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重蹈覆辙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破产重组的覆辙存款户钱会不见吗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国际财经
斯洛文尼亚银行业面临重组 恐重蹈塞浦路斯覆辙
来源:新华08网 7:41:00
  塞浦路斯央行3月30日确认,在该国银行重组进程中,第一大行塞浦路斯银行10万欧元以上存款储户将面临的减记损失高达62.5%,超出此前预计的40%。喧嚣数月的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一波未平,斯洛文尼亚一波又起。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在内的多家机构警告,鉴于脆弱不堪的金融系统状况,斯洛文尼亚恐怕将成为继塞浦路斯后下一个遭受风暴洗礼的国家。
  斯洛文尼亚需银行业重组
  斯洛文尼亚央行上周敦促该国新总理布拉图舍克内阁,务必迅速推出方案,重组国内问题重重的贷款机构。斯洛文尼亚政府承诺,将制定规模为40亿欧元的银行重组方案,但尚未出台具体方案。
  标准普尔上周发布报告称,目前斯洛文尼亚金融系统在欧元区内最为不堪一击,其不良贷款规模增速约为20%。另据IMF数据,今年斯洛文尼亚需30亿欧元融资,该国银行另需新增资本10亿欧元。斯洛文尼亚三家最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已由2011年的15.6%升至2012年的20.5%,这些贷款将近三分之一发放给了私营部门。
  斯洛文尼亚最大的银行新卢布尔雅那银行(Nova Ljubljanska)去年亏损2.75亿欧元,为连续第四年亏损。该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Nova Kreditna Banka Maribor d.d。(NKBM)去年损失2.05亿欧元。上周该行股价累计下跌40%,跌至上市以来最低点。
  柏林投资银行基金经理罗梅尔预计,若斯洛文尼亚政府无法迅速开始实行银行重组方案,那么今后几个月该国将爆发欧元区的下一场危机。但苏格兰皇家银行认为,即使按照塞浦路斯的方案,斯洛文尼亚实施“好银行+坏银行”的拆分重组方案,不良资产仍将保留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更好的办法是尽快将不良资产转移至银行外部的资产管理公司。
  核心提示:塞浦路斯央行3月30日确认,在该国银行重组进程中,第一大行塞浦路斯银行10万欧元以上存款储户将面临的减记损失高达62.5%,超出此前预计的40%。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家机构警告,鉴于脆弱不堪的金融系统状况,斯洛文尼亚恐怕将成为继塞浦路斯后下一个遭受风暴洗礼的国家。
  塞浦路斯储户损失超预期
  塞浦路斯央行指出,在塞浦路斯银行经营好转前,将不会退还10万欧元以上存款的本息。此外,塞浦路斯银行超过10万欧元的存款,其中37.5%将换为该行股权,剩余部分可能永不退还。超过10万欧元该行存款,除转股存款外,约22.5%将成为无息存款,剩余40%仍计利息。未满10万欧元的塞浦路斯银行存款仍受存款保险保护。
  塞浦路斯总统阿纳斯塔夏季斯3月30日称:“我们无意离开欧元区,不会拿自己国家的未来做实验。”此外,资本管制措施,该国外交部长卡苏利季斯表示,管制可能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根据塞浦路斯政府25日与欧盟、欧洲央行和IMF“三驾马车”达成的救助协议,塞浦路斯银行中10万欧元以上的存款将被减记;大众银行将被拆分为“好银行”和“坏银行”,该银行10万欧元以下的存款将被转移至塞浦路斯银行,10万欧元以上的存款将被冻结并部分用于偿债。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欧元区历史上首次动用储户存款对银行施救,塞浦路斯银行大储户损失超预期,意味着救助条件无形中变得更加严苛;而资本管制可能导致二等“塞浦路斯欧元”的出现,即被困于塞浦路斯的欧元价值将低于欧元区市场上自由流动的欧元。塞浦路斯离岸金融中心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返。
  据塞浦路斯央行数据,该国银行存款已持续数月大幅下降。自去年7月至今年3月,欧元区其他国家在塞浦路斯银行系统的存款已下降了41%至39亿欧元。另据追踪全球基金投资动向的咨询公司EPFR Global最新报告,由于担心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今年第一季度最后一周,投资者纷纷撤离欧洲股市。此外,截至27日,主要投资俄罗斯市场的基金经历了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糟糕的一周,欧洲股票基金也已连续两个星期流出1亿美元资金。(陈听雨)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有钱不买房 20岁人均存款11万元_腾讯网触屏版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有钱不买房 20岁人均存款11万元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有钱不买房 20岁人均存款11万元
央视财经公众号消息,近日,日本消费者厅公布了2017版《消费者白皮书》,白皮书中显示,日本20岁到29岁这一阶段的年轻人中,有近七成表示最想把钱用于“储蓄”,是所有年龄层中选择存钱占比最高的人群。对于日本年轻人热衷存钱这件事,让很多人意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根据日本总务省最新调查结果,目前日本20到29岁的年轻人中,人均储蓄额已经达到184万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超过了这一年龄层平均年收入的一半左右。与买房买车相比,日本年轻人更热衷于把钱存起来,有关如何省钱存钱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在这部分人群中非常受欢迎。日本年轻人在汽车、服饰、外出就餐上的开销变得越来越少。这种节省消费观念的形成和蔓延并非一朝一夕,原因主要有2点。首先,日本消费市场相对成熟并趋于饱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整体趋向理性,与过去相比,较少跟风式消费,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这次的调查结果也证实,有超过两成的日本年轻人在购物时最先考虑的是品质、价格等因素。