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怎样做消费金融是p2p吗

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为何P2P很难转型成消费金融?
佚名 | 来源:中国新闻网
P2P监管办法出来后,行业内基本上哀声一片。虽然有些细则尚有待商榷,但监管趋紧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的政策出来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市场上这近3000家P2P何去何从。有人说,大额网贷平台转做消费金融未尝不可,但这多是一厢情愿,P2P转型做消费金融,从理财端转型做资产端,实际上并不靠谱。核心理由如下:
1、首先,投资要看人。不仅仅是早期投资看人,创始团队的素质,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点上,国内P2P的基因就先天不好。绝大多数P2P本身创业者素质堪忧,有过正规金融教育的CEO比较少,玩玩庞氏骗局还可以,但是真的要切入到资产端智商余额不足。
现在的创业者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想创业的,一种是想从创业这个大潮中赚快钱的。这个圈子很小,很多真相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愿说出来。年前贝塔斯曼对美利金融有意向,后来发现CEO被SEC指控内幕交易,诚信有很大问题,而且会影响到未来公司上市。贝塔斯曼最后决定不投了,就是这个原因。
解析创业者之前失败的经历很重要。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是一个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情。投P2P,明智投资者要求创始团队,或者至少核心高管团队里,至少要有传统金融至少是中层背景出来的人。
2、大多数P2P原来生产大额资产,吃银行的剩饭,靠的是尽调和团队。做消费金融要靠技术、工程和数据,企业DNA很不一样。不懂这个道理,就极少有工程师和风控人才愿意在P2P老板麾下干活,最后团队一定是二流的。
消费金融是一个看起来光鲜的行业。这个行业未来市场盘子大,能赚钱的机会多,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小额分散,单均价格小,数量多,这在风控上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做这个领域,如果没有耐得下性子来吃苦的能力,想要创业套几笔就走人,比较难。
P2P行业有两个关键因素,风控和技术。首先,技术在消费金融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个行业不需要顶级的技术,最前沿的技术,也不是媒体热捧的各种“黑科技”。它需要的是把现有的一些技术跟风控业务踏踏实实地结合好,如果有创业者找到投资者,说他手里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风控审核技术,可以直接架构到消费金融这个行业,那明智的投资人反而会有些担忧。
从这个角度上讲,P2P也不占优势,中国的P2P坏账率非常高,近年来跑路新闻不断,要是说这个行业风控好,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所谓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这种讲法是不恰当的,金融创新也要谨慎使用,这个行业,不管是你是做的银行还是P2P还是现在的消费金融,金融的核心还是风控,这点做不好,是不可能长久的。
3、消费金融看似好做,实际上系统建设起点很高。对团队的技术素质要求极大,是高壁垒业务。传统银行采购一个基础系统,动辄那都是上亿元的投资。就算基层架构完全自己开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部分P2P经过几年的消耗,已经负债累累,很难拿出更多的经费来做系统建设,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最后资产质量可想而知。
4、消费金融如果正常做、守规矩做,那么现金流一定是先负后正。
国内的P2P有一个“毒瘾”很难戒掉,就是寅吃卯粮过渡依赖砍头息。P2P习惯了先拿老百姓的钱今天用,这其实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还拿P2P的这套野蛮做法来做消费金融,等两年过去,又是横尸一片的下场,这话绝对不危言耸听。过去两三年,中国的P2P疯狂跑路导致民间散户投资人血本无归,进而上访的案例充斥民间,教训已经很深了。
这也是P2P被抹黑的一点原因,你如果挥霍自己的钱,这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钱是通过理财平台的方式从老百姓筹来的,这就有问题了。到现在,国内市场还充笼罩着刚性兑付的魔咒,正确的金融投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金融风险无限制扩大,最后损害的是普通散户投资人的利益。
P2P习惯了砍头息借老百姓的钱拿来今天用。在强监管之下这样的玩法会被抓进去,所以P2P转合规后很难做消费金融,除非有大额股权融资。
5、有的传统P2P资产很差了,希望通过消费金融资产来稀释原来的有毒资产,但是消费金融资产生单均小,生产速度慢,很难在短期内有效稀释。
在这一点上,VC就要更谨慎了:如果是希望做消费金融来稀释有毒资产,接盘的VC就成了冤大头了。
从投资的角度,如何判断一个消费金融公司?大致上可以从成本和收入两大模块来考量。这两个大的模块又有若干子项可以分解。
先算算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可以从资金成本、风控成本两个维度来思考,先从资金端逐条来分析。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有三大块:1、P2P;2、借通道发行ABS;3、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后两种方式因为金融市场的穿透式监管,相对风险可控,且机构投资者在风险应对能力方面远远强于前者,不再赘述。
