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色小镇湖北利川谋道镇房价投票怎样投?

图文:武汉特色小镇应该怎样建?_湖北日报_多媒体报
&第15版 武汉观察
第1版 : 要闻第10版 : 社会/体育第11版 : 专题第12版 : 专题第13版 : 专题第14版 : 专题第15版 : 武汉观察第16版 : 专刊第2版 : 要闻第3版 : 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4版 : 要闻第5版 : 时事第6版 : 时事第7版 : 经济第8版 : 专题第9版 : 文化
?创新襄阳模式 构建长效机制?图文:武汉特色小镇应该怎样建??图文:特色小镇如何保障农民利益
3年将建32个“生态小镇”,如何避免“千镇一面”成最大考量―――
图文:武汉特色小镇应该怎样建?
&&&&湖北日报讯&图为:位于江夏区五里界的花卉旅游小镇,已确定规划蓝图。&&&&记&者&李卫中&通讯员&谢海洲&实习生&王&思&&&&最近,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风声水起,武汉市也闻风而动。&&&&目前,武汉已有7家特色小镇启动建设或设计规划,分别是:江夏区五里界月亮湾小镇、花卉旅游小镇、湖泗古窑旅游小镇,蔡甸区玉贤园林小镇、索河水乡特色小镇,新洲区旧街国学特色小镇,黄陂区姓氏文化特色小镇等。&&&&这些小镇多在“美丽乡村”、“生态小镇”基础上兴建,目前均面临设计雷同、“千镇一面”的窘境。&&&&多位规划者认为,特色小镇关键要找到特色产业项目。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之初,就应产业先行。这需要对当地农业特色或乡村文化资源禀赋进行挖掘,结合消费需求形成创意,打造特色产品或服务。&&&&规划建设如火如荼&&&&未来3年将建32个“生态小镇”&&&&去年,武汉市作出决定:未来3年内,将建设32个“生态小镇”,每个新城区重点规划建设3到5个生态小镇。&&&&江夏区五里界花卉旅游小镇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镇位于武汉花卉博览园北侧,占地面积1000亩。12日,记者在此看到,一些大型花房纷纷升起遮阳棚、打开换气窗,各类鲜花争奇斗艳。&&&&小镇正在筹备引进墨尔本花展,工人忙着清理场地。小镇建设相关负责人王贤说,墨尔本花展是世界五大花展之一,将永久落户花卉旅游小镇。围绕这个项目将建设国际园艺展览、时尚休闲、传统美食、生态度假等功能区。&&&&同样如火如荼的,还有位于黄陂木兰山风景区附近的姓氏文化特色小镇。13日,当记者前往探访时,小镇已拉开规划大幕。&&&&项目负责人汪绪平的办公室里挂满设计图,最大一张图是整体规划,图上标注着300个姓氏宗词展示群,以及体验馆、商业街。姓氏宗祠展示群的平面结构为:正中一个雕塑,展示姓氏的第一位祖先,周围展示祖先在当时的耕作生活场景。围绕第一位祖先,依次排列这个姓氏在各个年代的宗祠关系,用历史实物、民居古建、耕作雕塑、文字图片等形象展示。&&&&汪绪平介绍,这个小镇占地1万亩,总投资19.1亿元。项目核心是“华夏祖庭大观园”,打算形成大型互动式华夏民族姓氏文化风情园。同时配建珍稀植物园,实现游览观赏、科技研发、产品展示、购物消费等功能。&&&&位于蔡甸区的玉贤园林小镇,也正紧锣密鼓进行规划审批。&&&&据介绍,今年初,湖北中地集团与蔡甸区玉贤街及合贤村签约,建设玉贤园艺特色小镇。指导思想是“一产三产化”,项目包括园艺制造、休闲旅游、博览中心等。它是涉及多个行业的社会生产消费生活圈,而不是单一从事饲花弄草等农业种植园。&&&&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特色小镇或陷“千镇一面”&&&&与火热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比,不少特色小镇的负责人也坦言,非常担心陷入设计雷同、产业功能同质化的尴尬。&&&&江夏区五里界童周岭村童周岭湾的月亮湾小镇,正着手打造“生态小镇”。