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政府监管了,互联网2017年金融监管政策都什么政策?

互联网金融监管终于落地 将告别“野蛮生长”_网易财经
互联网金融监管终于落地 将告别“野蛮生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由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填补了互联网上法律法规的空白,意味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将,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监管“靴子落地了”。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针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顶层制度设计,随后,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还会根据具体的行业,如个人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等出台具体的监管细则。
这是中国首次就互联网金融出台全面的政策措施,也是第一次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边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走出“监管真空”的尴尬境地。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规则落地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是“强心剂”,也是“指南针”和“警示灯”,在鼓励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宣告了“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
各业态监管主体明确
《指导意见》提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将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同时在监管职责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即人民银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在内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
“这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个专门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全面地传达了互联网金融的顶层设计规划、框架、要求和原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告别了‘野蛮生长’,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
对于业界关于监管细则的各种传闻,浙江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陈建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监管政策出来,在整体的管理办法和思路上应该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可能在门槛方面对技术、管理、流程的优化、合规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定,平台的资产和风控能力会越来越成为P2P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分业监管模式的确立,行业大佬也纷纷发表看法。拍拍贷张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银监会的监管意见则会更严厉,将会加速推动P2P行业倒闭潮的来临,推动行业净化,引导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指导意见》严于预期,预计各部门具体意见的出台,将会更加严格。”融360创始人兼CEO叶大清对记者进一步解释,《指导意见》首先给互联网金融画了个圈——鼓励互联网金融朝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方向推进,服务机构和大客户的模式如P2B、P2N将会有监管限制。叶大清认为,这终结了之前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的论战,互联网金融仍然离不开金融的本质,金融就需要专业的人和机构来做。比如,银行的主营业务仍然由银行来主导,个人的钱吸收出来给大型的机构、企业的模式将面临限制。
“出乎意料的是,之前都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而这次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位,直接鼓励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互补,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我们合作。”拍拍贷CEO张俊告诉记者。
P2P定性为“信息中介”
提及互联网金融,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P2P。作为近两年来兴起的金融业态,民间金融借道互联网产生了各大P2P平台,形成了吸引民间个人资金,投资于各种民间融资需求,以及与各种传统金融产品嫁接的巨大市场。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法规和管理上并没有作出明确和严格的限制,P2P行业内鱼龙混杂,“跑路潮”、“离职潮”等各类问题频现。而一些平台打着“信息中介”的旗号悄然做起“资金池”,也使得P2P非法集资的案例屡屡出现。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5年6月新增问题平台125家。截至2015年6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786家,已占到全行业P2P平台总数的27.9%。为了跑马圈地,迅速打开局面,很多创业公司不断挑战红线、恶意竞争,甚至是欺诈。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使得不少投资者对P2P平台爱恨交加。
“不过这种情况,在《意见》出台之后应该可以好转。对于资本来说,不确定的风险小了很多,值得投资的对象不超过一打,激烈竞争会让价格越来越贵。”叶大清对本报记者表示,预计80%的P2P不转型将被迫退出竞争,另一方面,平台型的创新模式将持续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按照《指导意见》,包括个体网络借贷(P2P)和网络小额贷款的网络借贷,今后将由银监会负责监管。同时,《指导意见》厘清了个体网络借贷(P2P)的性质与功能,即P2P机构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信息中介服务。
“这意味着P2P机构不得提供以第三方担保、备付金制度和资金托管为代表的增信业务,不得私设资金池,这将结束部分P2P平台打着信息中介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的乱象。”集团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殷悦焓说,《指导意见》的落地,注定会带来P2P行业新一轮洗牌。
事实上,早在“指导意见”问世之前,业内就已经心知肚明,未来P2P的资金托管会由银行完成,作为早在2012年就研究并探索P2P资金托管问题的支付公司,富友支付在2014年的时候就P2P网贷资金托管问题接受了人民银行的调研。富友在其专项报告中指出,第三方支付参与P2P资金存管,源于长期的市场摸索,支付公司的跨行交易能力,产品快速迭代和运营响应速度是目前P2P公司迫切需要的。虽然“银行托管”的背书功能是P2P的刚性需求,但是目前整个P2P市场规模还很小,除了极个别企业外,大多不具备和银行的议价权。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明确银行进行的是“存管”业务而非“托管”业务。
业内人士介绍,存管业务指银行对P2P平台的资金进行存放,平台可以随时提取资金,但银行并无监督资金流向的义务。而托管则要求银行对平台的借款人和投资人分别开立账户,银行根据指令对资金进行划转。整个过程平台都接触不到资金。
拍拍贷CEO张俊说,银行有了“尚方宝剑”,开始放心拓展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传统金融机构也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客户,双方不一定是互补关系,还可能是融合共生。
“最近又有不少传统银行找我们,希望我们输出技术,帮助他们进行互联网转型。”张俊告诉记者,“我们热切盼望银监会出台P2P监管细则。”
股权众筹“大时代”来临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更是股权众筹高速发展的一年。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股权众筹行业在《指导意见》中得到明确,业内认为这势必会给正在快速发展的众筹行业再添一把火。
作为创新的先锋,监管规则刚落地,广东省随即宣布在7月到8月期间将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试点工作。根据试点的目标,将在今年年底成立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50家。
