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优的金融体系的作用

金融结构的变迁与最优金融结构--《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金融结构的变迁与最优金融结构
【摘要】:传统观点根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相对重要性将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归为以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国家,将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归为以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国家。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体系在20世纪的后半程对各自国家的经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也呈现出“趋同”的现象。于是金融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和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成为大家争论最多的议题,金融结构似乎变成了一个选择性问题。但是本文证实金融结构体系他并不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金融结构体系的发展具有其内生性和规律型。
本文以证券市场总值/银行私人信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来测度金融结构率,首先,我们通过对不同发达经济体的跨国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在低收入经济体,平均金融结构率仅为0.46,中低收入经济体平均金融结构率上升至0.54,至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金融结构率则上升到0.62,高收入经济体平均金融结构率提高较大达到1.12,可见随着经济体发展程度的加深,金融结构率越来越高,也即是银行的地位不断下降,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升高。其次,通过代表性国家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纵向得出相同的结论在美国经济的早期阶段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金融更偏向于银行导向型,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开始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观测了日本和德国的融资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虽然日本和德国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以银行为导向的金融体系,但是但是其金融结构的变化趋势依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地位越来越下降,金融市场的地位越来越上升。这使得笔者猜想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基础之上,建立了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变化的动态模型,解释了随着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猜想。
在进行了理论模型分析之后,本文首先从中长期视角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人均GDP水平来表示)两者关系做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率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性。其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在短期考察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显著相关,说明总体上金融结构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快。考虑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避免人为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带来的偏误,本篇也采用了门限面板模型,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来内生的划分区间,进而研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增长,而银行体系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当经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时,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比银行体系的发展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出现下降,亦或者此时期银行体系的发展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从而降低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对于非正态分布而言,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量则更加稳健,本文也利用分位数回归这一特点对中长期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都是正向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的作用边际贡献度出现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银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小。这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金融结构更偏向于银行导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金融结构更偏向金融市场导向型的结论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猜想。
此外,在本文研究框架下分析各国最优的金融结构。通过对31个经济增长速率最快的31个经济体年的数据从中长期视角对最优金融结构进行测度。再将其回归结果扩张到104个经济体测算各自的最优金融结构并计算金融结构缺口,最后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算金融结构缺口绝对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研究发现金融缺口绝对值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率显著负相关,金融缺口绝对值的回归系数为-0.14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金融结构缺口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慢,偏离最优金融结构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虽然前面章节分析得出金融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金融市场为主导,但是也应遵循一定得规律,循序渐进,通过本章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使金融结构率保持一定的比例方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任何证券市场过于发展或发展不足的行为,以及银行过于发展或发展不足的行为都将会妨碍经济增长,两者在不同的环境下应保持协调,在最优金融结构率的水平下发展经济是我们追求的完美目标。
最后,对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分析,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但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对中国金融结构政策调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对于证券市场,应通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包括场内与场外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金融结构,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对于银行体系的改革,第一、是利率要市场化,第二,对银行监管应差异化,第三、民营银行趋势化,第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32.3;F124.1【目录】:
中文摘要5-8Abstract8-16第一章 引言16-25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6-18
1.1.1 研究背景16-18
1.1.2 研究意义18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18-19
1.2.1 研究方法19
1.2.2 数据来源19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19-23
1.3.1 研究思路19-20
1.3.2 文章结构安排20-23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3-25
1.4.1 文章的创新之处23
1.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3-25第二章 文献综述25-52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25-33
2.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提出与争论25-26
2.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发展26-30
2.1.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30-33 第二节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33-48
2.2.1 金融结构概念的提出与分类33-38
2.2.2 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导向型结构的比较分析38-43
2.2.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争论与实证研究43-48 第三节 文献述评48-52
2.3.1 研究结论与启示48-50
2.3.2 未来研究趋势50-52第三章 关于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事实与历史回顾52-65 第一节 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52-59
