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流量最大的自媒体平台公司是谁?在哪?

企业自媒体究竟是什么?-阿里云资讯网
企业自媒体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作者:小小黑猫
企业自媒体究竟是什么?
随着阿里的IPO进程,它的一些业务指标也得以公开。其中一项指标十分惊人:净利润率接近5成(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支付宝之类的金融业务)。它已经超过了国内的腾讯,甚至超过了谷歌。是电商赚钱吗?不是的,电商的平均毛利率都到不了那个数字,自古零售业就是一分一分省出来的,哪里可能比做游戏的腾讯还高。
阿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它有所谓电商的“入口”之称。入口是什么?说的白一点,就是导流量。电商负责开店卖货,阿里负责拉客。卖货的毛利,很大一块要交给拉客的。这事再往前推一步的是,拉客的制定游戏规则,但有所命,谁敢不从?这是淘内生态的实情。
做企业的都需要流量:在线上非常正常,在线下更是天经地义。企业对能够带来流量的媒体或者具有媒体属性的服务——我很难用媒体去形容淘宝,姑且用具有媒体属性的服务吧——一直是一种合作关系。有时候企业强一些,媒体弱一些。而有时候,企业弱一些,媒体强一些。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企业不再对媒体属性做过多的依赖呢?很简单:让自己具有媒体属性。
企业自媒体,就这么诞生了。
一个比较古老的例子是3Q大战。腾讯握有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大众媒体:QQ.COM,360则有一个自家的所谓官网。3Q大战之时,双方都利用自己的客户端弹窗功能,让更多的人访问自己的网站,然后对对方极尽口诛笔伐之事。有趣的一点是,体量比腾讯小很多的360,在这次口水仗中,不落下风。360自家的官网——也就是企业自媒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3Q大战只是一场公关战,虽然它对腾讯后来的发展影响巨大,但它还是一场公关战。这种企业自媒体的应用不太具有可复制性——到底企业不是天天都在打公关战。企业们建网站、开微博、搞微信公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很少有人会提“企业自媒体”这五个字,直到小米的出现。
黎万强鼓吹企业自媒体,很入企业们——尤其是电商们——的耳,是有原因的。小米完全不依靠阿里的力量,成为了一股独立的势力。如果是京东这场大型卖场也就罢了,但偏偏这个公司就是卖卖几个产品,按照电商的话,品类一点也不多。按照过去的一般套路,它至多就是一个天猫里的B店,现在居然成了电商业内一股连BAT都不可小视的势力。当它喊出“企业自媒体”之时,说服力极强。是的,为什么我们要把大量的毛利,交给入口?为什么不能通过企业自媒体,建立自己的稳定的流量来源,节省下这笔费用以成为自己的利润呢?
建媒体很花钱,做一个官网是需要技术投入的,也是需要产品投入的。大多数企业在官网的建设上只是门面功夫,更不用提那些纯粹为了广告推广所在的所谓“飞机稿”了(minisite)。微博微信这两微,好像不需要多少技术投入和产品投入,而且两微都有现成的社交网络体系,能够形成口碑效应。企业办所谓的自媒体(不是腾讯那种办一个大众媒体)变得极有操作性。小米不仅给出了愿景,还给出了方法论。无论是亦步亦趋的跟进,还是心有戚戚的共鸣也好,企业自媒体,开始风起云涌。
故而,企业自媒体,其实就是把过去“外包”的给节省下来。这一步,过去比较难,因为做一个媒体并不便宜。现在,不过是有了可行性罢了。两微运作,比建站搞APP便宜多了,小米是个光辉榜样,大家跟进吧!