1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民居的拆迁整理已接近尾声,部分土地已经平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儿原打算做一个水乡特色的小镇,村里房屋要求统一风格。&&&&五里界街道相关负责人称,月亮湾小镇计划集并人口人,建设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其中规划公共配套及商业服务设施6.45万平方米。小镇内部,将建商业步行一条街、集中居住区、文化活动广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综合商业体、多处停车场以及文化展示基地,形成新的居住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小镇的建筑风格早就确定了,将建成黑黄色调的“荆楚风”。但是,为小镇带来持续生机的特色项目是什么?有人建议突出“纸文化”特色,有人建议突出“古窑”文化特色,迄今莫衷一是。&&&&与月亮湾小镇一样,武汉多个特色小镇在规划时强调建筑风格,但缺乏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支撑。&&&&专家认为,规划建设一个“美丽乡村”、“生态小镇”并不难,难在形成特色产业。没有特色产业,就会导致“千镇一面”,难以持续发展。&&&&农家乐“老三样”已过时&&&&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成趋势&&&&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成都市的经验值得借鉴。&&&&3月16日,根据成都市农委推荐,记者来到成都市青杠树村走访。虽不是休息日,青杠树村两个停车场仍竖起“车位已满”告示牌。通村公路一侧是古朴的农家小酒馆,一侧是金黄的油菜花田。村内有条河,桥两侧是各类休闲体验区,小酒馆门前坐满了人。&&&&青杠树村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村,建成特色小镇后,引进蜀绣项目,许多农家架起织机,为乡村增添一道文化风景。农民在从事手工业的过程中,收入迅速增加。&&&&青杠树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休闲互动体验项目。每个体验区都有大量参与者。一名村民说,游客就是来玩新鲜的,耕地、除草、捉鱼、种菜,都有人玩。&&&&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主席、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会长章继钢认为,如今,“农家乐”的“老三样”吃饭、打牌、钓鱼等已没有吸引力了。现在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进行互动体验的创意设计。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在跨界融合中寻找项目灵感。&&&&章继钢认为,跨界融合可从3个方向上进行设计:产品创意类,如用玫瑰花瓣炒菜;服务体验类,如许多现代农庄开展的农事体验;空间互动类,如以艺术创作、生态论坛、保健养生为主题的乡村交流茶座等。&&&&这3大类的创意设计,成都周边都可找到。&&&&按照章继钢指引,记者来到成都市郊“三圣花乡”。这里有一家叫“大树与嫩芽”的乡村茶馆,店老板陈幸汝说,馆内房屋全是回收的旧家柜做成,全年不用空调。每个周末都有很多会员来喝茶交流,每周活动会通过微信直接推送。茶馆许多物品都可销售,还提供原生态植物精油按摩服务和植物精油销售。&&&&武汉市农工党的张丽琴等专家认为,与成都相比,武汉特色小镇最大差距是特色不足,需加大项目创意,从满足消费需求出发设计农业跨界项目,形成小镇规划主线。湖北将建特色小镇,67个参报,争夺20个名额,快来支持你家乡!
这67个地方正在竞选特色小(城)镇
但首批名额只有20个!
快来给支持你的家乡!
