品吸引亿万关注。50年代,奔驰W 196 R赛车就拥有着统治力的表演。奔驰的300SL高性能跑车也在这一时期诞生。想要打开美国市场,你需要车好看、性能高、最好还能敞篷。奔驰的300SL、保时捷的Speedster、宝马的507都在这一时期开发出来。这些车里最成功的的就是300SL,它生命周期的销量是507的10倍。随后它还衍生出190SL系列,并最终成为SL车系。整个50年代、60年代,奔驰除了F1、勒芒耐力赛,它参加最多的其实是拉力赛。1960年著名的蒙特卡洛拉力赛的前三名都是奔驰220SE车型。AMG品牌创始人Hans-Werner Aufrecht在奔驰车队的工作就是300SE拉力赛车。在AMG诞生的1967年,奥迪和宝马在做什么呢?1964年大众从奔驰手中收购了奥迪来生产甲壳虫。而奥迪自己的工程师背着董事长偷偷研发了奥迪100车型。1959年,宝马濒临破产差点被奔驰收购。1962年宝马开发了面向中产阶级的1500车型才拯救了自己的命运。赛车对于宝马和奥迪来说还是遥远的梦想。AMG品牌创立时针对的是哪块市场,它生存状况如何?60年代有很多人会改装大众的甲壳虫和宝马等车型,但是没有人会去改装升级定制奔驰。奔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给用户提供改装,改装公司也认同这一点,于是在市场上没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据创始人Hans-Werner Aufrecht介绍,当时的德国人不太愿意倾听消费者的心声。Hans-Werner Aufrecht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帮助奔驰车主调校发动机、改套件,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时间实在不够用了,才决定专注于服务这一行。于是AMG公司诞生了。诞生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竞争对手,像Brabus这样的品牌要在10年后才创立。AMG初期没有做过什么市场推广,纯凭消费者奔走相告。AMG的成名作是什么?神车300SEL 6.8。1971年斯帕24小时耐力赛上300SE L6.8一战成名。大家都认为轻量化的跑车能撑得久一些,但都没想到亚军被奔驰这种豪华车夺走。这款车的绰号是“红猪”。6.8排量420马力,一共制造了5辆,3辆是赛车、2辆是测试车。在芬兰的Mobilia汽车博物馆里收藏着其中一辆。AMG的巅峰之作是什么?C63 AMG,A45 AMG?嗯,相比于CLK GTR,这些都是凡品。这是为了参加FIA GT系列赛而开发的车型,赛事要求参赛车型必须小批量量产。CLK GTR非常稀有,只生产了35辆,动力可以达到612匹,极速344公里,0-100公里/时加速3.8秒。这款车还入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贵的量产车,售价美元。1998赛季,Bernd Schneider 和 Klaus Ludwig驾驶CLK GTR赢得了全年10场GT系列赛的全部冠军,其中6场包揽了冠亚军,彻底碾压了像保时捷、法拉利这样对手。听说有一款AMG叫“榔头”?这是指1986年那款W124 E级基础上改造出的AMG E63车型。这款车是当时世界最快的4门轿车,绰号“榔头”。发动机搭载396匹V8引擎。这款车外形特别低调,但是性能可以碾压兰博基尼康塔什和法拉利特斯塔罗萨。它在内饰跟普通的奔驰没有太多差别,除了速度表盘的峰值改成了380公里/时。为什么1993年奔驰决定在自己的网络里面销售AMG产品?第一款在奔驰体系下销售的AMG车型是1993年的C36 AMG。80年代奔驰的末期奔驰的产品更新速度太慢,而全球市场出现了雷克萨斯这样新对手。当时公司的高管胡伯特与蔡澈决定发动产品攻势来夺回豪华车的制高点。改变公众印象最快的就是推概念车。奔驰作为一个很少展示Concept Car的品牌,1991年发布了F100,随后F200、F300、F400……在概念车的基础上,奔驰开始发布新型号,比如ML、CLK、R-Class、A-Class、SLK等系列车型。同时为了丰富产品魅力,1993年奔驰将AMG纳入自己的运动系列,并在1997年发布迈巴赫概念车来试探最顶级的市场。日,奔驰收购了AMG 51%的股份,从而成为AMG的控股公司。F1比赛时出事故后跑出来的安全车是AMG吗?Yes。记得曾经有一个外国记者介绍F1安全车时用过这样的标题:Mercedes-Benz Tells The History Of The F1 Safety Car。梅赛德斯-奔驰能够告诉你F1安全车的历史。安全车(SafetyCar)是赛车比赛中维持比赛秩序,控制车速的工作车。奔驰从1996年开始就是F1安全车提供厂商。早期的款型是C36 AMG,后来是CLK55 AMG、SL55AMG、CLK63AMG、SL63AMG、SLS AMG。除了安全车之外,新F1赛季中医疗车使用的是AMG C63 S。AMG在广告圈口碑不错,经典频出,比如他们车太快了,来不及拍广告这辆AMG太快了,以致于摄像始终拍不到车……舒马赫最后一支汽车广告:车王舒马赫曾经为SLS AMG拍摄过360度旋转穿越隧道的广告。SLS AMG的下压力是否真得能做到抵抗地心引力让车在隧道顶上奔跑是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则SLS AMG广告是舒马赫滑雪遭遇不幸前拍摄的最后一支汽车广告。舒马赫与AMG谈到车王舒马赫,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刚刚出道时曾经代表过奔驰车队参加过勒芒24小时耐力赛。1989年,他自己也参与过AMG在C级基础上改造的DTM赛车的测试。那时候舒马赫还很青涩。这也是AMG与奔驰官方联手参加世界性赛事的开始。龟兔赛跑超级碗出品,必属精品。能在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上投放的广告,必不同凡响。2015年AMG发布区了《龟兔赛跑-AMG篇》。故事情节是,兔子与乌龟约定比赛长跑。结果不出所料兔子中途开小差跟别人去打拖拉机。乌龟则出人意料地发现了一辆奔驰AMG GT。Yeah,AMG GT一路飞驰,在终点前超越兔子。Born to be Wild,Built to be Wild2017年美国超级碗大秀期间,AMG投放了《Born to be Wild,Built to be Wild》广告。广告是向1969年彼得·方达主演的《逍遥 骑士》致敬。广告中出现了大量电影中的元素,从角色的刺青、背景音乐到环境装置,都让你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西部。彼得·方达自己本人也出现在这则广告中!最终的广告词是Born to be Wild,Built to be Wild(生而狂野,造而狂野)。AMG与M的区别是什么?奔驰的旗舰S-Class和硬派SUV G-Class都已经有了几代AMG型号。AMG对于奔驰产品线覆盖非常全。宝马的M家族长期都局限于3系、5系和6系,至今宝马也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M7。AMG的发动机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签名?这是AMG独特的传统。每款发动机都由工程师手工组装,这位工程师的名字会签在发动机的铭牌上。这就是One Man,One Engine——一人一机。AMG有50多名组装发动机的工程师。AMG与Brabus这样的品牌有什么差别?AMG的产品与奔驰常规产品是并行开发的,并且并网销售。而Brabus则通常在奔驰产品发布之后进行改装,销售也由Brabus自己的经销商完成。AMG在纽伯格林北环最快圈速如何?Mercedes-AMG GT-R,7:10.92。量产车型中排名第8,测试时间在2017年。Mercedes SLS AMG Black Series排名第27,2014年测试成绩为7:26.40。宝马家族最快的车型为BMW M4 GTS,排名第30,成绩为7:27.88。Black Series是什么?如果AMG是世界末日,那么Black Series就是23点59分。Black Series可以理解为能够合法上街开的赛车。2006年的SLK AMG推出限量版Black Series。这款车代表了AMG的哲学:more is never enough。SLK AMG Black Series的动力由360匹提高到400匹。0-100公里/时加速由4.9秒下降到4.5秒。SLK AMG Black Series一共只制造了120辆。这之后奔驰陆续推出CLK 63 AMG Black Series、SL65 AMG Black Series、C63 AMG Coupe Black Series、SLS AMG Black Series。AMG只会对双门版车型推Black Series系列。对了,虽然这些车都叫Black Series,但他们可不都是黑色的哦。今天又哪些AMG 车型在售?A、C、CLA、CLS、E、G、GLA、GLC、GLE、GLS、GT、S、SL、SLC都有AMG款型。敞篷、旅行车、shooting brake猎装车、轿跑型SUV也都有AMG款型。这个问题如果问有哪些奔驰车型还没有AMG版本会比较好。那就是B-Class。让你印象最深刻的AMG是哪些?A45 AMG钢炮,直列2.0 4缸涡轮增压引擎,381马力,当下性能最赞的4缸量产机之一,百公里加速4.2秒。E63 S AMG 旅行跑车,4.0 V8双涡轮增压引擎,612匹马力,百公里加速只需3.5秒,比AMG GT S 还要快……跟法拉利GTC4Lusso一个级别。最快的AMG车型居然是一辆旅行车,想想有点不可思议。G65 AMG, 630匹马力V12双涡轮引擎,想想都毛孔战栗。AMG GT系列,最好看的AMG车型,面相好似终极审判官!如果你自己购买AMG,你会考虑哪款?曾经一度痴迷于A45 AMG。现在开始对C43 AMG感兴趣。3.0双涡轮V6引擎,367匹马力,百公里加速4.7秒。比C63 AMG的发动机排量小了1升,百公里加速差了0.6秒左右。但性价比大幅度提升,坐等奔驰公布价格。怎么看AMG的未来?全面覆盖AMG所有车型,坐等B 45 AMG诞生。期待3.0双涡轮AMG引擎可以匹配更多车型,降低AMG的入门门槛。之前AMG推出过SLS AMG电动版,很期待他们可以拿它去纽伯格林跑全速。","updated":"T07:04:3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9,"likeCount":13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04:3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129fad8c8f3aaff4256b9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9,"likesCount":131},"":{"title":"你儿子赢了F1世界冠军,媒体采访你时,你会比达蒙·希尔的妈妈做得更好吗?","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贝蒂·希尔是前F1世界冠军格拉汉姆·希尔的老婆,她的儿子达蒙·希尔也是F1世界冠军。这女人特别不一般,她是一个拿着秒表在赛道上给老公测圈速策划战略的狠角色;她还懂得跟广告商打交道,面对媒体更是一把老手。拉汉姆·希尔、贝蒂·希尔和他们的儿子达蒙·希尔。