P2P监管细则出来后,很多P2P公司都开始寻求转型,从最初的两端都做逐渐演变纯理财平台或纯借贷平台。而作为理财平台,其主要资产端均来源于一些专注于做资产端的公司,从房贷、车贷到消费分期资产。如何有效的把控消费分期资产风险问题是个要命的问题。
一般来说,这几点是必须看的:
1、债权真实性:消费金融其实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单均也就几千块钱,导致了它的消费分期资产的典型特征是小而分散,如何有效的辨别资产的真实性是很多资金端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现在行业里通行的浑水摸鱼的做法层出不穷,捏造借款人信息,砍头息等传统民间小额借贷的行为都有。更有甚至,将砍头息包装在客户借款本金里面,以此为标的向资金端融资,而这些行为最终传导给平台投资人,风险日趋扩大。这种做法变相造成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对接资金平台向普通投资人募集资金用来保证自己的运营和发展,那这又与年初被爆的E租宝有什么区别呢?借新还旧,最后无法维系,损失的还是普通投资人的利益。
2、股权融资情况: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名词不断的在变化,无论什么的表述方式却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为什么会关注股权融资,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跟VC要钱的方式来增加自己资本金充足率,从而很好的保证公司在面对极端风险的时候也能够平稳度过。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问题。资本寒冬来的时候,你得保持你的家底相对厚实,不被穿透。
但是,这种融资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了一些味儿,比如,市场上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夸大融资金额,吸引公众眼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实际尽调中,需要消费金融公司给出融资到账证明,验证其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但很多公司融资情况与宣传金额严重不符,更有甚者明明投资方已经退出,却仍然放在自己宣传册里面。市场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信息不对称只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非常怀疑这样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否坚持到最后。
3、高管团队素养:这个是很多投资机构在天使轮或者A轮核心关注的一点,在消费金融公司初期规模有限,风控模型有待完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高管团队成为了这个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高管的个人诚信记录与访谈也成为尽调核心关注要素之一。
谈到这个,圈内就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了,有些消费金融公司创始人顶着投行的华丽光环,但其个人的信用却令人表示怀疑。金融行业表面看起来是资金的流动,实质上是信用的串联,借款人凭借自己的信用去消费金融公司借款,消费金融公司凭借自己的信用去募集资金,资金平台用自己的信用去吸引普通的投资人。资金从投资人的手里流到借款人的手里,这背后全是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信用的积累。
比如,有些消费金融公司创始人信用不得不让人表示怀疑,国外金融监管机构的不良处罚记录,深陷股权斗争泥潭,这样创始人及团队,如何保证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让人表示怀疑。
当下的创业圈,造假横行,没底线的疯狂创业者也太多,一不小心当了接盘侠会比较惨,想要再出手,就没那么容易了。
接下来讲讲风控上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
1、通过通过率反观业务的资产情况
通过率其实比较容易反应一个资产的好坏真实水平,从目前行业普遍来看,通过线上引流获客的资产业务,通过率普遍不高,通常在10%左右,这么低主要还是主动来找你要钱的一般都是资金饥渴者,其中老赖和共债情况非常严重。
所以通常做线上的资产端没有办法把批核率进一步提高了,哪怕一点点,试想通过率要是从10%提升到20%,整个客户数就会翻了一倍,但没有这么做,意味着其实已经到了风险容忍度的上限了。
相比之下,做线下场景获客的资产端就完全不一样,而且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这个渠道的获客是真实消费的意图出发,真正的随机样本,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风险的可控,否则完全有空间进一步调低批核率来改善资产。
2、通过Vintage视角展现真实的资产坏账水平
信贷行业的坏账率是最讳莫如深的核心指标,也是各家玩数字游戏最多的地方,有N多种不同的口径。有通过时点数来看的,截至到某某时刻的存量状态,这样通常受业务量的波动影响,非常容易控制,只要在观测月发力猛冲单量就可以做大分母。
降低逾期指标金融资产一般有时间效应,不同月份发放的贷款,经历的帐龄不同,表现的逾期水平就不同,通常用Vintage(酒窖)的指标来真实反映,但也有公司通过收取砍头息,把它计算进了回收金额,以此来把逾期指标做好,这样长期麻痹自己,需要不断地冲量,收取更多的砍头息来填补窟窿,长期下去必将积重难返。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2消费金融还可以这样玩?如何打造消费金融+P2P闭环?
