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合伙人有盈利吗创业一个技术投资一个金钱投资,但是后期盈利会逐渐撤回投资的钱

TECH2IPO/创见
「 等待新的科技故事 」
阿里巴巴和Quixey闹翻启示录:中国资金蜂拥入硅谷,但投资技术可不是花钱这么简单
硅谷创业公司想拿到中国土豪投资者的钱,也想借此进入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然而这就必须先学会和不那么熟悉硅谷游戏规则、拥有自己独特商业文化的中国投资者打交道。
&Quixey 曾经让同处硅谷的很多创业公司羡慕不已,当他们对外宣布从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处获得了上亿美元投资时,四周都是嫉妒的目光。Quixey 获得的这笔总值 1.1 亿美元的投资在 2013 年与 2015 年分两轮融资进行。这个融资数值曾经被看成是财力雄厚的中国投资者为获得硅谷最热门创业公司股份而情愿一掷千金支付溢价的证据。然而之后的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顺利,有一些事情开始出错: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停止向 Quixey 付钱了。与阿里巴巴不欢而散的 Quixey 之后发展步履维艰,阿里巴巴使用了一个相当苛刻的还价作为回击:我们依然会给你公司一笔贷款,但是你们必须保证不起诉。在经过几个月剑拔弩张的谈判后,Quixey 接受了新的条款。该公在上周四表示已经拿到了 3000 万美元的借款,这笔钱当然还是由阿里巴巴出的,但是其涉及的相关条款可比原来设定的要苛刻的多。阿里巴巴原本希望 Quixey 公司的搜索技术可以改善旗下 App 的搜索体验,没曾想会与 Quixey 经历一场让双方都十分痛苦且不为外界所知的隐秘争端,在这场争端中最核心的矛盾乃是文化冲突。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争端,它象征了硅谷与中国投资者之间微妙又无比复杂的关系。硅谷与中国投资者的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随着前所未有的来自中国的资金大批涌入硅谷,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愈加复杂。中国投资者 VS 硅谷创业者:想说爱你不容易来自中国如洪水般涌入的资金对于硅谷地区的创业热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两年中,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以及中国众多的私人投资者、富裕的家族管理基金、当地政府以及国有企业都竞相进入硅谷,试图争取到该地区最前沿技术公司的股份。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Rhodium Group 的数据,直到 2016 年上半年,硅谷地区来自中国的投资(不包括房地产业)已经突破了 60 亿美元,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投资是在最近的 18 个月中发生的。随着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再加上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创新技术,中国的科技投资者数目也在节节高升,VR(虚拟现实)与 AI(人工智能)领域尤其被中国科技投资者所关注,因为中国在两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找到一个从传统制造业向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榜样」,斯坦福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张首晟如此说道,他两年前在硅谷发起设立了丹华基金(即中关村斯坦福新兴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希望能通过投资硅谷原创性和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为中国的发展引进技术与人才,「对中国来说,这是打通一条新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反观美国的创业公司,它们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与中国不差钱的公司以及一夜暴富的土豪们搭上关系,特别是考虑到硅谷如今的融资环境已经逐渐收紧。中国投资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为这些创业公司打开了通向中国十几亿消费者的大门,而美国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这样的投资已经足以改变一家新兴创业公司的发展轨迹。「在硅谷进行创业融资如果少了来自中国的资金就玩不转了,」Chris Nicholson 是刚刚成立两年的人工智能公司 Skymind.io 的 CEO,他的公司已经拿到了来自腾讯公司以及其他中国投资者的融资。Nicholson 还表示即便是那些被位于沙丘路上傲慢排外的风险投资公司所拒绝的创业公司,也可以获得来自中国的资金支持。「这已经改变了硅谷的创业格局。」虽然双方都有互相需要的地方,但是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不信任。美国的创业公司对于中国投资者可能采取的强硬手段小心翼翼,还有一些创业者担心自己的创新成果会被复制剽窃,这是长期以来许多与中国公司进行合作的美国公司最为忧虑的问题。于此同时,作为技术投资的新人,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不希望被人轻视,也不想要被当成是只是有钱的幼稚傻蛋。Quixey 与阿里巴巴的隐秘争斗
