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吴树根赔了多少钱车一条命赔多少钱

大三女生出操遇车祸成植物人 法院判决遇执行难-搜狐新闻
--------------- &
大三女生出操遇车祸成植物人 法院判决遇执行难
时间:日06: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三女生出早操遇车祸被撞成植物人
  谁为她的后半生负责
  实习生 李丹 本报记者 万兴亚
  22岁,本来是个充满梦想的年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一个女孩的梦想碾得粉碎。这个不幸的女孩名叫李俊燕,本是河北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三学生,在出早操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倒。
因为肇事司机没钱赔偿,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的公司不履责,学校也推托责任,李俊燕早就应该开始的康复治疗至今没法开展。平时被同学们称为“快乐的小燕子”的李俊燕,现在却只能天天坐在轮椅上冲人傻笑。
  惨剧发生在早操路上
  日是个黑色的日子。这天早晨6时许,李俊燕和她的同学像往常一样4人一队在学校门口,由西向东到大街上出操。正在这时,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小货车突然向学生队列猛冲过来,悲剧就在瞬间发生。李俊燕被撞成重伤,成为最不幸的一个,其他3名同学都是轻伤。
  事故发生后,李俊燕等人被送往市三院救治。其他同学伤势较轻,医治时间不长就陆续出院,唯有李俊燕伤势严重,先后两次住院手术,终于从死神手里夺了一条命。但从此以后,小燕子再也不能飞起来了,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四肢基本上没有知觉,而且智力极度残缺。经过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因出现外伤性脑积水,她的颅内压增高,右上侧凹陷,留下了手掌大的坑,致使面部变形,给李俊燕生理和心理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伤痕。
  日,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临床法医学伤残评定认为李俊燕因车祸致急性颅脑损伤,智力极度缺损,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学习,评定为一级伤残。
  李俊燕的家是标准的农民家庭,父母依靠种地度日,生活十分贫苦,一年几百元的收入根本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为了李俊燕的救治,家里已经负债十几万元。命是救回来了,可是已成植物人的李俊燕今后怎么办?
  原本能成为白衣天使,如今却只能依靠轮椅度日,究竟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谁该为小燕子的后半生负责?
  “一穷二白”的肇事司机和“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公司
  经有关部门查明,驾驶人员叫苗建青,受雇于邢台市振华批发商行,系无证驾驶,肇事车辆小型货车为河北中兴食品公司所有。2003年6月,中兴公司与振华商行签订了《铺货车使用协议》,将该公司所有的一辆小型货车提供给振华商行用于推销中兴公司产品使用。有关部门认定,苗建青在此次事故中负全部责任。日,因交通肇事罪,苗建青被邢台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在医院治疗期间,李俊燕的父亲李清林及另外受伤孩子的家长联名将苗建青及其父母、振华商行和中兴公司起诉到邢台市桥西区法院,要求作出赔偿。日,邢台市桥西区法院判决被告苗建青赔偿原告李俊燕经济损失人民币22万余元,赔偿其他3名受伤学生损失共计3万多元,中兴公司与振华商行承担垫付责任。由于苗建青父亲系残疾人,无赔偿能力,法院判决苗建青父母不承担责任。
  初审判决下达后,李俊燕家人认为民事赔偿数额太少,提出上诉。日,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裁定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肇事司机苗建青由于在服刑,显然没有赔偿能力,其父母又被判不承担责任。获赔的希望寄托在了振华商行和中兴公司身上。
  然而,振华商行已名存实亡,法人代表下落不明,查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中兴公司机器设备、厂房已被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于是,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于日作出了中止执行的裁定,这意味着法院判决的赔偿成为一纸空文。而此时的李俊燕家人为了给孩子救治、打官司,已倾尽所有,债台高筑。
  判决能够中止,可是小燕子的生命不能中止。
  中兴公司是当地的一家大型方便面企业,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于是有当事人乔装进入该公司发现其仍在继续生产,并且假装买主与中兴公司签订了20万元的方便面合同,这一合同就足以说明中兴公司是有赔偿能力的。然而当地执行局对此置若罔闻,他们不执行的原因是李俊燕家人没有预付执行费用。但是此前李俊燕家人由于经济困难申请豁免执行费用已经得到了法院的批准。执行局的说法是“执行局的车是个人的车,不能花自己的钱跑执行”。
  由于迟迟得不到赔偿,李俊燕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也许她只能在轮椅上呆一辈子了。
  学校能免责吗
  日,李俊燕家人又将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起诉到法院,认为校方不按规定组织学生在马路上出早操,应该对这起事故负责。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答辩状中称其对这起事故无任何过错,已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李俊燕人身伤害的发生属于“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学校的行为并无不当,无法律上的责任。
  学校推卸责任的另外一个理由是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该认定书只认定了肇事司机的责任,没有认定学校的责任,学校据此咬定自己没有责任。但是交警部门认定事故时只是根据《交通法》,没有参考教育部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该规章之规定,学校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仅如此,李俊燕就读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为学生买过保险,但事故发生后,学校为了推卸责任,拒绝向保险公司出具相关文件手续,使保险公司无法对李俊燕的伤害进行赔偿。但是保险公司仍为李俊燕垫付了1万元。
  日,桥西区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判决书。判决书认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列队早操过程中,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给此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根据《交通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判决被告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赔偿李俊燕一级伤残20年护理费和精神抚慰金共计17.1万元。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服这一判决提出上诉,号法院开庭,但尚未作出判决。
  谁为悲剧负责
  巧合的是,这起事故发生两年之后的同一天,即日,山西省沁源县发生了骇人听闻的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同样是因为在马路上出早操。为此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这起事故当中,学生家人得到了赔偿,学校相关领导得到了处分甚至刑罚。
  相似的案件,却是两种不同的处理结果。
  已成植物人的李俊燕已经成了一只没有了翅膀的“小燕子”,失去了翱翔的蓝天。虽然再多的赔偿也挽不回她的健康和前途,但是就连法院认可的责任,有关各方也都在极力推脱。当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至少还应该有正义和良知来进行补偿。可是小燕子现在面临着什么都得不到的困境。究竟谁来保护她的后半生?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热门新闻推荐】
·(07/30 04:47)·(07/30 04:47)·(07/28 08:36)·(07/05 01:50)·(06/23 14:23)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唱给你的歌
··········
··········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追赶肇事车 搭上一条命被告人驾车甩脱受害人致其重伤死亡 因故意杀人被判15年发布时间: 01:47 星期一来源:北京晨报
47岁的邢某驾车被一辆大货车剐蹭后,一路追赶至一个路口。趁对方司机等绿灯时,他下车去拽车门交涉。绿灯亮起来,货车司机加大油门驾车逃离,邢某不顾危险,一边拍车门一边随车奔跑,倒地后被货车碾压。最终,邢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8岁的货车司机田某则因故意杀人罪一审获刑15年。田某后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认为其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近日,北京市高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民警巡逻发现被撞者
去年3月1日11点,顺义公安分局北小营派出所一名民警在北小营政府附近巡逻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马路中央,地上有一大摊血迹。民警赶忙上前询问,该男子用微弱的声音说,他刚才被一辆绿色的大货车撞了,司机跑了。说完,该男子便昏迷过去。
民警立即联系120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同时报警。顺义区交通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派事故民警赶到现场勘查,但只看到路面上的血迹,未发现其他线索。
通过现场走访,民警从目击者王先生处得知了车号为“6256”的嫌疑大货车。据王先生说,当天10点多,他从北小营街上一个复印部办完事出来后,骑电动车从西往东过马路,正好看到了这起交通事故。当时,绿色大货车已经开动起来,驾驶室处有一男子在拉车门跟着车跑。货车一边加速,一边往左打轮,应该是用车身在挤追车的人。追车的人一只手拉着车门,另一只手则不停地拍打车门。
该男子追车过程中,货车司机不时地朝男子看,同时用车身往旁边蹭对方。“我感觉司机是想把追车的人别到旁边,后来这名男子就被车剐倒了,卡车从他下半身轧过去。”王先生说,男子倒在红绿灯路口北侧十几米远的地方,货车司机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开走了。王先生只记得货车车牌号码后四位数字为“6256”。
现场走访抓获嫌疑人
交通支队立即组织专案组展开调查。民警对现场以北的监控设备进行了调取,发现在此时间内,有一辆绿色重型货车由南向北行驶,于是确认该车有重大作案嫌疑。
通过对肇事车行驶路线走访调查,民警得知此车由南法信地区一工地向木林地区运送渣土。民警赶赴南法信地区工地内调查,得知此车确实为运送渣土车辆,驾驶员是田某。当晚8点,田某返回工地时被等候在此的民警抓获。
今年28岁的田某是河南来京人员,小学文化,事发前两天受雇马先生跑运输。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显示,田某驾车与邢某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未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而是直接驾车离开,对方无明显过错,田某要为最初发生的事故负全部责任。
肇事逃逸撞倒受害人
田某供述说,去年2月27日,他经人介绍给马先生开渣土车,从南法信一个工地往木林方向拉渣土,一天五六趟。事发当天9点多,他独自驾车从南法信地区拉渣土去往木林镇,车沿着顺密路一直向北行驶。
行驶到一半路程的时候,田某车辆前方出现一辆蓝色小货车,因车开得比较缓慢,田某开大灯示意对方让行。对方让行后,田某打转向灯从右侧超车时,对方司机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盘,田某车辆的中后部位与对方车辆的前部发生了剐蹭。
“我以为没什么事,就继续往前开。他见我没停车,就开车追我、堵我,一直没堵住。”田某说,他驾车到一个红绿灯处停车等绿灯通行。此时,对方车辆追了上来。绿灯亮了,田某启动了货车,这时对方司机走过来猛地拉开了驾驶室车门,嘴里责骂着田某。
田某没有理会,而是关上车门继续开。“他跑着追我,一只手拉车门,一只脚登在车门上想上来揍我。我为了防止他上来,就加速行驶,那时我的车挂到了9挡(一共12挡)。”田某说,该男子又把门拉开,左手拉着车门,右手挥拳打过来,拳头已经很接近其脸部。可能一脚登空了,该男子从车上滑了下去。
从后视镜看见人倒地后还在动,田某担心对方爬起来后继续追赶,于是关上车门继续加速逃离。“后来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我的车轧到人了,让我赶紧回去。我开车到单位门口,警察就把我带走了。”
庭审辩称无杀人故意
据了解,47岁的邢某在北小营镇后鲁村附近的一家租赁站给别人开车,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当天下午,邢某经抢救无效去世。事后,田某的雇主马先生支付了20万元赔偿款,邢某的家人对田某出具了谅解书。
