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立法的化妆品行业纳税总额要纳税吗

> 电商立法回应四热点:开网店要不要纳税?
电商立法回应四热点:开网店要不要纳税?
编辑:王军&&&&&&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时间: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5年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就业人数达2690万人&&这些数字是当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飞速发展的证明。如今,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野蛮生长&的许多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近年来,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希望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电子商务法草案正式被提请审议。
  此次电子商务法立法着手解决大量过去未处理过的难题:微商、网约车等新兴业态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消费者碰到假货怎么在网上维权,平台上的卖家遭遇恶意差评如何应对&&此次立法中的热点,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网约车、微商算不算电子商务?
  近年来,各种互联网新兴业态不断出现,其中哪些要纳入这部法律规范的范畴?这是电子商务法立法中受到较多关注的问题。
  电子商务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促进发展、规范秩序、保障权益的立法目标能否实现,同时还要考虑我国电子商务实际、与国际接轨、与国内其他法律法规相衔接等因素。
  草案将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商品交易或者服务交易的经营活动&。同时草案也明确,法律、行政法规对商品交易或者服务交易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涉及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播放音视频节目以及网络出版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该法。
  &对于什么叫电子商务,目前对于有形的商品交易的认识比较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无形的服务交易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当下舆论关注度较高的网约车服务应当被纳入到电子商务的范围之内,同理的还有在线租房、在线旅游等网络服务。
  在此次电子商务法草案的讨论中,许多人也提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微商是否属于电子商务?专家们普遍表示,微商的确利用网络进行了商品交易,因此判断的关键要落脚到如何理解草案中规定的&经营活动&。许多专家认为应该从连续性、反复性、持续性的角度对其加以衡量,从而排除个人偶尔利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进行商品交易的行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当线下的经营活动搬到了线上时,以往熟悉的判断标准就难以完全套用到新兴的业态上,因此需要重新确立时间的标准与规模的标准进行判断。
  开网店要不要工商登记和纳税?
  电商需不需要做工商登记?需不需要纳税?这是此次立法中关涉到大量商家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因此受到极大关注。
  此次草案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但是,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以个人技能提供劳务、家庭手工业、农产品自产自销以及依照法律法规不需要进行工商登记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与此同时,草案也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有依照专门税收法律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
  &起草过程中,对自然人工商登记问题有不同意见,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各方面均认同工商登记是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法定义务。&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祖善在向常委会作草案说明时表示,同时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为有利于促进就业,可以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经营者免予登记。
  &对待线上与线下的经营活动应该公平、一致。&薛军认为,任何组织或个人当其行为符合经营行为的特点时,其身份也就自然转化成了经营者&&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其经营活动发生在线上或线下而有所区别。因此,要求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办理工商登记并非是特别的管制措施,而仅仅是其作为经营者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
  个人信息怎么才能不再&裸奔&?
  你在网上购物的时候,知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正在被商家暗中收集?你是否经常因为莫名其妙收到的短信、接到的电话不堪其扰?近年由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案件频发,个人信息的&裸奔&现象也因此被纳入到此次立法的视野之内。
  草案规定了对电子商务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鼓励数据信息交换共享,保障数据信息的依法有序流动和合理利用。同时草案也强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事先向用户明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规则,并征得用户的同意。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不得以拒绝为用户提供服务为由强迫用户同意其收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虹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此次电子商务法草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体现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
  &企业是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问题虽出现在少数工作人员身上,但根子在于制度不完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的分组审议中,韩晓武委员认为,草案单辟一节专门对电子商务数据信息作出规定,可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韩晓武也认为还应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的维权、起诉、索赔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有更加明确具体、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
  网上投诉无门的问题怎么解决?
  不光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常常会遇到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烦心事,事实上大量在电商平台的开门做生意的卖家,也在遭遇诸如职业差评师之类的问题时投诉无门。
  除消费者之外,此次电子商务法草案对电子经营主体区分了一般电子商务经营者和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重点规范第三方平台这类新型电子商务主体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草案在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方面,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责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信用评价规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规定了包括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真实、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保证、交易规则和格式条款制定,并规定了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有协助消费者维权的义务;在争议解决方面,在适用传统方式基础上,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特点,构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其实在我们国家的立法和政策中,有两点是非常明确的:一个是鼓励创新,另一个是保护权益。&阿拉木斯认为,草案一方面需要鼓励技术和商业创新、政府治理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保护包括消费者、电子经营主体在内的各方的权益,在各种权益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 人民日报 》( 日 18 版)
最新图片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运维电话: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 &&请照此输入(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
&&&&最多输入10000个字符
最佳答案: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施的是,员工所在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没有代扣代缴,将会受到税务机关的罚款,由个人补缴个人所得税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八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
其它答案:共0条
等待您来回答
编辑推荐财税资讯会计中心税务中心财税问答政策法规共享中心产品服务
3秒后窗口关闭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没有立法的行业,需要纳税么?
wl2150wvuc
没有立法的行业,需要纳税么?
