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新三板挂牌企业分类

新三板挂牌企业老板必须弄清楚的6个问题
摘要:股权结构一开始比较分散或已经分散的企业,在后期管理层或者大股东的盈利不断的增长的情况下,建议推出大股东增持计划。另外,作为投资机构者,我们希望实际控制人至少保留30%的股份。
新三板分层在即担心进不了最高层同系资本合伙人朱鷖佳:分层制度应该是多样化,不管企业分在哪个层面上,肯定都有融资的可能性。分到最高层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效率更高一些,但同时投资者的期望和预期也比较高。所以请企业家把心态放平和,业绩才是投资人最看好的。定增摊薄股权怎么办?招商财富资产管理公司部总经理张俊:企业做定增的前提有两个:首先,企业家要解决定增必要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定增是否有合理的目的,“募投”用途是否有具有合理性。其次是解决募投的项目可行性问题,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定增。那么,一开始比较分散或已经分散的企业,在后期管理层或者大股东的盈利不断的增长的情况下,建议推出大股东增持计划。另外,作为投资机构者,我们希望实际控制人至少保留30%的股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多少才合理?同系资本合伙人朱鷖佳:要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来衡量企业的股权比例。对于传统产业企业来说,企业市值在1-2亿元之间,大股东或者管理层股份合计应该在70%-80%以上。企业市值在8-10亿元以内,持有比较在50%-60%。企业市值达到100亿元的,持股比例在30%-40%。如果企业市场在1000亿元,持有10%的股份就足以控制企业了。为什么要早点变更为做市转让太平洋证券股份转让业务部副总经理石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会面临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问题,比如融资、和并购重组。这些资本运作可以让企业迅速的做大做强,而做市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在后续的资本运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优势。因此,建议企业在做资本运作之前,先把“做市”这件事做起来。小企业能并购大企业吗?招商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张俊:小企业并购大企业前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熟悉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考虑企业跟被收购标的之间到底有没有产业整合或者是互补性或者是必要性。然后要找懂行的券商把脉。最后要考虑的是公司和团队有没有管理输出和并购整合的能力。对于并购中的技术问题则是第二步。选择多少家券商做市比较好?太平洋证券股份转让业务部副总经理石博:做市商的家数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企业到底有多大的股本,股本越大需要做市商的数量越多。第二,做市商家数与交易量之间存在不确定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总股本在6000万左右需要5-6家做市商。
七年专研,深厚积淀。银行级安全保障,精英级理财服务。
官方微信号:中投财富圈扫描左侧二维码有惊喜!洞见财经大势,掌握财富先机!
中投在线私募超市共 32025 只基金
稳健型私募产品一览
近半年涨幅
109.987636%
33.572838%
24.637681%
30.329973%
绩优型私募产品一览
近半年涨幅
162.143335%
108.510851%
79.877671%
70.221954%
专题:中投在线广告震撼亮相第一财经
专题:富国之举强军之策,军民融合助力航空国产化
专题:政策东风力挺环保新贵,中科院实力担保优质融资项目
专题:上市公司融资缔造翡翠王朝,三重风控担保还款安全
贵州森瑞私募债
国购投资私募债
九龙寺私募基金
尧舜禹私募基金
中投在线客服服务热线
24小时专属服务
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
中投在线 (C)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新三板:对拟挂牌企业是对是错?_凤凰财经
新三板:对拟挂牌企业是对是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那么,作为第三方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总体而言,进入资本市场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是选择IPO进入A股市场还是选择挂牌进入新三板市场或者选择海外市场,则必须根据自身行业和公司特点而定。没有万能的资本市场,只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因此,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要先制定好战略和战术,不能简单地效仿。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妨参考一下下面四个问题。要不要与行业龙头在一起?
