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如何改?

当前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溪怎么改?
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个“热词”,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都在其中寻找推动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全局性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玉溪该如何理解?改革的具体路径怎样?改革任务怎么完成?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喜欢通过海淘购买国外名牌化妆品。”“我喜欢到国外旅游购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品牌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遇到“国货”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情况。“我到德国买过高压锅,到日本买过电饭煲。之所以喜欢购买‘洋货’,是觉得国外的产品比国货品质高。”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与“洋货”受到追捧的待遇不同,大量“国货”却处于品质不高、销路不畅的状态,即便用低价战略也难以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这个身边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需求方的消费者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对商品的供给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通过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对供给侧进行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这也成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
那么,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解释这个概念的文章很多,但最权威的当属今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二版整版的两篇文章——《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文章从政策含义、改革思路、重点任务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阐释,同时也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再说通俗点,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低端和劣质的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和优质的供给,让各类供给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要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的玉溪路径
就玉溪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市委书记罗应光在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其中,“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首位。随后,在全市“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动员会上,他再次对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安排:以市场为导向,以化解过剩产能、消化地产库存、防范债务风险、降低企业成本、逐步补齐短板、有效扩大消费为重点任务,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副书记、市长饶南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首要措施,提出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利用好结构性减税、差别电价、财政金融扶持等调控手段,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增强新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制胜要诀,而如何制定好方案,是其中重中之重。在全市的“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的七个行动计划中,其中就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搞清楚’对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很有指导意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个行动计划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他曾带队到县区、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并多次召开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座谈会广泛听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看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溪一要进一步搞清楚“三湖”保护和开发治理的关系;二要搞清楚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调整的速度关系;三要搞清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这一短板的关系。“为此,第一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湖泊水系治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第二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政策,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下来;第三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下大力气抓好山区、半山区的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明确提出,要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在供给侧,注重“提质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上积极探索,全面提升高原特色农业、食品药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品质量,为提高“玉溪品质”作出新贡献;注重“保存量”,区分不同情况,既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重组、兼并或破产“僵尸企业”,又对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好服务,在抓生产上下功夫,力促复工复产,扭转下滑局面;注重“降成本”,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减轻企业负担各项优惠政策,用调控手段清理中介服务,减少涉企收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在需求侧,要以释放消费新需求为核心,继续实施好养老、健身、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重点领域消费工程。
补短板是玉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就玉溪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通过增投资、强产业以及扶贫攻坚等工作来补齐。”陈勇向记者直言,玉溪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要在五大任务方面平均用力,而是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为此,我市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玉溪市五大基础设施网络行动计划(年)》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将集中力量加快构建内畅外通的路网、快捷便利的航空网、区域性的能源保障网、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网、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形成更好服务玉溪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同时,围绕“342”产业布局和“三区一港”产业发展定位,强力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行业、打造大基地,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技术改造工程、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布局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玉溪可谓下足力气。事实上,2013年以来,我市就敏锐捕捉到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先机,将信息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华为、亿赞普等知名企业,积极与阿里巴巴、腾讯开展合作,慧达万里、中磷磷资源交易中心等本土企业逐步成长。如今,玉溪的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为玉溪吸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信息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也成为玉溪的重点布局。目前,市委、市政府与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玉溪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快速推进,这个以“千亿元”为目标的产业园区将成为高端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研发孵化和生产制造基地,而生物医药产业也有望成为玉溪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玉溪是全省16个州市中唯一没有国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州市,但仍有9个贫困乡镇、75个贫困行政村、1100个贫困自然村、3.46万户贫困户、12.11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乡村作为发展中的“短板”部分,其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此,我市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7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事实上,“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并不是独立可分的工作,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关联,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任务。比如,补短板同时也兼顾着优化结构去产能的任务,去库存也需要通过强产业补齐短板来实现。
市发改委主任普昌文告诉记者,玉溪的过剩产能主要就是钢铁行业。玉溪的钢铁产能量有“3个一千万吨”,即一千万吨铁、一千万吨钢坯、一千万吨型材,但这些产品多数是低端的初级产品,产品能耗量大、附加值低,并不受市场青睐。目前,受价格因素影响,不少冶炼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市场低迷正好可以完成新一轮洗牌,通过市场选择淘汰掉一批小、散和附加值低的炼铁企业。”
