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优秀企业家业绩材料怎么样

三大运营商2016年财报:各家表现如何?
3月23日,中国移动公布2016年业绩报告。
  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之中的优势正在扩大。  3月23日,随着中国移动公布2016年业绩报告,三大运营商都交出了2016年的成绩表。  整体而言,中国移动是大赢家,2016年营收7084亿元,净利达1087亿元;中国电信表现尚可,营收3523亿,净利180亿元;中国联通则最为惨淡,净利润6.3亿元,同比下降94%,因此还曾传出发不出年终奖的消息。  事实上,中国移动2016年通信服务收入增幅达到6.7%,创下五年新高,位居行业首位。其中移动流量收入较去年上升43.5%,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6.2%,年度首次超过语音和短彩信收入之和,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中国联通虽然盈利同比下降94.1%,但相比2015年下半年剔除铁塔出售收益后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亏损约人民币33.6亿元已有所改善。而且其2017年1月至2月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约为人民币4.6亿元,月均比2016年第一季度增长约50%,有一点触底反弹的迹象。  在客户增长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移动电话客户达8.49亿户,净增2266万户,其中4G用户净增2.23亿户,总量达到5.35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新增4G基站40万个,总量达到151万个,覆盖人口超过13亿。  据中国移动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4G城市道路平均下载速率达到40Mbps,在300多个城市提供VoLTE高清语音商用服务,4G覆盖水平和网络质量保持领先。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持续发展宽带用户,目前拥有有线宽带客户达7762万户,净增2259万户;家庭数字化产品“魔百和”用户突破2280万。集团客户达到545万家。  中国联通方面,2016年的重点亦在于加快2G/3G用户向4G升级,2016年净增4G用户6040万户,总数达到10455万户;4G用户占移动出账用户的比例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达到39.6%,4G用户月户均数据流量达到1521MB。  固网宽带方面,中国联通用户同比增长4.0%,达到7524万户,其中FTTH用户占比达到71.2%。“智能沃家”用户在固网宽带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6.1%,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  中国电信方面,全年移动用户净增1710万户,达到2.15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6.2%,比上年底提高0.7个百分点;4G用户实现翻番,达到1.22亿户,渗透率达到57%,市场份额达到16.0%,比上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4G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近3倍,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迈入GB时代;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增幅行业领先。  在固定网络方面,中国电信全年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006万户,达到1.23亿户,其中FTTH用户达到1.06亿户,净增3500万户,渗透率达到86%。全年有线宽带接入收入同比增长3.3%,发展势头良好。  在新兴业务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均有不错进展。中国电信物联网业务迅速起步,实现全网集约运营,全年用户净增1321万户;中国移动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核心网络,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亿。  提速降费方面,中国移动2016年流量资费同比下降36%。另一方面,针对监管政策的提前预判,均衡有序地主动释放长途漫游资费风险,停止新增长途漫游单独收费的套餐,大力推进一体化资费。中国移动预计,2017年提速降费新政策对利润的影响,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约为一个季度40亿元,降低中小企业专线接入和国际长途资费合计约30亿元。  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之中的优势正在扩大,已成为全球网络和客户规模最大、盈利能力领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级电信运营商。  2017年,中国移动将迎来上市20周年。由于中国移动2G/3G用户向4G迁移的工作已进入后期,其4G基站数量已经遥遥领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2017年的工作重心很可能将放在5G之上。  此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透露,中国移动将会在2017年开始启动5G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启动5G网络预商用试验,2019年开展商用规模化试验,并在2020年实现5G网络正式规模化商用。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和国内改革
2016年,中国高纯生铁行业产能400万吨,高纯生铁产量40.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接连出炉,各家银行业绩怎么样?利润是否还能保持高增长,不良是否迎拐点?
分享专题至:
截至4月6日,已经披露年报的15家上市银行的2016年利息净收入为2.35万亿元,同比减少1400亿元,降幅为5.62%。五大行是净利息减少的“主力军”,全部陷入负增长。
降薪+减员,这两年银行员工日子不太好过的说法似乎越来越多,2016年上市银行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能用“降薪+减员”来概括?真实情况大大出人意料!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则表示,天亮就在眼前。“不良率在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很难说已经见底,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时间不会太长,从各种指标来看,已经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2016年,在营收方面,除中行较2015年同比增加外,其他四大行的营收均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各大行的净利润增速也都维持在低位。
五大行的“吸金”能力依然遥遥领先各大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的是,随着过去两年我国楼市不断升温,个人住房信贷规模也创下“天量”。
与2015年末相比,9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双升,4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不良率持平或下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显出一些好转迹象,但拐点难言到来。
国有五大行的赚钱能力依旧令其他上市公司小伙伴羡慕:2016全年,工建农中交五大行的净利润总计9254.38亿元,日均赚25.35亿元(按一年365天计算)。
中国银行3月31日发布的2016年报显示,2016年该行实现税后利润1840.51亿元,较上年增长2.58%;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645.78亿元,较上一年下降3.67%。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3月31日的2016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良率到底有没有见底要看不同区域,有些地方仍在加重。可以说虽然还没有见底,但是需要等待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了,天亮就在眼前,”
中国信达将集团业务分为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及金融服务业务三类,2016年这三类业务税前利润占比分别达到63.2%、27.6%和9.2%。
光大银行通过压降高风险领域贷款规模420亿元,加大民生工程贷款和新兴产业贷款,如今不良率、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负向迁徙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在净利润方面,4家国有银行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资产质量也有向好趋势。四大行平均每日有20.9亿元进账,仍是中国吸金能力最强的企业。
伴随着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曾几何时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利率市场化和央行多次不对称降息的影响下,如今单纯依赖息差和规模扩张的商业模式亦难持续。
农业银行副行长康义指出,“2017年以来,信贷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在增加,这与经济在回暖是相吻合的。”
银行经营在大环境的重重压力之下,赚钱之道发生微妙变化。钱从哪儿来?利息收入占比普遍下降,从原来的70%以上向60%靠近,增速明显低于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2016年度新增按揭贷款或将创下新高,记者统计的9家主要上市银行中,9家银行新增按揭贷款总额3.11万亿,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已经达到59.27%。其中,农行的这一比例最高,接近80%。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已先后发布其2016年业绩报告。梳理年报发现,以上四家股份制银行或加速,或深化了其零售业务板块的布局。
  4月25日,北京银行(601169)发布2016年度报告及2017年一季度业绩。
同时,发布会上,也是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退休后,新任董事长张东宁的首次公开亮相。
在闫冰竹主政的20年里,张东宁一直是闫冰竹的左膀右臂,目前张东宁依旧兼任北京银行行长。这位董事长兼行长一贯严谨,回答问题时,目光几乎没有离开眼前的讲稿。
张东宁表示,2016年,北京银行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包括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及自贸区改革创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支持一大批重点基础建设项目;2017年,北京银行将继续在此框架下,对相关项目上倾斜资源。
220亿元定增补充资本
根据北京银行发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末,北京银行资产达2.1万亿元的规模,较年初增长了近15%,全年营业收入474.56亿元,增长7.66%,实现利润总额222.98亿元,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16%。资产质量方面,2016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7%,拨备覆盖率为256.06%。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与部分股份行相当的城商行,北京银行近年来资产保持在2位数增速,并于2016年冲上2万亿大关。但是,加之总体经济增速下行、不良上升,北京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亦在增加。
2016年7月,北京银行成功发行130亿元优先股,将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提升了约1个百分点。
2017年,北京银行将继续其资本补充之旅。张东宁在发布会上称,北京银行定增方案已于4月24日通过董事会批准,并将于年内完成。
据北京银行副行长兼董秘杨书剑介绍,北京银行将非公开发行普通股不超过24.12亿股,约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3.69%,募集资金预计约220亿元;按静态测算,此举将提升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近1.6个百分点,可以支持北京银行未来3年的资本需求,并将显著增强该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2016年,大量城商行、农商行大举通过同业业务,而北京银行亦抓住机会,通过同业业务转型增效。
杨书剑在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银行2016年的高收益同业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年末余额达到2580亿元,同比增长126%;在资金端,银行理财规模大增39%,达到4300余亿元,相应地,理财创造的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了16.26亿元,增幅达62%。
北京银行自身,亦是同业存单的发行大户,今年计划发行同业存单3000亿元,这一数字,在所有上市银行中,颇为靠前,且与2016年的2000亿元,2015年的1200亿元,也有较大增长。
“投贷联动”落地146笔
北京银行另一颇受关注的业务则是投贷联动。
2016年4月,北京银行成为首批十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之一。而在此之前,北京银行早已在布局相关业务,比如,推出投贷联动特色产品“投贷通”等。
由于在北京这个中国创业之都扎根多年,北京银行在投贷联动业务上颇占优势。据杨书剑介绍,该行“投贷通”产品,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北京企业中,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占比分别达到90%、75%和55%。而这些企业,则是投贷联动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在客户。
2016年6月,北京银行发布支持中关村“万家创客”行动计划,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已累计为1800余家创客会员提供贷款250.9亿元;2016年12月,北京银行南京分行的创客中心正式落地。
