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余额在任何时点不得超过余额理财产品品余额

8号文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股份制压力大于国有行
  从已经公布的银行年报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也更需要监管的规范,中国银监会日前下发2013年第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对“资金池—资产池”模式与通道模式进行整顿,规模逾7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市场将更加透明、规范,专家认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投资受限,实质是在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名词解释
  所谓“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这类资产就是“资金池”运作模式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最主要投资对象,往往会同债券、股票或基金等进行组合,是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的主要来源。这也是为何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业务高速增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现状
  9银行理财业务余额4.29万亿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始终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普益财富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根据银监会数据,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7.1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占34%,项目融资类占30%,存款类占22%。其他投资方向和占比分别为权益类占11%,衍生工具类占1%,其他资产以及未投资头寸合计占比2%,即2012年一半左右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35%左右的资金投向非标债权资产。
  此外,反映在产品数量上,款(占比48.46%)产品为债券和货币市场类;而包含了非标债权的产品达16645款(占比46.50%)。
  目前,已有11家上市银行公布2012年业绩情况,其中,9家银行披露了理财产品业务余额。据记者粗略统计,除去2家上市银行没有披露详细的数据外,截至去年底,上述9家上市银行的理财业务余额约为4.29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余额总规模的六成之多。
  工行理财产品余额遥遥领先
  全球最赚钱银行——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在这9家银行中遥遥领先。该行去年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46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理财产品余额突破1万亿元。建设银行居次,该行去年自主发行理财产品5548期,发行额54460.69亿元;年末余额8823.99亿元,其中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3576.82亿元;实现理财收入87.89亿元,增幅16.10%。
  据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介绍,该行去年末表内理财产品余额是1579亿元,已经比去年初压缩了将近4000亿元,今年依然在适度压缩;而表外理财余额是5427亿元,比去年初增加了3000多亿元。农业银行去年发行个人理财产品36557.94亿元。截至去年底,个人理财产品余额为3344亿元。
  、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余额均超过300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截至2012年底理财产品余额3701亿元,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限制方面略有超标。光大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3083.53亿元,全年理财产品累计交易量达1.36万亿元,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15.51亿元。
  截至去年底,中信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784.51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380.04亿元,代理销售存续规模404.47亿元。而交通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理财产品余额为2650亿元,投资非标准债权仅几十亿。平安银行去年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约1.4万亿元,保本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1万亿元,截至去年底,该行理财资金余额约1500亿元。
  □影响
  股份制银行压力大于国有大行
  新规出台之后,对于规模体量如此之大的上市银行来说,究竟有多大规模的非标业务面临缩水呢?记者从相关业内人士处了解到,8号令对银行的具体影响取决于各家银行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非债权资产的设置规模有多高,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远远高于国有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可能要压缩近半的非标类产品。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在4家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相对较小,预计非标准债权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低于监管标准;相比之下,工商银行的非标债权资产压力较大。去年末,工行理财产品余额超过1万亿元。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工行的理财产品中没有采用资产池操作,欢迎和支持监管部门取缔这类产品,下一步会按照银监会的最新要求,不断调整管理办法,在符合监管规定前提下加快理财业务发展,巩固理财业务的优势。
  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面临更大的压力。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比如兴业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体量在4000亿-5000亿元,如果按照银监会的新规,理财产品规模或压缩至1000亿-2000亿元。同时,中金公司最新报告称,“兴业银行已公布的2012年三季报理财产品4200亿元,‘非标产品’占比50%,兴业银行去年末数字和比例与三季度大致相当。按此计算存量2100亿元,超额800亿元”。
  □专家点评银行业面临理财运营模式整改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8号文将监管重点指向银行理财产品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的投资行为,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预计监管层对资金池模式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出问题,不在于期限错配,而是取决于投向的标的资产的质量。
  郭田勇还指出,今后银行理财产品运作上重点还是要把关标的资产,以往其投向还是比较稳健的,即使是普遍存在的资金池模式,整体上也是投向信托、债权等低风险的资产,银行只要继续坚持这种低风险、稳健型的投资风格,包括资金池方式操作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会出系统性风险。
  短期内债券类理财产品或增加
  新规还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
  学家鲁政委对此认为,“银行现有理财产品并不能够自动满足35%这一阈值要求,会迫使银行不得不调整结构以求达标。而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却并不困难。”在他看来,银行只需简单发行以标准债券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做大整个理财规模,就能够轻易满足这一要求。“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一规定可以被视为短期内对债市的利好因素。”鲁政委分析说。
  未来产品投向将更加具体透明
  《通知》还要求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占比不得超过35%,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指出,这并不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收入在银行净利中占比很小;另一方面尽管受到杠杆约束,银行理财
  产品的发行规模也将受限。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指出,监管层于今年对各大商业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于4月底前整改不达标的银行,甚至将被叫停理财业务资格。一旦银行理财产品放弃资金池运作模式,转而回到传统的一对一产品,势必会导致各类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分化。因此资金池运作模式必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过渡产物,预计未来基金化理财产品将成为主流,产品投向将更加具体和透明,产品收益分配将以真实投资资产带来的收益为准。
  □预测
  未来银行盈利增速将继续下滑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罗景分析,截至2012年末,行业理财产品余额为7.1万亿,按照债权、权益类投资占40%计算,“非标债权”约为2.8万亿。
  中金公司分析,银监会关于“非标债权”不超过理财余额的35%或总资产的4%的规定,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总体影响不超过3500亿;同时,“一一对应”原则给予存量业务将近10个月的宽限期,银行理财业务平稳过渡难度不大。
  但有机构分析师持不同观点:“8号文收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对银行业绩肯定有影响,中间业务规模会收缩,未来银行盈利增速将继续下滑。”有分析机构进一步指出,8号文实施后可能出现较为悲观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幅缩水,35%的非标投资额度不足以支撑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会导致储蓄存款发生流失,金融机构揽存将出现白热化竞争;银行自营资金投资力度加大,原本代客理财部分手续费收入会有一定下降。
  “新规出台的实质目的显而易见,即希望银行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降低银行业整体系统性风险。非