李晨 惠人贷创始人兼CEO
  2010年,演员李晨因为出演《唐山大地震》而一炮走红,5年后,《奔跑吧兄弟》的他和“范爷”成为情侣。同样是2010年,另一位李晨,专业是“核心计算与”的博士毕业生,正在北京的大风中发传单,中午饿了就在街边吃个烧饼,继续“扫楼”发传单。
  5年后,博士李晨已经从发传单的那家公司离职创业3年,并且新公司获得网易领投的千万美金级A轮融资。博士李晨终于在第6次公司搬家的时候,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北京CBD中心,在中服大厦拥有一整层办公区。
  消费金融是“苦活累活”,但跟有天然联系
  5年前,博士李晨的工作看起来很“苦逼”,但其实是很“高大上” 的,他所就职的,是(,)的全资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银消费”)。
  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北银消费是其中之一。北京银行很重视这件事,不仅多位高管亲自参与,还请了台湾的专家进行指导。刚刚博士毕业的李晨是最早加入的一批员工,主管信贷、风险管理、后台和渠道等所有系统的搭建。
  相比而言,银行更愿意做对公业务,谈一两个大企业就是几千万、几个亿,北京银行80%以上的业务和利润都来自对公业务。而零售业务是“脏活、累活”,需要系统批量化的操作、需要时间的积累。李晨为什么会去发传单,就是因为零售业务需要全员营销,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渠道和客户。
  余额宝以及P2P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有机会渗透到。传统银行中的对公业务、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中,零售跟互联网结合最具天然优势,之前在传统银行很难解决的交易成本高、推广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长尾优势来解决。
  李晨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于是从北银消费离职,创立了惠人贷。和别家P2P平台不一样的是,惠人贷将P2P模式应用在消费金融领域。
  瞄准“必须在线下完成的交易”
  国内的消费金融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参与的各家企业都处于起步状态。大学生分期发展较早,瓜分了男生市场,男生主要买手机,不仅给自己买,也给女朋友买;京东、淘宝、等电商,是基于自己的会员体系在做,瓜分了线上交易平台的大部分用户。
  大学生分期和电商分期,覆盖的都是线上用户,李晨所关注到的,是必须在线下完成的交易。比如早教、、房产、美容美发、按摩、体育锻炼,以及家居、汽车等没有完全实现电商化的领域。惠人贷会将已有的资源和自己的理念进行整合。
  以汽车行业为例,惠人贷已经跟汽车之家、网易汽车频道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有购车需求的客户提供分期借款服务。这些汽车门户之前是把客户名单提交给银行,但是银行反应速度比较慢,往往一个月都处理不了,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惠人贷则把服务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当天的申请名单,不管能不能批贷,当天或最晚第二天就会对客户有反馈。
  那么,哪些客户会选择惠人贷来做购车分期呢?李晨表示,整个消费金融的市场是分层次的,资质较好、年薪较高的客户,会选择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但还有很多人群是不符合这些机构的授信资质。
  比如,惠人贷在与汽车之家的合作中发现,很多客户都来自于二三线城市,这些地区的金融产品并不发达,他们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得到服务,而这些人群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他们申请车贷的额度一般在15万元左右;购买的车型国产比较多,大多是(,)。这些人群才是惠人贷的主要服务对象。  在其他“必须线下完成交易”的早教、美容等行业,惠人贷的玩法更加互联网化,首创了“0首付、0利率”模式,目前已经在这些行业开始推广。
日,惠人贷宣布获得A轮融资
  令人无法抗拒的“0首付、0利率”分期模式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可以用不同的模式来做到“零首付、零利率”。
  场景一:比如一张2万元的美容卡,客户可以分期付款,但是没有利息,最后加起来还是2万块。对于客户来说,分期之后会有很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现金流压力减少,剩下的钱可以投资到其他地方赚取利息。
  那么,利息成本从哪里出呢?李晨告诉记者,利息出处有很多方向,目前主要从商户出,让商户贴息。因为对商户来说,是多了一个可以促进成交的金融工具。如果让客户一次掏两万会比较难,而如果分十期,一期两千块的话,成单率就会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客单价、增加客户数量,最最终提高营业额和利润,所以商户愿意贴息。
  场景二:比如早教行业,客户并不缺钱,如果以消费金融公司传统的理念做利差的话,客户并不会买账,但是可以以互联网的思维去做,宁可去补贴利息成本,也要把客户争取过来,后续再以流量或其他方式变现。
  如果一个早教机构一个月有一千万的流水,惠人贷能够做 50%-80%的单子,就会变成这个机构的收单行,掌握了它的现金流、数据等,继而能够更精准地做2B业务,会更精准地管理风险。
  李晨表示,传统金融的思路是吃利差,而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后,可以实现流量变现、信息变现,在原来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之上努力拓展新的方向,是惠人贷的特色,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实现P2P和消费金融的闭环
  打开惠人贷的网页,看到的是一个很传统的P2P平台,主要呈现的是理财端。但是惠人贷最终的设想,还是将消费金融和P2P借款形成一个闭环,理财用户所投资的,正是分期借款用户的借款项目。
  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挣完钱就两个出处:存起来理财,或者消费。李晨希望,用户在惠人贷上就可以满足这两个需求。
(责任编辑:孙立欣 HF017)
07/17 09:3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P2P消费金融如何活出“花样年华”_凤凰财经
