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跌幅下跌就引发次贷

【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跌幅】- 融360
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跌幅
&&&&&&买房贷款是大家现在买房的主要途径,房贷利率的高低是大家较为关注的一个点,房贷利率通常包括商贷的利率和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各地方执行怎样的利率大多数一定的,具体还需咨询当地银行或者公积金中心。
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跌幅-攻略
美国次贷危机真相是什么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导致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导致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也为应用写作所关注。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BAIDU_CLB_fillSlot('883340');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然而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因为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然而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导致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次贷危机的原因
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因为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然而因为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然而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然而因为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因为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爆发
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因为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导致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次贷危机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导致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然而许多分析家认为,就目前来看,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美国经济对住房市场的依赖程度不高。在2001年经济衰退发生后,美国住房市场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荣,为经济复苏及其后来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并不代表美国经济增长倚重住房市场。事实上,在美国经济正常运转时期,住房市场的就业创造能力相对较低。住房市场降温对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的影响也有限。数据表明,尽管美国住房市场去年以来大幅降温,然而个人消费开支持续增长。
美国投资机构贝尔斯登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马尔帕斯指出,与住房市场相比,就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对许多人来说,未来就业的价值大大超过他们现有住房资产价值。就业市场强健意味着失业可能性下降,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未来收入稳定且可能增加。住房资产是有限的,而就业收入可能是源源不断的。
过去几个季度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尽管住房市场持续大幅降温,然而美国经济并没有停滞不前。消费和投资增长抵消了住房市场降温的不利影响,并支持了经济的继续扩张。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从就业形势看,今年头7个月,美国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有所降减,然而服务业就业持续增加。失业率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保持在4.4%到4.6%。经济学家们指出,失业率即使到今年底升至5%左右,也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经济状况看,7月份美国服务业连续第52个月增长。服务业在美国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摆脱前一个时期的低迷状态,7月份实现连续第6个月增长。
再从外部环境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都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了5.2%。该组织估计,日本、欧元区以及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都将好于原来的估计。其他地区经济强劲增长为美国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无疑是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有力支持因素。
最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有望得到控制。相对于整个美国住房贷款市场而言,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本身规模不大。另外,美国金融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对冲风险工具和渠道,这为防止危机集中深度爆发提供了条件。
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时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增加流动性,降低了局部问题恶化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美联储在出手托市的同时还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金融市场有序运转。货币当局的行动和决心应有利于平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限制市场恐慌对经济影响的放大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有经济学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正在进行自我调整,挤压已持续了很久的金融泡沫,目前的调整尚在可接受范围以内。美联储最近指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增加了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风险,然而仍表示相信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可以继续温和增长。
(2)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主要央行的银行家们一直在集中精力阻止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相继注入大量现金。不仅这样,美联储还下调了贴现率。这些努力初见成效,货币市场有所回稳。不过,很多债券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却依然低迷。除了担心信贷市场再次出现混乱外,目前中央银行家最担心的莫过于信贷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般认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会受到最大影响。乍一看,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商业支出看起来很活跃;工资增长很稳定;拉低消费者支出的汽油价格正在下降。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前景就不那么光明了。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撰文指出,二季度经济的强劲部分归功于公司库存调整等一次性因素,同期消费增长则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消费者支出的低迷一直持续到了夏季。有数据表明,7月份汽车销售下降至9年来低位。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房地产市场比很多人认识到的更加糟糕。7月份新屋开工的步伐大降,二手房销售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房价持续下跌。根据标准普尔发布的S&P/Case-Shiller 房价指数,在截止于6月份的过去一年里,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下降了4.1%。
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在8月份信贷市场出现动荡之前就已经变得比较脆弱,信贷困境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们纷纷下调其对美国建筑业和房价的预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到2008年年底,新屋开工的步伐还将进一步下降30%,平均房价将下降7.5%至15%。高盛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房价还将下跌15%至30%。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然而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根据瑞银经济学家所进行的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资金成本上涨1个百分点的信贷冲击如果与股价、房价均下跌10%同时出现,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将被向下拉动2.6个百分点,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华尔街的分析家仍然坚持信贷市场困境所造成的损害很有限的观点呢?主要原因是他们预计美联储将会降息救市。金融期货价格表明,投资者预计,到今年年底,美联储将下调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至4.5%。不过,瑞银的分析表明降息不可能缓解所有的痛苦,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放慢1个百分点以上。尽管瑞银的分析并非无懈可击,然而,如果美国房价面临两位数的跌幅,即使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也是注定要陷入疲软的。