选择IPO进入A股市场,还是选择挂牌新三板市场或者选择海外市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和公司特点而定。没有万能的资本市场,只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因此,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要先制定好战略和战术,不能简单地效仿在给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家讲媒体关系管理时,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待新三板,我们选择挂牌新三板是对还是错?”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在专业人士那里获得的答案并不一致。券商鼓励他们早日挂牌,投资机构则对新三板行情表示失望。答案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不同造成的。虽然新三板市场给中小微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由于其自身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未来仍有很大不确定性。那么,作为第三方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总体而言,进入资本市场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是选择IPO进入A股市场还是选择挂牌进入新三板市场或者选择海外市场,则必须根据自身行业和公司特点而定。没有万能的资本市场,只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因此,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要先制定好战略和战术,不能简单地效仿。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妨参考一下下面四个问题。要不要与行业龙头在一起?大家有没有,麦当劳附近总会有一家肯德基,对于公司来说这就是跟随策略。行业龙头在选择资本市场时肯定做过充分论证,这种选择多半不会错。对于企业来说,进入资本市场是战略问题,而具体选择哪个资本市场则是战术问题。当然,由于新三板扩容只有两年时间,行业龙头绝大部分集中在A股市场,所以进入A股市场是优质企业普遍的意愿。那么,到底要不要跟行业龙头在一起呢?首先,要观察行业龙头企业在A股市场的运作是不是符合自己公司的需求。例如,一家从事污水处理的新三板企业董秘曾告诉笔者,他们挂牌之后遇到融资困难,而作为行业龙头的A股公司不仅估值高而且融资容易,后来他们也准备选择IPO到A股市场。也有企业则是先在新三板挂牌,在满足融资需求后再选择IPO。其次,要观察同类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运作是不是符合自己公司的需求。例如,九鼎集团(原九鼎投资)挂牌之后,同类机构也蜂拥而至。排除政策的原因,龙头企业的行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的趋势,可以作为参考。第三,新三板是否能提供公司超高速发展的土壤。这主要体现在新三板制度优势上,比如储架式的发行方式、不用IPO的挂牌、信息披露制度的简约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A股公司的子公司选择在新三板挂牌,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同样值得探寻。如果上述情况都不适合公司的战略,则可选择等待几年再进入资本市场。最后再重申一下,公司的战略决定公司选择是否进入资本市场,具体登陆哪一个资本市场只是战术问题。利润来源与问题怎么解决?如果第一个问题是针对优质企业的话,这个问题则主要是考验中小微企业家的企业精神。我们都知道,石油、化工、稀有金属等行业的利润往往来自于垄断,龙头企业的利润往往来自于市场占有率。技术门槛、行业壁垒、市场空间等也都是利润的来源。此外,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的剩余价值、经营外的优先权力、通过不规范财务制度获取的避税所得等也是利润的来源。如果公司利润为非合法经营获取的利润,那么还是先规范后再到新三板挂牌。例如,河北的一家生产药品胶囊的公司在路演中说明自己融资的目的是扩建生产线,当投资机构询问新增订单来源时,这家公司称是依靠私人关系。对于这样的回答,要融到钱,看来也只能依靠关系了。因为这家公司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营管理,都没有进入化企业管理时代,这样的企业就需要先规范再挂牌。再比如山东疫苗案涉及的实杰生物,刷单的鲜花等,都是在利用行业潜规则获取利润。前者因为非法疫苗案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从新三板摘牌,后者虽然公开了刷单事实,还是受到了处罚,同时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进入资本市场并非百利而无一害,规范运营本身就是一道难关。准备好进入资本市场的成本了吗?登陆新三板将增加公司的成本(其它资本市场也一样),这样的成本会压缩公司现有的利润空间。企业家是否愿意长期承担?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一次性挂牌成本。例如补缴税款、人员社保、聘请券商等。这些费用算下来少则数百万,多则超千万。虽然一些地方政府给予补贴,但企业家还是要好好算一下这笔账的,毕竟补缴税款、社保后再想避开就难了。二是规范运营的成本。聘请董事会秘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决策流程以及业务制度等都是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的必经之路。前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严查挂牌公司资金占用问题就是规范运营的成本。公司已经不再单纯属于企业家,还属于资本市场。三是资本市场的风险也是一种成本。新三板给公司的股权融资带来便利,但也增加了控制权丧失和被并购的风险。