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我的前半生罗子君 会不会是下一个罗子君

> 中国制造的前半生,会不会是下一个罗子君?
中国制造的前半生,会不会是下一个罗子君?
来源:互联网&&阅读:28707&&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中国制造的前半生是一条怎样的路,布满荆棘,又充满着希望和奇迹。你被中国高铁“复兴号”刷屏了吗?“复兴号”用纯血统的“中国标准”,开启了世界高铁的崭新时代;行业领跑者的中国无人机,正在逆袭全球市场;中国吊机独占鳌头,全世界船厂都在用中国制造。中国奇迹正在上演,可是为什么中国能制造超级导弹却造不出圆珠笔球珠?为什么中国小商品那么发达,中国人还要跑去日本买马桶?在《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上演了一出从家庭妇女到职场女强人的逆袭,而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是下一个罗子君呢?中国制造,有点像罗子君(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中国也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后来却给外资当代工厂,曾在高精尖领域打下的竞争优势去哪里呢?当人口红利优势逐渐褪去,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中国面临两难困境:前有一大波欧美国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后有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吞噬低端市场。即便有华为的后来者居上,也有中国家电军团的奋起直追,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制造会不会像罗子君一样,抛弃对外资的依赖,来一场产业升级的改革,上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华丽蜕变?任何时候,制造业的敌人不只是外国的对手,还有自己。制造业如何振兴?首先要解决两个困惑。1、重振制造业,没强大资金支撑怎么办? 有人说,中国人多底子薄,发展制造业要有足够多的钱,否则一切是空谈。逻辑全错,看看美国经济作死的故事吧。美国也曾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更在希特勒的战争帮助下获取了大半个欧洲的科学天才,科技发展一步登天。然而,强大起来的美国却被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德日超越,甚至连逼迫德日签下的城下之盟——广场协议,也救不了底特律汽车城的衰败。为什么战后的德国和日本能够崛起,因为它们都把资本投到了制造业上,以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态度发展经济,而此时的法国人正在非洲开矿捞钱,美国正躺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上享受。所以,朗普上台之后重提“重振美国工业”的伟大计划。2、国家一穷二白,没有资源怎么搞发展?韩国也是从一穷二白中崛起,为什么它能完成一场跨越拉美国家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年的拉美国家输在走“卖资源创造出口利润”的捷径,经济过热发展,一片歌舞升平。一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尤其是油价大跌,这些国家就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收入剧减,外债压顶,外资出逃,经济一片狼藉。韩国却没重蹈拉美覆辙,虽然没有拉美国家坐拥矿山油田的天然优势,它却走对了一步棋——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韩国的通讯产品在全球异军突起,三星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与美国的苹果手机不相上下,而一些拉美国家至今还在靠买资源为生,这差距一目了然。世界总有些国家,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在制造业逆袭的路上赢得气壮山河。虽然它们披着金融业的光鲜外衣,却走向了制造业的巅峰。卢森堡除了金融业,钢铁和卫星也是在全球市场上大名鼎鼎。列支敦士登号称邮票王国,最牛的产业是高精密仪器和高尖端制药,尤其是假肢假牙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然后排下来才是金融行业。瑞士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不是金融业,而是发达的制造业。奢侈品店里的钟表和美国大兵身上的军刀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下,瑞士的化工、制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军事工业(中立国瑞士竟是军火出口大国)笑傲全球。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金融很发达,而最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的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举个例子,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6%的钟表,而瑞士只制造了世界3%的钟表,但卖得最贵的手表是瑞士制造。换句话说,当你还在卖面粉的时候,人家早做成了精美的蛋糕去卖更高的价格了;当你在制造水果刀时,人家早就造出了精美实用还有收藏价值的瑞士军刀了。