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刘易斯模型型和托达罗模型,谁更适用于解释,解决当前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
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原因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还取决于城市的失业状况。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如下:&&&&
&M=f(d)f&>0&&&&&&&&&&&&&&&&&&&&&&&&&&&&&&&&
①&&&&
&d=p·w-r&&&&&&&&&&&&&&&&&&&&&&&&&&&&&&&&&&&&&
②&&&&
①式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②式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r为农村实际收入,p为就业概率。&&&&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①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②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③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就会如此。因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
刘易斯模型的政策含义是:加速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快城乡人口流动,尽快把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实现工业化。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则是:如何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其政策含义主要包括:①依靠工业扩张不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积累必然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就会低于工业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p”就越大,从而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据托达罗估计,对于每个新创造的工作岗位,将会导致2至3个农民迁入城市。这就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城市现代部门扩张得越快,就业机会创造得越多,失业人口就越多。②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消除。在发展中国家,由某些政治因素决定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农民的平均收入,一般高2—3倍,有的甚至达4倍以上。收入差距的拉大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改变“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方案探究――基于托达罗模型和推拉理论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出现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现象。但是究竟如何彻底解决这一人群的就业问题,依然处于探究阶段。本文试图以托达罗模型和推拉理论相结合,分析二者优势,取长补短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出现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现象。但是究竟如何彻底解决这一人群的就业问题,依然处于探究阶段。本文试图以托达罗模型和推拉理论相结合,分析二者优势,取长补短,探索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方案。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托达罗模型
人口推拉理论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偏低;而城市发展不足,容纳能力不够。使得近年来,与“农民工”相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1. 我国农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人口数量大。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中,有53.4%为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占46.6%,①农村人口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的状况日益突出,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1.8亿的劳动力。加之科技水平发展,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传播,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农民工”。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批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中国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没有城市“身份”,无法享受城市福利并成为城市人,并且许多农民工在步入中年老年的时候更渴望回到家乡,使得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只能算作“流动”。并且,农民工流动性大,例如鉴于工资、家人等原因在不同城市间流动,受经济危机影响返乡。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 民工潮。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发达地区, 出现了“民工潮”现象。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约 万人,集中表现为仅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90 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表现为跨区域流动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 扩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王军、武双,2007)见表1: 表1②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据表   4. 民工荒。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但是,这并非说明市场需求过大导致的劳动力不足,而是,过低的工资待遇和歧视行为,让农民工民工望而却步。同时,由于农民工群体中技工的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的缺乏,民工荒愈加严重。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返乡,2010年,经济迅速回暖,缺工现象严重。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由于我国资源的倾斜,我国农村教育资源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偏低。而农村仅有部分高学历人才大都在毕业后留在城市。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愈加下滑。由于当前社会的高学历偏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上毫无优势。 作文 /zuowen/
  6.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岗位受到限制,农村劳动力就业几率低。目前,我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两大途径:一是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二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岗位。然而,改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由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发展过渡,资本或技术逐渐替代了劳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乡镇企业和城市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致使就业范围狭窄、就业率低,多数只能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勉,极大地缩小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概率。   7. 形势的冲击。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大量出口贸易受到冲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方向形成阻碍。 二、 托达罗模型主要观点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是美国家托达罗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书中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提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口迁移模型。这一模型针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原因。 毕业论文网