例如,有公司就因股权质押问题,被剥夺了公司控制权;或者因资本实力悬殊,不得已被并购。四是成为公众公司所带来的成本。以媒体关系管理为例,没有挂牌前,只有偶然性新闻事件会被媒体关注,但在挂牌之后,公司的点滴变化都会成为媒体持续关注的信息。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路演、拜访、常规维护、接待、受访等,都是挂牌新三板后企业家需要面对的成本。如果公司的利润空间本身就有限,那么挂牌新三板的成本将成为公司沉重的负担。换句话说,虽然新三板包容大部分想要挂牌的公司,但公司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成本,需要斟酌考虑。挂牌新三板的目的是什么?无论是战略挂牌还是战术挂牌,挂牌的目的必须明晰,必须有清晰的、能落地的计划。这里举三个案例:有一家新三板企业于2014年挂牌,其营业收入要比一家中小板同类企业高出3倍,该公司挂牌新三板的目的很清晰,即通过横向并购做大做强,然后再反向并购这家中小板企业。另有一家新三板公司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该公司计划在新三板市场里做到行业第一,随着新三板市场逐渐完善,再依靠新三板制度优势逐渐超越创业板的同类公司。此外,还有一家新三板公司,该公司已渡过初创期,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前的创投基金想要尽快退出,公司又急需更多资金,因此选择挂牌新三板来满足资金需求。对于企业家最为关心的融资问题,我认为融资成功与否与是否挂牌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比如没有挂牌的京东一样可以融到资金,关键还是看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发展空间、企业家精神等核心要素。新三板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国企与民企的地位,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新三板的伟大之处。最后,新三板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虽然企业以融资为目的选择挂牌没错,但仅以融资为目的选择挂牌则有些欠思量。(作者系现实元素公司创始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97
播放数:2008
播放数:133138
播放数:5808920为什么「新三板」很火?上板的必要性是什么? - 知乎2731被浏览204197分享邀请回答578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1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6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新三板公司董事长亲述:挂牌过程中吃过的亏与流过的泪
新三板公司董事长亲述:挂牌过程中吃过的亏与流过的泪
某新三板公司董事长:
我昨天连夜赶了一个材料,我们是2015年3月启动新三板挂牌的,6月股改到2016年1月拿到挂牌通知函。等一下我把我们整个挂牌过程的认知体会,包括所有吃过的亏,尽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讲的几个内容包括:我是怎样看新三板市场的,哪些企业适合上新三板,上新三板有哪些利与弊,在整个挂牌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以及一些坑,最后谈一下挂牌及融资,特别是关于融资我的一些体会,因为这两天我们也在对接资本市场。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第一个,我是怎么看新三板的?新三板市场目前来看,挂了有6000多家了,流动性确实是不太足。我的理解是,新三板目前的交易方式,跟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但相对来讲,新三板未来会发展成为类似于美国的纳斯达克。
关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其实主板和中小板上市条件虽然从硬的指标来看,好像也不是特别高,但是排队的企业太多了,条件都凑齐也有难度。而上创业板的指标,在我们挂牌之前也有跟券商沟通过,我们基本是满足这些指标的,但如果仅仅是满足了这些硬条件你就去上创业板的话,也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新三板明确定位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孵化平台,起码我觉得现阶段是这样定义的,门槛也比较低,基本上你的企业有两三年成长期,主营业务比较清晰,你都可以挂新三板。
但哪些企业适合上新三板?首先就是上主板、中小创现在条件不够,其次自己又有一定的融资需求,或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长远打算,在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你就可以考虑一下去挂新三板。
现在行业里面有人说新三板的壳可以卖两三千万,还有举债上新三板的,上了以后就想套现获利或卖壳,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不健康的,而且就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和交易情况来看,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你要上新三板,首先要有长远打算,企业发展必须要有对接资本市场的想法,甚至你的创新能力和你在一个细分行业里面的影响力得具备。而这样的企业,如果直接去找风投一级市场来做的话,你又没有那么明确的优势,我觉得这种企业可以挂新三板,对企业比较有利。
我们公司是一家将互联网技术和物流产业进行融合的互联网物流平台公司,干的就是物流产业互联网化的事。能不能将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全要素透明地连接,这个是物流产业互联网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我们当时是怎么考虑上新三板?