  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投
  资受限,实质是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而不是封杀或封堵理财业务的发展。这将在短期内对理财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但长期将利好整个理财行业的健康发展。”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说。
  京华时报记者高晨 马文婷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银行理财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银行(附全文)|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理财监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7月27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某银行内部获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银行,这意味着自2014年12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有望于近日重启。
  第一财经张菲菲 李静瑕
  坊间流传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确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7月27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某银行内部获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银行,这意味着自2014年12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有望于近日重启。
  此次《征求意见稿》共六章,相较于2014年12月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重点包括了: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禁止发行分级产品;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限制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
  分类管理:理财业务分为基础类和综合类
  《征求意见稿》实行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根据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可以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前款所称基础类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综合类理财业务是指在基础类业务范围基础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可以发行挂钩衍生工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应当与衍生产品交易部分相分离,投资范围应当符合本行理财业务经营范围;衍生产品交易部分应当符合银监会关于衍生产品业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其中,从事综合类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资本净额不低于50亿元。商业银行首次开展理财业务的,应当从事基础类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基础类理财业务超过3年,且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所规定的综合类理财业务条件的,可以开展综合类理财业务,并应当在业务开办前20日向银监会提交书面报告。
  禁止发行分级产品
  《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禁止发行分级产品。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前款所称分级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偿顺序的不同,将理财产品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份额,不同等级份额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而是由合同另行约定、按照优先与劣后份额安排进行收益分配的理财产品。
  限制性投资:不得投资各类资产收益权
  《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限制性投资的安排。
  其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银行面向非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不良资产及其受(收)益权,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其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仅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
  前款所称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时,应当由客户提供相关证明并签字确认。高资产净值客户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商业银行客户:
  (一)单笔认购理财产品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二)认购理财产品时,个人或家庭金融净资产总计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家庭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
  银行理财计提风险准备金
  《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规定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划转、使用和支付等政策和程序,经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批准后,将相关管理制度报告银监会。
  关于计提标准,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如下计提比例,按季从净利润中计提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
  (一)除结构性理财产品外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 50%计提;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理财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风险准备金使用后低于理财产品余额1%的,商业银行应当继续提取,直至达到理财产品余额的1%。
  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商业银行违法违规、违反理财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因技术故障等原因给理财产品财产或者理财产品客户造成的损失,以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用途。
  理财产品总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40%
  在新产品准入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理财产品的内部审批政策和程序,在发行新产品之前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由负责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财务会计管理等职能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获得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部门的批准。
  此外,《征求意见稿》旨在控制杠杆作出了要求,商业银行每只理财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40%。
  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产品定义与分类管理 ..........................................................2
  第三章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 ..........................................................5
  第一节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 ......................................................5
  第二节销售管理 ..........................................................................7
  第三节投资管理 ..........................................................................9
  第四节理财托管 ........................................................................12
  第五节风险准备金 ....................................................................15
  第六节信息披露 ........................................................................16
  第四章监督管理 ............................................................................18
  第五章法律责任 ............................................................................19
  第六章附则 ....................................................................................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收益与风险承担方式,为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