不靠海、没资源,它们靠什么创造了经济奇迹?论经济发展条件,这三个国都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丰富的资源,甚至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山区(比如瑞士)。它们没法像新加坡一样依靠独有的马六甲海峡,占领着欧亚大陆的海上运输的闸口,服务船来船往的商队;它们也没法走日本的路,进口一大堆原材料,造出汽车、轮船等大件(或许它们国家太小人口太少压根没地方制造),再卖力销往全世界;它们更没法像中东土豪国一样拥有地下黑金石油,国民躺着挣钱。即便是资源的荒漠,它们却将技术发挥到极致,不靠人海战术,也不去抢资源,却能在产品性能上秒杀全球。它们是如何做到的?以瑞士为例说明。第一招,都说日本的匠人精神变态,这个国家更牛!以手表业为例,瑞士绝对是“垄断”,人家的垄断靠着民企的力量,生产出了不同价位不同市场定位的手表: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劳力士,欧米茄,万国,天梭,浪琴,雷达…应有尽有,每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品牌。瑞士能把一个品类的商品做到如此垄断和极致,利润嘛,自然就滚滚而来了。第二招,小国寡民,颠覆了读书“出人头地”的世俗偏见。 800万人口的瑞士却走出了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诺奖比例世界第一。打个比方,瑞士每100万人中有1.111个诺奖得主,相对于英国的0.840、美国0.712、德国0.341,法国0.187。它是怎么做到的?瑞士仅有12所高校,却全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个国家没有“教学型大学”,却有类别齐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才诞生那么多能工巧匠,与世俗意义上的 “差生进职校,好生进大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归根到底,中国制造业的前半生输在了哪里?第一,廉价的世界工厂,输在产品附加值上。当中国在最快最廉价最大批量地复制低端制造时,工业发达国家却在小批量、精细化、高价格地制造高精尖产品。举个例子,进口德国的机械产品,中国人不需要材质报告、不需要尺寸检验报告,拆开包装就用,而采购国货时,却百般严苛,不仅要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甚至还对采购的产品抽检。最后,中国制造业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而且年轻人也不愿意流入制造行业。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抱怨:利润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制造业附加值低,产业升级一直不太成功。制造业的利润没有拿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实现低端廉价工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型,而是重复扩大低端生产,周而复始。还有更严重的,实体经济是一个长线投资,有的老板觉得回报率低,而且回报时间太长,拿搞技术升级的资金去搞金融或者炒房地产了。第二,追求赚快钱,输在工匠精神上。为什么中国被扣上山寨的帽子,随便上网翻一下:能搜出好几页山寨的大牌衣服到大牌鞋子。首先,中国制造就图一个便宜,为什么比不上欧美?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了工匠精神。企业都想挣快钱,除了高精尖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目的是如何把产品卖掉,如何迅速打开市场,无心去做产品研发,什么赚钱跟风做什么,这一波行情的钱赚完了,就换一个行业做,所以百年老店屈指可数。其次,中国人贪便宜,有便宜的产品,为什么多花钱买贵的?即便企业把东西做得再精细,少有人愿为工匠精神买单,能花1元钱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花6元钱去买?所以中国制造的1元人民币的打火机秒杀了日本生产的1美元的货。所以,总理曾公开点名中国圆珠笔芯都要进口的悲哀,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而且,常用的圆珠笔,美国卖1.99美元,中国制笔厂利润才1毛钱,利润薄得可怜。尤其是当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对外出口之路受阻,制造业赚不到钱,大量的货币就会抛弃实体经济转向资楼市股市,挤压了中国人的消费,也压抑了制造业的销售与盈利,这又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也降低了利润,蓬勃的楼市把制造业压得喘不过气,陷入一个经济恶性循环。为什么老百姓相信房价不会跌?为什么炒房远比办厂挣钱?这就是原因。这种心态,从中国企业蔓延到中国人,大家都在想怎么赚快钱?有人会说:不赚快钱如何能跑赢房价? 有时候,也不能全让虚拟经济背黑锅,看看瑞士金融业也很发达,制造业照样牛逼哄哄,关键是中国人浮躁,缺乏工匠精神,只想挣快钱,不想静下心做实业。第三,崇洋媚外, 扼杀中国制造的创新基因。别看LV包烂大街了,真货价格不便宜。一个普通LV包,成本在500到800元,专柜价10000元照样有中国人疯抢。而一个用心做,成本在1000的国产包,售价5000中国人可能都懒得看一眼。还有,你为什么买苹果?仅仅是因为苹果手机质量好功能新吗?还是觉得用苹果更显档次身份。不如回头看看,国产华为的质量也不错。这就是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这能全怪中国企业吗?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需要更多工时,更多成本,卖更高价格。