3.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52-57
3.1.2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57-59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主要以美国为例59-65
3.2.1 虚拟经济和金融在美国的发展59-61
3.2.2 金融结构在美国的变迁61-65第四章 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动态演变理论模型分析65-89 第一节 假设条件65-67
4.1.1 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和效用函数65
4.1.2 生产活动与职业选择65-66
4.1.3 金融部门66-67 第二节 不同融资情况下的最优合同、职业收入67-73
4.2.1 直接融资时的最优合同67-68
4.2.2 混合融资时的最优合同68-70
4.2.3 各职业人群收入70-71
4.2.4 t时期的一般均衡71-73 第三节 金融发展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73-81
4.3.1 金融发展的演变74-79
4.3.2 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79-80
4.3.3 投资规模与金融发展80
4.3.4 制度因素与金融发展80-81 第四节 金融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81-87
4.4.1 金融结构的演变81-84
4.4.2 投资风险与金融结构84
4.4.3 制度环境与金融结构84-85
4.4.4 最初的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85-86
4.4.5 投资规模与金融结构86-87 第五节 企业融资规律与政策分析87-88
4.5.1 企业融资规律87
4.5.2 政策分析87-88 第六节 本章小结88-89第五章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89-126 第一节 中长期视角下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9-95
5.1.1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89-92
5.1.2 回归分析92-93
5.1.3 稳健性检验93-94
5.1.4 结论94-95 第二节 短期视角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5-102
5.2.1 模型设定95-97
5.2.2 实证分析97-99
5.2.3 稳健性检验99-101
5.2.4 结论101-102 第三节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102-113
5.3.1 金融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102-104
5.3.2 面板门限模型104-106
5.3.3 实证分析106-111
5.3.4 结论及政策建议111-113 第四节 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分析113-120
5.4.1 分位数回归模型113-114
5.4.2 实证分析114-119
5.4.3 结论119-120 第五节 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120-126
5.5.1 引言120-121
5.5.2 实证分析121-125
5.5.3 结论125-126第六章 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126-151 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126-136
6.1.1 银行体系在中国的发展126-130
6.1.2 证券市场在中国的发展130-133
6.1.3 中国金融结构特征133-136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36-151
6.2.1 文献综述136-138
6.2.2 数据和研究方法138-142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142-148
6.2.4 结论148-151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151-158 第一节 本文结论151-154 第二节 政策启示154-158附录158-162参考文献162-171致谢171-172个人简历1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长有;[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宏松;;[J];欧洲研究;2009年03期
王婷;;[J];攀登;2011年04期
程文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年06期
杨林;[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王素琴;;[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刘武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汤光华;张彬;张智谋;;[J];中大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徐美银;;[J];中大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李怀;韩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2期
霍春龙;;[J];前沿;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凤荣;耿艳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黎秀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宋妍;晏鹰;;[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张震;;[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阚景阳;;[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朱宪辰;章平;;[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何嗣江;陈晔;;[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周彩霞;;[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龚向虎;朱宪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荣;[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荣;[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赵宏霞;[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徐连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大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盖丽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范建华;[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钟琪;[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家盛;[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沈军;;[J];上海金融;2006年08期
武志;;[J];上海金融;2008年04期
白钦先;[J];世界经济;1999年06期
赵振全,蒋瑛琨,陈守东;[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王永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一先;廖宗亮;;[J];金融经济;2007年11期
张正斌;;[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柳明;[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林辉;;[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田应奎;[J];学习论坛;2000年01期
;[J];上海金融;2001年11期
郭燕青,李树臣;[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吴晓求;[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4期
徐加根,赖叔懿;[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张建国;;[J];华商;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锡良;;[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杨涤;;[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巩固;;[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白钦先;;[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罗继东;;[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白钦先;;[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孙翠兰;;[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李爱君;;[A];金融法学家(第一辑)[C];2009年
谢玉明;;[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银监会
邓智毅;[N];经济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陈建新;[N];金融时报;2002年
吴大庆;[N];湘潭日报;2005年
衡阳银监分局局长
李训明;[N];衡阳日报;2007年
姜瑜 通讯员
卢颖;[N];上海金融报;2009年
顾海兵;[N];中国企业报;2001年
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
谭仲池;[N];中国信息报;2004年
汪东平;[N];九江日报;2009年
裴长洪;[N];金融时报;2009年
马重;[N];证券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莉;[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孙伍琴;[D];复旦大学;2003年
蔡则祥;[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满海红;[D];辽宁大学;2008年
郗文泽;[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李立华;[D];湖南大学;2011年
蔡彬彬;[D];武汉大学;2004年
