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投资与理财产品品应该怎么选?

理财产品该如何挑选?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理财产品所得的收益或许没有股票来得疯狂,但它胜在稳健,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要想在2016年稳稳当当地“掘金”,恐怕没有比理财产品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当遇到收益不错且风险较低的产品,又该如何快、准、狠地拿下,从而获得满意的收益呢?
-----虽然有人认为2015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也在下降,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目前全球独有较为理想的稳健投资方式,如果选准节点,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重要节日前通常会发行一批高收益理财产品。
-----很多人觉得理财收益会在特定节点迎来小小的回升,于是就缩短了投资时间,当前的策略应是宜长不宜短。从2014年11月至今,央行已6次下调存贷款利率,2016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以宽松为主。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当前的策略应是宜长不宜短,尽早在“双降”周期来临前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高收益。资金量大可适当期限短点,充分享受复利效应。
-----面对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选好“篮子”放妥“银子”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需要对每个理财产品进行了解,之后通过对比进行选择。
-----那么不同品类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低不一样,风险大小也不一样,应该怎么选?
-----首先,看期限长短。选择理财产品,不仅要了解该产品的收益期,还要着重了解产品认购日到成立日之间是否计息,以免造成资金的时间成本损失。
-----其次,看投资方向。理财产品安全程度和预期收益率能否实现大多由投资方向决定。如果是信托理财,还要看还款来源和担保方是否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或政府。如果是,则其风险相对较小,预期收益实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第三,看风险等级。理财产品不仅有本身的投资风险,还会有其他风险存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明该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要尽量选择和自己风险偏好相对等的理财产品。
-----最后,看收益率。产品收益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其中,只有保本保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是可以提前确定的,而后两者只能看预期收益率能够实现的概率有多少。
在全球经济金融大幅波动的时候,结构类的理财要小心点的。
中产家庭的理财私教
多赚10%——家庭资产稳健增值
多省10%——选择最优金融产品
少亏100%——远离各类金融陷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财智人生从这里开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当前位置: >
个人理财产品该怎么选择
作者:信融小编
时间: 16:52
来源:未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余资金明显增多,对理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目前,市场理财产品众多,投资人理财知识匮乏,对于投资个人理财产品应注意哪些方面呢?个人该怎样选择理财产品?
  其实,理财产品的挑选只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就能按需实现精准理财了。
  一、关注产品风险类型
  收益和风险是相匹配的,为此,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产品的风险类型是否匹配。金融机构在出售理财产品时会提供一份风险测评问卷,市民应认真填写并根据测评结果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二、要关注产品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投资期限和赎回速度两个方面。目前较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类是短期周期性理财产品,;一类是中短期理财产品。赎回速度主要分为投资期间不可赎回、投资期间可赎回及赎回当天到账和赎回非当日到账等情况。
  三、考虑产品的实际收益
  产品收益和产品的期限、投资方向(风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市民在选择好产品风险类型及期限后,再比较产品的收益率,收益高的产品则为首选。同时,客户在了解收益时必须询问理财产品所产生的部分费用,并剔除费用才是实际投资所得,防止被虚高的回报率所误导。
理财资讯 推荐文章
理财资讯 相关文章理财产品究竟该如何选?(图)_网易新闻
理财产品究竟该如何选?(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经济人,用投资追求更多的收益,使自己的资产有所增值,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不过,目前投资类产品的种类很多,大家接触最多的,除了股票外,莫过于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了。
  哪些金融机构可以理财?
  山西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多少个呢?
  以记者的调研,有20多个。
  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不对个人办理业务。
  山西目前仅有两家外资银行—汇丰和渣打银行。渣打银行没有开展对个人的业务,只对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而且只对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服务。汇丰银行对个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投资者开户10万元起存。
  国有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5家银行有理财产品。数量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华夏、民生、光大、招商、浦发、兴业、中信、渤海等8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品种多、种类全。晋商银行、省农村信用社、遍布全省各县和乡镇的邮储银行等机构有自己的理财产品。
  此外,在各市,也有自己的地方金融机构,如晋城银行、大同商业银行、阳泉商业银行、晋中商业银行、长治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农商行、村镇银行等等,有的也发行销售理财产品。
  证券公司如山西证券、大同证券同样有理财产品。
  因此,如果想要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在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可以购买。
  省内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是总行统一发行全国销售的理财产品,极少数是为山西投资者量身定做的。倘若是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一般也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对理财产品金额有要求,最少都是数十万元起或者达到私人银行级别的客户才能够购买。这样的产品,投入大、产出高,风险必然也高。
  大众喜欢哪些理财产品?
