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国际版本有海外版本吗

阿里巴巴、腾讯为何无法国际化?    正是这种技术差距小于本土化应用体验的局面,让过去的几年,中美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微妙对峙格局。我们将他们抵御在了墙外,他们也将我们困在了墙内,彼此有一点新技术出来,都很容易被对方偷师而去,谁都没有吊打谁的实力。
  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国企业走进来,都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凭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竞争优势”。
  过去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繁荣,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低工资成本带来的价格落差。这种落差越大,冲击力就越猛,发展速度就越快。比如刚刚加入世贸组织那会,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简直是碾压式的,就像一头大象冲进了瓷器店里,横冲直撞遇神杀神。所以那几年,我们每年的出口增速都在30%以上,有些月份甚至能突破50%的增长,非常夸张。
  后来,随着中国工人工资的上涨,这个落差逐渐被拉近,最终成本优势被东南亚超越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商品想再获得出口的高增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不同行业的竞争点是不一样的。
  在互联网领域,竞争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带来的产品体验。
  美国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他们诞生的新技术,在出现的时候,往往在其他市场上并没有同类。即使有类似的应用,也是“代际”的技术差距,就像西班牙人进入新大陆,火枪与石器文明的对决,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的。比如谷歌、twitter、whatsapp的全球化都是在非常短时间内实现的,一两年就覆盖了全球版图,甚至都不需要打广告,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就搞定了。
  阿里、腾讯经过20年的发展,应该说,就技术而言,与美国同行并不存在“代际”的技术差距。
  甚至在某些产品体验上,还略有优势。但这点优势,还属于“微创新”的范畴,不够颠覆,所以也不足以抵消东西方用户之间的巨大习惯差异。
  像whatsapp、微信、line这三款移动社交产品,诞生的时间分别是2009年5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微信诞生的时候,whatsapp发展的已经颇为成熟,但是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并没有实力国际化。于是直到2011年8月,得到了红杉资本的注资之后,才真正开始在欧洲流行开来。尽管如此,whatsapp仍然是第一个国际化的移动社交app,这使他很轻松的就收获了十亿的西方用户。
  line诞生的比微信晚了半年,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却比微信更早:line在2012年2月宣布进入台湾和东南亚,而迟至两个月之后,微信才发布了第一个英语版本。
  也就是说,微信是几款移动社交产品中最迟出海的,在line进入东南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市场,掳获用户的成本很低,等微信来的时候,line已经扎好了营地,筑起了城墙,进入的阻力就大大提高了。
  不是说有了先进入者,后来的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但问题是,你的技术差距真的能大幅超越先来者的本土化应用体验吗?如果不能,就很难动摇用户的更换意愿。
  正是这种技术差距小于本土化应用体验的局面,让过去的几年,中美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微妙对峙格局。我们将他们抵御在了墙外,他们也将我们困在了墙内,彼此有一点新技术出来,都很容易被对方偷师而去,谁都没有吊打谁的实力。
  那么,是否阿里、腾讯就将一直被困在墙内了呢?
  也不是。
  当技术差距接近的情况下,次要竞争点就会上升为决胜关键,这就出现了第三种竞争关系——
  “规模带来的资本优势”
  这种情形大面积的发生在传统行业,尤其是那些需要本地化生产的领域,比如食品、汽车等,由于价格差异不大,技术进步缓慢,竞争就转变为了规模的较量。规模较大的一方,享有资本优势,可以通过向下的兼并,逐渐垄断整个市场。
  这个过程,通常是渐进式的,因为规模的差距总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拉大的,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如果将时间压缩到一两年,可能很多人都察觉不到,但事情确实在发生。
  比如说阿里。
  阿里的背后是13亿中国用户,如果这些用户的人均互联网支出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光是这批用户产生的规模,就足以让阿里吊打整个西方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也不过10亿人口)。
  事实也是这样,2016年Q1,阿里一个季度11亿美元的利润,而同期的亚马逊,虽然也表现出色,但是利润只有5亿美元,远不如阿里。
  这就决定了,阿里手上的钱,比亚马逊多多了(目前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63亿美元,阿里为79亿美元)。
  有钱就好办事,所以在这个季度,阿里办了三件事:
  1,花10亿美元收购了东南亚电商龙头Lazada。
  2,7亿美元领投AR技术公司Magic Leap,未来很可能将全资收购,用以支持阿里平台的虚拟视频购物技术。
  3,阿里云继在美国、香港、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后,4月份宣布进军韩国云计算市场。
  单说电商这一块。
  阿里以前的国际化,可以说是撒胡椒粉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花式作死。直至今年才清晰了重点,就是强攻新兴市场。阿里模式与亚马逊模式,其各自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前者以价格低、商品丰富著称,更吸引低收入阶层买家;后者以正品、物流体验好著称,更吸引高收入阶层买家。