中国投资者通常都不太熟悉硅谷投资圈里的那一套游戏规则,Quixey 公司就从实践中得到了与中国投资者斗争的惨痛教训。 就在 2013 年 Quixey 拿到了阿里巴巴的第一轮融资不久之后,该公司就开始为阿里巴巴进行一个定制的工作,这项工作就是使用特别的技术让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基于阿里巴巴的 YunOS 操作系统进行 App 内搜索,他们为此还与阿里巴巴单独签了一个开发合同。(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在 App 内进行搜索是非常困难的,它和在网页行进行搜索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便是 Google 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该开发合同中约定阿里巴巴与 Quixey 将共同分享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时产生的任何利润。在今年早些时候,阿里巴巴与 Quixey 开始出现纠纷。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这家创业公司所交付的开发成果已经落后了;Quixey 也声称阿里巴巴欠下了前面数月中上千万美元的开发费用。于此同时,两家公司预想的在中国市场中会产生的收入也没有如期出现。阿里巴巴对于 Quixey 的技术没能使自己公司收入来源多样化感到沮丧。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在经历一个巨大的组织调整,那些试图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的各种创业公司,其中也包括 Quixey,都感觉自己被这次组织变动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司政治和项目优先级调整弄得晕头转向。由于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语言障碍,这就加重了创业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中的不适。Quixey 考虑起诉阿里巴巴追讨开发费用,但是又发现打官司这件事是得不偿失的。很少有创业公司能够付得起和自己主要客户与投资人打官司的高昂法律费用,而且这种内部乱斗不仅让创业公司难以实现自己的收入目标,造成关键高管离职,往往公司创始人也会辞去 CEO 的职位。「我们当然很看重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关系,他们已经成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与投资人。」Quixey 发言人 Scott Samson 如此说道。阿里巴巴公司方面则拒绝就此事表态,理由是不讨论公司当前的投资政策。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投资者带给硅谷的烫手礼物
有不少投资者都表示硅谷创业公司与中国投资者之间充满了合作机会,但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文化上的误解,有不少合作失败的案例都是出于此原因。「虽然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做出的承诺令人兴奋不已,在合同上看起来也挺美,但是进入实际当中却需要好好权衡一番。」专注初创公司风险投资的 Jay Eum 如此说道,他所在的风投公司专门帮助初创企业与亚洲科技巨头牵线搭桥。「有时候那些看上去苛刻的条款与血腥的竞争策略并不是出于文化上的误解,而是一种中国式商业文化规范在现实中的反映。中国投资人要求的那些条件可能在硅谷会被视作过于激进,但是这些条款放在中国却被认为是相当公平的。」Andreessen Horowitz 投资公司中专注中国业务的 Connie Chan 如此说道。比如说中国投资者从创业公司这里得到创意之后转而投资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这种事情并不少见。Skymind.io 的 CEO Nicholson 表示许多美国创业公司即便是明知陷入糟糕的交易,也难以抽身。「作为一个创始人,你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公司能够活下去,如果有人带着可能不那么完美的融资条款找上门来,你也没法过多的挑剔。」不过 Nicholson 也强调他自己与中国投资者的合作关系一直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总的来说,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表示来自中国的投资为他们开启了许多新世界的大门。比方说 CloudFlare 公司,它们专注网页性能改善与安全防范,该公司在 2011 年就已经撤出了中国市场。在 2015 年时 CloudFlare 与百度建立起了不同寻常的伙伴关系,随后该公司的技术被带回了中国数百万级的消费者的手中。再看看 Artsy 这家在线艺术品交易市场,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帮助其在香港市场中攻城略地。Magic Leap 这家做虚拟现实产品的公司今年收到了来自阿里巴巴的一大笔投资,还被邀请去在上海的阿里巴巴开发者大会上面对几百名工程师进行主题演讲。中国在硅谷的投资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2014 年是一个转折点。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CBInsights 的数字显示,就在那一年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加快了在硅谷的推进步伐:中国投资者的身影出现在了多达 101 笔交易中,该数值是两年前的三倍。实际的数量可能比统计到的数字更加庞大,因为有很多投资是不对外公开的。就如同美国的房地产业与债券行业一样,硅谷的科技产业也一直是中国富豪们想要寻求机会在自己国家以外实现财富增长的投资目标。尤其是国内时局不稳的时候,财富流出的速度就更快了。硅谷创业者的新功课:如何与中国投资者打交道阿里巴巴的在硅谷的大手笔投资还在继续,它为 Magic Leap 投入了 7.995 亿美元,为电商网站
