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颠覆快递行业行业的往往是外来者 谁说的

您好, []|
马化腾对话KK:颠覆性公司往往来自行业外部
对话现场:自左起为主持人金错刀()、腾讯CEO、,可能会出现在哪些领域?对此,凯文·凯利表示,通常来说会有一些颠覆性的公司从行业外部突然出现。像此前在硬件领域,没有谁能战胜,但结果被做软件的打败了,在软件行业没人打败微软,结果是做搜索的打败了微软,谷歌最后又被社交网站Facebook打败。下一个腾讯公司,或许来自支付领域的一家公司,它需要有自己的优势,在另外一个行业有自己的优势,就好像今天的Facebook。它肯定不在这个行业,但它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此外,凯文·凯利还非常看好健康领域的技术发展。马化腾也表示,真正的颠覆来自大家不注意的地方。因为要试图改变、要颠覆的一定不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同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已经有重兵把手,很难完全从同一个路径上挑战,甚至也没有必要。但是一定会从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解决用户很大的需求,可以利用一些科技的创新,利用终端的一些变化,甚至是与传统领域结合,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马化腾认为,大家更多应该往前看,抛开竞争的话题,想想未来的产业趋势是什么,自己把一个创业公司的压力先放下,不要有包袱。应该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以下为对话内容:主持人:做互联网还是要看蓝海的,请Kevin Kelly预测一下中国的互联网。您觉得在中国下一个腾讯,下一个百度,下一个阿里巴巴,可能会出现在哪些领域?Kevin Kelly: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确定的一点,通常来说会有一些颠覆性的公司是从行业外部突然出现的。刚才我们谈到了垄断,实际上IBM一直是做电脑的,在主机这个行业没人能够打败IBM,打败IBM的最后是微软。在软件行业没人打败微软,结果是谷歌打败了微软,谷歌又是做搜索的,谷歌最后又被Facebook打败了,Facebook又是一个社交网站。下一个腾讯是谁,肯定不会是在腾讯这个业务行业,比如说在支付领域的公司,它需要有自己的优势,在另外一个行业有自己的优势,就好像今天的facebook。确实很难注意到它,它肯定不在这个行业,但是它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主持人:请问马化腾先生,你自己有没有半夜睡不着,或者半夜惊醒,你自己有没有下一个腾讯的担心或者关注?马化腾:有思考,但没有像你描述的这么细节。我非常赞同Kevin Kelly这样的,因为我要试图改变,要颠覆的一定不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同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好像是重兵把手,很难完全从同一个路径上挑战,甚至也没有必要。但是一定会从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解决用户很大的需求,可以利用一些科技的创新,利用终端的一些变化,也可能有硬件的结合,也可能跟传统的某一个领域结合,这都是很有可能的,它的挑战一定不是说它一来就跟你打的,往往不知不觉成长到很大的时候才发现用户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会花在另外一种服务身上,才觉得他们之间好像是有竞争关系。大家可能老是在环视周围的人,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也不是你应该特别担心的,更多应该往前看,抛开竞争的话题,想想未来的产业趋势是什么,自己把一个创业公司的压力先放下,不要有包袱。不能像柯达先发明的数码相机,应该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刚刚提到了微信的例子,看似是竞争,但实际上是一种演变,你不去做的话,这个领域本身可能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幸运的是,从SNS到微博,不同纬度,我们都希望能尽量跟随这个潮流去成长,现在我们做的领域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领域了,一定是在变化。主持人: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问Kevin Kelly,假如Kevin Kelly到中国来创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Kevin Kelly: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信息技术,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社会都趋于老龄化,中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也造成了家里一般都是一个孩子。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我现在所配戴的是一个小的设备,它能够不断地检测我的健康状况,我的身体情况,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进一步发展,革新。