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级的突破口有哪些

加快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_网易新闻
加快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加快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河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在稳增长保态势的攻坚阶段,河南必须进一步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企业解困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传统支柱产业急需脱胎换骨的改造
随着河南积极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在传统支柱产业领域呈现出一些积极向好的势头。但是,在整体经济低迷的局势下,传统支柱产业总体状况堪忧,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不容乐观。从全省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生产指标情况来看,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投资放缓,企业营收状况持续恶化,亏损面不断扩大,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拖累点。从工业结构看,传统支柱产业、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占比提高。
近年来,河南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部分领域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产业生态正逐渐向好。在工信、财政、科技等部门集中使用结构调整、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下,中孚实业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安钢集团12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河南能源化工集团9万吨甲烷氯化物项目等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模式是困境主因
传统支柱产业面临的严峻困境,既有经济环境的外因,又有产业自身缺陷的内因。综合来看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结构性问题突出。从产业结构看,传统支柱产业比重大、产业投资规模大、转型升级沉淀成本高,是河南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从产品结构看,总体上产品层次低,高端和终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不多。从企业结构看,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力弱,导致产业链接度低,分工合作网络尚未形成。
发展路径偏于保守。河南传统支柱产业基于投资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整体上产业链位置偏上游,价值链偏低端,发展方式偏传统,产业发展版图仍被固定在狭窄的空间内。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河南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专注于发展能源原材料行业以及为能源原材料提供装备的重型制造业,这些传统产业企业专注于生产加工环节,在资本、技术、信息及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积累方面比较薄弱,重引进模仿、轻研发创新,创新能力不强,新产业、新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新的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多层面合力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一方面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实施好重点行业脱困等重大专项,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煤炭、电解铝、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尽快走出困境。
在动力层面,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创新,要立足省情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发生重大革新。推动产业链条向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等新技术,催生新产品、新领域和新业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
在政策层面,持续推进产能治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防止落后产能盲目转移。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禁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推进产能过剩治理。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河南传统支柱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等企业服务活动,对生产经营困难的骨干企业逐个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尤其要保障资金链条不断裂。
在产业层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在煤炭、化工、有色等重点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度。引导传统支柱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明确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及空白点,找准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的切入点,积极引进能够与传统产业进行链式对接的新兴产业“蜂王型”企业或项目,以增量激活存量,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
在企业层面,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传统支柱产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整体布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整合内部资源,通过优化技术、产品结构等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
在区域层面,提高产业新型度,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充分认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加大对郑州、洛阳、安阳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老工业基地及其骨干企业有效把握科技创新支撑,将技术、人才和产业化领先优势向高端环节集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提高产业的新型度,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6(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本文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现在的位置: >
加快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日06版
作者:唐海峰
发布时间: 10:49
&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河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在稳增长保态势的攻坚阶段,河南必须进一步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企业解困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 & 传统支柱产业急需脱胎换骨的改造
& & 随着河南积极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在传统支柱产业领域呈现出一些积极向好的势头。但是,在整体经济低迷的局势下,传统支柱产业总体状况堪忧,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不容乐观。从全省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生产指标情况来看,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投资放缓,企业营收状况持续恶化,亏损面不断扩大,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拖累点。从工业结构看,传统支柱产业、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占比提高。
& & 近年来,河南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部分领域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产业生态正逐渐向好。在工信、财政、科技等部门集中使用结构调整、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下,中孚实业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安钢集团12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河南能源化工集团9万吨甲烷氯化物项目等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 & 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模式是困境主因
& & 传统支柱产业面临的严峻困境,既有经济环境的外因,又有产业自身缺陷的内因。综合来看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 & 结构性问题突出。从产业结构看,传统支柱产业比重大、产业投资规模大、转型升级沉淀成本高,是河南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从产品结构看,总体上产品层次低,高端和终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不多。从企业结构看,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力弱,导致产业链接度低,分工合作网络尚未形成。
& & 发展路径偏于保守。河南传统支柱产业基于投资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整体上产业链位置偏上游,价值链偏低端,发展方式偏传统,产业发展版图仍被固定在狭窄的空间内。
& &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河南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专注于发展能源原材料行业以及为能源原材料提供装备的重型制造业,这些传统产业企业专注于生产加工环节,在资本、技术、信息及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积累方面比较薄弱,重引进模仿、轻研发创新,创新能力不强,新产业、新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新的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 & 多层面合力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
& & 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一方面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实施好重点行业脱困等重大专项,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煤炭、电解铝、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尽快走出困境。
& & 在动力层面,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创新,要立足省情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发生重大革新。推动产业链条向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等新技术,催生新产品、新领域和新业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