总体来说,因为贝蒂·希尔的存在,希尔家族是F1这个圈子里非同寻常。在F1历史上,父子、兄弟车手并不鲜见,但两人都获得年度冠军的只有一对,那就是格拉汉姆·希尔()和达蒙·希尔(1996)。在1996赛季,达蒙·希尔效力威廉姆斯-雷诺车队,和队友雅克·维伦纽夫激烈竞争,直到最后在日本铃鹿赛道才分出胜负。顺便说一下,雅克·维伦纽夫在1997年获得F1年度冠军,他的父亲吉尔斯·维伦纽夫也是一位天才的F1车手,可惜因赛道事故去世,只有一次年度亚军(1979)入账。 这对父子日后都夺得了F1世界冠军。父亲在1975年因飞机事故逝世,儿子那一年15岁。今天的这篇文章不是讨论F1冠军们如何胆大心细、技术高超,而是通过《F1 Racing》的一篇采访,来看看冠军的亲人们如何对待他们的胜利。在达蒙·希尔获得1996赛季日本站分站冠军,为希尔家再添年度冠军,他的母亲贝蒂·希尔是怎么说的呢?Q(F1 Racing):您经常在电视观看F1大奖赛吗?A(贝蒂·希尔):从来不看。其实我不太敢看,我太紧张了,我怕自己会疯。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现场我可能还好一点,但如果是看电视,我完全控制不住紧张情绪。【注:1994年塞纳在伊莫拉赛道事故身亡,而他当时的队友就是达蒙·希尔。】Q:那您一般做什么?A:我会去打高尔夫球,玩得很投入,让自己忘记时间,这样就不会想赛道上正发生什么了。当我开车回家时,会从收音机听到比赛结果,知道儿子获胜了。这时我会特别开心,开始庆祝胜利。如果知道比赛结果,我就愿意美滋滋地回看比赛,特别是精彩时刻。Q:那您看过铃鹿赛道(希尔夺冠那场)比赛的直播吗?A:我说过我不想看的。但是在夜里2点,我醒了过来,我躺在床上,努力让自己入睡,但怎么也睡不着。到了4点,我说反正睡不着,就看比赛吧,于是我就打开了电视机。当然啦,我现在非常非常开心,我没有错过胜利。Q:达蒙给您打电话了吗?A:当然啦,几个小时之后。我问他:“你真的是F1世界冠军了吗?”Q:你感觉到人们对达蒙的支持吗?A:全英国人都希望他获胜。我印象很深,每个地方都是。比赛前我在爱尔兰帮忙照顾孩子们,当我回到英国,发现所有商店的前窗里都贴着海报、国旗和报纸。我的小孙子约书亚看到报纸上两个男人挥舞着英国国旗,就问我为什么他们要挥舞爸爸的旗帜。Q:您的儿媳乔吉对这个冠军也付出了很多吧?A:当然啦,妻子们都会支持丈夫的事业。乔吉是百分百地支持达蒙。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但这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Q:达蒙的这个冠军与格拉汉姆的两个冠军相比如何?A:很不相同,这次我感觉更紧张。当年格拉汉姆获胜时我不在现场,比赛的场地非常远,去现场太贵,而且也没有电视转播。所以,我就像平常过日子一样。而这一次,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Q:您觉得达蒙像他的父亲吗?A:他们俩的性格完全不同。但我觉得达蒙像他的父亲一样坚定(determined)。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达蒙不够坚定。Q:您认为达蒙是一位优秀的车手吗?A:当我看到达蒙超车时,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因为他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人们总是无视达蒙·希尔的表演,这些人经常热衷吹捧其他车手的类似超车。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们是英国人。大家对他的认可不够。Q:那您对威廉姆斯车队放弃达蒙感到震惊吗?【注:这是F1 Racing铺垫了好久之后最想问的问题。威廉姆斯车队的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在达蒙希尔获得F1世界冠军之后竟然宣布不与他续约;同时,威廉姆斯车队首席设计师纽维因为无法获得设计总监的职位而转投麦克拉伦车队。威廉姆斯车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A: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这是很难接受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Q:那您对威廉姆斯车队的态度变了吗?A:怎么说呢,当年格拉汉姆(达蒙希尔的父亲)在这个车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车队的一部分。而现在,我仅仅是旁观者。在格拉汉姆的那个时代,我是计时员,是车队的“成员”。Q:您觉得达蒙应该退役吗?A:不。达蒙还很年轻。他们就是这样,当年就老是对格拉汉姆说:放弃吧,放弃吧。你不能听他们的。我的意思是,达蒙还很享受比赛的日子。达蒙希尔1996年获得世界冠军时已经36岁了,取代他位置的是德国车手弗伦岑——他曾被评价为下一个迈克尔舒马赫。这是达蒙希尔现在的样子,他已经57岁了……Q:那您对达蒙下赛季签约飞箭车队感到意外吗?A:最初是的,我当时想:“天啦,他在干嘛”,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将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在过去半年,我一直怀疑达蒙并不开心,不是我所了解的达蒙。我的意思是,达蒙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在过去半年,他并不快乐。【注:1997赛季的达蒙希尔非常失败,他在所有车手中排名第12。事实证明威廉姆斯赛车本身是他赢得世界冠军的冠军。】不再年轻的达蒙希尔。Q:您会观看他下个赛季的第一场比赛吗?A:哦,不,太远了,我坐不了这么久的飞机。我不会去看比赛的。【这场比试在澳大利亚,达蒙希尔中途退赛】Q:他是一个好儿子吗?A:他很出色。Q:他给您送过花吗?A:有一次过生日,我收到了很多很多花,门口都堵住了。达蒙是一个好孩子,一直都很好。当他被威廉姆斯车队选中时,他对我说:“现在,我能照顾您和孩子们了。”他一直很顾家,现在也是。这就是F1历史上最伟大的家族……补充:达蒙·希尔出生于日,他的父亲格拉汉姆在1975年因飞机失事而离世。达蒙·希尔虽然是著名车手之后,但他的赛车之路却很坎坷。1981年从摩托车比赛起步,因母亲认为摩托车比赛太过危险,才转而学习赛车,并获得“资质稍高于平均”的普通评价。之后,他混迹各低级别赛事,并没有太过惊艳的表现。1991赛季,他充当了威廉姆斯车队的试车手,但仍然在F3000中比赛。第二年,他被布拉汉姆车队选中,从第四站开始出战F1,可惜这时的布拉汉姆车队已是穷途末路,赛季尚未结束就宣告解散。1993年,达蒙·希尔意外地被威廉姆斯车队选中,成为了阿兰·普罗斯特的队友,从而得以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普罗斯特、塞纳一较高下。在赛季,迈克尔·舒马赫代表贝纳通车队豪取两连胜,达蒙·希尔都屈居次席。直到1996赛季,舒马赫转投当时实力一般的法拉利车队,达蒙才找到机会赢得了年度冠军。之后,达蒙先后加盟实力一般的飞箭车队、乔丹车队,并在1999年末退役。达蒙·希尔的大儿子奥利弗是唐氏综合症患者,达蒙和妻子乔吉赞助了一些与唐氏综合症有关的机构;他的小儿子约书亚也曾投身赛车,但很快退役。这是现在的达蒙希尔、贝蒂希尔和他们家族的好朋友F1名宿斯图尔特爵士。 提到罗斯博格父子也夺得过F1世界冠军……尼克罗斯博格在2016年成为F1世界冠军,他","updated":"T06:47: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6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7:3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964a3687a4cad6b1caca0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61},"":{"title":"迈克尔舒马赫复出的前因后果","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2006赛季结束后,迈克尔舒马赫为什么要从法拉利车队退役?法拉利的主席蒙特泽莫罗在酝酿清理法拉利车队的“国际”分子,安插意大利人进入团队。一年之后(2007赛季),罗斯布朗离开了车队;让托德也被安排离开一线。而在2006赛季结束之前,法拉利车队已经接洽了年青一代车手最有号召力和商业价值的莱科宁。《F1 Racing》杂志认为迈克尔舒马赫的退役一定程度上也有法拉利想结束舒马赫的时代的原因。为什么2010赛季,迈克尔舒马赫复出选择了梅赛德斯车队?梅赛德斯车队在2009年还叫布朗车队。这就是舒马赫的老搭档罗斯布朗创建的车队。2010年梅赛德斯-奔驰买下了这一车队。据罗斯布朗介绍:迈克尔舒马赫重返F1已经41岁了,他不可能浪费时间去一只他不熟悉的团队。甚至法拉利车队里面的人都不再是3年前那群人了。罗斯布朗的团队对于舒马赫而言融入起来最强。罗斯布朗怎么说服舒马赫复出?布朗车队在2009年成绩非常好,拿下车队和车手冠军(简森巴顿)。布朗给舒马赫看了2010年车队风洞数据,让他相信他的赛车是有竞争力的。对于舒马赫而言,复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一个41岁人的身体是否还可以承受F1。2009年,舒马赫还因为参加摩托比赛弄伤了脖子。为什么F1传奇巨星Niki Lauda说舒马赫退役得太早?实际上舒马赫退役之后一直在玩卡丁车、摩托车,他也帮助法拉利车队进行测试。这一点跟很多车手特别不同,比如特鲁利退役之后就去经营他们家的葡萄酒庄园,比如迈克尔舒马赫的弟弟拉尔夫舒马赫退役之后就完全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外。罗斯布朗说:当舒马赫拿到7个F1世界冠军时,他会觉得压力很大,生活过于紧张;但当他离开之后,他又无法接受平静的生活。舒马赫之所以没有很快复出,是因为他也需要等待一款很快的车。舒马赫加盟了梅赛德斯车队,那么之前的车手呢?2009赛季布朗车队的车手阵营包括巴西车手巴里切罗和英国人简森巴顿。2010赛季,麦克拉伦车队给了巴顿太多的钱把他挖走。罗斯布朗说:一辆更快的车比更多的薪水更重要,巴顿做了错误的选择。巴里切罗以前与迈克尔舒马赫在法拉利是队友,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长期生活在舒马赫阴影下的巴里切罗选择了离开布朗车队转投威廉姆斯车队。2010年谁与舒马赫搭档?罗斯博格。当时大家都不太看好罗斯博格。舒马赫有天生的魔力让自己成为车队的核心,在他身边开车并不容易。没有想到2016年罗斯博格最终成为了F1世界冠军。大家对2010赛季舒马赫速度的预测是怎样的?大部分F1圈内人判断取决于罗斯布朗的赛车。给舒马赫一辆最快的赛车,他不会把它开出第二名的成绩。但是如果赛车速度比较慢,舒马赫未必会像当年在法拉利那样经常创造奇迹。在10年前,舒马赫与罗斯布朗就通过计算机来模拟计算最佳作战策略。舒马赫经常通过进站等策略出其不意获得优势。而在2010赛季,进站次数减少后,战术上的优势会大幅度下降。舒马赫回归圈内都是怎么评价的?舒马赫在贝纳通车队时的搭档Frank Dernie说:他很冷酷、自私、为了获得胜利不择手段。莲花车队车手科瓦莱宁:对于年轻人车手来说可能会怕他。但对我而言,专注我要做的事,不在乎身边开车的人是谁。