为此,我市在抓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钢铁等传统产能积累的市场、资金、供应链等优势,大力发展铸造、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等企业,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相关部门正全面排查,分类梳理,对环境污染大、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的生产企业,按照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和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逐步使其退出。同时,将对玉溪钢铁集团实行重组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一体化和法人制实体化管理,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还通过走出去战略,支持玉溪的钢铁企业到国外发展,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做大做强钢铁产业。
按照《玉溪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2016年,我市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万吨,淘汰落后焦炭产能25万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73万吨;2017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2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66万吨。2016年至2017年,将关闭中心城区周边、“三湖”径流区及县城周边的小红砖厂30户。
房地产去库存是当前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重点任务,在副市长左广看来,根本核心还是通过强产业促进创业就业的问题,“如果玉溪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了大突破,有大量的创业者、白领到玉溪创业就业,那么房地产去库存将不会是问题。”他认为,玉溪还是必须在补齐交通、城市建设等短板上下功夫,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同时,政府更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服务好社会和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思维 拿出措施 推进改革
实施供给侧改革,玉溪在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的同时,各级各部门部门也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出台了一些新措施、新办法,配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财政局局长莽成柱介绍,在去产能方面,市财政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今年市本级预算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6.2亿元,其中:一产5亿元,二产6.4亿元,三产4.8亿元。通过变过去“输血式”为现在“造血式”的做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压缩生产过剩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去库存方面,一是通过支持产业发展,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增加个人收入和购买能力,支持旅游产业,安排旅游发展资金0.4亿元,拉动消费需求;二是依靠市场力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逐步消化现有空置住房库存,回笼财政投资资金。
化解房地产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任务。据市住建局局长田江龙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增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竣工未销售)近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约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全市保障房库存(未出租及销售)房源共3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库存保障房2万平方米。
为了化解这些库存房产,我市出台并实施了《玉溪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玉溪市政府购买城市棚户区改造服务办法》等系列文件,调整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政策,通过降低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按揭楼盘保证金比例、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取消首套房限定、降低首付款比例、支持困难职工购房等措施,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的作用,推动商品房去库存。
此外,我市还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根据商品房供应情况和群众意愿,采取货币补偿、组织棚户区住户自主购买和政府购买商品房等多种形式,引导棚户区住户选择货币化安置。同时,采取引导开发商合理降价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消化部分存量房;放宽保障房申请条件、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等综合措施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今年,计划消化现有商品房库存65.12万平方米,分配入住公租房1.78万余套。
普昌文介绍,去杠杆就是要解决企业融资成本太高的问题,必须通过财政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对重点企业、用电大户和工业企业实行电价优惠,降低用电价格。通过降电价,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取消政府性收费等综合政策,达到去杠杆、降成本的作用。
此外,在降成本方面,我市还进一步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经过清理规范,我市现行执行中央、省级批准的涉及收费项目涉及16个部门37项,这项收费项目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目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今年,将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规范政府性基金、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等,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益,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
记者还了解到,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的稳增长39条措施,仅2016年对企业暂停收取价格调节基金一项,就减少收费3000多万元,全年取消的所有政府性收费预计达1亿元。
企业百姓的新期待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是主角。
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我市的企业积极性很高,不少企业纷纷转向依靠科技、人才、创新来驱动发展。
作为我市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十分关注供给侧改革。他注意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从农业供给侧角度出发,为企业发展开出“良方”,“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刘军看来,企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必要。尤其是在食用油领域,低端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存在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实施供给侧改革,是促进企业从“量”到“质”转变的有力推手,这就要求企业要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提质增效,技术、产品创新。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做好品牌、市场、特色和基地,在产品上创新、经营方式上创新、服务上创新。”刘军说,滇雪也正着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品质。现在,他们除了有原来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老三样,还有红花籽油、茶果油、澳洲坚果油等高原特色系列油品,“滇雪”、“菜家村”两个品牌已经打响。
2003年成立的汇龙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工业区。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司也在创造新供给上作文章,从主要经营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等业务逐渐向研发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让企业勇立潮头!”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海波介绍,汇龙科技以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为支撑,长期与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高等院校及权威研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拥有70多件有效的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件),申请认定了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制定并备案了7个企业标准。如今,企业生产的水陆两用车、卡丁车等电动车系列一推向市场就受到热捧,电动汽车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除了享受到政府在实施改革过程中推出的各种政策“礼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带来很多新期待。“真心希望以后的中国制造变成高品质的代名词,不用出国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篇首提到的张女士虽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甚了解,但从本质而言,“张女士们”都对实施供给侧改革充满希望。
(玉溪日报记者 赵琳 白诚颖)
责任编辑: 孙永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新闻源 财富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棋”怎么下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唐烨
  【编者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最近的高频热词。2015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为何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提法有何政策含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在哪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推动这一改革如何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上海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得更好?
