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层设计的长城改革红利混合没有如期而至

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凤凰财经峰会&在京开幕。本届峰会主题为&改革新动力&,央行副行长易纲等一行三会领导,以及张五常、厉以宁、江平、柳传志、等数十位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探讨新十年改革。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作了题为《十八大后的十年》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针对中国发展到现在红利已经用完了的观点,厉以宁表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都有当时的优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重要的是发展优势在于创造,我们要创造新的优势。厉以宁认为,创造新的优势,中国下一步要进入技工时代;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创造新的资源红利;再通过顶层设计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以下是文字实录:
厉以宁: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展望今后十年,第一个问题,发展优势的创造。现在经常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发展到现在,红利已经用完了,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没有了,资源红利,土地越来越少了,第三改革红利,原有的改革措施,作用已经发挥完了。这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情绪,所以很多企业家老在问,留在中国有没有前途这样一句话,向东南亚转移吧,向其它国家转移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都有当时的优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重要的是发展优势在于创造,我们要创造新的优势。
以人口来说,人口红利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经历这个阶段的,但是中国应该看到,廉价劳动力时代就是技工时代的开始,技工时代就是我们下一步走的,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加大职业技术教育,这样的话我们才形成一个技工时代,技工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远远比企业将要转移的后发展这些东南亚国家要强。第二,我们的技工要接受培训,这样我们的技工很快会成长起来。工资比别人要低这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优势,东南亚国家进入技工时代,我们要向高级技工时代过渡,他进入高级技工过渡我们向专业人才过渡,人口要人口红利我们要创造。
新的资源红利在哪里,就在于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的创造。新的资源红利,海水淡化,水资源又可以了充足起来了;沙漠改造,鄂尔多斯[8.28 4.55% 股吧 研报]前不久正在看,正在人进沙退,人进林退,这是创造新的资源优势[.15%]。
今年夏天我在内蒙考察,内蒙的草业现在是很发达,也开始起来了,草业是什么,中国的草干吗不行啊,内蒙这么大的牧场,为什么草的质量不行,因为牛吃了这个草以后,蛋白质含量低,所以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来看改良草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草种,取得很大成绩。牛吃了这种草,奶水蛋白质含量高了,这个有中国的特点,它是省水的,不要大量的浇水的,所以这个草的周期要长,现在除了草场的改革以外城市草坪的提供,为高尔夫球场提供草,城市花园提供草,为什么?因为省水,国外买进的草,把一些弊病带到国内来,这就是新的科学技术来创造资源。
第三个,改革红利,改革红利应该讲,一定时期之内,它是作用发挥完了,新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是顶层设计以下的,以后的改革措施,顶层设计主要是统筹安排,统筹安排之下站的高,看的远。可以举个例子,顶层设计的一个例子是什么呢?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比农村承包制晚了二十多年,它是一个迟到的改革,1979年农业承包制推广的时候是不包括集体山林的,但是有的地方把山林也分了,一般在包田到户、包山到户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些农民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以为共产党的政策说变就变,今天把山包给了,赶快砍树,砍完再种,我不砍树山收回了,不是白搭了吗?于是中央及时制止了这个乱砍树的行为,一拖二十多年。2003年开始福建江西等省开始进行了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试点,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公布了集体林权改革的决定,有三大突破。
第一个突破,过去的农业承包制是三十年不变,后来改为长久不变,这多长呢?农民心里还是嘀嘀咕咕,不了解啊,这次林权改革是70年不变,他一想70年孙子都长大了,于是放心的种树,爷爷种树孙子砍,这个农民积极性就高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突破是什么呢?就是林地可以抵押,可以转让。这个突破了,林地可以抵押来说,它就整个的这个林区经济就活了,林下经济就起来了。
还有第三个突破,林权承包到谁,有的专家建议,承包到村,承包到乡,承包到合作社,但是中央决策很明确,一竿子到底承包到户,每户都有林权证,这一来整个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只有中央才能做出这样的抉择,通盘考虑的,地方实验它不可能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做出这么大的决策,这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例子。