  所以阿里国际化,就要避开欧美市场,以一带一路覆盖的亚洲市场为重心。这里有40亿人口,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只要能吃透,比什么都要强。而买下Lazada,就基本上是宣布将东南亚收入了囊中,这一步非常关键。
  再说腾讯。
  腾讯和facebook的发展方向其实已经很不同,后者致力于社交媒体化,依靠广告赚钱;前者则将重心落在游戏IP的运营和金融业务的扩张。
  单说游戏这一块,腾讯的企图心早就放在了海外。看看这两年的投资统计——
  这几年,腾讯究竟买了多少韩国和美国的游戏公司已经很难数的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收购和入股,腾讯已经织起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游戏发行网络。
  依靠这个网络,腾讯正在逐渐从原来的游戏“引入”,向自研游戏的海外“输出”转变。比如《全面突击》这款游戏的韩服版,就是通过几家韩国的腾讯系公司来进行:Netmarble负责“韩化”,KakaoTalk负责推广,本土化相当到位,上线第一个季度就进入了当地的手游前五名。
  了解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时代华纳等六大公司掌控的全球电影发行网络对于美国文化的辐射全球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在游戏领域,可以说,腾讯正在建立这样的地位。
  周边的东南亚和韩国,都已经逐渐被阿里、腾讯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中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前线,已经从墙内的第一岛链,推进到了墙外周边国家的第二岛链。
  这种战线的推移,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凭借巨大规模所带来的资本优势竞争力。在过去,通常只有美国科技公司才能享有规模资本,因此可以很轻松的碾压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如今,事情正在悄悄的起变化。
TOPS3487゜12795゜22766゜32741゜42503゜52477゜62408゜72189゜81959゜91887゜1013447゜110440゜28592゜38235゜48077゜57233゜67187゜76502゜86234゜95787゜10
A轮 4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2000万人民币 融资天使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15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315&刚过不久,假货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线上平台的售假问题一直是部分电商平台的顽疾,而阿里巴巴往往首当其冲。继两会期间被人大代表指打假不力之后,日前美国媒体和德国媒体又相继发文指责阿里巴巴假货盛行,侵犯了本国企业的利益,阿里巴巴的假货问题再次成为了众矢之的。阿里假货盛行&危及国外企业?《纽约时报》最近报道了美国部分小型企业面对阿里巴巴平台销售假冒商品维权困难的问题。报道称一家从事设计生产复古家具的品牌&Vintage&Industrial&的产品遭到抄袭并以低价出售,在阿里巴巴旗下包括淘宝在内的多家网上平台上,可以找到上百款仿冒&Vintage&家具设计的商品,而一些淘宝店主也在采访中承认“参考”了&Vintage&的设计。据&Vintage&的老板&Hankerson&介绍,其设计制造的一张&A&形腿桌子的正品售价为&5259&美元,而仿造品只需&24&美元。由于部分阿里巴巴网上商店把仿造品售往海外,对&Vintage&的生意造成极大损害。为此&Hankerson&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为自己维权,例如使用每月付费&74&美元的图片搜索来收集证据,有时一天花费&12&个小时。但结果并不顺利,在阿里巴巴处理了部分举报之后&Hankison&发现再也无法在阿里巴巴的官方举报渠道维权,总是收到错误的提示。(Hankerson&指出网上销售的仿冒产品,图自:纽约时报)阿里巴巴在回应中称由于去年十月对在线举报系统进行了升级,Hankerson&无法举报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升级系统,但&Hankerson&则称自己使用的是最新的系统。随后阿里巴巴一名发言人承诺协助&Hankerson&解决他的技术问题并处理相关举报,但同时也称“保护品牌声誉的主要责任在品牌自身,”这名发言人表示:阿里巴巴十分清楚假货对业务和声誉的影响,不管侵权针对的是大品牌还是公司,我们都将认真处理。”今年&1&月马云曾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面中承诺,帮助美国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网购平台把商品销往中国,从而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但层出不穷的假货问题和创意剽窃,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美国企业对其的信任,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或者创业者希望将自己赖以生存的产品放在随时可能遭遇仿冒的平台。(马云承诺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所占份额,图自:纽约时报)无独有偶,德国一些制造业企业最近则在抱怨中国仿造品有增无减,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大量涉及假货的交易是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进行的。德国机械设备製造业联合会(VDMA)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8%&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现了仿冒产品。而轴承座生产商&SKF&更直言:提供大量仿冒品,阿里巴巴是出了名的。阿里巴巴在慕尼黑的分公司对此发表了声明,称阿里巴巴坚决反对造假和侵权行为,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并使用相关软件来识别假冒产品。西门子公司的发言人也称在与阿里巴巴的联合打假中取得初步成效,西门子去年成功地让中方在中国查获了&15&万个仿制插座和控制器,价值数百万欧元。