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工作委员会

||||||||||
最新播报:
金融助力新型城镇化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
德江县日前发布新型城镇化最新数据,至2014年末德江城镇化率已达到40%左右,较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德江城镇化率目标设置在43%,比2010年的25%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
近年来,德江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至2014年末,德江县城区面积从7平方公里拓展到18平方公里,人口从10万人增加到17万人。2013年,德江作为全省首例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2014年,德江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县”。
抽丝拨笋,德江新型城镇化成就光环背后,来自农发行德江支行的金融信贷推手,一直在扮演着“开路先锋”和“战略突击”的角色,成为德江高速城镇化基石中最关键的那块“砖”。
11个信贷项目
撬动数百亿城建投资
德江新型城镇化有3个作重要的战略项目:城南新区、城北工业园区和国家大二型长丰水库工程。而在这些项目启动时,都是农发行德江支行为其注入的先头资金。
2009年秋,德江县决定开发城南新区的项目计划书被送到了农发行德江支行行长陈龙的案头。同时接到项目计划书的,还有县内外另外几家政策性商业银行。
当时的城南区域,山峦、菜地、稻田杂陈其间,连条像样的泥路都没有。把信贷资金从传统的风险较低“热渠道”上抽出来,投到这样一个尚不确定未来的城建基础上,是要冒许多风险的,其他信贷机构纷纷婉拒。而陈龙通过多次行业调研、上报市、省农发行后下决心上马。不到两个月时间,首期2.2亿元的大盘敲定,全面用于城南新区的道路等基建项目,骨架道路的建成,使曾经的荒芜之地成为投资热土,到去年底,区域地块每亩已升至550万元。城南新区开发走上“道路基建成型——商业地产进驻——地产信贷兴起——城建项目跟进”的城镇化良性循环,一夜之间炙手可热。
随后,同样的操作在一个个城镇化关联项目中一一复制:截至2014年底,农发行德江支行共向德江城镇化建设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1笔,金额10.6亿元,占到该行总信贷额的95%以上,全面介入道路建设、土地收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场地平整等10余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德江城镇化政府信贷投入部分的80%,成为信贷主力军。每年撬动商业地产建设资金、社会资本和市场资金近百亿,累计高达数百亿元。
城镇化银政合作的德江范式
农发行德江支行信贷重心向城建版块转移,是其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土地整治、移民搬迁、路网、水、电、房、医院、学校等科目建设,而每一个科目建设国家都出台了相对应的政策。
与农发行业务转型的紧迫性一样,政府的需求同样迫切。在德江5年前启动大规模城镇化以来,开发资金短缺就一直困扰着决策层。
正是这种双向需求,为德江政府与农发行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深度银政合作准备了平台。
建立农发行专项信贷风险应对机制,2014年,德江县在农发行存入5000万元资金作为常在基金,作为县财政遭遇还款还息压力时的应急确保手段。
为提高农发行信贷资金自给能力,德江县委县政府加大调控县财政存款支持,让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财政补贴资金、支农资金通过农发行渠道拨付,提升农发行德江支行的储蓄额。将德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户开设在农发行德江支行。
同时,该县还利用项目资金杠杆,推动农发行德江支行与县联社的存款合作,缓解农发行存款压力,为该行放贷支持城镇化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行业环境。
据介绍,自2007年以来,由农发行德江支行提供给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贷款,没有一笔逾期还款记录,优良信贷率100%。2014年,农发行德江支行存、贷款余额业绩沿袭前几年的高涨态势,在铜仁全市农发行系统县区支行中均稳列第一位。
探索增减挂钩信贷新路径
“去年10月,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酝酿《关于开展整区域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前,贵州省分行就指定以德江为试点,开展这个调研了。”陈龙解释说。
按照规定,城镇化建设用地必须实现“增减平衡”,即城镇化使用了多少建设用地,必须还耕复垦等量土地,而城镇化土地出让的增值收益,全额作为土地还耕复垦发费用,全额反哺农村建设。由于目前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和效益滞后性,一般都是先进行城镇化建设,然后再用收益去做还耕复垦及新农村建设,且点多分散,资金的集中度很难确保。
新的“增减挂钩模式”,就是将每个县每年获批的建设用地量集中起来,结合县域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规划,集中使用,同步推进。按照陈龙的描述,会带来政府、农村、农户、银行“四赢效应”:从政府角度看,可以降低项目运作费用和筹资成本。从农村角度看,可以加快农村整体面貌和各项条件的改善。从农民角度看,可以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以最快速度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农发行自身角度看,可以与政府形成更加牢固、科学、长远的合作关系,拓宽贷款的投放渠道。
就德江目前情况看,预计未来5年,如能根据增减挂钩专项规划逐年安排实施类似项目,按同等规模计算,设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500亩,可集中撬动信贷资金11.5亿元。2015年德江3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连日来正在进行报批,涉及城镇化建设金额达2.3亿元。
“德江新型城镇化的盘子,是‘南连北拓中改西扩’目标的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规模,要加速这个进程,通过这一模式扩大信贷规模、简化信贷流程、实现城镇乡村一体化同步推进,是必然的选择。”陈龙说。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满分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满分答案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干部在线学习专题班金融体制改革(第一期),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核心理念是着眼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以牲牺农业发展为代价,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传统城镇化强调城镇化的规模与数据指标,而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建设质量内涵的提升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十分注重对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由1949年的10.6%城镇化率,上升至2013年的53.37%。同时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速度,并在2014年两会后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这充分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心。另外,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同时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资源配置优化,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成份,以及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与资金筹集方面的功能发挥将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学科交叉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展开研究。
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理论。明确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理论,为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需求主体与金融需求现状,同时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供给主体与供给现状,供给主体主要有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深入分析了各类金融组织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经分析认为各类金融组织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相应的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但当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吸收量不足: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金融资源配置缺乏有效性,信贷支持不足;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康等四个方面。
接着,选取了三个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标(收入城镇化、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三个金融支持指标(金融深化、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并选取这六个指标1995年至2012年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采用Var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展开了实证研究。采用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指标对城镇化建设指标的支持力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也可以看出金融支持不够显著的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实证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量化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值,进一步验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效应。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FIR、FE、FS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2、0.7081,均超过了0.5以上的关联程度,表明FE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要高于FIR、FS,该实证研究结果与格兰杰检验与协整检验的结果一致,因此可认为本次实证研究结果是准确的、可接受的。