去年7月,检方以故意杀人罪对田某提起公诉。根据指控,田某于去年3月1日10时许,驾驶重型自卸货车与邢某驾驶的普通货车发生剐蹭后逃离,邢某驾车追赶至北小营政府路口北侧红绿灯时,邢某下车抓住田某驾驶车辆的车门与其交涉。田某驾车挤压邢某,造成邢某双下肢被碾轧,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现场监控录像显示,绿灯亮后,田某驾车强行变道并加速行驶。其间,邢某手拉车门随车奔跑。邢某倒地后,田某并未停车,车辆从邢某身上碾轧而过后逃离现场。
庭审中,田某否认自己是故意杀人,称他主观上并无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的故意,其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田某的辩护人则认为,被告人主观上不具追求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应定性为交通肇事罪。被害人对案件发生具有明显过错,田某具有自首情节,其亲友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希望法院对田某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
未认定自首轻判15年
鉴于田某能够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其亲友代为赔偿等,法院一审从轻判处田某有期徒刑15年。不过,法院并未采纳田某构成自首的辩解。
田某随后提出上诉,坚称其行为应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原判量刑过重。田某的辩护人还指出,受害人应对其死亡后果承担过错责任。
市高院认为,田某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故意明显,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田某驾车刮蹭受害人所驾车辆逃逸在先,受害人追上并下车抓住田某所驾车辆的驾驶室车门与其交涉在后。虽受害人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但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过错。原审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予维持。据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释法 为何认定故意杀人罪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在司法实践中,司机驾车因普通的民事纠纷转变为故意杀人罪的事件时有发生。本市法院此前曾审理过相似案件,案件中肇事司机为逃避几十元停车费而不顾收费员的阻拦强行驶离,最终导致收费员死亡。类似案件的庭审中,被告人也往往都不认可故意杀人罪的指控,辩称自己当时主观上并无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的故意。
关于田某行为的定性,一审判决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法院认为,田某驾车发生刮蹭后,没有及时停车处理事故,反而驾车逃逸。在邢某抓车辆门把手,追车奔跑的情况下,采取加速、强行变道挤压被害人等行为。
作为经过正规培训取得驾驶执照的司机,田某驾驶满载的十轮重型卡车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应当持谨慎的注意义务,其明知受害人在拉拽车门并随车奔跑的情况下有滑脱并被卷入车轮导致伤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现被害人倒地后不但没有立即停车查看情况抢救伤者,反而驾车加速驶离,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明知其行为有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
田某明知被害人邢某拉拽其所驾车辆车门并随车奔跑,为摆脱被害人,驾车强行变道并加速行驶,致邢某倒地后双下肢遭碾轧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田某驾车刮蹭后逃逸在先,被害人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后,虽行为有过激之处,但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过错。
北京晨报记者 颜斐责任编辑:刘一鸣
·····
·····
········追赶肇事车 搭上一条命-满城旅游
????47岁的邢某驾车被一辆大货车剐蹭后,一路追赶至一个路口。趁对方司机等绿灯时,他下车去拽车门交涉。绿灯亮起来,货车司机加大油门驾车逃离,邢某不顾危险,一边拍车门一边随车奔跑,倒地后被货车碾压。最终,邢某付出了性命的代价,28岁的货车司机田某">
& 满城旅游网
& 您现在的位置: >
追赶肇事车 搭上一条命
发布时间: 19:43
新闻提供: 未知
>????47岁的邢某驾车被一辆大货车剐蹭后,一路追赶至一个路口。趁对方司机等绿灯时,他下车去拽车门交涉。绿灯亮起来,货车司机加大油门驾车逃离,邢某不顾危险,一边拍车门一边随车奔跑,倒地后被货车碾压。最终,邢某付出了性命的代价,28岁的货车司机田某则因故意杀人罪一审获刑15年。田某后不服裁决提出上诉,认为其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近日,北京市高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民警巡逻发现被撞者
????去年3月1日11点,顺义公循分局北小营派出所一名民警在北小营政府邻近巡逻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马路中央,地上有一大摊血迹。民警急忙上前询问,该男子用微弱的声音说,他方才被一辆绿色的大货车撞了,司机跑了。说完,该男子便昏迷过去。
????民警立刻接洽120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同时报警。顺义区交通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后马上派事故民警赶到现场勘查,但只看到路面上的血迹,未发现其余线索。
????通过现场走访,民警从目睹者王先生处得知了车号为“6256”的嫌疑大货车。据王先生说,当天10点多,他从北小营街上一个复印部办完事出来后,骑电动车从西往东过马路,正好看到了这起交通事故。当时,绿色大货车已经开动起来,驾驶室处有一男子在拉车门跟着车跑。货车一边加速,一边往左打轮,应该是用车身在挤追车的人。追车的人一只手拉着车门,另一只手则不停地拍打车门。
????该男子追车过程中,货车司机不断地朝男子看,同时用车身往旁边蹭对方。“我感到司机是想把追车的人别到旁边,后来这名男子就被车剐倒了,卡车从他下半身轧从前。”王先生说,男子倒在红绿灯路口北侧十几米远的处所,货车司机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开走了。王先生只记得货车车牌号码后四位数字为“6256”。
????现场走访抓获嫌疑人
????交通支队当即组织专案组展开调查。民警对现场以北的监控装备进行了调取,发现在此时间内,有一辆绿色重型货车由南向北行驶,于是确认该车有重大作案嫌疑。
????通过对肇事车行驶路线访问调查,民警得知此车由南法信地区一工地向木林地区运送渣土。民警赶赴南法信地域工地内考察,得知此车确切为运送渣土车辆,驾驶员是田某。当晚8点,田某返回工地时被等待在此的民警抓获。
????今年28岁的田某是河南来京职员,小学文化,事发前两天受雇马先生跑运输。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显示,田某驾车与邢某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未依照《道路交通平安法》划定立刻停车、维护现场,而是直接驾车分开,对方无显明过错,田某要为最初发生的事故负全体责任。
????肇事逃逸撞倒受害人
????田某供陈述,去年2月27日,他经人介绍给马先生开渣土车,从南法信一个工地往木林方向拉渣土,一天五六趟。事发当天9点多,他单独驾车从南法信地区拉渣土去往木林镇,车沿着顺密路一直向北行驶。
????行驶到一半行程的时候,田某车辆前方涌现一辆蓝色小货车,因车开得比较迟缓,田某开大灯示意对方让行。对方让行后,田某打转向灯从右侧超车时,对方司机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盘,田某车辆的中后部位与对方车辆的前部产生了剐蹭。
????“我以为没什么事,就继续往前开。他见我没停车,就开车追我、堵我,一直没堵住。”田某说,他驾车到一个红绿灯处停车等绿灯通行。此时,对方车辆追了上来。绿灯亮了,田某启动了货车,这时对方司机走过来猛地拉开了驾驶室车门,嘴里责骂着田某。
????田某没有理睬,而是关上车门继续开。“他跑着追我,一只手拉车门,一只脚登在车门上想上来揍我。我为了预防他上来,就加速行驶,那时我的车挂到了9挡(一共12挡)。”田某说,该男子又把门拉开,左手拉着车门,右手挥拳打过来,拳头已经很亲近其脸部。可能一脚登空了,该男子从车上滑了下去。
????从后视镜看见人倒地后还在动,田某担忧对方爬起来后持续追赶,于是关上车门继续加速逃离。“后来老板给我打电话,说我的车轧到人了,让我赶快回去。我开车到单位门口,警察就把我带走了。”
????庭审辩称无杀人故意
????据懂得,47岁的邢某在北小营镇后鲁村四周的一家租赁站给别人开车,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当天下午,邢某经挽救无效去世。事后,田某的雇主马先生支付了20万元抵偿款,邢某的家人对田某出具了原谅书。
????去年7月,检方以故意杀人罪对田某提起公诉。依据指控,田某于去年3月1日10时许,驾驶重型自卸货车与邢某驾驶的普通货车发生剐蹭后逃离,邢某驾车追赶至北小营政府路口北侧红绿灯时,邢某下车抓住田某驾驶车辆的车门与其交涉。田某驾车挤压邢某,造成邢某双下肢被碾轧,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现场监控录像显示,绿灯亮后,田某驾车强行变道并加速行驶。其间,邢某手拉车门随车奔跑。邢某倒地后,田某并未停车,车辆从邢某身上碾轧而过后逃离现场。
????庭审中,田某否定自己是故意杀人,称他主观上并无损害或者杀戮别人的故意,其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田某的辩护人则认为,被告人主观上不具追求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应定性为交通肇事罪。被害人对案件发生具备明显过错,田某拥有自首情节,其亲友踊跃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体谅,希望法院对田某从轻处分并宣告缓刑。
????未认定自首轻判15年
????鉴于田某可以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其亲友代为赔偿等,法院一审从轻判处田某有期徒刑15年。不外,法院并未采用田某构成自首的辩护。
????田某随后提出上诉,坚称其行为应属于差错致人死亡罪,原判量刑过重。田某的辩解人还指出,受害人应对其死亡成果承当过错责任。
????市高院以为,田某放任被害人死亡成果发生的主观故意显著,其行为相符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田某驾车刮蹭受害人所驾车辆逃逸在先,受害人追上并下车抓住田某所驾车辆的驾驶室车门与其交涉在后。虽受害人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但并不形成刑法意义上的错误。原鉴定罪及实用法律正确,量刑恰当,应予维持。据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释法 为何认定故意杀人罪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在司法实际中,司机驾车因一般的民事纠纷转变为故意杀人罪的事件时有发生。本市法院此前曾审理过相似案件,案件中肇事司机为回避几十元泊车费而不顾收费员的阻挡强行驶离,终极导致收费员死亡。相似案件的庭审中,被告人也往往都不认可故意杀人罪的指控,辩称本人当时主观上并无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的故意。
????关于田某行为的定性,一审讯决给出了详细的说明。法院认为,田某驾车发生刮蹭后,没有及时停车处置事故,反而驾车逃逸。在邢某抓车辆门把手,追车奔跑的情形下,采用加速、强行变道挤压被害人等行为。
????作为经过正规培训获得驾驶执照的司机,田某驾驶满载的十轮重型卡车从事高度危险功课应当持谨慎的注意义务,其明知受害人在拉拽车门并随车奔跑的情况下有滑脱并被卷入车轮导致伤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现被害人倒地后岂但没有即时停车查看情况抢救伤者,反而驾车加速驶离,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明知其行为有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
????田某明知被害人邢某拉拽其所驾车辆车门并随车奔跑,为解脱被害人,驾车强行变道并加速行驶,致邢某倒地后双下肢遭碾轧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田某驾车刮蹭后逃逸在先,被害人采取办法维护本身合法权利在后,虽行为有过激之处,但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过错。
????北京晨报记者 颜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1998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真實的汪精衛
我的图书馆
真實的汪精衛
宗武兄:  &
精衛竟病死在日本,我讀了那天(13日)的消息,就想寫信給妳談。因趕一篇紐約演說(17日夜),竟不得寫信的機會。 & &
精衛以“烈士”(Martys)出大名,終身不免受此“烈士心理”之累。“烈士心理”者,就是自認只要有犧牲精神,一切事情都可做,都不會錯。我生命尚且不惜,妳們還不相信我嗎?他好象常常這樣想。
其實不惜生命是一件事,某種政策的是非又是另一件事。精衛之不惜犧牲一切,名譽生命都非所顧惜,而終於走上一條死路上去,其起源似由於這種self-rightness的心理。社會上能諒解他的人也許不少,但未必肯公然為他辯護。在二三十年中,他的“惡名”恐難洗刷。一個很可愛的人,一生最有血性、而不能不負“惡名”而死,真可惋惜!
