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够了菜鸟,顺丰菜鸟事件数据之争,来瞧瞧欧美物流巨头大数据是怎么用的吧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用在商场再适合不过。一个月前,顺丰和阿里刚刚拥抱着搞了个彩票业务,回头就在物流上大打出手。顺丰昨天突然宣布关闭对阿里旗下物流平台菜鸟的数据接口,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比如用户在淘宝上买商品继续用顺丰快递,将不会再在淘宝上查询到相关物流信息。顺丰菜鸟::大数据为何让巨头“以命相搏”  菜鸟说感觉好突然,我们一直以来和所有物流合作伙伴都相处得很愉快。  顺丰以“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是他先动手的”姿态告诉外界,都怪菜鸟停了丰巢数据接口,菜鸟说是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其实就是有预谋的封杀——为了逼顺丰从腾讯云切换到。  菜鸟说错怪我们了,我们之所以管顺丰要用户数据,是因为放在我们这里更安全,但顺丰、丰巢总是不合作,不能理解。  说来说去,到底是一场由数据保管权引发的血案。那么,大数据对于物流行业到底有多重要?硬件配备的圈地运动外,另一项重资产。  拥有足够体量的数据,不仅仅让电商和物流平台得以对用户消费习惯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对其分析基础上,预测并分化库存和物流压力,从而产生更高效配置和资源节约。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可以通过用户浏览信息、购买信息、销售数据等对商品买卖做优化决策,更能极有效地改变平台被动接单的局面,帮电商消灭没有价值的库存,真正实现社会零库存的理想。马云甚至曾说,大数据会让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重新定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让计划和预判成为可能。  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优化资源分配,做错峰发货等预判,在“双十一”等电商造物节时间段,物流的优化机制更显得十分重要。  关于这次顺丰阿里对斥,似乎外界早有预料。有人找到了去年7月刘强东在财经《对话》栏目上的“预言”,刘强东当时大致意思是说,最后你等着瞧,几家主要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吸走,因为不配合就被踢出局,只有顺丰最后可能不配合。一语成谶。  所以京东今天颇有些顺利成章、不失时机地宣布,你不要?那我全面接入顺丰旗下丰巢自提柜吧。京东特意强调,与顺丰在客户服务的价值观上高度一致。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就大数据对电商和物流的重要性,刘强东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直言,大数据也是有一天实现无人快递服务的基础——未来很多商品将不再需要电商平台,但物流服务不会改变。  都想一家独大,都想占山为王。巨头之间的竞争,从来无情面可言,正如当初屏闭淘宝链接、百度拒绝微信抓取。作为巨头公司和背靠巨头的公司,顺丰和菜鸟不可避免会有旷日持久一战,赢了,建立自己的理想国;输了,游戏结束。  如今,谷歌已经作为一个动词被编入《牛津英语大词典》,百度也成了耳熟能详的信息搜索动作。当物流业有一天结束硬件之争,信息战也过去之后,实现了垄断这一大同理想,可能会是“顺丰”一下?还是“菜鸟”给你?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cn/641/6417632.html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136885¥66996¥57997¥43998¥84859¥658810¥6799顺丰菜鸟之争背后 物流数据异军突起|菜鸟|顺丰|快递公司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顺丰菜鸟之争背后 物流数据异军突起
  来源:
  习曼琳
  “我们尽量避免在配送环节泄漏客户数据,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得,将十分危险。”一名世界五百强大型高端电子产品跨国企业电商运营的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家企业,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客户资料。
  该企业一直使用顺丰配送,为了保证数据安全,该企业与顺丰签署保密协议并与顺丰合作开发了一套独有的电子面单系统:
  该企业订单直接由该系统进行打印,并不经过顺丰的系统;面单采用“密码信封”的方式交给快递员:客户地址只显示到区级,方便中转与分拣,只有到配送员手里时,才能撕开密码纸,看到具体的收件地址与联系方式。