前法拉利车手格哈德博格:赛车仍然在他的血液里。前贝纳通车队队友Riccardo Patrese:很难想象离开F1 3年之后,他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变化。前贝纳通车队队友Johnny Herbert:我相信他还可以再赢一次世界冠军。三届F1世界冠军Jackie Stewart:舒马赫应该不会再赢得世界冠军了。罗斯布朗的赛车未必能够继续保持优势(2009赛季末期,他们开始变得平庸)。红牛车队老板霍纳:维特尔会尊重舒马赫,但7届世界冠军对于维特尔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只是一个竞争对手。2010赛季舒马赫的表现如何?整个赛季以第9名收场。他的队友罗斯博格反而表现更好。舒马赫和他的长期搭档罗斯布朗给F1带来了哪些改变?1 舒马赫是最早重视系统性身体素质训练的车手。他有专门的营养师、身体训练师。哪怕在他退役期间,他依然接受这些专业人员的训练。舒马赫41岁复出时的体重是74公斤跟他退役时没有变化。《F1 Racing》刊登了一张照片是38岁的曼塞尔夺得F1世界冠军时的照片,在完赛时曼塞尔身体已经完全顶不住了。舒马赫的身体训练法在F1被广泛模仿学习。2000年之后一代出现在F1赛场的车手体能明显要好于80年一代,他们的职业生涯也更长。2 舒马赫和罗斯布朗是最早利用计算机模拟来设定战术的。这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车手能够始终逼近车辆的极限,并且轮胎受损、车身某部件有问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摸出车辆当下的极限状况;第二是车队需要有大量的赛道累积数据,这需要积淀。舒马赫复出之前,他们团队的战术能力是最强的。当然了,被人诟病的地方是他们的车队指令……(舒马赫的队友为了确保舒马赫的胜利而做出牺牲)3 舒马赫有一套精神力训练的方法。通常一个车手经历过重大事故后,他的大脑会产生保护机制,在逼近极限时给身体下达要“保守”的指令,让车手丧失冒险的信心。但舒马赫可以完全克服这一点。1999年银石赛道,舒马赫撞断了腿,而他回到赛场后又能够拿下5个年度世界冠军。舒马赫除了驾驶技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他的意志力、他的专注或许是整个F1历史上最好的。他让F1看到了一个车手的心理极限。4 在商业上,舒马赫成就了法拉利。他帮助F1彻底打开了德国市场,并且吸引了奔驰、宝马进入这项游戏。迈克尔舒马赫,车迷都在等你回来……","updated":"T06:52: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3,"likeCount":23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52:2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9351aada5f977db3055358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3,"likesCount":233},"":{"title":"英国杂志推荐了10大汽车电影,你看过几个?(内有小礼物赠送)","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我以前在英国《car》杂志的中文版担任主编,有一期杂志他们英国编辑部闲极无聊推荐了10大汽车电影。英国版的主编Phil McNamara跟几个小弟在杂志截稿之前的一天几个人抽着烟拍脑门想出来的。像《速度与激情》、《极品飞车》他们都没选。我问Phil为什么不选《速度与激情》和《极品飞车》,他说这种都是特效视频,不叫电影……不过后来,Phil McNamara的小编Ben Barry说估计是当时大家都忘记了……【如果大家有什么自己喜欢的汽车电影,写明原因,留在评论区。最好的点评会送给大家一份礼物,礼物是什么,见文章结尾。】以下就是他们选出来的电影1. 《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MINI Cooper该片根据1969年英国同名电影翻拍,讲述了一群人抢劫黄金的故事。电影拍摄期间,剧组共使用了32辆MINI,还因特洛杉矶地铁系统不允许汽油车出现而特制了两辆电动MINI Cooper和一辆MINI Cooper S。该片的MINI Cooper是90年代末期罗孚公司生产的型号(我曾写过),而原片中的是奥斯汀生产的Mini Cooper MK1。2. 《粉身碎骨》(VANISHING POINT) :道奇挑战者说到《粉身碎骨》就不得不提同时期的《逍遥骑士》。《逍遥骑士》讲述了驾车横穿美国过程中主人公遇到的各种悲惨遭遇,以此来展现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梦的消亡和“垮掉派”的盛行。《粉身碎骨》则讲述了主人公Kowalski始终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这部电影也让道奇挑战者成了明星。3. 《汽车总动员》(CAR)《汽车总动员》的制作公司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该工作室的创始人是史蒂夫乔布斯,对,你没看错,就是苹果之父。这部影片成本只有1200万刀,但是票房收入5亿,销售DVD的收入是票房收入的好几番。4.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没有一部电影能像《美国风情画》那样将汽车对美国、大众、自由和性的重要性捕捉的如此好。这部电影回报率超高,电影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在拍完《美国风情画》之后拍了《星球大战》。5. 《急速驾驶者》(THE SPEED MERCHANTS)这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虽然电影的独白听起来有点LOW,但好在音乐不错。影片的主人公布瑞恩利德曼和他的家人们待在那个宁静的北部村落的画面简直不能再美好了。6. 《极速狂飙》(LE MANS )汽车电影,《急速狂飙》是必选之一。它的英文名是LE MANS ,指的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勒芒起源于法国,每年6月举行。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30分钟里,几乎没有对话只有汽车的引擎声。7. 《永远的车神》(SENNA)一部传记类纪录片,讲述了巴西车神埃尔顿塞纳传奇的一生。在巴西人眼里,塞纳不仅是一名车手,也是国家的骄傲。8. 《回到未来》(BACK TO FUTURE):德莱瑞恩(D电影里的德莱瑞恩汽车外形很科幻,它并不像大多数跑车那样具有大马力、易操作,它作为电影重要角色之一,出镜时间不太长。在电影里,这款车被送回到了工厂重新改造了,没准电影是在暗示相同的事会发生在现实中。9. 《警网铁金刚》(BULLITT):Charger 、Mustang主演史蒂夫麦奎因的太阳能电影公司为了将这部以追逐戏为主的电影拍成全世界最好的,他们花了大价钱准备了Charger和Mustang汽车各两辆。最后仅剩下一辆野马,其余都损坏了,这辆野马被神秘的主人收藏了,价值几百万。10. 《除暴安良》(THE SWEENEY)这部电影是在向20世纪70年代的警察致敬。电影中有很多夺人眼球的动作戏,有一些特技镜头是由英国职业汽车驾驶员Mauro calo 表演的。现在到了互动时间啦:如果大家有什么自己喜欢的汽车电影,写明原因,留在评论区。最好的点评,我会送给大家一份礼物。礼物就是可以指定一款我收藏凯迪拉克车模。特别声明呀,这不是
的充值,这车模是我作为凯迪拉克车主自己收藏的哈。","updated":"T15:16: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9,"likeCount":14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16:2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8f90a36b6ac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9,"likesCount":142},"":{"title":"1996赛季,舒马赫为什么跳槽去实力平平的法拉利车队?","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他被委以重任,也成绩斐然,但还是跳槽了。法拉利是一只怎样的车队,从1980年到1999年这20年里,没有一个法拉利车手获得年度冠军。去这么一个没落的意大利车队,他是怎么想的呢?来看看车王舒马赫当年跳槽时的考量。迈克尔·舒马赫,F1世界里最难企及的高峰。1995年,在连续拿了两次年度冠军之后,舒马赫成了赛车界公认的No.1,人们期待他更出色的表现。但是,在1996赛季,舒马赫却选择跳槽去了当时成绩平平的法拉利车队,这毫无疑问宣判了贝纳通车队的死刑。舒马赫是怎么想的呢?是否正如大多数媒体所说,舒马赫是为了高薪,是因为冷漠无情,才选择了跳槽?在这一年,《F1 Racing》杂志专门采访了舒马赫,并制作了一个长达10页的大专题,全面揭露了舒马赫跳槽的真实想法。1、能拿冠军的都不是好人,所以舒马赫这么干毫不奇怪我们先看看其他人的看法。毫无疑问,在一些人的眼中,舒马赫这次跳槽就是冷漠无情,就是见利忘义。他当时27岁,拥有五年的F1经历,并且为自己赢得了一些纪录:F1历史上最快的冠军、获得二连冠的最年轻车手。他为名不见经传的贝纳通车队带来了车手冠军和制造商冠军,而且他还在进步,人们相信舒马赫会成为F1的传奇。但看好舒马赫的前程,并不代表认可他的人品。当时最强大的是威廉姆斯车队,其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对F1车手有这样一个认识:“最好的大奖赛车手,都有危机感,很上进,有冲劲,不会接受第二名,他们求胜心切。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他们都不能是好人。 ”舒马赫在领奖台上的表现,似乎符合弗兰克·威廉姆斯的论断。当舒马赫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时,他显得那么可爱,那么精气十足,有着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当他一年赢得9个分站冠军后,他的表情显得夸张而傲慢,看起来不再是“好人”。舒马赫真的不再是“好人”吗?他在贝纳通车队的赛车工程师保特·西蒙兹(Pat Symonds)不这么看,西蒙兹对舒马赫有着极高的评价:“我和舒马赫是朋友,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了这种关系,他绝对是一个好人。”舒马赫平时会和大家开玩笑,而且脾气非常好——证据是他从来没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怒气——而且非常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待人也非常礼貌。2、舒马赫是为了2500万美元高薪?