其次,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年轻一代经历了长期的通货紧缩。所以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将节省开支,增加储蓄视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大家更愿意相信,1年后的物价会更便宜,房子、汽车这样的耐久性消费品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自然也就没有了消费的紧迫感。2016年初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企业投资和民众的消费意愿,从而拉抬物价。现在日本商业银行的活期利率仅为0.001%。相当100万日元,每年只能拿到10日元的利息。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日本民众,储蓄热情却不减反增。截止今年3月底,日本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053万亿日元(约合65万亿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央行希望通过负利率政策实现储蓄变投资、存款变消费的预期基本落空。现在的年轻一代,再经过10到20年左右的时间,将成为日本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如果这种热衷储蓄的倾向延续下去,未来日本经济实现通胀目标的难度很可能进一步加大。农商行会否重蹈历史上破产重组的覆辙?(转载)
文章:百年耕耘:农商行深度报告
来源:研究所组
作者:邱冠华、王剑、张宇、袁梓芳
(一)历史沿革:功勋卓著但几经周折
本报告主要分析标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但也会涉及农村合作银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农信社)等(统称为农村机构),会在文中指明。
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起步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农信社,距今已近百年。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在弥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支持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可谓功勋卓著。但其管理、监管政策却几经周折,致使行业发展走了些弯路,直至2000年以后,开始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农村商业银行。
1.1. 历史沿革
从建国前夕开始,为改善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央高层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1951年5月,人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便帮助农村摆脱高利贷盘剥,同时也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结算、存款等金融服务。随后,全国各地开始组织农民成立农信社,其数量快速增加,截止1956年,农信社数量达到16万个,覆盖了全国80%的乡,使农村基层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务。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农信社的管理经历了“几放几收”的周折。“放”是指将农信社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队管理,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这本身也是合作制的初衷,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出现了一些混乱。“收”是指将管理权上收至国家银行,农信社成为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呈“官办化”倾向。
1979年2月,国家恢复中国,将农信社明确定位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也是国家银行(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农信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此时刚好适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农信社成为支持当时乡镇发展的主力,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也暴露一些风险。但1990年形势逆转,农信社管理权再次被上收,人行发布《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
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最后一次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回归“民办化”。当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行政脱钩,业务改由县联社管理,人行履行监管职责。至年底全部完成平稳脱钩,农信社再次获得经营自主权。而后,各地开始探索组建市联社、省联社。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开展改革试点,组建省联社,并试办农村商业银行,首批三家(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于2001年成立。