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金总总产出等于总不知火舞shouruji

第01版: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为什么担忧8万亿财政收入(国金时评)
国际金融报
  1月20日,中国2010年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财政收入首次超过8万亿元大关”的消息坊间争议最大,焦点在于,这8万亿是不是收多了?不少媒体报道时,都把“税收占88%”作为副题一并展示,其中的意蕴值得玩味。
  财政部说没收多。解释是,经济增长奠定了税源,价格水平上涨带高了现价计算的税收,汽车热销带动了购置税和消费税大幅增长,以及2009年基数较低抬高了增幅。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财政收入的9大项中,除了出口退税多退841亿元消减部分收入外,其他8项都是正增长。这其中,涉及工业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部分消费税外,其他的主要涉及个人(主要表现为消费税、所得税和购置税等),以及非税收入的9878亿元。由于非税收入占比约11.8%且9.8%的增幅远低于21.3%的全年增幅,财政收入的大头主要是在税收(即约88%的比例)。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解,经济增长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可能,而税收增长又必然地牵制着经济增长。一个良性的经济体,应该在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找到最佳均衡。
  那么,21.3%的财政收入增幅,是否有相应的经济增长做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测算去年GDP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进出口总额增长34.7%等。
  粗看这些数据,我们可能还难以理解坊间争议来自何处,不如再取两组数据来做进一步对比:其一,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4.1%、23.8%、11.3%,三项共计纳税45095亿元,而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
  其二,个人所得税纳税4837亿元,增长22.5%,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亿元,增长11.5%(个税纳税主体基本为城镇居民)。对比得知:尽管与企业相关的税收增长低于企业的利润增长,但纳税额已占企业利润的一半左右;个人所得税增长则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
  这或许可以部分地解释公众争议的由来。也许有人会问这一结论的可靠性,笔者想就此作出的补充说明是,在第一组数据里,纳税主体是所有工业企业,而我们能获得的利润数据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国家统计局没有透露;第二组数据里,城镇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只增长了7.8%,而个人所得税即使扣除价格因素后,也远远高于收入增幅,这其中另一个因素或许就是财政部所说的“加强征管”。
  即使做了进一步的补充,笔者相信,上述简单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只是初步的一个判断,要得出更准确的判断,则需要更翔实的数据和更详尽的数理分析。并且,即使做了更详尽的数理分析,恐怕也未必就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税收是否合乎经济增长的结论。那么,既然难以判断多少合宜,那为何坊间对8万亿财政收入忧多于喜呢?&
  笔者了解,坊间的主要担忧有以下三方面:过高的税收正在挤占经济支出;通过税制调整加强征管弊大于利;税收是否能更多地“还富于民”。
  这三点担忧,笔者认为都有其合理之处。首先,在经济前景不明朗,且存在通胀隐忧和结构调整困局面前,过高的税收对经济支出挤占得越多,对经济发展的障碍就越大,简单地说,“杀鸡取卵”非经济长久之计;其次,税收增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加强征管”或“税制改革”,通过制度变革增加税收,尤其是变革的推动方恰恰是受益方的时候,就很难不让人担忧会带来多大的经济后果;再次,税收要立足于“还富于民”,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更有效地扩大蓄水池从而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向垄断企业聚集,绝非经济和社会发展之福。
  再进一步说,其实这些担忧,都是些朴素的经济常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济当局会拿捏好个中分寸。希望明年财收数据出炉时,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欣喜。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车流滚滚,客流如织,7天长假里,外出旅游几乎成为民众最热衷的事情,旅游市场高位运行,异常红火。昨日,市旅游发展信息中心介绍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606.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59%。旅游总收入47.25亿元,同比增长18.04%。
景区客流量猛增
黄金周期间,我市推出了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活动,活跃了节日旅游市场氛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晋祠举办了主题为“菊映晋祠美,花蕴龙城梦”的第十三届“太原晋祠菊花文化节”,参观的游客超过20万。我市第二十六届菊花展于节前拉开帷幕,在五一广场、和平公园和文瀛公园分别设置会场,彰显了菊花文化。龙山举办2016“红叶情、龙山行”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包括微摄影大赛、龙山书法展、“我陪爸妈登龙山”等活动,借此活动,龙山石窟面向游客开放,全方位展示龙山的魅力。山西省科技馆推出“国庆特辑”系列科技活动,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一处“长见识”的好去处。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重点监测的晋祠博物馆、煤炭博物馆、东湖醋园、蒙山风景区等景区共接待游客 35.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25%。市旅游发展信息中心介绍说,民众出游热情高涨,消费结构升级、差异化需求显现,黄金周期间,我市景区客流量高位运行,特别是国庆前三天,部分景区客流达到了最大承载量。