   "我想寫首詩述此意,終寫不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原文是胡適於日寫給高宗武的信件(汪兆銘於44年11月10日離世),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到胡適對汪兆銘的評價,字裏行間並沒有任何的不敬;相反,對於這個"賣國賊",胡適的筆下洋溢著敬佩與憐憫之情.這一點與毛、蔣政權所描述的"漢奸""賣國賊"有著天壤之別.而究竟真實的歷史如何?是應該相信勝利者GCD的教科書還是GMD的歷史文獻?又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別人整理的第三方資料佐證胡適對汪兆銘一生的評價是否客觀、真實...
《真實的汪精衛》是林思雲的作品,本人幾年前無意中有幸拜讀,今特奉上與眾CLer分享.通過此文多一個視角了解汪兆銘的一生,多一個視角了解那段不尋常歷史中人性所展現的自私與貪婪、罪惡與是非、齷齪與骯髒、大奸與大偽…
真實的汪精衛---林思雲
??中國經常有這樣一種怪現象,提到某個人的名字是婦孺皆知,但問起該人的生平和事跡時,卻又是鮮為人知。汪精衛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汪精衛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可是大家對汪精衛的“賣國事跡”卻是一問三不知。這也是中國歷史教育的一大特色;只告訴大家他是壞人,卻又不告訴大家他作過什麽壞事。好在中國學生頭腦比較簡單,不喜歡刨根究底,所以歷史老師還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煩。
汪精衛在中國是一個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認為是中國人的恥辱。因此現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把汪精衛從辛亥革命和國民黨的歷史中完全抹殺,只是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實在無法抹殺汪精衛的存在,才簡單地提到了汪精衛和他的維新政府。這種出於主觀願望而隨意修改歷史的作法,使中國人對歷史產生了錯誤和虛假的理解,實在有礙於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歷史上真實的汪精衛,曾是近代中國有數的叱咤風雲的歷史人物,對中國的歷史走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歷史走到21世紀的今天,應該考慮還汪精衛的本來面目,重新認識歷史上真實的汪精衛。
要為汪精衛寫一個比較真實客觀的小傳還有不少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有關汪精衛的資料十分匱乏,人們似乎都極力避開這樣一個敏感人物,怕給自己惹來各種麻煩。198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出現一些關於汪精衛的書籍,比如蔡德金的《汪精衛評傳》,黃美真的《汪精衛傳》,秦亢宗的《走向深淵》等。但中國出版的書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有意識地貶低醜化汪精衛,寫書的重點放在獵奇和艷史方面,不是嚴肅的人物傳記而近似於野史小說,真實性有很大的疑問。日本也有不少關於汪精衛的書籍,比如上板冬子的《汪兆銘的真實》,杉森久英的《汪兆銘傳》,今井武夫的《支那事變的回想》,特別是親身參加過汪精衛和平運動的松本重治寫的回憶錄《近衛時代》和《上海時代》,犬養健的《揚子江仍在奔流》,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事情。與中國的資料相比,日本有關汪精衛的書籍比較嚴肅,基本沒有憑信性很低的獵奇艷史部份。因此這篇《真實的汪精衛》以日文資料為主,中文資料為輔,力爭做到求實客觀。
汪精衛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所以本文也分為三大部份來寫:第一部份:為了革命奉獻一切;第二部份:打倒獨裁者蔣介石;第三部份:和平運動曲線救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了革命奉獻一切
   日,廣東省番禹縣(今廣州),來自浙江的客商汪椒(借字,原字是左王右叔)家裏,又新添的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是汪椒的第4個男孩,也是第10個孩子,汪椒給這個男孩取名叫汪兆銘。
  汪兆銘是汪椒的填房吳氏所生,生汪兆銘那年汪椒已經62歲了。汪椒是個落第秀才,後來棄文從商。汪椒見這個小兒子異常聰明,就特別註重教汪兆銘讀書,在汪兆銘5歲時就開始教他認字。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汪兆銘8、9歲時,就基本可以讀書了。汪椒晚年由於年老眼花,無法看清書上的小字,就讓汪兆銘每天為他朗讀詩書。汪椒特別喜歡王陽明和陸遊,每天讓汪兆銘為他朗讀王陽明的文章和陸遊的詩。每天在父親面前朗讀,不僅無形中培養了汪兆銘演講的口才,還使幼小的汪兆銘接受了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陸遊的豪放文風,這些對汪兆銘後來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汪椒家裏並不富裕,汪兆銘童年時代的生活相當清苦。汪兆銘13歲時,母親病逝,14歲時,父親又病逝。從此汪兆銘就依靠比自己大22歲的大哥汪兆鏞撫養生活。由於家境所迫,汪兆銘17歲時就開始到私塾去教書。1901年汪兆銘18歲時參加了科舉考試,以廣州府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秀才。
  1900年義和團事件以後,清政府開始搞“新政”,開始大量選派公費留學生到外國留學,並給予歸國留學生舉人或進士的待遇,授予高級官職。這在當時的中國青年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識青年紛紛前往外國留學。
  當時公費留學生的主要派遣國家是日本,大量留學生前往日本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日本地理位置近,留學費用便宜;二是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強國經驗對中國特別有現實意義;三是日文中大量使用漢字,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學日文要比學歐洲文字省力很多。特別是日本還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置了一些學校,在日本教師講課時,旁邊配有中文翻譯,以便讓不懂日文的中國留學生也能聽懂講課的內容。當時日本比較有名的專門招收中國留學生的院校有:政法大學速成科(汪兆銘母校)、宏文學院、同文書院和振武學堂(蔣介石母校)。
  1904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在廣州招考前往日本政法大學速成科的公費留學生,錄取人數為50名。清政府為每位公費留學生每月資助30日元,這比現在公派留學生的資助金高多了,可以在日本生活得比較寬裕。汪兆銘考上了這次的公費留學生,和汪兆銘同時錄取的還有胡漢民,朱執信等人,他們後來都成為同盟會的骨幹。
  1904年9月,汪兆銘擠雜在三等艙的乘客當中,首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當時汪兆銘萬萬沒有想到三十多年後,他以“國家元首”之尊乘專機訪問日本,更沒有想到他會客死在這片土地上,人的命運真是不可預測的事。到日本後,汪兆銘住在東京神田區神保釘名叫春水館的留學生宿舍,離政法大學很近。政法大學以教授西方的政治法律為主,汪兆銘在那裏學習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神》,斯賓塞的《政治進化論》,這些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使汪兆銘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樹立起推翻專制的封建王朝,建立西方式民主共和國的信念。
  1904年底正好是日俄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日本全國都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即使在課堂上,發表最新戰況的號外新聞一到,教授就停止講課,和學生一起朗讀新聞。日本這種舉國上下的愛國熱忱,不僅使汪兆銘十分感動,也喚起了很多中國留學生的愛國心,激發他們投身於救國救民的革命運動之中。
  到1905年,僅僅在東京一地,就有中國留學生1萬余名,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空前的規模。中國的革命家們紛紛在留學生最多的日本建立革命黨派,使日本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當時在日本主要有主張君主立憲的保皇黨,和主張推翻異族皇帝的革命黨。保皇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為和梁啟超,他們反對進行流血的暴力革命,主張承認清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在清政府的主導下進行漸進的立憲改革。保皇黨在海外華僑中有不小的勢力,但在日本的血氣方剛的年青留學生們,並不喜歡保皇黨的漸進穩健主張,大多數都支持革命黨激進的暴力革命方案。
  在海外一時有很多革命黨成立,由於中國歷史上就有同鄉結黨的傾向,這些革命黨都建立在同鄉會的基礎上。有孫中山的廣東派“興中會”,黃興、宋仁教的湖南派“華興會”,章炳麟的浙江派“光復會”等等。其中以孫中山的“興中會”和黃興的“華興會”勢力最大。黃興身材魁梧,儀表堂堂,性格豪放,很有革命家的“氣派”,很為年青的留學生們所傾倒敬仰。而孫中山則身材矮小,說話慎重,在留學生中間的人氣不如黃興高。但孫中山提出了一套“三民主義”的革命理論,比黃興派的單純革命相比,在海外華人中有更大的感召力。
  1905年7月孫中山從美國再次來到日本,汪兆銘和胡漢民,朱執信等廣東同鄉一起拜訪孫中山,加入了孫中山的廣東派“興中會”。汪兆銘文思敏捷,擅長演講,有很大的組織力和號召力,很快脫穎而出得到孫中山的賞識並委以重用。由於當時的革命黨都是各自為政,力量很分散,這次孫中山來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聯合各派的革命黨,組成一個統一的革命黨。日,孫中山前往黃興的住所拜訪。孫中山和黃興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大革命家,但以前兩人一直在各自的平行線上,從來沒有見過面。
  黃興對孫中山的來訪大喜過望,黃興緊緊握著孫中山的手,半晌說不出話來。當時黃興32歲,孫中山40歲。可是孫中山和黃興交談不久,氣氛就開始緊張起來,兩人語氣強硬,各持己見,甚至到了拍桌子瞪眼睛的地步。最後黃興破顏一笑說:“孫先生,我服妳了”,兩位革命巨星終於達成了聯合。日,各革命黨派的大聯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選為總理,汪兆銘作為同盟會的發起人之一,被選為評議部部長。新建的同盟會最初設有三個部:執行部、評議部、司法部。汪兆銘當選重要職務的評議部部長,說明汪兆銘在革命黨中有相當的影響力,那時汪兆銘才22歲。