  第三条(权益代表)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以理财产品管理人名义,代表理财产品投资客户利益行使法律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第四条(法律地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产独立于管理人、托管机构和其他参与方的固有财产,因理财产品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均归入银行理财产品财产。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托管机构和其他参与方不得将银行理财产品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银行理财产品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五条(禁止抵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银行理财产品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管理人、托管机构和其他参与方因固有财产所产生的债务相抵销;管理人管理、运用和处分不同银行理财产品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第六条(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遵守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原则,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七条(监管主体)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产品定义与分类管理
  第八条(保本和非保本产品)按照是否保证产品本金兑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保本型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的理财产品。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
  第九条(保本浮动收益和保证收益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本金,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者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产品。
  第十条(保证收益产品管理要求)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中高于商业银行本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
  前款所称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产品期限调整、币种转换、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附加条件产生的投资风险应当由客户承担。
  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本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或最低收益率,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第十一条(净值型、预期收益型和其他收益型产品)按照收益表现方式的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净值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和其他收益表现方式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在存续期内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值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是指在发行时披露预期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区间的理财产品。其他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发行和存续期内不向投资者披露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区间或者产品单位份额净值,在产品终止时计算并向投资者披露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第十二条(封闭式和开放式产品)按照存续期内是否开放,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封闭式理财产品和开放式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封闭式理财产品是指有确定到期日,且自产品成立日至终止日期间内,客户不得进行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是指自产品成立日至终止日期间内,客户可以按照协议约定的开放日和场所,进行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可以有确定到期日期,也可以无确定到期日期。
  第十三条(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产品)按照是否挂钩衍生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理财产品本金或部分本金投资于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同时以不高于以上投资的预期收益和剩余本金投资于衍生产品,并以投资交易的收益为限向客户兑付理财产品收益的理财产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除结构性理财产品之外的理财产品。
  第十四条(禁止发行分级产品)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分级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偿顺序的不同,将理财产品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份额,不同等级份额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而是由合同另行约定、按照优先与劣后份额安排进行收益分配的理财产品。
  第十五条(分类管理)根据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可以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
  前款所称基础类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综合类理财业务是指在基础类业务范围基础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可以发行挂钩衍生工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应当与衍生产品交易部分相分离,投资范围应当符合本行理财业务经营范围;衍生产品交易部分应当符合银监会关于衍生产品业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具有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银行可以按照关于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发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投资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实力、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人员配置等因素,按照银监会认可的投资范围开展理财业务。
  第十六条(分类管理)从事综合类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公司治理良好,具备与理财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健全;
  (二)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三)监管评级良好;
  (四)资本净额不低于 50 亿元人民币;
  (五)具有与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相匹配的专业人员、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六)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及时、准确地报送理财产品信息,无重大错报、漏报、瞒报等行为;
  (七)理财业务管理规范,最近 3 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
  (八)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七条(分类管理)商业银行首次开展理财业务的,应当从事基础类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基础类理财业务超过 3 年,且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所规定的综合类理财业务条件的,可以开展综合类理财业务,并应当在业务开办前 20 日向银监会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总行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对理财产品进行集中登记:
  (一)在理财产品销售前 10 日,通过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向银监会提交电子化报告;
  (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按照有关规定持续登记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资产交易明细、资产估值等信息;
  (三)在理财产品终止后 5 日内完成终止登记。
  商业银行不得发行未通过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向银监会提交电子化报告、未进行登记以及未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
  第三章 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
  第一节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职责)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了解理财业务及其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确定开展理财业务的总体战略和政策,确保具备从事理财业务和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员、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人力、物力资源。
  第二十条(集中统一管理)商业银行总行应当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理财业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业务性质和风险特征,建立健全理财业务管理制度,包括产品准入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人员管理、销售管理、投资管理、合作机构管理、产品托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等。
  商业银行应当针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特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确保持续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理财业务的各类风险,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纳入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至少每年对理财业务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上报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董事会应当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高级管理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有关报告。
