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行可以破产吗了吗

银行可以破产存款还安全吗|银行|存款|破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银行可以破产存款还安全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核心关键词就是利率市场化。曾有媒体多次报道,未来利率市场化,将可能导致经营不善的银行倒闭。
  大伙对此担心,银行真的会破产吗?那我存里面儿的钱还能安全么?听上去大大的“金融改革”,其实事关每一个人的储蓄安全和理财生活。
  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把钱存在银行,那就等于是放进了“保险柜”,谁都知道,银行是安全的,那么钱自然也是安全的。可这种心态如今正在发生改变。
  去年底,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就表示,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从没听过银行也会倒闭的大伙。
  什么是银行破产?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黄俊回答:“银行破产就是银行资不抵债,银行的核心资本不能够支撑运转的时候就会破产。其实在市场经济语境下,银行跟企业一样,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它也会破产。”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破产了,老百姓存在里面的钱也是有风险的。根据中国之声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做调查显示,如今担心自个存款安全的人占比64.9%。如果只能把钱存到一家银行,选择国有四大行的人数,占比高达72.9%。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央行副行长的易纲回答,中小机构可以倒,大机构也可能会倒。
  易纲:大家的共识是说,小的金融机构是可以倒的。大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倒。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它的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应该是充分的。
  这正是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结果。让银行充分竞争,谁的存款利率高,谁更安全,老百姓就选谁。那么换句话说,谁竞争不过别人,客户流失的多,谁就可能倒下。但如此一来,银行倒是去追逐利润了,老百姓的钱岂不是要打水漂了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回答:“不能否认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直接会影响到存款人的财产。所以今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这就是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的意思了。简单说,就是银行可以倒,但老百姓的存款必须保。怎么保呢?由银行们集中起来建一个保险机构,各家儿作为投保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这样就建成了一个存款保险的准备金。如果哪家不幸倒下了,保险机构就会提供财务救助或者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存款。
  上百个国家已经建立的这种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何时会推出呢?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回答:“我想现在条件基本上成熟了,可以考虑抓紧出台。”
  是不是我把钱存在哪一家银行都享受这种保险呢?在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一篇署名文章里提到,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使之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这就是说,无论你把钱放在哪一家,都能得到制度保障。
  那么,是不是我的存款能全部都要回来呢?周小川的回答是,在规定限额内全额赔付,超过部分仍有权从该机构清算资产中得到追偿。目前业内最多的猜测是最高50万额度,但尚未经官方证实。
  可为什么要设个上限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回答: “防止小额存款人,集中在同一时间去挤兑,把银行的钱取出来。本来银行没有大的问题,因为你的挤兑,造成流动性困难,真的出问题了。”
  于是,专家建议,大伙要转变储蓄方式,鸡蛋可别放在一个篮子里,大额存款呢要分开存放,来分摊风险。从前国家兜底儿,银行存款虽依赖国家信用做隐形担保而安全,但恰恰也受到最高利率的限制,利率不能太高,否则赔付压力太大。
  那么,为什么非要放开利率上限,走利率市场化的路呢?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回答:“银行你现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存款,你只有有了存款才能发放贷款。如果你银行不逐步的提高存款利率,资金可能大量就会流出银行,甚至流出到互联网金融了,再不改革,以前那种好日子不可能再持续了。”
  放开存款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因为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存款安全,对它的推进,慎之又慎。从这个意义上,存款保险制度,正是这种“放开”的前提条件。它的小心护航,将卸下市场的担忧,从而开启最终惠及每位储户的金融改革新时代。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好吓人!中国的银行会破产倒闭吗?
好好说金融
2.房地产市场杠杆过高房地产市场近年持续火热,房价逐年上涨,各地产商也频频高价夺得地王,房贷首付款比例也大幅下调至首套房20%,二套房30%,甚至部分地区喊出零首付的口号,房市的高杠杆水平可见一般。在房价高位区域大幅增加杠杆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就如同去年A股在5000点配资炒股一样,一旦房市出现大幅调整,或许会出现大面积断供的局面,已经质押的房屋土地等资产大幅贬值,地产商回款困难,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而作为杠杆投放方的商业银行必将首当其冲,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也将大幅增加,这或许也是银行业风险的导火索。三、国外银行破产倒闭案例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国家银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危机期间,美国银行倒闭数从2008年的30家,逐步上升到2009年的140家、2010年的157家,到2011年银行倒闭有所放缓,2012年为93家,2013年为52家。在2009年,几乎每个周五,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都要为几家倒闭的银行收拾残局。四、国内银行破产倒闭案例1990年代中期,在海南成为特区后,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大规模扩张,并催生了许多金融机构。日,相关部门在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家海南本地的银行,即海南发展银行(海发行)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不到三年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闹“钱荒”、出现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虽然它关闭的直接原因是发生支付危机,但其实本质上它是海南地产泡沫和政策的牺牲品。五、我国现行的银行破产保护政策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热门推荐:
  订阅“金融札记”,拨开金融迷雾!