  同盟會最初的主要任務是搞宣傳和制造輿論,1905年11月,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正式創刊。《民報》特邀章炳麟擔任主編,主要編輯則為汪兆銘、胡漢民、吳稚暉等人。汪兆銘從《民報》的創刊號開始,一直是《民報》的主要撰稿人,汪兆銘以“精衛”的筆名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汪兆銘使用“精衛”的筆名,源自《山海經》裏精衛填海的故事,含有對革命鍥而不舍之義。汪精衛的文章邏輯嚴密,筆鋒銳利,有很大的影響力。當時《民報》的主要對手是梁啟超等保守派主辦的《新民叢報》,汪精衛的文章以與保守派的改良主張論戰為主,宣揚暴力革命的必要性。
  1906年6月,汪兆銘從政法大學速成科畢業,在260余名學生當中,汪兆銘成績名列第二。本來公費留學生在學成畢業後,有歸國服務的義務,同級的大部分同學紛紛歸國。但汪兆銘卻不準備回國,決定留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由於逾期不歸就沒有了公費資助,必須自己解決生活問題。幸好汪精衛日語較好,找到了一份翻譯工作,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僅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還可以資助朋友。
  同盟會成立後,革命派的勢力大振,引起了清政府的不安。清政府開始向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取締中國留學生的反政府活動。盡管日本政府中,對中國留學生的革命行動持同情態度的人很多,但由於考慮到與清政府的外交關系,開始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反政府活動進行限制。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發布的禁止中國留學生進行反政府活動的規定,但事實上對中國留學生的反政府活動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1907年初,日本政府迫於清政府的壓力,“請”孫中山出國。
  此後汪精衛跟隨孫中山出走越南和馬來亞等南洋各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這時汪精衛已成為孫中山最為信賴的親信之一。1908年3月汪精衛在馬來西亞的檳城結識了華僑巨富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陳耕基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經常為孫中山捐錢捐物,孫中山則定期向陳耕基贈送《民報》等革命刊物。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非常愛讀《民報》,在孫中山等人的革命思想影響下,陳璧君決心以實際行動投身革命。汪精衛到檳城演講時,臺下聽講的陳璧君對汪精衛的風度和才識十分欽服。汪精衛因為革命的公事不時走訪陳耕基家,所以也經常見到陳璧君。但每次陳璧君與汪精衛見面都是在母親衛月朗的陪伴下,沒有單獨談過話。
  1908年汪精衛26歲,陳璧君17歲,正是男女熱戀的年齡。當時雖然兩人之間都很有好感,但還只是革命同志的關系,沒有發展到戀人的地步。另外阻礙他們成為戀人的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汪精衛和陳璧君都已經和別人訂婚。根據中國的傳統習慣,陳耕基為陳璧君選了一個華僑巨商的兒子訂了婚,而且準備在近期內就讓陳璧君結婚。陳璧君讀了《民報》等宣揚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的書報後,思想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憧景西方式自己選擇結婚對象的自由結婚。陳璧君和她的未婚夫談到革命,談到自己將來準備投身革命。她的未婚夫卻思想十分保守,對革命也沒有任何興趣,他對陳璧君說:“革命是男人的事,女人搞革命象什麽樣子?”。由於兩人思想差距太大,陳璧君最後終於選擇“退婚”。陳耕基開始不同意“退婚”,但無奈陳璧君態度堅決,只好同意讓陳璧君“退婚”。
  汪精衛少年父母雙亡,所以長兄汪兆鏞在他15歲時,為他選擇了一個同事的女兒劉氏訂了婚。汪精衛在日本參加革命後,汪兆鏞經常來信訓斥汪精衛忘恩負義,拿了朝廷的公費出國,到國外卻幹背叛朝廷的反叛之事。汪兆鏞要汪精衛立即懸崖勒馬,放棄革命回國為朝廷盡忠。其實汪兆鏞也並非堅決反對汪精衛搞革命,只是怕汪精衛成為朝廷的罪犯後連累他們整個家族。汪精衛也明白長兄的用心,在清政府發出對他的通緝令後,汪精衛寫信給汪兆鏞,表示斷絕與家庭的關系,解除婚約。
  汪精衛在信中說:“罪人兆銘在日本從事革命之事,已被朝廷發覺,謹自絕於家庭,以免相累…
吾為革命流血,志矢不渝,謹請諒鑒。罪人與劉氏由家庭作主,曾有婚約,但既與家庭斷絕,則此關系亦當隨之斷絕。請自今日始,解除婚約”。
汪兆鏞接到汪精衛的斷絕信後,退還了劉家的訂婚聘禮,為汪精衛解除了婚約。
  陳璧君退婚後,倔強地要求到日本參加革命,陳耕基只好同意陳璧君去日本。1908年7月,陳璧君搭乘荷蘭客船來到日本,在孫中山的“特批”下,宣誓加入同盟會,到《民報》編輯部幫忙,和汪精衛在一起工作。陳璧君到《民報》後,編輯部的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本來《民報》的編輯們都是些窮書生,生活十分拮據,極少去飯店吃飯。陳璧君卻是個闊小姐,口袋裏總有花不完的錢,經常請大家去高級飯店聚餐暢飲,使這些編輯們大為開懷。在這些未婚的年青編輯中,陳璧君成了他們追求的對象,然而陳璧君卻逐漸傾心於汪精衛。
  陳璧君傾心於汪精衛,不僅因為汪精衛的相貌才能,還因為他嚴肅的生活作風。在這些年青的革命家中,不少人嫖妓賭博酗酒,而汪精衛卻象清教徒一樣生活,被人稱為“道學先生”。最讓陳璧君感動的是汪精衛“革命家不結婚”的信念。汪精衛對陳璧君說:革命家生活無著落,生命無保證,革命家結婚必然陷妻子於不幸之中,讓自己所愛之人一生不幸是最大的罪過。汪精衛發誓說:“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汪精衛越說不結婚,陳璧君反而越愛汪精衛,但汪精衛卻從來沒有碰過陳璧君一個指頭。後來汪精衛說:正因為他太愛陳璧君,他才沒有碰陳璧君一下,他不想毀了陳璧君一生的幸福。
  汪精衛後來真的實踐了他的諾言,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和革命同志陳璧君結婚,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汪陳的革命婚姻在當時一時傳為佳話。汪精衛婚後也一直嚴守一夫一妻的準則,從來沒有外遇和桃色新聞,汪精衛的道德人品在當時的革命家中無人可比。
  到1908年冬,革命進入最困難的時刻。六次武裝起義相繼失敗,大量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之中。此時梁啟超等保皇黨乘機攻擊革命黨的暴力革命,批評革命黨領袖是唆使別人送死而自己謀取名利的“遠距離革命家”。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撰文批評革命黨領袖們:“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梁啟超的批評反響很大,一時在海外華人中掀起批評了革命黨領袖的風潮。
  不久這場批評的矛頭就開始指向孫中山,有人寫了《孫文十四大罪狀》一文,揭露孫中山貪汙革命經費2萬元自用。當時孫中山獨攬同盟會中的經費大權,從不公開經費的使用情況,所以人們懷疑孫中山貪汙也不是無中生有。雖然孫中山到底有沒有貪汙的問題一直沒有搞清楚,但這場批評對孫中山在黨內的威信影響極大,同盟會中出現也了反孫運動。章炳麟的浙江派公開反對孫中山,宣布脫離同盟會,恢復他們以前的“光復會”。黃興的湖南派持中間態度,對革命灰心和懷疑的人大量出現,一時間革命陷入失敗的邊緣。
在此情況下,汪精衛站了出來,主動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用鮮血來證明同盟會的領袖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玉石共焚   
  1905年孫中山聯合海外各派革命黨組成同盟會,主張用暴力的方式來推翻清王朝。到1908年冬,同盟會已經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但都相繼失敗,大量革命青年為此失去寶貴的生命,梁啟超等保皇黨則乘機批評革命黨的暴力革命。
  梁啟超特別批評革命黨領袖們,自己躲在安全的海外,卻唆使別人在國內搞送死的暴力革命。1908年冬,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撰文批評革命黨領袖們∶“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梁啟超批評革命黨領袖的“遠距離革命家”作風,批評他們唆使別人送死而為自己謀取名利的作法,一時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批評革命黨領袖的風潮。
  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反孫中山的運動,一些人主張“革命之前必須先革革命黨之命”。反孫派攻擊孫中山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批評孫中山近似於獨裁的領導作風,說孫中山“辦事近於專橫,常令人難堪”,第二是批評孫中山不公開革命經費的使用情況,不少人懷疑孫中山將革命經費挪作私用。
  1907年日本政府“請”孫中山出國時,日本朋友公開贈送孫中山的贈款就有20000余日元(當時普通日本工薪階層的月薪不過二、三十日元),而孫中山只給《民報》留下2000元經費,其余自己全部帶走,使《民報》經常陷於經費拮據的苦境。1908年冬,《民報》主編章炳麟和孫中山訣別,章炳麟說∶日本人向孫中山贈送的贈款,本來是贈送給革命黨的革命經費,孫中山卻把這些錢當作贈送給他個人的私人贈款使用。章炳麟批評孫中山這種作法“實在有損我同盟會之威信,而使日人啟其輕侮之心”。
  在“遠距離革命家”批判和“倒孫狂潮”的夾攻下,黨內黨外對革命灰心和懷疑的人士大量出現,同盟會一時間陷入失敗的邊緣。汪精衛是同盟會中無條件堅決支持孫中山的孫派骨幹,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會,汪精衛主動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用鮮血來證明同盟會的領袖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使黨內黨外的懷疑人士重新樹立起對革命的信心。
  汪精衛刺殺清政府高官的設想,並不著眼於暗殺計劃本身是否成功,而是著眼於用鮮血回擊同盟會領袖是“遠距離革命家”的譏諷,挽回民眾對革命黨的信心。汪精衛寫給孫中山的《致南洋同志書》中寫道∶“吾儕同志,結義於港,誓與滿酋拼一死,以事實示革命黨之決心,使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今者北上赴京,若能喚醒中華睡獅,引導反滿革命火種,則吾儕成仁之志已竟。”
