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能花钱还是真不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王健林放言20年不让迪士尼盈利,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王健林放言20年不让迪士尼盈利,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突破新科技
王健林近期去参加了央视的《对话》栏目,首次公开回应万达私有化,以及对王思聪投资的看法。王健林在谈到迪士尼乐园时表示迪士尼不信中国有万达,实在不应该来大陆。我是有胜算把握的,而且我在公司内部讲了一句话,要让迪斯尼中国的这一块财务十年到二十年之内盈不了利。当时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对于王健林的言论表示:上海迪士尼的投资总额已经达到55亿美元,迪士尼上海乐园不会受到万达的影响。我曾经说过,迪士尼一个乐园只是一个室外乐园,有它的优势就是IP比较多,反过来成为一个包袱,只会就原来IP产品做扩张,很少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东西。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上海完全做室外游乐项目,我个人觉得,气候不是那么有优势,夏天雨多,霉雨期几十天,冬天也比较冷。再一个,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盲目追随的年代了,完全是克隆以前的IP形象,克隆以前的产品,没有更多的创新。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高昂的成本,这一个乐园开出来,花了55亿美金,这个让我完全无法理解,我们内部都在分析为什么如此昂贵,不是一天一句话、两句话解释清楚的,这么高的成本,我断定只能采取高价格,来维持财务平衡,高价格会流失客户。一年过去了,迪士尼发展的怎么样呢?是不是真的没有盈利呢?据迪士尼对外公布的最新营业数据显示,迪士尼从2016年6月开园截止到目前游客数量已达到了1100万人次,远远超过预期,迪士尼400元的门票、1800元一晚的标间、80元一个的汉堡、65元一份的爆米花、10元一个的虾饺,即使看起来如此高的价格却依然阻挡不住国人进园的脚步,据报道,五一当天游客高达11万次,开放23天接待游客数近百万,日均营收达到了1500万。老王尴尬了,本来想让它20年不盈利的,结果第一年就这么火爆。当然,王健林在说完这些话之后,就发现,情况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于是又去了美国迪士尼总部访问,和迪士尼老板亲密合影。表示双方已经和好。为什么迪士尼会如此成功,王健林访问后,也总结了一下:它其实就是靠动漫,靠他的故事,再一个就是能够创造他的动漫IP形象,但是你不要以为迪士尼就是步步成功,全球创造ip形象平均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一,100个才能成功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就更少了,所这对万达来讲还是需要慢慢布局的。在迪士尼为其外国“公主们”筹办工作签证的同时,万达热衷于强调自己的本土资质。该集团称:“迪士尼是照搬美国文化建造的。我们则重视地方文化。”南昌万达旅游城包括一个茶壶形的室内购物中心——这是对南昌传统陶艺的致敬。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商业,每年去迪士尼的人那么多,肯定不会不盈利的。说出去的话怎么可能收回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突破新科技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春雨科技与科技技术达人
作者最新文章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918|回复: 4
经验567 分贝0 家园币3139 在线时间:50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375015
军衔等级:
二级通信军士, 积分 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注册时间:
最近“小3大战”趋势愈演愈烈,看两位创始人在微博上斗智斗勇很有意思。只可惜双方并不是势均力敌的,360这方虽然是迟到将近一年的竞争者,但却迅速后来居上,来势汹汹让小米瞬间方寸大乱。随着360的步步紧逼,小米的应对已经到了非常被动的地步,简直令人摇头惋叹了。
周鸿祎在6月12号发布了直接和小米手机竞争的优势机型--AK47。配置不错,A9双核1.2G,1G内存,4.5寸的高分屏,关键是价格比较适中,1699元。差不多同等配置的三星Galaxy SII HD的水货价在2500左右。与1999的小米一对比,性价比明显更高。
周鸿祎公布的“AK47”手机配置
AK47这个称呼也很有意思,和来势凶猛的360手机本身很贴切。之前有人建议老周用“爆米花”作为手机代号,虽然乍一听貌似不错,但其实仔细想想就会知道,“爆米花”这个词肯定不能用。因为首先老周的心很大,小米只是他暂时的对手,而不是终极目标。老周的终极目标是要像360其它优势产品一样一统江湖或者说占领优势市场份额,小米虽然貌似挺成功,但其实在智能手机市场还是排不上号的。而众多手机传统大佬基本上对小米的销量都是质疑的。“爆米花”这个代号太有针对性,并且即使战胜了小米也始终会带有小米的气息,不符合老周的战略规划。
7000万回馈是骗局?