互联网企业和行业巨头也纷纷抓住时机,加紧布局。近日,小米正式上线了其众筹平台——小米众筹。去年底以来,包括、阿里、、平安、万达等行业大佬,纷纷涉足众筹,而蚂蚁金服旗下的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更是在上海成为首个获得工商登记确认的股权众筹企业,营业执照编号为“001”,这是全国第一例,成为股权众筹领域的一件大事。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众筹按项目回报方式可以分为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债权众筹和公益众筹。股权众筹按是否包含跟投机制分为领投式股权众筹和非领投式(个人直接投资、合投等方式)股权众筹。股权众筹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根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众筹行业半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235家众筹平台,其中,股权类数量最多,达98家,占全国总运营平台数量的46.45%。目前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为211家,上半年新增众筹平台53家;共募集46.66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众筹投资有望达到460亿至500亿美元,其中约70%至80%的融资额将以股权众筹的方式实现,可谓一片蓝海。
众筹网行业合伙人刘景宏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介平台的专业性,尤其是发现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现在没有法律或政府的硬性规定,要求风险信息如何公开,因此完全依赖中介平台的自律。中介平台是否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是否提供专业风险把控,是否提供专业的投资指导,对保障投资人权益至关重要。”刘景宏表示。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股权众筹融资应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这给股权众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认为:“众筹特别是股权众筹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前活跃的互联网金融氛围以及国家‘双创’支持政策的不断推出,众筹行业正是乘着这股东风实现了蓬勃发展。”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曾表示,将股权众筹打造成为市场“新五板”。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渐明朗和“双创”氛围的影响,股权众筹的“大时代”正在来临。同时,股权众筹的相关机制,如信息披露、发起人违约的惩罚机制等,仍需要行业自身不断完善、提升,以确保行业平稳、快速发展。
企业上市提速
近一年多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鉴于政策和上市规则的限制,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境内上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此次《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了,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主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互联网金融2013年抢眼球,2014年拼融资,而2015年发展的关键在于谁先登陆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表示,互联网金融公司应抓住时机,尽快实现资产证券化。
“91金融在成立之初就有上市目标,目前正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争取2016年实现上市,做‘互联网金融’第一股。”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在去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日,91金融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海通有限公司领投,宽带资本、经纬创投跟投,融资金额达2亿元人民币。
“91金融希望通过上市,补足和增厚资本金,强化信用背书,提高市场信任度,补充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的不足,推动国内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善。”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这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上市点亮了未来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打开了大门,是对这个行业的最大认可。有了政策的支持,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新三板或创业板上市将会成为一种现象,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第一股或将很快诞生,而在此之后可能会迎来一波互联网金融的上市潮。之前一些获得美元投资的公司也会出现拆VIE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趋势。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是一种统称,包含2013年75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审议并通过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章程》和《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2015年先后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等系列法律法规。
&&&&5月30日,由新晋P2P网贷平台融师傅承办的《大国大时代》互联网金融论坛,以&互联网金融2.0时代展望&&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为主题,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举行。&&&&论坛主持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央高级研究员、CCTV财经评论员刘戈,参与讨论的嘉宾有投融谱华金融集团董事长、融师傅CEO李振军;北京大学副教授、知名理财专家王在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义中;铜板街CEO何俊;中钞研究院副院长张一锋;贷出去创始人王守彦;网名为&江南愤青&的财经评论人、聚秀资本合伙人陈宇。论坛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围绕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竞合关系等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嘉宾观点碰撞,火花四溅,观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论坛过后,有参与嘉宾对这种圆桌漫谈形式的论坛兴致高涨,认为相较于主题发言的论坛,这种方式更为轻松活泼,更容易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收获颇丰。以下是论坛全纪录:&&&&一&&&&论坛主持人刘戈:时下热点,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政府的管理或者促进的措施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座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你们期待什么样的监管政策,是希望它更早的来还是晚一点来,希望它更宽松一点还是希望它更严格一点?&&&&贷出去创始人王守彦:贷出去是一个帮助投资人找到更好的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理财社区,贷出去作为第三方独立的互联网理财社区,非常希望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早日落地,希望互联网金融行业越健康越规范地发展。贷出去作为互联网理财社区对用户的习惯偏好非常了解,知道用户怎样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如果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出台的话,我们可以为用户选择互联网理财平台提供更好的数据参考建议,另外对于广大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而言,能够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促进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持续良好的发展。融师傅和铜板街是杭州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规范运作,资产运营良好,希望业内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像融师傅和铜板街一样坚持规范运营,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运行。&&&&铜板街CEO何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大力创新放开发展,政府划定三条底线即可,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不要严格苛刻束缚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这三条底线是,第一、不能有资金池,第二、不能随意挪用资金,第三、对经营团队或股东背景规定要求。底线之外,应当让市场自己决定生死。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对传统金融产生巨大的影响或颠覆,比如说本质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用户账户里的钱去了银行的对公账户,基本的账户还是在银行。因为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包括铜板街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黄震教授解读: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向何处去?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必须重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和政策