去年年底,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3到5年,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建设50个国家及省级特色小(城)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名额,今年只有20个,参与申报的小城镇却多达67个。
枝江市绿色食品小镇
地点:安福寺镇
特色:安福寺镇丘畈相间,产品丰富,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果蔬食品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来势喜人。
宜都市柑橘小镇
地点:高坝洲镇
特色:宜昌出产柑橘的历史悠久,高坝洲镇是核心产区。2016年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20万吨。人平2.76亩和6913公斤。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120倍和291倍。
远安县嫘祖镇
地点:远安县西北部
特色:2011年“嫘祖信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2017年庙会节期间高规格举办嫘祖公祭大典、全国嫘祖文化论坛。
秭归县峡江风情小镇
地点:归州镇
特色:归州镇以“峡江风情小镇”为定位,累计投入2000万元启动了 “中华屈氏第一村”旅游项目。
夷陵区白酒小镇
地点:龙泉镇
特色:划定稻花香生态酒城为核心,重点支持稻花香打造千亿产业航母,打造华中地区包装制品行业“CBD”,将龙泉铺古镇真正打造成“三峡不夜城”。
枣阳市物流商贸小镇
地点:兴隆镇
特色:近年来,兴隆镇汽车运输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驾驶员培训、车贷服务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跑出了“全国汽车运输大镇”的品牌。
大冶市花木小镇
地点:还地桥镇
特色:还地桥镇致力打造集花木培育、花木交易、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为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华中地区最大的花木产业基地。
丹江口市南神道小镇
地点:官山镇
特色: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主题,集道家讲坛、养生调理、太极文化体验、膳食医药、养老服务、休闲度假项目为一体,构建具有武当道教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郧阳区松石小镇
地点:鲍峡镇
特色: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拥有世界上稀有的绿松石资源,蕴藏量大,品质好,被誉为“石中之玉”,鲍峡镇因此被誉为“东方绿宝石之乡”。
松滋市运动度假小镇
地点:洈水镇
特色:打造了“洈河山珍、洈水刁子鱼、麻砂滩萝卜、洈水地皮菜”等洈水山货。推进旅游扶贫,旅游农家乐。
监利县食品工业小镇
地点:新沟镇
特色:新沟镇实现了以稻米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以虾稻共作生态高效种养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
鄂城区商贸物流小镇
地点:花湖镇
特色:以航宇商贸城,空港汽配城、美的安得物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已占据花湖产业格局重要一席。建设3000亩产业园承接鄂州货运机场临空项目。
华容区双创小镇
地点:庙岭镇
特色:充分发挥庙岭区位、生态等优势,把握武鄂一体化加速、国际航空大都市创建大机遇,通过旅游与科技双轮驱动,将庙岭打造成为双创旅游小城镇。
京山县对节白蜡小镇
地点:孙桥镇
特色:小镇是全世界仅有的对节白蜡原始群落生长地。这种植物既是珍贵的家居用材,又是绝佳的盆景根雕工艺品素材,被誉为“活化石”和“盆景之王”。
京山县太子森林小镇
地点:太子山林场
特色:通过3-5年的建设,将太子(森林)小镇打造成为“森林养生、文化创意、健康生活”的品牌特色小镇。
钟祥市花卉小镇
地点:大柴湖经济开发区
特色:小镇内的红丹牡丹园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一家以牡丹为主题的花卉园区,今年4月底已正式开园。
罗田县茯苓小镇
地点:九资河镇
特色:全国三大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九资河茯苓、天麻、杜仲被誉为大别山三宝,茯苓、天麻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值达3亿元。
蕲春县健康小镇
地点:蕲州镇
特色:蕲州艾草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值约5亿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艾都”的核心区、“中药材交易“集散地”。
浠水县陶瓷小镇
地点:兰溪镇
特色:打造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融合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科技教育、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多产融合、美丽宜居的特色小城镇。
麻城市菊花小镇
地点:黄土岗镇
红安县红色荆楚小镇
地点:七里坪镇
特色:2016年成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之一。
汉川市马口窑文化小镇
地点:马口镇
特色:舌尖小镇借用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满足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打造从地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全食物链的舌尖特色小镇.