而在老周不断微博揭露小米高利润以及发布AK47配置与价格之后,小米官网当天也推出了1599元的官翻标准版手机。同时还推出了“小米手机300万台庆典·7000万回馈老用户”的系列优惠活动。可惜,这两个活动在我来看,依然是个败笔。
7000万,真的是回馈?
首先,小米起家的口号就是“割喉价”提供专供发烧友的手机。随着时间推移,今天小米手机的配置已经沦落为中档了,然而小米一直没有降价。1999元相对于它的配置目前来说确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按照小米之前的计划,应该是想学苹果,一年推一款新机。
小米第一代是在去年8月16号开的发布会,那小米2正常来说应该是在今年8月才发布,然后小米1代再宣布降价。然而随着360的强势介入,以及硬件配置的加速更新换代,小米的下一代发布计划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了。所以小米才有了12号的官翻机降价以及所谓的7000万回馈活动。但是,仅仅是官翻机降价显然是没有太大诚意的。
而7000万回馈就更是让众多对手贻笑大方了。网上很快就有人计算出所谓的7000万回馈和抢钱没什么区别。用成本400多万的东西换来20万台手机的销量,依然是照挣几千万。
小米真的有“文化”吗?
其实小米手机的利润数字既然已经被曝光在众人面前,那不如就干脆把欲降还羞的这块遮羞布一次性扯掉,直接宣布小米手机降价XXX元就行了。不要再搞一些所谓的营销手段,在竞争对手已经逼上城门的时刻,战术已经无用了。战略调整才是当前重点。
小米的“铁人三项”,最终会赢得哪项?
性价比才是小米的立足之本,这个本钱要是再失去了优势,小米就真的没什么拿得出手了。老周有句话说的好,小米一直以来强调的米粉文化就是“屌丝”文化,我觉得说的非常对。真正的发烧友面对小米手机的做工和材质,是不会有任何发烧的感觉的。所以小米所谓的“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只是忽悠小白和强调性价比的“屌丝”人群的。这个群体的忠诚度是很值得商酌的,既然是被性价比吸引来的,那一旦发现别的更具性价比的手机,他们还会继续做米粉吗?
所以小米一直在努力营造米粉文化,一直在绞尽脑汁用各种粉丝会和周边小配件去维护米粉的忠诚度,我相信在小米公司里光是维护米粉的团队人数应该就不下于几十甚至上百人了吧?
然而,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小米似乎忘了,粉丝这个群体是为什么而来?为什么会形成粉丝群体?他们是因为一堆戴着雷锋帽的小米玩偶而来吗?他们是为了几件印了小米字体的T恤而来吗?他们是为了一个月一次的粉丝会而来吗?他们是为了米粉宗教般的教义而来吗?他们是为了一堆五颜六色的手机保护壳而来的吗?不是,他们都是为了小米手机来的!
雷军曾通过微博表态不推出低配版,后青春版上市
小米公司用这么多资源去维护米粉,去开发一堆五颜六色的手机壳,不如踏踏实实把资源都用到产品开发上去。尽快解决小米手机暴露的各种问题,尽快多开售后服务站,尽快根据市场形势来调整产品价格来保持自己高性价比的优势,尽快推出更具优势的新品而不是长时间死守一款中庸的产品,这才是正道。
雷军称三年不盈利,实乃暴利?
iPhone手机能保持一年一更新依然大卖的进度是因为产品确实做的太好!而小米手机明显差距太大,却硬是要学苹果的一年发布一款,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看着目前遍地的竞争对手就明白了。
小米手机推官翻版?