& & 在政策层面,持续推进产能治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防止落后产能盲目转移。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禁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推进产能过剩治理。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河南传统支柱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等企业服务活动,对生产经营困难的骨干企业逐个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尤其要保障资金链条不断裂。
& & 在产业层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在煤炭、化工、有色等重点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度。引导传统支柱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明确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及空白点,找准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的切入点,积极引进能够与传统产业进行链式对接的新兴产业&蜂王型&企业或项目,以增量激活存量,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
& & 在企业层面,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传统支柱产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整体布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整合内部资源,通过优化技术、产品结构等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
& & 在区域层面,提高产业新型度,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充分认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加大对郑州、洛阳、安阳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老工业基地及其骨干企业有效把握科技创新支撑,将技术、人才和产业化领先优势向高端环节集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提高产业的新型度,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⑥6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聚焦新兴产业突破口 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聚焦新兴产业突破口 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奋力推动&三个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省委书记王学军发表重要讲话。省长李锦斌对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省委副书记李国英主持18日下午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主持19日下午总结会。省政协主席王明方,省委常委,其他在职省级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王学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转方式调结构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要充分认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是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更是我省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全省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以更高的定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作风,推动实现新的突破。
  王学军强调,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必须登高望远观大势,在谋全局中谋一域,用清晰的思路明确目标和实现形式。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坚持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用正确的路径选择确保取得预期成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王学军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目标任务,用发展目标统一思想,用重点工程带动整体推进,用保障措施突破瓶颈制约,奋力做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大文章。确立四大发展目标,即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总量扩大、人均指标前移,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攥紧拳头、集中资源,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二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大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四是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五是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六是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放宽市场准入,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壮大、素质提升;七是园区转型升级工程,突出集群集聚,注重节约集约,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开发区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八是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特色、配套、统筹的文章,打造一批工业强县、经济强县;九是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质量安徽建设,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十是人才高地建设工程,以更大的力度招引创新创业人才,激发企业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强化五大保障措施,即强化项目带动、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开放合作、强化环境营造、强化政策支持。这&四大发展目标、十大重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概括起来就是&调转促&的&4105&行动计划,是我省新形势下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总体要求和系统部署,是推动&十三五&发展的前奏和先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和总抓手。
  王学军强调,要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切实加强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构建起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点评通报等制度,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拉紧责任链条。要遵循发展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抓具体促深入、抓重点促一般、抓典型促提高,坚定不移地用工作的具体深入推动任务的高效落实。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作风,勇于攻坚克难,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要广泛组织动员,凝聚最大合力,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特优势,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让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要强化政治保证,激励干事创业,着力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切实增强能力本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李锦斌指出,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回稳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新兴增长动力的孕育与传统增长动力的减弱继续并存,必须观大势明大局,正确把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奋斗目标,突破旧的发展理念束缚,摆脱旧的发展路径依赖,勇于破、善于立,奋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把握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不移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破解区域进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要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不移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努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财富含量、品牌价值含量。要把握安徽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应有定位,坚定不移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重要标志,充分发挥我省在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要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坚定不移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根本落脚点,提升人均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李锦斌强调,实施十大工程,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主要抓手,要坚持精准发力,聚焦突破,全面推动十大工程落地见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以合芜蚌为主要依托,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编制好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方案,着力抓好产业化创新、民营经济创业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构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要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统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深入谋划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构建加快发展的新支撑。要把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好、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确定好、主体责任和推进机制确立好,有序展开后续基地的遴选和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和推进,落实&四督四保&,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以及推广PPP模式等,搞好项目谋划争取。