应城市养生小镇
地点:汤池镇
孝南区生态旅游小镇
地点:地点:杨店镇
嘉鱼县新材料小镇
地点:官桥镇
特色: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集高性能桥梁缆索、高强度钎钢钎具、高精度无缝钢管为主导产品的新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
赤壁市砖茶小镇
地点:赵李桥镇
特色:赵李桥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是万里茶道源头。历史上的赵李桥羊楼洞是茶叶圣地,茶叶种植和加工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咸安区金融小镇
地点:贺胜桥镇
彭场镇田园小镇
地点:彭场镇
特色:建成了年产400万斤果蔬的千亩四季采摘园和集种田、种菜、养殖、捞鱼、摸鳖等于一体的农事体验区,每年可接待10万乡村游游客。
仙桃市服装小镇
地点:毛嘴镇
特色:利用毛嘴在外从事服装加工的老板和打工者众多的人力资源优势,立足汉宜高铁开通的交通区位优势,把服装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
三伏潭镇平原富硒小镇
地点:三伏潭镇
特色:以创建“全国生态镇”、“全国园林镇”、“全国卫生镇”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秀美的“江汉平原富硒第一镇”。
熊口镇龙虾小镇
地点:熊口镇
特色:该镇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养殖、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王场镇光纤制造小镇
地点:王场镇
特色:该镇具有丰富的盐卤资源,江汉盐化工业园内的盐化工总厂、菲利华石英玻璃等企业,是光纤生产的上游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属前列。
巴东县白酒小镇
地点:野三关镇
特色:野三关镇依托传统酿酒资源,重点培育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三峡酒业年产值达3亿元,水布垭酒业年产值达2亿元,“武陵酒都”的目标指日可待。
恩施市旅游小镇
地点:抚沐古镇
特色:沐抚古镇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整个古镇建筑“飞檐翘角、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穿木斗笋,走马转角”。著名学者于丹游览后盛赞此处“一寸一景”。
利川市旅游小镇
地点:谋道镇
特色:谋道每年均会举办主题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富村富民,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杜鹃文化旅游节。
建始县葡萄小镇
地点:花坪镇
特色:旅游避暑休闲、特色农业“关口葡萄”、“富硒鱼产品”是本镇的主导产业。
宣恩县浪漫山水小城
地点:珠山镇
特色:长期以来,珠山镇在贡茶产业发展上,着力打造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茶文化旅游国家4A级景区。2016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实至名归。
红坪镇生态旅游小镇
地点:红坪镇
特色:红坪是汉民族文化史诗《黑暗传》的重要收集地,是神农氏牛头人面像的出土地,境内“川鄂古盐道”被学者们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下谷坪土家族乡旅游小镇
地点:下谷坪
特色:下谷是林区“一轴两翼”旅游格局中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最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旅游线“双神线”穿越全境,是神农架林区通往长江三峡的捷径。
广水市多肉艺术小镇
地点:应山街
特色:多肉艺术小镇建成后将在每年的3月-4月举办多肉艺术盛会,以此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多肉爱好者、参与者、经营者聚集广水,进行观光和交易。
随县温泉小镇
地点:洪山镇
特色:沐温泉养生——探火山地貌——赏林泉生态——瞻江汉公学——品云峰山茶“五位一体”的休闲度假游格局,为创建旅游名镇打下坚实基础。
随县禅养小镇
地点:长岗镇
特色:这里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佛教曹洞宗在这里中兴,成就了“中天佛国”之美誉。
岳口镇生态农业小镇
地点:岳口镇
特色:创建大武汉地区首个以生态农业种植和科技农业研发为基础产业、以大型湖泊湿地观光、农耕文化休闲以及地域特色体验、户外运动娱乐等为特色产业。
干驿镇文化小镇
地点:干驿镇
特色:干驿,古为干滩,晴滩,明朝时设为驿站,称晴滩驿、干滩驿,清雍正时更名干镇驿。简称干驿, 沿用至今,为千年古镇。
新洲区机器人小镇
地点:邾城街
特色:建设一园一港,谋划华中大健康产业集群,具体包括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垂直领域的研发产业港。将建成国内一流的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园。
青山区青山绿水小镇
地点:青山古镇
特色:挖掘青山古镇千年文脉、文化、文史底蕴,发挥区域山体、水体、公园等自然禀赋优势,通过建筑复古、民俗再现、生态提升等方式,连片打造青山古镇,建设独具青山古韵特色的江南小镇,使之成为武汉新的旅游胜地