  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1月18日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当前经济下行不是通缩,也非增速换档
  增速换挡,这个提法也有问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要经历经济增速的自然调整下降;但这是有个过程的。而我国经济增速近几年从两位数快速下滑到2015年 的6.9%,目前看来2016年经济还处在下行压力中,经济增速下降速度太快了,至少不是正常的增速换挡。
  19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尽管去年第四季度基本面出现了增长亮色,但其强度不足以支撑经济明显反弹,2015年 GDP 增速为6.9%,这是1990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跌破7%。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态势的一种判断。”周振华解释,2015年全年始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这样的情况是在过去一段时间是不常出现的。
  正是因为如此,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学界、商界存在着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通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是在“增速换挡”。
  周振华并不认同这两种观点,此前他在多个场合都谈到过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虽然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水平下降、企业效益下降等指标都是通缩的特征; 但消费需求增长仍然正常,并没有呈现明显萎缩,而且社会上的流动性也没有表现出通缩中的特征。”
  “增速换挡,这个提法也有问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要经历经济增速的自然调整下降;但这是有个过程的。而我国经济增速近几年从两位数快速下滑到2015年的6.9%,目前看来2016年经济还处在下行压力中,经济增速下降速度太快了,至少不是正常的增速换挡。此外,导致增速换挡的重点拐点,比如人口红利拐点、劳动参与率拐点,也不是现在就遭遇到的。因此,用增速换挡来解释当前经济形势也是解释不通的。”
  周振华判断,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问题。“过去,我们也提结构性矛盾,是指投资与消费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产业部门结构、地区差异等问题。现在我们说的结构性矛盾与过去有所不同。”
  比如,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明显感觉流动性不足,融资难,借贷成本较高;而另一方面,虚拟经济里流动性又过多,也很活跃。这就是“资金错配”的问题,资本没有流动到应该流动的实体经济去,而在实体经济之外打转。
  又如,一方面,出现产能过剩及大量库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短缺。这个短缺也很复杂,是一种层次性短缺。现在很多人出境购物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海淘,包括母婴产品,甚至大米豆油等,这些产品我们国内都能生产,但很多人还是要从国外买,原因在于国内提供的这些产品在层次与品质上与国外不同,这就是一种“要素错配”的现象。
  还有,现在短线操作或叫追求短期收益的操作行为很多,但对于一些投资周期稍微长一点、收益周期稍微长一点,感兴趣的资本就很少。这反映的是“预期错配”的问题。按道理说,如果短期与中长期预期比较稳定的话,会有短期与中长期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现在预期不稳定,就产生了追求短期投入或者效益的现象。
  要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依靠总量的宏观调控(包括总量需求侧与总量供给侧)是行不通的。
  “采取总量需求侧管理就是采用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目标是解决通缩问题,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及其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以弥补总需求不足。采取供给侧总量管理,可以采用美国总统里根曾推行过的供给学派政策,目标是解决滞涨问题。但对于结构性矛盾,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
  当前有一种观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理解为美国总统里根在上世纪70年代末推行过的供给学派政策,并认为应该效仿里根当时的做法,大力推行减税与私有化。
  对此,周振华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经历的是滞涨,里根的政策侧重在刺激总供给,通过减税与私有化等手段,一方面能刺激企业投资,激发出投资的活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总供给,也可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是解决总供给不足问题,而是要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去产能的主要目标是僵尸企业
  当前有一种观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理解为美国总统里根在上世纪70年代末推行过的供给学派政策,并认为应该效仿里根当时的做法,大力推行减税与私有化。
  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是解决总供给不足问题,而是要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做好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也被外界解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重要方面。
  周振华对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含义与改革重点一一进行了解读。
  第一,去产能。