投入了 5 亿美元,为 Snapchat、Lyft 以及 Shoprunner 各投上了具体数目不明的数百万美元。就在去年,Uber 获得了由百度领投的 12 亿美元投资。而手中拥有强大社交工具微信的腾讯则是一个比较缄默的投资者,针对数百家硅谷创业公司进行了小额投资,其领域涵盖了游戏、移动支付以及人工智能。「我们看重这些创业公司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它们能为中国市场带去一些很酷的新技术。」百度美国总经理 Alex Tze-Pin Cheng 如是说。就如同其他中国投资者一样,百度也在积极地寻求与沙丘路附近那些有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家建立关系。Fyusion 创始人 Radu Rusu 最近将自己公司的 3D 摄像技术应用到了华为公司的数百万台智能手机当中,Rusu 表示这一安排将对于自己这个仅有 40 名员工的创业公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所有与中国投资者打交道的创始人所体会到的一样,Rusu 表示这一单生意以飞快的速度就确定下来了。「与中国投资者谈合作的进程要比我之前所处理过的任何美国公司都要快得多,」Rusu 不禁感叹,「他们具有非常强的进取心,不想浪费任何时间。」短期内 Quixey 与阿里巴巴还要花时间修补两者之间的分歧。Quixey 与已经开发了适合 App 内搜索的新技术,正在接触一批新的潜在客户与合作伙伴。看来 Quixey 不会再为阿里巴巴做技术开发了。(文章来源:,文中图片来自 The Washington Post。)
请后参与评论风投正劲_滚动新闻_新闻_赛迪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赛迪网讯】“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对中国市场表示乐观。
从2005年以来,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再一次风投热的背后,盛极而衰是否会重演?
【赛迪网讯】“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对中国市场表示乐观。
从2005年以来,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再一次风投热的背后,盛极而衰是否会重演?
发布时间: 17:13&&&&&&&&来源:&&&&&&&&作者:王占波
【赛迪网讯】“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对中国市场表示乐观。
从2005年以来,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再一次风投热的背后,盛极而衰是否会重演?
逼仄的办公空间,九个人的创业团队,繁忙而自由的工作氛围。粗看起来,周磊领导的“6人行”网站和众多的创业公司没什么不同。与众多抱有宏大远景的小公司一样,他也面临着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资金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他坦言,“钱不是问题。”
创办仅有一年,公司尚未盈利。周磊却明确表示,之前已经有人在洽谈收购事宜。虽然不愿透露具体数目,周磊对于别人的认可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3月18日,北京大学英杰中心会议厅,国内某公司组织的一次面对风险投资商的创业“项目秀”正激情上演。登台亮相,周磊抛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来这里找风投的。”“6人行”网站以服务大都市白领社交活动为核心,周磊更看重那些潜在的“客户”资源―台下的北大学生。
随后,代表风投发言的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先生也开门见山指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
“有钱也投不出去”
日, CRV(Charles River Ventures),这家保守的美国顶级风险投资的9位资深合伙人及律师现身北京,刚刚完成对原创娱乐互联网公司“网友天下”的投资。CRV是美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已有25年的历史,素以谨慎著称。
“最近一两年,最大变化就是太多境外创投公司进中国,这一个现象是从来没有的。”陈友忠表示。这些传统上以美国国内投资为主的老牌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素以“做投资不做开车距离自己家1个小时以上的企业”为投资理念。因为他们传统上认为,只有和被投资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便于监督、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但令人惊奇的是,自2003年底以来,这些VC竟然不约而同地跨越太平洋来频繁造访万里之遥的中国,有的还已经开始了真金白银的投资。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合。而加上每年累计募集的资金,专门为中国设立的投资基金,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这些钱,都要在未来三五年内花掉。“现在,有钱也投不出去,因为有很多的同业在竞争。”陈友忠指出,只要有好的项目,不愁找不到资金。
2005年7月底,IDG的麦戈文和Accel的Jim Breyer联合宣布,建立规模达2.5亿美元的合作基金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主要用于投资中后期企业,投资方向包括IT、健康、消费品等领域,单项投资规模在400~800万美元之间。
日,携程网总裁兼首席财务长沈南鹏表示将辞职,到风险投资领域发展。沈南鹏要加盟的就是Sequoia China Fund,沈南鹏本人也在该基金中投资了1750万美元。另外,前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亚太区的两位主管之一的张帆也加入了Sequoia China Fund 担任合伙人。该公司近期又网罗了周逵,计越,组成了本地化的专业团队。