江夏区农业生态小镇
地点:金港新区
特色:依托现有村庄,形成集农业科技展示中心、智慧农业展示、旅游服务中心、市民参观、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四季活动中心,打造武汉市的农业硅谷。
江夏区果乐小镇
地点:乌龙泉街
特色:土地堂果乐小镇在原江夏区国有园艺场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是武汉市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14年打造“果茶产业+旅游休闲”的“双特”效应项目。
江夏区生态小镇
地点:乌龙泉街杨湖村
特色:小镇建立以有机果蔬种植、加工、有机农业科技研发与服务为主,开展农业种植采摘体验、水上运动体验、户外运动体验等。
蔡甸区园艺小镇
地点:玉贤街
特色:园艺小镇包括国际园艺博览中心,涵盖园艺工坊、园艺文化创意中心、园艺创新孵化基地、园艺总部办公区、配套酒店等多种功能项目。
黄陂区赛车小镇
地点:王家河街
特色:该项目将建设国际标准二级赛车场、美式纳斯卡赛道、赛车主题乐园、体验式豪车展示销售中心、赛车主题酒店等,建成后将填补中部地区没有大型赛车场的空白。
武汉市海创小镇
地点:东湖高新区
武汉市硅谷小镇
地点:东湖高新区
特色:“硅谷小镇”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参照硅谷帕罗奥图的科技创新小镇模式打造,配建国际创新中心、硅谷人才引进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总部基地、沿湖湿地公园、休闲运动公园等。
特色小镇如何不“撞衫”
19日的对接活动上,67个小镇的展板一字排开,展位前人头攒动。
然而,在各展板上,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农业小镇的字样重复出现,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占比不小。
在路演环节,不少小镇或是力推当地农产品,或是围绕一个景点做文章。台下观众听多了,难免感觉特色小镇不够“特”。
为防止千镇一面,突出产业特色和风貌特色,我省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在特色小镇创建中将坚持“宽进严定”原则,达不到标准,不能成为特色小镇。对特色小镇进行动态管理,年度考核连续2年不达标,小镇就得摘去“特色”帽子。
来源|长江云、湖北日报
编辑|廖逢倩、谢茜(实习生)山村变形记:恩施这个特色小镇给全省带来启示 - 网易恩施
十天内免登录
山村变形记:恩施这个特色小镇给全省带来启示
在恩施州利川市鄂渝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奇特所在,那便是苏马荡。夏天,来此避暑的人数众多,这里像大城市一样拥挤。临近冬天,避暑人群纷纷离去,唯留林海雪原赏景人。苏马荡原名苏马凼,在恩施方言里,凼是指村里的一片小水洼,苏马凼即老虎喝水的地方。后因荡更有诗意,便改名为苏马荡。没到过苏马荡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么一片不起眼的小水洼,却能在短短6年间一跃发展成为规划面积达22.64平方公里、拥有近20万人的“小城”。这座“小城”形成的动力是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它能为当下全国兴起的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什么启示?近日,《支点》记者采访了苏马荡变迁的见证者、建设者,一探究竟。24℃的气候,催生避暑新秀苏马荡从利川市区驱车37公里、约30分钟,即可到达苏马荡所在地谋道镇。这里平均海拔1400米,夏天温度在24℃左右,比万州至少低10℃。尽管夏天有近20万人口居住在这里,但苏马荡在行政等级上还不是镇,它隶属于利川市谋道镇。作为省域边界小镇,谋道镇与万州长期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地之间亲戚关系众多、走动频繁,每到夏日,热得受不了的万州人,爱到十分凉爽的谋道镇走亲戚,尤其最爱到浓荫匝地、山泉甘冽的苏马荡吹吹凉风、看看风景。久而久之,先富起来的万州人开始盘算:“能不能与苏马荡的亲戚合作建房,让自己住得更自在一些?”于是,年间,由“万州人出钱、苏马荡村民出地”的四五层高的民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除了自住,这些民房更多地租给了闻风而来乘凉的万州人,甚至更远一些的重庆市区人。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避暑地产的巨大需求,就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的办法,购买苏马荡村民的宅基地,建成小产权房售卖。2009年,国土资源部向地方政府重申,坚决叫停小产权房。尽管当时的政策禁止小产权房开发,但以重庆、武汉为主的外地人对苏马荡避暑房的需求却不减反增。持续高烧的市场需求,让政府、开发商和老百姓都难以平静。本着对历史、对老百姓、对开发商负责的态度,2011年8月刚刚就任谋道镇镇长的王厚军,意识到只能用大产权房挤压小产权房建设。“当年,镇政府便与30多家优质开发商签订了协议,让他们合理合规开发大产权房。”谈起那次签约,王厚军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镇政府是没有权力签约的,政府和开发商都冒了很大风险!”苏马荡人罗时荣,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09年,因送女儿到重庆上大学,罗时荣发现重庆市的南山上有大量旅游地产楼盘在售,便想过在苏马荡复制开发避暑房。