目前众手机厂商要与iPhone正面硬碰只能靠比iPhone更高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以及同样不俗的设计才能勉强保住防线。而对小米来说,各互联网巨头推出的互联网手机似乎各个都比小米有优势,要么配置稍低但价格便宜近一半,要么价格差不太多但配置明显高出小米一截。小米一向自豪的MIUI今天也被丁磊炮轰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买来吉利改装成宝马外壳而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在新一代机器尚未推出之前就必须果断降价,将自己重新拉回和对手平行的地步,如果还幻想着米粉们会用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来继续支持小米手机,那就真是好笑了。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小米现在就处于这种尴尬当中。
因推迟发货,小米对部分用户承诺青春版升为标准版(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似乎有些儿戏)
雷军也一直豪言小米三年内不考虑盈利,然而时至今日,小米的利润已经路人皆知,如此紧要关头雷军却死扛不肯正面宣布降价,不知道他说的“三年不考虑盈利”是不是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还是说挣钱挣得比较嗨所以舍不得放手?亦或是面对众多投资人的压力不能自主?小米的三驾马车米聊基本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盈利彻底无望。MIUI尚处于稳步发展状态,而小米手机方面,或许是因为硬件的快速发展造成成本迅速下跌以及互联网饥渴销售模式先收钱后发货给雷军带来意外的盈利惊喜并导致小米公司估值迅速攀至高峰,估值太高带来的负面就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利润才能令投资人满意,所以小米手机才想尽量多挣每一分钱而死扛不降价?
小米真的如雷军所说的那般三年不盈利么?
雷军微博回应称“某人”编造融资文件抹黑小米
强敌逼境,米粉忠诚度岌岌可危,新品无踪影,被老周一步一步引诱至对自己毫无好处的口水仗中暴露出各种破绽,公关失利,小米的前景就如同北京今天的天气一般,阴云压顶!所谓穷则思变,希望小米能尽快改变战略走出困境!
经验4423 分贝0 家园币7142 在线时间:9475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1注册时间:UID:729331
军衔等级:
大校, 积分 44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77 积分
注册时间:
说的很在理啊~
经验273 分贝0 家园币642 在线时间:146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400578
军衔等级:
中士,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注册时间:
不要太可能吧
经验218 分贝0 家园币403 在线时间:15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639152
军衔等级:
中士,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注册时间: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呀,随着手机硬件技术的进步,手机降价是大势所趋,所以小米要么能拿出更过硬的技术产品,要么就降价,不然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稍纵即逝的!
经验299958 分贝0 家园币758507 在线时间:356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2注册时间:UID:149821
军衔等级:
注册时间:
进入一个烧钱火炉.
家园07年十大网友
家园07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07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7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8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8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08年十大网友
家园08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09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9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09年十大网友
家园09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2010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2010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10年十大网友
家园10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2011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2011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11年度杰出网友
家园11年度杰出网友
家园12年度杰出网友
家园12年度杰出网友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乐视体育明年真的会实现盈利吗?
来源:虎嗅网
作者:陈菲遐 陈丁睿
原标题:乐视体育明年真的会实现盈利吗?