这些成本谁来负担?当然是消费者。前提是生产的高端产品能卖出去,才有利润回流继续支持研发,生产更好的商品。可现状是中国人瞧不上国货,没有利润哪来动力支持一个良性的生产循环。后来,很多企业主动避开高端产品的竞争,去制造价格便宜的商品,结果产业升级变得阻碍重重。第四,当书呆子遇上技术工人,谁能扛起创新的大旗?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工人,是蓝领阶层,光喊口号提振本科生工资没有意义。相对德国制造,美国和英国等国背后经济疲软,也显示了技术工人的短缺。所以媒体呼吁特朗普重视职业教育,中国也如此。创新这种能力不会天上掉馅饼,要培养很难。当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横行,以分数论英雄,谁来教你创新。很多企业家也知道要创新,但成本高想走捷径:抄袭和山寨泛滥。每年出国参加各类博览会,抄抄创意,回来再做个90%的仿品,照样能赚钱。比起质量而言,山寨产品漏洞百出,安全事故不断。长久以往,谁再买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光靠国家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不够的,学生投身教育职业也要求有回报。他们会考虑能不能赚钱,能不能稳定就业?不能今天学了造船,明天航运行业就衰退了;也不能今天学了太阳能,明天太阳能企业就被欧盟封杀破产了。为什么瑞士的学生愿意选择读技校,因为这个国家有很多家百年老字号企业,越做越强大,就业完全没有问题,不用瞎担心企业消失,产业变迁。在中国,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学技术,大多担心学了以后会不会这个行业都撑不到十年就变夕阳产业呢?制造业之路,是一条要坚持上百年的路,匠人精神也是要传承几代人的精神,决不能半途而废。现在连美国也出手重振工业,当货币超发周期终结,美国填补产业空心在很多州早已争分夺秒。无论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给中美制造业算的成本账,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摇旗呐喊,制造业的争夺战一触即发。富士康已在美国开设首个大型工厂,这笔投资将创造最少3000个、最多1.3万个工作岗位。谁是下一个富士康?大洋彼岸正虎视眈眈。中国制造,还很年轻。只要踏出了产业升级的第一步,直面过剩产能的阵痛、减税降费的改革,拥抱工匠精神,离开了对低端产业的依赖,中国制造业也完成华丽蜕变,吸引海外企业归来。工业发展就是如此,必须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远更通畅,而投机取巧走捷径,虽然成本低、见效快,但时间会证明,捷径会遇到瓶颈,经济迟早会掉下来,唯有一个个台阶向上积累,才能走向制造业发展的巅峰。新媒体运营编辑 史晗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联系邮箱: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凤财君!
笔者寄语:有时候因为无法挽留住美好的时光,而感到悲伤.殊不知,在落寞的氛围中,我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经常会有做…...
阅读:33097
人民币,开年暴跌在经历了1月4日新年首日人民币汇率意外大幅波动后,1月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终于以0.23%的幅度微涨收盘,并且直到夜盘结束依然维持上涨。正当市场预期周三人民币终将回归平静时,早盘前公…...
阅读:116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我国既要形成市场化利率、汇率,又要培育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
阅读:16090
时代周报:你在书里提到,“积木式创新”已成为目前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基本模式,中国适不适合这套发展模式?王煜全:中国目前不适合。第一,“积木式创新”需要很强的高校科研能力做支持,但中国如今的高校研…...
阅读:26993
4.44万亿,这是日前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末货币基金的规模数据,其中,仅12月单月货币基金规模就增长了9600亿元,充分显示了在A股震荡行情下货币基金的需求大增。进入2016年,8天A股市场连…...
阅读:10662
即便以08年数据看,整体A股的下行空间也已非常有限,上证A股、沪深300的估值甚至出现倒挂。但一些板块估值为08年3倍左右,一些关键性指标也显示部分个股存在下跌动能。从常识出发,如果认同2016年A…...
阅读:33779公司召开2015年百方网高管战略发展会议
来源:百方网 
  百方网讯  8月18日下午,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全体高管会议,讨论百方网2015年及下一步发展战略。公司董事长张碎强、首席执行官陈广森、首席运营官张威、首席技术官黄金、首席行政官武明星等出席会议。
  会议围绕打造互联网+&全球智慧电器工业电商生态园&的宏伟蓝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谓智慧电器工业电商生态园,就是一店双铺,上下融合,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金融支付等先进技术手段贯穿B2B、B2C、C2B、融合模式,打造工业电工电气领域O2O电商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增加金融服务、电商交易平台(PC+移动+APP),在整合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和上海云之富金融(第三方支付)的基础上强势出击!