曾投资了Google、Yahoo等著名案例的Sequoia,在硅谷声誉卓著,但此前却一直忽视了中国的投资机会。此番专门建立2亿美元的中国基金,大受Sequoia投资人的欢迎,很快就被超额认购。
众多国外资金的涌入,不但引发了国内创投的激进式发展,激发出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同时,新基金的涌入,也引发了一场对VC人才的抢夺战。
清华―斯坦福首届创业投资论坛现场
到哪去找“合适”人
最近,每次和朋友见面,陈友忠先生都会和大家交换一次名片,不经意间,各人已经换了公司。其实,仅在2005年,国内就有近30位投资家跳槽,其中不乏摩根斯坦利中国区主席竺稼、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负责人刘海峰、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张帆等。而因为行业内原本人才储备不足,已有大量业外高手入场,如新浪原COO林欣禾就加盟著名投资公司DCM。
日,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领先风险投资公司Ignition Partners,联手前英特尔投资部中国总监邝子平以及Mobius风险投资的创始人兼前董事总经理Gary Rieschel,在中国创立一家新的风险投资公司―启明创投。
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甫一开始,就遭遇互联网的低潮打击。近些年,国内创投界虽然磨练出一批既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规则、洞悉国际产业动向,又了解国内市场特殊性的创投人才,但这类人才的储备并不足够。
陈友忠先生指出,一般而言,一支创投基金的存续期往往在10年左右,其前3~4年的时间着重于投资,这也就意味着基金成立后的3~4年时间也就基本决定了整支基金的业绩表现。这种特点充分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逻辑,也使得基金并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人才的培养上,而是希望能够直接找到“合格、合适、合作”的人才。但对于那些新团队而言,寻找“三合”人才,并不容易。
于是,新基金成立后,首先就会面临市场上专业的合格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从其它基金,特别是在中国运营多年的“老牌”基金那里“挖角”。于是,近一年来,专业投资经理甚至更高级别人才的流动成为创投业界内的一道风景。
部分国内创投人员流动举例
名 原机构 现机构
逵 联想投资 红杉资本(Sequoia)
煌 联想投资 华登国际(Walden)
陈文江 华登国际 鼎晖投资(CDH)
越 华登国际 红杉资本(Sequoia)
钟晓林 集富投资 上海华盈(TDF)
李宏伟 集富投资 寰慧投资(Granite)
帆 德丰杰 红杉资本(Sequoia)
符绩勋 德丰杰 寰慧投资(Granite)
邝子平 英特尔战略投资 启明创投(Qiming)
岩 英特尔战略投资 鼎晖投资(CDH)
王功权 IDG投资 鼎晖投资(CDH)
周颖华 思科策略投资 启明创投(Qiming)
最看重创业家
日晚,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楼一层会议室挤满了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的学者以及200多位MBA学员、校友、创业企业家。“清华――斯坦福首届创业投资论坛”正在这里召开。
“在一个公司初创阶段,什么是你最看重的要素?”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周志雄,这位北京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一连说出,“people(人), people(人), people(人)”。“我不能看商业模式,但可以去观察创业者本人。”周志雄笑道。
对于一个早期项目而言,创业者往往说不清楚盈收是怎么来的。以中国第一波互联网项目为例,创业者最终的盈利项目和他们最初的商业计划书,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新浪网创立者,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是网上卖盒饭。”周磊指出。他本是新浪网大客户部的客户总监,在开创“6人行”网站之前,曾与一些新浪网的“founder”(创立者)共事。他在日常交谈中得知,最初新浪创立者在斯坦福大学设想的网站盈利模式,是通过网上卖盒饭赚取差价。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张帏讲师则认为,VC对人的考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角度考察主要创业者本身的个人素质,二是考察创业团队的整体水平。
“就像地产商最看重的是地段一样,风投最看重的就是人。”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先生明确表示,创业者的人品和激情都是他们非常看重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能否开发出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创业团队的协同作用日益凸现。这时,创投更强调企业团队的协作能力。
“开始的创业者多是各个领域的高手,一旦公司做起来,将来也多有分崩离析的情形。”考察了好多创业团队,陈友忠对于团队能够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也有深切的体会。“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悲喜剧每日都在上演。
谁来控股更合适
“寻找VC,其实和找老婆是一样的,首先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认同。”周磊坦言,他对风险投资商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真懂互联网,和自己在战略层面上能够沟通。在记者的采访中,这种比喻也被众多创业家和VC所推荐。但风险投资商信守的是“退出才是硬道理”原则,联手正是为了分手,百年好合并非所愿,好说好散才是他们的追求。夫妻的比喻听起来总有几分牵强。
