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公务员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2015年公务员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023|
上传日期: 16:47:4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阅读此文档的用户还读了
2015年公务员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习式新常态引领“十三五”:经济发展向质量进军-新华网
|||||||||||
最新播报:
习式新常态引领“十三五”:经济发展向质量进军
  即将于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最让人们关注的,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尽管“十三五”规划尚未揭晓,不过政府各个部门都在进行着“十三五”规划调研编制工作,新一轮规划的主基调即将浮出水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个五年规划,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意义显得更为重大,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等也将在“十三五”出现变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规划好“十三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7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会依然持续,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速度、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比“十二五”末期快,创新驱动的力度要比“十二五”末期大。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
  “新常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习近平: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对经济发展、改革的坚实信心,他在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解读:结合总书记的讲话以及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依然是全世界最快的,但从人均水平来看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放缓也是必然,国家领导人主动降低经济增长指标,这也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同时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同样是在新常态经济下产业升级换代的表现,同时还是实体产业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GDP增速创新低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过度刺激的政策,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定向调控,这也意味着看重经济发展的长远而非眼前。同时,这也反映出新常态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只要在清除过去两轮经济过热的因素之外,处理好短期、中长期的关系之后,我国经济政策回归中性是必然的。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问题,回归正常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这意味着,“十三五”必须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需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这些新内容也必然会设计进入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之中。
  而从领导层传播的信号来看,“十三五”或主要围绕在“创新、实体、简政、农业”四个方面。实际上,市场一直在关注的“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建设正是围绕这些方面的建设项目,同时是经济发展长远的重要基石。通过“一带一路”的资本输出带动消化产能,实现贸易的便利及增值,中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各行各业都会因此受益;通过自贸区实现和海外市场的互通互联,发展港口贸易和人民币跨境业务。
  “新常态”需主动引领而非被动适应
  习近平: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主动而不是被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足见中央对新常态环境下的高度重视。结合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体制机制改革、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扶贫开发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的背景来看,两者又是环环相扣。
  在主动出击下,才有机会将稳增长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新常态背景下,只有主动才能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并促进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生产端实现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在“十大领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突破就需要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如简政放权、涉外经济改革进行的情况可以看出,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冲了一部分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就业压力也出现了缓解的趋势,无论是对农业、生态文明、民生、扶贫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这将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提升我国市场化程度,令新兴民营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财富,做到真正的财富于民。
  从习近平近期的讲话可以发现稳定经济增长、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方式有很多,其重点都在于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新型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全社会的福利水平。综合这些方面,相信即将于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十三五”将会为中国未来五年创造更多惊喜。(记者姚毅婧;本文综合经济学家宋清辉的解读观点,其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责任编辑: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
经济日报评论员: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
日10:32&&&&来源:
原标题: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党史党建知识竞赛
两学一做知识竞赛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占斌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数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  关于经济新常态会有些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讲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说中国经济不行了,一路下滑,我们说这个观点不正确。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些下行压力,但是我们有能力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稳定在“中高速”不能叫下滑。也有的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产能过剩不是新常态,产生过剩是旧常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调结构来实现的增长,所以不能把产能过剩作为新常态。还有人说,习总书记说不以GDP论影响,看来GDP是不是不重要了?我觉得不一定合适,中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定的经济速度作为基础,当然我们不能把经济排得过高,但是不能以经济任意放手,所以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我们长远的立以来讲非常重要。  “新常态”到底长什么样?根据习总书记的描述,整体上看,经济新常态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  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由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或者是超高速增长,转向了一个中高速增长,这个中高速2020年以前底线就是6.5%。实际上增速回落是一种经济规律,世界经济史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期间,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而从2013年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来看,是2.2%、0.7%、日本1.7%、-1.3%。而我国2013年的GDP增速为7.7%,相对其他经济大国仍是“高速”。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这是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将是长期趋势。  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新常态的第四个特征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示意图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水平(年)  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会放缓,要为结构调整腾出空间、留出时间。  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新常态的第五个特征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市场升至“决定性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用好“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 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历程如下图所示:  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新常态的第六个特征是,经济福祉由由先富先好型要向包容动向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逐步超过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012年西部地区增速示意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理念角度看,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稳”:稳增长、稳物价、稳预期、稳大局;“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与平常心。“战略定力”是指,日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做谋划,未雨绸缪。“平常心”是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理性、从容地对待“新常态”。  三是保持经济合理发展速度。 新常态不会自然而然实现,好的新常态,不是一种自然、必然的状态,如果不去努力,好的新常态是得不到的;新常态下还是要紧紧扭住发展不放。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一旦形成惯性下滑,要恢复正常水平将非常困难,甚至会付出巨大代价。这就是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新常态下保持合理发展速度必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  四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把握质量问题:注重企业效益、注重民生效益、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变。  所以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整个中国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才能引领新常态。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占斌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数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  关于经济新常态会有些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讲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说中国经济不行了,一路下滑,我们说这个观点不正确。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些下行压力,但是我们有能力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稳定在“中高速”不能叫下滑。也有的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产能过剩不是新常态,产生过剩是旧常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调结构来实现新经济的增长,所以不能把产能过剩作为新常态。还有人说,习总书记说不以GDP论影响,看来GDP是不是不重要了?我觉得不一定合适,中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定的经济速度作为基础,当然我们不能把经济排得过高,但是不能以经济任意放手,所以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我们长远的立以来讲非常重要。  “新常态”到底长什么样?根据习总书记的描述,整体上看,经济新常态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  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由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或者是超高速增长,转向了一个中高速增长,这个中高速2020年以前底线就是6.5%。实际上增速回落是一种经济规律,世界经济史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期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而从2013年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来看,美国是2.2%、德国0.7%、日本1.7%、英国-1.3%。而我国2013年的GDP增速为7.7%,相对其他经济大国仍是“高速”。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这是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将是长期趋势。  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新常态的第四个特征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示意图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水平(年)  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会放缓,要为结构调整腾出空间、留出时间。  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新常态的第五个特征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市场升至“决定性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用好“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 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历程如下图所示:  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新常态的第六个特征是,经济福祉由由先富先好型要向包容动向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逐步超过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012年西部地区增速示意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理念角度看,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稳”:稳增长、稳物价、稳预期、稳大局;“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与平常心。“战略定力”是指,日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做谋划,未雨绸缪。“平常心”是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理性、从容地对待“新常态”。  三是保持经济合理发展速度。 新常态不会自然而然实现,好的新常态,不是一种自然、必然的状态,如果不去努力,好的新常态是得不到的;新常态下还是要紧紧扭住发展不放。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一旦形成惯性下滑,要恢复正常水平将非常困难,甚至会付出巨大代价。这就是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新常态下保持合理发展速度必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四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把握质量问题:注重企业效益、注重民生效益、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变。  所以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整个中国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才能引领新常态。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HN666)
01/11 21:0701/11 20:0301/11 18:5601/11 17:2701/11 11:3101/11 10:1101/11 10:0501/11 10:0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