哪有那么简单。
企业自媒体:拽酷萌三位一体
企业做媒体,无非就是为了“内容营销”,这四个字是时下营销界非常热议的话题。在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们争论不休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时候,企业媒体们,倒是笃信“内容必然为王”。道理倒也很简单,企业做媒体,本来就是成本中心,没指望有利润过。
企业们认为,好的内容引发受众们的传播,借助社交网络,就可以起到小投入大效果的推广目的。不过,究竟什么叫“好的内容”,本身却是一个颇为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的个人看法,对于一个企业媒体来说,应该具备三种特性,我称之为“拽酷萌三位一体”。这三点做到,基本上这个企业媒体会很受欢迎。
拽,企业媒体是需要一点拽味的,主要是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那种自信,要有一种“我的东西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的强烈的不断的明示或暗示。消费者都喜欢好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连制造者都没这个自信心,怎么能让受众接受这是一个好产品呢?这一点要特别向乔布斯学习,他总是能把自家的东西说成最棒的可凌驾众生的东西。
酷,主要是为了迎合潮流,即便是很“传统”很“古老”的东西,也要做出酷感来:怀旧也可以是一种酷。酷说到底是一种时尚,大多数人会追寻符合时尚的东西而拒绝已经不够时尚的物件。如果使用不时尚的企业的不时尚的产品,说明使用者自己不够时尚,这个会遭到很多消费者的厌恶。而有些很传统的企业通过文案和创意,也是能做出“酷”感来的,比如可口可乐就发起过包装上印有很潮的的campaign。
萌,偶尔卖卖萌还是很需要的,必要的时候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可以适当自嘲(黑),主要是为了稍许冲淡一下“拽”的感觉。没有卖萌只卖拽的,会让人感觉这家企业高高在上,不好亲近,这在形象锻造上一样会失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是早年的微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这家公司拽和酷兼具,不过一直高高在上,以至于舆论对其有“黑暗帝国”之感。
拽酷萌三个维度中,拽的基石是实际产品和服务,酷的目标是形象工程,萌是侧翼掩护亲和力打造。很显然,最重要的是实际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个基石不当,拽了也白拽,反而遭到更大范围上的批评,至于后面的酷和萌,更会成为空中楼阁,很容易被诟病为“唱相声”的。
所以,在社交网络刚开始兴盛起来之时,我就一直保持有这样的观点: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进入到这个领域中。因为不是所有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足以能够“服众”的:中国存在着太多的企业在具体供给上有致命的瑕疵,本来不上社交网络啥事没有,一上反倒引发了危机。我甚至做出过这样的断言:企业进入社交网络的第一步,是准备危机公关。
能够有一定自信进入社交网络场域搞所谓“自媒体”的企业并不是谁都适合,运作了以后能达到拽酷萌三位一体的更不是谁都能办到——靠两个90后实习生萌是萌了,拽和酷未必搞得成,所以,企业自媒体这个事,会有很多人在小米的感召下冲杀进来,但最终,成功获益者,不会太多的。
本站所有文章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是侵犯了原作者的权利请发邮件联系站长(yanjing@),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
电商颠覆年
摘要: 2012年对电商企业来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以价格战为主题的竞争有增无减,京东、苏宁易购为主导的8.15价格战赚足了眼球,6.18成为网购的另一场狂欢盛宴;双十一淘宝系实现了192亿的销 2012年对电商企业来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以价格战为主题的竞争有增无减,京东、苏宁易购为主导的“8.15”价格战赚足了眼球,“6.18”成为网购的另一场狂欢盛宴;“双十一”淘宝系实现了192亿的销...
阿里云CPS推广联盟&坐享15%佣金&更获最高2000元奖励 & 亲爱的阿里云用户,八月阿里云倾情回馈啦,CPS推广邀您来参加! & 加入阿里云推广联盟,15%佣金+额外奖励 & 加入淘客联盟,推广阿里云服务器,一旦有效订单生成,即可享受15%(税前)现金返佣。淘宝联盟采用全国第一大广告联盟-阿里妈妈广告营销平台,稳定可靠,安全便捷。 &nb...
新商业文明将由谁来实现?不是光是阿里巴巴、淘宝网,一定是遍布全国的中小网商和为他们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众多服务提供商。如何大规模全面提高网商积极性,促进电子商务往纵深领域继续发展,成为决定新商业文明进程的关键点。   作为新商业文明的主要推动力量,4月8日,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宣布启动网络联盟体系“淘宝联盟”。淘宝预计,今年有望为合作的各联盟网站带去高达10亿元的收入分成。这将极大地调动...