作为风险投资商,陈友忠更愿意用“打麻将,三缺一”来形容创业家和风投的联手。人才、技术、市场都齐了,就差资金一到,马上就可以开打。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这才是资本的逐利本性。
退出IDG的周鸿礻韦 宣誓要做天使投资人,关注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有过多年创业成功经验的他把自己的角色比喻为创业“教练”,而把机构投资者比喻为“财主”。“其实,机构投资者,也是要和创业者合作,为他们提供资源和帮助的。”陈友忠表示,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绝非只是投钱了事那么简单。
“我认为,创业者不应该放弃创业公司早期的控制权。”周磊是“6人行”的创立者,他认为,在公司的发展早期,创业者的激情和判断力能够使公司度过成长的困扰期。“当然,我并不是排斥,在企业成熟后,引入职业经理人队伍。”周磊补充说,到了完全用财务报表说话的时候,在公司管理方面,也许,职业经理人更有优势。
“只有使创业者认识到,这个公司就像他的儿子一样,他才会意识到,公司的业绩好坏,与他本人直接相关。”陈友忠认为,在创业公司初期融资时,风险投资商不应保持公司的控股权。他认为,如果风投占了大头,可能对自己反而不利。创业者可能会觉得,即便这个公司失败了,损失最大的还是风投,而自己还可以重新再去创业。“我们专注于做早期的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帮助。”陈友忠表示。
清华大学的张帏博士也认为,在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要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创造性,“像有些国内本土VC,一开始就希望控股,这个将来对企业发展是会有问题。”
“泡沫”还是热身
每年国内能够消化的资金是10亿美元左右,而目前国内的投资基金规模已是60亿美元。尽管对国内投资形势看好,陈友忠也表示,“供需不平衡,经济肯定是过热了。”
以去年为例,除了募资火热外,创投支持的IPO数量达到了17家。其中以百度、无锡尚德、分众传媒等企业上市等交易金额最大,投资在这几家企业的创投机构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分众传媒为其投资者在2年内带来20倍回报;百度的第一轮投资者到IPO时的回报率可以达到1000倍,即使第二轮投资者也可以获得200倍回报。而无锡尚德,2005年中投资者进入,半年后公司即上市,再有半年锁定期,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数十倍回报了。
在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定律之下,投资价格的继续上涨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事实是2004年以来,外资创投的大批进入,的确导致了中国创投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投资价格也不断攀升,中国创投业是否出现泡沫的话题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资金供给充足,创业项目活跃。供需两旺才是准确的表述。”清华大学张帏博士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现在的外资进入,解释为“风投热”。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创业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早在2003年,清华大学中国创业中心做的调查中,就发现,在创业活跃度上,我国在世界上排名11位。尽管2005年的数据尚没有发布,但去年的以“web2.0”为代表的创业热潮,也给张帏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清科创业投资中心的数据来看,去年创投的热点,已经广泛分布于不同的领域。2005年非IT类高科技行业平均投资案例额远远超过其它行业,达到每个个案1424万美元。而位于其次的服务行业、IT服务行业仅分别为704万美元、700万美元。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的个案投资均额也仅为432万美元。
根据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2005年6月对创投机构的一项调查,2005年1月和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发布的“11号文”和“29号文”两项《通知》,对外资创投机构的投资信心,产生了影响,而对于本身并不太活跃的本土创投机构的投资信心,影响程度比较之下并不大。2005年12月,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进行的新调查表明,新颁布的“75号文”对市场回暖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如果说,2005年是web2.0的投资年的话,今年将是他的并购年。”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
认为,要想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格局,互联网行业内的并购在所难免。
在政策法规方面,利好的消息则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修订后的《公司法》与《证券法》,还是《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中国创投的退出活动而言,总的趋势是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渐明朗并且不断获得改善。
对于创投机构而言,只有退出才能确保资本循环得以维系和壮大。“退出才是硬道理”正是这种状况的明证。不断有创投企业在NASDAQ成功上市的实例,也为VC们树立了信心。智