  作為同盟會中堅分子的汪精衛,在北京行刺被捕的消息傳來後,海內外對孫中山同盟會的看法大為改變,梁啟超的“遠距離革命家”批判不攻自破,人們重新樹立起了對革命黨同盟會的信心。可以說當時同盟會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靠汪精衛犧牲自己的烈舉挽回的。如果當時汪精衛被清廷處死,汪精衛毫無疑問要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欽定英雄,永遠載入史冊。汪精衛在《致南洋同志書》中的一段話,也在當時被流傳為佳話∶“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
  汪精衛最有名的文章是發表於《民報》26期上的《革命之決心》一文。汪精衛在文中說∶現在四億人民正如饑泣的赤子,正在盼等吃革命之飯。但燒熟米飯所需要的一是薪,二是釜。薪燃燒自己化為灰燼,把自己的熱移給了米,才使生米變成熟飯;釜則默默地忍受水煎火烤。所以革命黨人的角色有二,一作為薪,為薪的人需要奉獻的毅力,甘心把自己當作柴薪,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二作為釜,為釜的人需要堅韌的耐力,願意把自己當作鍋釜,煎熬自己來煮成革命之飯。
  在同盟會中汪精衛最要好的朋友是胡漢民。胡漢民比汪精衛大四歲,不僅是和汪一起來日本留學的同鄉,也是長年在《民報》一起工作的同事,汪一直把胡當作大哥看待。胡漢民得知汪精衛要北上行刺時,勸汪說∶妳是同盟會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妳的文才口才和號召力都是無人可以取代的。如果妳以一時之激情與虜酋拼命,對革命的損失太大。
  汪精衛則說∶梁啟超罵我們這些革命黨人是“遠距離革命家”,章炳麟等人又背叛孫先生和同盟會,已經到了“非口實所可弭縫,非手段所可挽回”的地步。現在我們必須拿出具體的行動來證明我們的革命之決心,才能使梁啟超愧對民眾,使章炳麟愧對黨人,才能促使同盟會內部團結和挽回民眾對革命的信心。我以前在《革命之決心》一文中曾經說過,革命黨人要為革命作釜作薪,現在正是需要我當革命之薪的時候,若吝薪則何由有飯?但不管汪精衛說什麽,胡漢民都堅決反對汪的北上行刺計劃。汪精衛臨走時不敢向胡漢民告別,怕胡漢民會硬把他留下,於是咬破手指給胡漢民留下血書∶“我今為薪,兄當為釜”。 胡漢民見到血書時,當場哭得昏了過去。
  孫中山等同盟會領導人並不反對用行刺清廷高官的形式,來挽回和喚醒民眾對革命的信心。但考慮到汪精衛是同盟會中非常難得的人才,所以孫中山並沒有表示支持汪精衛的北上行刺計劃,但也沒有表示反對。因為沒有孫中山等同盟會領導人的明確支持,汪精衛不得不自己尋找願意和自己一起北上行刺,作革命之薪的人。汪精衛首先想到的是黃復生。
  黃復生是四川人,和汪精衛一樣也是發起同盟會的元老,擔任同盟會的高層幹部。黃復生讀了汪精衛《革命之決心》一文後非常感動,對汪精衛說∶“我也願意作革命之薪”。汪精衛把自己北上行刺的計劃告訴黃復生,汪精衛還沒有講完,黃復生就大笑道∶“銘兄,有話何不直說。我和妳一起去北京”。汪精衛說∶“去北京行刺可是九死一生,毫無生還的可能。”黃復生豪爽地說∶“我參加革命時早已立志為革命而死,還談什麽生還的問題,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作革命之薪吧。”
  汪精衛再找到同盟會中會制作炸彈的喻培倫,請他幫助制作炸彈,喻培倫也爽快地答應了,願意和汪精衛一同北上。當然最堅決和汪精衛一起北上的是陳璧君,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妳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妳把英國護照一拋,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妳。”陳璧君聽完二話不說,拿出英國護照當場撕成碎片,滿座皆驚,也讓那位說風涼話的人羞得恨不得鉆入地縫。可惜現在再也看不到陳璧君那樣有志氣撕毀自己外國護照的烈女了。
  汪精衛計劃他和黃復生先到北京作好準備,然後喻培倫、陳璧君等人再攜帶炸彈到北京。1909年10月,汪精衛、黃復生兩人先乘英國船到天津,同盟會的鄭毓秀迎接他們。鄭毓秀的父親是天津有名的實業家,她本人精通外文,是天津有名的交際花。鄭毓秀經廖仲愷介紹加入同盟會,這次廖仲愷特別寫信給鄭毓秀,要求她全力幫助汪精衛等人的暗殺行動。汪精衛平日接觸的都是陳璧君那樣的革命烈女,見到鄭毓秀這樣風姿綽約的美人交際花,覺得十分不自然。汪精衛說∶“聽說最近北京的火車站盤查得很嚴。我們這些男人攜帶炸彈容易引起懷疑,想請妳幫我們把炸彈帶入北京。不過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炸彈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鄭毓秀當即答應∶“如果不會爆炸,還叫什麽炸彈?這事就交給我了。”汪精衛是個相貌英俊的美少年,又精通詩詞文章,鄭毓秀對汪很是傾心,多次以教她作詩為借口和汪精衛接近,汪卻極力避開和鄭毓秀的單獨接觸。汪精衛此時已經下定決心象柴薪那樣為革命獻身,早把男女私情置之度外,和鄭毓秀的關系從來沒有越過同志的關系。後來鄭毓秀感嘆說∶“汪精衛真是少見的道學先生”。
  汪精衛和黃復生到北京的琉璃廠租了一棟房子,掛上“守真照相館”的招牌,因為照相館的暗室最適合搞炸彈的組裝,照相館裏飄出化學藥品的味道也不會引人懷疑。不久喻培倫傳來話∶正月十五(日)將帶鐵西瓜入京,請汪等人去前門車站接站。汪精衛和黃復生趕到前門站,見鄭毓秀挽著一位白人紳士的手悠然走出車站,白人紳士的手裏提著一個沉重的皮箱,裏面裝著炸彈,車站的警官看也沒看就讓他們走出了車站。原來當時外國人在中國有治外法權,因此沒有人敢隨便檢查外國人的行李。這個白人是法國大使館的職員,曾一直追求鄭毓秀,這次鄭毓秀請他幫忙,那人當然一口答應。
  炸彈運到北京後,喻培倫和陳璧君也趕到北京,他們一起商量暗殺的具體計劃。第一次暗殺行動是刺殺攝政王載灃的弟弟載旬貝子和載濤貝勒(貝子和貝勒為清王室的爵位名,親王之下為貝子,貝子之下為貝勒)。2月底載旬和載濤從歐洲訪問返京,汪精衛等人準備在載旬和載濤走出前門車站時,投擲炸彈炸死載旬和載濤。當天汪精衛、黃復生、陳璧君三人雇一輛騾車前往前門站,汪精衛和黃復生攜帶裝有炸彈的皮箱在車站門口等候,陳璧君則在騾車上接應。但沒有想到當時清廷正搞廉政運動,載旬和載濤不擺架子,混雜在一般民眾中一起出站。由於出站的人群中戴紅頂子官帽的人極多,汪精衛和黃復生無法識別目標,只好終止暗殺計劃。
  這次刺殺失敗後,汪精衛等人把暗殺的目標定為清廷的最高領導人攝政王載灃。他們吸取了上次計劃不周而失敗的教訓,開始詳細調查載灃的行蹤。醇親王載灃的醇王府在什剎海附近,載灃每天早上8點出王府,經過鼓樓大街從景山後門進入皇宮。汪精衛等人本準備在鼓樓大街的矮墻後投炸彈,但正趕上鼓樓大街修擴馬路,閑雜人太多,無法行動。他們後來註意到什剎海和後海分界處的一座小橋銀錠橋,環境非常僻靜,而小橋附近又有一條陰溝可容藏身。於是汪精衛決定事先將炸彈埋在小橋下,汪精衛自己藏身於陰溝裏,待載灃過橋時用電線引爆炸彈,和載灃同歸於盡。
  日深夜,黃復生和喻培倫前往銀錠橋埋炸彈,留下汪精衛和陳璧君兩人。陳璧君知道汪精衛明天將在爆炸中和載灃同歸於盡,這將是他們兩人最後的一夜。陳璧君拉著汪精衛的手輕聲地哭泣,汪精衛本想找一些話安慰她,可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汪精衛內心是深愛陳璧君的,他也知道陳璧君同樣深愛著他,但汪精衛越愛陳璧君,就越不願看到陳璧君為了他而失去一生的幸福。汪精衛努力壓下和自己心愛之人的生死離別之情,只是拉著陳璧君的手默默無語,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喻培倫匆匆跑進來說∶“大事不好,有人看見我們埋炸彈了”,不久黃復生也跑回來說∶“警察已經發現我們的炸彈了”。
  本來他們以為在寒冬的夜晚人跡稀少,在寒冷的深夜行事不會有人發現。可是天公不作美,銀錠橋附近一家人的妻子突然和別人私奔,男人晚上妒氣得睡不著覺,深夜走出家門去散氣。該人走到銀錠橋附近,忽然看到有人影在橋下挖土,他立即聯想到人們埋藏財寶的故事,於是潛伏在一旁偷看,想事後取走財寶。可是看到黃復生和喻培倫,埋好炸彈後又開始拉電線埋電線時,該人感覺到情況不對,這不是埋財寶,而是一個重大的陰謀,於是從藏身之處跑出來前去報警。
  黃復生和喻培倫剛埋好炸彈,忽然看到從附近閃出一個黑影跑走,立刻意識到他們的行動被人偷看到了。於是喻培倫先跑回去向汪精衛報告,黃復生則在附近監視。不一會兒那個男人帶著兩個巡警前來,黃復生意識到他們的計劃已徹底暴露,也跑回去向汪精衛等人報警。喻培倫建議他們現在立即離開北京,還來得及逃過清廷的追捕。但汪精衛說雖然發現了炸彈,但警察未必就能查出來是他們幹的,所以不用著急,看看風頭再說。
  第二天北京各大報紙都登出了銀錠橋下發現炸彈,有人想行刺攝政王的新聞,不過報紙上的分析卻都認為這是清廷內部的勢力鬥爭。有人說炸彈中包炸藥的報紙寫有倫敦字樣,而載旬貝子和載濤貝勒正好剛從倫敦回來,很可能是他們搞的暗殺陰謀;也有人分析認為是慶親王想篡權的陰謀,但沒有一篇新聞懷疑到革命黨,使汪精衛等人大為安心。三天後又有報紙登出新聞,說銀錠橋炸彈案的兇犯已經抓獲,汪精衛等人更為安心,於是開始策劃下一次行動,讓喻培倫去東京買炸藥,陳璧君去南洋籌款,汪精衛和黃復生繼續潛伏在北京進行下一次暗殺的策劃。然而汪精衛等人卻中了清廷的計謀。清廷警察發現炸彈後,立即明白是革命黨所為。為了防止暗殺者們逃跑,清廷故意向新聞界放出朝廷內部暗鬥和兇手已經捕獲的小道消息,使暗殺者們安心留在北京。清廷警察發現炸彈中的炸藥是外國制,但幾顆螺絲釘卻是新近制作的。警探到北京市內各個銅鐵店調查,騾馬市大街的鴻太永鐵鋪認出螺絲為該店所作,是琉璃廠“守真照相館”的老板要求他們作的。警探開始監視“守真照相館”,正好趕上“守真照相館”搞裝修,一些密探混入裝修工人中,從“守真照相館”中盜出了革命黨的機密文件,發現這次暗殺正是革命黨所為,首謀就是清廷出10萬兩白銀懸賞人頭的朝廷欽犯汪精衛。日,警察包圍了“守真照相館”,將汪精衛和黃復生一舉抓獲。
  由於謀刺攝政王是一個大案,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
親自審理此案。肅親王是清朝建國元勛八大世襲王室的第一家,是當時清廷中頭腦見識過人的少有人才。順便說幾句題外話∶辛亥革命成功後肅親王亡命日本租界旅順,和日本人川島浪速結拜兄弟,並將一個王女托川島浪速收養,這就是後來有名的川島芳子。肅親王看到從汪精衛身上搜繳的三篇汪精衛的親筆手稿《革命之趨勢》、《革命之決心》、《告別同志書》之後,感慨萬分,非常佩服汪精衛的人品見識,更佩服汪精衛為革命獻身的精神。肅親王對清廷的腐敗也感到深惡痛絕,所以對革命黨人的反叛行為也十分同情,他後來說∶“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
  由於清廷已經宣布預備立憲,日清廷法部按照文明國家之法,開庭審理汪精衛行刺未遂案。汪精衛在被告席上昂首挺胸,慷慨陳詞地宣讀了他即時寫成的四千余言的供詞∶“本名汪兆銘,別號精衛。前在東京時為《民報》主筆。生平宗旨,均刊登於《民報》,不再多言。孫中山先生起事兵敗後,我決心炸死載灃以振奮天下人之心。”。汪精衛和黃復生在法庭上不但沒有招供同黨,反而爭著說自己是行刺的主謀,希望以此來為對方減輕刑罰,令在場人士十分感動。
  看到汪精衛和黃復生視死如歸,保護同志的場面,肅親王意識到∶革命黨人行刺的目的就是玉石共焚、殺身成仁,他們早已作好“薪盡飯熟”的獻身準備。殺了他們不僅不能嚇倒那些不怕死的革命黨人,反而會激發民眾對清廷的憎惡和反感。本來加害皇族是滿門抄斬的死罪,但肅親王決定從輕發落汪黃二人,以安撫天下人心。攝政王載灃最初主張立斬汪黃二人,但經過肅親王的反復勸說,同意從輕發落汪黃二人。日,清廷以汪黃二人“誤解朝廷政策”為由,免除汪黃二人死罪,判處二人永遠監禁。