接连打了两次电话,林又立 (化名)还在和网络公司谈网站构建的事情,“这几天真是太忙了,一边要照顾淘宝店,一边又要为新的网站东奔西走”。林又立声音里透着疲惫。 林又立是淘宝一家网店的老板,三年前做服装批发的他受同学的“点拨”把生意搬到淘宝上,后来在网上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现在他的店每个月的交易量平均在15万左右,算是一个大卖家了。除了经营淘宝店外,近段时间林又立又有了一个新计划——筹建一个以自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每晚7:45分黄金档时间,都能在CCTV-1看到阿里巴巴的宣传广告。对此,阿里巴巴3月9日正式回应说:干嘛不让中国人都知道? 据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观众认为该广告创意独特,又巧妙传播了,最后以“购物上淘宝,批发上1688”结束,广告总时长约15秒。 “阿里巴巴这次肯定憋足了劲推”,分析人士表示“广告时段较佳,周期...
昨日,阿里巴巴(01688.HK)宣布,原阿里巴巴中国站(.cn)即日起升级为在线采购批发大市场,启用新域名。据阿里巴巴披露,上线当天,首页批发客流量达639万,这也相当于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城1个月的人流量。 阿里巴巴CEO卫哲表示,1688平台不是新网站,而是阿里巴巴中国站的战略升级,真正实现从MeetAtAlibab...
行业架构师咨询
服务与支持
账号与支持
关注阿里云
International自媒体发展瓶颈在哪里?媒体平台竞争又带来了哪些想象空间_网易财经
自媒体发展瓶颈在哪里?媒体平台竞争又带来了哪些想象空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自媒体发展瓶颈在哪里?媒体平台竞争又带来了哪些想象空间)
经过三年的野蛮发展,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我们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拿到融资的内容创业项目已经突破100个,尽管各大自媒体平台入驻门槛越来越低,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普通自媒体越来越难吸引更多注意力。我在2014年初入驻百家的时候,每个月可以轻松拿到几千上万的广告分成,而随着入驻自媒体人的增多,广告红利被大幅稀释。新榜6月份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10万+文章数量不增反降,同比减少1万篇。绝大部分自媒体人关注的莫过于流量、收入和。百度百家的战略调整,标志着从平台获得大额广告分成的时代结束;微信公众号流量下滑,给从微信时代崛起的内容创业者,极大的焦虑。而平台之间的竞争,将带来哪些想象空间呢?平台成为自媒体创业创新的基础设施有必要对当前的自媒体平台进行简要梳理。相对于自媒体逐步草根化的趋势,自媒体平台却是在逐步成为巨头的游戏。这个发展逻辑是正确的,大企业逐步平台化,提供创新的基础设施,小而美的个人或者团队,更加专注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活力。当前主流的自媒体平台有10多家,可以分为三类,T及几大新闻客户端悉数入局:1、基于社交关系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微博自媒体。2、基于门户或聚合的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百度号基于百度新闻;网易自媒体平台基于网易新闻;新浪看点基于新浪新闻;凤凰自媒体平台基于凤凰新闻;自媒体平台基于搜狐新闻;企鹅号、天天快报基于新闻;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则是新成立的以移动端为核心的内容聚合平台,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但仍属于新闻客户端。3、基于浏览入口的自媒体平台:UC订阅号。用户、数据、流量资源是浏览器的传统优势,现在又衍生出“UC头条”等系列产品,也是自媒体人需要的东西。之所以将平台称为基础设施,是因为对于自媒体人来说,这些平台如水和电一样,可以无需考虑成本的使用。随着基础设施的越来越完善,自媒体创业创新的难度越来越低。内容分发效率提升,是平台第一价值基于社交关系的自媒体平台,并不主动分发内容,而是靠自媒体人自身的社交影响力、内容影响力或者微信广告形成订阅关系,所以尽管微信、QQ、微博公布了上亿的用户数,实际上对于很多新进入者来说实际意义不是很大,开号容易推广难。基于聚合的平台通过推荐来解决内容分发问题,包括编辑推荐及技术推荐,即使没有很强的社交关系,好的内容也可以触达目标读者群体。