(图自:freemalaysiatoday)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因为假货问题遭到质疑,但随着这家市值&2600&多亿美元的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在国内外多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假货问题也成为阿里巴巴头上不能忽视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假货还未消灭,海外打假又成新战场随着全球化的来临,跨境电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一方面希望在海外市场分得一份大蛋糕,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腾出手来解决假货扩散到境外的问题。可以说得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阿里巴巴的平台治理部门公布的打假数据报告显示,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阿里巴巴通过大数据主动风控体系识别并清退全球购涉假卖家高达&3&万家。(图自:好奇心日报)但这还不足以挽回阿里巴巴在海外的名声,去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时隔&4&年再次将淘宝列入了恶名市场名单,报告称淘宝网上的假货“多到令人无法接受”。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恶名市场报告也指出淘宝网对美国中小型企业提出的假货问题处理不力。更为尴尬的是,国际反仿冒品联盟(IACC)在去年&4&月宣布中国电商企业阿里巴巴成为联盟成员后,立刻遭遇了联盟成员的集体”逼宫“,&Tiffany、Michael&Kors、Gucci&等多个国际品牌商集体退出,奢侈品品牌&Gucci&更直言:在打击假冒产品的问题上,不想和阿里巴巴坐在一张桌子上。尽管阿里巴巴很快发表声明表示将加大审核力度,对平台商家销售的奢侈品进行整治,但最终&IACC&仍迫于压力宣布暂停阿里的会员资格。(图自:网易财经)而在&2015&年马云还因为假货登上过《福布斯》杂志的封面,封面标题是:《HIs&\$200&billion&empire&is&built&atop&a&mountain&of&fakes&.And&there‘s&little&anyone&can&do&about&it》(无法阻挡:他的两千亿帝国建立在假货之巅,没有人可以对此做什么),直指阿里巴巴假货问题,报道称阿里巴巴打假不力的有原因之一是大量售假的中小卖家给阿里巴巴创造了巨大的收益,打击假货势必伤害马云的阿里巴巴帝国。假货问题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但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挑战似乎比国内更大。阿里巴巴的打假招式阿里巴巴的打假到底是不是假打?&这点很难妄下论断,但阿里巴巴确打假的手段确实越来越多了。3&月&20&日,阿里巴巴首次以扑克牌形式发布“打假追杀令”,第一期公布&9&个典型案例,旨在社会公布线索,以协助消费者识别假货、配合执法机关办案、防止不法分子在平台持续制售假。而紧接着在&3&月&22&日阿里巴巴又联手蚂蚁金发布“6&大追杀手段”,除了原有的平台终身禁止准入、协助公安破案、起诉售假店铺&3&大手段之外,还新增了芝麻信用降分、禁止使用信贷产品、花呗和借呗等手段。(图自:立场新闻)在今年&1&月&16&日,阿里巴巴还在杭州成立了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致力于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假。在&2015&年阿里巴巴还投资了以色列二维码技术创业公司“视觉码”(Visualead),借助其研发的“无点”二维码便开始加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目前已成为阿里巴巴产品处理及打假平台“蓝星”的组成部分。此外阿里巴巴也有一系列打假计划,如为品牌商们制定的快速下架计划,以方便品牌商们发现假货后可以让假货可以更快地撤下,这一项目将撤销假货需要的时间从&3-5&天缩短为&1-3天。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去年&12&月份的报告中指出,快速下架计划的作用其实有限,因为资格要求十分严格,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作用不大。要获得这一资格,品牌必须在三个月内针对淘宝提交&100&份下架申请,并且准确率要达到&90%。(图自:新浪看点)阿里巴巴也在呼吁制假售假者加重刑罚,“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中,但截至目前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阿里巴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打假,但打假更依赖平台、企业、执法司法机关和消费者共治的系统工程,只有尽可能制售假者生存空间、粉碎制售假产业链。“像打击酒驾一样严打假货”显然不够打假固然不是阿里巴巴一家的责任,如果假货在阿里巴巴之外的平台和渠道仍有销路,而制售假者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那么打假永远都是徒劳。但阿里巴巴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国家指责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里巴巴声称拥有众多先进的打假技术与打假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阿里巴巴确实有着树立榜样的责任。(图自:The&Enterprise)而目前很多备受诟病的假货,其实并不是质量有问题,而是对品牌和创意的剽窃,这也许是比劣质产品更难解决的假货,甚至有人美名其曰为新的商业模式。Gucci&和&Yves&Saint&Laurent&等奢侈品牌去年就将阿里巴巴告上了纽约联邦法院,称阿里巴巴鼓励在其在线平台上售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去年&4&月发布了一份《仿冒品和假货贸易:经济影响图解》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假冒商品流出国,63.2%的假货从中国流出。要摘下天朝山寨多的帽子,”像打击酒驾一样严打假货“显然还是不够,但至少也得先做到这一点,同时还需要消费者、商家和相关机构对知识产权足够重视,合力打假,这也许一条漫长的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json包版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