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减后的gdp是各省gdp平减指数数吗

GDP平减指数与CPI
我的图书馆
GDP平减指数与CPI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是指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而成为实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物价指数。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当期物价来计算的;实质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以某一基期的物价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社会最终产出品的平均价格。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者“隐性物价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GDP平减指数、CPI与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三点关键区别是:
1.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PPI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生产期间内材料、劳务等价格的增加,将反映在此,而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与CPI上。
2.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
3.CPI给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固定的权数,也就是说它考察的商品是固定的几种(一篮子商品),如果涨价商品不在考察之列,那么CPI是不受影响的,比如房地产价格好像就不计算在内;PPI亦是如此;而GDP平减指数给予变动的权数,它考察的是当年生产的所有商品,即使这种商品在基期没有生产,只要本期生产那么也要计入分子中。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最常用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不过CPI通常高估通货膨胀率。据曼昆经济学,CPI高估通胀是因为物价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替代品。
CPI与GDP平减指数相差悬殊
CPI与GDP平减指数相差悬殊&&& 宏观政策选择路径面临调整&
2010年第1季度以CPI衡量的通胀率(同比)为2.5%,但如果根据GDP平减指数核算,则通胀率是9.5%。由此可见,尽管近期我国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比较温和,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在房产价格快速上涨、通胀预期表现明显的背景下,考察国内通胀水平,更需要关注涵盖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标(即GDP平减指数)的动态走势,并据此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制定反周期政策。国内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是货币因素。货币的通胀驱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投资部门而作用于总产出,并最终传递到总体价格指标的变化上去;另一方面,当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时,会造成货币贬值而引起物价上涨。
二是房地产价格与通胀预期。在考察房地产价格和通胀预期对总体价格波动的影响过程中,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胀率较CPI更明显。根据公布的数据计算,2008年CPI通胀率平均是5.9%,而GDP平减指数通胀率为10.2%。在2009年,这两个不同的通胀指标分别为-0.68%和0.44%。而在2010年第1季度,CPI通胀率是2.5%,但GDP平减指数通胀率已经达到9.5%。 &三是汇率变动。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大幅变动会加剧我国价格的波动程度。近年来曾出现的人民币加速升值已经被证明不是平抑这段时期国内价格波动的有效策略。事实上,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大幅波动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的频繁进出,造成国内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大。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从而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四是原材料价格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全球范围看,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具有直接影响,而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存在动态传递效应,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是国内总体价格波动的考虑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属于外部供给冲击,具有随机性和暂时性特征,研究表明这种供给冲击对国内物价不会形成持续的推动效应。
政策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是选择逆周期政策操作。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三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平抑房地产价格。四是促进宏观政策的战略转型。&五是关注广义价格变化。由于CPI反映的只是消费品的价格涨跌情况,并不能完全涵盖房地产等更广泛领域的价格变化情况,因此更要关注广义价格的动态变化。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反映了较强的公众居住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众对货币资产贬值的担忧,表现出强烈的保值投资需求。根据测算,近年来我国广义价格指标所衡量的通胀水平一般都高于CPI通胀率,致使很多时期虽然以CPI为基准的实际利率(即剔除通胀因素的利率)是正值,但是以广义价格指标为基准的实际利率却是负值。(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按GDP平减指数和CPI计算的负利率,1999年到2010年
海宁的新浪博客