  产能过剩的载体主要是僵尸企业。所谓僵尸企业,一般存在于国企中,它们长期受到政府保护,缺少市场竞争,尽管已经无法产生效益,但在得到政府背书后它们仍能继续得到贷款,用贷款来发放工资、偿还利息,久而久之这些企业便形成僵尸状态。去产能,意味着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就是解决僵尸企业。不解决僵尸企业,市场无法出清,也就无法真正去产能。解决僵尸企业,实际上是按照市场竞争规则,取消任何非市场的保护,真正体现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僵尸企业已经被很多经济学家看做中国经济的拖累。不久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到访上海,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非常有效地分配资本,资本无法优先分配给最具生产力、发展最快的公司,而是被掌握在了很多生产力不那么高,主要是“僵尸化”的企业中,并由此可能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构成危险。他甚至预测,中国并不会像欧美那样突然爆发金融危机;如果中国发生金融危机,将会表现得非常、非常缓慢,而背后的推手就是大量的僵尸企业。
  周振华表示,解决僵尸企业,既不能手软,也要稳妥。由于这里有许多沉淀成本,会带来许多摩擦,最大问题可能是下岗失业。要有稳妥的方案,保障员工下岗顺利与转岗到其他岗位。在这背后,政府要做一系列培训、提供工作岗位等措施。
  第二,去库存。
  一提到去库存,很多人认为,现在水泥、钢材等原材料太多,要去库存。水泥、钢铁等原材料库存是很多,但通过经济周期变动,是可以释放出需求的,此外开拓其他新的用途、用替代方式也可以消化这些库存。比如、钢铁、水泥多了,造路、造桥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但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都是需要水泥、钢材的。还可以开辟新的、有真正社会需求的投资渠道,包括环保、教育、养老领域的投资,都可以带动原来库存的消化。
  在他看来,现在最大的库存是房地产。要去房地产库存:一是通过促进住房消费,一些二三线城市、很多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很大,通过消费拉动比较难;二是部分库存可以转化,如原来是商务楼,可以改变用途,变成创业空间、养老院与护理院、文化创意中心等新的投资途径,但很多房型是固定,完全改作他用,难度也比较大。
  第三,去杠杆。
  在结构性矛盾中,如虚拟经济、房地产的膨胀,都是杠杆在起作用,一些杠杆起到扭曲结构的负效应。因此去杠杆与去产能也是联系在一起。去杠杆也要具体分析,有些助推虚假繁荣、无序扩张的杠杆要取消、整治,而有些杠杆要调整或者要有新的杠杆替代。经济运行中,杠杆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要规范,要有监管,要把握“度”。比如,对地方融资平台要清理,但同时要开拓另外一些融资途径,如地方债券与企业债券等,替代原来不规范的融资杠杆。第四,降成本。
  降成本是与提供有效供给相互联系的。一旦成本高企,企业利润空间就被压缩,所以要降低成本,特别是要降低交易成本。
  第五,补短板。
  “这个补短板,不是过去讲的因部门短缺而进行的补短板,现在经济结构中的短缺是层次性短缺,主要是高层次短缺。要弥补这种短缺可能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补短板,而不是过去那种某个产业部门补短板就可以解决。”周振华说,前面提到的海淘、境外购物,就是当前层次性短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境外购买的日用品,其层次与品质高,不仅是工艺精湛,而且也与所用材料有关。因此我们要补这个短板,就不仅是生产这类日用品的部门,而是与提供原材的上游产业部门都有关系。因此补短板可能要上游就开始了,要提高上游部门生产产品的层次与质量,然后是生产部门改进生产工艺等等,整个产业链有系统、有关联地进行科技创新,最终将整个产业链的品质提升上去。
  此外,除了商品的短缺,当前服务的短缺更加严重。“互联网+”更多是解决消费者服务问题,就是扩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了消费者服务的供给,但涉及生产者的服务短缺还很大。
  背后的病根都是体制机制问题
  僵尸企业已经被很多经济学家看做中国经济的拖累。
  解决僵尸企业,既不能手软,也要稳妥。由于这里有许多沉淀成本,会带来许多摩擦,最大问题可能是下岗失业。
  过剩可能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像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引发的过剩,而我们的产能过剩,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这么严重,恐怕不是用市场失灵就能够解释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重点任务不是单独分开的,而是五位一体。”周振华指出其中的辩证关系,五个重点任务有加有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要素流出要有去向,补的部分就需要这些要素流入。
  在“去”的过程中,资金与劳动力等要素的转移与流动会产生比较大的摩擦。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涉及一个技能的问题。劳动力流动到新部门,要适应新部门技能要求,就需要进行培训;设备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就更难,有些通用设备可以转移到新部门,但有些是专用设备,直接转移过去新部门也无法使用,就要探索其他方式进行转移。
  在周振华看来,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很多,但背后的病根都是体制机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五大重点任务是结构性地培养新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这是一场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结构性调整。因为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下,通常会促使资源在不同部门与领域之间流动,尽管也会有市场失灵,但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背后,实质上是体制机制的问题,阻碍了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不同部门与领域之间的流动和配置,逐渐累积形成严重性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不是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政策,而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为何会有大量过剩产能?”周振华反问,过剩可能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像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引发的过剩,而我们的产能过剩,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这么严重,恐怕不是用市场失灵就能够解释的。其中原因是各地的投资冲动,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冲动,一哄而上,出现大量重复建设。