  他强调,公司已经是顺丰的VIP客户,有一个顺丰快递员专门负责与其对接。
  当天猫停用顺丰时,他的店铺每天数千订单只能靠人工复制粘贴进行录单,但他没考虑过用其他快递公司。
  数据之争
  “从2003年起,顺丰开始录入面单信息(客户信息),快递员收件后必须把面单交给仓管员,每天九点开始,有几千个录单员进行录单。十几年来已经积累了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这是顺丰的血液。一位顺丰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他认为,“丰鸟之争”实质上就是一场对数据的争夺战。
  从所处的物流环节来看,双方的数据有极强的互补性:菜鸟接近前端销售平台,拥有用户购买行为;顺丰拥有用户的真实收件信息,双方的数据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链。
  “菜鸟想利用顺丰的客户信息,建设线上零售终端平台;而顺丰也想拥有购买端的数据,所以一直在做嘿客、顺丰优选、顺丰大当家等电商平台作为流量入口。”这位顺丰前员工表示。
  一般来说,物流数据包括路由信息和面单信息。路由信息依赖于快递公司的把枪记录的收件、中转、派件、签收等各个节点。通过与商家、快递公司对接,菜鸟掌握了所有淘系订单的路由信息。这些数据让“没有快递员、没有配送车”的菜鸟实现了对时效的控制;而面单信息则是快递公司重要的客户信息。对菜鸟来说,所有数据只能来自物流公司的推送和对接,其质量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对菜鸟来说,顺丰掌握的客户数据与通达系不同,高端客户的数据更适合精准营销。而目前顺丰只共享路由信息。
  这位顺丰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由于淘系平台上刷单现象严重,刷单公司与快递公司形成潜规则,导致菜鸟掌握的物流数据存在无效信息。而顺丰由于价格较高,刷单现象更少,信息真实度较高。
  另一方面,在淘系平台上收件人姓名可以使用代号,而顺丰则要求实名制寄件,并从2003年开始要求所有面单必须录入顺丰系统。
  电子面单信息可以通过系统推送,对于纸质面单,顺丰外包了几千名录单员在当天晚上手动录入。通过十几年积累的高端用户信息,顺丰通过大数据可以反向推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电子面单出现之前,顺丰是唯一一家采集面单上的客户隐私信息的快递公司。而加盟制起家通达系快递公司最初收入来自面单售卖,并不搜集客户信息,只进行单号扫描和签收扫描。
  这位顺丰前员工用两个细节展现了双方的区别:“顺丰可以通过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三通一达只能用订单号;顺丰把面单装在塑料袋里,这是因为机器只能扫描比较完整、没有破损的面单,而通达系是直接贴在包裹上面”。
  菜鸟的成长
  “电子面单是菜鸟的生命,没有了电子面单菜鸟什么都不是。”一位电子面单打印机商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子面单出现后,他看到了商机,他的公司跟菜鸟同步长大。他的公司为菜鸟、快递公司总部以及快递网点提供电子面单打印设备,设备最终提供给卖家打印面单。
  他表示,打印机里装的是各家的电子面单系统,其中菜鸟掌握核心接口,拥有所有的打印数据。
  各家都有自己的电子面单系统,菜鸟于2014年联合快递公司在淘系平台推出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面单平台,向商家开放,当时电子面单使用率不足5%,截至去年底使用率已达到81%,菜鸟的目标是今年底达到90%。
  这位与菜鸟共同成长的商人表示,菜鸟通过公共电子面单平台连接上下游:该平台与400多家打印软件开发企业(isv,卖家在电商平台上使用第三方下单软件和打印软件)、与十几家快递公司进行对接,数据的流向变为:商家-打印软件-菜鸟-快递公司。
  一方面,当菜鸟插入卖家与快递公司之间,菜鸟提供给快递公司的收件人信息是不完整的,也无法进行批量查询,只有快递员可以看到具体信息。
  另一方面,卖家用同一个打印软件对接十几个电商平台,打印非淘系订单时,订单信息也会通过打印软件推送给菜鸟。再有,菜鸟通过电子面单掌握快递公司的客户,卖家申请、填写电子面单时都将信息共享给菜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曾向快递公司推广京东电子面单,欲将快递公司纳入自己的数据体系。为此,菜鸟与京东双方曾私下较劲展开了对快递公司的争夺,可见电子面单的重要性。京东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除了圆通和天天都已接入京东的电子面单系统,但isv并未对接。
  当记者问起与京东的合作时,上述电子面单打印机商表示,“我们属于菜鸟系,我们要站队。”
  目前,快递公司与菜鸟共享了路由信息,至于其他数据的交换,各方都缄默不言。
  除了是圆通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在“两通一达”都间接持有少量股份;百世被业内称为阿里的“亲儿子”;天天快递被苏宁云商收购,而阿里是苏宁的大股东。尽管如此,菜鸟要求获取各家的数据,依然要靠一家家具体谈判获得合作。