是的,舒马赫在1996赛季,为自己谋得了一份令其他车手羡慕不已的高薪:2500万美元。其实,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威廉姆斯车队也向舒马赫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他们拒绝了舒马赫的报价。那么,舒马赫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千万不要被妒忌遮蔽了理智。舒马赫的报价高不高,是可以简单计算的。在1995赛季的第一场比赛之后,人们对电视转播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贝纳通车队占据了28%的转播时间,只比当时最强大的威廉姆斯车队少了2个百分点。要知道,威廉姆斯车队拥有最好的赛车和两位非常出色的车手,而贝纳通的另外一位车手几乎没有什么曝光率。另外,贝纳通车队的曝光率比法拉利高出了3个百分点,而后者可是F1赛场大名鼎鼎的传奇,很多从事电视转播的人士都是法拉利的车迷。按照F1赞助商的评估,舒马赫在他的1:40:54的比赛时间内对全球电视观众中潜在消费者的影响力,价值超过了与舒马赫体重(75千克)相当的黄金。对于赞助商们来说,舒马赫不仅仅是F1明星,还是超级销售明星。作为参考,在其他全球顶级体育赛事中,30秒电视广告的价值大约是100万美元。传播力呢?美国超级碗的比赛,大约能吸引100万名观众。而舒马赫在5场比赛中就能获得超过100分钟的曝光率,积累的观众数量可超过10亿。所以,对于万宝路(Marlboro)这样的赞助商来说,2500万美元的报价也就是小菜一碟。还有石油公司壳牌,他们在1996年重新回归F1,开始赞助法拉利,看重的就是舒马赫的天赋和表现——壳牌希望通过与德国大明星的合作,恢复其在德国的市场份额。而法拉利呢,也希望通过舒马赫的表现,重铸其在赛车领域的崇高威望,从而卖出更多的街车。综上,2500万美元的身价是舒马赫应得的。他清楚自己的价值,不会把这个身价当成跳槽的全部动机。3、舒马赫说:冠军更渴望挑战从一支获胜的车队,加盟一支成绩平平的车队,还有别的理由吗?舒马赫自己的说法可能更有说服力一些。很多人觉得,冠军就是实力的体现,冠军就是比其他人强,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冠军们也需要接受新的挑战来维持自己的上进心,只有保持压力,他们才能持续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全新的挑战,是保持冠军之心的关键,而对失败的恐惧,能进一步加强这种上进心。在这里,引用微软老大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正是因为有这两种可能,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结果。”勇于接受挑战,通过努力达到新的极限,这就是高成就人士的基本品格。而舒马赫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不愿意只是坐在最好的赛车里,然后赢得所有的比赛。我希望面对强大的挑战,我喜欢真正的比赛,喜欢通过努力获胜的感觉。”当然,舒马赫这么说另有所指,在1995赛季的15场比赛中,他取得了9次分站冠军,而之前实现这一成就的只有曼塞尔(Nigel Mansell),只是曼塞尔依靠的是威廉姆斯赛车的绝对统治力,并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舒马赫说:大家为什么更看好我,因为我的胜利都是拼搏而来的。4、跳槽的其他收获舒马赫说喜欢有挑战的比赛,并不是说他不喜欢更好的赛车。虽然他在赛季赢得了年度冠军,但他真的不喜欢以“难以操控”而闻名的贝纳通赛车。跳槽,起码可以换一台更好开的赛车。当然更重要的收获则是法拉利在F1届的地位,将给舒马赫带来更大的价值。“在法拉利获胜,与在其他车队获胜,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法拉利就是半个F1,而其他车队只能分享剩下的一半。”如果你是舒马赫,你会选择像他当年那样跳槽吗?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舒马赫这次跳槽非常值得,因为他在法拉利赢得了五连冠()。但是在赛季呢?舒马赫颗粒无收,甚至还在1999年遭遇严重事故而休赛大半个赛季。所以,就算你有千万个跳槽的理由,也要做好两手准备。","updated":"T08:42: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7,"likeCount":20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42:3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88ca6ffbdafd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7,"likesCount":209},"":{"title":"记者的报道准确吗?F1世界冠军舒马赫有话说??","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在F1赛场上米卡哈基宁对记者很友善,迈克尔舒马赫和莱科宁对记者很冷酷。 里面有关于莱科宁“怼”记者的故事。我自己曾经在2004年的意大利Monza参加过一次舒马赫出席的记者招待会,当时舒马赫拿到分站赛第二名。记者提问阶段,有一个澳大利亚还是奥地利的记者提问舒马赫“如何看待下一场比赛”,他提问完新闻官直接喊“NEXT”,表示跳过他的问题让下一个记者提问。因为舒马赫是不会回答这一问题的……这就是我自己唯一一次亲历舒马赫的新闻发布会的体验。在1996年《F1 Racing》杂志对舒马赫的采访中(),不但全面揭露了舒马赫跳槽的真实想法,还谈到了另外一个话题:记者们的报道准确吗?舒马赫一直对记者充满怀疑。在舒马赫的表现征服了F1赛场之后,他自然成了镁光灯的聚焦点,每个赛车记者都以能和他聊上几句为荣,然后写出一篇篇充满情感煽动性的文章,描述自己眼中的舒马赫。对此,舒马赫的回应是:“我不喜欢成为焦点,我就是想好好开车,然后高兴地回家。”在大多数情况下,舒马赫宁愿什么也不说,而是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但作为F1冠军,他有义务接受采访。舒马赫是怎么看待这些采访的呢?他说:“记者们花费10分钟来采访我,客客气气地闲聊几句,有些人能和我讨论讨论赛车构造,还有一些人愿意和我分析F1的现状。然后,采访结束。他们却想描绘出一个完整的舒马赫,你觉得有可能吗?”更有意思的是,舒马赫说:“每次采访,他们听到的故事,取决于我当时的心情。有时,我还沉浸在比赛之中,或者正考虑着赛车改进方面的事情,我对他们的问题完全没有上心。”结果呢?“人们看到的赛道上的舒马赫,和赛道之外的舒马赫,是截然不同的。”舒马赫发出了自己对记者们的忠告:“我希望记者们加强一下理解力。你们真的了解我吗?”这个批评足够委婉,舒马赫在法拉利的新队友埃尔文(Eddie Irvine)是这样骂记者的:没一个记者懂赛车。而当时的迈凯伦车队经理,也就是后来把F1搅得天翻地覆的罗恩·丹尼斯,用更形象的描述来批评“妓者”:“如果我脸上带笑,他们就会说我洋洋得意;如果我面无表情,他们就会说我痛苦不堪。”难道舒马赫就不怕得罪了记者们吗?他并不害怕,因为他很清楚记者们的套路:“记者们写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其他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写。”所以舒马赫对《F1 Racing》说:“我才不怕他们写啥呢,未来会证明我是怎样的人,给我一点时间,你们将会看到真正的舒马赫??”最后我们还是不能免俗地给大家聊点舒马赫的私生活:1、舒马赫说他喜欢动物,但其实他当时只养了一只西高地梗,叫做Jenny,这个名字还是科琳娜取的。有人认识西高地梗长什么样?是这条吗?印象中舒马赫在几年之后家里又添置了几条狗。2、舒马赫的老婆科琳娜(Corinna)是“抢”来的,她原来是弗伦岑(Heinz-Harald Frentzen)的女朋友。弗伦岑也是德国人,比舒马赫大2岁,先后效力过索伯、威廉姆斯、乔丹、普罗斯特和飞箭车队。3、舒马赫爱看书,但主要是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的惊悚悬疑小说,而原本打算看的霍金的《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则落满了灰。豆瓣上有霍金这本书的介绍:好多人说看不懂,要不你也买一本看看。最后:想念舒马赫 本文感谢
大神编辑","updated":"T04:05:4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2,"likeCount":3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05:4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fbdab32bfae8af1f82a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2,"likesCount":35},"":{"title":"保时捷历史课:擅长做跑车和坦克的人开发民用车会不会更容易","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像很多著名汽车厂商一样,费迪南德保时捷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他公司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就如他办公室门上刻着的一行字“法人:荣誉工程师博士学位,费迪南德·保时捷。发动机、机动车辆、航空器、船检制造生产办公室。”尽管设计领域广泛,但他的小型民用车之路却一直不顺。小型民用车--被扼杀在萌芽中的方案!1896年,在贝拉爱格电子公司工作的保时捷凭借发明的轮毂电机获得英国赋予的专利,并结识了路德维希o洛纳(Ludwig Lohner),也正是这位贵人,让保时捷从电子界进入了汽车圈!年,保时捷在维也纳洛纳车身工厂工作,他凭借“Lohner-Porsche”(洛纳-保时捷)这款电动汽车年少成名,正式开启了他传奇的汽车之路!年,保时捷在戴姆勒Austro-Daimler公司奥地利分公司工作。并在1922年推出了全新的小型轿车“Sascha(萨莎)”,它采用一台排量为1.1升50马力的四缸发动机,在1100cc组别的赛场所向披靡。这也让人们见识到了小型车的良好的性能。萨莎从此声名鹤立。对于保时捷而言,这是他“小型民用车”方案的重要一步。但分歧出现了。因保时捷本人想要发展小型民用汽车而公司高层却执意要向贵族专属的高端车转型,随着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保时捷最终选择离开。小型民用车计划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中!小型民用车计划细解?保时捷想要的小型民用车是:价格必须便宜;体积不能太大;操控好、驾驶成本必须低!就是亲民,就是大众用车!当然,考虑到德国天气寒冷,保时捷团队在散热方式的设计上采用风冷代替可能受冷结冰的水冷!