  在成为中国创业板神话后,乐视控股创始人贾跃亭正在将旗下的乐视体育推向一个极致点。上周,这家吸引了原央视体育马国力、刘建宏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先后加盟的体育视频公司动作不断。
  4月12日,乐视体育正式宣布已完成B轮80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海航资本领投,投资方包括20多家机构以及孙红雷、刘涛、陈坤、霍思燕、周迅等10多位明星个人投资者。B轮融资后,乐视体育估值高达215亿,创下了体育行业融资额新高。
  4月14日,乐视开启“414生态日”猛促销售。根据界面新闻得到的数据,乐视414生态节当日总计实现会员收入20.2亿元,其中乐视超级影视销售额占了绝大部分,达到了16.9亿,而乐视体育会员销售额达到3.3亿。
  乐视体育的风头无疑抢过了同门的另一家公司。同样在上周,乐视还宣布其超级汽车的品牌名称正式定名为“LeSee”,乐视超级汽车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贾跃亭津津乐道的讲述以及从未有过的期待。
  事实上,从乐视推出超级电视开始,这家公司就为投资者讲述一个又一个诱人的资本故事。乐视手机的无边框、乐视汽车的互联交通智能等都是故事的延续。现在,这个故事轮到了乐视体育。
  乐视体育成立与2014年3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5年3月进行首次A轮融资,估值为20亿,并同时将注册资本增加为2.96亿。在随后的1年时间内分别进行了A+轮融资以及此次的B轮融资,最终的估值定格在215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除了原始股东乐视网之外,A轮以及A+轮融资中北京普思(万达旗下)、上海云峰(阿里旗下)也纷纷参与。根据界面新闻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乐视体育总计资产52亿元,当期营业收入2.91亿,但是亏损幅度也超过了5亿。
  即便如此,乐视体育依然标榜自己是有着全球最丰富的赛事版权资源的平台:利用乐视生态圈积累下的核心用户群体,不断购买的体育赛事版权,以及越来越低加盟乐视体育的“中国体育梦之队“管理层,都让乐视体育成了行业内的领头羊。
  根据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乐视体育募资说明书中描述,融资完成后乐视体育将在版权内容、赛事运营、智能硬件以及互联网应用等业务领域发力布局,进一步获取赛事资源以及开发硬件,并力争将在2017年度扭亏为盈,同时也对投资者作出在2018年底前完成IPO申报材料的承诺。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互联网体育公司正在告诉它的投资者:我们在两年烧钱后,就会赚到钱了,而且可能赚到手软。
  这一次,梦想会照进乐视体育的现实吗?
  1、乐视体育的主要收入来源及花费
  界面新闻独家了解到,乐视体育主要的收入来源分为两大模块:版权内容以及赛事运营,占比约各占一半。其中,版权内容收入中广告的收入约占43%,赛事运营收入占比约35%,超级电视电费收入约占9%,点播费以及转播费收入约占1%,其他的硬件等收入则占12%左右。赛事运营中则主要包括ICC国际冠军杯赛事运营权所带来的门票以及广告赞助,以及马拉松等赛事等运营。
  总结来说,乐视主要依赖三块收入,广告、赛事运营以及会员收入。根据乐视自身测算,2016年收入,将在2015年5亿的收入基础上翻上2倍,达到28亿,而到2017年则会达到38亿,届时将实现扭亏为盈。
  要赚钱之前就必须要先花钱,乐视体育在这一方面能力可丝毫不差。根据界面新闻整理统计,乐视自2014年起总计购买了不下18个球赛的版权,其中知名度较高的包括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英超(香港)赛季全媒体转播权、温布尔登网球赛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意甲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等。不得不承认,在这行业中乐视购买的能力尚属优秀。
  至于购买价,可以用昂贵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其中金额最大、影响最广的要数27亿拿下的中超新媒体转播权的“豪购”。日,乐视宣布与从华人文化旗下体奥动力确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以27亿的版权费成为中超赛季独家新媒体转播方。至于27亿到底值还是不值,这里暂且先不考虑,可以确定的是,在中超版权之前,乐视兜兜转转买了十几个版权中,没有相当核心的版权。相比腾讯的NBA和PPTV的西甲,乐视显得底气不足。
  在收购的版权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多数购买的是新媒体独家版权,而仅有女足超级联赛、英超香港的转播以及亚足联旗下联赛是全媒体转播权。
  所谓全媒体版权,就是包括电视转播、媒体转播等转播分销权。但是由于资本进入的方式过快,导致转播权价格水涨船高。举例来说,在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之后,中国足协启动了赛事版权招标工作,14家媒体参与了竞标,其中包括了腾讯、网易,中视传媒(央视)、乐视以及拥有英超直播权的新英体育和王健林控股的盈方。最终在这场纯市场化的招标中,出价低于竞争对手的央视被挤出。而假如拿到了全媒体转播权的话就会将电视转播权转卖给电视台。
  根据乐视体育预计2016年28亿的收入,转播收入和付费点播收入总计0.8%的占比来看,总计也就2200万的收入。换而言之,乐视打的算盘就是借助购买的全媒体版权向电视台等收取2200的转播权收入。
  而那些非全媒体转播权,比如中超27亿的支出,可能的收入来源就只有广告以及会员费收入了。
  2、生态圈的收入主要还是广告
  乐视生态圈一直是其各项业务宣传的重点。其核心是利用乐视的硬件作为渠道入口,辅以乐视影业强大的内生以及外购的影视资源,形成终端+内容的闭环,从而让用户产生深度的粘性消费习惯,并转移至手机、汽车等其他硬件。
  从上面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生态圈的故事如何圆满,乐视赖以赚钱的收入中43%的占比依旧是广告。之前一再强调的所谓生态圈,不过是换个好听的名字卖广告而已。但是靠卖广告真的可以赚回来么?