  一名快递公司的IT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菜鸟要求快递公司提供全部数据信息,包括非淘系订单。
  去年底,菜鸟网络正式推出物流云平台,向快递公司提出云上共享数据。
  由于快递公司的季节性明显,旺季对服务器的要求极高。上云后,数据可以直接互相推送,降低了传统数据接口的压力。快递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在旺季将大量数据迁移到云上,为保证旺季的平滑上云,平时将保持部分数据在云上。
  “没有一家快递公司会把全部数据上云。大部分公司把与菜鸟相关的数据上云,与菜鸟无关的不会上云,包括非淘系的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等。”一家第一梯队的快递公司IT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次“丰鸟之争”也是与云之争,拥有大体量数据的顺丰,对阿里与腾讯云来说都是超级大客户,至于顺丰对阿里云的谨慎态度也显而易见。
  通过物流云将线下的物流服务商集合在一起,菜鸟实现了对时效的可控,“没有快递员、没有配送车”的菜鸟利用这个大联盟输出仓配一体服务。在菜鸟的官网上显示了其合作伙伴,包括仓储管理公司、快递公司、零担公司以及末端自提企业。
来自菜鸟网络官网
  曾经与京东相比,物流一直是阿里的软肋,而目前通过菜鸟的努力,淘系平台上已可以显示“当日达”与“次日达”的产品。淘系平台上的商家成为菜鸟的客户:进菜鸟的仓、使用菜鸟合作伙伴的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而所有合作伙伴以菜鸟的名义输出服务,在仓配一体化的服务中,菜鸟有了分配权。
  另外,菜鸟联盟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菜鸟干线采用的并不是主流全国性的快递巨头(零担+末端),而是德邦等传统零担供应商。由于菜鸟五大中心仓(北上广成都武汉)的设置,菜鸟在末端更多由同城落地配解决。在供应链中,菜鸟采用零担+落地配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快递公司。
  2015年菜鸟两周年时,菜鸟裹裹发布,消费者可以在其上查询到主流快递公司的订单信息。通过菜鸟裹裹的寄件功能,菜鸟掌握了末端寄件人的数据。
  在业内,菜鸟被称为快递公司的“大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5月22日,菜鸟将自己定位为“首个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智能物流大数据公司”,将为快递物流公司提供100万辆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车。
  没有一个快递员的菜鸟对包裹的轨迹了如指掌,没有一辆配送车的菜鸟也能决定快递公司用什么车。
  暗战由来已久
  “菜鸟刚成立的时候都不知道做什么,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一位快递业从业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日,阿里联合众快递公司联手注资50亿美元成立菜鸟网络,其中就包括顺丰。
  其中大股东集团出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集团出资16亿元占32%,复星集团和富春物流分别出资5亿元各占10%,顺丰与“三通一达”一样各出资5000万元,占股1%。
  2013年-2014年,菜鸟搭建电子面单平台等数据化设施,并陆续与快递公司连接。2015年开始,菜鸟开始加紧制定规则。
  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峰基金宣布入股圆通速递,持股20%。在这次的“丰鸟之争”中,圆通先后发布内网声明与站队菜鸟。
  随后5月28日,菜鸟CEO童文红在菜鸟召开的第一届快递江湖大会表示,将打破以往平台的完全包容与开放姿态,推出分层服务伙伴计划以及各类评价机制。这次网络大会上,顺丰是唯一缺席的快递公司。
  尽管目前菜鸟向快递公司提供免费服务,输出数据和创新技术支持,确实带动了物流效率的提升。但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菜鸟的一系列动作,让“四通一达”难免紧张。
  紧接着,6月6日,顺丰联手申通、和韵达一起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均达到20%,普洛斯为5%。不只是简单的柜子,顺丰拉上“两通一达”和国内第一物流地产商普洛斯的强强联合,让丰巢表现出与菜鸟抗衡的味道。
  作为对丰巢的回应,6月10日,菜鸟网络宣布,百世汇通和圆通将先期加入菜鸟驿站,并公布了站点规模计划。
  在这次“丰鸟之争”中,“两通一达”没有站队。阿里在“两通一达”都间接持有少量股份,但同时“两通一达”也在增持丰巢。今年1月,韵达对丰巢增资2亿元,申通增资1亿元。