据杨书剑介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投贷联动业务累计落地146笔,总规模为19.66亿元,未来,北京银行将加快筹建投贷联动子公司。
(编辑:李伊琳,邮箱,)
  ■本报记者&张&歆&
一直被挖角,从未被超越——银行业的人才一直是金融各子行业争夺的对象。
近日,上市银行年报则从数据层面展示了银行业“最牛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北京银行员工2016年人均创利123万元,人均营业收入327万元更是个中翘楚。
4月26日,北京银行同时发布了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一季报。截至2016年年末,全行总资产达到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7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2.98亿元,实现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16%,营业收入474.56亿元,增长7.66%;实现非息净收入99亿元,增长19.71%,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4.82%,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单季实现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3.53%。
此外,北京银行于2016年7月份成功发行130亿元优先股,提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左右。该行定向增发方案已于4月24日通过董事会批准,非公开发行规模预计220亿元左右,按静态测算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近1.6个百分点,可有效支持北京银行未来三年的资本需求。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银行国资大股东和外资大股东均将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以确保持股比例不被稀释。“国资大股东、外资大股东均对北京银行充满信心;此外,三峡集团、阳光保险等大型企业或机构投资者也表态十分看好本行”&,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小微的定位,累计为上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2500亿元,累计为2300多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800亿元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908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22%,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继续完成“三个不低于”指标。
在银行业最受关注的资产质量方面,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27%,拨备覆盖率为256%,拨贷比为3.25%。截至2017年一季末,不良贷款率为1.2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稳健经营为原则,坚持差异化定位、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巩固特色优势,坚守风险底线,提升管理能力,传承企业文化,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编辑 姚茂敦
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接近3万亿元,增长150倍,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4月25日,北京银行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该行总资产达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7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2.98亿元,实现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16%。
资产质量方面,北京银行坦言,该行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从严管控、从严问责,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持续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的全面风险管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7%,拨备覆盖率256%,拨贷比3.25%%。
2017年,我国投贷联动由启动之年迈入攻坚之年。而在去年4月,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获得首批试点资格。
“我行率先发布‘投贷通’金融特色产品,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北京企业中,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占比分别达到90%、75%和55%。”北京银行方面指出。
北京银行方面人士曾表示,开展投贷联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银行转型升级的机遇所急。“预计2017年实现投贷联动业务落地不少于200户,助推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同时,目前投资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
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北京银行的重要布局点之一。日前,该行发布“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京彩e管家等系列产品,为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存管等一揽子综合服务。
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互联网与金融跨界融合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运行的模式和金融生态环境,无论传统银行业务上的转型还是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探索方面,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延伸了金融服务的时空半径,为客户带去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4月24日,上海银行披露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截至2016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规模由2015年末的1.45万亿增长至1.76万亿,增长21.13%;净利润143.08亿元,同比增长10.04%,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至22.89%。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信贷资产中零售获得信贷资源更多的倾斜,占比提升。而总资产增长中,投资类的增速和占比都明显高于信贷资产。
收入方面,受到利差缩窄影响,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56%。但非息收入增长明显,非息收入84.11亿元,同比增长29.8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1.57亿元,同比增长11.77%,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7.89%,同比提升1.28个百分点。
不过与大部分银行的现状不同,上海银行在净利润增长双位数的同时,其营收增速仅3.77%。
信贷资源向零售倾斜
对于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与规模增长相比,如何进行结构调整成为每家银行更多思考的问题。
2016年,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和信贷,其贷款和垫款总额5539.99亿元,增幅仅3.26%。在规模增长同时实现结构优化,信贷资源更多向零售业务倾斜,零售贷款占比21.50%,同比提升5.38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表示:“零售资产是银行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专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客户的挖掘和外部的合作,通过专业化服务改善整个资产结构。”
上海银行2016年开始实行“6+3”特色业务专业化经营。“6”是对公方面的六项业务,包括托管、投行、资管、交易银行、金融市场、跨境金融;“3”是零售方面,包括消费金融、养老金融、信用卡分期。
但相比信贷,上海银行1.7万亿资产中投资类资产增速极快,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进一步增至52.19%,相比2015年占比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在投资类资产中,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占比提升非常明显,从2015年的27.77%增长至47.17%,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呈下降趋势,而多数银行受到资产质量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与收入增速不匹配严重。而上海银行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恰恰相反,其2016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低于净利润增长。
对此,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表示:“营业收入转化为净利润当中有多道影响因素,扣除包括拨备在内的支出形成经营利润,经营利润又和资产结构及税负等相关,如果信贷成本较低,或者投资的方向里面包括免税的国债等资产类型,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良一升一降
资产质量方面,上海银行实现一升一降,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17%,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64.98亿元,较期初增加1.28亿元。
上海银行分管风险的副行长黄涛认为,其中有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方面与上海银行的主要经营区域有关,扎根上海,主要业务在长三角地区,也扩展到全国其他的一些发达城市。这些包括浙江地区的城市,过去有不良贷款爆发的趋势,但是2016年已经开始趋缓,浙江地区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也是五年来第一次实现双降。
主观方面,战略层面处理好效益增长和风险质量之间的关系,加强责任约束,过去一年在授信业务追责方面处理的人次有427次。并严控贷款质量恶化,对已经出现风险的资产加大清收处置力度,并主动退出一批风险客户,2016年退出授信总额168亿元。
在银行业集团化、综合化经营趋势下,上海银行也在扩展自己的版图:2016年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子公司,全资境外投行上银国际获得境外全牌照,并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的银行之一。
胡友联透露,投贷联动试点方案已经提交等待批复,内部筹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他表示,上海银行投贷联动总体目标仍是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业务设想是“以贷为本,以贷带投,以投补贷,投贷联动”。银行在投贷联动方面应该发挥“贷”的优势,初期还是以期权为主、实投为辅,一定时间内采取跟投的策略。(编辑:马春园,邮箱:)
  原标题:上市银行净利增速回升
□本报记者 陈莹莹
上市银行的2016年报大戏渐进尾声,数据显示,一直拖累银行业绩的息差下滑趋势已有企稳之势。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在发力互联网转型、力拼中间业务,以期率先驶离净利增速的“慢车道”。
息差边际企稳
以往市场所谓的银行“躺着赚钱”,就是指银行的息差收入。前几年,在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脱媒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市银行的息差水平一路下滑,并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不过在多数上市银行的2016年年报中,息差已现回暖之势。对于后续净息差的走势,各行管理层均表示,尽管收窄的趋势还在继续,但压力已趋减小。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16年基本上已把央行前期降息的影响消化,预计2017年息差的收窄幅度在10个基点以内。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7年,在货币政策整体偏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处于利率中枢不断上升的资金环境中,资金市场的利率会通过一系列机制传导至债券、贷款市场,这将有利于银行净息差的改善,其中对于在同业市场涉足较少,表外理财发展相对理性的银行而言(主要为大型银行),净息差改善效果将更加明显。
平安证券指出,2016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1.2%(15家已披露业绩银行合计)。展望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规模增速虽有所下行但幅度可控,息差降幅的收窄将缓释银行营收端的压力,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拨备计提对业绩的拖累将进一步降低。
申万宏源分析人士预计,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3%,较2016年同期的1.6%有所提升。2017年一季度行业息差收窄幅度进一步企稳,环比小幅收窄2个基点至2.08%。
力拼中间业务
尽管息差水平出现“曙光”,但是上市银行对于其他非息业务也是相当之拼。去年赴港上市的浙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为抢眼,其中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增82%。另外,A股的浦发银行、中信银行,该项净收入为407亿元、423亿元,同比增长46%以及19%。