所以我们今后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所以说今后改革的很多要做的优势是来自创造,你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农民教育这一些深入推广,新人口资源,新人口红利怎么产生呢?你没有科技体制的改革,你没有科技的大量投资,你能够说用新技术来创造新资源吗?你如果不是顶层设计,不是综合配套改革,将来能取得众多成果吗?所以第一个问题,优势是靠我们创造的,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这就是第一点。
第二,改革就是制度调整,改革一定要从体制方面对原来不合理的制度,或者不符合现状的制度,进行一些调整,各个国家都一样,现在经常在讨论的,中国要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了,别信那个话。我告诉你,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呢?世界银行怎么解释的?就是说当人均收入到4000美元以后,于是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于是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有这个现象,但是这不是规律,任何阶段都有陷阱,长期很多国家生活在一千美元以下,老没改,这不都是低收入陷阱吗?中等收入陷阱过了一万二千美元就叫高收入阶段了,进入高收入阶段不是同样也是陷阱吗?希腊,曾经被世界银行作为一个表扬的对象,它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了。好,现在到人均GDP两万六了,两万六现在不是又进入陷阱了吗?经济摆脱不了,还是陷阱,高速陷阱。日本呢?日本四万美元了,这么长的几年内经济一直在停滞不前的,所以说,任何收入阶段只要你不注意,不努力,就会产生陷阱。
制度调整是必要的,技术突破也是必要的,两者并重,光有技术突破没有制度环境是不行的,光有制度环境的改良没有技术突破也是不行的,我们记住这点就行了,记住这点我今天即使到了一万二,那也继续努力啊,进入一万二进入高等收入以后,还要继续改革不合理的不适应环境的政策,所以说这个在今后十年来看,我们不要被什么人口红利用完了,改革红利用完了等等的限制住自己,也不要被中等陷阱限制自己,任何收入阶段都有陷阱,何况是中等收入就有,不止吧,高收入也有,始终保持信心,保持一种警惕的状态,不进则退。
第三个问题结构分析,对中国经济要认真的结构分析。总量分析当然重要,但是总量分析是不够的,结构分析比总量分析更重要。以GDP来说,GDP的总量分析,GDP的结构分析哪个重要,刚才放的这个录像里头提到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有什么用呢?跟英国一比,中国的结构,GDP结构远远不如英国,怎么回事呢?70年左右,工业革命开始了,到1840年英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进行了70年左右了,英国的GDP当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英国像西欧国家输出蒸汽机,输出各种技术装备,英国的棉纺织品是机器制造的棉纺织品,英国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是火车,而中国呢?中国不一样,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5.54 9.92% 股吧 研报],手工业品,中国的手工业品很多,是棉布手工机械纺织,中国出口的什么东西,中国出口的是瓷器、丝绸、茶叶、桐油,是这些东西,你结果远远不如英国的。那今天呢?今天总量当然中国世界第二,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多年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感到我们有不足,我们在GDP结构上不如日本,日本高新技术在产值中的比重比中国大,日本很多工业品技术含量比中国高,所以我们不要满足于总量分析,下一步要做结构分析,而且,结构的优化,它不是一句空话,结构的优化要实实在在的干。
再说一个结构问题,人为资源结构,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英国多得多,可是结构不如英国。英国那个时候,1840年左右,英国的小学已经普及了,新成立大量的中学还建立了一些新的大学,英国每年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还有经济管理人员,还有近代的金融人才,英国都有啊。中国呢?中国当时1840年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目的是为了考科举,有几个懂现代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济管理,现代的金融?他不懂啊,所以说,我们要做人力资源的结构是重要的。今天我们跟日本相比,应该说我们有我们的长处,日本有日本的长处,比如说大学毕业生在人口中的比重,日本比中国多,还有工人当中,熟练技工的人数,日本比中国多,比例大,这就表明了我们还要努力,所以说,尽管我们下一个十年经济要翻番,收入要翻番,但是不要忘记,结构的优化始终是重要的。
第四个问题,新一代的,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企业已经经过了三代了,第一代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出来的搞企业的人都是体制外的,体制外的这个当初他们敢打敢拼敢闯这样慢慢起来了,结果到了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中国出现第二代企业家,被称为92派,从体制内转到了体制外了,所以有一大批企业家那时候下海了,他是下海的,原来在体制内的,这就造成了今天如果你们仔细留意的话,到北京中关村[5.32 4.11% 股吧 研报]看看去,中关村的酒吧里面,咖啡馆里面,整天坐着一批人谈一些什么,谈如何创新创业或者说如何创意,如何创新,如何创业,这是未来,或者正在形成的新一代企业,他们要大显身手,有的企业家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将会向更高的台阶走,什么叫新经济,新经济等于技术创新,加资本市场,一定要在资本市场上发展,这样的话我相信今后的十年,经济是可以较好的,谢谢大家。
《学者观察》栏目聚集当今活跃在市场的一流学者对于市场逻辑的观察与思考,是最接地气的调研与判断。
本栏目恪守市场的逻辑,坚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解读当下的商业世界,致力于推动中国商业环境的改善,并对当下的商业问题提供权威性的判断,并为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意见。
本栏目为中国企业家网精心打造的核心栏目之一,欢迎学术界名流为共建商业文明提供更多的独立见解。投稿信箱为:,请来信时将#换成@。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当前位置:&>&&>&&>&
侯峰:为什么改革红利没有如期而至?(上)
为什么改革红利没有如期而至?