P2P消费金融如何活出“花样年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是什么支撑消费金融行业短时间内快速引爆业界?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策在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专业团队资金积累风控经验缺一不可■信用大数据"打包式"服务或能锦上添花酝酿了许久,张强还是决定,接下来,公司未来的发展重心将转向消费金融。作为北京本地一家中小P2P平台的创始人,张强认为,随着史上最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的落地,像他们这样大小规模的P2P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向消费金融倾斜是“大势所趋”。其实并非只是张强一家企业对消费金融抱有期待,随着监管态度的明确与细则举措落地,过去一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忙着转型求生存,而消费金融正成为P2P网贷平台趋之若鹜的“救命稻草”。“转型是‘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与其等死,不如在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这是当前从业者的普遍心理。但消费金融到底能否扭转乾坤,包括张强在内的多位P2P平台的创业者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坦言,“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看吧。”市场异常火爆临近年关,在各大互联网、金融类相关年会或论坛上,企业界大佬们和专家学者的头脑风暴的话题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议题莫过于消费金融。的确,这一年以来,已经成为四方角逐新战场的消费金融可谓异常火爆。这份火爆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政策的“高压”,使得曾经主要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P2P平台,开始“一窝蜂”的转型做消费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被业界普遍看好,使得各方巨头纷纷涌入。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2015年市场则突破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成井喷式发展。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给业界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是什么支撑消费金融行业短时间内快速引爆业界?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策在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不断迎来国家层面的重大利好政策,如在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这些重大利好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给力的外围环境。”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消费环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郭鹏看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也是构成了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居民消费需求正从衣食住行等必需品和半必需品向休闲娱乐等非必需品转移,庞大的消费需求和日益改变的消费环境,需要一大批提供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公司。”除了上述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圈和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通力配合,而内部环境的优化也是消费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郭鹏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转变,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也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圈,在资金来源、资产获取、风险防控和不良催收等主要的环节上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的服务公司,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和支持。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政策走向的引导加上相对完善的生态圈,这一切在业内人士看来,意味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可挖潜的“蓝海”。但作为行业里的一名资深从业者,郭鹏的切身感受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前景虽然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仍面临诸多难点监管的重拳出击加上消费金融行业的美好前景,使得不少P2P网贷平台“一窝蜂”的挤进消费金融领域。“在监管之下,很多网贷平台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和赢利点,必须开始寻求转型,消费金融则成为众多P2P网贷平台转型的首选。”郭鹏对记者如是说。那么,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P2P平台能否成功借助消费金融实现转型,消费金融能否真的成为该类企业的“救命稻草”?一位P2P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虽然目前大多数平台都在说转型,但具体如何转型,借助消费金融转型是否可行,其实大家都比较迷茫。”一方面,消费金融领域正呈现竞争白热化局面。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粗略统计来看,消费金融的炙手可热,吸引到的入局者并非只有P2P网贷平台,当前,在线下,传统银行从消费信贷发力,凭借良好信用背书抢占市场;线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中国耀盛等综合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早已深耕。另一方面,由于“扎堆”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使得行业风险较为集中,暴露出问题也更多。