  四年后的今天,菜鸟变成了大数据供应链平台,顺丰变成了集仓储、冷链为一体的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根据顺丰2016年财报,快递业务营收只占到8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90%以上。
  由于顺丰的高成本模式不能适应淘系订单的低价竞争,早在2014年5月,顺丰主动中止了部分与淘宝商户的合作。根据天风证劵的数据,淘系电商件只占顺丰订单的2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80%以上。
  菜鸟开始输出服务,与最初的合作伙伴开始了正面竞争:天然地拥有接近商家和掌握数据两大优势,菜鸟正在切走曾被顺丰独揽的中高端电商客户。
  6月1日,菜鸟在广东茂名开设了全国首个生鲜原产地发货基地,从当地政府切入,直接从上游将茂名80%以上的荔枝配送纳入自己的供应链,而这之前都是顺丰的订单。
  另外,一名天猫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双十一和618期间,商品必须“进菜鸟的仓”才能参加促销,这让他被迫中止了与顺丰的合作。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苏宁物流也正在部分地区承接天猫3C商品的仓配一体业务。
  高端商家对顺丰十分依赖,但对于是否要参与到菜鸟供应链中,顺丰非常谨慎。
  一家天猫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一直采用顺丰配送,但在去年双十一使用了菜鸟的仓配系统,当时菜鸟承诺将上线“顺丰配”(即末端由顺丰进行配送),但后来由于顺丰当时处于上市期间,担心旺季出现爆仓等问题,拒绝合作。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顺丰配”已于今年3月上线,但顺丰对菜鸟有定额限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使用“顺丰配”。
  但这位商家表示,目前还没有比顺丰更合适的配送商,菜鸟网络的末端合作伙伴不固定,配送效果没有保障,他甚至无法选择配送商:“几千块的东西就直接被快递员放在家门口。”
  在天猫与顺丰的选择中,他更倾向于顺丰。他表示,在即将到来的“618”大促中,他将压缩天猫的货量,转移到京东商城。
  “丰鸟之争”经过国家邮政局介入,已经恢复了数据对接。但从物流各家纷纷站队不难看出,数据的重要性突显。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京东或许成为最大受益者。无论采取“合纵连横” 何种策略,物流快递各家都意识到了,要紧紧抓住数据这根生命线。
为何上市被业内看好,且股价暴涨的Snap竟然如此容易成为做空的目...
他注定成不了中国的马斯克——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不过,夹缝中生存是中国文化娱乐从业者的基本生存本领了。麦徒:从顺丰菜鸟之争中读懂“互联网商业时代”
作者:麦徒
顺丰菜鸟之争,来得&慌张&去得匆忙。尽管双方在国家邮政局斡旋下已握手言和,可它激起的社会解读余热未消。
目前主流舆论对此事的解读是,两家企业核心冲突点在于,争夺物流大数据背后的利益。这场重量级的掰手腕,瞄准的是大数据利用的未来想象空间。可果真如此吗?
不然。正如财经作家肖磊说的,&菜鸟缺数据吗?不缺,顺丰缺数据吗?也不缺&,大数据固然重要,可当下菜鸟和顺丰积累的数据都是上亿计,数据量达到这样的规模时,大部分采样都是重复的了,多采少采无碍于其利用大数据的能力。
争数据是真,但争数据连着的商业利益却未必点中要害。
数据对顺丰和菜鸟的确是&刚需&,可要看到,双方对数据的&打开方式&有差异:顺丰的控制点在于&物&,它不生产物品,只是物品的搬运工,锚准的是以&物&为核心打造闭环物流;菜鸟的重心则在&流&,它不运东西,基于&流&做物流大数据,只是为了搭建物流供应链大数据基础设施。
什么是基础设施?就像修高速公路,它不是要去制造大巴、轿车、越野车等,而是为各类车辆行驶提供道路。
用物流领域专家杨达卿的话说,菜鸟做基础设施,是在建&庙&,请顺丰、中通、EMS等&诸神&在&庙里&开&道场&,让众生&烧香&获益。&庙&和&神&本来是打不起架来的。它们本是各有基业重心的、对数据的诉求也各有侧重的生态共同体,本可互联和共生。
菜鸟做的原本是大数据社会协同平台,也是开放式的物流生态圈,它不运东西,而是搭建物流互联网,将数据流整合以服务于运东西。马云就曾表示,阿里巴巴是永远不会做快递的,&我们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菜鸟作为生态型物流数据平台,要的不是跟快递企业争利,而是增强其盈利能力;不是分物流业利益的蛋糕,而是做大蛋糕。
对阿里巴巴来说,帮快递业改进服务效率和质量,不单是在帮它们增强其盈利能力,也是在&帮&自己&&如今电商业已托起了国内快递业的主流收入来源(国内有60%的快递量来自淘宝和天猫),而快递业也是电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基础所在,彼此相互依存。
对未自建物流的阿里巴巴而言,快递服务也是网购体验中的重要一环,若低效的物流拉低了用户网购体验,那无异于削弱其竞争力,用户很可能用脚投票选择寄东西更高效的自有物流电商平台。