&&论改革需要&熔断机制&(上)
  2016年开门不利,股市连续熔断暴跌,汇率波动,资本外逃。经过有关部门、政府智囊、主流经济学专家们多年酝酿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顶层设计的改革,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这种金融改革新体制机制运行不久就暴露出来的股灾、&熔断&恶性事故,或许只是近年来不惜&壮士断腕&&杀出一条血路&冒进式改革路线问题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令人忧虑的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改革造成的一次次人祸开始侵蚀30年来的改革成果,加重经济下滑的压力,助长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悲观失望的情绪。
  过去3年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重大改革举措,然而效果却乏善可陈,特别是承诺中的改革红利迟迟没有兑现,而人祸造成的恶性事故、灾难却接二连三。究竟这一轮与以往&摸着石头过河&截然不同的改革路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值得国人和本届政府深刻反思。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举办过三次被媒体誉为经济公开课的报告,从中不难解读李总理希望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向外界了解他的改革方略和行政理念。
  一.&尴尬的克强经济学
  第一次经济公开课同工会代表&谈改革&,&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增长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
  日新官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博士举办了媒体赞誉有加的第一次经济公开课,踌躇满志的李总理深入浅出地为工会代表描述改革蓝图,&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是:1.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管住政府那只&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我们不能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简政放权。把铁道部撤销了,改成了铁路总公司。2.&扩大内需,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提高服务业和就业在GDP和总就业当中的比重。3.&扩大开放,沪港直通车、上海自贸区。4.&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引导市场预期&。并强调:我刚才讲的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那么我们引导市场预期,确定这个合理区间,就是增长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
  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在出口不振的国际大环境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总理仍然毫不犹豫否定了过去行之有效的用投资拉动的经济刺激政策,提出通过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达到稳增长保就业的宏伟蓝图,并把经济下行起稳反弹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无容置疑,李克强对改革红利充满信心和期待。经济学博士背景的李克强在其副总理任内便领导国务院智囊机构、体制内外的主流经济学专家、权威、及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了一套有强大理论支撑、完整规划的改革顶层设计。上任后更是强势施展抱负,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及科班出身治理经济的理念被誉为&克强经济学&。
  外界解读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通过&促改革、调结构&、&大政府、小市场&,用改革捆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强调不能&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在驱动经济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一架疲软无力的背景下,胸有成竹地把另一驾给废了,大有自断后路,背水一战气势,然而&巨大红利&产自何处,如何释放的迷留给了大家。
  第二次公开课与两院院士&话经济&,&背水一战&&&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日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作为李克强总理的第二场&经济公开课&&还是一开场就说GDP。去年我国全年GDP增长7.7%,今年一季度掉至7.4%,虽是小幅波动,仍引发不少院士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李克强开门见山地回应:7.4%仍在合理区间,和所有经济体比较,这个速度是&高稳的&。&2013年GDP&一路滑坡&:2012年四季度7.8%、2013年一季度7.7%、2013年二季度7.5%。也就在当天,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2014年二季度GDP回升为7.5%,仍在李克强向院士承诺合理区间。
  李克强总理在第二次公开课上向院士们郑重承诺:&争取下半年让上升的苗头变成整体态势,最终在全年要交出不俗的答卷&&,显然李总理对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充满自信,并引用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以强调继续深化改革决心。日,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当天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再次表示:只要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流露出为经济下行划定7.5%左右的底线。至于同谁背水一战,如何保住7.5%左右的底线,是理工科院士最想刨根问底的。
  第三次公开课给党校学员&讲形式&,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
  日李克强给中央党校学员上第三次经济公开课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适逢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李克强总理脱稿发言,引用大量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在对比与参照中剖析中国经济,用&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来概括中国经济形势。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2015年GDP增长7%左右,而中国GDP增速真的&破七&后还是在国内外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解释说,这个七还真不是&破&了,而是来之不易。
  这与第一、二次经济公开课充满自信地畅谈释放改革红利和下行底线为7.5%的承诺有很大反差。显然李克强对改革红利能否从天而降开始产生动摇。
  第三次公开课上李总理阐述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的构想,指出,实现&双中高&,需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要突出补上民生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扩大有效投资。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标语牌,总算开始给改革的巨大红利找到一个注脚,然而,&双引擎&&双中高&就像近年来使用过的众多经济学名词一样,华丽但不脚踏实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像团中央的口号,有新意,有激情,不过要靠它拉动经济,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是否真正花心思&扩大有效投资&,意味着为是否重新启动投资驱动这架马车留下伏笔。
  二.&&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理念中的改革的红利到哪儿去了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每轮改革对中国经济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可谓改革红利源源不断,但为什么唯独此次经过精心准备顶层设计的深化改革,酝酿时间最长、舆论造势最广、国际参与最彻底、体制内外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及西方社会评价和期望值最高,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呢?