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传播系统,在这方面长远来看,在中国在医药方面科技的发展,作为全球性的发展。马化腾:我觉得Kevin Kelly挺有想法的,因为这也是一个潮流。刚刚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提了两点我感触比较深。一个是传感器可以把身体的情况传到云端,它其实是可以通过一次性的医疗检测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而且从多人的数据中找出一些规律。再一个就是做了一个社交化的构思,我觉得这个很有想法,同一种病或者同一种特征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了解到不同的情况。还有一个观点,是我听到他介绍的是药物的研究方面,过去花五亿、五十亿美金研发一种新药,但特别严格,如果有10%的人有不良反应,这个东西就永远不能上市。如何能找出有反应,不适合的10%的人,这样另外90%的人其实是适合新药的,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有些人是适合的,这样就可以用到新的科技,我觉得这个是挺有想法,挺有创造性的。未来老龄化时代真的很关注这个事情,这个真的非常有预见性,我听了都觉得非常兴奋。
[责任编辑:jessiete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周鸿祎博鳌“对话”:谁是四大行业中新颠覆者?|创新|颠覆_凤凰资讯
周鸿祎博鳌“对话”:谁是四大行业中新颠覆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4月7日电
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 360董事长周鸿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等重要嘉宾进行跨界对话:颠覆式创新。在“言必称颠覆”的时代,企业家们如何面对颠覆呢?难道不颠覆真的会死吗?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制造业中最容易出现新的颠覆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对话》栏目中,各位业界领袖的犀利问答。
原标题:周鸿祎博鳌“对话”:谁是四大中新颠覆者?中新网4月7日电
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 360董事长周鸿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等重要嘉宾进行跨界对话:颠覆式创新。在“言必称颠覆”的时代,企业家们如何面对颠覆呢?难道不颠覆真的会死吗?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制造业中最容易出现新的颠覆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对话》栏目中,各位业界领袖的犀利问答。360董事长周鸿祎(左三)等人在《对话》节目现场“颠覆式创新”似乎被很多场合下反复使用,好像不说“颠覆”、不论道“创新”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周鸿祎在节目中说道:“颠覆式创新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中提出的。”而常见的颠覆式创新,在周鸿祎看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商业模式的颠覆,一种是用户体验的颠覆。前者就像你做一个东西比别人便宜,或者别人收费,你免费的形式,后者就像把过去很复杂的过程变成很简单的事情。Apple Watch为什么不算颠覆式创新?虽然很多人认可Apple出品的iPhone是颠覆性的产品,但是对于Apple Watch“颠覆式创新”的认可程度就不尽相同了。至少周鸿祎就很直接的调侃自己“买不起”!他认为相机被手机颠覆,并不是手机比相机做的好,而是因为人们懒,不愿意带更多的东西。所以颠覆式创新不一定是新的技术或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沈南鹏也认为所谓颠覆式创新发现一种现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的应用,不是一种新的需求。而且周鸿祎认为Apple Watch想颠覆传统的手表、手机、传统医疗设备这三样东西,但从目前来看用户体验并没颠覆,而且尽管它比很多奢侈品便宜,但比很多普通产品还是贵!四大行业谁会出现新的颠覆者?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制造业这四大行业中谁最容易出现新的颠覆者?现场有嘉宾表示四个领域的融合才能带来量变到质变的新的颠覆。而沈南鹏则认为制造业会成为未来新颠覆者出现的沃土,他认为中国自身的体量巨大,很多地方制造业基数低,有很大发展空间,任何创新可以带来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释放。工业自动化、新材料都有巨大潜力,长远来看制造业所出现的增量未必会比互联网行业低。不颠覆会死吗?小公司怎么玩创新?如果这个问题太刺耳,可以换一种问法:“这个时代还有基业常青的事出现吗?” 