必须重构创新与监管关系和政策  陆岷峰[1]平[2](1.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金融创新是互联网金融深化的突破口,互联网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又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对于传统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关系,有人认为,传统金融创新和监管是一种正向的博弈关系;有人认为两者是一种相互抑制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所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和传统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有契合之处;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也就具备了新的内涵,即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应该适度区别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所以,对待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要尊重市场,提高创新容忍度,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已经连续第三年被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报告提出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到2015年的政府报告继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并评价过去一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再到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以及继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相继出台的互联网、网络支付的监管细则,粗略显现出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由促进到规范的监管转型思路。  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从某一维度上来说是一对矛盾。互联网金融监管本质上就是给互联网金融创新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矩&,给互联网金融创新划定一个&规矩圈&。如果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这个&规矩圈&划的太小,势必会束缚住互联网金融创新;相反,但如果这个&规矩圈&划的过大,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可能引发巨大的风险敞口,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  要想找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之间度的前提,找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点,既能够保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活力,又能把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敞口控制在合理水平,理顺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发达国家,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有效规范,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包括政策、、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在内的监管体系。但是不同发达国家处理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的原则也不尽相同:监管模式的核心在于尽量保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欧洲模式则更希望通过专门立法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研究大致有三个主流观点:  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应该先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处于起步状态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有更强的成长力,促进其更好的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吴庆(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会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其带来的机会要比风险多,监管机构要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转化成动力[3];刘越 (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在其创新萌发初期,其监管必要性以及具体监管方式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确定[4]。  与创新应该先于监管的观点相反,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只有在前置于创新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规范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避免其畸形繁荣所带来的金融风险。(2013)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再时间上要有前瞻性,在其野蛮成长之前就要加强监管,控制风险[5]。(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参与人数众多、发展速度惊人、暴露风险后社会影响力巨大,其上述特征都会增加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对其监管要更为严格。[6]。  持有与上述两种观点向左的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业态较多,创新和监管的先后关系应该按照互联网金融创新各种业态的不同特点来决定。陆岷峰(2015)认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创新不断涌现,但是其都是围绕着金融这个核心来展开,互联网金融监管既要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又要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监管红线应具有较强的弹性和针对性[7]。(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有在一定的底线思维和监管红线,要积极发挥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8]。  上述三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科学的一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互联网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其对立和统一都是互为条件的,不能简单的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先后原则进行一概而论。对待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既要遵循传统金融创新和监管的一般原则,又要根据互联网金融自己独特的寄生存在形式,适度区别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采取&结构化&监管,即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要有不同的监管思路和措施,根据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不同业态来处理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一般关系研究  1912年创建了创新理论,首次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此后创新理论被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经济问题研究。