年报数据显示,资产管理、中间业务为招行贡献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增量。2016年,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超5.95万户,同比增长21.47%;销售个人理财产品7.6万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4952亿元,代理保险保费1525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达1322亿元。招行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85.49亿元,同比增长8.61%,占零售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58.98%;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达113.19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调查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理财业务收入、结算类业务收入占据前三位,与上年结果保持一致。在混业经营趋势逐渐加强的环境下,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已成为主流的经营模式,银行投行业务范围正在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中间业务,不少银行在发力新兴业务领域,比如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业务。4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与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综合投资理财平台——凤凰金融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并称战略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将分别依托在互联网、传统金融领域的资源优势,基于“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在资金存管、账户服务、支付结算、财资管理等多个业务层面展开深入合作。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京彩e管家、京彩e账户、京彩e支付系列产品,为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存管、电子账户、支付结算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并通过定制化服务的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
  2016年,杭州银行启动实施新一轮战略规划,并以上市为契机,加快业务转型与能力提升,经营绩效和结构调整呈现稳中向好、持续优化的积极态势。日前,杭州银行交出上市后首份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204.24亿元,较年初增长32.11%;实现营业收入1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实现拨备前利润92.04亿元,比2015年增长20.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1亿元,比2015年增长8.54%。资本充足率11.88%,较上年末增长0.18个百分点。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杭州银行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的“六大业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年报显示,该行公司金融“1+3”管理体制基本成型,投资银行职能进一步完善,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改革稳步落地,交易银行部启动建设,各业务板块围绕核心产品带动业务发展,实现了公司金融业务的整体稳步发展。公司信贷业务重点关注科技、文创及公共服务事业等行业和其中的优质企业,积极开展城市化建设项目融资、上市公司融资及科技文创金融业务。年末科技文创金融B、C类核心客户较上年末增长24.86%。零售金融有序推进,年末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552.31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为22.31%,较上年末提升0.9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信贷余额177.49亿元,占零售金融条线贷款总额的32.14%。累计销售零售理财产品4264.78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7.73%,核心零售客户79.61万,较上年末增加22.66万户,增幅39.79%。小微金融坚持对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调整,逐步退出名实不符、形式担保的小微客户,注重实质风险控制和化解,同时构建微贷体制,加强微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微贷模式,截至2016年末共计服务小微客户11.55万户,较上年度增加1.31万户;新增基本结算户1.23万户,顺利实现小微企业服务“三个不低于”目标。金融市场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牵头发起“价值连城”浙江法人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联盟,同业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资产管理深化理财产品线建设,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实现新的发展。收入结构方面,非利息收入贡献持续提升,全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15.02%,较上年同期提高5.43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人民币22.97亿元,同比增长57.39%。
特色板块亮点凸显。报告期内,杭州银行积极顺应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科技文创金融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该行科技文创金融业务先后开发了“风险池基金”、“选择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多种创新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加强与创投等渠道密切合作,实施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力支持了经营区域内创新创业类中小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该行的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优势。截至2016年末,该行服务的科技文创企业客户达到4646户,较年初增加641户,增幅16.01%;表内外融资敞口余额256.73亿元,增幅24.79%。户均融资约550万元,真正做到了服务实体、扶持创新。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末该行科技文创金融不良贷款率仅为0.35%,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优秀科技金融品牌”、“新三板最佳服务银行”等荣誉。财富管理方面,该行理财产品线不断丰富,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建立了专业研究能力和自主投资能力;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理财销售规模和存续规模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累计销售各类理财产品7483.59亿元,较上年增加2699.34亿元,增幅56.42%,财富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推出“定投宝C款”、“个人外汇交易”、“幸福天年”、“银联白金信用卡”和VISA卡等新产品,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取得良好收益。
总体风险水平平稳,抵补能力有所上升。报告期,该行从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降旧控新,通过客户投向清单、负面清单、清收转化清单,将风险政策细化,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优化信贷投向,调整存量信贷结构,贷款行业结构显著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增加102.85亿元,占比提高3.0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下降30.98亿元,占比下降4.30个百分点。多元化处置风险贷款,努力提高资产质量;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授信审批垂直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授信审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全行审批标准的一致性;积极推进客户风险预警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完善风险监控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内控检查,提高自我纠偏能力。加强问责和整改。强化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在总行设立资产保全一级部,充实资产保全专业力量,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核销力度。2016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62%,从年报数据显示,较2016年6月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存量信贷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新增风险势头有所趋缓。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该行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年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18和0.50个百分点。全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43.7亿元,较上年增长45.08%,拨贷比3.03%,比上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
基础管理夯实发展后劲。数字化经营渠道不断丰富,功能持续优化,直销银行发展较快,2016年末直销银行注册用户数65万户;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系列制度,推进“人才兴行”计划实施,强化员工激励约束。推进运营转型,在100多个网点开展远程集中授权试点,分流柜员146名,集约运营成本。资源配置与定价管理机制得到优化,启动管理会计建设,进一步发挥资产负债管理统筹功能;IT建设启动大项目开发带动计划。
  证券时报记者 陈若谷
日前,贵阳银行发布2016年年报。在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普遍不超过5%的大环境下,该行去年业绩表现不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4亿元,增长13.42%;实现营业收入101.59亿元,增长31.85%。
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该行净利润仅较2015年增长13.42%,核心原因在于拨备计提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该行去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31.13亿元,同比增长159.87%。
截至2016年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为3722.53亿元,同比增长56.28%;存款余额为2629.98亿元,同比增长45.31%;贷款余额1024.94亿元,同比增长23.23%。
与其他银行大为不同的是,贵阳银行的信贷投放并不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去年末这两个行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合计占比仅为17.02%,而该行在建筑业的贷款投放占比达17.19%。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建筑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11%。
更大的资产增量集中在投资类业务方面。年报显示,贵阳银行全年66.89%的资产增量集中于投资类资产,净增量总计896.65亿元。在这些增量中,同业存单增加投资、地方债增加投资、非标投资增量的占比分别为47%、16%和33%。截至去年末,投资类资产在该行总资产中占比达54.35%,较去年初上升7.05个百分点,是贷款余额的两倍。
资产端的调整也在收入结构上有所体现。利息收入结构显示,在该行去年贷款利息收入较2015年略有下滑的情况下,投资类资产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量在该行全年利息收入增量的贡献度达到98%,投资类资产全年利息收入较贷款利息收入仅少了1455万元。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2016年利息净收入占比为82.69%,比去年下降5.9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为13.98%,比去年上升5.23个百分点。在负债端,截至2016年年末,该行活期存款占比由59.45%提升至62.86%,与行业特征一致,呈现存款活期化特征。同时,该行还大幅增加同业存单发行,发行余额由年初的258.85亿元增加至439.17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6年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过,不良贷款规模则较去年初增长17.7%至14.52亿元;此外,该行去年末关注类贷款规模及占比均较去年初有所下降。
