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万元贷300个月,等额本息 等额本金,等额本金怎么算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极速贷款 当天到账
查看: 11407|回复: 8
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和分月还款的差距原来这么大!!!
阅读权限80
金卡Ⅱ级, 经验值 45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68 经验值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按照10万元,月息0.72%,年息就是8.64%,分2年来算。
& &等额本息 贷款总额:10万元
还款月数:24个月
每月还款:4,551.97元
总支付:9,247.39元本息合计:109,247.39元
&&等额本金还款贷款总额:10万元
还款月数:24个月
首月还款:4886.67元
每月递减:30元
总支付利息:9000元
本息合计:109000元
& && && &&&付款还款 贷款总额:10万元
还款月数:24个月
每月还款:4886.67元
总支付利息:17280元
本息合计:117280元
同样的贷款利率,结果相差近2倍,目前分期和小贷都是按照第三种方式计算利息,算上本金使用率,年化利息更是高的离谱了。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40
不算不知道呀
阅读权限50
前两种不好借,最后的随便借
阅读权限50
你算法错了,按照使用率来计算年化率高的吓死你
阅读权限80
年化利率15%以上的
阅读权限50
我的是等额本金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阅读权限90
分期还款的年化 翻一倍。
热门信用卡中心
热门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问答
Powered by Discuz! X3&
我爱卡客服股票/基金&
等额本息PK等额本金 房贷还款方式哪种更好
  文/汪 标
  问:最近,我正在办理房屋贷款手续,听朋友说主要有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法和等额本金法,他说同样的贷款年限、同样的贷款金额,等额本金法支付的利息比等额本息法少,告诫我一定要用等额本金法。可如果采取等额本金法,首月的还款额较高,我能够贷到的房贷金额就要降低,会让我的购房资金产生缺口。请问,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等额本息法和等额本金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房贷还款方式,除此之外,以前也有搞过“双周供”(每两周偿还一次房贷)和“气球贷”(前期按长期的等额本息法还贷,几年后一次性偿还剩余款项)。
  不同的还款方式支付的利息各不相同,那么我们该怎么判定哪种方式更好呢?如果只看利息支出,那么最好的方式是不借款,利息支出为0 ,但在房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能够不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少。既然要贷款,就必然要支付利息,多借自然应该多支付利息。
  就拿两种主要的房贷还款方式来看,为什么同样的贷款年限、同样的贷款金额,等额本金法支付的利息比等额本息法少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假设贷款的本金为120万元,贷款年限为20年,贷款利率为6%。用等额本金法还款,每月偿还的本金为5000元,第一个月支付的利息为%/12=6000元,两者相加为11000元。用等额本息法还款,每月的还款额为8597.17元,其中第一个月的利息与等额本金法相同,也是6000元(都是120万元借一个月产生的利息)。等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等额本金法还款后,贷款余额降至119.5万元,第二个月支付的利息为5975元;等额本息法还款后,贷款余额119.74万元,高于等额本金法的119.5万元,因此,就必须支付更多的利息。从第二个月开始,等额本金法就因贷款余额较少而支付的利息也少。根据计算,不考虑提前还款的情况,20年时间等额本金法需要支付利息723000元,而等额本息法需要支付利息863321元,比等额本金法多支付约16万元。但这多支付的利息完全是由于多借款造成的,只要后期采取提前还款的方式,完全可以把这些利息省出来。
  像你这种情况,采取等额本金法就不太合适,由于每月还款额不能超过收入的50%,采用等额本金法,你可以借到的房贷金额将大幅缩水。如果你的收入是17194.34元,刚好可以满足用等额本息法借120万元20年房贷的要求,用等额本金法你只能借93.79万元,贷款缩水20多万元,这对你买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建议你采取等额本息法借款,今后钱多了,又希望少支付利息,可以提前还款。
  但我个人并不太赞成提前偿还房贷,尤其是公积金贷款和首套房贷。因为,这些贷款都属于长期的低息贷款,以后很难再借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提前还掉了,今后想再借钱,一是不一定借得到。二是借到的利率也会比较高,如果是民间借贷利率可能要超过10%,银行借款利率也必定会上浮。三是还款期会比较短,房贷最长是30年,而其他贷款最长也只有10年,通常只能借1~5年。
08/14 14:3608/24 07:0008/24 06:5508/23 21:4508/23 11:5708/23 09:5508/23 07:3908/23 07:06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我想问一下等额本息贷款怎么计算来自: 居师傅 日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其它类似问题相关帖子相关文章---我想问一下等额本息贷款怎么计算关于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 这3句话忽悠了我们很多年!