1970年开始,金融市场开始扩张,金融产品需求相应增长,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速度跟不上金融市场扩张的步伐,二者开始产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种类丰富的金融创新模式开始不断涌现,因此可以将创新理论引入到金融市场扩张研究中来,其中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是探求金融创新原因、机制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促进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是统一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一,金融监管会开启金融创新。现实中经济不断发展会伴随着金融环境连续变化,因此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手段一旦滞后,就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对金融效率的提高产生有消极影响。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其往往会选择积极金融创新,拓展能够避免政府制约的金融创新产品。Silber(1975)认为创新的目的就是放松施加于金融组织的约束,这种约束会导致厂商不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生产函数进行最优化生产从而增加成本,当这种约束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为了降低约束成本,金融组织就会爆发一轮金融创新。其二,金融创新会促进金融监管发展。金融创新会持续冲击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秩序,新的金融产品会打破原有的金融格局平衡,放大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削弱金融监管的效率。金融监管机构为了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必须不断寻求更加有效的机制对金融创新进行约束与规范。Kane(1981)创建了一个&斗争模型&来描述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持续不断的斗争,并将金融监管的进步视为是这种斗争的自然结果。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抑制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除了上述的统一性之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对立性,即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还可能相互抑制,这种抑制表现为:一方面,金融创新会对现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打破原有的金融格局平衡,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会让监管当局无所适从,从而削弱金融监管的有效性。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产品在领域无节制的开发,而房地产市场又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点,房地产信贷的参与者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又有着非理性的一面,这就导致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金融监管的效率大打折扣,最终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会抑制金融创新的成长力。例如,为了应对1903年的经济大危机,总统福致力于完善美国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并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新政;1990年签署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监管的《巴塞尔协议》在1992年底前开始实施,这两个阶段政府从主张自由竞争转向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在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颁布后,该阶段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速度大大降低。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功能互补  如果将金融组织的功能看做是配置风险,那么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两者可以看做是功能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金融创新的深化决定于风险配置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创新监管手段,使得金融风险配置市场发展成熟的时间大大缩短,金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增强,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金融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加。第二,现代金融监管的基础就是风险控制,其操作思路在于通过外部监管将金融风险敞口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金融创新的演进会促使风险配置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化的手段配置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风险配置市场自身的完善成为控制风险最有效的补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信用衍生产品从80年代萌芽初期一直到1999年,发展程度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99年,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制定了一套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规范协议(ISDA协议),对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规范和简化,使得信用衍生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在ISDA协议实施以后,信用衍生交易量开始成倍增长。  四.互联网金融创新和传统金融差别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具备特有的经济学价值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金融相比有其特有的经济价值。  第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具有更高的效率价值。凭借互联网技术,金融信息的传递效率大大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下降明显;金融信息更容易获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逆向选择概率大大降低;金融活动随时随地即可进行,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还对人们的金融理念更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互联网金融凸显了公平价值。我国的金融资源分布本身有着不均衡的特性,首先,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域不均衡,金融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次,金融资源在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我国百分之二十的大企业创造了百分之八十的利润,金融机构在趋利性的引导下,自然更倾向于为高净值的大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最后,公众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之间的不均衡。传统金融中有较高收益率要求的金融产品投资门槛通常较高,使得财力、精力、专业知识有限的公众投资人的投资选择余地很小,金融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则会加速发掘我国金融市场的公平价值。互联网金融的跨地域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东西部金融资源的不平衡;互联网金融的以&为公众服务&的互联网思维为标榜,与金融社会化的趋势相一致,可以有效的减少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在低门槛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不仅仅实力有限的小微企业能够得到及时的资金输血,而且人数众多的公众投资者也能够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享受金融服务,增加自身的效用。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和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不需要去营业网点购买金融产品,只需要在网络上通过信息筛选,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完成投资,享受金融服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范围。