而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美国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不会因此而陷入衰退。数据表明,美国GDP主要由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净出口和私人库存等成分构成。2006年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等分别占GDP的69.9%、16.7%、19.1%。2005年美国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为 5.1%,房地产和相应的租赁行业在GDP中的比重为10.1%左右。因此,方明认为,就算房地产销售量的下降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其影响幅度只可能在 15.2%的范围内。&美国房地产销售下滑仅会导致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的放缓,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3%以下,全年增长率在2.5%至3%,然而美国经济不会因为房地产的放缓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而陷入衰退。&他说。
至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可能也很严重。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人预计全球经济的强劲足以抵御美国的放缓,其理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疲软了一年多,然而全球经济增长一直很强劲。《经济学家》称这种乐观可能低估了次级贷款危机向其他国家的传递。传递的路线之一是金融蔓延,从加拿大到中国,全球都出现了投资次级债务的损失。损失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被消化,然而同时传播的紧张情绪和风险厌恶则不那么容易被消除。在过去发生的历次金融动荡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然而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银行涉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很深的欧洲国家,可能更为焦虑。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得益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很好地经受住投资者大举撤离的考验。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投资次级债务的损失和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迫使银行勒紧腰带,削弱国内支出的增长。8月份德国反映商业信心的Ifo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消费者信心也有所下降。在8月份信贷市场动荡之前,欧洲央行曾发出将在9月6日例会上加息的信号。然而从目前形势来分析,该央行很可能将等待一段时间。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然而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3)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因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次贷风暴之鉴
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然而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国内舆论8月以来已对此国际金融事件给予较高关注,24日以后,又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报相继披露所持次贷债券数额新闻发生,更证明了中国在危机中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恰如整体评估此次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之原委,尚嫌为时过早。然而,以宏观视角细察此次全球性次贷风暴积聚、爆发、扩散之路径,已可总结出若干经验教训,对资产价格泡沫畸高、资本管制将去未去的中国正是镜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其中尤以第一条为甚。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取向。然而在具体操作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之处。其最初两年降息力度过大,真实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美元仍处于长期的贬值阶段。以通胀指标考察,美联储在经历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下半年,也曾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 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在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更形成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源。由是看来,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采取措施,至为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然而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万一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然而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次贷风暴还表明,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种种报道表明,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然而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这样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可以想见,从长远计,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已对这些举措作了详尽阐述。其核心是保护市场正常运行,主要手段有二:一是法治,修订旧法,颁布新规;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债券投资者欺诈兜售的行为。另一方面,布什在其8月31日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机构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贷款者提供担保,使其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并表示,政府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救援投机者,也不是救援那些明知没有能力仍然购房的人。市场指数涨跌并未成为&监管指南&,市场玩家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正体现了&政府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曾于6月下旬出版前马来西亚央行高级官员及香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有关专著,用意即在从邻人血泪中吸取经验教训。相较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次贷风暴对中国既为再度警醒,又在时间和案例的层面更具贴近性。由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为本,中国面对的资产泡沫只会更为庞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估值过低、风险防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者&如何以&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种种说法自我宽慰,清醒者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代价,未雨绸缪已再不可拖延。不独这样,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中国外汇投资大规模出海蓄势待发。次贷风暴警示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亦是意味深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引致未来无穷祸患。  8.面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我国应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的&硬着陆&。同时,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免税、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使经济仍然能够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速,以缓解就业压力。
A.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上仍然保持紧缩态势,然而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可实行谨慎加息。当前的信贷控制在实质上已经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利率对经济面的打击可能会很大。
B.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根据以往的经验,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速将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对冲这部分的影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受雪灾、地震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基础设施。
(2) 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减免税收。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包括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基数、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
C.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促进节能减排。
BAIDU_CLB_fillSlot("883342");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谈起
美国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也是资产证券化技术最成熟和证券化市场最发达的国家。资产证券化的优点不必赘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美国一直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统一立法,而美国法......