按GDP平减指数走势算,2003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整整5年,都是负利率。房价在此期间,也是一直涨的。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是正利率,因为资产价格没有涨。(奢侈品,奢侈服务价格等,也是下降的)。所以说,资产价格的下降,能非常快速的打压CPI。&& &CPI是极其滞后的一个指标,房价开涨一年后左右,CPI才上升。而股市巨牛,则比CPI上涨,提前了15到18个月。(也就是说,股市上涨,笼统而言大致比房价提前6个月左右)&&& 总体而言,1999 - 2005年,是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7年。2006 - 2010年,投资率过高,每年都超过40%,2008年,2009,2010年甚至超过50%。这个后果,《亚洲增长的奇迹》里阐述过。2011 - 2017年,总体的通货膨胀速度,会比2003 - 2007高许多。因为愿意吃苦耐劳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人是有的,很多还没有工作,但是愿意拿低工资,干苦活的人少了)。1998 - 2008年,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升极快,非常有助于压低物价。
GDP2004GDP69CPI3
2012年7月CPI数据点评:CPI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文)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个人认为,CPI显示的是当期的价格水平,单月数据不能作为对未来物价态势和政策取向的判断依据。为避免被不正确的数据信息挖掘思路误导,这里我将要讨论的是CPI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CPI涨幅下降没有告诉我们通缩会必然出现。单月CPI增长低于2%并没有释放任何通缩信号。通缩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与通胀一样,是经济形势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高通胀与经济过热联系在一起,通缩与经济衰退联系在一起。判断通胀还是通缩,需要增加对经济增长形势更全面的分析和判断,简单从单月CPI数据就作出通缩判断,信息是不够充分的。只要今年稳增长的目标能够实现,就不会带来通缩风险。
其次,CPI下降没有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应该宽松。有观点认为,近期CPI增幅已经明显回落趋于平稳,货币政策应有所放松。这种解读不断强化了市场对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这种认为通胀形势平稳银根就要放松的看法,是对货币政策缺乏基本认识。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工具,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逆周期调整。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货币政策就会收紧;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货币政策就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创造就业。但是如果经济平稳增长,并未过热,也没有衰退,货币政策就不应该过多干预经济活动,制造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波动。
中国经济从正式开始利用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工具,大概有20年左右的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通胀,200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年上半年因为资本大规模流入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货币当局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面对亚洲危机的影响和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当局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除此以外,在其他经济平稳增长的年份,货币政策呈现稳健的态势。
现在物价呈现平稳态势,货币政策应该回归正常,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通缩的宽松状态。如果货币政策表现为非紧即松或者非松即紧的极端交替,可能使本来平稳的经济变得不平稳。
货币政策的“显性”目标是调控通胀和通缩,因为通胀通缩与经济增长相关,所以非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或宽松,是通过减少或增加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来操作的。从这层意义上说,经济增长应该是货币政策的“隐性”目标。所以当前稳增长的货币政策应以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增长,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流动性状态为指标。换句话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能盲目地印发货币,而是要与实体经济的有效总需求同步。
第三,当月CPI没有告诉我们未来物价走势。CPI不是一个前瞻性的指标,而只是当期价格总水平的量化显示,严格来说没有发出对未来CPI如何变化的任何信息。
CPI涨幅的计算是由两部分决定的。一部分是翘尾因素,这一部分由去年的通胀水平决定,可以被准确计算出来。2012年剩下的五个月的翘尾因素分别是0.7、0.2、0.1、0.3和0,没有悬念地呈现下降态势。未来影响物价形势的最大变化在CPI涨幅计算的第二部分,即新增因素。影响物价变化的新增因素由输入性因素与国内因素综合形成。
输入性因素一方面来自资本流入带来流动性的变化。在当前人民币呈现双向波动,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的情况下,资本流入的压力并不大,不构成下半年通胀的压力。输入性因素另一方面表现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根据现在的信息,国际粮食价格由于干旱呈现上升状态,这会对未来我国的购进价格产生上升压力,一到两个月的滞后影响可能通过PPI传导至终端消费价格。不过因为美国大选在即,所以国际油价可能会在每桶90美元左右震荡,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应该可控。中国粮食进口主要是大豆和玉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食品价格会有所影响,但根据现在的信息,总体上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从国内因素看,首先货币政策比较审慎,不会构成未来通胀的货币基础。非货币因素包括要素价格机制调整和工资调整,也会对未来物价上行产生影响。但通过前期的观察,要素价格调整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基本在1%—2%的水平,并没有显示对CPI具有较大的直接影响。今年全国各地较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对蔬菜水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品供求关系,不排除未来几个月食品价格会有所上升,甚至可能推动CPI涨幅重上2%的情况,不过这个影响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