在推荐语境下的平台生态流量是有意义的。两种模式下,相对而言,第一种用户可运营,通过粉丝效应和用户社群可以实现更大的变现。但是,如果至今还没做起来的,或者刚刚入局的自媒体,基本上没有空间了。第二种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平台的发力使得自媒体人只需关注内容,大大拉低了运营成本,当然,变现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提升内容分发效率,让信息更容易找到读者,是对自媒体人最大的利好。拥有大流量资源、大数据能力的平台,会逐渐获得更多自媒体人重视。平台激励=少数人的狂欢?有些做自媒体的朋友问我,对平台激励计划的看法,对于自媒体人是不是极大利好?我并不这么看。腾讯“芒种计划”豪掷2亿补贴,天天快报将100%的广告收入分给自媒体;今日头条成立2亿元规模的内容创投基金,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等也都有一定的分成和打赏功能。我的基本观点是,有胜于无。对于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争几个头部自媒体,具有“还行”的效果;对于平台的品牌传播,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至于是否能够带来自媒体人的狂欢,我持否定态度。三年的发展,有多少人在做自媒体?保守估计是上千万。这些补贴相对于自媒体整体,是杯水车薪。而能够获得补贴或者投资的,往往是比较优秀的头部自媒体。文章开始谈到的,获得融资的自媒体有100多人;依靠广告、软文、打赏获得比较可观收入的,估计万人到十万人级别,不足整体的1%。这些头部自媒体,很多可能对于补贴和投资并不都是感兴趣的,我身边有一些自媒体人,是满足激励条件的,但并不想参与。而大部分普通自媒体,更多是望尘莫及。有数据显示,90%的自媒体人并不盈利。而情怀很难支撑这个生态,变现依然是自媒体人最大的瓶颈和困境。想象空间:矩阵、电商、多元创作投资人投资自媒体的逻辑是,看它是否有想象空间。如投资“餐饮老板内参”,看中的不是这个号的粉丝数,而是背后的用户社群能够带来的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可能性,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想象空间。基于用户社群的自媒体变现方式越来越难,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哪里呢?从几个平台的提供的能力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第一,多平台矩阵的想象空间。通过自媒体行业影响力+内容+多平台入驻,形成全面覆盖的渠道曝光,产生可被企业品牌营销认可的价值,如果因此一个自媒体在传播上的价值大于一些媒体,将会有很大想象空间。这种情况下,第一变现方式是软文,之后是广告及打赏。第二,平台外链的想象空间。搜狐和今日头条支持以外链方式,让自媒体人自己挂广告,但是运营效果并不是很好。UC提出无缝对接电商和支付系统的外链,给自媒体在内容以外的想象空间。微信有订阅号-社群-电商的模式,相比之下,基于阿里生态的UC,在内容与电商的对接上会更加容易。第三,多媒体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微信还是新闻资讯平台,开启的是文字为主体的自媒体模式,随着通信网络成本的降低,音频、视频等可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媒介,逐步受到用户欢迎,延续文字自媒体优势或者重新开始,在音频、视频领域发力,还有很大空间。而对于三种具有想象空间的方向来说,优质内容依然是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自媒体品牌化的竞争也需要提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终端杂谈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本文来源:虎嗅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
& 国内自媒体集体烦恼:怎么盈利?
国内自媒体集体烦恼:怎么盈利?
19:01:19&&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4-03][04-03][04-02][04-01][04-01][04-01][04-01][03-31][03-28][03-2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8位自媒体人亲述:非原创号的出路在哪里? - 91运营网
8位自媒体人亲述:非原创号的出路在哪里?