  打造全球首家智慧电器工业电商生态园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互联网工业领域电商全链域生态系统,旨在整合国内外工业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商品金融、投资投机、国内国际融合发展,为生产者、贸易商、经销商提供全球性交易平台。目前已经有80多万家企业会员、3万多家供应商会员、5万多家经销商、6000多家优质供应商入驻百方网智慧电器工业电商生态园,和全国100多个五金机电市场形成了强强联合,达成了战略联盟。
  2015年,百方网将立足自身传统优势,怀抱&服务工业领域大世界,助力工业电气供应链&的企业使命,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以敏锐的市场眼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快速的行动倾力打造全球首家智慧电器工业电商生态园,为实现产业报国的宏伟理想、使中国电气迈向世界而不懈努力!
40.5K电气行业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 邮箱:
百方曝光台
从国家政府网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缉私部...
7月31日,从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获悉,东方电气集...
近年来,华为、中兴屡遭受美国商务部调查,究其原...
据国内媒体报道,安徽铜冠去年11月10日在铜陵开始...
8月3日,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在上海浦东新国...
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的合并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新集...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制造的前半生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罗子君?
  【中国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行业领跑者的中国无人机,正在逆袭全球市场;中国吊机独占鳌头,全世界船厂都在用中国制造。中国奇迹正在上演,可是为什么中国能制造超级导弹却造不出圆珠笔球珠?为什么中国小商品那么发达,中国人还要跑去日本买马桶?&&  中国制造的前半生是一条怎样的路,布满荆棘,又充满着希望和奇迹。&  你被中国高铁&复兴号&刷屏了吗?&复兴号&用纯血统的&中国标准&,开启了世界高铁的崭新时代;行业领跑者的中国无人机,正在逆袭全球市场;中国吊机独占鳌头,全世界船厂都在用中国制造。中国奇迹正在上演,可是为什么中国能制造超级导弹却造不出圆珠笔球珠?为什么中国小商品那么发达,中国人还要跑去日本买马桶?&  在《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上演了一出从家庭妇女到职场女强人的逆袭,而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是下一个罗子君呢?&&  中国制造,有点像罗子君(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中国也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后来却给外资当代工厂,曾在高精尖领域打下的竞争优势去哪里呢?&  当人口红利优势逐渐褪去,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中国面临两难困境:前有一大波欧美国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后有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吞噬低端市场。即便有华为的后来者居上,也有中国家电军团的奋起直追,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制造会不会像罗子君一样,抛弃对外资的依赖,来一场产业升级的改革,上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华丽蜕变?任何时候,制造业的敌人不只是外国的对手,还有自己。&  制造业如何振兴?首先要解决两个困惑。&  1、重振制造业,没强大资金支撑怎么办?&  有人说,中国人多底子薄,发展制造业要有足够多的钱,否则一切是空谈。逻辑全错,看看美国经济作死的故事吧。&  美国也曾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更在希特勒的战争帮助下获取了大半个欧洲的科学天才,科技发展一步登天。然而,强大起来的美国却被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德日超越,甚至连逼迫德日签下的城下之盟&&广场协议,也救不了底特律汽车城的衰败。为什么战后的德国和日本能够崛起,因为它们都把资本投到了制造业上,以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态度发展经济,而此时的法国人正在非洲开矿捞钱,美国正躺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上享受。所以,朗普上台之后重提&重振美国工业&的伟大计划。&  2、国家一穷二白,没有资源怎么搞发展?&  韩国也是从一穷二白中崛起,为什么它能完成一场跨越拉美国家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年的拉美国家输在走&卖资源创造出口利润&的捷径,经济过热发展,一片歌舞升平。一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尤其是油价大跌,这些国家就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收入剧减,外债压顶,外资出逃,经济一片狼藉。&  韩国却没重蹈拉美覆辙,虽然没有拉美国家坐拥矿山油田的天然优势,它却走对了一步棋&&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韩国的通讯产品在全球异军突起,三星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与美国的苹果手机不相上下,而一些拉美国家至今还在靠买资源为生,这差距一目了然。