所以它有足够动力帮快递业解决既有的痛点,比如快递时效与消费者期待有差距;大型促销活动期间动辄&爆仓&;跨境物流流程过于复杂;农村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上行难;大量揽件填单、分单识别都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行业内各自为战,资源重复投入等。比如快件陆上运输,通常包括&仓储装卸-干线运输(从A城市到B城市)-末端配送&三块,一直以来,末端配送高成本低效率已成顽疾。
正因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仍很滞后,我国快递业近年来虽然在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全年业务量完成了313.5亿件,可究其效率,仍难跟国外很多电商巨头的相比。
之于阿里巴巴,要提升跟亚马逊式等国际巨头PK的竞争力,就必须得用技术助推中国物流业换道超车。所以菜鸟会为快递业&做嫁衣&:推出电子面单,统一了商家、物流企业的接口和标准,通过供应链算法来分析消费趋势,提前作出库存预测,帮商家做出最优的智能分仓选择(目前准确率达98%以上,分拣效率提高50%以上);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来分配订单路由,实现包裹跟网点的精准匹配,也帮快递公司提前做好缓存、错峰准备,实时计算出最优派送路径;菜鸟驿站还整合了高校、社区、便利店、物业等,有效解决了末端配送的效率和成本问题。这些举措就是着眼于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优化,以克服管理短板之下的高成本。
而优化物流供应链,有赖于接入完整的上下游全链路物流数据,让物流数据盘子变得更大,进而将物流行业参与者都融合为开放协同的物流生态圈的一部分,从物流侧完善全民化的商业基础设施。互联网商业时代,不能总想着设立壁垒、竖起屏障,而应搭建资金链、信息链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商业环境,让更多企业、民众从中受益。
毕竟,物流供应链优化了,对公众的利好是看得见的:物流业从比拼价格的&包邮时代&,逐步迈向比拼服务的&当日/次日达时代&;&爆仓&和&暴力分拣&等乱象,都大为减少。
利用大数据优化物流供应链,也能赋能很多企业。前不久,联想就加入了作为开放平台的菜鸟智能物流供应链,后者能为它进行库存精准化管理,减少货品周转次数和损耗。获益尤深的还有快递行业,从形象上,快递业由传统的苦力行业变得更互联网化、更有科技感了;从盈利能力上,它们也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红利,而不存在&平台吃肉企业喝汤&。
数据显示,&三通一达&中,去年中通营收97.89亿元,较2015年增长60.8%,净利润21.65亿元;圆通营收168.18亿元,增幅39.04%,净利润13.72亿,增幅为91.24%;申通营收98.8亿元,增幅28.13%,净利润12.62亿,增幅为64.96%;韵达营收73.5亿元,增幅45.44%,净利润11.77亿,增幅为120.87%。就在过去几个月,&三通一达&和顺丰还完成了&五股丰登&壮举。
物流基础设施改善、新技术利用,让快递业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格局,但&百花齐放&意味着&一枝独秀&局面的被打破,意味着某种利益洗牌,这显然并非目前作为行业领头羊的顺丰愿意看到、乐于接受的。饶是如此,快递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趋势难改。而只要是良性竞争,越是激烈,对快递业和消费者就越是利好。
本质上,菜鸟对物流供应链的优化,是对快递业整体提质增效的有力&助攻&。
如果要给这记&助攻&找出理由,那就是&&菜鸟跟快递公司的关系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菜鸟之敌,从来也都不是快递业,而是低效的快递服务。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请关注。
毕竟,对于已经成型的这批队员来说,想取得质的突破不现实,但里皮给他们带来的勇气和自信,还是值得发扬。如此,别说是平局,就是输球也无...
超过3亿用户、178万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共推动社会公...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这些“看不见的浪费”绝不容忽视。在目前对诸如食物、办公用品、日常用品等“看不见的浪费”上,...
类似于营地教育和研学旅行等教育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只有坚持下去,总结经验,推广开来,才能真正吹响素...
在以往发生的食品谣言事件里,均给商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甚至于威胁到商家,乃至于行业的生存发展。比如轰动一时的“塑料...