  还有,一说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各地有条件没条件、有优势没优势全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短期内就造成了过剩现象,这背后也是体制机制问题。
  又如,现在都说成本高,其实主要是交易成本高,包括融资成本高、准入成本高、信息成本高、维权成本高。这背后是金融体制问题、市场准入体制问题、政府信息透明度问题、信用体系问题、产权保护问题。
  再如,在补短板方面,已经产生了一些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但有效供给却出不来。这既有技术问题,又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一些部门还处在垄断地位,缺乏有效竞争,就难以形成有效供给。现在传统服务很多,但高端服务相对短缺,尤其是教育、医疗等高端服务。短缺原因就是,服务领域开放度还不够、进入门槛太高,没有引入充分市场竞争。
  “上述问题表面看都是经济问题,但背后却是体制机制问题,要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如,去产能、去库存,不应依靠过去那种‘关、停、并、转’的行政性手段,而要依靠市场力量,通过改革发挥市场性作用,进行市场并购、资产重组,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周振华强调说,去产能,不是简单消灭产能,也可以通过提高产能能级来实现,即提升技术含量,减少、去掉那些低效产能,变为高效产能。还有一部分产能,可以通过“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输出转移。简而言之,去产能,一是转移,二是提升,但两种途径肯定都是通过市场导向、市场手段实现。
  上海更多要做的是补短板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进行的努力,与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上海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得更好,继续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周振华指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上海就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背后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线,明确了减少“四个依赖”(即减少对重化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依赖、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同时积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进行的努力,与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现在上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建议政府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梳理,抓落实,抓推进。更多要做的是补短板。更多地要考虑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特别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大健康、文化创意、环保等方面,要大力发展,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角度上看,这些都是短板。
  在降成本方面,要理性看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成本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商务还是人力成本的上升,都不应该人为去压制,而是要让市场本身来为其定价。但有一些成本是需要降低的,比如,各种非市场的、行政性手段造成的交易成本是应该降低的。可以通过更好地增加政府透明度、建立与完善信息体系、实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等改革,同时结合自贸区制度创新试验与推广复制一些改革,以降低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秩序等。
  此外,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方面,上海还可以深入地做些工作。
  如,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去产能的重要方面,那么上海可以在已有土地上做文章。原来的工业园区有些产能低效,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提升园区品质;随着郊区新城的建设,镇一级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经济活力与实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可以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调结构;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也是调存量的一种方式,等等。
  上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有一项很重要任务,就是制造业的升级,特别在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智能制造方面的升级,因为这将是上海在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制造业强国中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如何在这方面实现新突破,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