史立荣认为过去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二十、三十年,后来缩短到十年,再后来即便是非常成功模式持续四、五年自己就得变革,如果自己不变,就被别人变。现在的企业有集体焦虑的问题,现在做的比较好的人天天担心别人革自己的命,现在天天革命的人也比较焦虑,革别人的命也没那么容易。正如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曾说过:“面对现在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传统企业家都患有一种病——互联网焦虑症!”其实,颠覆这件事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有数据显示上世纪20、30年代,新进入美国五百强企业比例约为15%-18%,而70、80年代是30%、40%,但2000年到2010年的新进企业比例则是62%,所以可以说被如果不用创新去颠覆,那么死亡的概率是可以量化出来的。换句话说,不颠覆真的会死!而对于创新的小公司要想活命,周鸿祎认为一定不能按照大公司的游戏规则去玩,如果跟巨头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它比你更有人更有实力,你几乎一点都没有机会。尽管很多时候颠覆式创新在刚出来的时候被人认为有很多缺点,并且不完美,但在颠覆式创新的道路上并没有什么招数,很多理论都是马后炮,所有的创新战略一定要回到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和产品本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98584
播放数:805470
播放数:153455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上周各大创业媒体公布了小50家的融资公告。是的,50家。是的,一周的。家装2家,教育5家,物流3家,旅游8家,餐饮6家,汽车4家&&等等,欢迎补充。这么多的创业型公司都在尝试着改变或者颠覆某些行业,有些是同一个行业。竞争的激烈几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创业者应该如何去在厮杀中取胜?今天我想说一个整体论的概念。一个互联网的产品赢在细节,但是一个创业者却成功于整体。这里最好的例子,就是苹果极致的细节,和乔布斯完整的格局。对于整体论,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用计算机来说吧,计算机由一些电路板和一系列复杂的脉冲构成的(熟悉硬件的同学们就不要挑刺了),其上有着比硬件更高一层的描述,这是软件,例如求平方之类的计算。现在谁也不会说计算机是因为电给了它一个计算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是上面运行的软件给予的计算能力(当然也需要通电)。为何?因为大家能看到了计算机的整体。离开了整体论,就像只认识文字却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或者说只看到程序写的是否简洁精彩却看不到实现的效果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创业里,整体是大于局部之和的。创业性的公司是一个混乱的,复杂的且有一定高度的整体机构。当然的,大家不会选择投资一家半夜12点出来摆摊2小时的煎饼果子摊,要想做成资本追捧的煎饼果子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高度的。貌似每一个员工都只做着自己应该做的那份工作,但整个创业性公司却要实现一个了不起的蓝图。那么问题来了,你的聚焦在看这个蓝图的整体,还是描绘蓝图里的线条?如果你发现,你每天写代码或测产品,比你思考行业及的时间还多,那么整体肯定有问题。如果你每天管得最多的是这个Bug到底怎么改?或者是这个文案到底配什么图?那我敢说,你的公司一定不在行业的第一梯队里。千万不要拿到现在还自己写代码来说事儿,因为我们无法了解这天才真实是不是这么做的。我的方法:发散-聚焦,反复操作。看未来3-5年甚至于10年,然后往回推算今天该做什么,认知才是互联网里创业者的唯一壁垒。可能你会说,你妹啊,这算什么方法。如果你希望从文章里找出一个成功的1-9个步骤,那我没有。同时,互联网极不稳定的不确定性底层,使得每个事情的解决办法都不一样,以及,同一件事在不同时期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但是思维模式和认知法方可以借鉴。就当文章给大家一个思考吧。创业在我看来,是一个把无序变成有序的过程。熵,是一个物理的数学量,描述的是无序。这个量值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能在某一个点上产生幂律性的突变。女生们是不是都用过一种暖宝宝,里面有个铁皮,来回掰几下,就能使得暖宝宝里的液体变成固体,并散发热量持续1-2小时。很奇妙吧?其实这就是金属的摆动带来的那一点微弱的能量,给整个系统带来的一个奇点熵变。大家可以多想象一下这个现象来理解我下面说的。创业型公司在某一个点上给行业带来貌似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奇点熵变而撼动整个体系,而且在奇点后,创业公司能享受着一个我们称之为网络真空效应的美好时期。我想说什么呢?创业者们别一上来就说颠覆,我们应该思考更多的是整体,从整体而引申出破局。其实创业者并不需要持续的在行业里投入巨大的能量,只需要找到一个破局点,理解当一个体系的熵值开始变化,里面的因素会产生无法想象的裂变,并产生幂律性的突变。老祖宗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破局点的美妙之处。然后在这个破局点上,带着像高进玩德州生死局一样的气势和魄力,注入你全部的所有的毫无保留的能力,这打法叫做All In。