旅行社接待平稳
在收入水平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及、在线服务完善等条件下,游客的出游方式不再单单依赖于旅行社,自驾游、自助游、拼团游越来越普遍。我市部分规模以上旅行社介绍说,今年“十一” 黄金周接待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客源比较平稳。其中,宝华国旅累计接待团队223个,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累计接待团队492个,山西红马国际旅行社累计接待团队96个。
“在出境游方面,选择台湾、香港的游客锐减,游客偏爱日本、泰国和韩国。”工作人员介绍说,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国庆期间出游的市民首选国内跨省游,之后依次是出国游、港澳台游和近郊游,出游方式日趋多样化,定制游、目的地参团以及丰富的当地玩乐产品,成为“十一”出游的新选择。
手机上旅行成亮点
“去了向往已久的敦煌,在鸣沙山骑骆驼,看了莫高窟的壁画,还去了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行程很充实。”长假期间,市民王佳明去甘肃省游玩了6天,全程下来,他先后去了兰州、敦煌、张掖等地。西北地区独特的旅游景观、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旅途中,他兴致勃勃地将美图发到微信,与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王佳明这样总结出游心得:“出发前一天用手机购票软件抢到了去兰州市的火车票,在旅途中,买到了去敦煌、张掖以及返程的火车票。另外,找当地特色小吃,购买景区门票和特产也是通过手机完成。借助手机出游,行程没有太多忧虑,变得很顺利。”
事实上,“边走边订”现象已成为主流,据统计,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中,8成以上消费发生在手机端,“手机上的旅行”成为黄金周的新亮点。年轻的出游群体也更倾向于选择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等方式,旅游目的地也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转变为城市休闲景观、乡村农家乐、公园、博物馆、休闲古镇等,假日旅游方式已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
编辑:张杰
一键分享到:
大家正在看
太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太原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太原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太原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景区客流量猛增 太原国庆黄金周旅游总收入47亿元_新浪山西_新浪网
  车流滚滚,客流如织,7天长假里,外出旅游几乎成为民众最热衷的事情,旅游市场高位运行,异常红火。昨日,太原市旅游发展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606.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59%。旅游总收入47.25亿元,同比增长18.04%。
  景区客流量猛增
  黄金周期间,我市推出了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活动,活跃了节日旅游市场氛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晋祠举办了主题为“菊映晋祠美,花蕴龙城梦”的第十三届“太原晋祠菊花文化节”,参观的游客超过20万。我市第二十六届菊花展于节前拉开帷幕,在五一广场、和平公园和文瀛公园分别设置会场,彰显了菊花文化。龙山举办2016“红叶情、龙山行”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包括微摄影大赛、龙山书法展、“我陪爸妈登龙山”等活动,借此活动,龙山石窟面向游客开放,全方位展示龙山的魅力。山西省科技馆推出“国庆特辑”系列科技活动,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一处“长见识”的好去处。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重点监测的晋祠博物馆、煤炭博物馆、东湖醋园、蒙山风景区等景区共接待游客 35.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25%。市旅游发展信息中心介绍说,民众出游热情高涨,消费结构升级、差异化需求显现,黄金周期间,我市景区客流量高位运行,特别是国庆前三天,部分景区客流达到了最大承载量。
  旅行社接待平稳
  在收入水平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及、在线服务完善等条件下,游客的出游方式不再单单依赖于旅行社,自驾游、自助游、拼团游越来越普遍。我市部分规模以上旅行社介绍说,今年“十一” 黄金周接待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客源比较平稳。其中,宝华国旅累计接待团队223个,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累计接待团队492个,山西红马国际旅行社累计接待团队96个。
  “在出境游方面,选择台湾、香港的游客锐减,游客偏爱日本、泰国和韩国。”工作人员介绍说,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国庆期间出游的市民首选国内跨省游,之后依次是出国游、港澳台游和近郊游,出游方式日趋多样化,定制游、目的地参团以及丰富的当地玩乐产品,成为“十一”出游的新选择。
  手机上旅行成亮点
  “去了向往已久的敦煌,在鸣沙山骑骆驼,看了莫高窟的壁画,还去了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行程很充实。”长假期间,市民王佳明去甘肃省游玩了6天,全程下来,他先后去了兰州、敦煌、张掖等地。西北地区独特的旅游景观、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旅途中,他兴致勃勃地将美图发到微信,与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王佳明这样总结出游心得:“出发前一天用手机购票软件抢到了去兰州市的火车票,在旅途中,买到了去敦煌、张掖以及返程的火车票。另外,找当地特色小吃,购买景区门票和特产也是通过手机完成。借助手机出游,行程没有太多忧虑,变得很顺利。”