司振强;[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喻平;[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石丹;[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颖;[D];厦门大学;2008年
高珊;[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周东波;[D];暨南大学;2010年
王彦;[D];河南大学;2010年
林琳;[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王肖婷;[D];浙江大学;2011年
黄平意;[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耿真;[D];北京物资学院;2008年
袁志鹏;[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赵建明;[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International Monetar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s(年合辑)》2014年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
【摘要】:本文基于年间7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国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不仅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文化的显著影响。从宏观经济来看,金融体系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而经济发展的程度则主要影响金融体系的总规模。从金融发展来看,效率和开放是金融体系结构"市场化"的两大动力。从文化制度的影响来看,崇尚规则和权威的制度文化更容易孕育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而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制度文化则更容易孕育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1【正文快照】:
一、引言纵观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无论何种金融体系,在其发展源头,银行或者类似于银行的金融中介一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当一国的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各国的金融体系演变开始出现分岔:某些国家转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雨露;马勇;;[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林毅夫;孙希芳;;[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马勇;杨栋;陈雨露;;[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林毅夫,章奇,刘明兴;[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海燕;;[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周平;;[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王雅龄;郭宏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张玮;曾国平;何勋鲲;;[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史恩义;;[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曹永琴;;[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邵全权;;[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马勇;;[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宁静;薛畅;李一维;;[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李鹏飞;郑江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文溥;龚敏;;[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 、反思与和谐发展——北京论坛(2009)论文选集[C];2009年
戴志敏;;[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徐宁江;;[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唐品;魏守华;姜宁;;[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孙玮;王九云;;[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陈雨露;马勇;;[A];《国际货币评论》2011年合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玮;[D];南开大学;2010年
曹珂;[D];南开大学;2010年
刘梅生;[D];暨南大学;2011年
李湛;[D];暨南大学;2011年
谢沛善;[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吴磊;[D];武汉大学;2010年
张光华;[D];吉林大学;2011年
邢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吴庆田;[D];中南大学;2011年
吴有红;[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敏;[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肖方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朱捡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益鸣;[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鲁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帅富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陈晓莹;[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于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刘芸;[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严丽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毅夫;;[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蔡昉,都阳;[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林毅夫;;[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林毅夫,刘明兴;[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陈雨露;马勇;;[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萌;高波;;[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Bernadette DAdam G李星;黄梅波;;[J];经济资料译丛;2012年04期
马勇;;[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金融体系结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金融体系结构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决定因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金融体系概述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大小:630.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一、为什么需要金融体系?从供给角度看,一个国家的最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就是如何高效地把生产剩余投入到再生产。一个国家的生产剩余通常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政府的税收,二是居民的储蓄。由于政府的税收主要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社会保障、大众教育等国家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再生产,因而一个国家可用于中间产品(资本货物)和消费品再生产的剩余主要是指亿万居民手中的储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和企业家只有获得资本和信贷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如何有效地把一国生产剩余重新投入生产活动是由该国的金融体系决定的。因此,由银行、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在经济活动中无非起到居民储蓄供给和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匹配的中介作用。二、金融体系的功能尽管银行和其他金融只是起到中介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的金融部门都是获利最高的部门,其雇员也是社会上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这是由于银行金融业肩负着几乎整个国家生产剩余究竟投入哪些企业的责任,也面对着放款后的坏账、呆帐等巨大金融风险。银行及金融企业需要最优的员工激励体系和组织结构构建,从而在人才上和制度上保证金融企业的高效运作。金融体系的主要成员有:数以千计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贷款企业、社区银行、天使资本和风险资本,更为核心的是方便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的公开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一)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流动资本,满足企业的营运资本需要这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促使商业银行在识别企业客户的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以保证贷款的质量;第二,如何促使银行以较低的价格(贷款利率)给企业提供信贷,降低企业成本;第三,如何促使银行提高信贷速度,由于商机稍纵即逝。中央银行行长们的圣经――“LombartStreet:ADe1111ionoftheMoneyMarket(NewYork:E.P.Dutton,1920)”一书的作者――WalterBagehot说:银行金融企业应该以最快速度把信贷提供给那些能够获得利润的企业。如果只允许少数几家大银行存在,就会形成商业信贷方面的卖方市场或者垄断,数以百万计的大中小型企业为寻求信贷而竞争。由于贷款给大企业在偿债能力识别和信贷规模等方面具有规模效应,因而大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相比之下,由于识别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所导致的信贷规模很小,因而数以百万计的小微企业很难得到信贷。