  托达罗模型的主要观点有:1. 促使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城乡收入差异;2.人们迁移不只是对实际收入差距的反映,主要是对预期收入差异的反映。而预期收入受工资水平和就业概率影响;3.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均的必然结果。(刘洪亮、徐鹏杰,2009)   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生活水平差异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导致到城市打工的预期收入水平大于留在农村的实际收入水平,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三、 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决方案   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根据他的主要思想和政策含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第一、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手段。   第二、 均衡教育资源,平衡发展教育水平,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文化水平,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扩大他们的就业范围,即提高他们的预期收入工资水平和就业概率。   第三、 重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根据托达罗模型,单一的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反而会增加会加剧事业,只有农村的综合发展,才有可能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论文网
  第四、 托达罗模型认为:“政府干预城市工资水平的确定,特别是制定最低工资线,并且对城市失业人口给予最低生活补贴,会导致要素供给的价格扭曲,引致更多的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城市的失业率更高”。(刘洪亮、徐鹏杰,2009)并且这种扭曲会是企业使用资本密集的生产方法,减少劳动雇佣。所以,应当消除城市工资对价格的扭曲,合理配置资源,减少农村剩余劳动的流动,增加对劳动的雇佣。 四、 托达罗模型的不足   托达罗模型建立在一些假设上,而某些假设使得之一模型不能完全适合中国实际。这一模型在中国现有社会现实下,缺陷表现为:
  1. 托达罗模型衡量人们是否选择迁移到城市的标准是唯一的――工资,只有在预期收入 毕业论文网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导读: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从就业概率、工资兑付风险、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信息成本等四个方面指出了托达罗模型的不,[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一、二元结构与托达罗模型,G.Ranis和J.Fei在《经济发展理论》(1961)中对Lewis模型进行了,从而形成“刘易斯-拉尼斯-费(Lewis-Ranis-Fei)”模型,“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和乔根森模型对此现象无能为力(李陈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张杰飞曾联平(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结合我国实际,从就业概率、工资兑付风险、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信息成本等四个方面指出了托达罗模型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
作者简介:张杰飞(1973―),男,湖南娄底人,湖南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一、二元结构与托达罗模型
W.Lewis在《无限劳动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1954)中指出,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在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社会里,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高于农村固定的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就会吸引农业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城市完全吸收、农村工资和城市工资趋向一致、城乡差别逐步消失、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为止。G.Ranis和J.Fei在《经济发展理论》(1961)中对Lewis模型进行了补充,对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发展关系给予了清晰的表述,并强调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工业部门扩张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刘易斯-拉尼斯-费(Lewis-Ranis-Fei)”模型。Ranis和Fei在《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政策》(1964)中又进一步把城乡协调发展过程分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经济和成熟经济三个阶段,强调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以提高生产率,保持农业和工业的均衡发展。乔根森(D.W.Jorgenson)在《二元经济的发展》(1961)中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剩余。只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剩余不断增加,才能使得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由此可见,乔根森更看重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更强调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影响。然而,20世纪60和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却有增无减,“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和乔根森模型对此现象无能为力(李陈华,2006)。
196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达罗发表了《欠发达国家劳动力迁移与城市失业模型》一文,提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模型。他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其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而农业部门的预期收入等于未来某年的实际收入,现代工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则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因此,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可表示为d=wπ-r。其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r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π表示就业概率。托达罗又将就业概率表示为:
。其中,γ表示现代部门工作创
造率,N表示现代部门总就业人数,S表示城
2004年上半年劳保部门追回农民工被兑付工资271亿多元。经媒体披露,时有农民工讨薪反被殴打事件发生。由此可见,我们应考虑农民工的工资兑付问题,因此,迁移者计划,Ι>β>0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托达罗模型中没有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例如,在我国,侯鸿翔等(2000)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边际产出为零假设进行估算,1996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1567万人;陈杨乐(2001)利用“劳均播种面积推算法”估算2000年我国农
业剩余劳动力为16554万人;王红玲(1998)应迁移者t期中在现代部门获得工作的概率。若用改进的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模型,估算结果V(0)>0,则迁移者愿意流入城市;若为11730万人;谢培秀(2004)利用劳动生V(0)<0,则迁移者不愿意流入城市或从城市产率和技术进步法,估算2000年我国农业剩
余劳动力数量为1.3亿人;而据较权威的中国倒流回乡村(谭崇台,2000)。
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5-1.7亿左右二、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程名望,2007)。由此可见,尽管对于我(一)就业概率
“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看法不一,但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研究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却是不争的事现,约有一半的流动人口在移民之前在目的实,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会导致农业产城中有亲戚,30%一40%的人有同乡,量的下降。因此,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15%-20%人有朋友、同学或其他认识的人。来到城市前不认识城市里的任何人的移
(四)信息成本民所占比例还不到总数的20%。所有流动人
托达罗模型考虑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口中,有70%一75%的人在迁至城市的一个
月内就开始了工作。近年来,众多的调查也成本,但其忽视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活成表明,移民在做出迁移决策前,一般会向在本差距。肖文韬、孙细明则考虑了城乡生活外地打工的亲友了解迁入地的就业信息,通成本差距,从而将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过亲戚朋友的帮助以找到工作。因此,期望就业整为其亲戚朋友所反馈的就业
其中,C(1)为城乡生活成本差距。衣光率,用表示,则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
春、徐蔚也考虑了城乡生活成本差距,但他们都忽略了行政管理费用。喻言则将行政管理费用考虑进来,进而将迁移者计划期内预(二)工资兑付风险
在托达罗模型中,城市的预期收入等于城市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这实际上
其中,C(m)为行政管理费用。然而,他隐含了不存在工资兑付风险的假设,而事实