对此,郭鹏直言,“消费金融并非网贷平台在重监管下的‘救命稻草’,P2P平台企业转型消费金融还将面临几大难点。”首先,消费金融从风险控制到经营理念以及业务流程都与传统的P2P网贷业务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其次,消费金融资产端的开发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不容忽视;此外,对于那些意欲转型消费金融的平台企业而言,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团队建设方面,能否适应转型的需要也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如何破解这些困局?郭鹏认为,确定做消费金融业务的平台企业,首先一定要评估好自身是否具备做好消费金融的实力和能力。其次,消费金融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细分领域,因此对于一定要转型的P2P平台企业而言,想通过消费金融解决当前困局,专业团队建设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包含经验丰富的风控团队和催收团队、有强烈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团队以及技术扎实的研发团队等;其次必须有足够的资源积累,如良好的资金获取渠道、海量的数据积累以及丰富的风控建模经验等。对此,上述创业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P2P平台企业如果想要转型,就要正视摆在面前的诸多问题,没有资源、没有数据积累,没有完善的团队建设和风控体系等,恐怕很难践行。否则,在盲目的转型过程中,蓝海也可能会变‘死海’。”风控+模式创新虽然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但这也并不意味着P2P平台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里完全没有机会。可究竟如何才能在竞争日渐加剧的背景下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俨然是各大平台企业领头人亟待面对的考题。“其实,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巨头或者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在面临巨大的竞争局势下要想获得一席之地,我认为,风险控制和业务模式是核心。”郭鹏对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郭鹏解释说,传统银行多通过信用卡等形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巨头企业一般将消费金融融入到电商链条中,而一些创业公司的消费金融模式更是多种多样,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风险控制方面要有识别和监控能力;在业务模式上,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风险控制方面,郭鹏认为,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来讲,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监控能力,首先一定要靠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以此来对用户进行个人画像,数据越丰富对用户的甄别精准性越高;其次,消费金融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共享系统,防止多头借贷;再次,行业建立反欺诈联盟,加强反欺诈能力,杜绝各种诈骗行为,减少行业经营风险。“我们将一些有价值的大数据融入到风控模型里面,利用云端分析,来提升风险控制的能力。一方面,它能保障用户能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小额借款;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运营平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风控能力是考验消费金融的底线,对此,专家也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风险识别的能力与风险管控的水平,不仅是消费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表示,“未来,建立动态风控模型、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信贷服务的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握有主动权。”而业务模式方面,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创新明显不足。“作为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敏锐观察到市场的调整,避免恶性竞争,警惕盲目跟风,要找准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郭鹏告诉记者,“通过我们长久以来服务中小企业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并非是信贷或者保理的某一块服务,而是需要一个‘打包式’服务。”所谓“打包式”服务,郭鹏举例子说,作为快金的母公司,中国耀盛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处于龙头地位的超市连锁企业提供一个打包方案,在商业保理、小额信贷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入消费金融服务,既能帮助连锁企业实现资金支持,又能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体验,打通C端到B端。当前,随着更多巨头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势必将持续加剧。对此,有专家指出,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重中之重是先修炼好“内功”。同时,要鼓励探索各种不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以推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244703
播放数:792786
播放数:32166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和消费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