美国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也是资产证券化技术最成熟和证券化市场最发达的国家。资产证券化的优点不必赘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美国一直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统一立法,而美国法院有关资产证券化的一些判例又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说是失败的。[1] (P117)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为核心,一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风暴正在挑战金融市场脆弱的神经,凸现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应当有必要注意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特别是法律风险防范。一、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注释1:在美国,房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优质(prime)贷款,第二类为次优(alternative-A,简称Alt-A或near-prime)贷款,第三类则为次级(sub-prime)贷款。)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也译为次债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但在其根本上没有离开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因素。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增长迅速。在美国,金融机构将证券化产品与不断上涨的住房市场相结合,特别是与住房贷款(特别是次级住房贷款)相关的证券化产品发展更为迅猛。新的金融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住房贷款业务分工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第一线发放贷款的住房贷款公司和住房贷款经纪公司,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只需要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批量购入住房贷款并加以证券化,为投资者量身定做相应产品。这就出现了房地产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和收入增加,乃至全球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相互刺激的景象。可以说,资产证券化的膨胀正是次贷危机得以酝酿的温床。[2] (P1)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非常复杂,自然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可以概括为法律风险与非法律风险两大类。非法律危险。其一,信用风险。信用是渗透于资产证券化全过程的,没有信用评级,增级资产证券化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光辉,因此,中国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关键一环就是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包括良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政府信用环境。从美国证券市场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中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欺诈的发生而使投资者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二,金融管理风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管理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约、技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发生故障,整个交易可能面临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为金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参于者不能按协议进行交易,设备不能按要求运作如电脑故障,以及交易机制出现故障等。其他风险。诸如政策性风险、财产和意外风险、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等等。法律风险。相对而言,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显得更加紧迫。一般情况下,虽然法律函件及意见书原本是为了消除外部的风险因素,但有时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往往成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事实上法律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直伴随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风险。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是建立在财产信托相关法律基础上的,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如日本2000年的《资产证券化法》、我国台湾地区2002年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规范各个参与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操作风险及提供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另外,我国缺乏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注释2: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是降低贷款的信用成本、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会涉及在标的资产上已有的优先权益,如抵押权益等。即使在资产成为证券化产品的标的资产后,需要明确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及确认优先权益及其先后次序。各国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显示,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是保证优先权益登记和监管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在资产证券化实践中普遍采用了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以保证优先权益的确立,实施资产转让交易中对债务人的通知主义。),也为资产证券化带来了法律风险。我国合同法规定,在债务转让过程中必须通知债务人,对债务人采取&通知主义&,这为资产证券化明确了转让的法律条件。但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一般较大,逐一通知债务人带来了操作性上的障碍。