2003年浙江试点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2002年,人行在温州地区选择部分农信社开始利率改革试点,允许存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浮,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声。取得较好效果后,2003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试点。利率提高后,一方面吸收存款有优势,另一方面,更高的贷款利率能够覆盖更高的信用风险,从而能够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使农信社在抢占当地存贷款市场上更具优势,市占率往往在当地银行业排名非常靠前。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个人互助为核心目的的合作制已经不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合作制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是一种劳动的联合,适用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间的互助。而股份制是一股一票,是资本的联合。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始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将农信社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省市开始试点。随着改革推进,近年,农商行数量持续增加,而农信社、农合行数量快速下降。
2011年,银监会宣布不再组建新的农信社和农合行,全面取消资格股,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组为农商行,农合行则要全部改组为农商行。至此,周折几十年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改革历程,形成最终的定论,农商行成为重点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
1.2. 行业现状
截止2015年末,我国农商行数量为859家,农合行数量为71家,农信社数量为1373家。随着改制进度推进,后两类机构的数量还在持续下降,农商行数量继续增加,2016年底达到1055家。
截止2017年3月末,农村金融机构(含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其他新农村金融机构等)的总资产规模为31.4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为13.20%。总负债29.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比例为13.60%。资产负债规模的增速均高于商业银行全行业。从过去几年时间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基本稳定,甚至有微弱提升。
截止2017年3月末,农商行的不良率为2.55%,高于整个商业银行业的1.74%,主要是历史原因所致,历史包袱仍然较重。其实从近年的增幅上,并没有体现出比全行业更差的情况。
农商行2016年9月末的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为183.92%、5.04%,资本充足率为13.14%,均高于全行业水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全行业拨备覆盖率均在下降,而农商行的降速则低于全行业。另外,农商行的拨贷比近年还在明显上升。这显示出农商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加强,但消化历史包袱的压力仍然存在。
盈利水平方面,2017 年第一季度农商行 ROA 为
1.19%,高于全行业的1.07%,资产获利能力在全行业内属于中上游水平。但由于其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农商行的 ROE
并不突出。
因此,从上述行业指标上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农商行的基本特征:首先,农商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稳中略升,盈利也较稳定。不良率较高,主要是历史包袱所致,不良增速平稳,拨备较为充足。ROA高于全行业,但由于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ROE并不突出。
但全国1000多家农商行分布于全国各地,受到地方经济影响,因此发展差异较大,全行业整体特征不足以描述某个个体的经营情况。
(二)核心特点:与地方经济高度绑定
建国初始我国便大量推广农信社,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信社网点遍布广大城乡,在很多村镇甚至是最早的金融机构、惟一的金融机构,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因此,与地方经济的高度绑定,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这一特点就像双刃剑,既使农商行能够分享地方经济发展成果,也使其承受一定风险。毫无疑问,农商行的经营状况,高度取决于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
2.1. 主要优势:深耕地方经济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村镇之中,农信社是最早的金融机构,一度也是惟一的金融机构。我国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进步,其他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在很多地方,农信社及后来的农合行、农商行,依然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
从已上市的5家农商行来看,它们在当地(披露口径上,以无锡地级市为当地,其他几家农商行以所在县级区市为当地,因此数据差异较大)的存贷款市场中,占据极高份额,排名领先。其中,存款市场份额普遍达到20%以上,贷款市场份额也多在15%以上。即使近几年其他股份行、城商行进入当地市场,它们的份额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大。