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提供金融服务也不再仅仅依靠营业网点,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就能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功能的服务模式。对于融资的企业来说,只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填写公司名称、公司法人等公司信息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融资项目书,经互联网金融平台评估合格以后就能够上线融资。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和人们对于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更为契合。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涉及到的客户群更为广泛  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它们的经营目标都是保持稳定性、流动性、盈利性,它们的发展也是以营利为最终目标。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专注于占比只有20%的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于数量占比80%的中小企业关注度持续偏低。因此被称为&草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这一短板,将自身业务拓展到传统金融所忽视的80%中小企业中去。一方面,公众投资者可以避开传统金融的投资门槛,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符合自身条件的金融投资产品,满足自身投资需求,最大化自身效用;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跨越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障碍,继而转向操作简单,交易流程简化的互联网金融。所以,无论是从投资者还是从融资者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创新涉及到的客户群更为广泛。  (四)互联网金融创新有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经济学理论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行为人逆向选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传统金融就存在着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金融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信息不对称性。传统金融的服务和产品的合同条款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较难理解,需要银行的专业人员来解答。如果投资者不购买这种信息解读服务就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有可能会做出逆向选择,降低自身效用值;另一方面,要想获取传统金融的信贷服务,企业面临着十分繁琐的审批程序,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企业的信息也面临着较高的成本,收益与成本往往不成正比,人为的操作风险还会增加银行的信贷损失。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就有着信息获取优势,可以利用互联网大分析大大减少传统金融面临的交易信息不对称,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足迹形成的大数据可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五.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事物,创新模式正在挑战传统金融固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循序渐进地颠覆传统金融垄断的局面。无论是受到保护鼓励的发达国家,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都必须以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金融市场的稳健性、客户的权益保护性为前提,避免平台增长过快、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经营不善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差别,因此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新的内涵。  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创新前置于监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人们思维方式不断更新,继而使得投资理念和消费习惯不断改变,推动互联网和金融业不断融合,以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因此,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从创新的定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兴事物,而对之前未出现过的事物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其创新前置于监管。  第二,现有的法律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底线和红线。互联网发展要有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互联网金融参与者要有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守不设&资金池&的原则。具体来说,P2P网络借贷平台要依据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挥好信息中介的作用,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能越过非法集资的法律红线以及设立资金池的红线;第三方支付要根据《指导意见》以及2015年7月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不能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理财、担保、信贷、融资、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股权众筹同样要根据《指导意见》为初创创新型型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不能越过非法发行证券的法律底线。  第三,对于涉及到广大公众切身利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应该前置于创新。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的方式为投融资者提供金融服务,能够突破时间创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客户群更为广泛。对于投资者来说,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一般对投资者的要求较低,很多线上理财产品甚至标榜&一元起投&,对投资者的低门槛要求使得互联网金融创新参与者范围更加广泛;对于融资者来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初衷就是补缺传统金融的短板,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所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进行融资的企业中,初创型的小微企业占比较大。而初创型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冲击,有可能在市场的洗牌中被淘汰,因此,通过互联网金融流入小微企业的公众投资资金就面临着较高程度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广大的公众投资者就有可能面临与自身风险承受力不对称的损失,这将会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冲击。  之前爆发风险的P2P网贷平台&e租宝&就是一个典型案例,&e租宝&标榜投资者可以一元起投,对投资者几乎不设任何门槛,根据其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12月,&e租宝&注册用户达到489.9万人,累计投资金额为729.53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以及天量的投资额,&e租宝&爆发风险后,无论是对整个P2P网贷借贷平台的健康发展,还是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市场规模较大、参与者范围较广、进入成长期后风险暴露明显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相关的监管制度制定要有及时性和前瞻性,即针对上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监管先于创新。  第四,互联网金融创新会促使金融监管创新。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促使非现场技术在金融监管中被广泛运用。非现场监管的兴起将会增加监管信息平台的畅通度,促进监管当局提高处理监管数据的专业化程度。另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够突出行业自律组织的地位。