  第二十二条(新产品准入)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理财产品的内部审批政策和程序,在发行新产品之前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由负责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财务会计管理等职能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获得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部门的批准。
  第二十三条(风险隔离)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确保理财业务与信贷等其他业务相分离,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相分离,理财产品与其代销的金融产品相分离,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
  第二十四条(“三单”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确保每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做到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滚动发售、混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资金池理财业务。
  前款所称单独管理是指对每只理财产品进行独立的投资管理。单独建账是指为每只理财产品建立投资明细账,确保投资资产逐项清晰明确。单独核算是指对每只理财产品单独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确保每只理财产品都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第二十五条(市场交易和公平交易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遵守市场交易和公平交易原则,不得在理财产品之间、理财产品客户之间或理财产品客户与其他主体之间进行利益输送。
  第二十六条(投诉处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理财业务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明确受理和处理客户投诉的途径、程序和方式,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规定和合同约定妥善处理客户投诉。
  前款所称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是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
  第二十七条(人员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理财业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培训、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确保理财业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交易结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控方式,遵守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
  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取消不符合本行理财业务资格管理制度的人员的从业资格,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节销售管理
  第二十八条(总体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客户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全面、如实、客观地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充分披露投资组合、风险和收费等重要信息,所使用的语言表述必须真实、准确和清晰。
  第二十九条(产品评级)商业银行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成本收益测算、同类产品过往业绩和风险水平等因素,对拟销售的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结果应当以风险等级体现,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个等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
  第三十条(客户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
  第三十一条(风险匹配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匹配原则在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销售文本中明确提示产品适合销售的客户范围,并在销售系统中设置销售限制措施。
  第三十二条(销售起点)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特征,设置适当的期限和销售起点金额。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 10 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 20 万元人民币。
  第三十三条(销售渠道)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本行渠道(含营业网点和电子渠道)销售理财产品,或者通过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
  前款所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第三节投资管理
  第三十四条(禁止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面向非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不良资产及其受(收)益权,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限制性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仅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
  前款所称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 600 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时,应当由客户提供相关证明并签字确认。高资产净值客户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商业银行客户:
  (一)单笔认购理财产品不少于 100 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二)认购理财产品时,个人或家庭金融净资产总计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过 20 万元人民币或者家庭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 30 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
  第三十六条(杠杆控制)商业银行每只理财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 140%。
  第三十七条(标准化资产投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或者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证券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每只理财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所有证券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余额的 10%;
  (二)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证券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的 10%。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完全按照证券交易所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投资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非标债权投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确保理财产品投资与审批流程相分离,比照自营贷款管理要求实施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并纳入全行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 35%或者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 4%;
  (三)每只净值型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余额的 35%。
  前款所称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或者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第三十九条(特定目的载体投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特定目的载体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准确界定相关法律关系,明确约定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二)理财产品客户应当同时满足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对特定目的载体合格投资者的相关要求;
  (三)基础资产投资范围不得超出本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
  (四)所投资的特定目的载体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符合银监会关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投资计划除外;
  (五)切实履行投资管理职责,不得简单作为相关特定目的载体的资金募集通道;
  (六)充分披露基础资产的类别和投资比例等信息,并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特定目的载体及其基础资产的相关信息。
  前款所称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和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