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包括了:1、采用小排量发动机保证驾驶经济性;2、将发动机与变速箱设计到一起,从而缩减占用空间和制造成本;3、采用发动机后置设计,保证车辆的操控性。1922年推出的Sascha(萨莎)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工作不顺心,创办工作室,得到首次赞助!年,保时捷换了两家公司,但无论是斯图加特的戴姆勒汽车(DMG)还是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Steyrautomobile),工作中的保时捷都很不愉快。直到日,保时捷终于要单飞,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Dr.Ing.h.c.F.Porsche GmbH”--保时捷设计公司。团队在创办之初仅仅只有12人,但是都是汽车圈的大亨。其中包括了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设计主任卡尔·拉伯(Karl Rabe),保时捷22岁的儿子菲力·保时捷,身兼股东并兼职销售的犹太赛车手阿道夫·罗森博格(Adolf Rosenberg)。保时捷的名声加上团队的专业性为工作室招揽了一些像漫步者汽车(Wanderer,后来与DKW、霍希、奥迪联合成立汽车联盟公司)中档轿车的开发这样的。同年,保时捷团队发明的扭力杆悬架也获得了专利。什么人投了保时捷的天使轮?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保时捷不忘初心,打算把小型民用车的计划付诸于现实!这时的保时捷遇到了弗里茨·纽迈耶。纽迈耶先生是尊达普(Zündapp)摩托车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他正想设计一款全新的小型汽车,用来开拓市场!尊达普在二战时与宝马摩托一起装备德军保时捷为尊达普设计的车型叫Auto für Jedermann(car for everyone适合每个人的车)。这就是日后大众公司(Volkswagen)品牌名称的原点。保时捷一共制作了3辆保时捷Type 12样车,但所有的样车在二战中均丢失了。今天,在德国纽伦堡的工业文化博物馆(Industrial Culture Museum)中有一件复制品。日后,保时捷遇到希特勒并向他展示的就是Type 12。它就是第一代甲壳虫的原点。但结果却是不幸的。纽迈耶先生对越来越多的研发费用感到心灰意冷。终于在1932年夏天,在支付给保时捷85000马克后,随即宣布撤资。Type 12就这样告别了历史舞台。插播一段关于尊达普(Zündapp)的轶事。3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与德国合作装备了一批德械师。他们使用的就是尊达普摩托。这家公司后来因为看好摩托车行业,而没有再生产汽车。1984年,这家公司破产之后的生产线被天津迅达摩托买回来又造了几年。二次停滞,但遇到更大金主--希特勒!1932年末,希特勒命令弗里茨·冯·法金汉将军邀请保时捷,一起讨论小型民用车方案。 希特勒与保时捷交换了意见,并达成部分共识。虽然这次会晤并没有得到希特勒的资金支持,但却给希特勒打了一针小型民用车的强心剂! 尊达普(Zündapp)的经历虽然是一个失败,但另一家名叫NSU的公司很快又找上门,并继续资助这个方案!终于保时捷团队在1933年推出了Type 12的升级版--Type 32车型!不幸的是,随着NSU退出汽车行业,这项计划也在同年(1933年)迎来了第二次的停滞!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元首,早在1932年就与保时捷交换过小型汽车意见的他对这项方案的热爱程度又加深了!经过几番的交涉,终于在1934年6月,保时捷团队收到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正式订单,要求10个月内拿出小型民用车原型!
由于对之前的TYPE 32不满意,希特勒还亲自手绘了一张他心目中的侧面轮廓图。1935年,保时捷团队拿出了两台样车,并取名TYPE 60。这款车深的希特勒的喜爱,制作了30台并做了240万公里的可靠性测试,这批通过测试的车辆有了真正的名字--VW30!新车型的真正成功在于量产!经过了几年的反复测试和修正,这款曾被希特勒要求能拥有100公里/小时的极速、可以坐两个成年人或三个孩子、百公里油耗不超过7升、价格不超过1000马克的国民车在1938年终于正式亮相,命名为KdF-Wagon(德语Kraft durch Freude简称,是当时德国劳工阵线的下属组织)。由于外观的流线性特别像一种昆虫,后来更多的被人们称作甲壳虫Type 1。作为“甲壳虫”之父的保时捷,在他的小型民用车的道路上真可谓任重而道远!1922年的Sascha(萨莎)、1931年尊达普(Zündapp)的Type 12、1933年NSU公司的Type 32、1936希特勒的TYPE 60和VW30,最后到1938年量产的甲壳虫Type 1。年的这17年间,通过保时捷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努力,甲壳虫这款车终于从一个方案变成了现实!后来希特勒为了刺激国民购买甲壳虫汽车,发行了KDF购车票。德国公民每个月购买这种像邮票的KDF票,等累积满一定数量可以得到一台甲壳虫。无数的德国人参与了这一计划。希特勒把征收来的钱用去打仗,最终没有为德国人民兑现承诺。在ebay上现在还有这种Kdf Wagen“邮票”卖。我自己买过一些留作历史纪念。收藏不起保时捷或者甲壳虫真车的朋友,收藏一些二战时期的Kdf邮票也是可以的。","updated":"T15:18:2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3,"likeCount":5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18:2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76bda6f45b0ad0f147e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3,"likesCount":50},"":{"title":"如果挑选一辆最美的凯迪拉克,我会选择90年前的ATS——LaSalle,内有个人珍藏福利","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福利在最后,是我个人收藏的1927年LaSalle产品型录原件和当年的广告原件。我以前也搞过出版印刷,但是看到90年前美国的设计与印刷水平,我是相当震撼。接下来我们还是聊LaSalle。1.
凯迪拉克 LaSalle有什么独特之处?虽然通用LaSalle仅上市十几年就停产了,但该车型对于汽车设计师来说绝对意义非凡。它是美国史上首款由设计师主导,而不是工程师主导的量产车。它是“汽车设计之父”哈利·厄尔的成名作。它是第一款具有欧洲风格的美国车。它在平面广告营销大获成功,将广告从黑白时代推进到彩色时代。2.
为什么叫LaSalle?早在1925年,通用管理层就筹划推出新车型,以填补别克和凯迪拉克之间的产品空白。最开始通用想把LaSalle当成凯迪拉克的姊妹品牌,就像Miumiu之于Prada,不过最终LaSalle定位就是最便宜的凯迪拉克。新车型名字早已确定,来自一位7世纪的法国探险家ReneRobert Cafelier, Sieur de La Salle的名字,通用期望这款车可以像探险家一样拓展未曾开发的市场。即使,LaSalle以路易十四的名义占领整个密西西比河几年后被手下人谋杀,但通用并不在乎,还是以此命名。【Cadillac本身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一个法国探险家,他缔造了底特律这个城市】3.
为什么选哈利·厄尔来主导LaSalle?一战前,厄尔的生活重心是他父亲那个位于洛杉矶的马车厂。他十几岁时就在那担任绘图员,之后还担任了设计员,为汤姆?米克斯等名流设计车身。战后,马车厂被唐?李(DonLee)集团收购,厄尔开始负责高端定制的车身制造工作。20年代中叶,他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底特律。1925年,凯迪拉克总经理劳伦斯?费舍尔(LawrenceFisher)在访问西海岸经销商途中认识了厄尔。他被厄尔用黏土制作汽车模型的行为所吸引,迅速向厄尔发出了前往底特律担任LaSalle项目咨询设计师的邀请。随后通用总裁阿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P. Sloan)给了厄尔更大的空间,设计师的发言权日渐强大。1958年11月,厄尔从通用设计部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休,他的影响力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火车头、厨具和电视,但他的最大成就还是在汽车领域,包括包裹式风挡和保险杠、硬顶敞篷,以及举世闻名的尾鳍设计。 4.
媒体对LaSalle评价如何?日LaSalle正式推出,颠覆了人们对通用“保守设计”的认知。它的外观自带热点,性能也不差,被人们拿来和希斯巴诺?苏莎(Hispano-Suiza)这个令人兴奋的豪华汽车品牌做比较。LaSalle投产首年,就有接近27000辆的销量,媒体中甚至有人用“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车型,没有之一”描述它。LaSalle推出时,通用高管与其在波士顿的Copley Plaza酒店合影;后排个子最高者为Harley Earl 。5.
设计师主导的第一款产品性能如何?LaSalle上市三个月后,凯迪拉克实验小组的比尔?雷德(BillRader)作为驾驶员,前泥地赛车手嘎斯?贝尔(GusBell)为随行机械师,将一辆轻度改装的敞篷版LaSalle开上了3.78英里的通用测试场。这辆车拆除了挡泥板、脚踏板、风挡和大灯,机械改动上只是还略微提升了压缩比、使用更大的凸轮轴和一根更长的后轴。测试于清晨六点半开始,一众机械师、计时员和通用高管,包括厄尔都忐忑不安地来观赛。这辆经过轻改的LaSalle冲入赛道,圈速一直保持在90多秒,而且每一圈都能达到100英里/时以上的速度。这让通用工作人员欣喜,他们想看看这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小车究竟能承受多长时间的极限运转。Rader和Bell在通用测试场第一次添加燃料和检查轮胎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机械师一拥而上奔向自己的岗位:加水、加燃料、换油、换胎。此后,驾驶员便驾驶着LaSalle匆忙地冲出维修站。驾驶员共停站九次,以平均95.3英里的时速跑了951.8英里,直到一条油管破裂,才结束了这次长达十小时的测试。这个成绩仅比1927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事的冠军车型——160马力杜森伯格的完赛速度慢了2英里/时,但是行驶距离却高出了一半有余!9次停站中无任何部件需要更换或调整LaSalle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担任过3年安全车-1927年、1934年(本图,由Bill Rader驾驶)和1937年(由Ralph De Palma驾驶)6.