行业自律组织是监管当局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一个很好的缓冲,对于一些非紧急的、市场化手段能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可以由行业自律组织在市场主导下以最小成本通过协商自律解决。  六.网贷平台创新与监管实践启示  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领军企业加速了对金融领域的渗透和融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启了跨界互联网金融领域征程,互联网金融创新一度呈现了暴增的趋势。面对互联网金融热潮,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敞口也开始暴露。就最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P2P网贷平台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2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16086.24亿元,但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一度高达1425家,占整个网贷平台总数3944家的36%。一方面是网贷平台的天价成交额,另一方面却是居高不下的问题平台占比率,这无疑给我国的金融系统带来了不稳定的风险因素。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快速成长带来的巨大风险敞口,政府部门相关监管机构紧接着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是以P2P网贷行业为例,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2015年P2P网贷平台行业简报,国内P2P网贷平台数量从10年15个,11年50个,12年200个,13年800个,到14年的1575个,再到2015年的2595个,呈现出一种指数发展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其快速发展,问题平台数量也在增加:根据P2P网贷之家的统计,2013年全年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76家,2014年全年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了275家,2015年全年问题P2P网贷平台更是增加到了896家。平台总数和出现问题平台总数年度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1  但是监管部门发布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政策集中于2015年,所以研究现实监管政策对P2P网贷平台的影响,有必要对2015年每个月的网贷平台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图2和图3是依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平台月份报告绘制的2015年各月份P2P网贷平台总数和问题平台增加数。图2图3  从对P2P网贷平台监管政策层面来看,日,央行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肯定了P2P的合法地位,也明确了P2P的信息中介性质,被称之为是我国P2P网贷行业的第一部全面的&基本法&。&基本法&在为P2P网贷行业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明确了监管取向,为后续的监管细则落地铺平了道路。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对P2P网贷影响最大的是&意见稿&规定非银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意味着此前第三方支付争抢的P2P网贷资金托管业务或被禁止。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五年规划,这让行业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被正式确立,未来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2015年12月底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2016年互联网金融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综合P2P网贷平台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2015年集中出台的对其监管政策,通过图1可以发现在相关部门对P2P网贷平台实施监管之前,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可以用&野蛮成长&来形容,P2P网贷平台的总数几乎呈指数增长,但是同时发生问题的P2P网贷平台数量也在暴增。2015年7月以来,P2P网贷平台监管政策密集发布,从图2可以看出P2P网贷平台总数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发生问题的P2P网贷平台也随之下降。说明P2P网贷平台的发展与相关的监管政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监管政策虽然会限制P2P网贷平台总量增长,但是其对P2P网贷平台发展深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下的政策选择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和传统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有着相契合的地方,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并不是其他,而是金融;但是互联网金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质,其创新和监管之间有新的内涵。因此,要处理好鼓励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当监管。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市场,呵护创新。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是市场的选择,互联网金融创新一定有其契合市场的闪光点,因此监管当局要尊重市场,为互联网金融创新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待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兴事物,监管当局既要适当包容失误,同时也要稳健的防范风险。从监管部门角度看,因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属于后起之秀,对互联网金融的某一项创新进行合理评价,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时间得到数据支持,还需要一定长度的考察期,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具体创新业态的客观、全面的评价,仍有待于将来才能展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主导者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服务、金融活动都应该拥有成长的权利和外部环境。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对其监管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原则上要坚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适当包容失误,为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发展预留一定空间。  第二,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灵活监管。金融监管要着眼于金融业态发展的具体情况,体现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对于市场规模较大、主要风险暴露明显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应当在创新出现之前制定相应准则进行规范和引导。例如,近年来发展迅猛且问题较为突出的P2P网贷平台要注重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层要在原有的金融法规基础上及时出台针对于P2P网贷平台的具体法规条例。在法律层面上督促其不做&资金池&业务,不从事集担保与借贷一体的业务,远离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活动。众筹融资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这类还在起步状态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态,监管层可在保持法律底线的基础上,鼓励其对业务模式进行更有深度的探索,即先有创新,再根据其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从另一个维度来看,监管层要先分类梳理互联网金融业态,根据不同业态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增强监管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再通过监测每种业态的成长力变化,动态的对监管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金融业务,覆盖范围广,信息传播迅速,社会影响大,但恶性事件的社会危害性也较大。