  第四十条(禁止期限错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到期日不得晚于理财产品的到期日。
  第四十一条(投资比例调整要求)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应当载明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及其投资比例,并确保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按照销售文件约定比例合理浮动。
  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理财产品投资比例暂时超出浮动区间且可能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向客户进行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或投资比例,并按照有关规定事先进行信息披露;客户不接受的,应当允许客户按照销售文件约定提前赎回理财产品。
  第四十二条(关联交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本行、托管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机构发行的证券或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符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遵循理财产品投资客户利益优先原则,并建立健全内部审批和评估机制。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涉及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提交有权审批机构审批。
  第四十三条(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对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规定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责任与义务、存续期管理、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信息披露义务及退出机制,并切实履行自身的投资管理职责。
  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并由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名单。
  商业银行首次与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合作的,应当提前 10 日将该合作机构相关情况报告银监会。
  第四十四条(禁止自有资金投本行理财或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用自有资金购买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为理财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权益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
  第四节 理财托管
  第四十五条(托管机构定义和第三方托管)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银监会认可的托管机构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银监会认可的托管机构包括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符合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其他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商业银行不能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第四十六条(托管银行条件)理财产品托管银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公司治理良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二)最近 3 个会计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均不低于 20 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等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三)最近 3 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四)设有独立的托管业务部门,能够保证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五)托管业务部门具有满足营业需要的独立的固定场所,配备独立的安全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
  (六)托管业务部门配备独立的托管业务技术系统,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等;
  (七)建立了托管业务应急处理预案,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八)从事清算、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业务的人员不少于 8 人,核算、监督等核心业务岗位的人员应当具备 2 年以上托管业务从业经验;
  (九)具有安全保管理财产品财产、确保理财产品财产完整与独立的条件;
  (十)具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
  (十一)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托管业务的,应当在业务开办前 30 日向银监会报告。
  第四十七条(净值型理财产品托管银行条件)净值型理财产品
  的托管银行,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最近 3 个会计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均不低于 100 亿元人民币;
  (二)从事清算、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业务的人员不少于 30 人,核算、监督等核心业务岗位具备 3 年以上托管业务从业经验的人员不少于 10 人。
  第四十八条(托管机构职责)从事理财产品托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理财托管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安全保管理财产品资产;
  (二)为每只理财产品开设独立的托管账户,建立托管明细账,不同托管账户中的资产应当相互独立;
  (三)按照托管协议约定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四)建立对账机制,定期复核、审查理财产品资金头寸、资产账目、资产净值等数据,及时核查认购与申购资金的到账、赎回资金的支付、收益和本金分配以及投资资金的支付与到账等情况;理财产品估值核算、收益分配等结果出现错误的,应当提示予以纠正;
  (五)监督理财产品投资运作,发现理财产品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进行投资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方并报告银监会,并持续跟进后续处理情况,督促相关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六)办理与理财产品托管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包括披露理财产品托管协议、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文件中的理财产品财务报告等信息及时进行复核审查并出具意见等;
  (七)保存理财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15 年以上;
  (八)对理财产品投资信息和相关资料承担保密责任,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审计要求外,不得向任何机构或者个人泄露相关信息和资料;
  (九)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九条(强制托管要求)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应当由银监会指定的机构进行托管:
  (一)理财产品投资特定目的载体;
  (二)委托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进行投资运作;
  (三)未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四)未向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报送信息或者信息报送不及时、准确和完整;
  (五)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节风险准备金
  第五十条(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规定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划转、使用和支付等政策和程序,并经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批准后,将相关管理制度报告银监会。
  第五十一条(计提标准)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如下计提比例,按
  季从净利润中计提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
  (一)除结构性理财产品外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 50%计提;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 10%计提。
  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理财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风险准备金使用后低于理财产品余额 1%的,商业银行应当继续提取,直至达到理财产品余额的 1%。
  第五十二条(风险准备金投资管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损益应当纳入风险准备金。
  第五十三条(风险准备金存管)商业银行应当选择一家从事理财产品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存管银行)开立风险准备金专户,用于风险准备金的归集、存放与提取。该账户不得与其他类型账户混用,不得存放其他性质资金。
  存管银行应当监督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风险准备金存放安全,管理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与程序。
  第五十四条(风险准备金用途)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商业银行违法违规、违反理财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因技术故障等原因给理财产品财产或者理财产品客户造成的损失,以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用途。
  风险准备金不足以赔偿上述损失的,商业银行应当使用其他自有财产进行赔偿。