各方政策对原创号的支持,侵权官司,阅读量下降、广告受限、原创号崛起,面临重重压力,渠道号也许是时候考虑转型了。
渠道号的价值在哪里?
金融领域第二大自媒体“金融家”前阵子刚被小铜人公司以近400万收购。
前主人韩锋年是这么描述这个渠道号本身的吸金能力的:去年盈利180万,今年1月到11月交割前盈利240多万。
作为买方的小铜人CMO王梁则评价其价值道:
小铜人看上的是“金融家”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它是金融领域第二大自媒体,有大量的金融领域监管层官员和重要的金融系统从业人员在关注这个自媒体。收购它,就一举获得金融行业更广泛的影响力,从而拓宽我们公司崭新的布局,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现在的金融客户。
另外,基于金融家粉丝群体和账号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拓展,能够推动我们在新媒体上面的影响力。
从渠道号到原创号,需要多少努力?
粉丝都是金融界呼风唤雨的大神,只做一个安静的渠道号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潜力。
那么从渠道号转型到原创号,究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小铜人CMO王梁对金融家未来做了这样的规划:
我们未来考虑在现在“摘编”的基础上引入原创报道和原创团队,以及对其粉丝群体进行开发,比如线下活动聚会。我们希望在将来推动它成为一个内容型的IP。
韩锋年为什么要卖掉“金融家”?
“渠道号的红利期在我看来已经到了高点,原创类账号可能会真正迎来风口。适当退出或许选对了,当然也可能错了。卖了之后,我准备安心去做原创类公众号。”
2013年金融家正式运营,他想得很清楚,这个账号要挣钱。“自媒体的媒体性质不变,所以盈利方式有两种,一是广告,二是会员制(提供产品)。第二种盈利更多,但对个人影响力要求很高,比如逻辑思维、正和岛等。 我的账号只能以广告盈利。这是我之前想得很清楚的地方。”
他口中要安心去做的原创号是“私享理财(ID:licaiapp)”,现在有7万粉丝。他还在探索写作模式,接下来的打算是培养一个团队来做原创类账号。
非原创号的出路在哪里?
渠道号的转型路到底怎么走?
自媒体人的亲身经历或许可以引以为鉴:
1.加大原创独家首发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ID:FranklinReadingClub
我原来的号叫“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我有个原创号叫“独孤风子”,旧号也在转型原创,加大了原创独家首发。同时也在导流到新号。转载号未来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现在几乎不可能从零做起一个转载号。
2.旧号导流到新号
涪城@精英在线
ID:AD_dogs
旧号40万粉丝,原创号2万多粉。有两个原创号,还在想如何导流呢,可不可以教教我~
3.正确“抄袭”
匿名自媒体人W君
科技自媒体原创这块还算好,我七月开始做,也没单做公众号,更重要的是所有自媒体平台都在运营。
我朋友做转载号走的是整合的路子,针对某个话题整合N篇文章,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原创标的影响。
4.在现有号的基础上做原创
每天进步一点点
ID:jinbudian
在现在号的基础上做原创。但原创就一定是出路?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不是也没原创。
5.试验原创短视频
上个月开始做原创短视频,投入不是很大,还在试验期。我们主要在自己的平台发布,没有特别区分原创号。
6.等下一个商机
匿名自媒体人L君
非原创的出路?还是等待微信公众号之后的下个商机吧。
原创号的前景倒是不错,腾讯一直扶持,去年数据不咋样的今年就牛逼了。
署名?我这种非原创的,怕被恶意举报,伤不起。
另一种可能
2015年10月,杭州快板科技有限公司以“侵犯原作者著作权”为由起诉百余公众号,像一枚鱼雷掷进了公众号红海,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法制日报》的关注。
快版公司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愿景:起诉的目的是实现原创文章的规范付费转载,公司以未来会构建服务原创作者的平台,以收取平台服务费盈利。
这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原创号的出路”:在汇聚原创作者的平台,进行付费转载。
勾搭小编微信号yueyingzheng88,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的新闻媒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