综合国内因素,全年平均价格总水平涨幅应该可以控制在3%—3.5%,低于政府设置的4%的可承受水平。因此,货币政策可能会坚持与实体经济同步的稳健态势,价格机制改革会继续推进;粮食收购价格会适度上涨,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通过流通环节的价格调整产生稳定食品价格,进而平衡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可能会更加积极。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GDP平减指数是什么
GDP平减指数是什么
  计算  之所以有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是因为在一个宏观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而在同一年份中,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则反映了这种价格变动的影响。  由于GDP有名义GDP与实际GDP之分,为了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去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由此提出了GDP价格调整指数的概念。它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百分比值。即:  GDP价格调整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下面说明名义GDP、实际GDP与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  名义  如表所示,设某经济生产大米、猪肉与棉布三种产品,根据1978年和1998年中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价格,以1978年为基年,可以算出1998年度的名义GDP为2940元,1998年的实际GDP为720元。  由此计算得出的年GDP的价格调整指数为408.3%。若指定1978年为基年,意味着1978年的GDP价格调整指数为100%,表明1998年按产出量的价格加权平均水平比1978年上涨了3.083倍,或者上涨了308.3%。  表 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  项目1978年价格 1998年价格 1998年产量  大米/kg 0.4 2.2 200  猪肉/kg 2.8 16 100  棉布/m 2.4 6 150  由于在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中包括了该国所有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和价格信息,因此它可以被看作为总物价水平一般性的衡量指标。很多国家就是根据GDP价格调整指数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一个经济中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动状况的。应该指出的是,GDP价格调整指数仅仅是衡量总价格水平中若干指标中的一个。在美国,衡量家庭生活费水平受价格变动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它包括“有代表性的”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状态。CPI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比GDP价格调整指数要狭小一些,它仅代表了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状况。而GDP价格调整指数则是一国生产的所有产品有关数量的价格加权平均指数,它既包括消费品,又包括投资品。  实际增长  名义GDP的增长一般快于实际GDP的增长,名义GDP的增长既可以来自总产出的增加,也可以来自价格水平的上涨,而实际GDP的增长却只能来自总产出的增加。在一般情况下,GDP的统计习惯上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进行计算的,这样计算出的GDP就是名义GDP。它包含了当年相对于基年而言价格与产量变动的状况。  例-1 若某飞机制造商2002年生产飞机6架,当年售出4架,销售价格为每架飞机2000万美元;2003年生产飞机8架,当年售出7架,价格为每架飞机2200万美元;2004年生产飞机12架,价格为每架飞机2500万美元。求各年度的名义GDP是多少:  解 2002年度GDP=00(万美元)  2003年GDP=00-00(万美元)  2004年GDP=00-00(万美元)  在例中,解题的要点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各年度的名义GDP。2003年的GDP除计算当年生产出来的8架飞机的市场价值外,还需要加上2002年制造的但没能卖出去的2架飞机由于价格上涨所增加的价值400万美元。而2004年的GDP也应在计算出2004年度生产的12架飞机的市场价值之后再加上2003年度留下的3架库存飞机所增加的价值900万美元。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出自 MBA智库百科()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前的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或)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更广泛,涉及全部和,除外,还包括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走向,是对最宏观测量。
  如果用当前的价格来计算和劳务的价值,所得到的GDP称为()。"名义"一词表示用当前价格计算价值;用人为规定的基年(目前是1996年)价格来计值的是比较可靠的。用计算的GDP称为。 "真实"一词表示以计算。真实量值衡量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只会因为真实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在2001年你的名义收入是3万美元,而你在1996年的名义收入只有1. 5万美元。如果从1996年到2001年所有的价格都翻了一番,实际上你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变化。
  GDP平减指数的概念与之类似,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之所以有与实际GDP的区别,是因为在一个中,与的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而在同一年份中,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则反映了这种价格变动的影响。