  1.&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准备的不充分。按政府首席经济智囊的原话:&顶层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因为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从2012年初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共同发布的《中国2030》,到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838改革总方案》,在世行美国专家的帮助下经过政府智囊团及主流经济学专家们长期运筹帷幄,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的改革顶层设计,比以往任何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更有西方经济理论支撑,理性谋划,不需要东摸一下西摸一下的乱试,因此理论上讲,此轮改革更具可操作性,改革红利的期望值也更高。
  2.&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决心不大。多年来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新一轮改革与以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由&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攻坚期,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革就无法向前顺利推进,因而,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下决心转换政府职能,大刀阔斧砍掉政府身上诸多&看得见的手&,为市场让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引领经济。
  3.&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落实不到位。作为新一轮深化改革重点之一的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前所未有的步伐,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降低准入门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股市开辟境外直通车、自由港、扩大杠杆刺激股市的措施使得股市出现前所未有的疯涨和暴跌。在简政放权,捆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方面更是力度空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口号惊天动地。
  4.&此轮改革战略意图不可谓不深。学术界、舆论界、政界精心营造出一种与以前经济体制改革完全割裂开来氛围,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摸着,摸着,摸不着石头了&的比喻,表达彻底摒弃所谓过时的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线。采用美其名曰:理性探索,更高层次的改革,为大胆复制西方经济学理念铺路。从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精心设计谋划,到一步步地把改革的导向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化引导,改革的重点由体制外转向体制内,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可谓是一条世界瞩目、西方期待的改革之路。主流经济学界为什么不喜欢&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从来就没有必要摸着石头过河,只需要&理性地&、虚心地效法西方经验,践行用西方理论为中国打造的顶层设计才是真正彻底的改革。去年中国股灾爆发后,美国财长首先关注的是&我希望(股市动荡)不会让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放缓&。地缘政治上美国在中国南海不惜亲自披挂上阵,冒着擦枪走火的风险几次三番地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强化盟国围堵中国的战略;经济上拉帮结伙试图通过TPP把中国排斥在下一代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可以说美国正在不择手段地遏制中国崛起,然而美国却偏偏乐见和期待着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经济改革。是等待中国经济随着改革更加强大,还是急切盼望&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像当下的金融改革一样把中国经济一次次熔断,资本外逃、股市及经济更容易被美国控制?如果改革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才是中国改革最大的危机。
  5.&市场正在发挥着主导中国经济走向的决定性作用。从世行的《中国2030》到国务院发展中心的《838改革总方案》一脉相承地采纳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核心价值,勾勒出为中国深化改革量身定做的顶层设计蓝图,如此精心编织出来的宏图大志,&大市场、小政府&,西方经济学理想中的完美架构,按设计者的初衷,理应为中国经济带来欣欣向荣的巨大改革红利,然而转眼三年过去了,顶层设计的权威、智囊、高层现在却无法解释改革的红利并没有如期而至,不期而遇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天津大爆炸,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掏空无数股民的股灾,一轮又一轮的股市暴跌,以及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的不祥之兆。2016年股市开盘第一天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接着四天四次熔断,累计跌幅16.93%,超过2015年6月最大&股灾&周跌幅,证监会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停止使用指数熔断机制。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宣言以来,证监会不作为、乱作为的又一次人祸。
  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中枢,一旦失稳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是短期巨大波动而且可能产生伤筋动骨的深远影响。像这样7%跌幅的股市动荡,2015年已经发生过7次。这种不计后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惜杀出一条血路&决心推进的金融改革造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对于&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的所谓顶层设计构成莫大讽刺。股市暴跌、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资本外逃,中国金融信誉严重受损,都源自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正在发挥着主导中国经济走向的决定性作用,被自己捆住手脚的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充满自信,号称&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超越&摸着石头过河&,否定邓小平改革路线,一步到位的所谓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把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最终会不会将中国金融系统、乃至中国经济拖垮,才是令国人揪心不已的关键所在。是什么精神力量让那些读过几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智囊、官员,就敢蔑视邓小平的改革方法论,贸然拿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的经济安全、亿万百姓的福祉作赌注,硬把生动活泼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往僵化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条条框框里塞呢?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党组会议强调:要严惩金融领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什么在2015年中央高压反腐的大环境下,全国腐败现象、违法违规行为明显下降,唯独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域暴涨,这难道仅通过&严惩&几个替罪羊就能掩盖新自由主义&顶层设计&的制度缺陷所犯的&颠覆性错误&吗?