确立以公告或登记方法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有效性,以便利证券化中成千上万债权转让的操作,可以降低此风险。所有这些风险都不是彼此独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证券化风险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分析它们的规模,审查减少风险的方法,以及正确估计那些减少风险的手段的有效性。投资者在任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阅读资产支持证券交易中所提供的陈述书、保证书及赔偿文书等文件,了解他们的责任范围,查看是否有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正在肆虐的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资产证券化产生的风险放大效应导致的。在过去五年,全球金融业增长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增速是后者的8倍到10倍左右。这是现代金融工具带来的全球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金融资产的快速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全球投资者都面临新课题。因为金融创新给全球金融发展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3]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表示由于经济体的庞大,中国受次贷危机影响将不会很严重。然而年初的&中小企业成片倒闭&的传闻开始受到金融决策者的重视,并不惜为此放松了对于信贷的控制,足以证明问题并不简单。[4]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使欧洲许多国家投资者损失惨重。国内几家商业银行分别投资了美国次级债市场。次级债危机消息传出后,这几家银行在A股市场的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普通股民的资产已有一些缩水。尽管国内的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还是相对安全的, [5]我们不能因次贷危机而否定资产证券化,但我们必须注意其风险性。自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中国部分银行相继开办了该项业务,业务规模日益扩大。但鉴于目前市场情况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应强调资产质量,证券化资产以好的和比较好的资产为主。由此,中国银监会2008年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发起行要切实落实证券化资产的&出表&要求,做到真实出售,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发起行亦要准确区分和评估交易转移的风险和仍然保留的风险,对保留的风险必须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这是我国自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来有一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对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读与安全保障(一)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债权的证券化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在法学本质上体现为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由此作为支撑,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的过程。其内涵一是建立在资产池(asset pool)基础上;二是债务分层(trenching);三是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V)隔离风险。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个法律过程。[6] (P3)证券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而在法律层面上,它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法制环境下体现为各种制度组合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法学上,&资产证券化实质上就是将现有或未来必定发生的金钱债权转化为证券形式的一种融资方式。&[7] (P64)这一定义简单明了概括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学本质。通过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来利用债权,实际上包含了债权转让和权利证券化这两个过程,是综合运用债权转让和权利证券化的结果,因此,资产证券化是债权利用的高级形态。权利证券化除了债权证券化之外,还包括物权证券化和股权证券化。权利证券化产生的原因在于民法关于债权、物权、股权的一般规定不足以应付经常处于流通状态的权利,因此将权利记载在证券上,外观化地体现各关系人的法律地位,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同时也加强便利权利的行使。[8]权利证券化体现了促进企业活动的安全和迅速化的理念。债权证券化,其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扩大债权让与之自由。将权利结合在证券上,让与证券发生让与权利的效力,让与证券极为方便,反复让与即形成流通。从资产证券化的法学本质上看,其离不开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法律制度作为理论基石,将原本存在于特定主体之间缺乏流动性的债权资产,转化成资本市场上具有良好流通性的证券。这一过程带来了诸多方面良好的经济效应,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证券发起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在债权让与方面,普通债权与证券化之债权相比较,并无实质差异。但是就安全性而言,证券化之债权比普通债权之转让更具优势,满足了便利转让债权的需要,节省了交易成本,为债权流动和利用奠定了基础。(二)资产证券化中的交易安全资产证券化的安全价值集中体现在:特定资产信用担保下的融资制度,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安全性的实现,使得投资者对基础资产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而资产证券评级制度和信用增级制度是资产证券化安全价值的又一源泉。其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投资评判的可靠信赖,避免了投资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判断而可能的失误;信用增级措施的运用和信用增级机构的介人,又进一步分化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9] (P55)资产证券化的安全价值另一方面的体现是靠信用等级实现的。通常,投资者之所以选择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发行的证券,最重要的因素是SPV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等级较高。而信用等级需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来评定。