较高市场份额的背后,反映的是农商行对本土企业、个人客户群体的深度服务。农商行在当地网点众多,遍及城乡,渠道优势突出,个人客户资源雄厚。同时,因历史渊源等原因,与当地企业长期合作,银企关系紧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调研发现,农商行与极高比例的本土企业建有业务合作关系。虽然面临其他后进入的银行机构的竞争,但这种传统优势在可预见未来内仍将继续保持。
而且,在东部沿海省份,以江苏、浙江为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率先崛起,因此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一度超过城区。尤其是部分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经常出现县域超过市区、农村超过县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商行(及其前身)为近水楼台,发展迅猛,其市场份额不但超过当地全国性商业银行,甚至还超过当地城商行(及其前身)。
2.2. 主要劣势:业务相对单一
首先,农商行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业务种类单一,以传统存贷款为主。这一方面是受制于牌照限制,有些农商行并不具备获取开展其他业务的资质。另一方面,也是由客户需求决定的。本土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是农商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他们所需的金融服务也较单一,主要就是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为主,这也是导致农商行存贷款业务占比较高的原因。
这体现在报表上,就是农商行的净息差收入占比较高。上市农商行2016年的净息差收入占比在90%左右,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很低,平均在5%左右。而对比来看,大中型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均在20%以上,国外则更高,甚至过半。对此,我们并不机械地认为非息收入越高越好,农商行对本土中小微企业传统业务的压倒性优势,才是其核心竞争力。
其次,农商行另一特点是区域单一。区域单一间接导致了客户群体的产业也较单一,因为一个县或市级别的城市,其产业种类毕竟相对有限。比如一带,有着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某个县往往拥有个别优势产业(链),当地多数企业均从事该产业或其上下游配套。比如吴江区的支柱产业为纺织业,常熟市则以服装业等为主。这种产业集群的做法有利于产业链布局,优化供应、销售、人才等资源的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却导致较高的产业风险,如若某个优势产业遭遇景气度下行期,则会使当地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当地的农商行资产大比例投放于本地,自然不可能彻底避免这种行业集中风险。
目前上市的5家农商行,均位于地级市和排名靠前的百强县,当地经济总量较大,与一些经济较弱的地方比较,其产业集群特征已经有所弱化,产业开始丰富多元,这有助于当地农商行分散资产风险。但与全国性银行比起来,这种行业集中风险依然相对较高。
目前,在农商行的区域扩张问题上,监管层已逐步放开,部分农商行已尝试开拓异地分支机构。但进展非常缓慢,异地资产占比很低,业务开展也非一帆风顺,预计短期内仍不可能大幅突破。
因为,农商行的信贷技术比较传统,更多是基于对本土企业的熟悉,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即学术界所谓的“关系型借贷”,而不是一种可以快速复制的书面技术。这种做法更多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主要依靠“传帮带”的方式慢慢传承,无法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大规模快速复制推广,尤其不可能在情况迥异的异地去快速推广。而且,农商行的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也有待检验。事实上,现有农商行的异地分支机构尝试,均冒出一些风险,风险水平高于本地。早年城商行刚刚开拓异地分行时,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目前农商行的异地扩张仍然处于初期,重点任务是熟悉当地情况、培养管理水平、探索可供复制的业务技术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难成为主要的业绩增长点。
近年,随着&业务(包括同业业务、业务等)的发展,部分农商行开始介入。金融市场业务可以突破区域、业务牌照的限制,在异地实现主动负债和资产投放,并使自身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尤其在2015年以来稳中偏宽的货币条件下,众多中小农商行通过发行CD、理财产品等方式扩大表内外资产规模。况且,农商行本身贷存比就较低,富余资金也会用于金融市场类的投资。从资结构上看,A股上市银行中,农商行的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的占比与全行业水平接近,也与国有行接近,但低于股份行和城商行。而同业负债占比则低于全行业。
虽然农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无大多异常,但它们作为新进入者,需考虑到它们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的能力仍有待观察,能否承受金融市场波动。2016年底以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波动加大,部分农商行新发的CD利率一度超过5%,显示出它们已经承受了风险。而目前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各项业务监管也将从严,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条扩张之路也会受限。