  普通投资者更喜欢哪些理财产品呢?
  理财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网银由投资者自己操作,且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无法直接询问,但也有“蛛丝马迹”可以梳理。
  首先,不管哪家银行,醒目位置都有一块电子屏或展示板写着近期发行的理财产品。据记者观察,几乎都是5万元起的产品,且期限在3个月左右的居多。其次,几乎所有的银行也都在醒目位置摆放着各种礼品,只要存款或购买一定数额的理财产品,就能得到。价格标签很少有超过20万元的。可见,在银行大厅办理相关业务的,还是以普通工薪基层居多;他们挑选的一般都是家庭资金闲钱能够买得起的5万元、10万元理财产品。
  3月13日和14日,记者随机在几家银行进行了了解。
  中行的基智通理财计划,销售日期到3月15日,投资期限91天,预期收益5.05%,非保本浮动。中行最近50天以上的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均在5%以上。50天以内的是4.95%。建行乾元系列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02天,预期收益5.0%,105天的收益5.3%。投资期限50天以下的,收益在4.9%到4.2%不等。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48天的非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是5.3%。保本的都是5%以下。可见,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同质的,挑选的余地并不大。
  记者采访发现,总的来说,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相上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整体上预期收益率略微要高一点。地方性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品种要比上述两类银行少。
  普通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喜好是什么?3月12日,工行高新区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还是以保本、稳健的居多。一期到了,再做一期。”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的工作人说法也都差不多。
  另一方面,理财产品5万元的门槛也拦住了一些人,如在校学生,刚工作没有多少积蓄的年轻人。他们直接用互联网金融的宝宝们为自己获得收益和欢乐。
  如何防范理财风险?
  购买理财产品,是一件不太复杂的事情:办好开户手续,有了网银盾,然后开通、激活、换密码,以后就能够自己在家操作;或者直接在柜台填单子,办完手续,拿上回单走人。
  无论哪一种,银行都会让我们抄一段话,大意是“本人已研读本协议书、对应的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提示,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本理财产品的风险,愿意承担相关风险。”还要签名。这个过程,其实是对理财产品有风险的一个提示。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银行“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销售文本中必须写上“预测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也明确要求客户“严格风险自担”。但是,我们购买理财产品时,听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前的理财产品都达到了预期收益,这款应该没有问题等等。因此,虽然每个银行的理财经理柜台上都摆着“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的小牌子,但风险都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避免日后纠纷,有的银行如汇丰银行在提供理财产品服务时有录音,证明客户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客户经理也会和投资者讲清楚资金用去做什么,标的是什么。中资银行只能对部分客户做到这一点。更多的小型投资者,以为理财基本上就和存款一样,简单填单、签字完成,到底看没看懂合同,知不知道自己投资的风险,需要打大大的问号,这也为日后的摩擦纠纷埋下了伏笔。
  因此,招商银行太原分行法律与合规部总助张伟、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法律与合规部副总经理王永生、建行山西省分行法律部负责人陈宝红都以个人名义表示,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投资者首先要明白最高收益只是一种预期的可能性,实际收益率取决于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任何预期收益或类似表述都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用语,不代表投资者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也不构成银行对相关理财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其次是流动性风险,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内不得提前赎回或终止,投资者应该使用一个时期内不用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最重要又常常被忽略的就是系统性风险,理财产品受制于市场、操作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有不同范围及程度的投资风险,也许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也许遭受投资本金的损失。此外,还有汇率风险等等。
  虽然上述专家都表示,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投入的资金多少无关。但是,买几元钱的菜时我们还要货比三家,一下拿出5万元、10万元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研究一下,再做决定呢?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选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