在为第1000列中欧班列开行点赞叫好的同时,我们衷心期待,下一个“第1000列”早日到来。我们更衷心期待,“中国铁路”会带给2019年第二届“...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倘若我们不追溯它的历史,不探寻它的文化,哪怕在此生活多年,也无非陌路之人。因为,我们只是历史长河的过客,走马观花...
相信随着“半小时经济圈”的逐渐完善,该区域交通将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和出行选择,为国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
这个时代,电商经济已经无远弗届地渗透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而相较于城市,农村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万亿级消费市场。敏锐的电商不会放弃这块巨...
在新的形势下,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而“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只有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党的领导...
“于欢案二审庭审”不仅是一堂普法公开课,也是一份净网倡议书。无论舆论多么热闹,无论舆论多么喧嚣,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舆论是一股推动社...
备受公众瞩目的于欢案今天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二审。这是全国省级高院首次在微博上对敏感刑事案件的终审环节进行“图文+视频”直...
虽说外界认为勇士强于骑士,但是占据优势不一定会赢,比赛中的每一次触球每一个战术都可能逆转赛果。不管结果如何,只希望双方打出精彩的比...顺丰菜鸟之争背后各家物流站队 物流数据异军突起|菜鸟|顺丰|快递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顺丰菜鸟之争背后 物流数据异军突起
  “我们尽量避免在配送环节泄漏客户数据,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得,将十分危险。”一名世界五百强大型高端电子产品跨国企业电商运营的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家企业,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客户资料。
  该企业一直使用顺丰配送,为了保证数据安全,该企业与顺丰签署保密协议并与顺丰合作开发了一套独有的电子面单系统:
  该企业订单直接由该系统进行打印,并不经过顺丰的系统;面单采用“密码信封”的方式交给快递员:客户地址只显示到区级,方便中转与分拣,只有到配送员手里时,才能撕开密码纸,看到具体的收件地址与联系方式。
  他强调,公司已经是顺丰的VIP客户,有一个顺丰快递员专门负责与其对接。
  当天猫停用顺丰时,他的店铺每天数千订单只能靠人工复制粘贴进行录单,但他没考虑过用其他快递公司。
  数据之争
  “从2003年起,顺丰开始录入面单信息(客户信息),快递员收件后必须把面单交给仓管员,每天九点开始,有几千个录单员进行录单。十几年来已经积累了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这是顺丰的血液。一位顺丰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他认为,“丰鸟之争”实质上就是一场对数据的争夺战。
  从所处的物流环节来看,双方的数据有极强的互补性:菜鸟接近前端销售平台,拥有用户购买行为;顺丰拥有用户的真实收件信息,双方的数据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链。
  “菜鸟想利用顺丰的客户信息,建设线上零售终端平台;而顺丰也想拥有购买端的数据,所以一直在做嘿客、顺丰优选、顺丰大当家等电商平台作为流量入口。”这位顺丰前员工表示。
  一般来说,物流数据包括路由信息和面单信息。路由信息依赖于快递公司的把枪记录的收件、中转、派件、签收等各个节点。通过与商家、快递公司对接,菜鸟掌握了所有淘系订单的路由信息。这些数据让“没有快递员、没有配送车”的菜鸟实现了对时效的控制;而面单信息则是快递公司重要的客户信息。对菜鸟来说,所有数据只能来自物流公司的推送和对接,其质量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对菜鸟来说,顺丰掌握的客户数据与通达系不同,高端客户的数据更适合精准营销。而目前顺丰只共享路由信息。
  这位顺丰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由于淘系平台上刷单现象严重,刷单公司与快递公司形成潜规则,导致菜鸟掌握的物流数据存在无效信息。而顺丰由于价格较高,刷单现象更少,信息真实度较高。
  另一方面,在淘系平台上收件人姓名可以使用代号,而顺丰则要求实名制寄件,并从2003年开始要求所有面单必须录入顺丰系统。
  电子面单信息可以通过系统推送,对于纸质面单,顺丰外包了几千名录单员在当天晚上手动录入。通过十几年积累的高端用户信息,顺丰通过大数据可以反向推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电子面单出现之前,顺丰是唯一一家采集面单上的客户隐私信息的快递公司。而加盟制起家通达系快递公司最初收入来自面单售卖,并不搜集客户信息,只进行单号扫描和签收扫描。