截至去年末,贵阳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5.19%,较上年末下降4.79个百分点;拨贷比3.33%,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中行净利负增长 海外布局迅猛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3月31日,中国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税后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2.58%。从这一增长比例来看,并不输其他几大行速度,工行盈利增长0.4%,农行和建行净利增速分别为1.86%和1.45%。
但是,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这一项来看,中国银行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3.67%。在当天的业绩发布会上,中行副行长张青松将此归结于“拨备的提高”。截至2016年末,中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62.82%,较上一年末提升了9.52个百分点。
这份年报中,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颇具亮点,对中行整体的利润贡献度为36.27%,较上一年度的约548亿元同比上升了12.63个百分点,涨幅惊人。事实上,这些年中国银行的战略经历了多次变化,最近两三年业务发展重心明确。
“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银行加快了在海外布局的节奏,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并购重组,频频出手;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国际经济环境在明显好转。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收入大受影响,国内市场的占比会非常高,随着主要经济体的回暖,带动了海外分支机构业务增长。”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净利息收入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年报梳理,该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去年全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6.88%,净息差下降0.29个百分点至1.83%。
张青松表示,净息差的下降是全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中行下降幅度是大型同业里面最小的。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6年大行的净息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窄。工商银行的净息差收窄了31个基点,建设银行收窄了43个基点,农业银行收窄了41个基点,中国银行收窄了29个基点。
对于息差收窄的原因,该行解释称:一是因为2015年开始,人民银行对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持续性下调,由于存款定价的期限和贷款定价的期限不一致,所以导致了净息差的下降;二是因为营改增税价分离的改革,如果还原这个因素,净息差应该是1.92%;三是因为去年美元升息的背景之下,国内没有很高的收益率的资产运用的机会,美元业务的息差拉了整个息差的后腿。
中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负增长还是颇为刺眼。“我们出于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讲,使得拨备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这是整个同业里面应该是逆势上升的一个现象。”张青松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表示,中行2016年业绩负增长主要是四季度主动大幅拨备计提以及年度少数股东权益同比确认较多,中行拨备前利润增速为7%。
在近几年银行不良持续双升的压力之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正在吃紧。2016年末,建行、交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刚刚满足监管红线,工行更下降到红线之下。2016年中行则选择了加大拨备的计提,拨备覆盖率逆市提升了9.52个百分点,让净利润呈现负增长的局面。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去年共计提贷款减值损失867.95亿元,同比增长55.35%。计提更多的拨备是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从2016年的情况看,中行的不良资产依然是“双升”。截至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面对不良的上升,中行也加大化解的力度,境内机构共化解不良资产1289亿元,同比多化解245亿元;主动识别和化解潜在风险,累计化解公司逾期非不良贷款 1523 亿元。
中行行长陈四清称:“我们在过剩产业,煤炭开采、钢铁、房地产、地方政府平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方面的占比进一步下降。”中行去年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投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比较2015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表示:“从中国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的贷款的关注和逾期贷款同比是上升的,比如关注类贷款上升了0.6个百分点。像东北和西部地区一些矿业的风险还在持续上升,所以我想2017年的资产质量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海外市场回暖
虽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负增长,但中行的年报依然有亮点,海外业务增长迅猛,实现税前利润1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2%,对中行整体的利润贡献度为36.27%。
陈四清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中国银行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加大力度对国内“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并购、投资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新投放授信近600亿美元,“海外机构已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上,中行则继续领跑市场。2016年全年跨境人民币清算量312万亿元,结算量超过4万亿元,保持全球第一。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企海外并购业务井喷式发展,导致海外机构拓展当地客户的融资需求,例如2016年中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中国的“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从而拉动银行业海外业务的大发展,为中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除了自身的布局之外,海外市场回暖也是一个主因。“这一年多以来,包括美国欧洲,甚至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环境都在好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占比本来就比较高,而海外经济回暖,会给它带来显著的增长。”曾刚说。
很显然,中国银行尝到了海外业务的甜头。事实上,这些年里中国银行的定位颇为纠结,经历了境外-境内-境外的几次转变。
2004年股改之后,中行的重心开始向境内业务转移;2009年初,中行领导人曾表态:在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十年的大背景下,中行将逐步降低海外资产比例,至少在年,中行将“向内转型”,做大人民币业务。
要知道,2006年和2007年,中行海外机构(包括港澳台)税后利润在全集团利润额中的占比曾一度达到37.72%和42.25%。2008年受金融危机重创,迅速跌落至8.09%,此后数年则始终低于25%。
另一方面,工行等其他大行却在逆势向外扩张。至2012年,工行的海外业务规模增速已经超过中行。2013年3月,时任中行行长的李礼辉定下目标:未来三至五年内,中行海外业务所创造的税前利润或营业收入所占比要达到30%左右。
2015年初,中行又明确提出,未来不论是应对利率市场化、还是布局互联网金融,都将围绕海外业务开展。年三年内,“一带一路”相关授信要达到1000亿美元。
年间,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分别为412.42亿元、531.93亿元和547.54亿元,全集团盈利占比则分别为19.37%、22.98%和23.64%,占比逐步扩大。
而这一年多以来,中国银行正在对其海外资产进行重组,在2016年完成出售的南洋商业银行,2016年底公布出售集友银行。“有效减少集团业务重叠,降低管理成本。”中国银行在年报中提到。
中银香港作为中国银行的控股机构,承担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布局的重任。在出售南商银行后,中银香港向母行中国银行收购中银马来西亚及中银泰国。今年2月28日,中银香港已与中国银行就收购印度尼西亚业务以及柬埔寨业务分别签订资产收购协议。
  截至4月1日,工、建、农、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6年年报全部出炉,公众关心的个人住房贷款数据也“浮出水面”。去年,在房地产火热行情的推动下,四大行个人房贷猛增2.7万亿元,相当于每天贷出约75亿元。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增加4.96万亿元,占比39.21%。
四大行占据新增房贷超过“半壁江山”,增速更是远超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四大行的年报统计,4家银行的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比例均超过六成。其中,中国银行占比最高,达到81.77%。
2017年,在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之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还会冲高吗?四大行将如何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房贷激增,占四大行新增贷款六成以上
作为传统优势项目,2016年,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117.52亿元,房贷余额、增长量均居同业首位。
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4万亿元,新增7246.41亿元,位列第二名。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2.4万亿元、2.56万亿元。其中,中国银行房贷增量5656.05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的81.77%。这一比例是四大行中最高的。
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6329.52亿元,增长32.8%,这一增速在四大行中最高,也远高于农业银行全行贷款9.1%的增速。
农业银行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该行加强零售客户营销力度,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农业银行指出,在去库存方面,实施差异化的房地产业务发展策略,做大做强“农民安家贷”特色产品。2016年,这一支持农民进城购房的产品共发放1676亿元贷款。
银行青睐个人住房贷款有其原因。在信贷风险不断攀升的当下,个人住房贷款是较安全的资产之一。年报数据显示,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仅为0.43%,在所有业务类型中最低。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52%,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0.28%,同样是所有业务类型中最低的。
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备受各大银行青睐,房地产开发贷却颇受冷落。不少银行提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做好信贷“加减法”。
例如,工商银行表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贷款城市分类管理,审慎把握库存消化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新增住房开发贷款,严格控制商用房开发贷款。农业银行则提出,继续从严控制低密度高端住宅、商业地产和经营性物业等贷款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年报统计,四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不超过10%。其中建设银行占比最低,为2.91%。除了工商银行有小幅增长外,其他三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均有所降低。
重点支持首套房
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增长,但四大行纷纷表示,执行差异化政策,在去库存、适应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做出了努力。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体现了区域差异化,热点城市去杠杆去泡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并支持购房需求。去年该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达44%,县域占比27%。此外,去年该行支持的首套房贷款占比达93%,首付款三成以上的房贷占比达91%。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也在3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回应,尽管住房贷款规模较大,但在发放上注意支持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合理的信贷需求,同时努力抑制各类炒房的投机性需求。他列举了两个数字:一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里,有四分之三是贷给首套房,用于改善居民住房需求的;二是去年新增的7000多亿个人住房贷款,投向三四线城市的比例超过50%,是银行在去库存方面的努力。