  第五十五条(风险准备金使用)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应当经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批准,并提前 15 日报告银监会。
  第五十六条(风险准备金使用)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被人民法院等有权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或强制执行的,商业银行和风险准备金存管银行应当立即报告银监会,由此影响风险准备金的使用或者风险准备金减少的,商业银行应当在 5 日内补足。
  商业银行解散、清算和终止时,风险准备金余额按照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
  第六节信息披露
  第五十七条(总体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在本行官方网站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户披露理财产品的以下信息:
  (一)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编码;
  (二)销售文件,包括说明书、销售协议书、风险揭示书和客户权益须知;
  (三)发行公告;
  (四)重大事项公告;
  (五)理财定期报告;
  (六)理财产品到期公告;
  (七)涉及理财产品的诉讼;
  (八)临时性信息披露;
  (九)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商业银行面向私人银行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根据与客户的约定,在指定渠道定向披露上述信息。
  第五十八条(发行公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公告应当包括产品成立日期和产品募集规模等信息。商业银行应当在理财产品成立之后 5 日内披露发行公告。
  第五十九条(重大事项公告)商业银行应当在发生可能对理财产品客户或者理财产品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后 2 日内发布重大事项公告。
  第六十条(定期报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期报告应当披露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收益表现,并分别列示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资产种类、投资比例以及前十项资产具体名称、规模和比例等信息。
  商业银行应当在每半年结束之日起 30 日内、每年结束之日起 90日内,编制完成理财产品半年和年度报告;对于存续期在半年以内(含)的产品,商业银行应当在产品结束后 15 日内编制理财产品报告。
  第六十一条(债权和股权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当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和定期报告中披露每笔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相关信息,包括客户和项目名称、项目剩余期限、收益分配、交易结构等;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所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发生变更或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当在 5 日内披露。
  第六十二条(净值型产品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和定期报告中披露净值型理财产品相关信息:
  (一)销售文件应当载明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估值模型,份额申购、赎回价格的计算方式及有关申购、赎回费率等;
  (二)在每个开放日结束后的 T+1 日或 T+2 日,披露开放日的理财产品份额净值、累计净值、资产净值、申购价格和赎回价格,并将其纳入定期报告;
  (三)半年度和年度最后一个市场交易日的理财产品份额净值、累计净值和资产净值,并将其纳入定期报告。
  第六十三条(到期公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公告应当披露理财产品存续期限、终止日期、收费情况、收益分配情况、实际投资资产种类和投资比例等信息。
  商业银行应当在理财产品终止后 5 日内披露到期公告。
  第六十四条(清算期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终止后的清算期原则上不得超过 2 日;如清算期超过 2 日,应当在理财产品终止前在本行官方网站进行披露。
  第六十五条(约定信息披露方式)商业银行应当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明确约定与客户联络和信息披露的方式、渠道和频率,以及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各方的责任,确保客户及时获取信息。
  商业银行在未与客户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理财产品相关信息,不能视为向客户进行了信息披露。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六条(非现场监管)从事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当于每年度结束后 2 个月内,按照规定向银监会报送与理财业务有关的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报表、业务开展年度报告和银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六十七条(非现场监管)理财托管机构应当于每年度结束后2 个月内,按照规定向银监会报送理财产品年度托管报告和银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六十八条(重大事项报告)从事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中出现重大风险和损失时,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报告,并提交应对措施。
  第六十九条(现场检查)银监会应当定期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七十条(监管评估)银监会应当基于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情况,每年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其年度监管评级的重要依据。
  第七十一条(整改要求)商业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从事理财业务活动,应当根据银监会提出的整改建议,在规定的时限内向银监会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
  第七十二条(监管措施)对于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能采取有效整
  改措施的商业银行,银监会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将综合类理财业务调整为基础类理财业务;
  (二)暂停发行理财产品;
  (三)暂停开展理财产品托管业务;
  (四)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银监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
  (二)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风险揭示或者信息披露的;
  (四)拒绝执行本办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措施的。
  第七十四条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活动,未按照规定向银监会报告或者报送有关文件、资料的,由银监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五条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活动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由银监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
  第七十六条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活动,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银监会除依照本办法第七十三条至第七十五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七十七条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外国银行分行开展理财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七十八条本办法中“以上”均含本数。
  第七十九条本办法中“日”指工作日,“收益率”指年化收益率。
  第八十条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八十一条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05〕2 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5〕63 号)、《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 号)、《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银监办发〔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47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65号)、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1〕91 号)、《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8 号)同时废
  止。本办法施行前出台的有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我们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可能重点指的是局部楼市价格的明显上涨,预计下半年不排除出台地方针对性的抑制局部泡沫的措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能是针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的现状,而降低宏观税负可能是要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重点可能是进一步降低社保等方面的负担...
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现在很多人想上市又不想排队,那就玩儿借壳游戏,想借壳又不想严审,投行诸葛亮们就想出各种花招搞重组,跟监管玩儿捉迷藏背后,都有一颗圈钱的野心。
原本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存在太多的泡沫。其泡沫的存在,不仅不限于以往对煤炭、钢铁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的追捧,也不限于对房地产的拥趸,还包括借实体平台投向股市、楼市及资本市场的“脱实向虚”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额宝不得超过25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