  摘要:在2016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张涛语出惊人:什么是稳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护金融行业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而是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中金社消息,在2016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张涛语出惊人:什么是稳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护金融行业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而是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行长离职,贷款不良率上升
  前一阵子,朋友圈被中国第一大行工商银行行长离职的消息刷屏了!而银行的离职潮其实早就开始。
  整个中国上市银行中,去年一年离职行长、高管超过50人,有银行更是出现了员工排队辞职的盛况。这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银行工作一直都是人们心中的“金饭碗”,但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到底有多高,据称,2016年银行业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为2.1万亿,不良率为2.04%,这大大低估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多都是通过调胀,通过降息,通过所谓的重组,把不良贷款暂时掩盖住了。
  光86家钢铁企业,负债总额3.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很多钢铁企业动辄就是几百亿,甚至几千亿。而法兴指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可能达到8万亿,震惊业界!
  银行面临破产危机在账目上表现的尤其明显。――随着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年报的相继披露,2015年上市银行的业绩也已基本确定。各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几乎全部回落到个位数,上述五大银行利润增幅几乎跌到零。
  刚刚公布的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年报显示,五大银行2015年净利润总额超过9200亿元,但净利润增速却是有史以来最低的。除了交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以外,四大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全部在1%以内。建行最低,只增长了0.28%,工行增长了0.5%,农行增长了0.7%,中行增长了0.74%。而就在几年前,他们的增速还都在两位数。
  中国允许银行破产!谁在下一盘大棋?
  在2016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张涛语出惊人:什么是稳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护金融行业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而是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这不是官方第一次提及金融行业破产的话题了,尤其银行也有可能会破产,更是牵动亿万储户的心,央行副行长张涛的表态,涉及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宣告允许银行业破产的时代即将到来。银行业经营的好坏,全交给市场去裁定。金融行业之下,政府罩着的“保险箱”要被打破了!
  第二,此举有利于整顿金融行业的秩序,银行业“大而不倒、僵而不死”的怪圈将不复存在。既然传统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等行业能大刀阔斧去产能,银行业为什么不能去去低效的产能呢?淘汰僵尸企业应将金融行业纳入其中,不能沦落为一句空话。
  在中国,金融业准入门槛上比较低,一些存在经营问题的金融机构也“混迹”其中,只有使出破产的杀手锏,将一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金融企业实现“安乐死”,才能释放出市场活力,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让位给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机构,才能实现优胜劣汰。那些还企图躺着挣钱的银行们,赶紧醒醒吧!
  第三,给金融行业敲响了市场化竞争的警钟。尽管中国的很多商业银行陆续实现了上市,但仍残留着政府的“烙印”,出了问题,还指望着政府来兜底。
  于是,一些银行肆无忌惮地在信贷上片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产业项目,甚至是拯救僵尸国企,导致继续推高产能过剩,银行坏账频出,可能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有一些银行打着政府机构的金字招牌,四处推销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殊不知背后暗藏着不可预测的“跑路”风险。
  请各大国有银行,放下高冷的架子,亲民一回吧,认认真真做好金融服务,要不就会被储户抛弃了。
  第四,银行也能破产,有利于打开社会融资的有效渠道。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下降,实体经济缺乏资金,这是最近几个季度甚至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都在面临的大问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为贷款跑断腿,银行也爱搭不理。
  如今一旦金融机构允许破产了,断了政府救济的后路,那些“不差钱”的银行就会紧张起来,而不是把钱源源不断输血给有权有势的产能过剩的国企央企们,造成坏账一大把的;银行也不会把资金大把撒给央企去买地当地王,要知道一旦楼市泡沫破碎了,多米诺骨牌倒下,银行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最终难逃自身难保的命运。
  所以,银行会从利润角度出发,更多考虑把钱投给最有回报率的行业和企业,一些发展势头正猛的民企才有机会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对缺钱的实体经济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在全球范围内,银行破产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鲜事,但是在中国却无疑投下一颗炸弹。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批量倒闭。雷曼兄弟这家超过150年的金融“巨鳄”在风雨飘摇之中,也支撑不住了,落得“破产申请”惨淡下场。连美国的超级大银行都能申请破产,中国的银行业为什么就不能破产呢?中央允许银行破产是相当有魄力的举措。
  中国人那么热爱存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储蓄来源。可还是有很多银行存在经营不善的风险,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了,不被市场淘汰才怪。
  据201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人为啥爱存钱呢?