谷澍还表示,今年将在个人消费贷款及住房贷款方面继续满足合理需求。
事实上,理性对待楼市、控制贷款风险一直是监管层强调的。据媒体报道,日,央行曾召集10余家银行的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今年2月召开的2017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行调控,预计今年房贷增量不超去年
2016年10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涉及的城市不断扩大,限贷条件不断升级。有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激增的情形或将不再持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曾表示,就个人房贷在新增贷款的占比来看,预计今年会下降到30%以内。
四大行借着年报发布的机会也积极表态。工商银行表示,将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区域差异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域、项目、客户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增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定价能力。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进行总量调控,控制投机性购房的贷款需求,支持合理的自住型购房需求。热点城市首套房、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定价都会有所提升,预计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不会超过去年。
建设银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的房贷增量不会超过去年,总体将有所收紧。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贯彻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建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楼市政策对建行的业务发展是有利的——不仅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同时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其资金用途。
王祖继还表示,将继续坚持重点支持居民家庭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需求,将按照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客户的首付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进一步丰富审查手段,以保障按揭贷款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4期)
  ■本报记者&张&歆&
一直被挖角,从未被超越——银行业的人才一直是金融各子行业争夺的对象。
近日,上市银行年报则从数据层面展示了银行业“最牛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北京银行员工2016年人均创利123万元,人均营业收入327万元更是个中翘楚。
4月26日,北京银行同时发布了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一季报。截至2016年年末,全行总资产达到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7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2.98亿元,实现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16%,营业收入474.56亿元,增长7.66%;实现非息净收入99亿元,增长19.71%,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4.82%,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单季实现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3.53%。
此外,北京银行于2016年7月份成功发行130亿元优先股,提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左右。该行定向增发方案已于4月24日通过董事会批准,非公开发行规模预计220亿元左右,按静态测算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近1.6个百分点,可有效支持北京银行未来三年的资本需求。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银行国资大股东和外资大股东均将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以确保持股比例不被稀释。“国资大股东、外资大股东均对北京银行充满信心;此外,三峡集团、阳光保险等大型企业或机构投资者也表态十分看好本行”&,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小微的定位,累计为上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2500亿元,累计为2300多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800亿元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908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22%,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继续完成“三个不低于”指标。
在银行业最受关注的资产质量方面,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27%,拨备覆盖率为256%,拨贷比为3.25%。截至2017年一季末,不良贷款率为1.2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稳健经营为原则,坚持差异化定位、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巩固特色优势,坚守风险底线,提升管理能力,传承企业文化,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编辑 姚茂敦
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接近3万亿元,增长150倍,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4月25日,北京银行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该行总资产达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7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2.98亿元,实现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16%。
资产质量方面,北京银行坦言,该行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从严管控、从严问责,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持续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的全面风险管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7%,拨备覆盖率256%,拨贷比3.25%%。
2017年,我国投贷联动由启动之年迈入攻坚之年。而在去年4月,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获得首批试点资格。
“我行率先发布‘投贷通’金融特色产品,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北京企业中,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占比分别达到90%、75%和55%。”北京银行方面指出。
北京银行方面人士曾表示,开展投贷联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银行转型升级的机遇所急。“预计2017年实现投贷联动业务落地不少于200户,助推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同时,目前投资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
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北京银行的重要布局点之一。日前,该行发布“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京彩e管家等系列产品,为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存管等一揽子综合服务。
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互联网与金融跨界融合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运行的模式和金融生态环境,无论传统银行业务上的转型还是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探索方面,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延伸了金融服务的时空半径,为客户带去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4月24日,上海银行披露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截至2016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规模由2015年末的1.45万亿增长至1.76万亿,增长21.13%;净利润143.08亿元,同比增长10.04%,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至22.89%。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信贷资产中零售获得信贷资源更多的倾斜,占比提升。而总资产增长中,投资类的增速和占比都明显高于信贷资产。
收入方面,受到利差缩窄影响,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56%。但非息收入增长明显,非息收入84.11亿元,同比增长29.8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1.57亿元,同比增长11.77%,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7.89%,同比提升1.28个百分点。
不过与大部分银行的现状不同,上海银行在净利润增长双位数的同时,其营收增速仅3.77%。
信贷资源向零售倾斜
对于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与规模增长相比,如何进行结构调整成为每家银行更多思考的问题。
2016年,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和信贷,其贷款和垫款总额5539.99亿元,增幅仅3.26%。在规模增长同时实现结构优化,信贷资源更多向零售业务倾斜,零售贷款占比21.50%,同比提升5.38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表示:“零售资产是银行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专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客户的挖掘和外部的合作,通过专业化服务改善整个资产结构。”
上海银行2016年开始实行“6+3”特色业务专业化经营。“6”是对公方面的六项业务,包括托管、投行、资管、交易银行、金融市场、跨境金融;“3”是零售方面,包括消费金融、养老金融、信用卡分期。
但相比信贷,上海银行1.7万亿资产中投资类资产增速极快,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进一步增至52.19%,相比2015年占比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在投资类资产中,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占比提升非常明显,从2015年的27.77%增长至47.17%,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呈下降趋势,而多数银行受到资产质量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与收入增速不匹配严重。而上海银行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恰恰相反,其2016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低于净利润增长。
对此,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表示:“营业收入转化为净利润当中有多道影响因素,扣除包括拨备在内的支出形成经营利润,经营利润又和资产结构及税负等相关,如果信贷成本较低,或者投资的方向里面包括免税的国债等资产类型,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良一升一降
资产质量方面,上海银行实现一升一降,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17%,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64.98亿元,较期初增加1.28亿元。
上海银行分管风险的副行长黄涛认为,其中有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方面与上海银行的主要经营区域有关,扎根上海,主要业务在长三角地区,也扩展到全国其他的一些发达城市。这些包括浙江地区的城市,过去有不良贷款爆发的趋势,但是2016年已经开始趋缓,浙江地区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也是五年来第一次实现双降。
主观方面,战略层面处理好效益增长和风险质量之间的关系,加强责任约束,过去一年在授信业务追责方面处理的人次有427次。并严控贷款质量恶化,对已经出现风险的资产加大清收处置力度,并主动退出一批风险客户,2016年退出授信总额168亿元。
在银行业集团化、综合化经营趋势下,上海银行也在扩展自己的版图:2016年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子公司,全资境外投行上银国际获得境外全牌照,并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的银行之一。