因为在所有投资者当中,除了少数的机构投资者外,一般的投资者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对他们所投资的证券进行全面调杳、评估的。投资者根据证券被赋予的信用等级而作出投资决定,不但可以免除了发起人推介费用,而且在证券的评级级别情况下,可以以较其他的融资方式更低的利率发行证券,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发起人的融资成木。此外,为增加出售证券的可信度和吸引潜在的投资者,最大程度地吸引投资者对资产支撑证券进行投资,资产证券化交易通常还必须采取一些信用加强手段。三、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隔离机制在美国,仅2006年,就有约400万个家庭为购房接受了贷款公司向他们努力兜售的高价贷款。这些高价贷款的利率至少超过正常贷款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百万个家庭已经不堪重负,因无法再交纳房贷本息而被银行强制收回了住房所有权。更令人担忧的是,进入2007年后,不仅是次贷出现了严重违约,在被银行强制收回住房所有权的家庭中,已经有约45%是优质、基本优质或政府支持的房贷客户。目前欧美金融业经营模式与资产证券化的内在密切联系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心,对资产证券化的过度依赖和贷款的&发放&&销售&模式很可能降低金融市场的弹性,加大系统性风险。[2] (P1)虽然在债权让与方面,证券化之债权更具安全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所隐藏着的法律风险。在资产证券化中,需要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移给一个特殊目的实体(SPV), SPV以这些证券化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按照流程划分为两个环节:资产的风险隔离(risk remoteness)环节和资产担保证券发行及交易环节。资产的风险隔离是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环节。风险隔离又称为资产的风险隔离,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与发起人的财务风险相隔离,以确保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按证券化的结构设计向投资者偿付证券权益,实现资产信用的这种过程。[7] (P75)风险隔离机制就是实现上述过程的制度设计。在法律上,资产&风险隔离&结构的完成,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的:真实销售( truesale)和构建SPV。这两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实现隔离破产风险的目标。真实销售是发起人将与拟证券化资产有关的权益和风险或控制权一并转移给SPV,使SPV获得对资产的合法权利, SPV在资产证券化中只是一个独立的载体,除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几乎不参与任何其他的经营活动,因此不同于一般企业。转移给SPV的资产只用来偿付投资者和一些必要的服务费用,除此以外一般不存在其他的债权人,这就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投资者的权利,换句话说,资产信用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者的权利。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出发点正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SPV的构造就是为SPV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使SPV远离发起人的破产并防止SPV自身的破产。风险隔离机制中的风险主要是指破产风险。资产证券化以保护资产支撑证券投资者为主,要求全部证券化资产只用来偿付投资者,或者首先用来偿付投资者。这就要求SPV必须获得该证券化资产的所有权,使这些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然后将SPV设计成为一个远离破产的实体。美国法曾规定了对&实体合并&的认定。所谓实体合并,指两个以上破产程序在法律程序上的合并为前提,将两个以上破产者的资产、负债合并后供全体债权人平等受偿,以消灭破产者间的债权债务,排除以一次给付为目的的重复的债权请求(duplicate claim),在破产程序内部将两个以上破产者在实体上视为一体。[10] (P424)这是为了保证满足债权实现而设计的制度。不但SPV自身必须远离破产,而且要防止SPV因为与发起人有某种关联而被当作是发起人的分支机构,从而因为发起人破产导致SPV也被宣告破产。为了隔离破产风险,资产证券化需要避免破产法对资产支撑证券的限制,可以通过两步来实现:其一,发起人将资产转移给特殊目的实体SPV,使SPV获得资产的所有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资产的转移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使它不会被认为是一种担保融资。这个条件就是资产转让需要符合&真实销售&,换句话说,实现了真实销售的资产转让,才是资产证券化上的资产转让。而债权资产的转让必须符合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11] (P48)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证券化资产移出了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一旦发起人破产,该资产不会被认为是发起人的资产而成为破产财产。其二,为SPV选择一种适当的组织形式,一方而,使SPV不会被认为是发起人的分支机构,防止因为发起人的破产而导致SPV的破产,另一方面,使SPV以资产证券化活动为唯一的经营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他债务,并使资产支撑证券的投资者对证券化资产享有第一顺位的清偿权。完善风险隔离机制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这两个核心问题分别为:第一,证券化资产转移如何操作,方能真正在发起人与证券化资产间实现风险隔离;第二,如何按照法律要求及市场的实际情况组建SPV,以实现SPV风险隔离载体的作用,进一步保证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风险之间及与SPV自身风险之间的风险隔离。换言之,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所追求的目标时,通过资产的有效转移, (法律角度称为债权的有效转让)和SPV的成功组建,使得证券化资产尽量远离风险(主要是证券发起人和SPV的破产债务风险),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的支付。风险隔离作为资产证券化的第一环节,在资产证券化中起到基础作用,正是因为风险隔离机制的作用,保障了投资者购买资产担保证券后,其本息能够及时得到清偿。相反,如果资产证券化不能够实现风险隔离,那么投资者的权益将无法获得保障,可以说,风险隔离机制的失败会给资产证券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四、资产证券化立法自身缺陷所引起的法律风险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必然前提,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SPV、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等重要核心环节均须得到法律的支持。[12] (P196)在资产证券化立法方面,存在着法律漏洞所引起法律风险的现实,如果资产证券化活动在实践中还未得到充分展现,立法者对证券化法律所规范的社会关系了解不充分,对这一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尚不完全了解,大多不敢或不愿冒然&超前立法&。