吉林省 白城 发表时间: 00:40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这是必须交的
律所:吉林常春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2:58
没有立法,怎么纳税?没有立法,就不会有营业执照,
wl2150wvuc吉林省 白城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婚姻家庭相关词条:
遇到离婚协议书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吉安优秀律师
婚姻家庭律师
专长:婚姻家庭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国内新闻
公民消费时纳税未获法律承认 难享纳税人权利
来源:燕赵晚报& 2:00:00
  □本报记者 刘文静
  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递交后,迟迟未等到回复。 河北冀港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韩甫政,准备起诉国家税务总局“行政不作为”。韩甫政说,根据规定,行政机关对公民的申请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他想通过诉讼让税务总局来公开信息,或者给个明确的说法。
  两次递交申请书,希望得到纳税人详细数据
  韩甫政已经是第二次向税务总局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了。第一次是2012年10月,他要求国家税务总局:依法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公开,2011年我国134735万(大陆)公民中,法律上的纳税人有多少?这份申请书很快得到回复,税务总局表示“没有相关统计口径,无法提供。”
  今年8月4日,韩甫政再次向国家税务总局快递了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这次他申请的公开信息除了“2012年全国13.54亿人口中公民纳税人的具体数据”,还增加了一条:“2012年,全国公民纳税人交纳税金总额占完成税收总收入亿元的百分比。”
  通过查阅,他得知申请书在快递后5日内已到达税务总局,但他这次没有收到回复。“过了10个月,税务总局的统计应该更成熟了。而且,即使纳税人的具体数据仍然没有,但公民纳税人纳税占比应该是有的,因为我在一些专家的学术著作中看到过类似的数据,这说明税务部门内部是有统计的,只是没有公开。”
  消费者是否都是纳税人
  实际上,在向税务总局申请“信息公开”的背后,韩甫政迫切想要表达的是:在他的概念里,“人人都是纳税人”是一误导概念,即虽然我们在购物、吃饭、旅游等消费过程中缴纳了一层层的税,但却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因此也就不能享受“纳税人”的权利。
  关于纳税人的说法,网络上有两个视频短片,一个是《人人都是纳税人》,一个是《人人都不是纳税人》,前者是北京某公司制作的宣传片,后者是韩甫政制作的。前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我们生活着或者消费着,就需要缴各种税,因此“消费者=纳税人”,在中国“人人都是纳税人”;后者则是告诉大家:别以为我们消费了,交了各种的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我们就是纳税人,实际上大错特错,在中国各个税法的规定中,“纳税人”指的是商品的生产者、提供者,而不是消费者。
  韩甫政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第一条就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可见,为自己的消费行为交税的公民个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营业税、增值税同样如此,比如公民使用手机通话、外出旅游、就餐都有营业税,但是却不是相关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
  不被法律承认就难享纳税人权利
  对于商家来说,将各种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早已成为公开的事实。正因如此,部分旅游区的“购物退税”才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优惠政策,即游客从景区购物或者消费以后,政府相关部门会把这些消费中包含的税钱退还给消费者。而在平时、日常的消费中,想甩掉这部分税负,根本不可能,商家早加到价格里了。“中国的发票内容只有价,没有税,是加在一起的;而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票上的价与税是分开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明白,自己消费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税是多少。”韩甫政说。
  由于不被法律承认为“纳税人”,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不能享受“纳税人”的权利。比如部分一线城市规定,外地人在本地购房、购车需出示5年的纳税凭证,否则不允许购房购车,这项规定就卡住了很多外地人。此外,一个典型的与纳税人相关的案例是湖南的“蒋石林案”,2006年,湖南省常宁市农民蒋石林就常宁市财政局违规购买小汽车一事,以纳税人的身份将常宁市财政局诉至常宁市人民法院。而常宁市原财政局局长则以原告蒋时林是一个农民、现已取消农业税为由,指出蒋不是纳税人,因此不能以纳税人的身份起诉财政局违规购车。
  除了这些,纳税人的身份带给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也至关重要。
  韩甫政说,他做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就是推进税法改革,法律要尊重事实,让法律认可普通消费者的纳税行为,让纳税人真正享有纳税人的权利。
(原标题:消费时缴了税到底算不算纳税人)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行业小规模纳税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