胡友联透露,投贷联动试点方案已经提交等待批复,内部筹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他表示,上海银行投贷联动总体目标仍是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业务设想是“以贷为本,以贷带投,以投补贷,投贷联动”。银行在投贷联动方面应该发挥“贷”的优势,初期还是以期权为主、实投为辅,一定时间内采取跟投的策略。(编辑:马春园,邮箱:)
  原标题:上市银行净利增速回升
□本报记者 陈莹莹
上市银行的2016年报大戏渐进尾声,数据显示,一直拖累银行业绩的息差下滑趋势已有企稳之势。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在发力互联网转型、力拼中间业务,以期率先驶离净利增速的“慢车道”。
息差边际企稳
以往市场所谓的银行“躺着赚钱”,就是指银行的息差收入。前几年,在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脱媒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市银行的息差水平一路下滑,并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不过在多数上市银行的2016年年报中,息差已现回暖之势。对于后续净息差的走势,各行管理层均表示,尽管收窄的趋势还在继续,但压力已趋减小。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16年基本上已把央行前期降息的影响消化,预计2017年息差的收窄幅度在10个基点以内。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7年,在货币政策整体偏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处于利率中枢不断上升的资金环境中,资金市场的利率会通过一系列机制传导至债券、贷款市场,这将有利于银行净息差的改善,其中对于在同业市场涉足较少,表外理财发展相对理性的银行而言(主要为大型银行),净息差改善效果将更加明显。
平安证券指出,2016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1.2%(15家已披露业绩银行合计)。展望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规模增速虽有所下行但幅度可控,息差降幅的收窄将缓释银行营收端的压力,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拨备计提对业绩的拖累将进一步降低。
申万宏源分析人士预计,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3%,较2016年同期的1.6%有所提升。2017年一季度行业息差收窄幅度进一步企稳,环比小幅收窄2个基点至2.08%。
力拼中间业务
尽管息差水平出现“曙光”,但是上市银行对于其他非息业务也是相当之拼。去年赴港上市的浙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为抢眼,其中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增82%。另外,A股的浦发银行、中信银行,该项净收入为407亿元、423亿元,同比增长46%以及19%。
年报数据显示,资产管理、中间业务为招行贡献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增量。2016年,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超5.95万户,同比增长21.47%;销售个人理财产品7.6万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4952亿元,代理保险保费1525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达1322亿元。招行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85.49亿元,同比增长8.61%,占零售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58.98%;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达113.19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调查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理财业务收入、结算类业务收入占据前三位,与上年结果保持一致。在混业经营趋势逐渐加强的环境下,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已成为主流的经营模式,银行投行业务范围正在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中间业务,不少银行在发力新兴业务领域,比如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业务。4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与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综合投资理财平台——凤凰金融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并称战略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将分别依托在互联网、传统金融领域的资源优势,基于“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在资金存管、账户服务、支付结算、财资管理等多个业务层面展开深入合作。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京彩易联”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京彩e管家、京彩e账户、京彩e支付系列产品,为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存管、电子账户、支付结算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并通过定制化服务的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
  2016年,杭州银行启动实施新一轮战略规划,并以上市为契机,加快业务转型与能力提升,经营绩效和结构调整呈现稳中向好、持续优化的积极态势。日前,杭州银行交出上市后首份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204.24亿元,较年初增长32.11%;实现营业收入1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实现拨备前利润92.04亿元,比2015年增长20.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1亿元,比2015年增长8.54%。资本充足率11.88%,较上年末增长0.18个百分点。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杭州银行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的“六大业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年报显示,该行公司金融“1+3”管理体制基本成型,投资银行职能进一步完善,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改革稳步落地,交易银行部启动建设,各业务板块围绕核心产品带动业务发展,实现了公司金融业务的整体稳步发展。公司信贷业务重点关注科技、文创及公共服务事业等行业和其中的优质企业,积极开展城市化建设项目融资、上市公司融资及科技文创金融业务。年末科技文创金融B、C类核心客户较上年末增长24.86%。零售金融有序推进,年末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552.31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为22.31%,较上年末提升0.9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信贷余额177.49亿元,占零售金融条线贷款总额的32.14%。累计销售零售理财产品4264.78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7.73%,核心零售客户79.61万,较上年末增加22.66万户,增幅39.79%。小微金融坚持对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调整,逐步退出名实不符、形式担保的小微客户,注重实质风险控制和化解,同时构建微贷体制,加强微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微贷模式,截至2016年末共计服务小微客户11.55万户,较上年度增加1.31万户;新增基本结算户1.23万户,顺利实现小微企业服务“三个不低于”目标。金融市场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牵头发起“价值连城”浙江法人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联盟,同业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资产管理深化理财产品线建设,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实现新的发展。收入结构方面,非利息收入贡献持续提升,全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15.02%,较上年同期提高5.43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人民币22.97亿元,同比增长57.39%。
特色板块亮点凸显。报告期内,杭州银行积极顺应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科技文创金融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该行科技文创金融业务先后开发了“风险池基金”、“选择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多种创新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加强与创投等渠道密切合作,实施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力支持了经营区域内创新创业类中小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该行的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优势。截至2016年末,该行服务的科技文创企业客户达到4646户,较年初增加641户,增幅16.01%;表内外融资敞口余额256.73亿元,增幅24.79%。户均融资约550万元,真正做到了服务实体、扶持创新。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末该行科技文创金融不良贷款率仅为0.35%,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优秀科技金融品牌”、“新三板最佳服务银行”等荣誉。财富管理方面,该行理财产品线不断丰富,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建立了专业研究能力和自主投资能力;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理财销售规模和存续规模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累计销售各类理财产品7483.59亿元,较上年增加2699.34亿元,增幅56.42%,财富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推出“定投宝C款”、“个人外汇交易”、“幸福天年”、“银联白金信用卡”和VISA卡等新产品,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取得良好收益。
总体风险水平平稳,抵补能力有所上升。报告期,该行从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降旧控新,通过客户投向清单、负面清单、清收转化清单,将风险政策细化,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优化信贷投向,调整存量信贷结构,贷款行业结构显著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增加102.85亿元,占比提高3.0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下降30.98亿元,占比下降4.30个百分点。多元化处置风险贷款,努力提高资产质量;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授信审批垂直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授信审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全行审批标准的一致性;积极推进客户风险预警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完善风险监控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内控检查,提高自我纠偏能力。加强问责和整改。强化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在总行设立资产保全一级部,充实资产保全专业力量,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核销力度。2016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62%,从年报数据显示,较2016年6月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存量信贷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新增风险势头有所趋缓。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该行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年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18和0.50个百分点。全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43.7亿元,较上年增长45.08%,拨贷比3.03%,比上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
基础管理夯实发展后劲。数字化经营渠道不断丰富,功能持续优化,直销银行发展较快,2016年末直销银行注册用户数65万户;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系列制度,推进“人才兴行”计划实施,强化员工激励约束。推进运营转型,在100多个网点开展远程集中授权试点,分流柜员146名,集约运营成本。资源配置与定价管理机制得到优化,启动管理会计建设,进一步发挥资产负债管理统筹功能;IT建设启动大项目开发带动计划。
  证券时报记者 陈若谷