上,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农民工工资兑付问们都未考虑到信息成本问题。事实上,中国题。调查显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发现和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是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弱势的。表面上有民工劳务市场、报纸电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电台等传媒的“用工指南”、乡镇干部的代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理联系等,但大部分还是靠亲戚、朋友、同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乡介绍。这种所谓“乡土性的劳动力市场”例达到35.68%和15.68%。据有关部门的不是中国农民工获取离乡进城工作机会的首要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9400多万进城务工的信息来源。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其信息成本农民工,被兑付的工资已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是极高的(郑英隆,2005)。考虑了上面的
(下转第180页)(刘根荣,2006)。另据《中国日报》报道,市地区总劳动力规模。托达罗进一步指出,
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等于工业产出增长率减去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即γ=λ-ρ。其中,λ表示工业产出增长率,ρ表示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然而,以上的短期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实,因为迁移者往往要好几年才能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故人口流动模型应建立、分别代表t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资率,n表示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r表示贴现率。那么,一个迁移者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以前的n期净178
这是每个警察必须掌握的手枪基本的射击技术。警察在执法战斗中必须使用手枪射击时,就要求警察必须在快速识别犯罪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的击中目标,并迅速控制局面,制服犯罪分子,这是警察必须掌握的手枪射击最基本技术技能,也是警察在实战与训练中的最基本的训练内容。
4.快速射击的能力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加强,警察在执法中如果由于自身的执法程序不规范就有可能遭到投诉,因此,在警察日常的勤务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地把枪握在手上戒备着犯罪分子的袭击。由于警察在执法中发生枪战的都具有突然性和被动性的特点,犯罪分子的袭击行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如果我们警察在危险发生的那一刻能够快速掏出枪支并迅速指向目标进行射击,哪怕是比犯罪分子的动作只快一秒钟,那战斗的结果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5.连续射击的本领
很多情况下,我们警察对付的不只是一个犯罪分子,比如在巡逻时突然遭遇到持枪抢劫的犯罪团伙,这时候要求警察不但要有“既快有准”射击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连续射击的技能。射击时,无论情势多么严重,要求每次只集中精力打击一个需要打击的目标。首先对其连续进行两枪射击,然后再射击下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对最危险的犯罪分子,应对其实施迅速、准确的连续射击,使其完全丧失反抗能力。
6.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就是警察在执法时的警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掩蔽意识。警察在执法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然而对警察有潜在生命威胁的最大危险就是犯罪分子的突然袭击,如果警察在执法时的战术意识很强烈,能够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武器,那么手枪是我们警察在执法战斗中减少自身伤亡、战胜敌人的最有效的武器。当意识到犯罪分子可能的有袭击行为时,应做好出枪应战和紧急避险的准备(比如,美国的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违章案件时,他的右手是紧紧贴靠在手枪的枪柄处,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袭警事件);当遇到犯罪分子开枪袭击时,能够迅速卧倒滚动到周围的地形地物进行掩蔽后,立即出枪推子弹上膛,认准目标射击。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手枪射击归类于警察体育科学的范畴的一个技能项目来发展,警察手枪射击的教学训练也基本上是按照射击运动员的训练方式进行的,在训练中只注重射击技术和射击精度,而对手枪的实战性应用技能的训练则重视不够,这样,我们训练出了很多的靶场射击高手,但能够利用手中的枪支去控制及制服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的警察并不多。致使基层民警在同犯罪嫌疑人的枪战中出现子弹打完而击不中目标;因枪支故障或者操作不当使子弹打不出去,甚至是伤及无辜;因出枪射击的速度慢
而倒在犯罪分子的枪下等情况时有出现,基层警察不愿意佩带枪支大多是因为在执法战斗中无法正常使用。综观当今世界各国警察的手枪射击训练,都是把精度射击作为基础性训练,而警察手枪实战技能的训练无不以“即快又准”为训练目的。因此,我们要尽快改变目前的训练理念,手枪射击的教学训练在解决安全、规范操作以及熟练掌控枪支等正常使用枪支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应根据警察枪战和手枪射击基本特点,从警察的实战需要出发,以“快速而准确”等应用性的射击实战技能的训练为主。
[1]黄子坚,公安射击与枪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勇,警察战术学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上接第178页)
就业概率、工资兑付风险、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信息成本后,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
其中,C(r)为信息成本。
三、政策启示
鉴于以上分析,为了能大规模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积极发展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培育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提高预期就业率,减少信息成本。同时,执法部门(包括劳动监察部门、司法部门等)应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降低工资兑付风险。
[1]Lewis,W.A.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r[J],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1954,22(2):139-191
[2]Ranis,G.,andJ.Fei.A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1,51(4):533-565
[3]Ranis,G.,andJ.Fei.DevelopmentoftheLaborSurplusEconomy:TheoryandPolicy.HomewoodL:RichardD.Irwin,1964
[4]D.I.JORGENSOK,TheDevelopmentoftheDualEconomy,Ecolz.Jour.June1961,71,09-3-2
[5]李陈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洛伦兹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3)
[6]Todaro,MichaelP.AModelforLaborMigrationandUrbanUnemploymentinLessDevelopedCountrie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9,59(1),138-148
[7]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8]“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市场
建设与劳动力流动[J],管理世界,2002,(3)
[9]刘根荣,“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人口研究,2006,(6)
[10]侯鸿翔、王媛、樊茂勇,中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5)
[11]陈扬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及滞留经济代价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1,(2)
[12]王红玲,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4)
[13]谢培秀,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
[14]程名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一个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5]肖文韬、孙细明,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
[16]衣光春、徐蔚,对托达罗模型前提、变量及政策含义的新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17]喻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J],改革与战略,2007,(8)
[18]郑英隆,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J],经济学家,2005,(5)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党团工作、资格考试、word文档、工作范文以及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_图文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易斯模型 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