&  世界总有些国家,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在制造业逆袭的路上赢得气壮山河。虽然它们披着金融业的光鲜外衣,却走向了制造业的巅峰。&  卢森堡除了金融业,钢铁和卫星也是在全球市场上大名鼎鼎。&&  列支敦士登号称邮票王国,最牛的产业是高精密仪器和高尖端制药,尤其是假肢假牙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然后排下来才是金融行业。&  瑞士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不是金融业,而是发达的制造业。奢侈品店里的钟表和美国大兵身上的军刀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下,瑞士的化工、制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军事工业(中立国瑞士竟是军火出口大国)笑傲全球。&  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金融很发达,而最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的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举个例子,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6%的钟表,而瑞士只制造了世界3%的钟表,但卖得最贵的手表是瑞士制造。换句话说,当你还在卖面粉的时候,人家早做成了精美的蛋糕去卖更高的价格了;当你在制造水果刀时,人家早就造出了精美实用还有收藏价值的瑞士军刀了。&  不靠海、没资源,它们靠什么创造了经济奇迹?&  论经济发展条件,这三个国都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丰富的资源,甚至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山区(比如瑞士)。&  它们没法像新加坡一样依靠独有的马六甲海峡,占领着欧亚大陆的海上运输的闸口,服务船来船往的商队;它们也没法走日本的路,进口一大堆原材料,造出汽车、轮船等大件(或许它们国家太小人口太少压根没地方制造),再卖力销往全世界;它们更没法像中东土豪国一样拥有地下黑金石油,国民躺着挣钱。&
(来源:凤凰财经)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机床网官方微信
@中国机床商务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在线投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机电之家资讯网-欢迎访问机电之家资讯网
您好,欢迎来到机电之家网!
今日热搜本周热搜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行业展会政策法规
凡作者向本站投稿,本站有编辑、修改、登载以及按来稿内容与质量投递相应媒体的权力;本站目前不向作者支付稿酬,如果投稿质量过硬,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本站将为作者开辟个人专栏或签约成为专栏作者。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制造的前半生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罗子君?
  即便是资源的荒漠,它们却将技术发挥到极致,不靠人海战术,也不去抢资源,却能在产品性能上秒杀全球。它们是如何做到的?以瑞士为例说明。&  第一招,都说日本的匠人精神变态,这个国家更牛!&  以手表业为例,瑞士绝对是&垄断&,人家的垄断靠着民企的力量,生产出了不同价位不同市场定位的手表: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劳力士,欧米茄,万国,天梭,浪琴,雷达&应有尽有,每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品牌。瑞士能把一个品类的商品做到如此垄断和极致,利润嘛,自然就滚滚而来了。&&  第二招,小国寡民,颠覆了读书&出人头地&的世俗偏见。&  800万人口的瑞士却走出了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诺奖比例世界第一。打个比方,瑞士每100万人中有1.111个诺奖得主,相对于英国的0.840、美国0.712、德国0.341,法国0.187。&  它是怎么做到的?瑞士仅有12所高校,却全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个国家没有&教学型大学&,却有类别齐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才诞生那么多能工巧匠,与世俗意义上的&差生进职校,好生进大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归根到底,中国制造业的前半生输在了哪里?&  第一,廉价的世界工厂,输在产品附加值上。&  当中国在最快最廉价最大批量地复制低端制造时,工业发达国家却在小批量、精细化、高价格地制造高精尖产品。&  举个例子,进口德国的机械产品,中国人不需要材质报告、不需要尺寸检验报告,拆开包装就用,而采购国货时,却百般严苛,不仅要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甚至还对采购的产品抽检。&  最后,中国制造业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而且年轻人也不愿意流入制造行业。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抱怨:利润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  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制造业附加值低,产业升级一直不太成功。