如果允许成百上千家大、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存在,数以百计的中小银行由于受信贷规模能力制约很难有机会给大型企业提供信贷,这样中小银行就会转向中小企业客户。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提供信贷上的竞争。只有通过成百上千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数以百万计的具有赢利和偿债能力的中小企业才能有机会得到银行信贷,贷款价格(利率)才能达到竞争水平。也只有通过竞争,银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信贷提供给最有盈利能力的企业。(二)风险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最主要功能是把资本提供给最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这里关键辨认企业的潜在能力。创新的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不知道哪个企业会创新?哪个创新项目会成功?具体说来,企业家或者科技人员有了可以投向市场的科技项目时需要投资。因为此时没人知道这个高科技项目的产品是否能够打开市场,因而投资风险极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银行因为该项目主持人缺乏抵押资产而不愿意给该项目贷款。天使资本和风险资本通过参与其所投资的高新科技企业的深度管理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允许私募资本、天使资本、风险资本的发展,才能方便新生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假如一个高科技项目的产品成功打开市场,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企业上市或其他方式卖掉他在这个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得到风险投资的高额回报。此外,通过上市,该高科技企业也获得了发展的资本。(三)公开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在经济体系中,一方面亿万家庭有大量储蓄在寻找投资途径,另一方面数以百万记的大、中、小企业在寻求资本注入。这自然而然需要公开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去承担这个金融中介功能。允许企业自由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和允许居民自由购买股票就成为公开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的首要职责,同时也需要对股票市场上的各种欺诈行为进行惩罚以维护市场纪律。在公开股票发行之前和之后,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者投资银行发布的上市企业财务经营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因而健康的公开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还需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信息披露进行核实,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格惩罚。此外,投资银行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投资服务,住房贷款公司通过为居民提供房贷而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公开资本市场为企业发行股票提供便利,私人企业债券的发行可能需要具有较高信誉的金融银行机构担保等等。三、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改革措施(一)银行业我国现存的金融体系还有大量的计划经济特征,基本以国有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为主,而且各类机构的数目极为有限,以至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垄断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必然遵循垄断的逻辑,即获取垄断利润。由于只有几个垄断银行、又有国家信誉担保,因而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囊括几乎所有居民和机构存款;从信贷角度来看,也可以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坐等到优质的国有项目上门而发放信贷,从而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非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其结果是这几家仅有的垄断银行和金融机构很难把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剩余提供给最优效率、具有赢利的企业,从而也就遏制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好消息是我国最高层决策者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逐步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如允许很多城市建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在2015年初实施了居民存款保险制度(一旦银行倒闭,居民50万元额度内的存款由政府存款保险机构支付);国家已经批准成立了五家非国有股份制银行,其中马云主导的网商银行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发放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另外目前互联网金融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到2015年底全国有将近2000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中国这样一个大洲规模的经济体量,至少需要800到1000家商业银行。一个充满竞争的商业银行市场将大大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信贷的供给水平。(二)风险资本行业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可能还不足以支撑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开发。但是,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风险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中国风险投资业的不足。例如,为马云投资的是日本华人风险投资家孙正义,为马化腾腾讯投资的是南非的Naspers财团(据北大张维迎教授讲,15年前马化腾为50万美元的投资几乎找遍了中国的投资人,但是没有给他投资,最后找到了南非Naspers财团),为百度投资的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等。但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业在迅速成长,如对神州租车和滴滴打车进行风险投资的据说是中国本土投资人。(三)股市我国股市还不够发达、不够完善,对申请上市的企业设置了诸多限制,绝大多数企业上市困难。正因为如此,成功上市的幸运企业获得某种垄断地位。只要成功上市,就可高枕无忧,凭借上市企业这个“金壳”就可以稳赚不赔。因而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如很多上市企业从来不发一分钱股息,也有企业上市后业绩平平但是其股票仍然价格高企。这种体制也驱使一些企业不顾企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状况而拼命扩大规模,以期凭借规模成功上市。这样的股市完全剥夺了中国有潜力企业的募集资本机会,因而也就剥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也剥夺了中国居民的投资机会(而不得不把储蓄存到实际利率为负的垄断银行、或者投资房地产)。例如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联想、腾讯不得不分别于1994年和2004年到香港上市筹集发展资本,阿里巴巴、当当也到美国上市筹集发展资本。其结果是把中国有潜力企业的投资机会拱手送给美国居民。中国决策高层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1年时就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2015年底国务院宣布将在两年内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如果实施得当,这将极大有力地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筹集股份资本提供便利,也会解决亿万家庭的投资问题,也避免了资金蜂拥到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一句话,健康的公开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才能把亿万居民手中的海量储蓄转化为百万企业急需的资本,从而构成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基础设施。四、结语从供给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就是把生产剩余投入再生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生产剩余主要是居民手中的储蓄。以银行、股市、风险资本等为主体的金融中介起到把居民手中的储蓄转变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和资本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现实是银行业特别是股市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富裕起来的亿万家庭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另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和资本而发展缓慢。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在大幅度增加商业银行的数量之外,更为急迫的任务改革股市管理机制,为大批企业上市提供便利,尽快取消企业上市的审批制和毫无保留地实施企业上市的注册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金融服务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