最后,针对当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的困境,以及实证结果,提出了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力度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民间金融发展;优化信贷管理,创新信贷产品;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299.2;F832.1【目录】:
摘要2-4Abstract4-91 绪论9-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2-15
1.3.1 研究主要内容12-13
1.3.2 研究方法13-15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15-21 2.1 新型城镇化概述15-16
2.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15
2.1.2 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15-16 2.2 相关理论基础16-21
2.2.1 城镇化理论16-18
2.2.2 金融发展理论18-19
2.2.3 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19-21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现状21-33 3.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需求现状21-23
3.1.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需求主体21
3.1.2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需求现状分析21-23 3.2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供给现状23-29
3.2.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供给主体23-24
3.2.2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供给现状分析24-29 3.3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困境29-33
3.3.1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吸收量不足29-30
3.3.2 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30
3.3.3 金融资源配置缺乏有效性,信贷支持不足30-31
3.3.4 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康31-33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因素分析33-49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33-36
4.1.1 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标33-34
4.1.2 金融支持指标选取34-35
4.1.3 数据搜集整理说明35-36 4.2 VAR模型实证检验过程36-42
4.2.1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37
4.2.2 协整检验37-41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41-42 4.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过程42-47
4.3.1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计算步骤43-44
4.3.2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关联度实证分析44-47 4.4 实证结果分析47-495 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力度的对策与建议49-54 5.1 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49-51
5.1.1 发展多元化融资模式49-50
5.1.2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50
5.1.3 加大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50-51 5.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民间金融发展51-52
5.2.1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51
5.2.2 鼓励民间金融发展51-52 5.3 优化信贷管理,创新信贷产品52-53
5.3.1 优化信贷结构,放宽信贷条件52
5.3.2 积极探索推出符合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品种52-53 5.4 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53-546 总结与展望54-56 6.1 总结54-55 6.2 展望55-56参考文献56-59后记59-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川;[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罗伟光;;[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范立夫;;[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郑长德;;[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倪凤玥;;[J];华北金融;2007年10期
黄勇;谢朝华;;[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叶军八;;[J];金融经济;2013年16期
程文彬;李红卫;郑鹏;;[J];华北金融;2013年08期
张武强;阮素梅;;[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3期
中国银监会合作部课题组;;[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霓泓;[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杨文兵;;[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方长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吴义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阮彩灵;龚新蜀;;[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闫洪芹;;[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左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王忠锐,刘德弟;[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夏冠军;[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顾海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娄世桥;;[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宏超;;[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玉;;[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邓德胜;;[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周倩;高文杰;王丽枝;高冉;;[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张玉海;;[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冯志峰;;[A];《中国区域经济》2013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占魁;[D];兰州大学;2010年
李卫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丽;[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李伟;[D];南开大学;2010年
姜世健;[D];南开大学;2010年
郝大江;[D];南开大学;2010年
李彦西;[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张宏霞;[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邢树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熊鸿军;[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书青;[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曲万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齐自琨;[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肖瑶;[D];湘潭大学;2010年
赵萃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宋娟;[D];苏州大学;2010年
董洪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洁楠;[D];暨南大学;2011年
高峰;[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小亚;[J];财贸经济;2002年08期
范立夫;;[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陈锋;;[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郑长德;;[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约翰·弗里德曼,李路珂;[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白鹤祥;;[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李勇;;[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吴超;钟辉;;[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刘莉亚;;[J];河北金融;2007年01期
何静;戎爱萍;;[J];经济问题;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简新华;[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丽英;[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红强;王影;;[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高宇;;[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刘建明;;[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李萍;;[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冯奎;;[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甘露;马振涛;;[J];求知;2012年12期