制造业的利润没有拿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实现低端廉价工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型,而是重复扩大低端生产,周而复始。还有更严重的,实体经济是一个长线投资,有的老板觉得回报率低,而且回报时间太长,拿搞技术升级的资金去搞金融或者炒房地产了。&  第二,追求赚快钱,输在工匠精神上。&  为什么中国被扣上山寨的帽子,随便上网翻一下:能搜出好几页山寨的大牌衣服到大牌鞋子。&  首先,中国制造就图一个便宜,为什么比不上欧美?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了工匠精神。企业都想挣快钱,除了高精尖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目的是如何把产品卖掉,如何迅速打开市场,无心去做产品研发,什么赚钱跟风做什么,这一波行情的钱赚完了,就换一个行业做,所以百年老店屈指可数。&  其次,中国人贪便宜,有便宜的产品,为什么多花钱买贵的?即便企业把东西做得再精细,少有人愿为工匠精神买单,能花1元钱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花6元钱去买?所以中国制造的1元人民币的打火机秒杀了日本生产的1美元的货。&  所以,总理曾公开点名中国圆珠笔芯都要进口的悲哀,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而且,常用的圆珠笔,美国卖1.99美元,中国制笔厂利润才1毛钱,利润薄得可怜。&  尤其是当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对外出口之路受阻,制造业赚不到钱,大量的货币就会抛弃实体经济转向资楼市股市,挤压了中国人的消费,也压抑了制造业的销售与盈利,这又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也降低了利润,蓬勃的楼市把制造业压得喘不过气,陷入一个经济恶性循环。为什么老百姓相信房价不会跌?为什么炒房远比办厂挣钱?这就是原因。&  这种心态,从中国企业蔓延到中国人,大家都在想怎么赚快钱?有人会说:不赚快钱如何能跑赢房价?有时候,也不能全让虚拟经济背黑锅,看看瑞士金融业也很发达,制造业照样牛逼哄哄,关键是中国人浮躁,缺乏工匠精神,只想挣快钱,不想静下心做实业。&  第三,崇洋媚外,扼杀中国制造的创新基因。&  别看LV包烂大街了,真货价格不便宜。一个普通LV包,成本在500到800元,专柜价10000元照样有中国人疯抢。而一个用心做,成本在1000的国产包,售价5000中国人可能都懒得看一眼。还有,你为什么买苹果?仅仅是因为苹果手机质量好功能新吗?还是觉得用苹果更显档次身份。不如回头看看,国产华为的质量也不错。这就是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  这能全怪中国企业吗?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需要更多工时,更多成本,卖更高价格。这些成本谁来负担?当然是消费者。前提是生产的高端产品能卖出去,才有利润回流继续支持研发,生产更好的商品。可现状是中国人瞧不上国货,没有利润哪来动力支持一个良性的生产循环。&  后来,很多企业主动避开高端产品的竞争,去制造价格便宜的商品,结果产业升级变得阻碍重重。&  第四,当书呆子遇上技术工人,谁能扛起创新的大旗?&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工人,是蓝领阶层,光喊口号提振本科生工资没有意义。相对德国制造,美国和英国等国背后经济疲软,也显示了技术工人的短缺。所以媒体呼吁特朗普重视职业教育,中国也如此。&  创新这种能力不会天上掉馅饼,要培养很难。当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横行,以分数论英雄,谁来教你创新。&  很多企业家也知道要创新,但成本高想走捷径:抄袭和山寨泛滥。每年出国参加各类博览会,抄抄创意,回来再做个90%的仿品,照样能赚钱。比起质量而言,山寨产品漏洞百出,安全事故不断。长久以往,谁再买中国制造。&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  光靠国家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不够的,学生投身教育职业也要求有回报。他们会考虑能不能赚钱,能不能稳定就业?不能今天学了造船,明天航运行业就衰退了;也不能今天学了太阳能,明天太阳能企业就被欧盟封杀破产了。为什么瑞士的学生愿意选择读技校,因为这个国家有很多家百年老字号企业,越做越强大,就业完全没有问题,不用瞎担心企业消失,产业变迁。在中国,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学技术,大多担心学了以后会不会这个行业都撑不到十年就变夕阳产业呢?&  制造业之路,是一条要坚持上百年的路,匠人精神也是要传承几代人的精神,决不能半途而废。&  现在连美国也出手重振工业,当货币超发周期终结,美国填补产业空心在很多州早已争分夺秒。无论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给中美制造业算的成本账,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摇旗呐喊,制造业的争夺战一触即发。&  富士康已在美国开设首个大型工厂,这笔投资将创造最少3000个、最多1.3万个工作岗位。谁是下一个富士康?大洋彼岸正虎视眈眈。&  中国制造,还很年轻。只要踏出了产业升级的第一步,直面过剩产能的阵痛、减税降费的改革,拥抱工匠精神,离开了对低端产业的依赖,中国制造业也完成华丽蜕变,吸引海外企业归来。&  工业发展就是如此,必须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远更通畅,而投机取巧走捷径,虽然成本低、见效快,但时间会证明,捷径会遇到瓶颈,经济迟早会掉下来,唯有一个个台阶向上积累,才能走向制造业发展的巅峰。& & (原标题:中国制造的前半生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罗子君?)
(来源:凤凰财经)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机床网官方微信
@中国机床商务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在线投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