  由于GDP有名义GDP与实际GDP之分,为了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去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由此提出了的概念。它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百分比值。即:
  GDP价格调整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下面说明名义GDP、实际GDP与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
  如表所示,设某生产大米、猪肉与棉布三种产品,根据1978年和1998年中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价格,以1978年为基年,可以算出1998年度的名义GDP为2940元,1998年的实际GDP为720元。
  由此计算得出的年的指数为408.3%。若指定1978年为基年,意味着1978年的GDP价格调整指数为100%,表明1998年按产出量的价格水平比1978年上涨了3.083倍,或者上涨了308.3%。
  表 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
项目1978年价格1998年价格1998年产量
大米/kg0.42.2200
猪肉/kg2.816100
棉布/m2.46150
  由于在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中包括了该国所有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和,因此它可以被看作为总一般性的衡量指标。很多国家就是根据GDP价格调整指数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一个经济中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动状况的。应该指出的是,GDP价格调整指数仅仅是衡量总中若干指标中的一个。在美国,衡量家庭生活费水平受价格变动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它包括“有代表性的”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状态。CPI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比GDP价格调整指数要狭小一些,它仅代表了的价格变动状况。而GDP价格调整指数则是一国生产的所有产品有关数量的价格加权,它既包括消费品,又包括。
  名义GDP的增长一般快于实际GDP的增长,名义GDP的增长既可以来自总产出的增加,也可以来自价格水平的上涨,而实际GDP的增长却只能来自总产出的增加。在一般情况下,GDP的统计习惯上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进行计算的,这样计算出的GDP就是名义GDP。它包含了当年相对于基年而言价格与产量变动的状况。
  例-1 若某飞机制造商2002年生产飞机6架,当年售出4架,销售价格为每架飞机年生产飞机8架,当年售出7架,价格为每架飞机2200万美元;2004年生产飞机12架,价格为每架飞机2500万美元。求各年度的名义GDP是多少:
  解 2002年度GDP=00(万美元)
  2003年GDP=2200*8+()*2=18000(万美元)
  2004年GDP=2500*12+()*3=39000(万美元)
  在例中,解题的要点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各年度的名义GDP。2003年的GDP除计算当年生产出来的8架飞机的外,还需要加上2002年制造的但没能卖出去的2架飞机由于价格上涨所增加的价值400万美元。而2004年的GDP也应在计算出2004年度生产的12架飞机的市场价值之后再加上2003年度留下的3架飞机所增加的价值900万美元。
  应该说明的是,名义GDP与实际GDP虽然在意义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在上却是相同的。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结果多为名义GDP,而在进行时大多使用实际GDP来说明各种经济问题。因此这里介绍的GDP的统计方法,对于两种GDP的统计都同样适用,所不同的是,名义GDP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而实际GDP则是选取基年的价格水平进行计算。
  最大长处在于其统计范围包括了所有和,因而最适于描述的变动。
  缺点:
  (1)其编制的计算方法较复杂,搜集资料较困难,不仅编制间隔较长(多数国家一年才编一次),而且编制时间也较长,时效性差,这些不利于对的早期预警。
  (2)以报告期产量为权数计算的,包含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而不仅仅是纯价格的变动,这对准确反映通货膨胀也有影响。
  (3)不能专门反映通货膨胀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从直观性的操作性上看,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几种都各有特点和局限,如果采用价格指数上涨率来测定通货膨胀,则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资料的可能,综合考虑加以选择,以得出更准确的判断。
  另外,有人提出采用对上述几种价格指数加权求平均的方法来作为测度方法,以求更全面、合理的度量通货膨胀,理论上说,这可能会比用单个价格指数来测度通货膨胀效果更好些,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认证。
==GDP紧缩指数与CPI的差别
  GDP紧缩指数和CPI两种衡量指标之间的差别:
  第一是GDP紧缩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因此,或的物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DP紧缩指数上,但并不反映在CPI上。
  第二是GDP紧缩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进口并不是GDP的一部分,而且也不反映在GDP紧缩指数上。因此,日本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的价格上升要影响CPI,因为消费者购买丰田汽车,但这种上升并不影响GDP紧缩指数。
  第三是产生于这两个指数衡量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CPI是用固定的抽样物品来计算,而GDP紧缩指数允许计算的物品随GDP组成部分的变动而变动。
曹家和.宏观经济学.ISBN:, 6,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31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3页& 6页& 5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GDP平减指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什么是实际
平减指数?