第一个,我们的财务数据全部算在一起,符合创业板上市指标要求,但是我们评估一下,马上去申请IPO,可能搞不好要排上两年的队,虽说要注册制了,但到底注册制怎么样现在还是未知数。另外,公司这些年财务还是比较规范的,90%的业务都是开票业务,给员工的社保、扣税等都比较规范。
公司规范成本还是低的,挂新三板后肯定对公司有一定的背书价值,因为我们有一块很重要的业务是面向企业的,你是一个挂牌公司的话,不管怎么样,人家会觉得你们企业很规范;第二个就是对公司的治理有一定帮助,通过挂牌过程的梳理,对公司治理应该有比较强的帮助;第三个我们有考虑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在新三板融资要比我们直接面向一级市场跟PE机构谈好一些,对企业的帮助大一些。
除此之外,挂牌后企业在跟政府、银行等机构打交道时,会有更多的便利。
总结一下挂牌新三板的利与弊,利的方面刚刚讲了很多,弊的的话我核心归纳就两点。
第一个,上新三板的确有规范成本,这个成本不是你每年要给到中介多少费用,那个我觉得很少。关键是你要合规,导致在挂牌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规范成本。
第二个,每家企业要想清楚,挂牌后你就是公众公司,很多信息都需要向公众披露,财务就不用讲了,方方面面的好多信息,好的坏的都要披露。
挂牌前,你首先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信心,判断一下公司行业地位是否牢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比如某项技术还在研究当中,俗话说翅膀还没硬,这个时候突然挂牌了,资本进来后,你可能就没机会了。要意识到挂牌后,你脱光衣服了,就是全部透明了。
刚刚讲了,我们业务都是开票业务,基本没什么现金业务,而且员工保障和公司税务都比较规范,我们觉得合规成本似乎没什么压力。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多交了很多钱。
整个挂牌流程这些专业人士很清楚了,我就不啰嗦了,就讲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个是挂牌中介的选择,到底选择大品牌的券商、律所、会所、评估机构来做你的中介机构,还是选择性价比较高,行业排名不是很靠前的,反正我的目标就是挂牌融资。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明确主办券商及后续融资服务是否确定让一家券商一直做下去?如果要一直做下去的话,在选这个中介机构的时候,则要慎重一些,选择相对来讲综合实力比较靠前的好一些。
但如果仅考虑先挂上去再说,后续融资辅导有自己的安排,你可以考虑一个服务性价比较好的。我当时就面临这种抉择,那时候还不像现在,2015年下半年风向变了,挂了太多企业,券商就开始挑项目了。我们申请挂牌的时候,很多券商过来抢,当时我们有国信、安信、中信、招商、方正……那时候价格还比较低,最后我们选择了XX,费用是100万,律所和会所一共加起来150、160万。现在看来是相当便宜了。
XX证券的程序比较烦琐,什么事情都要走程序,大券商也有大券商的弊端。但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不以挂牌为目的,挂完后还有后续运作,XX现在也还是我们后续督导的券商。
此外,在整个挂牌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是模棱两可可进可退的,这里面也要掌握一个度,这个时候我也是蛮痛苦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券商给你担责任了,往往很多分歧就发生在这里。作为企业家来说,你需要平衡你的企业利益和他们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当时我们所选的律师事务所是我们自己指定的,会计是XX证券他们带来的。现在一般来讲,券商一般会推荐中介机构,包括律所、会所和评估机构。但是这个不是必须的,如果你自己有比较好的资源,我觉得是可以用自己的。但会所和券商他们配合会比较多一点,律所相对独立一点。
第二个就是团队很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特别是券商和会所。有时候券商牌子很大,但派一个新手过来做你的项目,你也很痛苦。有时候小券商派的人特别有经验,也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所以你选的团队,给你配合的团队相当关键,尤其是券商的项目负责人。所以企业要选择券商的话,一定要先跟他的项目负责人沟通,看看这个人靠谱不靠谱。
第三个就是如果你以前没有做过融资的话,建议挂牌之前做两件事情。
首先,股改之前最好把员工激励做了。与此同时,在股改之前最好找一个投资机构,但这个时候给这家投资机构的份额少一点,在后续融资过程中有一定的背书作用。这时候找机构,要首先考虑他的品牌,因为在你股改前进入意味着他愿意跟你长期走下去。
那么在员工股权激励和引入投资机构之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项,两件事不要放在一起做,我们当时就吃了这个亏。我们当时投资机构和员工股权激励放在一起弄了,结果就存在股份支付的问题。我们去年一下子因为这件事吃掉了500-600万元的利润。其实员工也拿到钱了,但是员工的价格要比机构低很多。比如说给机构3亿元,给员工可能就得5000万元,但是5000万元和3亿元之间,股份支付在同一时期的话,要交很多税,而且你还要确认费用,所以这一块会比较大地吃掉你的利润。