但直到2011年,镇政府允许大力发展大产权房,罗才和朋友一起决定开发避暑房,并成为与谋道镇政府首批签约的30多家地产商之一。事后证明,镇政府和开发商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2012年月,罗时荣开发的首个楼盘“夏都”,共12万平方米、2400套小户型避暑房,开盘即售罄。2012年6月,利川市委、市政府成立指挥部统筹推进苏马荡建设管理。当年11月,利川市委、市政府又考虑到谋道镇政府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的风险问题,将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转到了市级层面,来依法依规开发。看到避暑房开发的巨大红利,万州等地的开发商也蜂拥而至。蒲素祥是较早进入苏马荡的外地开发商,他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急切心情:“当时各方面的条件并不十分具备,但市场需求太大,我们不想错过,很多时候都是先建房、销售,然后再慢慢去完善手续。”后期抵达的开发商,也抱有同样心态。在市场洪流的裹挟下,短短6年苏马荡建成区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建成度假小区63个,已售商品房5万套。夏日来临,在此居住的人口已近20万。“软肋”成“卖点”,“山村”变“山城”只要懂得并善于利用市场,所谓的不利条件也会迅速转变成财富。苏马荡为此做出了最好的注脚。昔日的苏马荡,“凉”是它的软肋。见证苏马荡今昔的杨正龙介绍:“在靠种地谋生的日子里,这里的高山冷浸田完全养不活一方人,全镇7.4万人有4万多人在外务工。”避暑经济来临,“凉”却成了苏马荡的最大卖点。当武汉、重庆、成都等周边火炉城市的市民经受不住夏天40℃高温的炙烤时,都会贪恋这点凉。“这是一座夏日如秋的城市。”王厚军坦陈,每年自5月份起,来自重庆、武汉甚至上海的居民,就会陆续向苏马荡聚集。“在苏马荡狭窄的街道上,跑的多是重庆、武汉等地来的车辆。”漫步在苏马荡的街道上,穿梭在63个错落有致、具有欧式风格的现代化园林小区之间,记者仿佛是到了国外。在楼间空地和文化广场上,打球、跳舞、下棋的人们,各得其所、怡然自得,俨然一片世外桃源景象。20万人的涌入,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经济活跃度。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楼盘,催生了2万多个水电工、物管员、保洁员、售楼员等工作岗位,也带动了建材、家电、装饰装潢以及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据统计,以苏马荡为主体的谋道镇,现有各类市场主体3471个,只比位于利川市主城区的东城区少500个。7.4万谋道镇原住民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当然,受益最大的当数苏马荡所辖8个村的村民。2016年底,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户均存款73.2万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6倍、8.8倍。如果说纵向对比还体现不出变化之大,横向对比则让谋道镇镇委书记陈建平很是感慨:短短6年,谋道镇就从全市中等偏下水平上升到了“四个第一”——即常住人口规模第一,峰值时近20万人;固定资产投资第一,累计达100亿元;财政贡献第一,和一个县的体量相当;居民存款总额第一,每年均达10亿元。“借”得山水巧做文。因善于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6年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山村”变成一座繁华的“山城”,并走出了一条“避暑+城镇化”的路子,谋道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湖北省旅游名镇”,正争创“全国知名的旅游特色小镇”“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光有名气还不行,更要有内涵。”陈建平透露,谋道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所拥有的文化古迹占全市的1/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设想,利川将充分发挥苏马荡对全域旅游的带动作用,再开发打造具有现代休闲农业风范的田园综合体,在文旅、农旅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更铿锵有力。小马拉大车,“钱”途遇尴尬发展的欲望,可让我们生产更多,却不一定能让我们承载更多。6年的高歌猛进,20万人的人潮汹涌,让山城繁华似锦,但繁华背后也不乏挑战。最大的挑战,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严重不足。苏马荡原住民仅400余人,谋道镇原集镇常住人口也不到2万人,水、电、气、路、医院、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均按此规模配置。可汹涌而来的客流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们辗转前来,只为躲避高温,或为吸一口新鲜空气。