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有李四换还是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换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每天回帖即可获得10分可用分!小技巧:
你还可以输入10000个字符
(Ctrl+Enter)
请遵守CSDN,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CSDN(www.csdn.net)”。如是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我想把oracle中clob字段里的张三替换成李四,怎么实现啊?
我想把oracle中clob字段里的张三替换成李四,怎么实现啊?
发布时间: 18:54:48
编辑:www.fx114.net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想把oracle中clob字段里的张三替换成李四,怎么实现啊?",主要涉及到我想把oracle中clob字段里的张三替换成李四,怎么实现啊?方面的内容,对于我想把oracle中clob字段里的张三替换成李四,怎么实现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update test_t a set a.testname=replace(a.testname,'张三','李四') where 条件;
注意:没有条件的话,就是全表更新,把条件去掉就行.
如果有两个张三呢?我只要替换第二个张三,怎么弄啊?
&&& 回答update test_t a set a.testname=regexp_replace(a.testname,'张三','李四',1,2);要10G以上的ORACLE。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不法有害信息!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本文标题:
本页链接:第六章博弈论;博弈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善博弈者为赢而玩,就算把他丢到海里,他也能衔条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戏是对生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这是人们痴迷于各种对抗性游戏;博弈论原意为游戏理论;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在高度依存的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必须选择一种策略;如果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
博弈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引入经济学的,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善博弈者为赢而玩,就算把他丢到海里,他也能衔条鱼爬上来;就算天塌下来。他也能捞只天鹅。为赢而玩决非“不择手段地求赢”。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有时候输赢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生活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不遗余力地争取高分。那么什么是“博弈”呢?“博弈”一词听起来玄而又玄,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意思。如果需要更准确点的说法,就是有输有赢的游戏。可以说,博弈论(Game Theory)是通过“玩游戏”而获得的人生竞争知识的理论。
博弈就是游戏,那么游戏又是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戏是对生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简化的人生模型。
比如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老将、相、士、车、马、炮和小卒子,俨然一支军队。当然,比起真实的人生,这个模型过于简单了,但是一样可以映射出现实的生活。而且,惟其简略,那些被纷繁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加明了。
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这是人们痴迷于各种对抗性游戏或赌局最根本的原因。
博弈论原意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
本章要点:
在高度依存的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必须选择一种策略,厂商在决定采取某一行动之前必须对同行其他厂商可能的反映有自己的估计,并相应地制定再下一步的行动,厂商的这种行为可以用博弈论进行分析。在博弈论中,每个参与者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策略,但他最后得到的报酬却是所有参与者采取的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优选择,那么博弈也就达到了均衡。纳什均衡是对局者最优选择的结果,但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的结
局。如果对局者寻找一种策略组合使对方不可能通过改变它的策略得到任何收益,结果双方都不会改变策略,这样就形成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现实中博弈均衡都不会是一次达到,动态博弈就是研究多次博弈的情况,包括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
重点掌握:
什么是囚徒困境模型?
混合策略均衡
基本概念:
混合策略均衡
假如你正跟你的恋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会立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过来?
很显然,你是否应该拨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果你们其中一方要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最好是拨过去。如果因为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流逝。
这,就是博弈。
在一场博弈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优选择,二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确定它的最优选择。你从博弈中得到的――在博弈论中称为赢利(payoffs)――不仅取决于对方的行动,也取决于你所采取的行动。二你们当中的每一方,都试图尽可能地最大化自己的赢利。
在这场电话博弈中,如果你之道你的恋人不会拨过来(比如以前短线时就是她在等电话),那么你的最优行动就是拨过去;当然也可能相反,比如她打给你的电话免费,而你也知道这点,那么你的最优行动就是等待对方拨过来。总之,你们的行动相互影响又相互依赖。这正是博弈最本质的特征。
故事模型:别人的红包更诱人
话说一家地主有两个长工――张三和李四。转眼到了年关,地主给了张三、李四一人一个红包。两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红包里装的是1000元钱,但不知道对方的钱包里装的是多少钱。这时地主发话了:“你们拿的红包里,每个红包里的钱可能是以下两个数字:1000元和3000元。现在你们如果愿意跟对方换红包的话,可以由我来公证,但你们每人要支付100元的公证费给我。”
张三心想:假定我跟李四换红包,若它是1000元,我就相当于亏损100元公证费,这种可能性是50%;若他是3000元,则扣除公证费100元,我还净赚―100=1900元,这种可能性也是50%,所以,我的预期利润是50%×(-100)+50%×元。这样看来,我更李四交换是很划算的。
李四心里的想法跟张三一样,他也觉得跟张三换红包是很划算的。
于是,张三、李四异口同声地对财主说:“我们愿意换”。
地主露出了一丝狡诈的微笑:“真愿意换?”