日前,贵阳银行发布2016年年报。在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普遍不超过5%的大环境下,该行去年业绩表现不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4亿元,增长13.42%;实现营业收入101.59亿元,增长31.85%。
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该行净利润仅较2015年增长13.42%,核心原因在于拨备计提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该行去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31.13亿元,同比增长159.87%。
截至2016年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为3722.53亿元,同比增长56.28%;存款余额为2629.98亿元,同比增长45.31%;贷款余额1024.94亿元,同比增长23.23%。
与其他银行大为不同的是,贵阳银行的信贷投放并不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去年末这两个行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合计占比仅为17.02%,而该行在建筑业的贷款投放占比达17.19%。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建筑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11%。
更大的资产增量集中在投资类业务方面。年报显示,贵阳银行全年66.89%的资产增量集中于投资类资产,净增量总计896.65亿元。在这些增量中,同业存单增加投资、地方债增加投资、非标投资增量的占比分别为47%、16%和33%。截至去年末,投资类资产在该行总资产中占比达54.35%,较去年初上升7.05个百分点,是贷款余额的两倍。
资产端的调整也在收入结构上有所体现。利息收入结构显示,在该行去年贷款利息收入较2015年略有下滑的情况下,投资类资产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量在该行全年利息收入增量的贡献度达到98%,投资类资产全年利息收入较贷款利息收入仅少了1455万元。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2016年利息净收入占比为82.69%,比去年下降5.9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为13.98%,比去年上升5.23个百分点。在负债端,截至2016年年末,该行活期存款占比由59.45%提升至62.86%,与行业特征一致,呈现存款活期化特征。同时,该行还大幅增加同业存单发行,发行余额由年初的258.85亿元增加至439.17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6年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过,不良贷款规模则较去年初增长17.7%至14.52亿元;此外,该行去年末关注类贷款规模及占比均较去年初有所下降。
截至去年末,贵阳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5.19%,较上年末下降4.79个百分点;拨贷比3.33%,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中行净利负增长 海外布局迅猛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3月31日,中国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税后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2.58%。从这一增长比例来看,并不输其他几大行速度,工行盈利增长0.4%,农行和建行净利增速分别为1.86%和1.45%。
但是,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这一项来看,中国银行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3.67%。在当天的业绩发布会上,中行副行长张青松将此归结于“拨备的提高”。截至2016年末,中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62.82%,较上一年末提升了9.52个百分点。
这份年报中,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颇具亮点,对中行整体的利润贡献度为36.27%,较上一年度的约548亿元同比上升了12.63个百分点,涨幅惊人。事实上,这些年中国银行的战略经历了多次变化,最近两三年业务发展重心明确。
“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银行加快了在海外布局的节奏,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并购重组,频频出手;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国际经济环境在明显好转。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收入大受影响,国内市场的占比会非常高,随着主要经济体的回暖,带动了海外分支机构业务增长。”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净利息收入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年报梳理,该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去年全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6.88%,净息差下降0.29个百分点至1.83%。
张青松表示,净息差的下降是全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中行下降幅度是大型同业里面最小的。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6年大行的净息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窄。工商银行的净息差收窄了31个基点,建设银行收窄了43个基点,农业银行收窄了41个基点,中国银行收窄了29个基点。
对于息差收窄的原因,该行解释称:一是因为2015年开始,人民银行对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持续性下调,由于存款定价的期限和贷款定价的期限不一致,所以导致了净息差的下降;二是因为营改增税价分离的改革,如果还原这个因素,净息差应该是1.92%;三是因为去年美元升息的背景之下,国内没有很高的收益率的资产运用的机会,美元业务的息差拉了整个息差的后腿。
中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负增长还是颇为刺眼。“我们出于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讲,使得拨备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这是整个同业里面应该是逆势上升的一个现象。”张青松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表示,中行2016年业绩负增长主要是四季度主动大幅拨备计提以及年度少数股东权益同比确认较多,中行拨备前利润增速为7%。
在近几年银行不良持续双升的压力之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正在吃紧。2016年末,建行、交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刚刚满足监管红线,工行更下降到红线之下。2016年中行则选择了加大拨备的计提,拨备覆盖率逆市提升了9.52个百分点,让净利润呈现负增长的局面。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去年共计提贷款减值损失867.95亿元,同比增长55.35%。计提更多的拨备是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从2016年的情况看,中行的不良资产依然是“双升”。截至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4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06亿元;不良率为1.46%,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面对不良的上升,中行也加大化解的力度,境内机构共化解不良资产1289亿元,同比多化解245亿元;主动识别和化解潜在风险,累计化解公司逾期非不良贷款 1523 亿元。
中行行长陈四清称:“我们在过剩产业,煤炭开采、钢铁、房地产、地方政府平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方面的占比进一步下降。”中行去年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投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比较2015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表示:“从中国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的贷款的关注和逾期贷款同比是上升的,比如关注类贷款上升了0.6个百分点。像东北和西部地区一些矿业的风险还在持续上升,所以我想2017年的资产质量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海外市场回暖
虽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负增长,但中行的年报依然有亮点,海外业务增长迅猛,实现税前利润1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2%,对中行整体的利润贡献度为36.27%。
陈四清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中国银行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加大力度对国内“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并购、投资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新投放授信近600亿美元,“海外机构已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上,中行则继续领跑市场。2016年全年跨境人民币清算量312万亿元,结算量超过4万亿元,保持全球第一。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企海外并购业务井喷式发展,导致海外机构拓展当地客户的融资需求,例如2016年中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中国的“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从而拉动银行业海外业务的大发展,为中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除了自身的布局之外,海外市场回暖也是一个主因。“这一年多以来,包括美国欧洲,甚至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环境都在好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占比本来就比较高,而海外经济回暖,会给它带来显著的增长。”曾刚说。
很显然,中国银行尝到了海外业务的甜头。事实上,这些年里中国银行的定位颇为纠结,经历了境外-境内-境外的几次转变。
2004年股改之后,中行的重心开始向境内业务转移;2009年初,中行领导人曾表态:在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十年的大背景下,中行将逐步降低海外资产比例,至少在年,中行将“向内转型”,做大人民币业务。
要知道,2006年和2007年,中行海外机构(包括港澳台)税后利润在全集团利润额中的占比曾一度达到37.72%和42.25%。2008年受金融危机重创,迅速跌落至8.09%,此后数年则始终低于25%。
另一方面,工行等其他大行却在逆势向外扩张。至2012年,工行的海外业务规模增速已经超过中行。2013年3月,时任中行行长的李礼辉定下目标:未来三至五年内,中行海外业务所创造的税前利润或营业收入所占比要达到30%左右。
2015年初,中行又明确提出,未来不论是应对利率市场化、还是布局互联网金融,都将围绕海外业务开展。年三年内,“一带一路”相关授信要达到1000亿美元。
年间,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分别为412.42亿元、531.93亿元和547.54亿元,全集团盈利占比则分别为19.37%、22.98%和23.64%,占比逐步扩大。
而这一年多以来,中国银行正在对其海外资产进行重组,在2016年完成出售的南洋商业银行,2016年底公布出售集友银行。“有效减少集团业务重叠,降低管理成本。”中国银行在年报中提到。
中银香港作为中国银行的控股机构,承担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布局的重任。在出售南商银行后,中银香港向母行中国银行收购中银马来西亚及中银泰国。今年2月28日,中银香港已与中国银行就收购印度尼西亚业务以及柬埔寨业务分别签订资产收购协议。
  五大行近三年派现逾8566亿元 派息率步调一致
招行在股份行中“最豪”
■本报记者 张 歆
回馈股东哪家强?当仁不让五大行。
年报季进入冲刺阶段,在二级市场一向拥有高股息率概念的上市银行自然也纷纷公布了2016年的分红预案。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五家国有大行近三年合计派现超过了8566亿元,且派息率多年来保持在30%以上。其中,工商银行除了最赚钱还最慷慨,该行近三年合计派息达2576.82亿元。
相对于国有大行而言,股份制银行的派息率差别较大:招商银行2012年以来力保派息率不低于30%,这一指标可以媲美国有大行;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则另辟蹊径,选择了“派现+转增股本”的分红方式回馈投资者。
工行派现金额
领跑五大行
由于五大行目前的派息率十分接近,可以基本上步调一致,“最赚钱”的工商银行派发现金红利的金额自然也领跑五大行。
工商银行近三年合计派息2576.82亿元:其中,2014年每10股派发人民币2.554元(含税),共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约910.26亿元;2015年每10股派发股息2.333元(含税),共计分派股息约831.50亿元;2016年拟每10股派发2.343元(含税),派息总额约为835.06亿元。该行2016年派息率为30.5%,2015年为30.3%,2014年为33%。
中国银行近三年合计派息1569.09亿元:其中,2014每股派发人民币0.19元,共派发现金股息约559.34亿元,派息率为33%;2015每股派发0.175元,共派发现金515.18亿元,派息率为30%;2016年每股派发0.168元,共派发现金494.57亿元,派息率为30%。
建设银行2014年至2016年的现金分红分别为752.53亿元、685.03亿元、695.03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3.03%、30.03%、30.03%,近三年合计派息2132.59亿元。