选择困难症1927年款LaSalle有两种长度可选。短轴距对应敞篷、轿跑、敞篷轿跑、活顶、双活顶、维多利亚、轿车和城镇轿车八种车身结构。长轴距对应七座轿车、五座帝王和七座帝王三种车身结构。共计11种车身结构足以满足每一位愿意掏钱购买LaSalle的买家。被当今收藏家追捧的LaSalle跑车款;1927年首次量产时还有其他10种车身风格可选7.
LaSalle卖多少钱?虽然,LaSalle是一款“小”凯迪拉克,但其价格一点也不美丽,要2600刀左右。这个价格是福特和雪佛兰的四倍左右。但是好在它出现在美国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前,那几年似乎人人都有钱,迫不及待要为情怀、颜值埋单。精巧的1932年LaSalle敞篷轿跑车款;副驾驶车门后方的空间用来放置高尔夫球杆8.
LaSalle敢卖这么贵,有什么营销手段?LaSalle的销售人员经过研究、对比,总结出一本名为“价值对比手册”的销售神器帮助他们促成成交。这本书的核心思路为:买家考虑LaSalle的竞品帕卡德(Packard)120、林肯和风(Lincoln-Zephyr)、克莱斯勒帝王(ChryslerImperial)、斯图特贝克总统(StudebakerPresident)和哈德逊(Hudson),销售需要找出LaSalle跟竞品的最大不同促成成交。例如,所有竞品车型前端均使用廉价的金属冲压件,LaSalle中网为“铸造”材质;用三页篇幅指出V8引擎相比直列八缸引擎的优势;帕卡德没有液压阀门“消音器”;林肯和风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反而增大了风阻;克莱斯勒的引擎只有两个支撑点,被比作一个“两条腿的三脚架”;斯图特贝克的仪表盘全部堆在左边,“降低了驾驶便利性”;哈德逊的引擎散热格栅只是普通冲压件,湿式离合器也被点名批评。9.
LaSalle为什么消失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促使很多行业发生巨变,汽车行业豪华车型的市场开始萎缩,价格下探,定位于中高端的“个性化”定制车型市场日子也极其不好过。通用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LaSalle几乎就是凯迪拉克的短轴距版,它和凯迪拉克已经同质化。这意味着LaSalle和凯迪拉克之中只能留下一个,1940年后期通用决定停产LaSalle。从未量产的1941年LaSalle黏土模型,和现代凯迪拉克车型已拥有明显共同点10.
为什么不复活LaSalle?凯迪拉克曾考虑过把1967款Eldorado命名为LaSalle,但市场调研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LaSalle代表了“廉价凯迪拉克”,所以复活的想法最后被摒弃。不过,复活LaSalle也有一定道理。现如今定制化、选装清单充斥在豪华车市场,相比一辆朴素的、毫无选配的标准款车型,人们更愿意为“个性化”埋单。也许凯迪拉克是时候复活LaSalle了,不知通用怎么看?消费者怎么看?接下来给大家看的是1927年美国的产品型录我自己还收藏了很多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杂志广告。我把他们从当年的杂志裁下来,编辑成册。最开始La Salle还有一些黑白广告。随后不久就是非常洋气的彩色广告。上面两张广告都是1929年出街的。他们这种广告风格被称作ART DECO时代。最后感谢
参与编译","updated":"T15:24:5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likeCount":5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24:5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0cc14ddeee346f7c037d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likesCount":56},"":{"title":"是什么人创造了捷豹?挖这些内容花了不少时间的","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从燕子挎斗摩托车起家,到车身制造,再到S.S公司成立,最后终成捷豹。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次搬迁,一次次的扩张与人员调整,捷豹终于走上鼎盛,却最终被兼并。捷豹到底经历了啥?创始人William Lyons来解答。创始人是谁?William Lyons和 William Walmsley。Lyons,号出生于英格兰的Blackpool,他的父亲在这经营一家乐器行。作为富二代,Lyons的素质教育非常棒,尤其是跑步,但他并不喜欢学习。Lyons毕业于Arnold中学。毕业于这里的还有生态学家Martin Holdgate爵士、诺贝尔奖得主Michael Smith、1966世界杯冠军英格兰足球队成员Jimmy Armfield……不过最有名的可能是出演过《神秘博士》、《美国队长》的Jenna Coleman(珍娜·科尔曼)。这里就是Blackpool。战争结束后,Lyons的父亲安排他跟着A.W. Hubble (战争用车供用商的老板)当学徒,然而他骑上摩托回家了,那会他还不到二十岁。他爸无奈,只能在自家乐器行给安排了一份工作,结果没多久他又不干了。最后,熊孩子自己找到了份汽车推销员的工作。18岁的Lyons1921年 Lyons在诺顿做汽车销售员,坐在车座上的是他的未婚妻Walmsley比Lyons大10岁,也是富二代,他一战时参过军,还负了腿伤。Walmsley家是干煤炭生意的,虽然他对家族产业没啥兴趣,但却在煤炭的交通运输中积累了不少与汽车相关的经验。一战刚结束,他就自己打造了一款八角形的挎斗,命名为“Ot-as-Ell”,Walmsley一不小心成为了挎斗摩托车的创始人。当时,汽车太贵,摩托车受众更广,他的这种带有挎斗的运动型摩托非常风骚,大家都想要。不过,富二代只把这当爱好,只想小规模经营。他俩怎么认识的?Walmsley他爸想退休了,可惜孩子们都不愿意接手,只能将家庭产业进行拍卖。1921年7月,Walmsley一家搬到了Blackpool,跟Lyons成为了邻居。新家的花园有很大的车库,Walmsley带着家伙(工具,模板和模型)开始了他的挎斗制造,他的女朋友则协助他搞一些零配件的切割。Lyons被Walmsley的挎斗摩托车所吸引(只有美国的哈雷戴维森有类似的设计),他找到Walmsley买了一辆。他俩怎么成为合伙人的?Lyons买车后不久,发现这辆摩托车供不应求。他又去找Walmsley,希望能和Walmsley一起将摩托车做大做强。可惜,Walmsley只是将造车当爱好,没当生意。但是,Lyons把模式、账目想的很清楚。他说:“如果我们一个星期能做10台挎斗摩托车,我们就能真正的开始商业模式运作!”Walmsley最终让Lyons评估了他的账目,他感觉这个年轻人所说的未来挺靠谱。于是很快,俩人成了合伙人,开始了第一段征程。Walmsley坐在挎斗摩托车的车座上,Lyons坐在挎斗里。第一阶段 燕子挎斗摩托车1. 他俩人是如何搞出 Swallow 挎斗摩托车公司的?在两位富翁父亲的担保下,他们向银行贷了款。1922年初,他们搬到了小镇南边的一个小工厂,1923年,Lyons的21生日当天(9月4号),Swallow sidecar company 正式挂牌。Walmsley和妻子Emily Letitia Walmsley 2. 他们的公司核心成员咋样? 他们的团队小而精,一个制模师(Dick Binns),俩铁匠 (Jim Greenwood & Joe Yates),一个制图师(Cyril Marshall),还有一个搞装饰的兼职(Arnold Hollis)。他们每天都像打了鸡血,迅速地完成了Swallow sidecar的产品化生产。3. 摩托车公司运营的咋样?他们首款产品是八角形的Model 1 ,市场接受度很高。随后两年里,他们又推出了五角形的Model 4 和菱形的Model 6。伴随着业务的增长,公司从最初的四名员工发展到了几十人。另外,他们尝试把挎斗安装到Brough Superior上(这辆车在当时相当于摩托车中的劳斯莱斯)第二阶段 扩展至汽车制造1.为啥涉足汽车制造?他们俩之前就一直想打造一款汽车,但受限于当时的大环境及业务能力而作罢。但是,大罢工后燕子公司击败众多竞争力低下的小公司存活了下来,而且发展迅速,得到众多品牌摩托车厂的合作支持,他们又换了更大的厂房,最后他们终于将触角延伸到汽车领域。2.成立燕子挎斗与车身制造公司(Swallow Side Car and Coach Building Company)1926,Walmsley已经退休的老爸在Blackpool的Cocker大街为他们买了一幢楼作为新厂房。新厂房很大,不仅能满足更大的摩托车订单需求量,也能满足他们新增的汽车车身修复、钣金喷漆、内外装饰与翻新等新业务的需求。他们为了新业务招兵买马,并顺利找到了汽车业务的核心成员——Cyril Holland。CyrilHolland是整个公司第一个接受过车身制造的专业训练的员工,他的出现为燕子挎斗摩托车公司向车身制造公司奠定了基础。Cocker大街上的新厂房3.Cyril Holland是啥来头?他为啥选择Swallow公司?1895年,Cyril Holland出生于伯明翰。他一战前在Lanchester公司(英国第一家四轮汽油车制造商)做学徒,在此期间掌握了很多汽车制造的技能。一战后,他受伤并被俘,后来因停战协议侥幸逃了出来。出来后,他在各个城市转悠,想找个能配得上他的技能的公司做回老本行。无意中,他听到刚从燕子公司应聘回来的人说:“那里没制图的!没图纸!没设备!他们想雇的是个魔术师!”Cyril Holland觉得这家公司很有趣,他想就算工作找不成,认识有意思的人也是极好的。他被录用了,而且在公司地位还很高。他在公司只需专注于搞车身,不用涉及摩托车业务。 4.燕子公司的汽车业务是怎么起步的?Walmsley带领修复了一辆自燃的Austro-Daimler事故车,并将这辆车用作自用。Holland带领修复了一辆被撞的赛车Talbot修复,这辆车被Lyons卖给了自己的父亲。他父亲对Talbot十分满意,Lyons有时也会借来开开,但他的日常交通工具还是摩托车。5.怎么走上定制车身的道路?燕子公司在博尔顿和曼切斯特的经销商Stanley Parker将一辆Austin Seven底盘运到了Blackpool,并把发票寄到了Lyons的家里。要知道,未经Austin这家车企授权在他们的底盘上定制车身属于侵权行为,所以Lyons是燕子公司里唯一知道真相的人。这是一个冒险。Lyons把车身工作连并仅有的一张草图交给了Cyril Holland。Holland带领完成了Austin Seven 2-seater tour的车身制造。改造后的车整体造型看起来比较狂野,尾部很圆滑,并配备了一个迷你的Brooklands 散热器罩以及可拆卸的车顶和典型的椭圆形后窗。这辆车得到了Austin公司的认可,燕子公司于1927年5月发布了这辆Austin-Swallow,自此走上了定制车身之路。Cyril Holland的第一辆Austin Seven燕子轿车6.他们还为哪些底盘定制了车身?Austin-Swallow发布后,订单纷至沓来。他们又发布了少量的Morris-Swallow以及绝无仅有的 Clyno-Swallow,不过这辆 Clyno-Swallow又被Walmsley和妻子自用了。10月27号,发布的第一份广告7.怎么宣传带来大订单?1927年到1928年冬天,燕子公司带着新车发布后的升级版Austin-Swallow参加了London车展。