“愿意”!张三、李四毫不犹豫。
结果,正如读者诸君所料,张三、李四各自亏损了100元公证费,未得到任何好处。只有地主用他小小的伎俩骗到了200元钱。
有的同学会问:张三和李四到底在那个环节上发生了错误呢?其实他们先前的推理都没有错,而且都提出跟对方交换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当地主再次询问是否愿意交换时,他们仍然同意交换――这就是缺乏策略思维的后果。如果张三和李四懂得策略思维,那么在地主再次询问时,他们就会拒绝交换。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地主第一次问大家是否愿意交换,既然张三表示愿意,那么李四就应该想到:“如果李四是3000元,它肯定不会同意跟我换,说明它也是1000元,因此,我不应该跟它换。同样,既然张三看到李四同意交换,也应该做相同的推理,得到不换的结论。所以地主再次询问时,策略思维后的答案应该是不换,这样,他们就不会损失一笔所谓100元的公证费了。
这个例子说明,在互动情形中,缺乏策略思维,难免会犯错误。
一、囚犯的困境与上策
(一)博弈论分析中的基本要素
因利益而发生冲突或对抗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到国家政治、生死
之地、存亡之道,小到人生棋局、日常生活、赌博游戏,谋略性对抗都是最为常见的局势。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博弈的一个初步认识。
那么什么是博弈呢?所谓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动决策。
任何一个博弈都至少包括三个要素P154-155
1. 对局者 (一个局中人集合)
2. 策略 (局中人可以采取的行动――出招)
3. 报酬 (局中人可能得到的利益)
当然一个博弈至少包括这三个要素并不是只包括这三个要素。对于动态博弈,还需要定义局中人的行动顺序,对于那些强调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还需要定义每个局中人的信息结构。不过,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这三个。
(二)囚犯的困境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告诉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每一个理性经济人通过其“自私自利”的经济行为将导致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况)下,个人的理性行为将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社会的非理性。
所谓“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简称PD),最早是图克(Tucker)于1950年提出来的,经济学家纳什发展和完善了该理论,因此,“囚徒困境”,又称为“纳什均衡”,这是一个著名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博弈的基本情况如下:
警察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罪犯,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方将这两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警察给他们同样的选择机会:如果他们两人都拒不认罪,则他们会被以较清的妨碍公务罪各判2年徒刑;如果两人中有1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从轻发落,只判1年,而另一未坦白者重判8年,如果两人同时坦白认罪,则他们将各被判5年。
在表中,甲、乙分别代表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也就是两个罪犯,他们都有坦白和不坦白的自由,因为被隔开,因此自己抉择时,不知道另一个人选择什么。
因此,博弈的结果是:
由于这两个囚徒不能串通,并且各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会顾及同伙的利益,双方都不敢相信或指望对方有合作精神,最终只能实现对他们最不理想的结果(各判5年),并且这个结果具有必然性很难摆脱,因此,这个博弈被称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经典对局,在经济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中得到广泛的讨论和运用。
博弈理论认为,改变竞争规则是赢取博弈的根本出路。通过重复博弈对信用建设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以规范博弈双方的行为,同样可以使理性经济人降低交易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其“自私自利”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证“囚徒困境”现象:
幼儿园小朋友互相分享玩具(给他玩,不给他玩)
情窦初开的男女互相表白爱情(表白,不表白)
夫妻双方的忠诚度(忠诚,不忠诚)
公共走廊卫生的维持(不扔垃圾,扔垃圾)
老板与下属的关系(信任、不信任)
商场上,生意伙伴的非正式合同或君子协定(不违约,违约)
立约双方的信用(守信,不守信)
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不降价,降价)
国家间的对抗(和平,战争)等等。
虽然括号内前者都是大家想要达到的目标,自私(理性选择)的结果却是大家不得不接受后者。还有,如果一个人不尊重知识产权,大家都不尊重知识产权。
一个人不抓歹徒,大家都不抓歹徒。
一个官员贪污受贿不受惩,其余官员都效仿他。
一个人不守信用,大家都不守信用。
一个人闯红绿灯,大家都闯红绿灯。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六 博弈论68等内容。 
 第1 页共 25 页 第六章 博弈论 博弈论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引入经...  Text 6 博弈论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学术英语理工类第六课翻译 Text 6 博弈论 博弈论是策略的科学。它试图从数学和逻辑的角度决定“游戏者”应该采取的...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 (第 3 版) 第六章 博弈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第10章博弈论初步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重要的类型。 其一, 某经济...  博弈论中的几个经典问题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几个博弈论中的经典问题...甲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枪法次之,十发 六中;丙枪法最差,十发四中。如果...  博弈论经典例子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笔记]――博弈论经典例子的思考...田忌赢的概率只有六分之一,孙膑只是掌握了齐王的思维定势侥幸赢了一把, 在一...  复旦大学博弈论第六章习题 隐藏&& 第六章习题 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作简单分析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都不 清楚...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 (第 3 版) 第六章 博弈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  博弈论第六章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六章习题 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作简单分析 (1)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都不清楚博弈的进程,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三和李四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