  腾讯从NBA手中5年31亿元买断转播权的做法,算是乐视买中超版权的范例了。但是要知道,腾讯体育买NBA的31亿的支出还仅仅是勉强维持盈亏平衡。根据一位接近腾讯内部的业内人士透露,腾讯体育的广告收入可以勉强覆盖版权费的。“根据腾讯第一赛季的广告收入的情况来看,可以勉强覆盖成本。但是不赚钱的做法肯定不能维持,所以现在腾讯现在也在尽力推会员费收入。但是因为腾讯体育还没有独立,动作幅度肯定比不过乐视。”
  腾讯购买NBA的广告之所以可以勉强维持平衡,也有其自身原因。“因为NBA是外来赛事,央视和地方台转播非常有限,且转播时间主要是上午到中午这段时间。由于是工作日,所以PC端和APP端观赛需求量很大。”当谈到中超的广告收入问题是,他同样预测情况可能不一定会那么乐观,“中超是个地域性很强的赛事,比如上海球迷只看上海队的比赛,而这些本地的电视台都会转。在网络上给我转北京队的比赛,会有多少人看?自然广告也就卖不多了。”
  前路血迹斑斑,乐视体育依然勇猛。按照2016年预计28亿的收入推算,靠定投广告(直接投放在乐视体育版面的广告)金额当年至少需要达到9亿,到2017年则需要达到12亿。加上通投广告(投放在乐视网广告,母公司以一定比例匀到乐视体育)的3亿收入,总计2016年要卖掉12亿的广告才能达到2017年盈利的第一个先行指标。但是从腾讯的收入情况来看,似乎希望渺茫。
  此外,35%的收入来源于ICC国际冠军杯赛。该赛事主要在夏季进行,形式为邀请欧洲俱乐部进行商业比赛。由于收入形式是赛事门票收入和广告赞助,因此最后的吸金能力依旧还是广告方。根据推测,该项收入在2016年将达到10亿左右的收入规模。但是界面新闻采访得知,2015年的收入远远不及这个数字。该赛事在2015年第一次举办,一共举办三场,分别在广州、深圳以及上海。根据官方数据,深圳场为AC米兰对阵国际米兰,总计吸引38497人;广州场为国际米兰对战皇马,吸引人数39896人;上海场人数并无官方数据。总计三场票房收入为6000万元,约为广告收入的两倍。当然由于2015年是举办的第一年,准备较为仓促,收入基本上在1亿左右。但是如果要说2016年10亿的收入规模,即使给予再多的时间准备,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3、乐视体育的大招是会员费
  从前文提到的“414生态日”中来看,似乎乐视影视会员收到的收入远超乐视体育会员。但是即便如此,会员费收入始终是乐视体育生态中最为重视的一环。
  乐视体育有如此底气认为流量变现将会是未来趋势,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乐视体育直接对标的ESPN发展路径来看,ESPN2015年度收入结构中,60%的收入来自有限电视订阅,收入规模65.4亿元;35.2亿收入来自电视广告,占比32%。剩余8%的收入分别是数字广告以及杂志广告。电视订阅占了绝大部分的收入。这也是乐视、腾讯一众认为付费会员时代终会到来的时候。
  但是现在,可能还不是。
  界面新闻简单地给乐视算了一笔帐。乐视超级体育会员定价为年费590元、季费159元、月费59元。按照640元/年/人的平均会员费来计算,按照2016年28亿收入预估、9%的收入占比来看,也就是说超级电视体育会员费收入预计在2.52亿左右。借着414生态日“买会员送硬件”的做法,当日乐视会员体育非会员销售突破3.13亿。表面上看是达到了2.5亿的预估收入。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收入会记在乐视体育的账上吗?