所以做股权激励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把这两件事分开,比如说提前1-2个月,后面再进来的话都可以。
还有一个就是股改基准日最好不要选择在年底。有的人认为股改基准日选在年尾,整年度,两年一期。但是实际上来讲,你如果把你的股改基准日选到年底的话,后续你要做一些调整变化,影响会蛮大的。一般律所和会所都会讲这一点。而且股改基准日定了以后,要慎重,因为一旦你股改以后再推翻以前的就太麻烦了。
在股改之前,一定要让中介机构帮你梳理,梳理完以后你自己基本摸清了再去股改,不要冒然去股改。
我们还遇到一个事情,就是反馈的问题。我们做了两轮反馈,10月份把材料报上去后,大概过了20多天,第一轮反馈结果出来后需要你去响应。反馈的时候,你尽量一次反馈完不要搞多次,不然后面会很被动。
我们就犯了一个错误,当时里面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有挂牌的具体负责人,事情我就没经手,是第二次反馈下来才看到,是关于我们公司经营机制的问题。实际那个机制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是可要可不要的,过期了,当时在律所给意见的时候,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直接给打回来了。
在反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券商最后给你的意见,一定要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意见,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模棱两可,不然可能会导致后续持续出问题。因为每一个反馈可能都要很长周期,你的时间被拖延,过了7个月又得重新来过,补财务报表之类的,这就很麻烦了。
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虽然公司基本面比较规范,但在挂牌过程当中还是多交了很多费用。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中介机构对我们的要求比较严格的关系,当然这对后续还是有帮助的。在挂牌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很多是很合理的,合法的,但不一定合规。总的来讲,你梳理整个业务和财务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是3月份开始,到2016年的1月份,用了将近10个月时间,但有的快一点,八个月左右。
收费方面,可能还涉及一些官方费用,一般来讲都是在200万元左右,主要是三个中介机构,会所、律所、券商,还有一个评估机构。我们的评估机构是会所带的,挂牌过程中股转系统的费用比较少。
而挂牌以后,每年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主办券商、律所、会所每年的审计和持续督导费用,还有一些费用就是每次在做定增时产生的,但是这些费用都不太大。
这是一些深圳的政策,昨天梳理了一下。
最后我想讲一下关于挂牌与融资的看法。我觉得新三板流动性各方面来讲还不太足,今天看到上面6000多家企业,大部分企业挂上去后变成了僵尸股。所以挂新三板,你主营业务要清晰,在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地位,还要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基本面各方面都要比较好。
挂牌对企业来讲仅仅只是个开始,后续还有很多事情,不是说挂完就意味着钱马上来了。最近券商帮我们做了定增,我跟投资人去搞路演,坦率讲,我觉得二级市场这些人的专业程度,跟一级市场比还是有差距。所以这样导致你在很多沟通和交流的成本更高了。
但这个东西挂了也没有办法,挂完以后还是要想办法做路演。我们的主办券商也是我们的融资顾问,由他们来组织我们的路演活动。路演时,你在介绍公司的时候,这里面就有商业计划书和路演材料,这要下工夫去做好。
你能不能把你的商业逻辑和未来愿景说清楚,让人很快被吸引,这是关键。我们在这个领域算是新三板第一股,也没有一个参照标的,所以路演过程中,讲故事的能力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目前新三板挂牌以后,只有做市转让和协议转让两种交易方式。我建议做市比较好,因为它可以给你一个定价,然后再跟机构谈比较好。
关于做市这一块,券商的选择也比较关键。我有两个观点,第一个,选券商时要把好关,有一些约定要走得长一点;第二个,给券商的股权能少给就少给,最好拿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未来去做定增你的释放空间会更大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挂牌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