除非所有的商品同时增加,否则实际
根本反映不出产量的增加。而即使所有的商品
同时增加,用实际
来反映产量的增加也是不适合的。这是因为,实际
币单位来计量的,是价格量的形式,而不是产量(比如,吨、个数、立方米)的形式。同
又不是产品和劳务的现实的要用货币来结算的销售收入,因此,它也不代
表商品的价格总量。也就是说,实际
既不是对产量的计量,也不是对价格量的计量。
它纯粹就是西方经济学虚构的工具,目的只有
个,就是使西方经济学的关于
步地脱离实际,回避某些西方经济学不便触及的内容。
而在这里,最不便触及的就是,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因为在这里,价格上涨,尤其是价格
的普遍上涨的原因就是货币贬值。而要追究货币贬值的罪魁,自然会把矛头指向大货币资
本家。于是,西方经济学采用在实际
中直接拿价格上涨作为分析的基础即作为最后
的原因的做法来回避进
步的分析。实际上,如果要使实际
有点意义,其计算就不
应当是固定价格不变,而是固定货币的价值不变。
要知道,价格不变与货币的价值不变,不是
回事。尽管价格不变,同样的货币能买到
同样数量的商品,但是,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西方经济学也意识到了这
点,所以在计算实际
时,其基年的选择不断地发生变动,向当前的年份靠近,以便
些荒唐性。
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将下降,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产品
价值和价值产品中会包含更多的使用价值即更多的产品数量和更好的产品质量。但是,在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却是商品价格不断
地上涨,而鲜有回落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呢?关于这
点,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
此外,价格的变化与产量存在
定的相关性,价格不变,产量未必会出现后来所谓的增
加。如果产量将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时,那么,谈论价格不变的实际
就更没有什
么意义了。
,我们就得到
平减指数。
到底谁决定谁?难道可以在不计算实际
的情况下,得到
平减指数,并以此来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090793',
container: s,
size: '920,9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阅读量:134
阅读量:727
阅读量:401
阅读量:592
阅读量:901
阅读量:71
阅读量:324
阅读量:313
阅读量:481
阅读量:846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关于GDP平减指数及实际GDP的计算
&&&&&GDP可以分为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真实GDP等于现价GDP除以GDP平减指数,然而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GDP平减指数以及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对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107.6,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7.6%,1978年的GDP为3624.1,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的GDP等于3624.1乘以107.6等于3899.53,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56,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
年份 现价GDP&&
不变价GDP&
平减指数(%)&& 真实GDP
&&&&&&&&&&&&&&&&&&&&
的指数(%)&&
3624.10&&&
3624.10&&&
100.00 3624.10
4038.20&&&
3899.53&&&
103.56 3899.53
4517.80&&&
4203.96&&&
107.47 4203.96
4862.40&&&
4425.03&&&
109.88 4425.03
5294.70&&&
4823.68&&&
109.76 4823.68
5934.50&&&
5349.17&&&
110.94 5349.17
7171.00&&&
6160.97&&&
116.39 6160.97
8964.40&&&
6990.89&&&
128.23 6990.89
7610.61&&&
134.05 7610.61
8491.27&&&
140.88 8491.27
9448.03&&&
158.00 9448.03
9832.18&&&
171.98 9832.18
  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0年的指数为281.7,1996年的指数为544.1,则以6年的价格指数为544.1/281.7*100%=193.1,则1996年不变价的GDP为.1%=35815.99,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15.99*100%=185.9,如此计算,可以得到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现价GDP&&&
不变价GDP()&&
平减指数&& 真实GDP
35.5&&&&&&
38.2&&&&&&
41.2&&&&&&
43.3&&&&&&
47.2&&&&&&
52.4&&&&&&
60.3&&&&&&
68.5&&&&&&
10202.20&&&&&
74.5&&&&&&
11962.50&&&&&
83.2&&&&&&
14928.30&&&&&
92.5&&&&&&
16909.20&&&&&
96.3&&&&&&
18547.90&&&&&
.00&& 18547.90
21617.80&&&&&
106.74&& 20253.23
26638.10&&&&&
115.13&& 23137.14
34634.40&&&&&
131.90&& 26258.08
46759.40&&&&&
158.06&& 29583.14
58478.10&&&&&
178.88&& 32690.92
67884.60&&&&&
189.49&& 35825.04
74462.60&&&&&
190.97&& 38992.07
78345.20&&&&&
186.36&& 42040.69
82067.46&&&&&
182.20&& 45042.77
89468.10&&&&&
183.92&& 48644.62
97314.80&&&&&
186.10&& 52292.30
185.71&& 56631.34
  实际GDP,或者统计局以往公布的实际GDP,或者叫GDP1978不变价,1990不变价,都是有一个比较年份的,有了名义GDP和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指数,你可以计算出以任何一年为标准的不变价格GDP,比如说现在IMF等都已经使用2000或者2005年不变价,目的在于和现在距离比较近,比较起来和现在的当年价不至于有太大的差异~~
  至于应用方面,名义GDP基本上都是I(2)的,实际GDP几乎都是I(1)的,所以在时序分析的时候用GDP增长率就平稳了,简单而巧妙的处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gdp平减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