农业银行近三年合计派息1685.04亿元:其中,2016年拟每10股派发人民币1.7元(含税),共计派发552.15亿元(含税);2015年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1668元, 共计541.76亿元;2014年按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182元,共计591.13亿元。该行2014年以来的派息率分别为32.9%、30%、30%。
交通银行近三年派息合计602.64亿元,其中:2016年每10股派发2.715元,合计派现201.62亿元,派息率为30%;2015年每10股派发2.70元,合计派现200.51亿元,派息率为30.14%;2014年每10股派发2.70元,合计派现200.51亿元,派息率为30.45%。
“国有大行一直有着高派息率分红的传统,毕竟,作为国家队资金大比例控股切沪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国有大行会遵循国际惯例,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区间内设定具体的分红比例,上市之初的分红比例在50%左右”,一位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为了兼顾回报股东与银行自身发展,通过适当的留存利润以减少国有大行资本金压力满足发展需求,从而间接降低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中央汇金支持国有银行适当的降低分红比例。就目前的情况下,30%左右的派息率显然是中央汇金的‘底限’。”
招商银行最慷慨
股份制银行由于股东结构与国有大行差异很大,且仅有部分银行海外上市,其派息率大多还是明显低于国有大行的,只有招商银行算是例外。
自2002年上市以来,招商银行已累计实现现金分红近千亿元,现金分红率常年高于20%,且自2012年起持续维持在30%以上。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2014年以来分别派现168.97亿元、174.02亿元、186.63亿元,派息率分别为30.22%、30.16%、30.06%。
中信银行2013年以来的派息率也在25%-30%左右,但是由于2014年按照再融资当年不能派现的有关规定,该行没有分红,因此近三年的分红总额未能比肩招商银行。
兴业银也是股份制银行中一向比较慷慨的。虽然该行今年的年报尚未披露,但是其2013年至2015三年的派息率在20%-25%之间。
此外,民生银行2016年的派息率超过20%且较前两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浦发银行最近三年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的利润占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56.86%,平均到每年接近20%。不过,该行的现金派息率呈现出了下降的态势,并加入了转增股本的分红方式。该行对此的解释是“综合考虑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集团自身盈利水平和资本补充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和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的期望,本年度适当提高了利润留存比例”。光大银行与浦发银行情况类似,2016年的现金分红派息率明显下降。
  截至4月1日,工、建、农、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6年年报全部出炉,公众关心的个人住房贷款数据也“浮出水面”。去年,在房地产火热行情的推动下,四大行个人房贷猛增2.7万亿元,相当于每天贷出约75亿元。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增加4.96万亿元,占比39.21%。
四大行占据新增房贷超过“半壁江山”,增速更是远超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四大行的年报统计,4家银行的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比例均超过六成。其中,中国银行占比最高,达到81.77%。
2017年,在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之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还会冲高吗?四大行将如何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房贷激增,占四大行新增贷款六成以上
作为传统优势项目,2016年,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117.52亿元,房贷余额、增长量均居同业首位。
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4万亿元,新增7246.41亿元,位列第二名。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2.4万亿元、2.56万亿元。其中,中国银行房贷增量5656.05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的81.77%。这一比例是四大行中最高的。
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6329.52亿元,增长32.8%,这一增速在四大行中最高,也远高于农业银行全行贷款9.1%的增速。
农业银行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该行加强零售客户营销力度,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农业银行指出,在去库存方面,实施差异化的房地产业务发展策略,做大做强“农民安家贷”特色产品。2016年,这一支持农民进城购房的产品共发放1676亿元贷款。
银行青睐个人住房贷款有其原因。在信贷风险不断攀升的当下,个人住房贷款是较安全的资产之一。年报数据显示,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仅为0.43%,在所有业务类型中最低。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52%,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0.28%,同样是所有业务类型中最低的。
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备受各大银行青睐,房地产开发贷却颇受冷落。不少银行提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做好信贷“加减法”。
例如,工商银行表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贷款城市分类管理,审慎把握库存消化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新增住房开发贷款,严格控制商用房开发贷款。农业银行则提出,继续从严控制低密度高端住宅、商业地产和经营性物业等贷款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年报统计,四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不超过10%。其中建设银行占比最低,为2.91%。除了工商银行有小幅增长外,其他三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均有所降低。
重点支持首套房
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增长,但四大行纷纷表示,执行差异化政策,在去库存、适应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做出了努力。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体现了区域差异化,热点城市去杠杆去泡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并支持购房需求。去年该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达44%,县域占比27%。此外,去年该行支持的首套房贷款占比达93%,首付款三成以上的房贷占比达91%。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也在3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回应,尽管住房贷款规模较大,但在发放上注意支持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合理的信贷需求,同时努力抑制各类炒房的投机性需求。他列举了两个数字:一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里,有四分之三是贷给首套房,用于改善居民住房需求的;二是去年新增的7000多亿个人住房贷款,投向三四线城市的比例超过50%,是银行在去库存方面的努力。
谷澍还表示,今年将在个人消费贷款及住房贷款方面继续满足合理需求。
事实上,理性对待楼市、控制贷款风险一直是监管层强调的。据媒体报道,日,央行曾召集10余家银行的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今年2月召开的2017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行调控,预计今年房贷增量不超去年
2016年10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涉及的城市不断扩大,限贷条件不断升级。有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激增的情形或将不再持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曾表示,就个人房贷在新增贷款的占比来看,预计今年会下降到30%以内。
四大行借着年报发布的机会也积极表态。工商银行表示,将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区域差异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域、项目、客户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增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定价能力。
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进行总量调控,控制投机性购房的贷款需求,支持合理的自住型购房需求。热点城市首套房、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定价都会有所提升,预计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不会超过去年。
建设银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的房贷增量不会超过去年,总体将有所收紧。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贯彻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建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楼市政策对建行的业务发展是有利的——不仅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同时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其资金用途。
王祖继还表示,将继续坚持重点支持居民家庭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需求,将按照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客户的首付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进一步丰富审查手段,以保障按揭贷款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4期)
降薪+减员,这两年银行员工日子不太好过的说法似乎越来越多,2016年上市银行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能用“降薪+减员”来概括?真实情况大大出人意料!
我们先来做几个重要结论标注:
1、整体薪酬在下降吗?
NO!除工行、平安、光大3家银行外,其余10家银行整体薪酬均较2015年有所增长,少数银行增幅高于10%,甚至20%;
2、整体严重减员?
绝不能简单结论。7家上市银行存在减员现象:结构上看,由于电子渠道替代、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员工自身考虑等原因,各行流失的员工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这些员工从事的也主要是柜面、大堂及技能方面工作,薪资待遇一般;
整体减员(主要是低薪酬员工减少),而薪酬包继续增长,自然形成了一个看上去略微诡异的结论:13家银行中,有9家银行2016年人均薪酬较上年同比增加,少数增幅高于20%;
4、再来说说人均创收。
不同银行的人均创收,侧面反映了一家银行的工作强度和业绩压力,不同的人均创收,也体现在不同档次的人均薪酬上:除交行外,其余四大行人均创收大致在150万元;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均创收普遍高于220万元,甚至超过300万元;中小银行人均创收也在200万元左右。
先给一个合理的分析比对逻辑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高薪行业,银行业员工薪资待遇变化往往最引人关注,也最能引发激烈讨论。
包括5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和4家中小银行在内的15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除去员工人数无法进行同期比较的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我们重点关注剩余13家银行员工薪酬变化情况。
银行员工薪酬的高低都是业内外的吐槽点,薪酬被平均,平均数高于自己实际收入,则是很多银行员工最不乐见的,“平均数”确实难以客观反映银行员工薪酬现状及其真实生活水平。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给出最为合理的分析:从纯理论的角度考虑,用“银行总体薪酬/员工人数”的平均数来表现员工收入水平变化也是可取的,这种计算方式也可以呈现分子、分母、结果的全方位变化,本报道也将就纯数据运算、真实情况两方面进行叙述,尽量接近真实的银行员工生存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中,总行各经营条线及部门工作人员、基层支行客户经理(或理财经理)基本各占一半:前者大多认为人均薪酬反映了实际情况,少数要低于实际情况;而基层员工普遍认为“被平均”,“当了分母”。
增薪:10家银行整体薪酬同比增长
首先看整体薪酬包的变化情况,除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工行外,其余10家银行总薪酬包均有所上升。&
其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去年总薪酬包增速较快,分别超过30%、20%;浦发银行、江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澜之家 业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