  首先是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从来都是未雨绸缪,不像西方很多国家的居民都是月光族。
  其次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很多人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不时之需,例如生病、失业之类的问题。可见,中国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
  再次,中国人有严重的买房情结,挣的辛苦钱都舍不得消费,攒起来,为啥呢?举全家之力买一套大城市的房子。有了房,才安心。
  连央行行长周小川都感叹,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国的储蓄率不降反增,近10年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占GDP总额一半左右。
  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么高的储蓄率,如果不能用来拉动国内投资消费,实在太可惜了。以至于前段时间有人提出,中国居民储蓄率那么高,可以挪点去股市搞搞投资。开玩笑,中国真正懂股市的股民能有多少呢?大多数都是盲目炒股,在这种情况下把钱投到股市,还不如放在银行里稳妥呢,至少不会来一场股灾就赔个精光,还有点微薄的利息可赚。
  中国人就是这么保守的储蓄一族,如果一旦银行经营不善破产了,你可以预料,那对中国人的打击有多大,所以央行一发话允许银行可以破产了,储户们将有多担心自己资金的安全,那几乎是很多人一辈子的身家财产。
  如果有银行破产了,储户的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
  之前人们的观念认为,在中国,银行破产是一件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而现在,银行破产即将来临了。据先前的报道称,银监会正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意味着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的具体条例是这样的: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央行测算,50万元的偿付上限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将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
  而且,请注意,下列三类情况是无法获得赔偿的,核心解释是:只赔存款,不赔理财产品。
  1、存款丢失,你的钱存在银行里存丢了,是不负责赔偿的,自己去和银行协商索赔吧。
  2、银行理财产品本金亏损、收益不达标、变身为保险的,统统不赔付。注意,以后银行向你推销理财产品或保险时,要留个心眼,说不定是个坑。
  3、银行代售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资金亏损的情况,也是不赔付的。一句话,购买理财产品,擦亮你的眼睛,P2P跑路的事情没少看吧。
  从中国允许银行破产,到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中国正在下一盘人民币国际化大棋。
  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已经势不可挡了。目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成为IMF新篮子五种货币中的一员。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国际货币系统一个重大发展,反映了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的用途日益扩大。
  但是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必须有一个前提:汇率必须市场化。而在汇率市场之前,存款利率必须市场化(央行对存款利率已经有所松动了),否则会在人民币与其它币种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由国家买单的套利空间。而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有存款保险制度做强大的保证,保证老百姓的财产不受到损害。正是有了这个存款保险的保护套,中国政府更有底气大刀阔斧地推进金融改革,允许金融机构破产,接受市场化激烈的竞争洗礼。
  由此可见,允许银行破产是中国庞大的金融改革重要的一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大幕已经启动,并正在迅速推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央行发出警告!这些机构有风险
  央行副行长张涛在演讲的最后,重点阐述了“市场退出”的问题,他说了一段堪称严厉的话:
  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约束。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
  这段代表央行的表态,其实跟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开局首季问大势》的精神一脉相承。那篇文章在谈到金融风险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目前银行坏账处于上升趋势,是经济问题在金融部门的必然反映。只要我们勇于面对,主动应对,不掩盖和拖延风险,结果就没那么可怕。
  “不掩盖和拖延风险”,就是“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就是“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
  在现代经济体系里,金融业的确比较特殊,也比较敏感。但如果国家因此就保护所有的金融企业,什么都兜底,那么道德风险就会急剧上升,小灾祸会拖延、集聚成为大灾祸。
  那么,哪些企业会比较危险?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1、首当其冲的是P2P行业。P2P一度是金融行业创新的热点,也是风险投资追逐的重要目标。但转眼之间,行业泡沫就开始破裂,大量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目前这个行业仍在运作的平台有将近2400家,未来能有十分之一生存下来就很不错了。
  因此,投资者对P2P要非常谨慎。如果非要投资,可以选择大股东实力雄厚的,或者拿过多轮风险投资的,而且资金一定要分散,不能集中在一两家平台。
  2、私募行业风险可能不亚于P2P。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办理过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接近2.4万家,是“还活着”的P2P平台的10倍。去年11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过至少6批“失联私募”的名单,涉及的私募机构多达54家。至于发生巨额亏损的私募,更是不计其数。
  目前私募存在的一大风险是“散户化”。按照国家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应该拥有3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但一些私募基金为了拉客户,把门槛降低,引入了大量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散户。
  3、小型的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也蕴含着非常大的风险。尤其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房地产泡沫较大的地区的这类机构,风险更大。以银行为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银行基本上都属于“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但众多的小型城商行、农村合作银行,问题就可能比较大。比如在矿区的、房地产泡沫比较严重地区的,很可能几单大的坏账就足以击倒一家小银行。
  对于上述类型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要非常小心,尽量不要把自己的钱集中存储、投资在其间。一般来说,越是承诺高回报的机构,你越要打个问号。现在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怎么可能长期支撑高的理财、投资回报呢。
  关于版权:金融札记分享金融相关的要闻、干货。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或附上报酬。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可以破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