24小时报不停
图帮主和多多印获600万天使轮融资
米域第9个新空间登陆淮海路,打造魔都联合办公新地标
亚马逊最高级别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加盟阿里
霍金督促各国尽快登月及探索火星
特斯拉等厂商开发新技术:避免自动驾驶中司机分心
美国流媒体音乐服务Pandora CEO将辞职
Twitter副总裁:扎克伯格周游美国不是为了选总统
法庭:Uber前CEO卡兰尼克对无人车窃密事件早就知情
“乔布斯剧院”已经建成,秋季iPhone 8的发布可能在这里举行
扩博智能Clobotics获GGV纪源资本首轮融资
南宁重点道路禁投放共享单车 用户停放企业要移
OneWeb获美官方批准,预计2019年逐步取代光纤
董明珠怒怼美的 炮轰其"一晚一度电"系虚假宣传
10万iOS App被下架 苹果:并非针对中国开发者
邮政局报告:去年消费者对顺丰EMS中通最满意
高铁复兴号来了:研发5年,可随意充电连WiFi
新型人工虹膜问世 工作方式更像人眼
喜茶开到北京了,两家店位于三里屯和朝阳大悦城
iPhone 8又有黑科技:3D传感器加持
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 一天就遭城管“下架”
黑客泄露微软Win 10大量源代码 或带来安全风险
Spectacles眼镜销售数据很难看 第一季仅卖6万副
硅谷知名风投承认潜规则女性创业者 宣布无限期休假
销售罗盘获得2000万元A轮投资 天鹰资本领投
汤先生获得600万元天使投资,真格基金领投行业的颠覆者往往是外行!
今天的题目为什么叫“行业的颠覆者往往是外行”,因为外行都是用户,真正的用户!而只有用户,才知道痛点在哪?
像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多年来斗来斗去想破头做改革,也只能在收费或套餐模式上做出个花来,但人家微信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快速抢占了三大运营商原有的奶酪,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发短信呢?
又或是Uber的创始人从来没有做过出租车行业一样,他只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觉得用户打车实在是太痛苦了,然后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东西来改变这个行业,减轻用户的痛苦。结果Uber没有一辆自己的出租车,但是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出租车行业。
再来便是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政治外行特朗普居然战胜了看似胜券在握、从政经验丰富的白宫前女当家希拉里,再一次验证了一个外行带来的颠覆。
而结合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互联网SAAS平台研发及销售,经常在跟客户聊天时自己笑称:“我是一名从事销售的人”,话里自信而自豪,也可能做销售的人都是比较Open的。
的确,销售这个职业从学生时代到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硬要切割一下便是:从事医药零售行业8年,互联网SAAS平台研发及销售至今也是第3个年头。
记得戈尔巴乔夫曾出过本书,大概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书里是领导人根据自己从政经历,阐明了自己对历史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历史大人物到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实际上每一个人做为三维空间的载体,任何一段经历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过去的经验往往指导了我们的当下与未来!
从事外企医药行业的前端销售及团队带领的经历让我具备了职业化销售人员的素养,同时对零售业门店维护、C端受众及B端客户开发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及经验。
而从事互联网SAAS平台研发与销售以来,对市场各种微信第三方开发、分销系统,移动端商城、运营手段、商业模式等有着深入了解。
我们是外行,但又是各个行业真正的用户,只有用户,知道痛点在哪,有痛点地方才会有解决方案,所以:
我们做实体,但又兼具互联网思维
我们做互联网,又考虑在实体经济上实实在在做加法,而不是一句口号!
我们设计的商业模式囊括了从消费者、经销商、生产厂家各个环节的利益
我们称这样的商业模式为实体行业的“新零售”!
初春在办公室楼下看到的第一场雪,想起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
我们这样的“外行”正尝试着让“新零售”的方法系统化简单化的推向市场
帮助更多有情怀的企业让更多人知道
希望能做这个时代小小的英雄
给传统零售注入新的生机
后续会给大家分享我们“新零售”体系的实际案例
希望能带来新的思想碰撞,更多实际案例可以在“想不到的科技”公众号中查看。
作者:想不到科技-刘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颠覆的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