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第11卷是杂志么

陈杭平,男,年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富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任法学院院长助理、诉讼法学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一、教育背景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诉讼法学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纠纷解决
三、社会兼职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组成员、北京大学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产品质量与安全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格式合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主要科研成果
陈杭平:《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再考察以送达难问题为中心》,《中国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中国大陆新民事诉讼法增设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月旦民商法杂志》,年月;
陈杭平:《组织视角下的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法学研究》(来源期刊)年第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年第期转载;
陈杭平:《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民事审级制度改革》,《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论同案不同判的产生与识别》,《当代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论中国法院的合一制历史、实践和理论》,《法制与社会发展》(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从三千多万件到八十件美国法院如何在分流的基础上形成先例》,《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论程序性裁量权及其规制民事审判改革第三波的基本目标》,《当代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中外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年第期转载;
陈杭平:《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法制与社会发展》(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制度之分析》,《环球法律评论》(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民事第三审的反思与建构从问题到制度的分析》,《清华法治论衡》(来源集刊)第辑(年);
潘剑锋、陈杭平:《再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关系》,《法律适用》(中文核心期刊)年第期;
王亚新、陈杭平:《论作为证据的当事人陈述》,《政法论坛》(来源期刊)年第期;
王亚新、陈杭平:《证人出庭作证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若干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的实证调研》,《中国法学》(来源期刊)年第期;
.陈杭平:《一种间主观的存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重述》,《诉讼法学研究》(来源集刊)第卷(年);
五、课题、资助、奖励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民事司法改革(编号);
中国法学会年度部级课题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编号);
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资助(编号);
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资助(编号);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
第三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字体:|】
&&& 滕& 锐
&&& 1975.12
&&& 讲& 师
&&& 男,1975年12月生于湖北仙桃,1998年至今分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原中南政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和武汉大学法学院,分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法教研室讲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加州大学伯客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05月-2010年05月)。
主要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法理学、民法学、行政法学。
&&& 在科研方面,2003年8月至今,分别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武汉市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项目――《论我国水权制度的完善》;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第18专题研究组――《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任主要研究成员;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转移法律机制研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体制研究》、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区域发展权法律保障研究》等课题;另外,还参加省、市、校等其他课题多项。在《中国法学》(英文版)、《法学杂志》、《经济法论丛》、《科技与法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政法学刊》、《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法学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撰写《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学”部分辞条,参编法学教材多部。其中,《中国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的理论建构》获得2004年全国经济法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另有论文获得湖北省法学会优秀论文奖。
&&& 主要代表作:&&& 1、《科技法律法规的清理评价机制》,《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1期;&&& 2、《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的思考》,《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3期;&&& 3、《中国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的理论建构》,2005年《经济法论丛》第11卷;&&& 4、《“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之再析》,2005年《法学纪元》(第2辑); &&& 5、《科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 6、《论中国大陆水权制度的完善》,《21世纪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 &&& 7、《我国商行为立法模式的理论设计》,《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年第2期; &&& 8、《论水权交易》,《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 9、《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价值取向》,《法学杂志》2010年第6期; && 10、《电信资源管理制度》,娄耀雄主编:《电信法》,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 社会服务任职有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理事、《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2009)法律修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科学技术法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湖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专家、武汉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专家,《中国科技法年刊》副主编。
&&& 在教学方面,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知识产权法学》、《民法总论》、《行政法学》和全校人文科学公选课《法律影视赏析》等课程,深获学生好评。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和优秀奖,多次获得湖北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和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
&&& 2004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年度优秀先进工作者、法学院学生网上评选“十佳教师”。2004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宣传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法学院“公益活动积极分子”并获得2005年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华中法律书院
卓越法律人讲堂
Copyright &
华中大法律网中国 武汉 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 东四楼 法学院院办:86-27-维护:法学院网络服务中心 鄂ICP备号刊社地址:
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西北政法大学13号信箱(710063)
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中段西北政法大学80号信箱(710122)
联系电话:029-182794
采编系统:ki.net
官方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法在职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