  汪精衛接到免死的判決時,有撿來一條命的感覺。汪精衛入獄後,肅親王親自到獄中看望汪精衛。汪精衛以前以為清廷的官員都是愚鈍無能的昏官汙吏,沒想到肅親王肯屈身訪問他這個囚犯,而且以禮相待,談吐文雅,讓汪精衛十分吃驚,也很佩服肅親王的見識才幹。後來人們問起汪精衛對肅親王的印象時,汪精衛說∶“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肅親王說∶“汪先生在《民報》的篇篇大作,我都拜讀過。汪先生主張中國必須自強自立,改革政體,提倡民眾三政,效法西方立憲,這些與朝廷的主張都是一致的。目前朝廷正在籌辦預備立憲,建立國會讓民眾三政議政,這些不正是先生所爭取的革命目標嗎?”汪精衛反論說∶“我們革命黨人所主張的絕不是立憲,而是要推翻封建專制,實行三民主義。親王既然讀過汪某在《民報》上的文章,對汪某的革命主張應有所了解。”肅親王說∶“妳們革命黨的確有很多傑出的主見,但妳們也應該認真傾耳聽聽我們的看法。說實話,我認為‘三民主義'是一種見識偏狹的理論,不能成為今後中國的指導理念。為什麽要宣揚滅滿興漢?這樣宣揚民族仇視能夠使中國實現五族協和嗎?為什麽要搞平地起風波的流血革命,我們不是已經答應實行憲政,讓各種政治主張都有實現的機會。用和平的憲政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是比用大量人命財產損壞的革命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更好嗎?鄰國日本不正是君主立憲的成功榜樣嗎?”汪精衛反論說∶“我們主張革命的時候,很多人用日本君主立憲成功的事例來反對革命。但日本明治維新,是西鄉隆盛用武力從幕府手中奪來的政權,絕不是幕府微笑著把政權交出來的。現在中國搞君主立憲,並不能解決長年的腐敗弊害,而且把國會作為民權的支柱不過是一種幻想,國會只不過是君主的傀儡走狗而已。只有民主革命才是救中國的唯一道路。”肅親王說∶“中國的政治十分復雜,各種民意紛纏不一,改革政體豈能操之過急?螳螂在前,黃雀在後,列強不是在覬覦著我們嗎?不忍不謀則亂,還請汪先生三思。”
  汪精衛和肅親王的辯論總是在兩條平行線上,誰也說服不了誰。當年汪精衛正值年青的28歲,而肅親王卻是初老的45歲,但兩人都對對方的才學見識產生了敬佩之心。肅親王原想說降汪精衛為清廷效力,但見汪精衛革命志堅,也就沒有再為難汪精衛。後來肅親王不時來獄中看望汪精衛,兩人之間的關系似乎不是政敵,倒有些近似朋友的關系了。
  孫中山在紐約得知汪精衛被捕的消息時喟然長嘆道∶“兆銘是吾黨一位大人才,失去他好比斷了我一支手臂”。同盟會東京總部和世界各地的支部也發起了營救汪精衛的行動,胡漢民親自奔走各地為營救汪精衛演講籌款。通過營救汪精衛的活動,使一度陷於分裂的同盟會內部開始弭合,也使民眾重新認識到革命黨的決心,對後來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汪精衛在獄中無事,每日作詩。汪精衛獄中詩作最有名的一首是《被逮口占》(又名《慷慨篇》)。   衔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   詫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髪,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汪精衛的《慷慨篇》從獄中傳出後,立即被許多報紙爭相轉載,“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成為當時革命青年們廣為傳頌的詩句。
  但監獄中的生活畢竟是艱苦的,每日三餐是一碗黴變的陳米和一條鹹蘿蔔,另外每五天可以吃到一次豆腐,逢年過節則每人賞賜肉半斤。一天汪精衛正在苦嚼著黃米飯,忽然一個獄卒給汪精衛塞進十個雞蛋。這是誰送來的雞蛋呢?汪精衛拿著雞蛋仔細端詳了半日,在壹個雞蛋上寫著一個小小的“璧”字,原來是陳璧君冒死到北京救他來了,是陳璧君買通獄卒給他送來的雞蛋,汪精衛忍不住熱淚流出了眼眶。汪精衛那天晚上抱著雞蛋睡了一夜。第二天獄卒悄悄對汪精衛說∶“妳有什麽話寫封信,我會轉給送妳雞蛋的那個人”。汪精衛感情激蕩,當即寫成一首《金縷曲》送給陳璧君。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    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殘燈如豆。    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卻頭顱如舊。    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
   腸已斷,歌難又。   
  汪精衛在《金縷曲》後面,又用血寫了五個字“勿留京賈禍”,讓陳璧君趕緊離開危險的北京。過了幾天,汪精衛收到獄卒轉來的陳璧君的一封信,陳璧君在信中說∶“我們兩人雖被牢獄的高墻阻擋無法見面,但我感到我們的真心卻能穿過厚厚的高墻。我將遵從妳的忠告立即離開北京,不過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想和妳商談。妳我兩人已不可能舉行形式上的結婚儀式,但妳我兩人從現在起,在心中宣誓結為夫婦,妳看好嗎?”汪精衛為陳璧君的真情所感動∶自己是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囚人,如果不自首叛變的話,根本沒有出獄的希望,唯一可以盼望的是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但那一天什麽時候才會來呢?是10年後還是20年後?也許他見到陳璧君的那一天,雙方已是白發蒼蒼的垂暮之人,也許他永遠再也見不到陳璧君了。但又有什麼比這種心中的結婚更具有真正的愛情呢?汪精衛咬破手指,用鮮血寫下一個大字“諾”。
  陳璧君接到汪精衛的血書哭了三天,但也高興汪精衛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真情。於是陳璧君按照汪精衛的話,離開北京前往南方三加革命。此後革命的形勢發展之快,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日武昌起義爆發,在短短十幾天內,全國二十多個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清廷為了挽回頹勢,急忙宣布開放黨禁,釋放政治犯,當然最大的政治犯就是汪精衛和黃復生兩人。
  日,清廷宣布釋放汪精衛和黃復生,北京各界一千余人前往法部大獄門前歡迎這兩位刺殺攝政王的義士。1911年12月,汪精衛乘船到上海,那裏陳璧君正等著他。從此這對經過革命生死考驗的革命夫婦正式成婚,以後兩人再沒有分離過,直到汪精衛死去。
  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實踐了他“革命成功後,一不作官,二不作議員,功成身退”的諾言。汪精衛和陳璧君舉辦了盛大的結婚儀式後,返回他8年沒有回過的故鄉拜見兄長。然後於1912年9月,攜陳璧君一起前往法國留學。&& 起草總理遺囑的人   
  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北京的滿清政府依然存在,滿清政府的手中還握有比革命軍更為強大的軍隊。這時中國面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雙方采用武力對決的手段,在中國進行一場大流血的“南北戰爭”,勝者用武力統一中國。如果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中國就有南北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危險。另一種選擇是雙方采用和平的議和方法統一中國,當時和平議和的關鍵掌握在袁世凱手中,“南北戰爭”能夠避免嗎?人們把視線聚焦在袁世凱身上。
  現在中國人一提起袁世凱,就條件反射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個“竊國大盜”的形象,簡單地把袁世凱劃為開歷史倒車的人民公敵,但實際上的袁世凱並非如此簡單。由於袁世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的敵人,所以國共兩黨的歷史書都對袁世凱大加詆毀,把袁世凱描繪成一個充滿權力欲的野心家,一些歷史書還誤傳袁世凱出賣譚嗣同等人的惡跡。其實1912年,袁世凱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威信,要遠大於孫中山。在清末,袁世凱就象當年蘇聯的葉利欽一樣,是清政府中改革家的代表,清政府後期的諸多改革,多數出自袁世凱之手。在葉利欽上臺以前,誰會預測到他會從民主的旗手變成獨裁的君王呢?袁世凱也象葉利欽一樣,上臺前也曾贊美聲一片。
  孫中山的民國臨時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了兩個最基本條件∶清帝退位和采用西方式的共和制國體。對於清帝退位,袁世凱等漢族大臣基本全部贊成,可是在打倒清帝後,中國該采用什麽國體的問題上,雙方意見分歧較大。袁世凱本來是梁啟超等人“開明專制”的支持者,也認為中國不適合搞共和制。不過袁世凱還是同意了南方政府采用共和制的方案,但要求中華民國總統有近似於獨裁的權力。最後南方政府同意了袁世凱的集權總統方案,南北政府合並,使中國避免了內戰和分裂的危險。
  如果說袁世凱有什麽“功績”的話,應該首推“統一中國”。當時革命黨人十分激進,不少人提出了分省自治的提案,如果當時沒有袁世凱堅持維持一個強權的中央政府,中國很可能就要分成幾個國家。另外蒙古和西藏當時是清王朝的藩屬國,辛亥革命後,俄國和英國曾設法謀求蒙古和西藏脫離中國,但袁世凱積極與列國交涉,保全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
  袁世凱出任第一任中國民國總統,並非竊取了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而是當時的眾望所歸。袁世凱雖然贊成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但並不贊成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而傾向於搞開明專制。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的革命目標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三民主義,辛亥革命雖然實現了三民主義中推翻異民族統治的“民族主義”目標,可是在平均地權、男女同權方面等“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方面,卻幾乎沒有達成當初的目標。不少同盟會成員批評孫中山不應該放棄同盟會當初的平均地權、男女同權等革命目標,汪精衛也向孫中山進言,希望同盟會不要僅僅滿足於打倒滿族人政府,但孫中山卻以為這樣的妥協是必要的。
  <span style="COLOR: #ff年3月10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了蔡元培、宋教仁等多位南方政府人員組成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曾邀請汪精衛這位全國著名的反清英雄出任廣東省都督,這對於一個還不到30歲的青年來說,是極有誘惑力的官職,但汪精衛卻婉言謝絕,實踐了他革命成功後“不作官,不作議員”的承諾,於1912年9月攜陳璧君一齊前往法國留學。