Bert Henly和合伙人Frank Hough是当时英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他们看中了Austin-Swallow,并对年仅26岁的Lyons非常赏识,一下子订了500辆! 这个订单对燕子公司意义非凡,它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也促使这他们再一次扩张。8.厂子小,订单多,燕子公司是怎么工作的?新工厂也不能容纳这样的产能。工人们甚至在街上工作,最搞笑的是Holland,他有的工作必须站在火车上完成,有一次他在更换汽车后窗玻璃时火车开了,他不得不赶乘下一班火车回来。9.再次扩张,主力工程师却要走? 业务扩张,燕子公司不得不考虑搬家。1928年11月,燕子公司搬入考文垂的一个空了10年的废弃兵工厂,这里有很多汽车制造行业的供应商,对于公司来说是最佳选择。然而,一些老员工因不愿搬去考文垂而离职,其中包括Cyril Holland。Cyril Holland去了Blackpool的另一家车身制造公司Burlingham。不过离开是短暂的,几个月后,燕子公司在蒸汽系统方面遇到些问题,而新工程师Frank Etches却搞不定,Lyons和Walmsley无奈只得开出更有吸引力的工资把Cyril Holland请了回来。Cyril Holland(中间,戴帽子)被请到考文垂,以更专业的方式处理着车身制造生产线10.扩张后的燕子公司业务怎样? 首先是菲亚特,他们有一批即将淘汰的509A底盘需要车身,1929年燕子公司为菲亚特提供一年的订制车身;后来又与Standard公司、Swift公司合作,为他们打造了前瞻性很强的车身。定制过程也遇到过问题,燕子车身与菲亚特的509A和Swift公司Swift 10底盘配合很好,但是Standard 9的高底盘与燕子的车顶线就是配合不好,最后勉强弄好后参加了1929车展,也没能激起一丝水花。第三阶段 成立S.S.汽车公司1.S.S.是啥意思?因为Swallow公司提供车身, Standard公司提供底盘,所以S.S.是Standard-Swallow的缩写。2.俩公司是怎么合作的?燕子公司为Standard设计的Standard 9车身设计其实没搞好,但他们为Standard 9 重新设计了格栅,体现了合作的诚意,让对方很满意。Standard是英国老牌汽车公司,地位没话说。恰逢Standard公司人事变动,公司创始Reginald Maudslay聘请了Hillman汽车公司的总监John Black作为总经理,Black先生在几年后接管整个公司。Lyons想为Swallow找到合适的底盘;Black想让Standard汽车摆脱固有的平凡的形象。当时燕子公司蒸蒸日上,Austin-Swallow依然在产,还为Wolseley的 Hornet 底盘设计了2款运动型轿车车身,两个公司也算实力相配。最终两位公司的一把手各取所需,达成合作关系。3.合作后第一款产品是啥?第一款SS1。SS1模型接近完工时,Lyons因阑尾手术住院了。合作伙伴Standard为了解决驾驶舱过于拥挤的问题,擅自把SS1的车顶线提高了,这令Lyons震怒,Lyons认为这让SS1的外观毁于一旦。然而,事实太打脸了。公司带着SS1参加了1931 的Olympia展会,SS1颜值惊艳全场。不过,由于SS1投入生产过快,存在很多不足,长期过热和屋顶漏水只不过是众多问题中的基本款。第一款SS1只生产了500台便被第二款SS1取代。1933年,SS汽车的广告。第一款SS1 4.第二款SS1咋样?比第一款强太多了。Lyons评价说:“这算的上是令我满意的创造,新款SS1 加长了车宽和轴距,车架悬挂放在后方,这使得整个车身比例更协调,这正是我一直想要的。”第二款SS1 5.S.S.成立,合伙人Walmsley出局?Lyons想搞自主汽车品牌,也多次与Walmsley谈及,可惜Walmsley并不是很感冒。合作伙伴Black想在S.S.的董事会占据一席之地(虽然没有成功),所以也一直希望S.S.能成为上市公司。日,Lyons注册了S.S. Cars Limited。注册新公司后,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34年2月新公司正式开张营业。1934年7月S.S.对燕子公司进行了收购,1935年1月S.S.成为上市公司。发布于1935年的SS1 Airline,这是Lyons最喜欢的车型之一。6.Walmsley为啥选择离开公司?Walmsley不像Lyons,他对车型制造与扩张极其严肃,类似今天的理工男,只懂干活,不懂经营、不懂情怀,对于公司的日常销售和产品维护并不在行。那会,他已经40多岁,财务也自由了,该享受生活了。1935年新年伊始,他拿钱走人。离开后他买了辆劳斯莱斯还搞了个Airlite拖车公司。据Lyons自爆,他们虽然很少见面,但每次见面都相谈甚欢。7.合伙人离开,公司受影响了吗?自主品牌成立之初,大家还是会提及Standard-Swallow,但是S.S.品牌很快被人们接受。Lyons的头脑比大多数投资者都清新,他深知讲故事不行,只有产品好,公司才会好。他说:“奉承就是欺骗,那些奉承的人根本不在乎性能不好或操纵不顺畅,他们只是觉得这些车开起来像运动型轿车,这不是我们的受众,这些只是观光客!” 所以他不断地追求汽车性能的提升,不断推陈出新。1934年,S.S.公司对SS1和SS2进行了改造,这些车一直生产到1936年,而且还新出了SS1Airline轿车,虽然SS1 Airline比较失败,且只做了一年,但仍为公司提供大量经验。1935年,S.S.公司推出了多款新车:SS1 1/2 Litre和 SS2 1/2 Litre,以及首款量产跑车SS90以及1935年秋天发布的首辆以Jaguar命名的汽车—SS Jaguar100。此时S.S.汽车品牌已经成为公司的摇钱树,燕子挎斗摩托车品牌吸金比例直线下降。8.捷豹灵魂工程师来了!Bill Heynes,来自Humber,1935年8月加入了S.S.汽车公司。他在二战期间完成了XK直列6缸发动机的设计,这款发动机意义重大,不仅为日后的捷豹带来了辉煌,还为其提供动力长达40年之久。9.二战爆发,S.S.公司咋挺过去?1938年开始,很多独立的小公司陷入危机。但是S.S.汽车公司手上的车身面板材料供应商很多,这使得S.S.汽车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利润。1939年二战爆发,虽然当时公司的产量很好,但还是受战争影响关停了所有的汽车制造业务。前摩托车制造商和旅游奖杯骑手Howard K Davies负责运营着挎斗摩托车,他接揽了10000辆的挎斗摩托车的军事订单,这才使得公司继续生存下去,并且可以暗中进行汽车技术的研究。10.Cyril Holland为啥又离开了?第一,Holland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与职位不相符。以前的燕子公司的老同事Arthur Whittaker都成总经理了,而他只有名义上的首席工程师这个虚职,在他看来这个职位在战时随时可能饭碗不保。而且战争之时,他还得给这位已经升职为总经理的老同事擦屁股,得为他负责的轰炸机做修理善后工作。第二,他与Lyons在车身制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上观念不符。第三,他在一战时曾经被俘虏,损坏的驾驶舱和炮塔仍能触发他心中的阴影,这让他觉得自己早就老了,虽然他才五十五岁。Lyons认为Holland是团队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仍没能说服他留下。Holland与妻子和成年的儿子搬到了南部Dorset的一个沿海小村。后来,他自己开了个小的工程公司,一直工作到七十三岁,最后把公司卖了。Holland一直在想自己没有离开会怎样,但他仍然认为自己的离开是个正确的决定。好吧,讲到这里,大家发现Lyons的公司好像不叫捷豹(Jaguar)啊?这个故事我们下期连载再说。最后感谢
参与编辑","updated":"T12:51: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6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51:3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2abbc31dce83a2f6b2eb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61},"":{"title":"采访F1世界冠军莱科宁是怎样的感受?看完得有多心疼记者","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F1世界冠军吉米·莱科宁(2007),芬兰人,素有“冰人(Iceman)”之称。据说,这个外号是迈凯伦老板罗恩·丹尼斯取的,缘于莱科宁在比赛中的超级冷静。其实,“冰人”的为人处世也是冰力十足,下面是2009年初《F1 Racing》杂志对莱科宁的采访,从中可见一斑。记者们擅长的煽情手段,才发动就碰壁而回,一个真性情的“冰人”则愈发鲜明。先说一下这次采访的背景:吉米·莱科宁在2007年赢得了F1年度冠军,但是在2008赛季,他与搭档菲利普·马萨却输给了年轻的刘易斯·汉密尔顿。值得惋惜的是,莱科宁在18站比赛中取得了10次最快圈速,但却只有2次分站冠军,总积分仅列第三名。Q(《F1 Racing》):有人向你提意见,你会听吗?A(吉米·莱科宁):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但有何实际意义?我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不太关心其他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Q:你是目前F1里最快的车手吗?A:我不知道。有些人会说自己是最快的,但我不会这么说,因为是不是最快,取决于很多条件,不仅仅是车手本身。简单地评价谁是最快的,其实毫无意义。Q:你曾说过,假如有时光机,你愿意回到蛮荒时代,也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F1?A:那个时代的F1更有趣。也许更加危险,但有更多超车和近战,而现在则缺少这样的比赛乐趣。那个时代也许钱没有现在多,但人们也更加无拘无束。Q:你是说现在的F1不够刺激?不够危险?所以你的爱好是跑拉力赛,而不是集邮什么的?A:我不认为精彩的比赛就是因为刺激或者危险,我在乎的是我是否享受比赛。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去打冰球,踢足球,或者其他运动,就是因为我觉得参与这些运动是很自然的事情。个人爱好也是这样,与工作一样,都是因为我喜欢去做,只是其他类型的运动而已。Q:你曾说James Hunt(1976赛季F1世界冠军)是你的偶像,你是不是像他一样,既喜欢参加聚会,又享受独处?A:我猜这个问题你问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当然,我喜欢自个待着。Q:但你身边总有很多人,他们是怎么说的呢?A:我不知道,你去问他们好了。Q:但我不认识这些人??A:这也不是坏事。Q: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故事?A:没有什么故事。我的意思是,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我也喜欢独处。这取决于心情。有时我觉得麻烦缠身,我就想独自静静;有时我心情很好,就想和朋友们出去开心一下。