& & 作者系旅美文化和战略观察者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三大风险事件如期而至 投资者拭目以待
金融界网站
&&网友评论()
  周三(12月4日)美国方面发布的各项经济中,最引人关注并且引起反响也最大的当属11月份的ADP私企就业数据。结果数据显示,美国11月ADP民间就业人数好于预期,为一年来最大增幅。ADP民间就业人数增加21.5万,好于预期增加17.3万,前值修正为增加18.4万,初值增加13.0万。
  微信号里寻财富,jrjmoney有思路!.......
  在这一数据得到发布后,旋即快速走高,因投资者根据这一数据推断,此后在周五发布的官方非农就业数据也料会好于预期,一旦如此,美联储在两周后的会议上宣布开始缩减量化宽松措施(QE)月度购债规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然而,这一数据向好引发的市场乐观情绪却没有延续多久,原因在于此后发布的两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数据状况皆不令人感到满意。
  周四(12月5日),本轮将正式进入高潮。英国和欧洲央行将在今日先后公布利率决议,而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修正值年化季率也将如期而至。三大风险事件会否会带来意外,行情波动又是否会进一步扩大?FXCM通汇国际和投资者朋友们今晚拭目以待。
  通汇国际提醒今日关注事件及数据: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公布英国经济和财政半年度报告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召开记者会
   03:00 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摘要
   20:00 英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20:45 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21:15 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就经济和货币政策发表讲话
   21:30 欧央行行长德拉基召开新闻发布会
   21:30 美国财长雅阁卢发表讲话
   英央行公布秋季预测声明
  20:00英国12月央行利率决议
  20:00英国12月央行资产购买规模
  20:30美国11月挑战者裁员年率
  20:45区12月央行利率决议
  21:30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1:30美国第三季度GDP年率修正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年率修正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个人支出物价指数年率修正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季率修正值
  23:00美国10月工厂订单月率
  23:00加拿大11月Ivey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后)   机构来源:通汇国际
安妮】 (责任编辑:王书雅)
已有&0&条评论
绾虫揪缁煎3173ワㄥ锛剁涓璺17.95癸璺骞锛17.07%锛58.....
当前人气:0
[褰姣ぉㄨ] .cn/view/189514.j.....
当前人气:0
1.1.富17浜'澶х',姣ュ17璁″褰ュぇ瑰.....
当前人气:0
琛涓瑰ソ锛姣ぉ灏遍d涓釜″澶肩锛璧锋ユ定杞拌.....
当前人气:0
归澶淬17娆℃ 扮瑗胯 搴
当前人气:0
缇堕0(浜堕0)锛璺4.72癸17......
当前人气:0
璧璧璁17浣ラ锛借富濂A楠ㄩ哄ㄤ汉Fourier X1杩.....
当前人气:1
拌$宠喘锛17缇3拌17174ョ宠喘锛 缇宠喘浠g锛.....
当前人气:0
娴峰╄杩浼瑙12浠ヤ17浣浼涓涓挎璋达寰璋寸锛.....
当前人气:0
澶у╀濂斤
当前人气:1
热门问诊股:
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
理财产品快速查询
组合投资类
信托贷款类
信贷资产类
证券投资类
权益投资类
债券投资类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方达改革红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