  為了在議會中對抗袁世凱的總統強權,同盟會聯合其他一些黨派,在1912年8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孫中山出任國民黨理事,宋教仁出任理事代理,但國民黨的實權基本上掌握在宋教仁手裏。隨著政局的發展,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和袁世凱的開明獨裁路線的分歧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為公開的鬥爭。日,國民黨的實際領導人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南方的革命派一齊舉起了反袁的旗幟,這就是所謂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開始後,汪精衛應孫中山之招,從留學的法國緊急回國,三加革命。但“二次革命”的革命軍在袁世凱的強大政府軍面前很快土崩瓦解,日的南京陷落,標志著“二次革命”失敗。“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亡命日本,汪精衛亡命法國。
  “二次革命”失敗後,汪精衛的人生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汪精衛以為中國的一切罪惡之源就是滿清政府,只要打倒了滿清政府,中國就一下會變成一個民主強盛的國家。但是汪精衛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曾經為之獻身的革命事業,竟然得到這樣一個結局,革命不但沒有使中國民主強盛起來,反而比以前清王朝的時代還要糟糕。一個人對一個事業投入的越多,對事業失敗的悲痛和挫折感就越大。汪精衛曾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都交給了革命,卻換來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使汪精衛的革命理想消失得無影無蹤。汪精衛一下從一個狂熱的革命青年,變成一個躊躇多疑的政治家。
  在法國,汪精衛進入法國里昂大學攻讀社會學。汪精衛在法國學習很勤奮,似乎想遠離政治的漩渦,但中國政局的發展,又把汪精衛帶回到了激烈的政治鬥爭中。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華革命黨。1915年12月,袁世凱廢除共和制,改中華民國的國號為“中華帝國”,自己宣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的帝制復辟,在中國引起了新一輪反袁運動,就是所謂的“三次革命”。汪精衛在孫中山的急招之下回國,參加了反袁護國軍。袁世凱軍隊在反袁軍面前節節敗退,袁世凱不得不在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制,並在6月6日急病而死。盡管汪精衛一直是反袁先鋒,把袁世凱稱為“人民公敵”,但袁世凱並不記恨汪精衛,反而非常欣賞汪精衛的膽識和才能。在汪精衛流亡法國期間,袁世凱曾經托蔡元培找汪精衛,請汪精衛回國作總統府的高級顧問,但汪精衛拒絕了袁世凱的邀請。從歷史上來看,汪精衛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追逐權力的野心家。
  “三次革命”表現出中國的老百姓對幾千年來延續的帝制已經厭煩,使在中國復辟帝制的企圖再也無法得逞。雖然“三次革命”成功地阻止了袁世凱的復辟帝制,但孫中山的國民黨並沒有得到政權。袁世凱死後,政權依然掌握在握有槍桿子的北洋軍閥手中。當時中國之所以形成軍閥混戰的局面,是由於中國沒有征兵制、也沒有軍官退休制度。當時在中國征召士兵並不是由國家機構統一進行,而是由各路將軍私人征召,這就形成了士兵不忠於國家而忠於個人的私家軍制度。
  孫中山雖然長年從事革命,在民眾中也有較高的威信,但由於沒有自己的私家軍,所以一直無法走上政壇。這使孫中山痛感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真理,感到有必要創建一只效忠於自己的軍隊。但孫中山本人的職業原是醫生,自己並不懂軍事,也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而孫中山周圍的忠實追隨者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等人都是書生,沒有會帶兵打仗的將軍。孫中山開始著重搜羅軍事人才,在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蔣介石,很快受到了孫中山的青睞。
  1917年蘇聯成立以後,開始了輸出共產主義的革命外交,中國成為蘇聯革命外交的最重要國家。蘇聯宣布放棄沙皇時代與中國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人民對新興的蘇聯政權產生了極大的好感。蘇聯看中了孫中山的國民黨,而孫中山也正好急需外國的支援,以前積極支持孫中山的日本在提出苛刻的21條後,已經遭到中國人民的反感。於是孫中山開始在蘇聯的援助下籌建一支完全效忠於自己的國民黨軍隊,1924年6月創建了黃埔軍校,委派蔣介石出任校長。
  由於孫中山接收了蘇聯援助,蘇聯要求孫中山和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孫中山答應了蘇聯的聯共要求。但孫中山的聯共政策,特別是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在國民黨內引起了很大的反對之聲。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包括汪精衛和胡漢民,以及剛從蘇聯考察歸來的蔣介石也都反對孫中山的聯共政策,只有廖仲愷積極支持聯共。所以國民黨的聯共政策基本上是靠孫中山個人的威信強行實施的,這就為孫中山死後國民黨內的清黨清共,埋下了伏筆。
  1924年10月,直系軍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了政變,北京出現了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的臨時聯合政府。臨時聯合政府邀請孫中山到北京共商國事,於是孫中山在汪精衛等人的隨行下前往北京。孫中山到達北京後立即病倒,送協和醫院診斷為肝癌,從此臥床不起。1925年2月,孫中山病情加劇,急忙電請孫科、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赴京。汪精衛等人本以為孫中山會主動提出立一個遺囑,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可是一直到2月24日,仍不見孫中山有立遺囑的意思,於是汪精衛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商定,先為孫中山起草一個遺囑,再根據孫中山的意思修改。&
  孫中山的遺囑由汪精衛起草,汪精衛寫好遺囑後,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一起來到孫中山的病榻前。汪精衛眼含淚水對孫中山說∶“希望總理留下一些話,好讓我們去做。我們懇請總理生前留下遺囑。”
宋子文和孔祥熙也說∶“汪先生是代表在京的政治委員會提出這個意見的”。孫中山問∶“妳們要我說什麽呢?”汪精衛說∶“我們預備好了幾句話,讀給總理聽。總理如果贊成,便簽個字,當作總理的話。如果總理不贊成,便請總理另外說幾句話,我可以代筆記下來,也是一樣。”於是汪精衛掏出寫好的遺囑,大聲朗讀起來∶“余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孫中山聽完後說∶“好呀,我很贊成。”,沒有一字添改。於是這篇汪精衛寫的“總理遺囑”,就當作孫中山的政治遺囑公開發表。
  為什麽孫中山沒有主動提出自己的遺言,為什麽孫中山沒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由於孫中山沒有指定接班人,結果造成了後來國民黨內部長期內鬥不斷,這也是孫中山埋下的不幸之種。也由於孫中山沒有指定接班人,國民黨內沒有人敢接任總理之位,只好宣布取消總理制,把總理這一稱呼永遠讓給孫中山。此後國民黨的領導體制開始采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中,汪精衛是呼聲最高的接班人。汪精衛是同盟會中資格最老的一輩,有敢於自我犧牲的英雄光榮史,有革命成功後不謀求當官的君子風度,更有鮮有人比的文才和口才,這在國民黨中都是無人可比的。加之汪精衛的個人生活作風也非常為人稱道,汪精衛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官中,都是鮮有人能夠做到的。
  在日,孫中山原來的大元帥府改組,改為國民政府,設國民政府主席為最高領導人。在中央政治會議上,汪精衛以全票當選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孫中山以後第一位國民黨領導人。但汪精衛卻有一個極大的弱點,這就是他沒有一支忠於它的私家軍,在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中國社會中,汪精衛這樣的文人書生,註定不能在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坐得太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短暫的汪主席時代   
  日,國民黨總理孫中山逝世。由於孫中山逝世前沒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汪精衛以他在黨內的資歷和聲望,被推舉為孫中山之後的第一位國民黨領導人。
  日,由汪精衛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會上確定了國民黨總理的稱呼永遠留給孫中山,今後國民黨采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會議還決定撤銷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行政機構,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
  日,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被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7月2日,汪精衛在10萬廣州軍民參加的國民政府成立慶祝儀式上,莊重宣布:“國民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揮師北伐,統一中國”。汪精衛的發言得到了在場軍民的熱烈歡迎,到處響起“擁護汪主席”的口號,這是汪精衛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日子。
  汪精衛的國民政府遵守孫中山“聯俄、聯共、輔助工農”的三大政策,積極任命了一批共產黨員位居國民政府的要職。比如汪精衛任命共產黨員的譚平山為中央黨部的組織部長,毛澤東為宣傳部長,林伯渠為秘書長,幫助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工作,使共產黨的勢力在國民黨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一時間汪精衛領導的國民政府似乎一切順利,但一個多月後發生的廖仲愷暗殺事件,一下使汪精衛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國民黨本來就是一個由各種勢力混雜而成的政黨,黨內分有不少派閥。在孫中山生前,各個派系畏於孫中山的威望,沒有出現激烈的派系鬥爭。但孫中山歿後,國民黨失去了威振全黨的重秤,黨內的派系鬥爭開始表面化和激烈化。當時國民黨主要分為左派和右派兩派:左派支持孫中山的聯共“三大政策”,其代表人物是廖仲愷,右派則反對孫中山的聯共政策,其代表人物是胡漢民。汪精衛則是中間偏左的立場。