因此,应根据互联网金融各种业务模式的特点和运营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立备案或审批制度,设立风险控制措施、资本金、从业人员资质等准入条件,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保障公众利益,应引入相应的退出机制,及时清除不达标企业,并制定保护公众投资人利益,减小市场冲击,降低公众投资损失的特殊退出机制,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积极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自律组织组建。互联网金融创新可以尝试突破传统金融行业自律的短板,积极发展行业自律,从另外一个角度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尊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使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通过自律的形式,积极创新,完善管理,守法经营。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来规范业务流程,严守法律底线;另一方面,积极组建行业自律组织,即成立各级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可以发挥媒介自身平台优势,积极搭建互联网金融智库,在为会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的同时,还能够利用会员准入与退出机制积极指导并监督会员企业规范经营。  第五,更新监管思维。互联网金融具有与传统金融不一致的逻辑和业态,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更新监管思维。以最引人注目的阿里金融产品余额宝为例,作为货币市场基金和第三方支付结合产品,投资于余额宝既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可将其视为金融产品,同时余额宝又可以实现支付功能,可视为电子货币,从而打破了投资与支付的界限,打破了货币与产品边界,从而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所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寄生存在形式,并且有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对其监管要更新监管思维,创新监管方法,适度区别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  第六,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本身来说,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多的金融业态,每种互联网金融业态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实施功能监管不具备可行性,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分业监管,区别对待。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也是按照互联网金融分业监管的思路来制定监管细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证监会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业务、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八.结论与建议  根据文章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对立性和统一性,两者的这种关系是确立监管模式和思路的重要依据。第二,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三,互联网金融创新初期,创新应该先于监管;互联网金融创新进入成熟期,其成长力较强,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此时监管应该先于创新;涉及范围较广且关乎公众利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要严格监管,即监管前置与创新。第四,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红线&,任何互联网金融创新业态的发展都不能越过法律&红线&。第五,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既然是创新,就肯定会有风险和失误,对待新兴事物,我们要适当包容失误。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营造良好环境,传播行业正能量。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够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层面要意识到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意义,弘扬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正能量。第二,要分清互联网金融创新本身的科学性。拿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如果被守法者运用,它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如果被居心不良的犯罪分子所利用,它就变成其犯罪的工具,因此对于互联网创新不能因噎废食。第三,监管层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流程监控,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为防止过早、过度监管对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监管内容可先从企业运营流程监控着手,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好互联网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既有效监测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及时发现企业风险,提前预警,也掌握产业动态发展,为未来监管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第四,推进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改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可以利用现有央行征信系统信息,建立行业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社会化征信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第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将会导致行业无序发展、资源浪费甚至市场混乱。因此应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法律层面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推进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的立法工作。  [1] 陆岷峰,男,汉族,(1962&),江苏金湖人,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现任总行高级会计师,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华路26号3220室,邮政编码:210001,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2] ,男,汉族,(1994&),安徽安庆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电子邮箱:。  [3] 吴庆,周玉池.互联网金融不会被掐死[J].中国民商,2014(05):56&59  [4] 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03):28&33  [5] 杨凯生.互联网金融不能&野蛮成长&[J].中国企业家,2014(21):46&49  [6] 陈志武.新金融逻辑互联网金融热的冷思考[J].,2014(07):10&11  [7] 陆岷峰.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发展期[J].中国金融,2015(15):34&35  [8]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参考文献  [1]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金融研究,2005,(03):34&38.  [2]陆岷峰.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发展期[J].中国金融,2015,(15):34&35.  [3]王艳,陈小辉.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5&10.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28&40.  [5]潘锡泉.我国P2P网贷发展中蕴含的风险及监管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5,(4):12&18.  [6]罗明雄,谭盛辉.互联网金融前途几何[J].资本与法制,2013,(5):35&39.  [7]龙,张末东.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点在哪里[N].金融时报,.  [8]王莉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探讨[J].现代商业,2015,(5):26&32.
(责任编辑: HN666)
外汇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