  这位顺丰前员工用两个细节展现了双方的区别:“顺丰可以通过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三通一达只能用订单号;顺丰把面单装在塑料袋里,这是因为机器只能扫描比较完整、没有破损的面单,而通达系是直接贴在包裹上面”。
  菜鸟的成长
  “电子面单是菜鸟的生命,没有了电子面单菜鸟什么都不是。”一位电子面单打印机商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子面单出现后,他看到了商机,他的公司跟菜鸟同步长大。他的公司为菜鸟、快递公司总部以及快递网点提供电子面单打印设备,设备最终提供给卖家打印面单。
  他表示,打印机里装的是各家的电子面单系统,其中菜鸟掌握核心接口,拥有所有的打印数据。
  各家都有自己的电子面单系统,菜鸟于2014年联合快递公司在淘系平台推出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面单平台,向商家开放,当时电子面单使用率不足5%,截至去年底使用率已达到81%,菜鸟的目标是今年底达到90%。
  这位与菜鸟共同成长的商人表示,菜鸟通过公共电子面单平台连接上下游:该平台与400多家打印软件开发企业(isv,卖家在电商平台上使用第三方下单软件和打印软件)、与十几家快递公司进行对接,数据的流向变为:商家-打印软件-菜鸟-快递公司。
  一方面,当菜鸟插入卖家与快递公司之间,菜鸟提供给快递公司的收件人信息是不完整的,也无法进行批量查询,只有快递员可以看到具体信息。
  另一方面,卖家用同一个打印软件对接十几个电商平台,打印非淘系订单时,订单信息也会通过打印软件推送给菜鸟。再有,菜鸟通过电子面单掌握快递公司的客户,卖家申请、填写电子面单时都将信息共享给菜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京东曾向快递公司推广京东电子面单,欲将快递公司纳入自己的数据体系。为此,菜鸟与京东双方曾私下较劲展开了对快递公司的争夺,可见电子面单的重要性。京东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除了圆通和天天都已接入京东的电子面单系统,但isv并未对接。
  当记者问起与京东的合作时,上述电子面单打印机商表示,“我们属于菜鸟系,我们要站队。”
  目前,快递公司与菜鸟共享了路由信息,至于其他数据的交换,各方都缄默不言。
  除了是圆通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在“两通一达”都间接持有少量股份;百世被业内称为阿里的“亲儿子”;天天快递被收购,而阿里是苏宁的大股东。尽管如此,菜鸟要求获取各家的数据,依然要靠一家家具体谈判获得合作。
  一名快递公司的IT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菜鸟要求快递公司提供全部数据信息,包括非淘系订单。
  去年底,菜鸟网络正式推出物流云平台,向快递公司提出云上共享数据。
  由于快递公司的季节性明显,旺季对服务器的要求极高。上云后,数据可以直接互相推送,降低了传统数据接口的压力。快递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在旺季将大量数据迁移到云上,为保证旺季的平滑上云,平时将保持部分数据在云上。
  “没有一家快递公司会把全部数据上云。大部分公司把与菜鸟相关的数据上云,与菜鸟无关的不会上云,包括非淘系的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等。”一家第一梯队的快递公司IT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次“丰鸟之争”也是阿里云与腾讯云之争,拥有大体量数据的顺丰,对阿里与腾讯云来说都是超级大客户,至于顺丰对阿里云的谨慎态度也显而易见。
  通过物流云将线下的物流服务商集合在一起,菜鸟实现了对时效的可控,“没有快递员、没有配送车”的菜鸟利用这个大联盟输出仓配一体服务。在菜鸟的官网上显示了其合作伙伴,包括仓储管理公司、快递公司、零担公司以及末端自提企业。
来自菜鸟网络官网
  曾经与京东相比,物流一直是阿里的软肋,而目前通过菜鸟的努力,淘系平台上已可以显示“当日达”与“次日达”的产品。淘系平台上的商家成为菜鸟的客户:进菜鸟的仓、使用菜鸟合作伙伴的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而所有合作伙伴以菜鸟的名义输出服务,在仓配一体化的服务中,菜鸟有了分配权。
  另外,菜鸟联盟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菜鸟干线采用的并不是主流全国性的快递巨头(零担+末端),而是德邦等传统零担供应商。由于菜鸟五大中心仓(北上广成都武汉)的设置,菜鸟在末端更多由同城落地配解决。在供应链中,菜鸟采用零担+落地配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快递公司。
  2015年菜鸟两周年时,菜鸟裹裹发布,消费者可以在其上查询到主流快递公司的订单信息。通过菜鸟裹裹的寄件功能,菜鸟掌握了末端寄件人的数据。
  在业内,菜鸟被称为快递公司的“大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5月22日,菜鸟将自己定位为“首个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智能物流大数据公司”,将为快递物流公司提供100万辆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车。
