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过哪些途径来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如何使气缸运行平稳

股票/基金&
中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未来仍面临挑战
作者::张楠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楠):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介绍了2010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出口加快恢复,但未来仍面临挑战。  2010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运行态势逐步确立,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出口加快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5.4%;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面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今后还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把工业增长真正建立在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从各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工业节能降耗措施,二是继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指导发展循环经济。"  2011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哪些技术领域将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以及政府将如何采取措施推动这方面技术的发展?朱宏任发表了他的看法:“战略性的发展是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一个重要决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领域,像新一代通信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在这些重要的领域里,中国都将制定一些重要的发展规划,来引导行业发展。”  针对最近北京市采取的治堵措施中关于限购汽车的条例,是否会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较大冲击的问题,朱宏任也给予了解答:“对于汽车发展的需求来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如果简单地把汽车的治堵等同于对汽车工业的限制,那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相互借鉴,学习国内国际的管理城市交通的经验,不断完善治堵的办法,我想一定会取得汽车发展和保障城市交通通畅的双赢局面。”
01/27 14:2001/27 13:3801/27 13:1901/27 11:3201/27 10:5701/27 10:1201/27 09:1301/27 06:1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当前位置: >> >>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09时08分   来源:国研室
    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9月份急剧恶化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明显显现并逐步加重。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制定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形成系统完整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经济增长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年中国的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近1/5。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6%、9.2%、10.4%、9.3%和7.8%,同期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8%、-0.6%、5.1%、3.8%和3.2%。这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
    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5.9%、-0.7%、3.3%、5.4%和2.6%,同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物价涨幅分别为9.3%、5.1%、6.1%、7.2%和6.1%。
    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1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统计,2012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1394亿美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1%降至2.6%。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
    三、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内外需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7年的82.1%提高到2012年的102.2%。201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扭转了近6年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低于资本形成的局面。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跨上新台阶,继粮食产量在2007年恢复到万亿斤后,在高起点上连续增产,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117914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4%。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12年与2007相比,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提高2.7个百分点。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近五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2012年中、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快于东部7.6和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快于东部2.5和3.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增加。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2.5%、13.0%、53.6%、25.4%和5.3%,2012年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2007年的27155亿元增加了一倍。
    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税制并轨统一,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顺利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资源税制度;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部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扩大。证券、期货、保险、货币、外汇和黄金等市场加快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时出台42项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21766亿美元升至2012年的38668亿美元。从2009年起,我国连续4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利用外资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利用外资连续21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3年稳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由2007年的248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772亿美元,覆盖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对外投资大国。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成为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平台的重要的参与者。
    五、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0%、8.5%、10.9%、11.4%、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4%、9.8%、7.8%、8.4%、9.6%。2010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旅游、文化消费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五年共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18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到2012年,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2600美元提高到多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年城镇化率分别为46.99%、48.34%、49.95%、51.27%、52.6%,2011年开始超过50%,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六、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增强
    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7%。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参与下,2008年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
    夺取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日汶川里氏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活动。通过采取全国对口支援等措施,到2010年9月底,三年恢复重建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我们还取得了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
(责任编辑: 李平
【E-mail推荐当前位置:
>>>阅读表格信息,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有①财政支出的方向说明了我国关..
阅读表格信息,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有①财政支出的方向说明了我国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强②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③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④财政是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指的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的措施调控经济,②不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排除;从表中可以看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增幅较大,这也是通过再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①③正确,答案B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表格信息,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有①财政支出的方向说明了我国关..”主要考查你对&&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民收入:
&①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收入:
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②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另: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贫民、灾民)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与军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表格信息,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有①财政支出的方向说明了我国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44071327242652022791392307802663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平稳过渡保障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