综上,我们认为农商行经营中的业务单一、区域单一现象还将长期存在,本土存贷款业务仍然是最为重要的业务,因此,其业绩表现也将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
(三)财务分析:经营稳定但增长受限
前文已述及,农商行的ROA高于全行业。但就A股上市银行范围内比较,则是5家农商行RO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别的银行。
据观察,这主要是因为5家农商行均处苏南发达地区,银行业竞争相对激烈。而内地(尤其是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商行ROA则明显更高,当然也可能隐含更高风险。
至于ROE,则因财务杠杆不高的原因,农商行ROE则并不突出,2016年平均仅在10%左右,显著低于全行业的均值13-14%水平。
然后,我们用杜邦分解,寻找上市农商行的ROA、ROE较低的原因。我们采用2016年中报财务数据,对25家A股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做杜邦分解。
我们把上市银行报表按类别汇总后,再各自按类别进行杜邦分解。
从表中可见,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平均资产”(近似于净息差)较为突出,达到2.55%,大幅超过全行业和其他类别银行。这主要是农商行在当地存贷款的客户基础均较优异,存款成本较低,而信贷投放定价则较好。但因为佣金净收入较弱,因此对最后的“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有一定拖累。
然后,我们还能发现农商行的“管理费用/平均资产”指标较高,达到1.02%,显著高于全行业。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1)规模经济较弱:农商行因为总体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各种行政、科技等相对固定的开支却省不了,因此难以享受规模经济;(2)中小微业务成本较高:农商行客群中中小微业务占比较高,且多采用传统的业务技术,对人力财力消耗较大,业务费用相对较高。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期,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旺盛,高成本可以被覆盖时,但目前经济景气度较弱。
扣除费用后,农商行的“拨备前利润/平均资产”仅为1.79%,已低于全行业。
然后,我们再观察“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农商行为0.84%,高于全行业。具体看,也高于城商行、国有行,但低于股份行。这现象符合我们前期调研情况,即全行业中股份行资产质量压力最大。
按此,从最后计算得到的ROA来看,农商行为0.81%,低于全行业。然后,农商行又因权益乘数最低(因业务单一、区域单一而制约了资产获取能力),导致ROE也是最低的,仅为10.06%。
3.2. 增长分解
我们将25家上市银行按类别汇总,对各类银行2016年利润的同比增长率进行分解。
2016年,5家农商行的利润同比增速在4%左右,高于全行业和国有行,略低于股价行,显著低于城商行。
从增速分解来看,全部类别的银行均是由资产规模增长来贡献了盈利增速。其中,城商行规模增速高达23%,这主要是因其基数低,同时业务牌照较为齐全,以及还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因此规模增速领先于全行业。农商行规模增速为13%,几乎同步于全行业。
全部类别的银行净息差均是负贡献,但农商行仅为-7%,其他类别银行均超过-15%,这显示出农商行在客户存款和贷款定价上的绝对优势。然后,农商行非息收入增长对盈利增速仅贡献1%,显著低于全行业。
最后,农商行拨备对盈利增速的贡献为-8%。
我们预计,只要区域经济不出现显著复苏,农商行未来的盈利增速有可能继续保持低速,大致同步或略超于全行业。
3.3. 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方面,农商行不良率略高于行业水平,且波动较大,并具有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但拨备计提水平较为充足。
首先,从不良率情况来看,农商行不良率普遍较高,2016年末农商行整体的不良率为2.49%,而上市的5家农商行的不良率则低于整体水平。
而所有上市银行对比来看,农商行不良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1)过去几年内长三角经历了一轮不良资产暴露,上市银行均分布于苏南,受此影响明显;(2)农商行信贷定位于中小微企业,也是过去几年不良集中暴露的领域;(3)可能还有部分历史原因,农商行历史包袱较重。
但从不良率的增幅上看,情况则有些分化。2016年,、不良率已较年初下降,、无锡银行则还在上升。从其他银行情况来看,2016年不良率增幅已经走缓。这显示出中小型农商行风险集中于单一区域,波动较大。
另外,农商行关注率、逾期率也较高。其中,关注类贷款比例比其他类型银行要高,而逾期率则高于城商行,但低于其他大中型银行。据经验,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关注率、逾期率一直偏高,因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波动大,日常管理也相对不规范,因此容易成为关注或逾期,这是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正常现象。但经过审慎处理,最终损失率并不高。因此,农商行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并不足为虑。
从拨备余额来看,上市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基本为行业水平,跟大多银行一样,处于150-200%的区间内。拨贷比则明显高于全行业。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农商行的拨备计提水平是充足的。
对于已上市的这几家农商行而言,因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而长三角一带是我国不良资产暴露最早的地区,目前形势已趋稳。因此我们不认为资产质量恶化是一个需要担忧的因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蹈覆辙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