Q:能问一下,你身上的文身有什么含义吗?A:文身(而已)。Q:很多人说你是赛车天才,你同意吗?A:不,我只是想尽量开快一点,就这么回事。Q:那是不是曾经有人对你说:天呀,你很擅长这个嘛!A:我不知道。很多人都喜欢说三道四的??Q:那在你五岁时,你开始学习卡丁车,一定有人说过什么吧?A:我听说其他人有这样的故事,卡丁车和赛车天赋,但我真的不记得(我有这样的故事)。Q:那你的天赋是自然而来的,还是努力换来的?A:天赋就是天赋,可以不断进步,但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它不同于学习与训练。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天赋,有人说有,但??Q:可你是全球最好的车手之一啊?A:我从不考虑这样的话题。我开赛车,就是追求更快,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我会不断进步,但从来达不到完美。我会回顾比赛,想办法如何再快一点,哪怕只快千分之一秒。如果能赢比赛,那就足够了。我追求完美,但我知道实现不了,我只能不断地改进。Q:大家称呼你为“冰人”,你是不是故意在新闻发布会上隐瞒个性,以减少麻烦?A:不是的。每次比赛,大家总是问差不多一样的问题,我没有兴趣讲我不喜欢讲的事情。每次,他们都让我讲讲比赛,好吧,那我就讲比赛,就这样。你得了冠军,或者第二,或者退赛,事实已经摆在那儿了,改变不了。而每次比赛,都大同小异,我不可能让每个比赛都完全不同。Q:是因为大家希望比赛更扣人心弦吗?A:他们问我比赛的过程,我就说过程。但大多数比赛都是平平常常的,所以,这取决于你们的写作技巧吧。Q:在F1,有些人是你不想打交道的吗?A:我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打交道,我也不关心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他们的八卦。在F1,我们通常都很忙。Q:你觉得要为车队负责吗?你开的车是数百人的工作结晶?A:大家都在为好成绩努力,如果成绩不满意,我也不会开心。我们是一个大团队,成与败都是一起的。我从来不觉得如果我的成绩不好,我就对不起谁,我只是不开心而已,当然大家也都会不太开心,反之亦然。这是很自然的事情。Q:在去年的加拿大站,你被刘易斯汉密尔顿追尾了,但你似乎没有生气?A:生气有什么用呢?打一架吗?有作用吗?我还得争取赢得比赛,而不是放弃,因为这不是我的错。我其实很生气,但假如生气无济于事,我不能浪费任何精力。这就是比赛,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就得面对,当然我也对别人做过类似的事情。Q:去年你赢得了F1世界冠军,你说这就够了,其他的都是额外奖励,你还这么想吗?A:是的,因为我就是想拿一次世界冠军,成功了当然很满足。但如果我还能再拿一次,我也开心。Q:这似乎是说“我赢过了,然后??”A:如果大家这么想也无所谓,我真的不在乎。Q:不在乎?A:人们可以有任何想法。如果我再拿冠军,我会很开心,因为这是我想要的。但这不容易,因为很难保证一切顺利。我不会真地考虑大家是怎么说的,我不会看那些故事。每个人都会发表看法,我只需要尽力去做好。Q: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最近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说当她才七岁时,就用香槟酒瓶来排练这个获奖时刻,你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吗?A:我年轻的时候,有过很多梦想。有时,我想成为赛车手,有时,是其他的梦想。但我不太记得了,时间太久了。我的家人喜欢赛车,所以最后我走上了赛车之路。他们从来不逼着我做什么,或许,如果我不赛车他们会更开心,因为赛车真的很花钱。Q:你是不是想过“我已经成功了,实现目标了”?A:每个人都有很多人生目标,有些实现了,有些没有。如果你实现了一些,你会有新的目标,你会有新的追求。能够实现目标固然是好的,但这并不改变什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拿世界冠军,当我真的拿到了,这当然感觉良好。但第二年是完全不同的,每年都是新的挑战,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去年(2008赛季),我们开始还不错,但最后的结果令人不满意,但这不是因为我不想再拿冠军了。如果我不想拿冠军,或者说没有渴望,我就不会在这儿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假如我不追求冠军了,我就会离开。Q:但在F1可以拿高工资。A:金钱不是一切。我不会为了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Q:你今年就30岁了,其他运动员到这个年龄会更努力??A:我还年轻,30岁,还是运动生涯的上升期。我的工作和之前一样,也许就是睡得多了一些,但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关系。我没有变,比赛也没有变。也许比赛现在变得难了一些,因为现在是单一轮胎了,掌握轮胎的技巧更难。Q:你愿意为取胜而付出牺牲吗?A: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否则,我不会赢。Q:但大家说你喜欢聚会,他们担心你的生活方式。A:有关系吗?我为什么不能去聚会?这只是大家喜欢写和看的故事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方式。你知道吗?不,因为你们不知道我独自在做什么。我常说,我不关心其他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用。Q: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吗?A:我很快乐,如果我不快乐,我就会做什么改变我的生活,但我现在没理由改变什么。Q:一些人说“只求拥有,不求长久”,你也这么想吗?A:假如你今天或者明天早上就会死去,你应该享受生活,因为它就要结束了。但是你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吗?我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很高兴我现在的生活,我不会抱怨什么。Q:在摩洛哥赛道跑出完美的一圈,或者开雪上摩托车冲上10米的高空,你更喜欢哪个?A:显然,在摩洛哥的任务更难。而开雪上摩托车冲上高空并不难,难度取决于你想落在什么地方。Q:喝伏特加让你更开心吗?A:让我更开心?人们出去休闲,啤酒,或什么的,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有人喝酒,有人不喝,这只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Q: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A:我喜欢,我喜欢赛车。Q:那你喜欢接受采访吗?A:这可不是我在这儿的理由,我之所以接受采访,是因为我要比赛。我没听谁说自己喜欢被采访的。Q:你觉得现在和一年前有变化吗?去年你是冠军,而今年不是??A:错了,我仍然是冠军,是上一届的冠军。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同,我只希望这个赛季更棒。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冰人”在故意呛记者,其实这就是他的真性情。“冰人”之后的经历,也证明了他在采访中所说的句句“发自肺腑”,只是有点儿冷而已。2009赛季,“冰人”过得并不愉快,之后他转投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并成立了自己的车队Ice 1 Racing。在另一个赛车领域玩了几年之后,在2012年,“冰人”重返F1,目前与维特尔一起效力法拉利车队。看完了之后,是不是你觉得记者这个职业也不容易呀。","updated":"T00:09:5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7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8:09:5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32d2fe7b1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72},"":{"title":"1982赛季,宝马首次参加F1的前因后果。与梦想无关,都是现实利益","author":"wang-hong-hao-99","content":"我在我的资料库里翻出一本1981年的《Motor》杂志,它介绍了宝马首次以引擎提供商的身份参加F1。总结来说:对于观众看得到的都是梦想,操盘人算的都是利益。为什么宝马恰恰在1982赛季参加F1,之前宝马在搞什么?70年代末期,宝马开发了一款名为M1的中置后驱跑车,你可以理解为宝马的Testarossa。宝马造M1的目的是为了参加欧洲房车赛。参加这一级别的赛事需要量产车型,M1少量生产几了百台去达标。1982赛季,欧洲房车赛的规则变了,M1不再适合跑这种比赛了。而宝马当时没有任何其他赛车项目来维持自己的赛车基因。于是,宝马“冒险”进入F1。M1项目是否成功?坦率而言接近流产。最初宝马并不想自己来生产这些M1,1977年他们委托了一家意大利小型跑车公司——兰博基尼来代工。但是,兰博基尼不断延期,不断延期,浪费了宝马大量的时间。最终宝马自己来生产M1,当1980年他们完全造出400辆M1时,他们只能参加1981赛季的比赛。然而1982赛季,欧洲房车赛的规则就变了……为什么要到1980年宝马才造出400辆M1?因为兰博基尼的违约,导致大量宝马M1用户退订。退订这个行为导致了连锁反应,其他的潜客也不敢订车了。宝马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Procar Series的比赛,只有M1车主可以参加,比赛都选择纽伯格林这样的伟大赛道办。这种体验性营销加进来之后,车主觉得划算,慢慢订单增加。不过达到400台销量也是1980年的事了。为什么宝马一直不参加拉力赛?宝马当时的赛车部门负责人Dieter Stappert说:拉力赛的关注度还是太低。世界拉力锦标赛影响的都是赛事举办地的用户。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比赛只有蒙特卡洛拉力赛和撒哈拉拉力赛。对于宝马而言,投入产出比太低。对于F1比赛,一场加拿大分站赛都可以在欧洲转播,一场比赛的预计观众有4亿;而像摩纳哥分站赛则可以有8亿观众。欧洲房车冠军赛为什么宝马不想参与了?因为规则老变。这对于宝马而言是无法承担的成本像Group C这种长距离耐力赛宝马为什么也没有参加?宝马曾经计划用M1参赛。他们赛车企划的目标曾经是利用他们燃油经济性获得优势。但是当1982赛季的规则公布之后,宝马发现赛事的规则对他们非常不利。比赛没有按照预计地那样对油耗有很高的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拉利二手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