每到夏季,进出苏马荡的大道上就排起了长龙,各小区缺水缺电的呼声也此起彼伏,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也常被游人诟病……利川市委、市政府其实早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开发过程中也很注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提升,6年先后投入15亿元改善基础设施。但面对一个连镇都称不上的省域边界小城,省、州、市的支持或有政策限制,或有资金压力。不过,其峰值人口已超过一个县城的现实,让苏马荡的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管理都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尴尬。“这种尴尬如今更加凸显。”王厚军指出,“苏马荡是武汉、重庆等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夏日‘行宫’,他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比当地人更高,这也给苏马荡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建平补充说,苏马荡现在的基础设施配套只能保基本,要想让前来避暑的人住得舒心舒适,政府和社会还得继续投入20亿元,用于水电、路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讯、停车场、公共厕所、酒店、医院等配套设施。硬件设施建设只是钱的问题,比钱更难解决的是体制机制。王厚军介绍,苏马荡在行政体制上隶属利川市谋道镇,谋道镇现有公务员66人,其中除协管力量外,警察9人,城管4人。这么少的公务员,虽然每天加班加点,仍然很难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提起苏马荡目前面临的尴尬,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也向《支点》记者坦陈,因为行政执法权只赋予到县市一级,乡镇政府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导致苏马荡执法主体缺失,难以及时有效解决土地违法、林地违法、建设违法、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难度非常大。要继续绽放,亟需体制突破“人间避暑好地方,中国最美苏马荡。”宣传口号可以喊到极致,但建设升级却无止境。受市场力量的催发,苏马荡确实走在了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前列,但又因政府人力、财力跟不上人口涌入的速度,苏马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上尴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志平认为,“对其他特色小镇来说,苏马荡的发展经验和问题,不失为一种探索。”沙玉山认同这一说法。“我们想把每个项目当作景点来设计,把整个利川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通过打造一个升级版的苏马荡,便于我们在全市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复制。”升级苏马荡,谋道在行动。陈建平说,未来除了利用好占全市1/3的文物古迹和对苏马荡进行升级打造外,还将重点建设好中国水杉植物园、齐岳山风电观光园、鱼木寨民俗文化体验园、船头寨历史文化保护园。沙玉山重点强调:“‘复制版的苏马荡’体量要小一些,最好不要超过3万人。”他希望更多有内涵的“苏马荡”能吸引游客在利川多住几天。“让游客多体验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一旦‘候鸟’成了住客,旅游成了旅居,有了人气和需求,利川的各种产业就会发展起来,脱贫摘帽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沙玉山说。这样的慢游和旅居,对区域经济的价值更大,但也对基础设施投入和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利川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市),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6年才达9.5亿元,保民生的压力已很大,搞不了大手笔的建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建议,省政府可借鉴“小池模式”,把谋道镇建设成为跨省“特区小镇”,在省级层面给予更多资源、项目、政策支持和权限,像全国支持深圳特区建设一样。或者,将谋道镇升格为副县级镇,下放部分市级权力,赋予其经济社会和行政事务的相关管理职能,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苏马荡,中国最美的小地方。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行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下,未来将以何种方式继续绽放?我们拭目以待。记者 李高产 彭翠楠 通讯员 欧阳长远 刘洪浩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es-yangkh
相关新闻阅读
往期焦点回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利川谋道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