  没有一个快递员的菜鸟对包裹的轨迹了如指掌,没有一辆配送车的菜鸟也能决定快递公司用什么车。
  暗战由来已久
  “菜鸟刚成立的时候都不知道做什么,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一位快递业从业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日,阿里联合众快递公司联手注资50亿美元成立菜鸟网络,其中就包括顺丰。
  其中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出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集团出资16亿元占32%,复星集团和富春物流分别出资5亿元各占10%,顺丰与“三通一达”一样各出资5000万元,占股1%。
  2013年-2014年,菜鸟搭建电子面单平台等数据化设施,并陆续与快递公司连接。2015年开始,菜鸟开始加紧制定规则。
  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峰基金宣布入股,持股20%。在这次的“丰鸟之争”中,圆通先后发布内网声明与微博站队菜鸟。
  随后5月28日,菜鸟CEO童文红在菜鸟召开的第一届快递江湖大会表示,将打破以往平台的完全包容与开放姿态,推出分层服务伙伴计划以及各类评价机制。这次网络大会上,顺丰是唯一缺席的快递公司。
  尽管目前菜鸟向快递公司提供免费服务,输出数据和创新技术支持,确实带动了物流效率的提升。但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菜鸟的一系列动作,让“四通一达”难免紧张。
  紧接着,6月6日,顺丰联手申通、中通和韵达一起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均达到20%,普洛斯为5%。不只是简单的柜子,顺丰拉上“两通一达”和国内第一物流地产商普洛斯的强强联合,让丰巢表现出与菜鸟抗衡的味道。
  作为对丰巢的回应,6月10日,菜鸟网络宣布,百世汇通和圆通将先期加入菜鸟驿站,并公布了站点规模计划。
  在这次“丰鸟之争”中,“两通一达”没有站队。阿里在“两通一达”都间接持有少量股份,但同时“两通一达”也在增持丰巢。今年1月,韵达对丰巢增资2亿元,申通增资1亿元。
  四年后的今天,菜鸟变成了大数据供应链平台,顺丰变成了集仓储、冷链为一体的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根据顺丰2016年财报,快递业务营收只占到8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90%以上。
  由于顺丰的高成本模式不能适应淘系订单的低价竞争,早在2014年5月,顺丰主动中止了部分与淘宝商户的合作。根据天风证劵的数据,淘系电商件只占顺丰订单的2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80%以上。
  菜鸟开始输出服务,与最初的合作伙伴开始了正面竞争:天然地拥有接近商家和掌握数据两大优势,菜鸟正在切走曾被顺丰独揽的中高端电商客户。
  6月1日,菜鸟在广东茂名开设了全国首个生鲜原产地发货基地,从当地政府切入,直接从上游将茂名80%以上的荔枝配送纳入自己的供应链,而这之前都是顺丰的订单。
  另外,一名天猫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双十一和618期间,商品必须“进菜鸟的仓”才能参加促销,这让他被迫中止了与顺丰的合作。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苏宁物流也正在部分地区承接天猫3C商品的仓配一体业务。
  高端商家对顺丰十分依赖,但对于是否要参与到菜鸟供应链中,顺丰非常谨慎。
  一家天猫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一直采用顺丰配送,但在去年双十一使用了菜鸟的仓配系统,当时菜鸟承诺将上线“顺丰配”(即末端由顺丰进行配送),但后来由于顺丰当时处于上市期间,担心旺季出现爆仓等问题,拒绝合作。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顺丰配”已于今年3月上线,但顺丰对菜鸟有定额限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使用“顺丰配”。
  但这位商家表示,目前还没有比顺丰更合适的配送商,菜鸟网络的末端合作伙伴不固定,配送效果没有保障,他甚至无法选择配送商:“几千块的东西就直接被快递员放在家门口。”
  在天猫与顺丰的选择中,他更倾向于顺丰。他表示,在即将到来的“618”大促中,他将压缩天猫的货量,转移到京东商城。
  “丰鸟之争”经过国家邮政局介入,已经恢复了数据对接。但从物流各家纷纷站队不难看出,数据的重要性突显。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京东或许成为最大受益者。无论采取“合纵连横” 何种策略,物流快递各家都意识到了,要紧紧抓住数据这根生命线。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APP专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鸟顺丰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