要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力,着力推动区域板块协调共进、县域经济做优做强、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行动力,以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藩篱桎梏,以开放引来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构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抓好四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落地和网上运行,积极探索负面清单制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产业基金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支持。要加大政策支持,畅通金融血脉,强化项目带动,优化发展环境,敢下深水、敢啃硬骨头,善谋善断、善作善成,凝聚起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李锦斌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达到了统一思想、引领实践、推动工作的效果。通过这次会议,&调转促&行动计划正在转化为各级各部门豪情满满的行动自觉,转化为江淮大地生机勃勃的行动实践。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健全推进机制,践行&三严三实&,以钉钉子精神,确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开创安徽转型发展、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在合肥市进行了参观考察。会上,宣读了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并进行授牌,省政府与各基地所在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宁国市、省发改委、省经信委、滁州市经开区、科大讯飞公司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肥中央驻皖单位、部属和省属大学以及省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发改委主任;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主任;第一批基地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全程参加会议。 18日下午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里设主会场,省直各单位副厅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市、县(市、区)设分会场,一直开到乡镇(街道)。投稿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退散进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退散进集&,是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昨天,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一季度,全市共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1%。
  看进度: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
  据介绍,今年是我市&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对照去年提出的&一年有实质性进展、两年有初步性形象、三年见标志性成效&总体目标,今年的&退散进集&工作锁定了&51121&工程,即关停、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5000家以上〔包含&四无&企业(作坊)200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1000家以上,淘汰100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新建改建&两创中心&20家以上(标准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专项整治16个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1%,其中&四无&企业(作坊)94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186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8.6%;新建改建占地100亩以上&两创中心&55个,其中当年新建14个;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13个。
  从县(市、区)来看,对照各自的全面目标任务,我市各地进度不一。在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方面,嘉兴港区进度较快,一季度实际完成156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0.0%;在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方面,海宁和嘉善进度较快,一季度分别完成各自全年目标任务的48.8%和45.4%。
  看亮点:成为&抢手货&的&两创中心&
  &低小散(低散弱)企业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的落后产能生产企业,二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作坊),三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贡献度低的企业(作坊),四是工业绩效综合评价为末类的企业等。&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退散进集&,是指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在这场攻坚行动中,凝聚共识尤为重要。&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在毛衫企业&遍地开花&的桐乡濮院,&两创中心&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总占地面积约256亩的濮院毛衫创新园,项目一期、二期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呈&一票难求&的景象;项目三期世界毛衫博览中心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
  设计大楼、电商大楼、成长学院、大量&楼上工厂、楼下工厂店&企业&&记者在濮院毛衫创新园看到,围绕毛衫产业链,该园区已引进180多家企业。&园区于去年10月底启动了工业旅游项目,当年就吸引周边游客数万人次。&濮院毛衫创新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园区已实现生活有配套、产业有平台、服务有团队、升级有抓手。以成长学院为例,2016年12月,该平台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经营者培训中心&,并被纳入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濮院毛衫创新园,是我市各地推动&两创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表示,&两创中心&建设既要重视规划、重视设计,也要创新模式、创新路径,&从模式来看,有村村抱团型、集体全资型、国资主导型、多元混合型等;从路径来看,有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金、金融服务+职业培训+研发机构+共享平台等。&
编辑:赵佳青(实习)
今日城市圈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退散进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季度全市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
徐佩、朱云峰、张锐
日09:26&&来源:
原标题:“退散进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退散进集”,是推动嘉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4月16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一季度,全市共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1%。
看进度: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
据介绍,今年是嘉兴“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对照去年提出的“一年有实质性进展、两年有初步性形象、三年见标志性成效”总体目标,今年的“退散进集”工作锁定了“51121”工程,即关停、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5000家以上〔包含“四无”企业(作坊)200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1000家以上,淘汰100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新建改建“两创中心”20家以上(标准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专项整治16个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155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1%,其中“四无”企业(作坊)94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186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8.6%;新建改建占地100亩以上“两创中心”55个,其中当年新建14个;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13个。
从县(市、区)来看,对照各自的全面目标任务,嘉兴各地进度不一。在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方面,嘉兴港区进度较快,一季度实际完成156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0.0%;在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方面,海宁和嘉善进度较快,一季度分别完成各自全年目标任务的48.8%和45.4%。
看亮点:成为“抢手货”的“两创中心”
“低小散(低散弱)企业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的落后产能生产企业,二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作坊),三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贡献度低的企业(作坊),四是工业绩效综合评价为末类的企业等。”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退散进集”,是指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在这场攻坚行动中,凝聚共识尤为重要。”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在毛衫企业“遍地开花”的桐乡濮院,“两创中心”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总占地面积约256亩的濮院毛衫创新园,项目一期、二期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呈“一票难求”的景象;项目三期世界毛衫博览中心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
设计大楼、电商大楼、成长学院、大量“楼上工厂、楼下工厂店”企业……记者在濮院毛衫创新园看到,围绕毛衫产业链,该园区已引进180多家企业。“园区于去年10月底启动了工业旅游项目,当年就吸引周边游客数万人次。”濮院毛衫创新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园区已实现生活有配套、产业有平台、服务有团队、升级有抓手。以成长学院为例,2016年12月,该平台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经营者培训中心”,并被纳入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濮院毛衫创新园,是嘉兴各地推动“两创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表示,“两创中心”建设既要重视规划、重视设计,也要创新模式、创新路径,“从模式来看,有村村抱团型、集体全资型、国资主导型、多元混合型等;从路径来看,有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金、金融服务+职业培训+研发机构+共享平台等。”
(责编:张帆、吴楠)
&4月13日,在宁波绕城高速联勤村段下的骆驼桥体育场内,市民打起太极。章勇涛&摄
游客体验按摩护眼仪,放松身心。
优质农特产品亮相展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