许多法律草案几经审议仍不获通过或经数次审议才最终通过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当然体现了立法者的谨慎,但另一方面也使法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此自然形成法律漏洞,造成法律风险。我们应该看到,证券化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其社会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出台相关的立法配套措施,由于其新生事物与社会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引发的社会经济风险将是不容忽视的。这方面,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所以,我们要防范证券化法律漏洞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在资产证券化投资人所持有的证券的有效期内,相关法律的立、改、废亦属正常。而投资人等根据当时的法律所制定的法律函件和法律意见书则可能因法律的不稳定性而丧失其原有的价值,增加其成本,甚至造成更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综合多项法律制度的金融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综合环境,尤其是法律制度环境的支持。&[7] (P217)法律函件和法律意见书的存在本来是为了消除交易外部的风险因素,但因其制定之初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对资产证券化活动有着以下几个潜在的风险:第一,资产证券化大都是凭借关键的法律函件和法律意见式发行的,这些法律函件和法律意见书作出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法律风险;第二,即使法律函件和法律意见书作出之时依据的法律法规未发生变化,法律函件或者法律意见书也常不能预见对法规解释的变动;第三,资产证券化融资所依赖的法律意见书的撤回将会对债券持有人的权利产生威胁。资产证券化所依据的法律发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给资产证券化起步不久的亚洲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危害更值得重视,因为这些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尚处于构建状态,法律法规条文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注释: [1]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雷曜.洞悉美国次贷背后的秘密:次贷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赵彤刚.银监会官员: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放大[EB/OL]. http: //www. drcnet. com. mon.web/DocViewSummary. aspx?LeafID=939&DocID=1607286, . [4]次贷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EB/OL]. http: //finance. qq. com /a/476_11. htm,. [5]沈炳熙.不能因次贷危机否定资产证券化[EB/OL]. http://finance. sina. com. cn/money/bank/bank_yhpl/. shtml, . [6]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李公科.论资产证券化的法学定义[J].天府新论,2005,(11). [8]王健,吕崇华.债权利用法律观&&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意义[EB/OL]. http://article. chinalawinfo. com /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_spid. asp? ArticleID=-8-12. [9]李公科.资产证券化的安全价值和投资风险防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10] Franke,l Securitization-Structured Financing,Financial Assets Pools, and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M]. NewYork: Brown and Company,1991. [11]谢永江.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资产转让的法律标准[J].证券市场导报,2007,(2). [12] [美]扈起平(JosephHu).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李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邮箱:(请将#换成@)
中国公积金证券化和美国次贷危机不同。房利美与房地美赚钱的主要方式是对已证券化...
中国公积金证券化和美国次贷危机不同。房利美与房地美赚钱的主要方式是对已证券化为MBS债券的贷款收取担保费。...
深圳房价跌8%创四年最大跌幅 ...
深圳房价跌8%创四年最大跌幅 ...
中国目前高达40%还款负担率,已超越次贷危机时期的美国,已接近资产泡沫时期的...
中国目前高达40%还款负担率,已超越次贷危机时期的美国,已接近资产泡沫时期的日本,可见,中国人的负债程度之深,还款压力之大。...
房价调控,应遵循市场规律,避免出台那些加剧市场心理波动的行政限制。 上海警方...
房价调控,应遵循市场规律,避免出台那些加剧市场心理波动的行政限制。 上海警方9日向外界披露上海购房信贷新政谣言事件的始末。经过几家中介公司员工的层层创造,首套认房又认贷;离...
如果中国没有外汇管制,中国的房价或已面临崩盘。...
如果中国没有外汇管制,中国的房价或已面临崩盘。...
大公财经5月22日北京报道 (记者 喻春来)整体P2P行业的风险是被低估,现...
大公财经5月22日北京报道 (记者 喻春来)整体P2P行业的风险是被低估,现在有大量P2P企业实际上已经在推动 中国 次贷危机形成。5月22-23日,在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DEMO CHIN...
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跌幅-问答
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以29到33年经济大危机,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简述如何应对危机
增加政府支出,加大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和经济衰退。金融改革,增加投资者信心。
次贷危机在美国造成华尔街金融风暴,在中国存在次贷危机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个人建议您首先弄清什么是次贷危机,我觉得把一个外国所谓叫的什么怪名词来问,我觉得你可以查查一下,了解可以再来问的。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这个问题 和贷款有什么联系吗?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这个问题 有什么意义吗?
大家还在搜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房价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