  乐视生态日的重点并非在“送硬件”上,而是在“买会员”上。即使是营销盛世,那也阻挡不了乐视最后要赚钱的原则。要知道没有生态日这种“送硬件”的做法,乐视致新(硬件公司)已经深陷亏损中。即使是20.2亿的收入,在硬件公司的层面连塞牙缝都不够,更别提还要匀给乐视体育。所以所谓的“送硬件”只是噱头,更多的还是为了绑定会员,至于乐视体育赚不赚钱?最后的会计处理还要等乐视网半年报披露才会知道。因此,即使借着生态日达到了销售目标,最后也未必会成为乐视体育的销售收入,内容变现的能力依然堪忧。
  乐视体育也明白这一症结所在。当界面新闻记者向乐视体育询问是否用户的消费习惯会在2017年养成时,却也得到了令人意外的回答:“我们认为付费的习惯在中国是需要一定时间培养和培育的,并不是一蹴而就马上就能形成的,我们也不认为2017年中国体育内容付费习惯能马上就形成,但我们认为付费习惯一定是体育产业价值链形成的重要一环,乐视体育愿为之而努力。”
  在细细分析了乐视体育赖以生存的每一项收入,结果是除了花钱,没有一项是确定的。元普投资研究总监蒋培明向界面新闻表示,2016年乐视亏损无疑,但是之后的情况却要视今年的情况而定,“2016年是体育大年,重大赛事包括奥运会、欧洲杯,因此2016年是积累用户的关键年,此后是否业绩会爆发很大情况下也依赖于今年的资源积累。而乐视正在通过生态补贴硬件(硬件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方法培养用户习惯。因而2016年预计仍将亏损,但是2017是否会实现盈利,还需要看2016年广告费和会员费收入的增长情况。”
  当然,如果乐视体育明年真的实现盈利了,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正文
索尼下最后通牒:手机业务明年再不盈利就放弃
09:51:20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未知 编辑:斯年如夜 浏览:loading
  据路透社报道,索尼公司首席执行官平井一夫(Kazuo Hirai)表示,明年对于其智能手机业务来说是不成则败的一年,如果明年手机业务还无法盈利,索尼将为其考虑其他出路。
  经过连年亏损后,索尼在首席执行官平井一夫(Kazuo Hirai)的领导下,已经成功重组复苏,这有赖于索尼削减成本,放弃表现低迷的业务,例如PC等,以及图形传感器和电子游戏业务的强劲表现。但是,智能手机业务目前想扭转颓势,依旧困难重重。
  平井一夫周三向记者透露,“如果明年之前手机业务能实现收支平衡,我们将不会放弃,否则,我们不排除考虑其他选择”。
  索尼和其他日本电子制造商一样,一直在和打低价格的亚洲竞争对手竞争,同时也和苹果、三星等竞争。
  根据索尼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索尼手机Xperia系列在日本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7.5%,比在北美的市场份额要低1%。
  索尼早期预计,本财年手机业务运营亏损为390亿日元,但出于其低迷表现,索尼不得不把这个数字上调到600亿日元。
  平井一夫表示,“经过三年时间的重组后,我们的电子业务确实有了好转,但智能手机这块还要继续重组”。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