  事实上,“边走边订”现象已成为主流,据统计,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中,8成以上消费发生在手机端,“手机上的旅行”成为黄金周的新亮点。年轻的出游群体也更倾向于选择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等方式,旅游目的地也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转变为城市休闲景观、乡村农家乐、公园、博物馆、休闲古镇等,假日旅游方式已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
10-08 09:54|分享
10-08 09:51|分享
10-08 09:39|分享
10-08 09:36|分享
10-08 08:27|分享
10-08 08:23|分享
10-08 08:19|分享
10-08 08:17|分享
10-07 10:40|分享
10-07 10:37|分享
新浪地方站随着大寿险板块的增速逐渐放缓,一直快速增长的保险业迎来阵痛。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前7月保险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保险业总资产亿元,相比6月末下降了1066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寿险月度保费增速已连续4个月下滑,成为此次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的主因。2016年以来,一系列强化人身险监管的政策出台,一些低保费、高现金价值、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告别历史舞台,寿险行业正出现深刻调整。总资产及资金运用余额双降今年前7月,中国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但7月份数据还显示,即便在超过20%的行业保费增速下,保险行业总资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双双出现下降。众所周知,保险业经营的是风险,收入在前,成本在后。在当前16万亿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中,属于保险公司净资产的仅1.8万亿元,其他大部分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形式存在,为14.4万亿元。这14.4万亿元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即随时可能用于开支的风险成本。7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6月底的亿元减少到亿元,减少了734亿元。落实在具体的资产上,7月份减少的主要是银行存款,减少了约2005亿元;债券、股票和其他类资产都有少量增加。&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调节流动性的主要工具,出现减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用于赔款和给付的支出增加&&即大于新业务收入分入的量。保险资金的性质是风险准备金,是对客户的负债,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风险补偿金赔到千家万户。二是保险公司基于资产重新配置的需要,将到期的协议存款配置到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中去。&一位保险公司资管中心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受保险业务增长较快的影响,近年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一直处于较快上升的状态。7月份环比6月,保险业赔付支出增加了799亿元。就行业整体情况看,当对外支出大于新增流入的时候,保险总资产就会减少。上一次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资金余额双降,发生在去年4月份。去年3月份,保监会发文规范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当月实施,随后双降出现,但一个月后即重回上升轨道。彼时,寿险业增速还在47.97%的高位,因为保费流入速度很快,这一现象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今年以来,保险行业总资产下降也非第一次出现。今年4月份相比3月也出现过短暂&缩水&。不过,当时的寿险业务增长在30%以上,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呈正增长状态。寿险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虽然前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1.3%的同比增速并不低,但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保险业务月度同比增速却连续4个月下台阶。从今年3月的32.45%的增长高点,下滑至7月的21.3%。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寿险,下降的原因也得在寿险业务上找。今年前7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6221.46亿元,同比增长28.12%。从绝对值看,这一增长速度也不低。今年3月至7月,寿险月度保费增速分别为37.5%、34.08%、32.65%、29.32%、28.12%,连续4个月出现下滑。究其原因,今年4月1日实施76号文是一道分水岭。为了倡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根据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一些低保费、高现金价值、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告别历史舞台。更大背景是监管政策的转向,4月新规延续了2016年保监会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加强人身保险监管的精神,提高保障成分,限制理财险,各家公司纷纷依此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134号文,也是这一监管方向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政策转向,保险业增速放缓,整个保险行业将面临深刻变化。保险行业具有&收入在前,成本在后&的特点,在过去多年收入高速增长后,接下来是成本支出的高速增长。
英皇金融证券集团
英皇集团成员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houruanb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