我的图书馆
关于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 这3句话忽悠了我们很多年!
贷款买房的人总会想一个问题,以后收入增长了,有钱了,什么时候提前还款最划算。网上也经常有人算过,有的说是5年,有的说是10年,还有的说是七八年或15年的。
融360房贷君今天也来说说我们的观点。就贷款这件事,长期存在了三个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一:等额本息是银行想赚更多的钱
主流的还款方式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这个大家早就清楚了,差距在于,等额本息付出的利息成本要比等额本金多。
以200万房贷为例,我们用融360房贷计算器算了一下
等额本金利息如下:
等额本息利息如下:
如果你30年按部就班还完,等额本息的确要比等额本金多还34.7万的利息。那么以此为标准来认定等额本息不划算是对的吗?
当然不是。等额本息的利息之所以比等额本金要多,是因为初期等额本息还款法中的本金还得较少,剩余本金多了,利息自然就多了。
在两种还款法中,银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按照你欠银行的钱,计算你当月应该还的利息,仅此而已。在这一点上,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计算方式完全一样,没有半点区别。
错误观点二:提前还款有最佳还款时间点
有很多种算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有7年的,8年的,还有10年的。
融360房贷君想说的是,从纯财务的角度来说,以上全错!提前还款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佳还款时间点。
下面这个例子会告诉你为什么。
假设我们选择在10年后提前还款,那么在这两种还款方式付出的钱数分别为:
等额本金:已还本息和(本金 元+利息元)+剩余本金(元)一次性还清= 元。
等额本息:已还本息和(本金元+利息元)+剩余本金(元)一次性还清= 元。
也就是说,等额本息在10年后提前还款,要多付利息77621.18元。看上去是不是感觉亏了?
其实到这里还没结束,你应该再计算一点,等额本金在这10年间的本金要多还元,这笔钱如果放在银行,是会产生利息的。如果你稍加计算,你会发现它在这十年10间累计产生的利息和等额本息在这10年前多掏的利息77621.18元非常接近。
经过上面的计算,你会发现: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完全一样的。
错误观点三:等额本息更适合提前还款
由于等额本息产生的利息较多,而挣到钱的时候就着急把贷款还了,多省点利息。
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就以2016年买房为例,去年很多人还能拿到85折的折扣,算下来利率只有4.1%左右。假设你手中的钱正好可以提前还款,那么你有两种选择:
一、你继续欠银行的钱,继续按期付利息,然后拿这笔钱去寻找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比4.1%更高的不少见吧?这样你投 资回报肯定要比付给银行的利息要多。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希望你永远欠银行的钱,永远不还最好,因为这等于你用银行的钱为你自己创收,而且这套房子还是你的。
换个思维,假设你有一套房*(di)押给银行,借到1000万,利息是4.1%,你再用这笔钱以5.1%的利息投出去,那么你每年什么都不干就可以坐收10万元。
二、一次性全部还清,你的存款为0,然后你再继续一点一点攒钱,再投 资。这就跟房子没有任何关系了。
由于等额本息摊平了你的还款压力,是否提前还款的最大差距在于,属于银行的本金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假如掌握在你的手里,不去还给银行,那么你欠银行的债务完全可以用再投 资产生的收益抹平,甚至还能多赚点。这就是“借鸡下蛋”,用银行的钱赚钱。假如你提前还款,本金还给银行,你就只能用接下来你自己的存款去赚钱,哪个更划算,一目了然。
归根结底,流动性是有机会成本的,你要选择提前还贷,丧失了流动资金,接下来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你也只能干看着;如果不提前还贷,手中有粮就能有更多选择,说不定还能在关键时候让你减少损失。
比如你把钱都还给银行了,这个时候你因为某种原因急需大笔资金,那你只能卖房了,一旦买家知道你的底牌就能杀你的价,这个时候你能卖300万的房子,说不定只能卖250万。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流动资金,就能避免这种尴尬。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