  胡漢民也是一直在國民黨內地位很高的人物,曾多次在孫中山不在時,代理孫中山的大元帥職務。孫中山去世後,胡漢民也是很有希望接任國民黨領導人位置的候選人。然而在新成立的國民政府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這使胡漢民非常不滿。原來在東京同盟會時代,胡漢民和汪精衛本是生死之交的密友,胡漢民曾為營救汪精衛而披心瀝血。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權力面前,他們之間的友誼開始破裂,胡漢民開始支持黨內的右派反對汪精衛。這正應驗了中國的古話:“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權力對人的腐蝕作用實在太大了。
  日,廖仲愷在國民黨部大門前,遭5名槍手的槍擊身亡。廖仲愷被刺案驚動了剛剛成立的國民政府,汪精衛親自組成了特別委員會,調查廖仲愷被刺案的兇手。可是汪精衛沒有想到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出胡漢民是刺殺廖仲愷的幕後策劃者。汪精衛念及當年他們兩人在東京時代的舊情,沒有公開處分胡漢民,只是將胡漢民以國民政府特使的名義派往蘇聯考察。日胡漢民前往蘇聯,但汪精衛這個舉動被一些國民黨左派批評為有徇情枉法之嫌。
  廖仲愷一死,汪精衛就成為國民黨左派的代表人物,遭到一批國民黨右派的猛烈反對。由於右派的臺柱人物胡漢民被迫離職出國,國民黨右派在廣州政府已無法立足,於是他們跑到北京另立中央。日,戴季陶、林森等一批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監察委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的靈前,召開了自稱為“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這就是所謂的“西山會議”,與會者也被稱為西山會議派。西山會議以反對聯俄聯共、反對汪精衛“左傾”為主要議題,通過了一系列反對聯俄聯共的決議案,並羅列汪精衛“為共產黨護符”的九大罪狀,宣布開除汪精衛黨籍半年,以觀後效。
  雖然右派的反汪氣焰十分囂張,但由於最為重要的軍權仍掌握在左派手裏,所以西山會議並沒有形成很大氣候。日,廣州國民黨中央召開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汪精衛在會上重申堅持孫中山的聯俄聯共三大政策,汪精衛說:“西山會議派打出反對聯俄聯共的旗幟,就是打出反對孫中山先生的旗幟,所以成為總理的叛徒,革命的蟊賊”。
  汪精衛的左派立場得到了共產黨和蘇聯政府的高度評價,在汪精衛當政期間,共產黨的確得到汪精衛很多的關照,要不是汪精衛後來當了“漢奸”,共產黨很可能要把汪精衛和張學良並列起來,譽為反蔣英雄。在“國民黨二大”上,汪精衛當選執掌最高權力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但此時蔣介石卻以“流星般的速度上升”,成為黨內僅次於汪精衛的第二號人物。
  1924年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戴季陶等人均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而蔣介石不但不是中央委員,連候補委員都不是。但1924年5月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後,一舉成為國民黨黨軍--國民革命軍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在中國往往是得軍隊者得天下,蔣介石憑借掌握的軍權,在國民黨中的地位飛速上升。當然蔣介石的躍升,在相當程度上也得益於汪精衛的大力提撥和重用。1925年10月,汪精衛以國民政府主席的名義,發布了東征陳炯明的命令,汪精衛親自任命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汪精衛那時還沒有想到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字輩蔣介石,居然會在一年後成為掌握國民黨的實權人物。蔣介石東征陳炯明取得勝利後,在國民黨中名聲大振。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蔣介石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成為國民黨中最有實力的人物。
  不過蔣介石能夠飛速掌握國民黨的實權,還與汪精衛過於淡泊權力有關。汪精衛在黨內的資格最老,和孫中山的關系最近,又有敢於自我犧牲的英雄事跡,所以汪在國民黨內的聲望首數第一。汪精衛為人誠實、不貪錢財、特別是在個人生活方面,汪精衛不抽煙、不酗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在當時腐敗的中國政界,是一種非常清高的存在,和他周圍的汙濁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汪精衛在國民黨內是類似於“聖人”的偶像,是大家非常尊敬的革命老英雄。但大家總是對汪精衛敬而遠之,在國民黨內從來沒有形成過所謂“汪精衛派”,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有句格言說:“水至清則無魚”,汪精衛品格過於清廉,所以願意跟隨他的人就很少。在中國善於玩弄權術的人總是以“封官許願”等物質刺激的方法,來召集網羅自己的跟隨者。汪精衛不但不搞“封官許願”,還對自己的部下要求很嚴,由於跟汪精衛幹撈不到什麼好處,所以願意跟隨汪精衛的人就很少。另外汪精衛也不會用“結拜兄弟”等方法來拉攏有權勢的人,蔣介石曾兩次給汪精衛送去蘭譜,希望和汪精衛結為“拜把兄弟”,但都被汪精衛婉言謝絕。按照西方的標準,汪精衛這樣有出色口才筆才,又有充分政治責任感和生活清廉的人,是非常理想的政治家。可是汪精衛這樣西方型的政治家,卻不適合於中國汙濁的政治土壤,這也是汪精衛一生的悲劇所在。
  對於具有走向權力頂峰野心的蔣介石來說,汪精衛是一個需要排除的障礙。蔣介石剛開始時是以一個積極擁共的左派形像出現,曾發表聲明痛斥西山會議派的反共反汪行為,得到了汪精衛的信任和重用。但蔣介石成為國民黨內僅次於汪精衛的第二號人物後,就開始向反共的右派靠攏,成為右派的領袖人物。為什麼國民黨內會出現強大的反對“聯俄聯共”的右派勢力呢?這其實與蘇聯的中國政策有關。
  1923年列寧的秘書馬林訪問孫中山,表示蘇聯準備在政治和軍事上,積極支持孫中山的國民黨。孫中山對蘇聯也很有好感,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協議。從此蘇聯向孫中山提供大量的金錢武器,孫中山靠蘇聯的支援建立起黃埔軍校,創建起一支國民黨自己的軍隊。但孫中山得到蘇聯支持的代價也不小,孫中山特聘蘇聯人鮑羅廷為國民黨的政治顧問,鮑羅廷在國民黨中有極大的發言權,國民黨的各項政策行動都要征求蘇聯代表的同意。孫中山歿後,汪精衛的國民政府決心完成孫中山的遺志,北伐統一中國。但北伐所需的武器軍費,全靠蘇聯人提供,隨著蘇聯對國民黨援助力度的加大,蘇聯派遣了大批軍事顧問進入國民革命軍的各個師團。
  但蘇聯顧問們並不懂尊重中國的禮節和習慣,在國民黨軍隊中以傲慢的太上皇身份出現,對國民黨軍隊的內部事物指手畫腳,引起了很大一部分國民黨軍人的反感,也使很多國民黨領導人懷疑蘇聯有在政治軍事上控制國民黨的野心。蔣介石曾嘆息說:“嗚呼,赤化也,共產也,俄人掌握政權也。”接替鮑羅廷的蘇聯顧問季山嘉到任後,對中國人更是非常傲慢,特別是季山嘉與國民黨軍隊最高領導人的蔣介石私人關系極差,季山嘉見到蔣介石,不是冷笑就是挖苦,幾乎反對蔣介石的每一項計劃,這促成了蔣介石反俄的決心。
  更為糟糕的是,季山嘉改變了以前蘇聯逐步改造國民黨的計劃,開始公然幫助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中擴充勢力,試圖讓中共從內部顛覆國民黨,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季山嘉向國民軍的各個師團派遣共產黨員作黨代表,當時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80%的黨代表都由共產黨員擔任。然而季山嘉的激進赤化行動,遭到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的強烈反對。日,國民軍最精銳的中山艦,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忽然駛入黃埔,中山艦除去炮衣擺出戰鬥陣勢,停靠在黃埔軍校旁,有搞軍事政變的嫌疑。盡管到現在為止,中山艦事件的真相仍然不很清楚,但有不少跡像表明可能是蘇聯顧問季山嘉策劃的。中山艦長李之龍是共產黨員,中山艦的行為又讓人聯想到俄國十月革命時巡洋艦炮擊冬宮的歷史畫面,所以蔣介石認定共產黨要搞暴動,於是下令包圍蘇聯顧問公館,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槍械,將第一軍中的黨代表全體免職,並逮捕了中山艦長李之龍。
  當時汪精衛是國民政府主席,又是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這麼大的行動事先不通知汪精衛,顯然是以“先斬後奏”的方式和汪精衛對抗。汪精衛對蔣介石無視合法國民黨中央政府而擅自行動的行為非常憤怒,準備召集中央委員處置蔣介石的越權行為,但大部分中央委員卻都替蔣介石說話,贊同蔣介石的排俄排共行動。汪精衛看到他這個最高領導人已被蔣介石架空,如果他和蔣介石搞直接對抗,勢必引起國民黨內部的嚴重分裂。既然國民黨中央的大部分人都贊成蔣介石,為了維護國民黨的整體利益,汪精衛決定以主動辭職的方式,把政權交給蔣介石。
  日,汪精衛在臨時召開的中央政治會議上說:“我是革命政府和黨的代表,這件事的發生我也有責任,我只責己不責人,一切均由我不能盡職所造成,我將引咎辭職。此事一切善後工作,均由蔣同志去辦。”當時汪精衛之所以輕易把政權讓給蔣介石,是因為當時汪精衛以為蔣介石和他的對抗只是出於政治觀點的不同,沒有想到蔣介石上臺後會搞個人獨裁。汪精衛本是一個淡泊權位的人,本來並沒有和蔣介石爭權的野心,但當蔣介石明顯在國民黨內搞個人獨裁後,汪精衛才站出來成為反蔣的核心人物。
  日,汪精衛離開廣州前往法國馬賽。汪精衛辭職後,廣州國民政府於6月6日推選蔣介石為中央軍委主席兼北伐軍總司令。後來蔣介石又出任國民黨中央常委主席,獨攬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蔣介石的排俄排共政策雖然得到了國民黨中相當的支持,但國民黨北伐還要依靠蘇聯的經濟軍事援助,還沒有和蘇聯攤牌的資本。所以蔣介石在處理中山艦事件時,提出“對人不對俄”的方針,要求俄國撤回顧問季山嘉,重新派鮑羅廷任國民政府顧問。蘇聯接受了國民黨的要求撤回了季山嘉,蘇聯和國民黨的關系一時得到了緩和。
  蔣介石上臺後,立即開始著手北伐。1926年11月,北伐軍攻占了南昌、武昌,這引起了北方軍閥們的震驚。張作霖、孫傳芳、張宗昌等人組織起“安國軍”和北伐軍對抗。安國軍司令張作霖開始在北京搜捕共產黨員,許多共產黨員逃入蘇聯大使館避難。由於蘇聯是北伐軍的總後臺,張作霖不顧國際法,派軍隊強行進入蘇聯大使館抓捕共產黨人,並搜繳出多份機密文件,包括蔣介石和馮玉祥向蘇聯借款的契約書以及蘇聯向北伐軍提供武器的清單表。張作霖從蘇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赔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