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说:“这不像2000年时的科技泡沫。中国许多得到融资的企业都是盈利的。”
不同成长阶段投资个案数量比例
资料来源:《Zero2ipoi清科2005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
这次热潮有“中国特色”
“这一次的投资热潮,很有点‘中国特色’。”陈友忠的台式普通话中不乏幽默。初次与他结识是在一次创业“项目秀”中。作为风投的代表,他的演讲朴实无华,而并不缺乏见地。
陈友忠(York Chen)2000年调至上海任宏
技术投资亚太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从事风险投资事业,算得上是一个风投界的“老人”,见识过第一波互联网热潮的潮涨潮落。在2002年他被评为中国十佳创投基金活跃投资人。
谈到这一次的新一轮投资热潮,他认为,虽然也有产业循环的成分,但更有一些不同于第一轮互联网投资热潮的独特之处。
2006年,中国的上网用户总数突破一亿,位居世界第二位;而手机用户突破4亿,位居世界第一位。不同于2000年左右的概念炒作,网络的确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须臾不可缺的一部分。那时的互联网热潮,只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热潮在中国地区的反应。”而如今,这样的投资热潮并没有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出现。这一切都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关。
虽然相比于2000年左右,创投的退出政策尚没有实质的进展,但陈友忠认为国内高科技企业IPO(Initial public offer)“通往纳斯达克的路已经打通了。”在过去的两年,众多国内企业在海外NASDAQ上市,已经形成了稍具规模的“中国板块”。华尔街的经济分析师们,也一改昔日的冷漠面孔,开始对中国版的“商业故事”青睐有加。
“对中国经济来说,热一点不是坏事”陈友忠认为,适度的经济热潮能够促使更多的新技术、新项目出笼,更多的新应用产生,也为更多创业家提供了商业机会。“当然,希望不要热的过了头”,他笑道,那样只会带来产业的寒冬。
“我不认为,2000年左右的那种情形会发生。”陈友忠表示,由于中国近年来的产业环境发展,已经使得她有能力软着陆了。
陈友忠:“这一次的投资热潮,很有点‘中国特色’。”
我们曾是世界门槛最高的网站
时而眯眼微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凝神关注,周磊是一个可以把“运动、音乐”这些爱好挂在嘴边的人。
放弃一份年薪30万元的工作,“用买车、买房、出国留学或娶媳妇的钱”开始自己的创业,周磊说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6人行’成为中国三千万上班族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6人行”网站的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的电视系列剧《老友记》,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就叫“6人行”。说的是6个年轻人在纽约的生活故事,整部剧诙谐幽默。而创建网站的最初动机恰恰就是因为,周磊发现,身边的不少单身朋友到了周末不知去哪玩
最初,如果想加入“6人行”网站,不但需要个人提交手机号码,而且必须有会员作为朋友证明。周磊笑道,这也许曾是世界上门槛最高的网站,“好像根本不想让人家登陆。”而最初的会员,也多是身边朋友介绍加入的。“从今年3月27日开始,这种模式要改变了。”周磊介绍说,由于网站解决了算法问题,已经将要从“四合院”模式改变为“大学”模式。
在今年3月27日之前登陆“6人行”网站,看到的就是一个需要填充密码的页面。至于众多的活动内容只有登陆之后才能浏览。“这就像四合院门口的那把大锁。”周磊微笑,挡住了外面的人,会员之间的交往则是完全开放的。而伴随活动实践,周磊发现,其实,在不同的活动中,人们需要的信任是有弹性的。
“你不会和陌生人聚餐,却有可能和他一块打羽毛球。”周磊解释,在今年,网站将更像一个“大学”,只要是手机注册的用户都可以登陆。“6人行”网站将会为每个会员设置一个安全门,是否接受交往请求,将会由用户本人来决定。
“在没有广告,门槛那么高的情况下,我们的会员已经接近一万六千人了。”周磊轻松表示,相对于一年前对网站生存发展的担忧,现在感到“心里有谱了。”
“我们两个创业者都有8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年龄不大,周磊却名副其实一个互联网的“老人”。1998年,周磊加入经贸部电子商务中心的雅虎工作小组。2000年,他又背着军用伞兵包,去杭州投奔阿里巴巴的马云,担任阿里巴巴的销售总监。
“我亲身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十几个人,没有收入,到数百人,收入过亿的过程。”周磊坦言,这种经历使得自己更能理性看待企业所处的形势。
“如果VC,只是有钱的话,我根本不看重他。”周磊表示,对于风险投资商,他更看重投资人的资源,以及能够在战略层次上对话。
“站在岸上的人,指手划脚很容易,而只有行驶在船上的人,才会对惊涛骇浪有切身体会,知道怎样开。”周磊坚持认为,投资商对创业团队信任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走过迷茫期的关键。
“我亲身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十几个人,没有收入,到数百人,收入过亿的过程。”周磊。(n101)
关键词阅读:
1(共条评论)
2(共条评论)
3(共条评论)
4(共条评论)
5(共条评论)
数字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
联系我们:
广告发布:
方案、案例展示:
京ICP000080号 网站-3
&&&&&&&&京公网安备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创业技术合伙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