王柄根;;[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杨阳;;[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刘洋;;[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青军;;[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汤品森;曾鹏;;[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王发曾;;[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任宗哲;;[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孙颖;;[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韦成功;胡翠萍;;[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陈军华;;[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张玫晓;郭心;;[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李楠;;[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张莉;;[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N];郑州日报;2011年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N];人民日报;2011年
解静怡;[N];鹤壁日报;2011年
沙星海;[N];平顶山日报;2011年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N];许昌日报;2011年
本报评论员;[N];许昌日报;2011年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N];湖北日报;2010年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N];湖北日报;2010年
本报评论员;[N];益阳日报;2012年
本报评论员;[N];哈密日报(汉);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恺;[D];西北大学;2014年
胡际权;[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张贵凯;[D];西北大学;2013年
余达锦;[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衡杰;[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任庆焕;[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冯慧;[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胡波;[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于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梁前广;[D];河南大学;2012年
付渊博;[D];郑州大学;2012年
卫言;[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黄华;[D];南京大学;2013年
王永泽;[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建言新型城镇化:金融城镇化正逢其时
日 00:00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作者:陈新建
内容摘要:以土地、户籍、财税和投融资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推动力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推动未来中国中长期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多重目标困境的重要抓手,作为新型城镇化先手棋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新型城镇;集体土地;资本
作者简介:
  以土地、户籍、财税和投融资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推动力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推动未来中国中长期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多重目标困境的重要抓手,作为新型城镇化先手棋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集体土地市场化、资本化进程,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土地资本化到新型城镇化再到金融城镇化的过程存在内在逻辑关系,集体土地资本化进度、走向是观察这一轮城镇化和新土改走向的重要窗口,应持续关注。    无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指出要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还是国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再到近期广受关注的财政部发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等一系列行动都可以看出,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从哪里来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解决钱从哪里来,中央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分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完善地方税体系充实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等为新型城镇化融资铺路;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土地一体化,在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股份权允许抵押、担保将被提上日程,这无疑会释放出巨大财富为城镇化提供原始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以集体土地资本化为先导的“金融城镇化”,将与公共资源配置、户籍改革、财税改革等改革配套推进,共同服务于“人的城镇化”。  推动集体土地资本化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意味着我国土地资本化进入以集体土地资本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阶段。如果说上一轮土地改革的核心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并实现了国有土地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话,那么,新一轮土地改革将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推动集体土地资本化和市场化,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和资本化将产生以下几重效应:  第一,供地结构改变。国有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重将降低,集体土地比重上升。“国有土地财政”的基础削弱,未来城镇化的行政主导色彩逐步淡化,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微观经营效率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第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使得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更加市场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将提高,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第三,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将在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方之间重新分配,农民所得的比重将有所提高。这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农民实现“人的城镇化”。  第四,带动其他配套制度改革跟进。集体土地资本化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以此为龙头,相关的农民财产权利、农业经营体系、城乡要素交换、公共资源配置、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户籍、财税等改革也将同步展开、配套推进,共同服务于“人的城镇化”这个总体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王村村)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习近平: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作出批示
  张高丽出席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关键是要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增加适应居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惠及更多城乡群众,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3日出席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张高丽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
  张高丽表示,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要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好“地”、“钱”、“房”三个方面的改革,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城镇住房制度,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努力在建立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设市设区模式等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张高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纵横联动,强化部门间政策协调,鼓励地方主动作为,搞好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实实在在成效。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主持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有关金融机构、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重庆市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相关导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新城镇建设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